CN114730040A -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0040A
CN114730040A CN202080080621.9A CN202080080621A CN114730040A CN 114730040 A CN114730040 A CN 114730040A CN 202080080621 A CN202080080621 A CN 202080080621A CN 114730040 A CN114730040 A CN 114730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optical film
adhesive
release film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06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宝田翔
高瀬裕太
伊藤涉
川浪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730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00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不易发生粘合剂从端面溢出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101)具备固着于光学薄膜(10)的一个主面的粘合剂层(21),脱模薄膜(41)临时粘接于粘合剂层上。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上。脱模薄膜在粘合剂层的厚度方向的10%以上的范围覆盖粘合剂层的端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可以在光学薄膜的另一面具备另一粘合剂层。

Description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学薄膜的主面上具备粘合剂层且在粘合剂层上临时粘接有脱模薄膜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装置、触摸面板等显示器用输入装置中在光学构件的贴合中使用片状的透明粘合剂。另外,有时借助透明粘合剂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觉辨识侧表面贴合由透明树脂板、玻璃板等形成的覆盖窗。
在覆盖窗的边框部分印刷有以装饰、遮光为目的的着色层,在着色层的印刷部分产生10μm~几十μm左右的印刷高度差。在具有这样的印刷高度差的光学构件的贴合中,为了防止气泡向印刷高度差部分的混入、应力的集中,使用厚度大且柔软的粘合片。
透明粘合片通常以在两面临时粘接有脱模薄膜的带脱模薄膜的粘合片的形式来提供(例如专利文献1)。在粘合片的使用时,首先,将一个脱模薄膜(轻剥离薄膜)剥离而使粘合剂层的一个面露出来进行与第一被粘物的贴合,将另一个脱模薄膜(重剥离薄膜)剥离从而将第二被粘物贴合于粘合剂层的另一面。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偏光板等光学薄膜预先层叠有粘合剂层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6166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15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若使用厚度大且柔软的粘合剂,则在切出为规定尺寸的单片的粘合片的端面露出的粘合剂容易从端面溢出,有时成为端面上的异物的附着、周围的污染的原因。另外,若将多个粘合片堆叠来保管,则由于粘合剂从端面的溢出,有时粘合片彼此容易粘连、难以1张1张地拾取粘合片。
为了抑制粘合剂从端面的溢出所引起的不良情况,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以粘合剂层的端面位于比脱模薄膜的端面(切截面)更靠内侧的方式进行切断、加工。但是,柔软的粘合剂容易流动,因此即使在粘合剂层的端面存在于薄膜端面的内侧的情况下,有时在保管时、输送时等粘合剂层因来自外部的应力而变形,从而粘合剂从端面溢出,成为污染、粘连的原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易发生粘合剂从端面溢出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包含:固着层叠于光学薄膜的第一主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及覆盖第一粘合剂层且临时粘接于第一粘合剂层的第一脱模薄膜。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上。第一粘合剂层的25℃下的储能模量可以为0.35MPa以下。第一脱模薄膜的厚度可以为45μm以上。
在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部的区域中,第一脱模薄膜的端部覆盖第一粘合剂层的端面。第一脱模薄膜的端部覆盖第一粘合剂层的端面的区域优选为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的10%以上。第一脱模薄膜的端部与第一粘合剂层的端面的距离优选2mm以下。覆盖第一粘合剂层的端部的第一脱模薄膜的端部可以厚度比临时粘接于第一粘合剂层上的第一脱模薄膜小。
光学薄膜的端面可以比脱模薄膜的端部更靠内侧。第一粘合剂层的端面可以比光学薄膜的端面更靠内侧。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可以具备固着层叠于光学薄膜的第二主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可以在第二粘合剂层上临时粘接有第二脱模薄膜。
脱模薄膜的端部覆盖粘合剂层的端面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例如通过利用端铣刀对切出成单片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来得到。可以将多个切出成单片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堆叠而形成加工用工件,对加工用工件进行基于端铣刀的切削加工。
第一脱模薄膜比第一粘合剂层更靠上侧的情况下,优选通过顺铣实施端铣刀加工。第一脱模薄膜比第一粘合剂层更靠下侧的情况下,优选通过逆铣实施端铣刀加工。从减少切削片的附着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逆铣实施端铣刀加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由于粘合剂层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被脱模薄膜覆盖,因此不易发生粘合剂从端面的溢出,能够抑制粘合剂的溢出所引起的污染、粘连。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截面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截面图。
图3为直柄端铣刀的主视图。
图4为用于对端铣刀的移动方向和加工方法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5为实施例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截面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层叠构成]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101的截面图。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101在光学薄膜10的一个面(第一主面)具备第一粘合剂层21,第一脱模薄膜41以可剥离的方式贴接于粘合剂层21上。
<光学薄膜>
光学薄膜10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例如为偏光板。作为偏光板,通常使用在偏光件的单面或两面根据需要贴合适宜的透明保护薄膜而成者。偏光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各种偏光件。作为偏光件,例如,可举出使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吸附于聚乙烯醇系薄膜、部分缩醛化聚乙烯醇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薄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薄膜并进行单向拉伸而成者;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薄膜等。
作为偏光件的保护薄膜的透明保护薄膜优选使用纤维素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苯基马来酰亚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等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遮断性及光学各向同性优异者。需要说明的是,在偏光件的两面设置透明保护薄膜的情况下,在其正面和背面可以使用由相同的聚合物材料形成的保护薄膜,也可以使用由不同的聚合物材料等形成的保护薄膜。另外,出于液晶单元的光学补偿、视角扩大等目的,也可以使用相位差板(拉伸薄膜)等光学各向异性薄膜作为偏光件的保护薄膜。
光学薄膜10可以仅由偏光板形成,也可以根据需要借助适宜的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在偏光板的一面或两面层叠有其他薄膜。作为这样的薄膜,可以使用相位差板、视角扩大薄膜、视角限制(防偷窥)薄膜、亮度提高薄膜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中使用的薄膜,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对于液晶显示装置,出于使从液晶单元射出到视觉辨识侧的光的偏光状态适宜地变换从而提高视角特性等目的,有时在图像显示单元(液晶单元)与偏光板之间使用光学补偿薄膜。对于有机EL显示装置,为了抑制外部光在金属电极层进行反射而被视觉辨识为镜面,有时在单元与偏光板之间配置1/4波长板。另外,通过在偏光板的视觉辨识侧配置1/4波长板从而使射出光为圆偏振光,从而即使是对于装戴有偏光太阳镜的视觉辨识者,也能够视觉辨识适当的图像显示。
可以对光学薄膜10的表面施加硬涂层、防反射处理、以抗粘连、扩散和/或防眩为目的的处理。另外,出于粘接性提高等目的,可以在光学薄膜10的表面附设粘合剂层21、22前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作为具体的处理,可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底漆处理、辉光处理、皂化处理、基于偶联剂的处理等。另外,也可以适宜地形成抗静电层。
<第一粘合剂层>
对于设置于光学薄膜10的第一主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21,粘合剂形成为层状。粘合片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的情况下、粘合剂层21优选为透明、且可见光的吸收小。粘合剂层21的总透光率优选85%以上、更优选90%以上。粘合剂层21的雾度优选2%以下、更优选1%以下。总透光率及雾度使用雾度计、依据JIS K7136来测定。
作为构成粘合剂层21的粘合剂,可以适宜地选择将丙烯酸系聚合物、有机硅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基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烯烃、环氧系、氟系、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橡胶系聚合物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来使用。
从光学的透明性优异、显示适度的润湿性、聚集性及粘接性等粘合特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也优异的方面出发,作为构成粘合剂层21的粘合剂,优选使用将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对于丙烯酸系粘合剂,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总量,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优选为80重量%以上。
作为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可以适当地使用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单元作为主骨架的聚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适当地使用烷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烷基可以具有分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优选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60重量%以上。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可以为多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构成单体单元的排列可以是无规的,也可以是嵌段的。
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可以含有具有可交联的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作为共聚成分。基础聚合物具有可交联的官能团的情况下,可容易地进行基础聚合物的热交联、光固化等所引起的粘合剂的凝胶分数的上升。作为具有可交联的官能团的丙烯酸系单体,可举出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其中,作为基础聚合物的共聚成分,优选含有含羟基单体。基础聚合物具有含羟基单体作为单体单元的情况下,有基于异氰酸酯交联剂等的交联性得以提高、并且抑制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粘合剂的白浊的倾向,能够得到透明性高的粘合剂。
作为含羟基单体,可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
含羟基单体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优选0.1~50重量%、更优选1~40重量%、进一步优选3~30重量%。
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优选除了含羟基单体单元以外还含有含氮单体等极性高的单体单元。通过在含羟基单体的基础上还含有含氮单体等高极性单体,从而粘合剂具有高的粘接性和保持力、并且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白浊得以抑制。
作为含氮单体,可举出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嗪、乙烯基吡嗪、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噁唑、乙烯基吗啉、(甲基)丙烯酰基吗啉、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其中,优选使用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甲基)丙烯酰基吗啉。
含氮单体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优选0.1~50重量%、更优选1~40重量%、进一步优选3~30重量%。
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可以包含多官能单体成分。多官能单体为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的官能团的单体。多官能单体可以在1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聚合性官能团。
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可以通过溶液聚合、UV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等公知的聚合方法来制备。在基础聚合物的制备时,可以根据聚合反应的种类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为了调整基础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使用链转移剂。
作为形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在单官能单体的基础上还使用多官能单体的情况下,可以首先使单官能单体聚合,形成低聚合度的预聚物组合物(预聚合),在预聚物组合物的浆液中添加多官能单体,使预聚物与多官能单体聚合(后聚合)。这样,通过进行预聚物的预聚合,从而能够将由多官能单体成分引起的分支点均匀地导入至基础聚合物中。另外,也可以将预聚物组合物与未聚合的单体成分的混合物(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后,在基材上进行后聚合,形成粘合剂层。预聚物组合物为低粘度且涂布性优异,因此如果通过使作为预聚物组合物与未聚合单体的混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在涂布后在基材上进行后聚合的方法,则可提高粘合剂层的生产率、并且能够使粘合剂层的厚度均匀。
预聚物组合物例如可以通过使混合有构成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和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称为“预聚物形成用组合物”)部分聚合(预聚合)来制备。需要说明的是,预聚物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单体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等单官能单体。预聚物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包含多官能单体。例如,可以使预聚物形成用组合物含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原料的多官能单体成分的一部分,将预聚物在聚合后添加多官能单体成分的剩余部分而供于后聚合。
预聚物形成用组合物除了单体及聚合引发剂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包含链转移剂等。预聚物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从调整反应时间从而将预聚物的分子量(聚合率)设为期望的范围的观点出发,优选基于UV光等活性光线照射的聚合。预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光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
预聚物的聚合率没有特别限定,从设为适于向基材上的涂布的粘度的观点出发,优选3~50重量%、更优选为5~40重量%。预聚物的聚合率可以通过调整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用量、UV光等活性光线的照射强度·照射时间等来调整至期望的范围。
在上述预聚物组合物混合构成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剩余部分(后聚合单体)、及根据需要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硅烷偶联剂、交联剂等,从而形成粘合剂组合物。后聚合单体优选含有多官能单体。作为后聚合单体,除了多官能单体以外,还可以添加单官能单体。
基础聚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具有交联结构。交联结构的形成例如通过在预聚合后、基础聚合物的聚合后添加交联剂来进行。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等通常使用的交联剂。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通常为0~5重量份的范围,优选为0~3重量份。
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优选在与被粘物的贴合前进行基于加热的交联处理、形成交联结构。交联处理中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根据使用的交联剂的种类来适宜设定,通常在20℃~160℃的范围、通过1分钟到7天左右的加热进行交联。
构成粘合剂层21的粘合剂可以是在与被粘物的贴合后可通过光照射而固化的光固化性粘合剂。例如,如果在具有由装饰印刷等引起的印刷高度差的被粘物(例如覆盖窗)的贴合中使用光固化性粘合剂,则光固化前的粘合剂在柔软的状态下进行贴合,由此能够具有高度差追随性,在贴合后照射紫外线等从而使粘合剂光固化,由此能够提高粘接可靠性。
光固化性粘合剂例如优选在聚合物的基础上还包含光固化性化合物(具有光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或低聚物)及光聚合引发剂。光固化性粘合剂优选包含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官能团的多官能化合物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多官能性化合物的用量根据其分子量、官能团数等而不同,相对于构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优选10重量%以下、更优选5重量%以下。
可以将上述的预聚物组合物与未聚合的单体成分的混合物(粘合剂组合物)直接作为光固化性粘合剂。另外,可以将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后,调整后聚合时的聚合率,使单体的一部分以未固化的状态残存,由此形成光固化性的粘合剂层。
除了上述例示的各成分以外,粘合剂还可以包含硅烷偶联剂、增粘剂、增塑剂、软化剂、防劣化剂、填充剂、着色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为了使粘合剂层具有紫外线吸收性,可以使用紫外线吸收剂。
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具有适于向基材上涂布的粘度(例如,5~100泊左右)。粘合剂组合物为溶液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聚合物的分子量、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等,能够将溶液粘度调整至适当的范围。粘合剂组合物为光固化性的情况下,通过多官能单体等的添加、预聚物的聚合率等,能够将粘度调整至适当的范围。为了调整粘度,可以使用增稠性添加剂等。
在基材上将粘合剂组合物涂布成层状,根据需要进行溶剂的干燥、基础聚合物的交联·固化,由此形成粘合剂层。粘合剂组合物为光固化性的情况下,可以在支撑基材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后照射紫外线和/或短波长的可见光从而进行光固化。进行光固化时,优选在涂布层的表面附设覆盖片,以在2个片间夹持粘合剂组合物的状态照射光,从而防止氧所引起的聚合阻害。
第一粘合剂层2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具有覆盖窗对印刷高度差的高度差追随性的观点出发,优选50μm以上。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D2可以为80μm以上、100μm以上或120μm以上。若考虑显示器件的轻量化·薄型化的观点、粘合剂层形成的容易性、操作性等,则第一粘合剂层21的厚度优选1000μm以下,可以为500μm以下、300μm以下或250μm以下。
第一粘合剂层21的25℃下的储能模量G’优选0.35MPa以下、更优选0.3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0.20MPa以下。另一方面,第一粘合剂层21过度柔软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下述情况:将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切出成单片时的切割时粘合剂向切刀等的转移、粘合剂从单片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端面溢出。因此,第一粘合剂层21的25℃下的储能模量G’优选0.01MPa以上、更优选0.02MPa以上。第一粘合剂层21的25℃下的储能模量G’可以为0.03MPa以上、0.05MPa以上、或0.1MPa以上。
<第一脱模薄膜>
作为临时粘接于粘合剂层21上的脱模薄膜41,优选使用在薄膜基材的表面具备脱模层者。作为脱模层的材料,可举出有机硅系脱模剂、氟系脱模剂、长链烷基系脱模剂、脂肪酸酰胺系脱模剂等。从能够兼顾对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密合性和剥离性的方面出发,优选有机硅脱模剂。
作为脱模薄膜的薄膜基材,优选具有透明性的树脂薄膜。作为树脂材料,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乙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这些中,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系树脂。
脱模薄膜41的厚度D4优选10~200μm、更优选25~150μm。从防止保管时、输送时的外力所引起的粘合剂层的变形的观点出发,厚度D2大的临时粘接于粘合剂层21的脱模薄膜41的厚度优选为45μm以上。另外,如后所述,有脱模薄膜41的厚度越大,则在进行端面加工时脱模薄膜41的端部4覆盖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的长度L越大的倾向。脱模薄膜41的厚度D2可以为50μm以上、60μm以上或70μm以上。
<第二粘合剂层>
可以如图2所示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102那样在光学薄膜10的另一面(第二主面)设置第二粘合剂层22。优选在第二粘合剂层22上贴接第二脱模薄膜42。
粘合剂层22优选为透明、且可见光的吸收小。粘合剂层22的总透光率优选85%以上、更优选90%以上。粘合剂层22的雾度优选2%以下、更优选1%以下。
构成粘合剂层22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宜选择将各种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来使用。作为构成第二粘合剂层22的粘合剂,优选将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
第二粘合剂层2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对第二粘合剂层22不要求高度差追随性,因此第二粘合剂层22的厚度可以比第一粘合剂层21的厚度小。第二粘合剂层22的厚度优选3~30μm、更优选5~27μm、进一步优选10~25μm。第二粘合剂层22的25℃下的储能模量G’例如为0.02~5MPa左右。
<第二脱模薄膜>
优选在粘合剂层22上临时粘接脱模薄膜42。作为脱模薄膜42,与粘合剂层21上的脱模薄膜42同样,优选使用在薄膜基材的表面具备脱模层。脱模薄膜42的厚度与脱模薄膜41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使用在光学薄膜10的两面设置有粘合剂层21、22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时,将第二粘合剂层22先贴合于被粘物的情况下,从容易选择性地将脱模薄膜42剥离的方面出发,优选第二脱模薄膜42的厚度比第一脱模薄膜41的厚度小。脱模薄膜42的厚度优选55μm以下,可以为50μm以下、45μm以下或40μm以下。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制作]
<层叠及单片片的切出>
通过在光学薄膜10的第一主面层叠第一粘合剂层21及第一脱模薄膜41,从而形成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进而,通过在光学薄膜10的第二主面层叠第二粘合剂层22及第二脱模薄膜42,从而形成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
作为在光学薄膜10上设置第一粘合剂层21及第二粘合剂层22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在脱模薄膜上形成粘合剂层后,将粘合剂层转印至光学薄膜10上的方法;将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于光学薄膜10、在光学薄膜10上进行溶剂的去除、固化的方法。将粘合剂层转印至光学薄膜上的方法中,可以将在粘合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脱模薄膜直接用作脱模薄膜41、42。
粘合剂层21、22的形成及脱模薄膜41、42的附设优选通过卷对卷(roll to roll)方式来实施。通过卷对卷方式制作大面积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母基板)后,切割成符合被粘物的尺寸的规定尺寸,由此得到单片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该方法可由母基板得到多个片制品,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单片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形状、尺寸根据被粘物的形状、尺寸等来设定。例如,光学薄膜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的情况下,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尺寸与画面的尺寸大致相等。
作为将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切出成规定尺寸的方法,可举出使用汤姆逊刀等进行冲裁的方法;利用超级切割机等裁切机的裁切;使用圆刀、碟刀等切割器的方法、激光加工等。
对于通过这些方法切断的单片品,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位置与脱模薄膜41的端面的位置一致,呈粘合剂层21的端面露出至外部的状态。粘合剂层21厚度大且容易流动,因此有时在保管状态、输送时粘合剂从端面溢出,成为污染、粘连的原因。
<单片片的端部的形状>
本发明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如图1及图2中示意性所示,临时粘接于粘合剂层21的脱模薄膜41的端部4比粘合剂层21更向外侧突出。在粘合剂层21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部的区域,脱模薄膜41的端部4覆盖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脱模薄膜41的端部4覆盖第一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区域的厚度方向的长度L优选第一粘合剂层21的厚度D2的10%以上。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中,光学薄膜10与粘合剂层21固着层叠,而脱模薄膜41为临时粘接于粘合剂层21的状态。因此,若粘合剂层因保管时的经时的粘合剂的流动、输送时的振动等所带来的外力而发生变形,则因脱模薄膜41与粘合剂层21的贴合界面处的滑动,容易发生脱模薄膜41的位置偏移,脱模薄膜41的位置偏移成为粘合剂的溢出的原因。
本发明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中,以覆盖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的方式设置脱模薄膜41,因此与脱模薄膜41的界面附近处的粘合剂层21的变形得以抑制。另外,脱模薄膜41的端部4以覆盖粘合剂层21的外周的方式存在,由此即使在粘合剂层21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脱模薄膜41也会追随粘合剂层21的变形,因此脱模薄膜的位置偏移得以抑制。
在粘合剂层21的厚度方向,被脱模薄膜41的端部覆盖的区域越多,则有与脱模薄膜41的界面附近处的粘合剂层21的变形、及脱模薄膜41的位置偏移越得以抑制的倾向。因此,脱模薄膜41的端部4覆盖第一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区域的厚度方向的长度L更优选第一粘合剂层21的厚度D2的20%以上,进一步优选30%以上,可以为40%以上、50%以上、60%以上、70%以上、80%以上或90%以上。脱模薄膜41的端部4可以覆盖第一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整体。长度L优选10μm以上、更优选3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40μm以上。L可以为50μm以上、80μm以上或100μm以上。
脱模薄膜41的端部4不必与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接触。另一方面,若脱模薄膜的端部与粘合剂层的端面21e过度远离,则有时无法充分发挥抑制与脱模薄膜41的界面附近处的粘合剂的流动、脱模薄膜41的位置偏移的作用。因此,脱模薄膜41的端部4与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的距离Y4(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最大距离)优选2mm以下、更优选1mm以下、进一步优选500μm以下,可以为300μm以下、200μm以下或100μm以下。
覆盖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脱模薄膜(脱模薄膜的端部4)的厚度可以比临时粘接于粘合剂层21的主面上的脱模薄膜41的厚度小。脱模薄膜的端部4的厚度可以为脱模薄膜41的厚度的90%以下、70%以下或50%以下。如图1及图2所示,脱模薄膜的端部4可以为越靠近前端则厚度越小的前端细的形状。
光学薄膜10的端面10e的位置与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的位置可以一致,也可以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比光学薄膜10的端面10e更靠内侧。粘合剂层21可以如图1及图2示意性地所示,具有在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端面21e存在于比光学薄膜10的端面10e更靠内侧的截面形状。通过使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被脱模薄膜41覆盖、并且比光学薄膜10的端面更靠内侧,从而有更为抑制粘合剂从端面溢出的倾向。
光学薄膜10的端面10e与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的距离Y1(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最大距离)优选5μm以上、更优选10μm以上,可以为20μm以上或30μm以上。Y1通常为500μm以下,可以为300μm以下、200μm以下、100μm以下或50μm以下。
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与脱模薄膜的端部4的距离Y4优选比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与光学薄膜10的端面10e的距离Y1大。即,优选脱模薄膜的端部4比光学薄膜10的端面10e更靠外侧,从外侧起,按脱模薄膜的端部4、光学薄膜10的端面10e、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的顺序排列。Y4-Y1优选10μm以上,可以为20μm以上、30μm以上、40μm以上或50μm以上。Y4-Y1优选1mm以下,更优选500μm以下,可以为300μm以下、200μm以下或100μm以下。
<单片片的端面加工>
脱模薄膜的端部覆盖粘合剂层的端部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利用端铣刀对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来形成。如果从侧面进行切削加工,则与光学薄膜10及脱模薄膜41相比,柔软的粘合剂层21容易被切削,因此能够形成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位于内侧的截面形状。
端铣刀的刀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从直柄刀(普通刀)、锥形刀、粗加工刀、球形刀、弧形刀等中适宜选择。端面的加工通常使用直柄刀。
图3为直柄端铣刀9的主视图。端铣刀的切削刀91有从柄92侧向刀尖顺时针地扭转的“右扭转”和逆时针地扭转的“左扭转”。通常的端铣刀的切削刀为右扭转。右扭转的刃如图3的箭头所示,以正转(自柄侧观察为顺时针)来使用。切削刀91的外径通常为3~20mm左右,切削刀91的刃数通常为2~10片,刃角度通常为5~60°。
如图4所示,一边使旋转的端铣刀与切削对象的工件W抵接、一边使端铣刀相对于工件进行相对移动,由此进行工件的端面的切削加工。工件W位于端铣刀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右侧的情况下(沿图4的A方向使端铣刀9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以切削刀将工件向内侧向下挖的方式进行切削(顺铣)。工件W位于端铣刀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左侧的情况下(沿图4的B方向使端铣刀9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以切削刀舀起工件的切削面的方式进行切削(逆铣)。
在脱模薄膜41位于粘合剂层21的上侧的状态下进行端铣刀加工的情况下,如果通过顺铣进行加工,则通过脱模薄膜41的切削加工形成的部分(端部4)朝向下侧,因此脱模薄膜的端部4覆盖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在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脱模薄膜41位于粘合剂层21的下侧的状态下进行端铣刀加工的情况下,如果通过逆铣进行加工,则通过脱模薄膜41的切削加工形成的部分(端部4)朝向上侧,因此脱模薄膜的端部4覆盖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这样,通过调整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配置和加工方向(顺铣或逆铣),可得到脱模薄膜41的端部覆盖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
基于端铣刀的加工通常为顺铣,但顺铣是边将切削片卷入至内侧边对工件进行加工,因此切削片容易附着于工件。由于粘合剂层的主面被脱模薄膜覆盖,因此切削片附着于主面不会成为制品的污染的直接原因,但在将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堆叠的状态下保管时,有时附着于脱模薄膜的切削片成为打痕等变形的原因。逆铣是边将切削片排出至外侧边对工件进行加工,因此能够降低切削片对工件的附着。因此,优选在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脱模薄膜41位于粘合剂层21的下侧的状态下通过逆铣进行加工。
进行端铣刀加工时,优选采用将多个切出成单片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堆叠而成者作为加工用工件W。堆叠有多个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工件W可以利用夹具等固定手段从上下夹住并固定。构成工件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张数例如为5~200张左右,优选为10~100张左右。工件的总厚度为1~150mm左右,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
将工件固定时,可以从上下面进行加压,使粘合剂层从端部溢出,在粘合剂溢出的状态下进行基于端铣刀的切削加工。如果在加工后使压力释放,则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会后退至内侧,因此能够制作如图1及图2所示、粘合剂层21的端面21e比光学薄膜10的端面10e更靠内侧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
端铣刀的转速例如为1000~100000rpm。有转速越大,则脱模薄膜的端部4所带来的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覆盖长度L变得越大的倾向。认为这是因为:转速越大,则切削加工面越变粗糙,脱模薄膜41的端部未被充分切削而容易残存,脱模薄膜41的残存部覆盖粘合剂层21的端部。这样的残存部比加工前厚度小,因此如图1及图2所示,端部4的厚度变得比临时粘接于粘合剂层21的主面上的脱模薄膜41的厚度小。
从有意使脱模薄膜的切削加工不充分的部分残留从而增大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覆盖长度L的观点出发,端铣刀的转速优选5000rpm以上、更优选10000rpm以上。转速可以为15000rpm以上、2000rpm以上、25000rpm以上或30000rpm以上。
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有脱模薄膜41的厚度(加工前的厚度)越大则脱模薄膜切削不充分的部分越容易残存、脱模薄膜的端部4所带来的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覆盖长度L越变大的倾向。为了增大粘合剂层21的端面的覆盖长度L,脱模薄膜41的厚度优选45μm以上。
端铣刀相对于工件的相对移动速度为100~10000mm/分钟左右,可以为300mm/分钟以上或500mm/分钟以上,也可以为5000mm/分钟以下或1000mm/分钟以下。在相对移动中,可以将工件的位置固定并使端铣刀移动,也可以将端铣刀的位置固定并使工件(固定有工件的铣床)移动。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用途]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可以用于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设置于光学薄膜10的第一主面的第一粘合剂层21用于与覆盖窗、触摸面板等前面透明构件的贴合。如图2所示,在光学薄膜10的第二主面设置有第二粘合剂层22的情况下,第二粘合剂层22例如用于与液晶单元、有机EL单元等图像显示单元的贴合。
将覆盖窗等被粘物贴合于第一粘合剂层21上后,为了将贴合界面、印刷高度差附近的气泡去除,可以进行加热、加压、减压等处理。出于抑制延迟气泡等目的,也可以实施高压釜处理。第一粘合剂层21为光固化性粘合剂的情况下,优选在将被粘物贴合于第一粘合剂层21后使第一粘合剂层进行光固化。通过使粘合剂进行光固化,从而提高与被粘物的粘接可靠性。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及比较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带粘合剂的偏光板的制作]
<粘合片A>
在反应容器内投入丙烯酸丁酯(BA):60重量份、丙烯酸环己酯(CHA):20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20重量份、及光聚合引发剂(BASF制“Irgacure 184”):0.1重量份,在氮气气氛下照射紫外线,得到聚合率10%的预聚物组合物。在该预聚物组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光聚合引发剂(BASF制“Irgacure 651”):0.2重量份、作为多官能单体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制“NK Ester A-HD-N”):0.3重量份、作为链转移剂的α-硫甘油:0.2重量份、及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制“KBM-403”):0.3重量份,均匀地混合,制备粘合剂组合物。
在厚度75μm的脱模薄膜(单面用有机硅进行了脱模处理的聚酯薄膜、三菱化学制“MRF75”)的脱模处理面,以厚度成为150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涂布层,在该涂布层上贴合厚度38μm的脱模薄膜的脱模处理面。其后,利用灯正下方的照射面的照射强度成为5mW/cm2的方式进行了位置调节的黑光灯,进行UV照射直至累积光量成为3000mJ/cm2从而使聚合进行,得到在两面临时粘接有脱模薄膜的粘合片A。粘合片A的温度25℃下的剪切储能模量为120kPa。
<粘合片B>
将乙酸乙酯作为溶剂,使丙烯酸丁酯(BA):97重量份及丙烯酸(AA):3重量份在热聚合引发剂(AIBN)的存在下聚合,得到重均分子量(Mw)为110万的聚合物的溶液。在该溶液中相对于聚合物100重量份添加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东曹制“CORONATE L”):0.8重量份、及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制“KBM-403”):0.1重量份,均匀地混合,制备粘合剂组合物(溶液)。将该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涂布于厚度38μm的脱模薄膜(三菱化学制“MRF38”)的脱模处理面上,在100℃下进行3分钟干燥而将溶剂去除后,在粘合剂层上重叠另一脱模薄膜的脱模处理面,在50℃下进行48小时加热,进行交联处理,得到在两面临时粘接有脱模薄膜的粘合片B。
<带粘合剂的偏光板的制作>
使用辊压机,将粘合片A贴合于偏光板的一个面,将粘合片B贴合于另一面,得到长条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作为偏光板,使用在厚度20μm的PVA偏光件的两面贴合有丙烯酸系透明保护薄膜的偏光板(合计厚度92μm)。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具有脱模薄膜(75μm)/粘合片A(150μm)/偏光板(92μm)/粘合片B(20μm)/脱模薄膜(38μm)的层叠构成。
[比较例1]
使用超级切割机(连续自动切断机),将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裁切成65mm×140mm的尺寸的矩形。
[实施例1]
将比较例1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以粘合片A比偏光板更靠下侧的方式来配置,堆叠50张,制作厚度为约20mm的加工用工件。在用夹具夹着该工件的状态下、利用端铣刀加工,对工件的外周面进行切削加工。端铣刀加工中,使用刀片角度45°的直柄端铣刀,以转速35000rpm、输送速度(工件相对于端铣刀的相对移动速度)1000mm/分钟、通过逆铣进行加工。
[实施例2、3]
对于端铣刀的转速,在实施例2中变更为20000rpm,在实施例3中变更为45000rpm。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工件的外周面的切削加工。
[比较例2]
使工件相对于端铣刀的相对移动方向反转,通过顺铣进行加工,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工件的外周面的切削加工。
[比较例3]
汤姆逊刀将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冲裁成65mm×140mm的尺寸。
[评价]
用切割刀将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在与短边平行的方向切断,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基于切割刀的切截面的两端、即基于端铣刀的加工面的截面进行观察,测定覆盖粘合片A的端面的脱模薄膜的长度L。
将实施例1~3及比较例1~3的加工条件及端面的脱模薄膜的覆盖长度L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651237250000201
对于在裁切后不进行端铣刀加工的比较例1及比较例3,粘合片A的端面的位置与临时粘接于其上的脱模薄膜的端面的位置基本一致,粘合片A的端面露出。对于在粘合片A比偏光板更靠下侧的状态下通过逆铣进行端铣刀加工的实施例1~3,脱模薄膜的端部比粘合片A的端面更向外侧突出,向外侧突出的脱模薄膜覆盖粘合片A的端面。根据实施例1~3的对比可知,端铣刀的转速越大,端面的覆盖长度L越大。
对于通过顺铣进行端铣刀加工的比较例2,与比较例1、3同样,脱模薄膜的端部未覆盖粘合片A的端面,粘合片A的端面露出。根据实施例1~3与比较例2的对比认为:实施例1~3中,通过逆铣加工,以配置于粘合片A的下侧的脱模薄膜卷起的方式进行了切削加工,因此形成了覆盖粘合片的端面这样的端部形状。
[实施例4~7]
实施例4~7中,变更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的构成,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实施基于超级切割机的裁切及端铣刀加工。实施例4中,将与粘合片A接触的脱模薄膜的厚度变更为125μm,将粘合片A的厚度变更为500μm。实施例5中,作为粘合片A,使用25℃下的剪切储能模量G’为70kPa的粘合片。实施例6中,使用在厚度5μm的薄型偏光件的两面贴合有丙烯酸系透明保护薄膜的偏光板(合计厚度51μm),作为粘合片B,使用25℃下的剪切储能模量G’为80kPa的厚度15μm的粘合片。实施例7中,作为与粘合片A接触的脱模薄膜,使用厚度50μm的脱模薄膜。
将实施例4~7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的构成及端面的脱模薄膜的覆盖长度L与实施例1的结果一起示于表2。另外,将实施例4的粘合剂偏光板的截面的光学显微镜象示于图5。
[表2]
Figure BDA0003651237250000221
对于变更了双面带粘合剂的偏光板的构成的实施例4~7,也与实施例1同样,脱模薄膜的端部比粘合片A的端面更向外侧突出,覆盖粘合片A的端面。关于覆盖长度L,实施例5、6中未观察到与实施例1明确的差。对于将脱模薄膜的厚度变更为125μm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1等脱模薄膜的厚度为75μm的例子相比,覆盖长度L变大。另一方面,对于将与粘合片接触的脱模薄膜的厚度变更为50μm的实施例7,覆盖长度L变小。根据这些结果可知,通过调整临时粘接于粘合片上的脱模薄膜的厚度,有端面的覆盖长度L变大的倾向。
附图标记说明
10 光学薄膜
21、22 粘合剂层
41、42 脱模薄膜
101、102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
9 端铣刀。

Claims (11)

1.一种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具备:
具有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的光学薄膜;
固着层叠于所述光学薄膜的第一主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及
覆盖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且临时粘接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第一脱模薄膜,
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上,
所述第一脱模薄膜在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的10%以上的范围覆盖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一脱模薄膜的厚度为45μ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25℃下的储能模量为0.35MPa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一脱模薄膜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端面的距离为2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一脱模薄膜的端部的厚度比临时粘接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上的所述第一脱模薄膜的厚度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光学薄膜的端面比所述脱模薄膜的端部更靠内侧,
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端面比所述光学薄膜的端面更靠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还具备第二粘合剂层及第二脱模薄膜,
所述第二粘合剂层固着层叠于所述光学薄膜的第二主面,
所述第二脱模薄膜覆盖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且临时粘接于所述第二粘合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比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二脱模薄膜的厚度比所述第一脱模薄膜的厚度小。
10.一种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用端铣刀对切出成单片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工序,
对于所述切削加工,
在所述第一脱模薄膜比所述第一粘合剂层更靠上侧的状态下通过顺铣来实施,或者
在所述第一脱模薄膜比所述第一粘合剂层更靠下侧的状态下通过逆铣来实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将多个切出成单片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堆叠而成的加工用工件,进行所述切削加工。
CN202080080621.9A 2019-11-19 2020-11-06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7300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9126A JP7312679B2 (ja) 2019-11-19 2019-11-19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209126 2019-11-19
PCT/JP2020/041494 WO2021100490A1 (ja) 2019-11-19 2020-11-06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0040A true CN114730040A (zh) 2022-07-08

Family

ID=7596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0621.9A Pending CN114730040A (zh) 2019-11-19 2020-11-06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12679B2 (zh)
KR (1) KR20220101161A (zh)
CN (1) CN114730040A (zh)
TW (1) TW202129318A (zh)
WO (1) WO202110049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4488A (zh) * 2012-12-10 2015-08-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使用该光学薄膜制造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6338792A (zh) * 2015-07-07 2017-0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7615454A (zh) * 2015-06-05 2018-01-19 琳得科株式会社 保护膜形成用复合片
WO2019123799A1 (ja) * 2017-12-21 2019-06-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37832A (ja) * 2018-02-13 2019-08-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4425A1 (en) 2012-02-23 2013-08-29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096350B2 (ja) * 2015-07-07 2017-03-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4488A (zh) * 2012-12-10 2015-08-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使用该光学薄膜制造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7615454A (zh) * 2015-06-05 2018-01-19 琳得科株式会社 保护膜形成用复合片
CN106338792A (zh) * 2015-07-07 2017-0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WO2019123799A1 (ja) * 2017-12-21 2019-06-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37832A (ja) * 2018-02-13 2019-08-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0490A1 (ja) 2021-05-27
KR20220101161A (ko) 2022-07-19
TW202129318A (zh) 2021-08-01
JP2021081595A (ja) 2021-05-27
JP7312679B2 (ja)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9118B1 (ko) 양면 점착제 부착 광학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양면 점착제 부착 광학 필름의 컬 억제 방법
US11137522B2 (en) One-side-protected polarizing film, 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layer-attached polarizing film,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same
US10094954B2 (en) One-side-protected polarizing film, 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layer-attached polarizing film,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same
KR101802042B1 (ko) 양면 점착제 부착 광학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6741477B2 (ja)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008870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arizing film
WO2021111801A1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90046936A (ko) 고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고무계 점착제층, 점착 필름, 고무계 점착제층을 구비한 광학 필름, 광학 부재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6515457A (zh) 粘合剂层、其制造方法、粘合片、带粘合剂层的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80098540A (ko) 고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고무계 점착제층, 고무계 점착제층을 갖는 광학 필름, 광학 부재,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고무계 점착제층의 제조 방법
KR102392232B1 (ko) 곡면 화상 표시 패널용 편광판
WO2021192868A1 (ja)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4730040A (zh) 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107980A (ko) 점착성 조성물, 점착제 및 점착 시트
JP2020073630A (ja)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カール抑制方法
WO2024106489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4106488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73941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73939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73940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0637242A (zh) 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