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5177B -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5177B
CN114725177B CN202210383209.5A CN202210383209A CN114725177B CN 114725177 B CN114725177 B CN 114725177B CN 202210383209 A CN202210383209 A CN 202210383209A CN 114725177 B CN114725177 B CN 114725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d
quantum dot
green
photochromic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32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5177A (zh
Inventor
林胜峰
沈慧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32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5177B/zh
Priority to TW111114563A priority patent/TWI823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5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5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5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5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5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e.g. plate or f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采用量子点材料作为光转换层的显示面板存在的黑色纯度不足的问题,并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发光元件层、量子点层及滤光层。发光元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元件,每个发光元件与驱动基板电性连接。量子点层用于将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第二光的波长不同于第一光。滤光层能够透过第二光。滤光层包括光致变色材料,光致变色材料的激发波长为紫外光或可见光;光致变色材料被激发时,滤光层呈非透明态;光致变色材料未被激发时,滤光层呈透明态。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用量子点材料作为光转换层的显示面板,容易受到环境光(如,太阳光)的影响。其中,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会激发量子点材料发光,而导致显示面板的黑色纯度不足,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基板;
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上,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元件,每个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驱动基板电性连接;
量子点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量子点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所述第二光的波长不同于所述第一光;以及
滤光层,位于所述量子点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滤光层能够透过所述第二光;
其中,所述滤光层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光致变色材料,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激发波长为紫外光或可见光;所述光致变色材料被激发时,所述滤光层呈非透明态;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未被激发时,所述滤光层呈透明态。
该显示面板的滤光层包括激发波长为紫外光的光致变色材料。当显示面板应用于强环境光的场景时(如,太阳光照射的室外环境),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会被光致变色材料吸收,使光致变色材料呈非透明态。如此,改善了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发量子点层发光,导致的显示面板的黑色纯度不足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黑色纯度和对比度。另外,当显示面板应用于无强环境光的场景时(如,无太阳光照射的室内环境),光致变色材料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而呈透明状态。如此,还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强度,达到节能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为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由于该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因此,该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备图1中发光元件层和量子点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量子点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光致变色材料被激发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滤光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滤光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滤光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于基底上形成挡墙的示意图。
图9为于图8的基底上形成红色量子点材料的示意图。
图10为对图9形成的红色量子点材料进行曝光的示意图。
图11为对图10所示的结构显影得到红色量子点部的示意图。
图12为对图11所示的结构形成绿色量子点部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显示面板 100
驱动基板 10
基板 11
薄膜晶体管阵列层 12
扫描线 121
数据线 122
发光元件层 20
发光元件 21
量子点层 30
红色量子点部 31
红色量子点材料 311
绿色量子点部 32
通孔 33
挡墙 40
滤光层 50
红色滤光部 51
绿色滤光部 52
基材 50a
光致变色材料 50b
第一光 L1
第二光 L2
红光 R
绿光 G
蓝光 B
像素 P
红色子像素 SP1
绿色子像素 SP2
蓝色子像素 SP3
盖板 60
晶圆 200
基底 300
光罩 400
第一方向 D1
第二方向 D2
环境光 S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应用该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的量子点层、以及位于所述量子点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的滤光层。所述发光元件层与所述驱动基板电性连接。所述量子点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所述第二光的波长不同于所述第一光。其中,所述滤光层包括光致变色材料,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激发波长为紫外光;所述光致变色材料被激发时,所述滤光层呈非透明态;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未被激发时,所述滤光层呈透明态。
该显示面板的滤光层包括激发波长为紫外光的光致变色材料。当显示面板应用于强环境光的场景时(如,太阳光照射的室外环境),环境光中的紫外光会被光致变色材料吸收,使光致变色材料呈非透明态。如此,改善了由于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激发量子点层发光而导致的显示面板的黑色纯度不足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黑色纯度和对比度。另外,当显示面板应用于无强环境光的场景时(如,无太阳光照射的室内环境),光致变色材料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而呈透明状态。如此,还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强度,达到节能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驱动基板10、位于驱动基板10上的发光元件层20、位于发光元件层2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的量子点层30、位于量子点层30远离驱动基板10的一侧的滤光层50、以及位于滤光层50远离量子点层30一侧的盖板60。
显示面板100包括矩阵排布的多个像素P(图1中示意出一个)。每个像素P包括发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子像素。每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发光颜色不相同。
具体地,每个像素P包括一个发红光R的红色子像素SP1、一个发绿光G的绿色子像素SP2以及一个发蓝光B的蓝色子像素SP3。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挡墙40。挡墙40位于相邻且发不同颜色光的子像素之间,以防止相邻且发不同颜色光的子像素之间发生串扰,减少相邻子像素出光干涉,增加对比度。挡墙40的材料例如为黑矩阵。
驱动基板10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驱动基板10包括基板11以及位于基板11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
基板11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各个元件(如,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发光元件层20等)。
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0为柔性的,基板11为柔性的材料,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聚对苯二甲酸(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
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0为刚性的,基板11为刚性的材料,如玻璃或石英。
如图2所示,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条扫描线121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条数据线122。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交叉。其中,多条扫描线121沿第二方向D2间隔设置。每一条扫描线121与多条数据线122交叉且绝缘设置。多条数据线122沿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每一条数据线122与多条扫描线121交叉且绝缘设置。
发光元件层2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元件21。每个发光元件21位于相邻的两条扫描线121和相邻的两条数据线122交叉形成的区域中。
该实施例中,所有的发光元件21均为发蓝光B的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microLED)。Micro LED意指晶粒尺寸小于100微米的LED。其可通过在晶圆200(如,硅片或蓝宝石)上外延生长得到多个发蓝光B的LED晶粒。然后通过巨量移转将多个发蓝光B的LED晶粒转移至驱动基板10的相应位置上。
具体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还包括多个TFT(图未示)。每个TFT电性连接一条扫描线121以及一条数据线122。每个发光元件21对应电性连接一个TFT。当该显示面板100进行显示时,驱动基板10通过TFT向发光元件21施加驱动信号(如电压),以使发光元件21发光。其中,发光元件21可通过透光的导电层电性连接TFT。透光的导电层的材料例如为氧化铟锡、金属网格(metal mesh)、碳纳米管、石墨烯或导电高分子等。当导电层为金属网格时,由于金属线路宽度极小(微米等级),其具有肉眼于光学干涉效应上不易看见的特性。
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1还可为传统的无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迷你无机发光二极管(mini LED)、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其中,Mini LED又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其尺寸介于传统的LED和micro LED之间,一般意指晶粒尺寸大致在100微米到200微米的LED。
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像素P中发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子像素的发光颜色、发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子像素的数量,以及发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子像素的排布,不限于图2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1,量子点层30用于将发光元件21发出的第一光L1转换为第二光L2。第二光L2的波长不同于第一光L1。该实施例中,第一光L1为蓝光B,第二光L2包括红光R和绿光G。
具体地,量子点层30包括间隔设置的红色量子点部31和绿色量子点部32。红色量子点部31位于发光元件层20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挡墙40之间。红色量子点部31的材料例如为红色量子点光阻,红色量子点部31用于将发光元件21发出的蓝光B转换为红光R。
绿色量子点部32位于发光元件层20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挡墙40之间。绿色量子点部32的材料例如为绿色量子点光阻,绿色量子点部32用于将发光元件21发出的蓝光B转换为绿光G。
滤光层50包括间隔设置的红色滤光部51和绿色滤光部52。红色滤光部51位于红色量子点部31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挡墙40之间。红色滤光部51能够透过红光R。
绿色滤光部52位于绿色量子点部32上,并位于相邻的两个挡墙40之间。绿色滤光部52能够透过绿光G。
红色子像素SP1包括一个发蓝光B的发光元件21、位于发光元件21上的红色量子点部31以及位于红色量子点部31上的红色滤光部51。红色子像素SP1中,发光元件21出射的蓝光B经红色量子点部31后转换为红光R,该红光R经红色滤光部51后透射至盖板60,然后经盖板60出射至显示面板100之外。
同理,绿色子像素SP2包括一个发蓝光B的发光元件21、位于发光元件21上的绿色量子点部32以及位于绿色量子点部32上的绿色滤光部52。绿色子像素SP2中,发光元件21出射的蓝光B经绿色量子点部32后转换为绿光G,该绿光G经绿色滤光部52后透射至盖板60,然后经盖板60出射至显示面板100之外。
此外,蓝色子像素SP3包括一个发蓝光B的发光元件21。显示面板100包括对应蓝色子像素SP3设置的通孔33。通孔33的一个开口被发光元件层20封闭,另一个开口被盖板60封闭。蓝色子像素SP3中,发光元件21出射的蓝光B直接透过通孔33至盖板60,然后经盖板60出射至显示面板100之外。如此,通过设置量子点层30实现颜色转换(color conversion),以实现显示面板100的全彩化显示。
如图3所示,量子点材料具有高能力的短波长吸光-发光效率、窄的半高宽(fullwidth of half maximum,FWHM)、宽的吸收频谱等特性。因此,采用图案化的量子点层搭配蓝光LED实现全彩效果的方案,具有高的色饱和度。具体地,量子点材料具有电致发光与光致放光的特性,量子点材料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发光颜色由材料和尺寸决定,可通过调控量子点的粒径大小来改变其不同发光的波长至可见光区。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使用发红光的micro LED(也称R晶粒)、发绿光的micro LED(也称G晶粒)及发蓝光的micro LED(也称B晶粒)形成三原色出光。然而该种显示面板,需要将磊晶好的R晶粒、G晶粒、B晶粒经由巨量转移安装在驱动基板的特定位置、但是每个晶粒的出光效率无法有效控制、且巨量转移的完成率无法达到量产的效果。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量子点材料图案化后与发光元件层做贴合。采用图案化的、发光纯度高的量子点当作光转化层,并搭配出光稳定性最高的蓝光micro LED实现全彩的效果。一方面,制程简化,可达到量产。另一方面,出光稳定。
由于量子点材料具有光致放光的特性,因此,环境光(如太阳光)中的可见光或紫外光会激发量子点材料产生微弱的光(如激发红色量子点材料产生红光,或激发绿色量子点材料产生绿光),而影响显示面板对比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滤光层50包括光致变色材料。光致变色材料对特定的光(如紫外光或可见光)有高度敏感性,在光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具体地,在一定的波长和强度的光照射下,光致变色材料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对光的吸收峰值即颜色相应改变,且这种改变是可逆的。
如图4所示,当显示面板100应用于强的环境光S的场景时(如,太阳光照射的室外环境),红色滤光部51和绿色滤光部52中的光致变色材料被激发,使得红色滤光部51和绿色滤光部52由图1透明态转变为非透明态。
一些实施例中,红色滤光部51和绿色滤光部52中的光致变色材料的激发波长为紫外光。红色滤光部51和绿色滤光部52中的光致变色材料照射紫外光时,其被激发而呈非透明态。光致变色材料未被紫外光照射时,其未被激发而呈透明态。
因此,当显示面板100应用于强的环境光S的场景时(如,太阳光照射的室外环境),太阳光中的紫外光会被光致变色材料吸收,使光致变色材料呈非透明态。如此,可避免紫外光入射至量子点层30,激发红色量子点部31产生红光散射的问题以及激发绿色量子点部32产生绿光散射的问题,使得显示面板100可显示纯黑的状况,而不会有偏红或偏绿的外观,改善了由于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激发量子点层发光而导致的显示面板的黑色纯度不足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黑色纯度和对比度。
另外,当显示面板100应用于无强环境光的场景时(如,无太阳光照射的室内环境),光致变色材料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而呈透明状态。如此,还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出光强度,达到节能效果。
另一些实施例中,红色滤光部51和绿色滤光部52中的光致变色材料的激发波长为可见光。光红色滤光部51和绿色滤光部52中的光致变色材料照射可见光时,其被激发而呈非透明态。光致变色材料未被可见光照射时,其未被激发而呈透明态。当显示面板100应用于强的环境光S的场景时(如,太阳光照射的室外环境),环境光S中的可见光会被光致变色材料吸收,使光致变色材料呈非透明态。如此,可避免可见光入射至量子点层30,激发红色量子点部31产生红光散射的问题以及激发绿色量子点部32产生绿光散射的问题,使得显示面板100可显示纯黑的状况,而不会有偏红或偏绿的外观,进而改善了由于环境光S中的可见光激发量子点层30发光而导致的显示面板100的黑色纯度不足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黑色纯度和对比度。
另外,当显示面板100应用于无强环境光的场景时(如,无太阳光照射的室内环境),光致变色材料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而呈透明状态。如此,还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出光强度,达到节能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光致变色材料的激发波长为可见光的情况下,红色滤光部51的激发波长为可见光中红光之外的波段,红光能够透过红色滤光部51而不会被红色滤光部51吸收。同理,绿色滤光部52的激发波长为可见光中绿光之外的波段,绿光能够透过绿色滤光部52而不会被绿色滤光部52吸收。
一些实施例中,光致变色材料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二芳基乙烯类、俘精酸酐类、螺吡喃类、螺恶嗪类、偶氮苯类、席夫碱类中的至少一种。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照射特定光后分子结构改变,使得立体障碍增加,使光线不易通过让材料颜色产生变化。
具体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具有两种可逆的分子结构(定义为第一分子结构和第二分子结构)。在一定的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第一分子结构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发生闭环反应,而成为第二分子结构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如果在另一波长的光(如可见光)的照射下,第二分子结构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发生开环反应,而成为第一分子结构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其他实施例中,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发生其他种类的反应也可以实现状态的改变,例如,也可以为反式结构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经一定的波长的光照射后激发为顺式结构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而发生状态的变换。
另一些实施例中,光致变色材料为无机光致变色材料。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稀土配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多金属氧酸盐类、金属卤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具有许多优于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优点,比如变色速率快、变色持续时间长、热稳定性高、耐疲劳性好、机械强度高、宏观可控易成型等。无机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现象主要是通过离子和电子的双注入提取、电子跃迁、晶格中电子转移而实现,大多数能被紫外光诱导,某些无机光致变色材料也可被其他波长的光启动(如,红外到X射线或γ射线)。
以无机光致变色材料的卤化物来说,例如氯化银(AgCl)、溴化银(AgBr)等,当光射进此类物质时,紫外光会使氯化银或溴化银还原成银金属与卤素阴离子,使光致变色材料吸收光由透明态变暗为非透明态;当光线受阻而不再照射光致变色材料时,便发生逆反应,光致变色材料即恢复透明态。
具体地,例如将纳米级氯化银与氯化铜粒子同置于基材中,当受到阳光照射时,下列方程式(s、aq分别代表固体和溶液)向右进行,AgCl(s)+Cu+ (aq)+光→Ag(s)+Cl- (aq)+Cu2+ (aq);基材中出现银的微粒,滤光层会立即变成黑褐色。当从室外移入室内时,因光线减弱,反应向左,银的微粒变成氯化银,滤光层自动由黑褐色恢复透明态。
一些实施例中,红色滤光部51被激发时,红色滤光部51呈红色;绿色滤光部52被激发时,绿色滤光部52呈绿色。如此,可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0的色纯度。
其他实施例中,红色滤光部51或绿色滤光部52被激发时,也可呈其他颜色,如灰色或褐色,具体地视其采用的光致变色材料而定。
具体地,滤光层50可采用三种技术获得。以下分别结合图5至图7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滤光层50还包括基材50a,光致变色材料50b混合于基材50a中。该种滤光层50可采用基变(photo cast in)技术制备。
具体地,基材50a例如为透明的亚克力树脂。基变技术通过将光致变色材料50b与基材50a的原材料(树脂单体)均匀混合,固化后得到滤光层50。
如图6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滤光层50还包括基材50a,光致变色材料50b涂覆于基材50a的表面上。该种滤光层50可采用膜变(photo-coating/trans-bonding)技术制备。
具体地,基材50a例如为透明的树脂。膜变技术通过在基材50a的表面上涂覆粘合层(primer),经过预烘干之后,再均匀涂覆一层包含光致变色材料50b及交联树脂的变色层。其中,粘合层可与变色层整合,同时涂覆于基材50a的表面上。
如图7所示,又一实施例中,滤光层50还包括基材50a,光致变色材料50b吸附于基材50a的表层中。该种滤光层50可采用埋入式变色(imbibing)技术制备。
具体地,基材50a例如为透明的树脂。埋入式变色技术通过在加热的情况下,将光致变色材料50b吸附于基材50a的表层中形成滤光层50。
于一实施例中,量子点层30可通过喷墨打印技术或黄光曝光显影技术获得。以下结合图8至图12说明黄光曝光显影技术制备量子点层30的各个步骤。
如图8所示,在基底300上形成(如,旋涂)黑矩阵材料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挡墙40。
如图9所示,在基底300的表面、相邻挡墙40之间形成(如,旋涂)红色量子点材料311(如,红色量子点光阻)。由于后续步骤中还会在挡墙40之间、量子点层上形成滤光层。因此,红色量子点材料311未完全填满相邻挡墙40之间的间隙。
如图10所示,利用光罩400,对红色量子点材料311进行曝光(如,紫外光照射)。
如图11所示,去除光罩400并显影后,红色量子点材料311被图案化,得到红色量子点部31。
通过类似图9至图11形成红色量子点部31的方式,依次经过旋涂、曝光、显影,形成如图12所示的绿色量子点部32。由于发光元件21出射的蓝光无需转换,因此,部分挡墙40之间的间隙内无需形成量子点材料,而是通孔33的状态。
此外,图12所示的量子点层30及挡墙40与基底300分离后,可与图2所示的发光元件层20进行贴合。再依照图5至图7中任意一种技术于相应的位置,制备滤光层50。最后,于滤光层50及挡墙40上形成盖板60,即可得到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其中,盖板60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00并具有装饰性。盖板60例如为透明的玻璃或PET等。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图未示)。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的上述的显示面板。电子装置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由于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因此,其在室外强的太阳光环境下使用时,具有高的对比度,在室内弱的太阳光环境下使用时,具有节能效果。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基板;
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上,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元件,每个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驱动基板电性连接;
量子点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量子点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光转换为第二光,所述第二光的波长不同于所述第一光;以及
滤光层,位于所述量子点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滤光层能够透过所述第二光,所述第一光为蓝光,所述第二光包括红光和绿光,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红色量子点部和绿色量子点部,所述红色量子点部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红光,所述绿色量子点部用于将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绿光;
其中,所述滤光层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上的光致变色材料,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激发波长为紫外光或可见光;所述光致变色材料被激发时,所述滤光层呈非透明态;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未被激发时,所述滤光层呈透明态;所述滤光层包括红色滤光部和绿色滤光部;所述红色滤光部位于所述红色量子点部上,所述红色滤光部能够透过红光,所述红色滤光部中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用于吸收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以避免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发所述红色量子点部发光,且所述红色滤光部中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吸收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被激发时,所述红色滤光部呈红色,所述红色滤光部中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未被激发时,所述红色滤光部呈透明态;所述绿色滤光部位于所述绿色量子点部上,所述绿色滤光部能够透过绿光,所述绿色滤光部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用于吸收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以避免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激发所述绿色量子点部发光,且所述绿色滤光部中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吸收环境光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被激发时,所述绿色滤光部呈绿色,所述绿色滤光部中的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未被激发时,所述绿色滤光部呈透明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或无机光致变色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二芳基乙烯类、俘精酸酐类、螺吡喃类、螺恶嗪类、偶氮苯类、席夫碱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稀土配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多金属氧酸盐类、金属氯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混合于所述基材中;
或者,所述光致变色材料涂覆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上;
或者,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吸附于所述基材的表层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每个所述像素包括发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子像素;
所述发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子像素包括发红光的红色子像素、发绿光的绿色子像素以及发蓝光的蓝色子像素;
所述红色子像素包括一个发蓝光的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上的所述红色量子点部以及位于所述红色量子点部上的所述红色滤光部;
所述绿色子像素包括一个发蓝光的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上的所述绿色量子点部以及位于所述绿色量子点部上的所述绿色滤光部;
所述蓝色子像素包括一个发蓝光的所述发光元件;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位于相邻且发不同颜色光的所述子像素之间,以防止相邻且发不同颜色光的所述子像素之间发生串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传统的无机发光二极管、迷你无机发光二极管、微型无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为柔性的;或者,所述驱动基板为刚性的。
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383209.5A 2022-04-13 2022-04-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4725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3209.5A CN114725177B (zh) 2022-04-13 2022-04-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TW111114563A TWI823347B (zh) 2022-04-13 2022-04-15 顯示面板及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3209.5A CN114725177B (zh) 2022-04-13 2022-04-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5177A CN114725177A (zh) 2022-07-08
CN114725177B true CN114725177B (zh) 2024-03-29

Family

ID=8224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3209.5A Active CN114725177B (zh) 2022-04-13 2022-04-13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5177B (zh)
TW (1) TWI82334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3153A (ja) * 2002-02-20 2003-08-29 Fuji Electric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07220431A (ja) * 2006-02-15 2007-08-30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多色発光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103031A (ko) * 2012-03-09 2013-09-23 주식회사 창강화학 광흡수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818732A (zh) * 2017-11-21 2018-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0078A (zh) * 2020-03-06 2020-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09025A (zh) * 2020-05-26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量子点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7827A (en) * 2009-08-19 2011-03-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2317904B1 (ko) * 2017-07-11 2021-10-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필터링 기능을 구비한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의 썬루프
CN108511390B (zh) * 2018-05-09 2020-07-07 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全彩微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1477618A (zh) * 2020-04-23 2020-07-31 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全彩Micro/Mini-LED显示屏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KR20210134161A (ko) * 2020-04-29 2021-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43153A (ja) * 2002-02-20 2003-08-29 Fuji Electric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07220431A (ja) * 2006-02-15 2007-08-30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多色発光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103031A (ko) * 2012-03-09 2013-09-23 주식회사 창강화학 광흡수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818732A (zh) * 2017-11-21 2018-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0078A (zh) * 2020-03-06 2020-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09025A (zh) * 2020-05-26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量子点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0767A (zh) 2023-10-16
TWI823347B (zh) 2023-11-21
CN114725177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62587B1 (ko) 표시 장치
US689708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ic EL display
US7986088B2 (en) Fluorescence conversion medium and color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509025A (zh) 基于量子点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478491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070115995A (ko) 색 변환 기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발광 장치
KR101723880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5339996A (zh) 具有波长转换层的led显示器
JP2004221081A (ja)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装置
KR20070049172A (ko)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WO2019052002A1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设备
JPH0945477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64123A (ja) 色変換機能付カラーフィルタ、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85631A (zh) 显示装置
KR20170036160A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US10403686B2 (en) Color film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50057176A1 (en) Color tunable panel of organic electroluminscent display
TWI224295B (en) Color tunable panel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KR100740309B1 (ko) 휘어질 수 있는 풀 칼라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및 그제조방법
CN110048024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4725177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4419130B2 (ja) 色変換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色変換機能付カラーフィルタ
KR20080103641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JP2008077860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20190136490A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5

Address after: 518109, Building E4, 101, Foxconn Industrial Park, No. 2 East Ring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merly Building 1, 1st Floor, G2 District), H3, H1, and H7 factories in K2 District, North Shencha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Park, Minqing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Address before: No.689 Hezuo Road, West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Yicheng Photoelectric (Wux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