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5081A -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5081A
CN114725081A CN202210313582.3A CN202210313582A CN114725081A CN 114725081 A CN114725081 A CN 114725081A CN 202210313582 A CN202210313582 A CN 202210313582A CN 114725081 A CN114725081 A CN 114725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lectrode
emitting unit
unit groups
tr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35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明
郝卫
时凌云
高延凯
张粲
玄明花
陈小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35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50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5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50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3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chips being formed on, or in, insulating substrates
    • H01L23/5386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me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背光源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条电极走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组,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组与所述多条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组被配置为在所述多条电极走线传输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下发光;其中,多条电极走线中,至少两条电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当电极走线越长时其宽度越宽,如此便可以平衡不同长度的电极走线的电阻,进而加载在不同发光单元组的电压的压差也会减小,不同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均一性较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09月30日,申请号为:201910939338.6,发明名称为“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微型LED(英文: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缩写:Micro-LED)技术即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是指随着LED的小型化,提出了一种可分区的背光源,该背光源可以分成多个灯区,每个灯区都可以单独控制,从而实现了高动态范围图像显示(英文:High-Dynamic Range,缩写:HDR)。由于小型发光二极管具有高亮度高色域以及高信赖性,将Micro-LED技术与液晶显示器搭配,可以显著提升显示器件的对比度。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源,包括衬底基板,衬底基板上具有多条阳极走线以及多条阴极走线,多条阳极走线以及阴极走线与驱动组件连接,该衬底基板上划分有多个灯区,每个灯区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且每个灯区中的发光单元分别与一条阳极走线以及一条阴极走线连接。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各个灯区中的发光单元与驱动组件之间的走线的距离各不相同,导致加载在发光单元上的电压不同,进而导致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解决相关技术中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条电极走线;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组,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组与所述多条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组被配置为在所述多条电极走线传输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下发光;
其中,所述多条电极走线中,至少两条电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
可选的,所述多条电极走线包括多条阳极走线以及多条阴极走线,所述多条阳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
可选的,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呈行列排布,其中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中,每m个发光单元组与一条所述阳极走线连接,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阳极走线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沿指定方向依次排列,且任意两条相邻的阳极走线满足长度公式:
m*m/Wn+1+m*(m+1)/2/(Wn+Wn+1+sp)=m*(m+1)/(2Wn);
其中,Wn为所述任意两条相邻的阳极走线中长度较短的阳极走线的宽度,Wn+1为所述任意两条相邻的阳极走线中长度较长的阳极走线的宽度,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sp为所述衬底基板上任意两条电极走线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与Q个阳极走线连接,沿所述指定方向依次排列的第k条阳极走线满足压降公式:
Figure BDA0003568047720000021
其中,k≤Q;
IR≤IB;
其中,IR为所述第k条阳极走线远离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端的压降,IB为指定压降,Wk为所述第k条阳极走线的宽度,Rs为所述阳极走线的方块电阻,Im为所述背光源的最大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L为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中,每个发光单元组在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的排布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指定压降满足公式:
IB=(Im-Im-1)/2;
其中,Im-1为所述最大灰阶相邻的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
可选的,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阳极走线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沿指定方向依次排列,且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阳极走线中,长度最小的阳极走线呈直线形,除所述长度最小的阳极走线外的其它阳极走线呈L形。
可选的,所述多条阴极走线的线宽均相等。
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为小型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背光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用于为多个发光单元组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电极走线,由于多条电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即当电极走线越长时其宽度越宽,如此便可以平衡不同长度的电极走线的电阻,进而加载在不同发光单元组的电压的压差也会减小,不同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均一性较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列发光单元组中多条阳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底基板上电极走线的俯视图;
图5是图2中一个发光单元组13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背光源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源可以包括:
衬底基板11。
设置在衬底基板11上的多条电极走线12。
设置在衬底基板11上的多个发光单元组13,每个发光单元组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多个发光单元组13与多条电极走线12连接,多个发光单元组13被配置为在多条电极走线12传输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下发光。
其中,多条电极走线12中,至少两条电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即至少两条电极走线中,相对长度越长的电极走线的宽度越宽。
其中,电极走线12可以和发光单元组13位于不同层,电极走线12可以通过过孔x以及连接线15与发光单元组13连接,连接线15与发光单元组13同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用于为多个发光单元组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电极走线,由于多条电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即当电极走线越长时其宽度越宽,如此便可以平衡不同长度的电极走线的电阻,进而加载在不同发光单元组的电压的压差也会减小,不同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均一性较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的效果。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源10在图1所示的背光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可选的,多条电极走线包括多条阳极走线121、122以及多条阴极走线123、124,多条阳极走线121、122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每一个发光单元组131、132、133和134与阳极走线和阴极走线同时连接即可以正常运行,因此,多条阳极走线121、122与多条阴极走线123、124分别与发光单元组连接。电极走线的宽度与其压降的大小具有一定关系,相关技术中的阳极走线和阴极走线的宽度均相等,所有电极走线流经的电流相同,进而造成连接的电极走线越长的发光单元上加载的电压越小。由于加载在发光单元上的电压与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亮度正相关,因而相关技术中连接的电极走线越长的发光单元的亮度也会越小,如此便会导致背光源的亮度均一性较差。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条阳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即长度越长的阳极走线,其宽度也会越宽,宽度越宽的阳极走线的电阻越低,不同电极走线之间的电压差相应减小,从而电极之间的均一性更好。
此外,由于相较于阴极走线,阳极走线的负载较高,因此改变阳极走线的宽度可以得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改变阴极走线的宽度来改变不同电极走线之间的电压差,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多个发光单元组在衬底基板上呈行列排布。行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组的一边可以设置有与每一条电极走线连接的驱动组件连接端14,该驱动组件连接端14还与背光源中的驱动组件(图2中未示出)连接,该驱动组件可以通过电极走线向发光单元组发送驱动信号。
其中,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中,每m个发光单元组与一条阳极走线连接,m为大于1的整数。多个发光单元组可以在衬底基板上以M行*N列的布局进行排列,每一列的多个发光单元组131、132、133和134均与多条阳极走线121、122和多条阴极走线123、124连接。相关技术中的每一列的多个发光单元组中的每一个发光单元组,均与一条阳极走线和一条阴极走线分别连接,该种连接方式需要的走线数量较多,在衬底基板的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多条电极走线的部署较为密集。示例的,该衬底基板可以是透明基板,进一步的,该衬底基板可以是采用玻璃、石英、透明树脂等具有一定坚固性的导光且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1:P MUX(multiple connector,多路连接器)设计进行电极走线连接,其中P是指每一列的发光单元组包含P条阳极走线,M/P条阴极走线,其中M/P个发光单元组共用一条阳极走线,一条阳极走线与多个发光单元组依次连接,一条阴极走线与多个发光单元组交叉连接,即与同一条阳极走线连接的多个发光单元组不与同一条阴极走线连接,以此避免无法单独对某一个发光单元组进行控制。以图2为例,衬底基板11上的8个发光单元组以4行*2列的布局进行排列,当采用1:2MUX时,P为2,此时每一列发光单元组中包含2条阳极走线,2条阴极走线,每2个发光单元组共用一条阳极走线,发光单元组131、132与阳极走线121连接,发光单元组133和134与阳极走线122连接,阴极走线与多个发光单元组交叉连接,即阴极走线123与发光单元组131和133连接,阴极走线124与发光单元组132和134连接。
上述MUX结构是指在显示背板中每条栅线的导通时间内,也即是扫描一行发光单元组的时段内,可通过多个驱动组件连接端分别控制每个驱动组件连接端对应连接的一组发光单元组轮流导通,从而将控制控制驱动组件的控制信号由数据信号输出端子提供给驱动组件连接,使每个驱动组件连接端通过对应的电极走线依次向一行中的多个相邻发光单元组提供数据信号,这样即实现了驱动组件通过一个驱动组件连接端驱动多列发光单元组的结构,即多路连接器结构。
可选的,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阳极走线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沿指定方向依次排列,且任意两条相邻的阳极走线满足长度公式:
m*m/Wn+1+m*(m+1)/2/(Wn+Wn+1+sp)=m*(m+1)/(2Wn);
其中,Wn为任意两条相邻的阳极走线中长度较短的阳极走线的宽度,Wn+1为任意两条相邻的阳极走线中长度较长的阳极走线的宽度,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sp为衬底基板上任意两条电极走线之间的间距。其中与每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阳极走线中长度最短的阳极走线的宽度值可以为一个预设数值,该预设数值可以是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设定,可以根据该预设数值以及上述长度公式得到与其相邻的阳极走线的宽度,以此方式即可以得到每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每一条阳极走线的宽度。sp为衬底基板上任意两条电极走线之间的间距,该间距通常由制造工艺来决定。
可选的,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与Q个阳极走线连接,沿指定方向依次排列的第k条阳极走线满足压降公式:
Figure BDA0003568047720000061
其中,k≤Q;
IR≤IB;
其中,IR为第k条阳极走线远离驱动组件连接端的压降,IB为指定压降,Wk为第k条阳极走线的宽度,Rs为阳极走线的方块电阻,Im为背光源的最大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L为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中,每个发光单元组在任一列发光单元组的排布方向上的长度。其中,k≤Q也即是k=1,2,3···或Q。
可选的,指定压降满足公式:
IB=(Im-Im-1)/2;
其中,Im-1为最大灰阶相邻的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即指定压降要满足最大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和最大灰阶相邻的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的差值的一半。灰阶是指将亮度最亮与最暗之间的亮度变化,区分为若干份,以便于进行信号输入相对应的屏幕亮度管控。最大灰阶为灰阶层次中数值最大的灰阶层,示例性的,当灰阶层次为255时,最大灰阶即为255灰阶,与最大灰阶相邻的灰阶为254灰阶,指定压降要满足255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和254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的差值的一半。其中指定压降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一个压降值,该预先设置的压降值也应满足上述公式。
根据上述阳极走线的长度公式算出每一条阳极走线的宽度值后,可以通过上述压降公式得到每一条阳极走线的压降,并判断该压降是否小于指定压降,若某一条阳极走线的压降大于指定压降,则可以重新选择长度最短的阳极走线的宽度值,并根据该宽度值重新计算其余阳极走线的宽度值,通过此种方式确定满足上述压降公式的每一条阳极走线的宽度。在选取长度最短的阳极走线的宽度值时,可以选择使每条阳极走线都满足上述压降公式的最大宽度,如此可以降低阳极走线的电阻。
可选的,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阳极走线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沿指定方向依次排列,且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阳极走线中,长度最小的阳极走线呈直线形,除长度最小的阳极走线外的其它阳极走线呈L形。相关技术的电极走线均为等线宽的直线形走线,且电极走线通常较细,仅用于实现发光单元与驱动组件的电连接。但衬底基板上实际还存在有不少的空间,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除长度最小的阳极走线外的其它阳极走线呈L形设置,可以更大程度的利用这些空间。如图3所示,其为一列发光单元组中多条阳极走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展示了与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4条阳极走线,除第一条长度最短的走线31为直线形外,其余阳极走线32、33和34均为L形,如此便可以极大地利用衬底基板上的空间,以增加走线的宽度。如图4所示,其为衬底基板上电极走线的俯视图。41为与阴极走线连接的驱动组件连接端,421和422为与阳极走线连接的驱动组件连接端,驱动组件连接端421通过过孔与阳极走线44连接,驱动组件连接端422通过过孔与阳极走线45连接。43为发光单元,44为一条阳极走线(如图3中的阳极走线31),阳极走线45的长度与阳极走线44相比较长,其宽度也宽于阳极走线44,驱动组件连接端41通过过孔与阴极走线(图中未示出)连接。
可选的,多条阴极走线的线宽均相等。由于阴极走线的电流较小,因此为了降低工艺复杂性,可以将多条阴极走线的线宽设置为均等,阴极走线的宽度可以通过衬底基板上电极走线的总宽度以及各个阳极走线的宽度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将每条阳极走线的宽度相加,使用衬底基板上电极走线的总宽度减去多条阳极走线宽度之和,得到的即为多条阴极走线的总宽度,将该总宽度除以阴极走线的数量,即可得到每条阴极走线的宽度。使用该种方法无需在逐条计算阴极走线的宽度,简化了工艺。
可选的,发光单元为小型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组由多个发光单元组成,多个发光单元串联连接,串联连接是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逐次连接,即将发光单元组中的多个发光单元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串联连接可以减少电流,降低功耗。多个发光单元可以是小型发光二极管(英文: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缩写:Mini LED),小型发光二极管也被称为“亚毫米发光二极管”,相较于常规尺寸的发光二极管,小型发光二极管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更薄且更加节能。
相较于常规尺寸的发光二极管,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小型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可以增加背光源中灯区的数量,进而提高应用了该背光源的显示装置的HDR效果。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光单元也可以为常规尺寸的发光二极管或者尺寸比小型发光二极管更小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本发明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图5为图2中一个发光单元组131的结构示意图。发光单元组131包含9个发光单元1311,9个发光单元1311以3*3的排布方式串联连接。其中发光单元也可以为其他数量或其它排布方式,示例性的,多个发光单元还可以以4*4或6*6等排布方式进行连接和排布。此外,每个发光单元组中的多个发光单元还可以采用并联或串联并联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每个发光单元组中包含的发光单元的数量,可以以该衬底基板的面积以及发光单元的总数量为依据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图6是图2所示的背光源的侧视图。该背光源包括第一金属层21,第一绝缘层22,第二绝缘层23,第二金属层24和背光源发光单元251、252,其中第一金属层21包括阳极走线211和阴极走线212,发光单元251通过过孔与阳极走线211连接,发光单元252通过过孔与阴极走线212连接。其中第一绝缘层22可以为有机树脂层或叠加的有机树脂层与无机层,可以避免第一金属层21和第二金属层24之间相互干扰,且可以保证背光源在转移过程中的平坦性。其中当第一绝缘层22为叠加的有机树脂层与无机层时,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两道掩膜工艺分别制造有机树脂层和无机层,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产生气泡。其中上述一次掩膜工艺可以包括: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和光刻胶剥离。通过掩膜工艺对有机树脂层和无机层进行处理包括:在材质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形成光刻胶层,采用掩膜版对光刻胶层进行曝光,使得光刻胶层形成完全曝光区和非曝光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处理,使完全曝光区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非曝光区的光刻胶全部保留,采用刻蚀工艺对材质层上完全曝光区对应的区域进行刻蚀,最后剥离非曝光区的光刻胶得到相应的结构。这里是以光刻胶为正性光刻胶为例进行说明的,当光刻胶为负性光刻胶时,一次构图工艺的过程可以参考本段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用于为多个发光单元组提供驱动信号的多条电极走线,由于多条电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即当电极走线越长时其宽度越宽,如此便可以平衡不同长度的电极走线的电阻,进而加载在不同发光单元组的电压的压差也会减小,不同发光单元组的亮度均一性较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提高背光源整体的亮度均一性的效果。
如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30以及上述图1或图2所示的背光源10。其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英文: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
背光源10可以用于向显示面板30提供光线40,显示面板30用于通过背光源10提供的光线40实现显示功能。
该显示装置可以为触控屏、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智能穿戴设备或导航仪产品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惟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条电极走线,所述多条电极走线包括第一电极走线和第二电极走线,所述多条电极走线中,至少两条所述电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
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组,每个所述发光单元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组与所述多条电极走线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组被配置为在所述多条电极走线传输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下发光;
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组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呈行列排布,其中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中,p个发光单元组与不同的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连接,所述p个发光单元组与一条所述第二电极线连接,所述p为大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极走线同层;
所述p个发光单元组为相邻的发光单元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发光单元组同层,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电极走线和所述发光单元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组与所述电极走线位于不同层,所述电极走线通过过孔和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发光单元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宽度与长度正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中,每m个发光单元组与一条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连接,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第一电极走线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沿指定方向依次排列,且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电极走线满足长度公式:
m*m/Wn+1+m*(m+1)/2/(Wn+Wn+1+sp)=m*(m+1)/(2Wn);
其中,Wn为所述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电极走线中长度较短的第一电极走线的宽度,Wn+1为所述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电极走线中长度较长的第一电极走线的宽度,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sp为所述衬底基板上任意两条电极走线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与Q个第一电极走线连接,沿所述指定方向依次排列的第k条第一电极走线满足压降公式:
Figure FDA0003568047710000021
其中,k≤Q;
IR≤IB;
其中,IR为所述第k条第一电极走线远离驱动组件连接端的压降,IB为指定压降,Wk为所述第k条第一电极走线的宽度,Rs为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方块电阻,Im为所述背光源的最大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L为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中,每个发光单元组在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的排布方向上的长度;所述驱动组件连接端设置在行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组的一边,并分别连接多条电极走线和所述背光源中的驱动组件,所述电极走线传输的驱动信号来自所述驱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压降满足公式:
IB=(Im-Im-1)/2;
其中,Im-1为所述最大灰阶相邻的灰阶下发光单元组中的电流值。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第一电极走线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沿指定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第一电极走线中,两条相邻的第一电极走线中,较长的第一电极走线向较短的第一电极走线一侧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较短的第一电极走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第一电极走线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沿指定方向依次排列,且任一列发光单元组连接的多条第一电极走线中,两条相邻的第一电极走线,较长的第一电极走线呈L形,较短的第一电极走线呈直线形或L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为阳极线,所述第二电极走线为阴极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5或9-10任一所述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为阴极线,所述第二电极走线为阳极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小型发光二极管。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背光源。
CN202210313582.3A 2019-09-30 2019-09-30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7250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3582.3A CN114725081A (zh) 2019-09-30 2019-09-30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9338.6A CN110649059B (zh) 2019-09-30 2019-09-30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202210313582.3A CN114725081A (zh) 2019-09-30 2019-09-30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9338.6A Division CN110649059B (zh) 2019-09-30 2019-09-30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5081A true CN114725081A (zh) 2022-07-08

Family

ID=690120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3582.3A Pending CN114725081A (zh) 2019-09-30 2019-09-30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201910939338.6A Active CN110649059B (zh) 2019-09-30 2019-09-30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9338.6A Active CN110649059B (zh) 2019-09-30 2019-09-30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72508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59182A1 (en) * 2020-04-10 2021-11-1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riving substrate,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07648A (zh) * 2020-05-06 2021-11-26 北京芯海视界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12505966B (zh) * 2020-12-02 2022-04-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12767880A (zh) * 2021-02-09 2021-05-0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035927B (zh) * 2021-03-10 2024-03-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6075947A (zh) * 2021-08-30 2023-05-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60452A (zh) * 2022-02-24 2022-04-1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95312A (zh) * 2022-03-16 2022-07-0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WO2023226017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32834B (zh) 2022-06-23 2023-11-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基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15236906B (zh) * 2022-06-30 2023-08-22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70203U (en) * 1998-08-03 2004-01-01 Rohm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CN101865380A (zh) * 2010-05-20 2010-10-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照明装置
CN102881834A (zh) * 2011-07-14 2013-01-16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
WO2014185736A1 (ko) * 2013-05-16 2014-11-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5302236U (zh) * 2015-12-31 2016-06-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681077B (zh) * 2017-03-29 2019-08-0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180613B (zh) * 2017-05-26 2019-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6952940B (zh) * 2017-05-26 2020-04-1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490886A (zh) * 2017-08-28 2017-12-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887421B (zh) * 2017-10-30 2021-03-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353247U (zh) * 2017-11-07 2018-05-11 上海九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107819022A (zh) * 2017-11-15 2018-03-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731886B (zh) * 2017-11-20 2020-07-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258148B (zh) * 2018-01-18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257540A (zh) * 2018-01-26 2018-07-06 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测试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165069A (zh) * 2018-06-28 2019-08-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20782B (zh) * 2019-03-15 2021-08-17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一种正装集成单元二极管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9059A (zh) 2020-01-03
CN110649059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9059B (zh)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116626A (zh) 一种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066819B2 (en) Micro-light-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system
US11588085B2 (en) Light emitting drive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805378B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11654192U (zh) 阵列基板及拼接显示面板
US20240078960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556408A (zh) 显示基板及其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812888A (zh) Mini LED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213069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1642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50707B (zh) 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439778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103726B (zh) 背光源、显示装置和背光源控制方法
CN109935612B (zh) 一种mini LED显示屏及制作方法
US20230307597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micro led
CN113433735A (zh) 背光模块、背光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JP2023527096A (ja) 発光基板及びその駆動方法、表示装置
CN21518396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28593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435443U (zh) 一种高亮度的led透明显示屏
CN11273534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4898448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27671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40162210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led film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