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8169A -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8169A
CN114718169A CN202210372502.1A CN202210372502A CN114718169A CN 114718169 A CN114718169 A CN 114718169A CN 202210372502 A CN202210372502 A CN 202210372502A CN 114718169 A CN114718169 A CN 114718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guide
slope body
cavity
guid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25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8169B (zh
Inventor
胡建合
胡晨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Wanf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Wanf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Wanf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Wanf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25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8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8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8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8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8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40Arrangements responsive to advers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e.g. to signal icy roads or to automatically illuminate in fo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heating or dry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02B3/102Permanently installed raisable dykes
    • E02B3/104Permanently installed raisable dykes with self-activat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0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employing open ditches arranged below the level of the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2Arrangement of sewer pipe-lines or pipe-line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03F3/046Open sewage cha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6Gully gra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5Accessories, e.g. flow regulators or cleaning devices
    • E03F5/107Active flow control devices, i.e. moving during flow reg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有斜坡体,斜坡体的两侧形成有存水区域,两个存水区域通过斜坡体底部形成的连通腔体相连通,斜坡体的斜坡面两侧安装有与存水区域内部相连通的排水沟,并且斜坡体的斜坡面上还铺设有导水筋条,导水筋条用于将雨水导入至两侧的排水沟;斜坡体的顶部位于两个盖板之间形成有导水腔体,导水腔体顶部的开口处固定有镂空支撑板,导水腔体的内部放置有U型浮动挡水板,并且导水腔体内部收集的雨水对U型浮动挡水板产生的浮力可使之向上运动延伸至导水腔体外部。本发明中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可应对雨水急剧增加的紧急情况,而且在防汛期U型浮动挡水板借助于雨水的浮力升起起到阻水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指房间底壁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二分之一。多层和高层建筑物需要较深的基础,为利用这一高度,在建筑物底层下建造地下室,既可增加使用面积,又可省去基础回填,比较经济。
目前城市中的地下室一般是作为停车场使用,小区业主的车辆通过一个斜坡道进入至地下室内,但是地下室因低于地平面,雨水易回灌至地下室内,导致地下室内的汽车等设备浸水,而阴雨甚至极端天气下,雨水最多的是通过连接地面和地下室的斜坡通道灌入至地下室内,因此该坡道的阻水效果直接影响到地下室内部的防水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阻止雨水从该斜坡通道流入至地下室内部,通常是在斜坡通道的顶部加设一道可移动的阻水墙,当雨水量急剧增大时,将阻水墙横置在斜坡通道顶部,进而将雨水阻断,但是此项措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有斜坡体,所述斜坡体的两侧形成有存水区域,两个所述存水区域通过斜坡体底部形成的连通腔体相连通,所述存水区域的顶部呈开口状并盖设有盖板,所述斜坡体的斜坡面两侧安装有与存水区域内部相连通的排水沟,并且所述斜坡体的斜坡面上还铺设有导水筋条,所述导水筋条用于将雨水导入至两侧的排水沟;
所述斜坡体的顶部位于两个盖板之间形成有导水腔体,所述导水腔体顶部的开口处固定有镂空支撑板,所述导水腔体的内部放置有U型浮动挡水板,并且导水腔体内部收集的雨水对U型浮动挡水板产生的浮力可使之向上运动延伸至导水腔体外部。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包括有多个沿斜坡体斜坡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矩形框,所述第一矩形框的内侧固定有滤网,每个所述导水筋条顶部均采用倒圆角设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框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矩形框,所述第二矩形框的内部排列有四个堵板,每个所述堵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并且所述堵板通过转轴与第二矩形框转动相连,每个所述堵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且偏离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凸起,位于同一侧的四个凸起共同铰接有一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杆,所述第二矩形框的下方设置有浮动板,所述浮动板与所述连杆通过转动件和铰接杆相连,所述转动件中部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固定于第二矩形框上,所述转动件的一端与浮动板长度方向的一端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杆铰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杆上。
优选的,每个所述堵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规格相同的凸起,并且两个凸起以堵板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镂空支撑板包括有条形框架,所述条形框架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所述条形框架通过凸缘卡入至导水腔体顶部并通过铆钉植入凸缘中与斜坡体顶部实现固定,所述条形框架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条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条形框架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导水腔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该间隙的大小与所述U型浮动挡水板竖直部的厚度相同,所述U型浮动挡水板的内部呈空心腔体结构,并且所述U型浮动挡水板的水平部上等间距的形成有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用于将U型浮动挡水板上方的雨水引入至其下方。
优选的,所述导水腔体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多组导向柱,每组中的导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条形框架的底部支撑于横向支撑杆上,所述U型浮动挡水板的水平部贯穿设置于导向柱上并与之滑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导水腔体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依次开设有与存水区域相连通的第二孔洞和第一孔洞,其中所述第二孔洞位于导水腔体的腔体底部,并且所述第一孔洞的孔径大于第二孔洞。
优选的,所述导水腔体顶部远离斜坡体斜坡面的一侧通过挖设的倾斜导水沟与存水区域内部相连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上述提及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方法如下:
步骤一、采用动力设备在斜坡体的两侧向下挖掘形成存水区域,并且在两个存水区域之间挖掘打通形成连通腔体;
步骤二、在斜坡体的斜坡面上依次铺设排水沟将存水区域盖住;
步骤三、在斜坡体的顶部开挖导水腔体,将U型浮动挡水板放置于导水腔体内部后采用镂空支撑板盖在导水腔体顶部;
步骤四、采用混凝土浇筑对斜坡体的顶部以及斜坡面进行硬化,随后再在斜坡面上铺设导水筋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斜坡体的两侧形成有存水区域,两个存水区域通过斜坡体底部形成的连通腔体相连通,雨水落入至斜坡体的斜坡面上后,在导水筋条的作用下流入至排水沟,并经过排水沟排入至存水区域内部,由于两个存水区域通过连通腔体形成连通状态,因此当存水区域中雨水收集的过多时,可将盖板打开,将水泵放入至存水区域底部将其内部的雨水抽出,抽出的雨水可对小区内部的绿植进行灌溉,进而对雨水充分的利用。
(2)随着存水区域内部液面不断上升,每个排水沟中的浮动板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进而使排水沟逐一的关闭,最终使存水区域内部的雨水存储量达到最大,当存水区域内部的雨水被水泵抽干后,所有排水沟上的浮动板失去浮力作用,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使所有的堵板回复至初始位置,排水沟不仅可以满足存水区域的存储需求,而且还能实现雨水的收集引导功能。
(3)导水腔体内部的U型浮动挡水板在雨水的浮力作用下升起至导水腔体外部,不仅能够将雨水阻拦,避免其流向斜坡体的斜坡面,而且还能对汽车起到一个阻挡作用,提醒车辆雨势较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个防水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防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水沟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水沟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水沟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水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镂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斜坡体的中心断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去掉镂空支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斜坡体;2、导水筋条;3、排水沟;4、镂空支撑板;5、盖板;6、存水区域;7、连通腔体;8、倾斜导水沟;9、第一孔洞;10、第二孔洞;11、第一矩形框;12、滤网;13、第二矩形框;14、连接板;15、浮动板;16、连杆;17、凸起;18、铰接杆;19、转动件;20、堵板;21、转轴;22、U型浮动挡水板;23、导向柱;24、横向支撑杆;25、条形框架;26、凸缘;27、铆钉;28、条形缺口;29、导水腔体;30、第三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有用于连接地面和地下室的斜坡体1,斜坡体1的两侧形成有存水区域6,两个存水区域6通过斜坡体1底部形成的连通腔体7相连通,存水区域6的顶部呈开口状并盖设有盖板5,斜坡体1的斜坡面两侧安装有与存水区域6内部相连通的排水沟3,并且斜坡体1的斜坡面上还铺设有导水筋条2,导水筋条2用于将雨水导入至两侧的排水沟3。
下雨时,雨水落入至斜坡体1的斜坡面上后,在导水筋条2的作用下流入至排水沟3,并经过排水沟3排入至存水区域6内部,由于两个存水区域6通过连通腔体7形成连通状态,因此当存水区域6中雨水收集的过多时,可将盖板5打开,将水泵放入至存水区域6底部将其内部的雨水抽出,抽出的雨水可对小区内部的绿植进行灌溉,进而对雨水充分的利用。
请参阅图2至图5,其中,排水沟3包括有多个沿斜坡体1斜坡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矩形框11,第一矩形框11的内侧固定有滤网12,每个导水筋条2顶部均采用倒圆角设计,导水筋条2采用倒圆角设计可减小对车辆轮胎的伤害,而滤网12则可以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存水区域6内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由于本申请中的多个排水沟3沿斜坡体1的斜坡面设置,因此当存水区域6内部的雨水不断增多时,雨水会沿着斜坡体1斜坡面最底端的排水沟3溢流出进入到地下室内部。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同时也为了保证存水区域6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储水,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矩形框11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矩形框13,第二矩形框13的内部排列有四个堵板20,每个堵板20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规格相同的凸起,并且两个凸起以堵板20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堵板20采用上述结构,可增大相邻两个堵板20连接时的密封性,减小雨水从堵板20中溢出的概率。
每个堵板2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21,并且堵板20通过转轴21与第二矩形框13转动相连,所有的堵板20通过同步旋转进而实现开合,当堵板20旋转至图5所示的状态时,可阻断存水区域6与外界的连通,当所有的堵板20以转轴21为圆心逆时针旋转时,其处于打开状态,雨水可通过相邻两个堵板20之间的缝隙进入至存水区域6内部。
为了实现所有的堵板20同步动作,本实施例在每个堵板2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且偏离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凸起17,位于同一侧的四个凸起17共同铰接有一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杆16,第二矩形框13的下方设置有浮动板15,浮动板15与连杆16通过转动件19和铰接杆18相连,转动件19中部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固定于第二矩形框13上,转动件19的一端与浮动板15长度方向的一端中部铰接,另一端与铰接杆18铰接,铰接杆18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杆16上。
如图4所示,当存水区域6内部雨水的液面上升至与浮动板15相接处时,浮动板15受到雨水的浮力作用会驱动转动件19顺时针旋转,而转动件19通过铰接杆18作用于连杆16,带动连杆16向右侧移动,连杆16向右侧移动的过程中拉动每个堵板20,使每个堵板20以转轴21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旋转,从而使所有的堵板20连接成一个平面,此时该处的排水沟3将存水区域6与外界阻断,存水区域6内部的雨水不会溢出流向地下室,随着存水区域6内部的液面不断的上升,每个相对应的排水沟3底部的浮动板15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进而使排水沟3逐一的关闭,最终使存水区域6内部的雨水存储量达到最大,当存水区域6内部的雨水被水泵抽干后,所有排水沟3上的浮动板15失去浮力作用,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使所有的堵板20回复至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的雨水收集。
请参阅图2、图6至图9,斜坡体1的顶部位于两个盖板5之间形成有导水腔体29,导水腔体29顶部的开口处固定有镂空支撑板4,镂空支撑板4可对行驶通过的车辆进行支撑,防止其掉落至导水腔体29内部,而雨水则通过镂空支撑板4进入至导水腔体29内部,导水腔体29的内部放置有U型浮动挡水板22,当雨水进入至导水腔体29内部后,导水腔体29内部收集的雨水对U型浮动挡水板22产生的浮力可使之向上运动延伸至导水腔体29外部,U型浮动挡水板22向上升起至导水腔体29外部后不仅可以阻断雨水流向斜坡体1的斜坡面,而且在雨水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对外来车辆起到阻挡作用,提醒司机雨水较大,不适宜将车开入地下室。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镂空支撑板4包括有条形框架25,条形框架25由于要称重汽车,因此其可选用硬度较大的刚性材质。条形框架25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26,条形框架25通过凸缘26卡入至导水腔体29顶部并通过铆钉27植入凸缘26中与斜坡体1顶部实现固定,条形框架25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条形缺口28,雨水通过多个条形缺口28进入至导水腔体29内部。
如图8、图9所示,条形框架25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导水腔体29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该间隙的大小与U型浮动挡水板22竖直部的厚度相同,U型浮动挡水板22的内部呈空心腔体结构,并且U型浮动挡水板22的水平部上等间距的形成有第三孔洞30,第三孔洞30用于将U型浮动挡水板22上方的雨水引入至其下方,当雨水经过条形缺口28进入至导水腔体29内部后,通过U型浮动挡水板22上的第三孔洞30进入至导水腔体29底部,由于U型浮动挡水板22内部呈空心结构,且本申请中的U型浮动挡水板22采用聚酯塑料材质,即可减轻其本身的重量,有利于快速的浮起,又能减小对汽车底盘的损坏,雨水不断的进入至导水腔体29底部,而U型浮动挡水板22则由于其竖直部穿过间隙升起,升起后的U型浮动挡水板22不仅能够将雨水阻拦,避免其流向斜坡体1的斜坡面,而且还能对汽车起到一个阻挡作用,提醒车辆雨势较大,不建议人员将车辆开入至地下室,当然如果人员坚持开下去,则可以通过其他人员辅助,将U型浮动挡水板22压下去,车辆也能正常的通过。
为了使U型浮动挡水板22在导水腔体29内顺利的升起,本实施例中在导水腔体29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多组导向柱23,U型浮动挡水板22的水平部贯穿设置于导向柱23上并与之滑动相连,导向柱23可对U型浮动挡水板22起到限位作用,使其始终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能够顺利的穿过间隙升起至导水腔体29外部。另外,由于本申请中的条形框架25具有较长的跨度,车辆长时间行驶通过时,条形框架25会被压弯产生形变,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每组中的导向柱23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24,条形框架25的底部支撑于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24上,横向支撑杆24可对条形框架25的中间部起到支撑作用,减小其中间位置处发生弯曲变形。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平时阴雨天雨水量不大时,U型浮动挡水板22是不需要向上运动进行阻水的,而且车辆也需要正常通行,只有在遇到极端天气时,U型浮动挡水板22才会有效动作,因此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导水腔体29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依次开设有与存水区域6相连通的第二孔洞10和第一孔洞9,其中第二孔洞10位于导水腔体29的腔体底部,并且第一孔洞9的孔径大于第二孔洞10,当雨水量小时,进入至导水腔体29内部的雨水直接通过第二孔洞10排入至存水区域6内部,U型浮动挡水板22不动作。只有当极端天气时,雨水量短时间内急剧增大,导水腔体29内部的雨水进入量大于第二孔洞10的排出量,此时U型浮动挡水板22会随着液面的上升而升起,当液面上升至第一孔洞9位置时,由于此处的第一孔洞9孔径较大,因此导水腔体29内部的雨水会从第一孔洞9排入至存水区域6内部,避免导水腔体29内部的雨水从其顶部溢出流向斜坡体1的斜坡面。
更进一步的,当遇到极端阴雨天气时,U型浮动挡水板22向上升起后起到阻水作用,但是由于U型浮动挡水板22竖直部的面积有限,不能全部的将雨水进行阻拦,因此本申请中,在导水腔体29顶部远离斜坡体1斜坡面的一侧通过挖设的倾斜导水沟8与存水区域6内部相连通,U型浮动挡水板22拦截的雨水从两侧的倾斜导水沟8直接排入至存水区域6内部。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步骤一、采用动力设备在已经成型的斜坡体1的两侧向下挖掘形成存水区域6,并且在两个存水区域6之间挖掘连通腔体7将两者打通;
步骤二、在斜坡体1的斜坡面上依次铺设排水沟3将存水区域6盖住。
步骤三、通过动力设备在斜坡体1的顶部开挖导水腔体29,导水腔体29挖掘完毕后,人工在导水腔体29内部钻孔第一孔洞9和第二孔洞10,使第一孔洞9和第二孔洞10与存水区域6内部相连通,并且挖设倾斜导水沟8与存水区域6内部相连通;
步骤四、当上述挖掘作业完毕后,采用混凝土浇筑对斜坡体1的顶部以及斜坡面进行硬化,随后再在斜坡面上铺设导水筋条2,导水腔体29和倾斜导水沟8内部也采用喷浆方式形成固定结构;
步骤五、当混凝土凝结成型后,将U型浮动挡水板22放置于导水腔体29内部,并且贯穿安装在导向柱23上,随后采用焊机将横向支撑杆24焊接在两个导向柱23顶部;
步骤六、将镂空支撑板4盖在导水腔体29顶部,通过植入铆钉27将镂空支撑板4与斜坡体1的顶部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另一”、“又一”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远离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包括有斜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体(1)的两侧形成有存水区域(6),两个所述存水区域(6)通过斜坡体(1)底部形成的连通腔体(7)相连通,所述存水区域(6)的顶部呈开口状并盖设有盖板(5),所述斜坡体(1)的斜坡面两侧安装有与存水区域(6)内部相连通的排水沟(3),并且所述斜坡体(1)的斜坡面上还铺设有导水筋条(2),所述导水筋条(2)用于将雨水导入至两侧的排水沟(3);
所述斜坡体(1)的顶部位于两个盖板(5)之间形成有导水腔体(29),所述导水腔体(29)顶部的开口处固定有镂空支撑板(4),所述导水腔体(29)的内部放置有U型浮动挡水板(22),并且导水腔体(29)内部收集的雨水对U型浮动挡水板(22)产生的浮力可使之向上运动延伸至导水腔体(29)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3)包括有多个沿斜坡体(1)斜坡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矩形框(11),所述第一矩形框(11)的内侧固定有滤网(12),每个所述导水筋条(2)顶部均采用倒圆角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框(11)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有第二矩形框(13),所述第二矩形框(13)的内部排列有四个堵板(20),每个所述堵板(2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21),并且所述堵板(20)通过转轴(21)与第二矩形框(13)转动相连,每个所述堵板(2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且偏离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凸起(17),位于同一侧的四个凸起(17)共同铰接有一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杆(16),所述第二矩形框(13)的下方设置有浮动板(15),所述浮动板(15)与所述连杆(16)通过转动件(19)和铰接杆(18)相连,所述转动件(19)中部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固定于第二矩形框(13)上,所述转动件(19)的一端与浮动板(15)长度方向的一端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杆(18)铰接,所述铰接杆(18)的另一端铰接于连杆(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堵板(20)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规格相同的凸起,并且两个凸起以堵板(20)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支撑板(4)包括有条形框架(25),所述条形框架(25)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26),所述条形框架(25)通过凸缘(26)卡入至导水腔体(29)顶部并通过铆钉(27)植入凸缘(26)中与斜坡体(1)顶部实现固定,所述条形框架(25)的内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条形缺口(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框架(25)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导水腔体(29)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该间隙的大小与所述U型浮动挡水板(22)竖直部的厚度相同,所述U型浮动挡水板(22)的内部呈空心腔体结构,并且所述U型浮动挡水板(22)的水平部上等间距的形成有第三孔洞(30),所述第三孔洞(30)用于将U型浮动挡水板(22)上方的雨水引入至其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腔体(29)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多组导向柱(23),每组中的导向柱(23)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杆(24),所述条形框架(25)的底部支撑于横向支撑杆(24)上,所述U型浮动挡水板(22)的水平部贯穿设置于导向柱(23)上并与之滑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腔体(29)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从下至上依次开设有与存水区域(6)相连通的第二孔洞(10)和第一孔洞(9),其中所述第二孔洞(10)位于导水腔体(29)的腔体底部,并且所述第一孔洞(9)的孔径大于第二孔洞(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腔体(29)顶部远离斜坡体(1)斜坡面的一侧通过挖设的倾斜导水沟(8)与存水区域(6)内部相连通。
10.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4、6-7、8任一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步骤一、采用动力设备在斜坡体(1)的两侧向下挖掘形成存水区域(6),并且在两个存水区域(6)之间挖掘打通形成连通腔体(7);
步骤二、在斜坡体(1)的斜坡面上依次铺设排水沟(3)将存水区域(6)盖住;
步骤三、在斜坡体(1)的顶部开挖导水腔体(29),将U型浮动挡水板(22)放置于导水腔体(29)内部后采用镂空支撑板(4)盖在导水腔体(29)顶部;
步骤四、采用混凝土浇筑对斜坡体(1)的顶部以及斜坡面进行硬化,随后再在斜坡面上铺设导水筋条(2)。
CN202210372502.1A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718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2502.1A CN114718169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2502.1A CN114718169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8169A true CN114718169A (zh) 2022-07-08
CN114718169B CN114718169B (zh) 2024-04-19

Family

ID=82241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2502.1A Active CN114718169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81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7747A (zh) * 2022-12-02 2023-03-14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防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92730Y1 (ko) * 2002-07-26 2002-10-25 주식회사 경기기술단 도로의 산 비탈면 배수시설
CN106978855A (zh) * 2017-05-03 2017-07-25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力式挡水结构
JP2018040190A (ja) * 2016-09-08 2018-03-15 株式会社シーマコンサルタント 貯水構造
CN212984167U (zh) * 2020-07-28 2021-04-16 上海屹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防积水地下室
CN113775018A (zh) * 2021-09-23 2021-12-10 浙江宏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施工方法
CN215669957U (zh) * 2021-08-10 2022-01-28 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汽车坡道防渗漏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92730Y1 (ko) * 2002-07-26 2002-10-25 주식회사 경기기술단 도로의 산 비탈면 배수시설
JP2018040190A (ja) * 2016-09-08 2018-03-15 株式会社シーマコンサルタント 貯水構造
CN106978855A (zh) * 2017-05-03 2017-07-25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浮力式挡水结构
CN212984167U (zh) * 2020-07-28 2021-04-16 上海屹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防积水地下室
CN215669957U (zh) * 2021-08-10 2022-01-28 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汽车坡道防渗漏结构
CN113775018A (zh) * 2021-09-23 2021-12-10 浙江宏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7747A (zh) * 2022-12-02 2023-03-14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防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8169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49014U (zh) 地下车库防洪板
CN213773198U (zh) 地库坡地自挡水装置
CN110886303A (zh) 防排一体化地下排水系统
CN114718169A (zh) 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09831U (zh) 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
CN113931286A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水排水结构
CN217000081U (zh) 一种用于虹吸排水收集系统的排水槽及虹吸式排水系统
CN215518612U (zh) 一种基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用堤坝护坡结构
CN112854403B (zh) 一种防积水市政排水路面
CN211621506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排水渠结构
CN214219730U (zh) 建筑外墙防渗水结构
CN213773711U (zh) 一种应用于住宅花园雨水收集排放的结构
CN111101589B (zh) 一种绿化养护生态排水系统
CN114753470A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下沉式绿地的施工方法
KR101060991B1 (ko) 우수 범람 방지를 위한 배수로
CN111472434A (zh) 一种山体雨洪水收集排泄装置和排泄方法
CN111576591A (zh) 一种车库顶板防渗水的施工方法
CN216074960U (zh) 河道微型蓄水、排沙系统
CN220486665U (zh) 一种新型渗透型排水沟
CN220725147U (zh) 一种边坡防护装置
CN216551799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土涵养生态堤坝
CN216405647U (zh) 一种建筑用排水构造
CN215594299U (zh) 一种道路绿色自吸收排水沟
CN217974577U (zh) 离线雨水调蓄池
CN212427187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挡土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