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9623B - 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9623B
CN114699623B CN202210361905.6A CN202210361905A CN114699623B CN 114699623 B CN114699623 B CN 114699623B CN 202210361905 A CN202210361905 A CN 202210361905A CN 114699623 B CN114699623 B CN 114699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angiographic
end part
guide surface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19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9623A (zh
Inventor
桂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isi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isi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isi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isit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19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9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9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9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9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9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61M25/0052Localized reinforcement, e.g. where only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atheter is reinforced, for rapid exchange guidewire 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4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e.g. co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13Mechanical advancing means, e.g. catheter dispen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means, e.g. stylets, mandrils, rods or wires to reinforce or adjust temporarily the stiffness, column strength or pushability of catheters which are already inserted into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radio-opaque indici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所述造影导管包括导管端部、导管本体以及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于导管本体背向导管端部的一侧,使得导管本体的硬度不同,方便导管本体在血管内迂回,进而将导管端部推送至病变部位,导管端部形成有出液口,导管本体连接于导管端部背向出液口的一侧,导管本体内部形成有连通于出液口的过液腔,使得造影剂或其他药物能够流经过液腔并由出液口流出,到达病变部位,以对病变部位进行造影,方便医生诊断。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加强结构,即保证对导管端部的推动,同时方便导管本体朝向导管端部的一侧在血管内迂回折弯,减少对血管的冲撞,减少病人的不适感,提高造影效率。

Description

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背景技术
造影导管作为一种介入医疗工具,广泛应用于血管类疾病中。造影导管在使用时,需要深入血管内,因此通常采用抗菌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制成。将造影导管的一端经动静脉伸入至病变部位,用于输送造影剂,以产生造影效果,方便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诊疗。
但是,一些造影导管由于整体硬度相同,导致不易在静脉血管内迂回,容易刮伤血管壁,给病人带来不适感。
因此,造影导管不易在血管内迂回,导致容易刮伤血管壁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旨在造影导管不易在血管内迂回,导致容易刮伤血管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血管造影导管,包括:
导管端部,所述导管端部形成有出液口;
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导管本体内部形成有过液腔,所述过液腔连通于所述出液口;以及
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导管本体背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导管本体包括:
内管体,所述内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内管体包围形成所述过液腔;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套设于所述内管体周围,并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支撑体背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以及
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套设于所述支撑体,并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体包括:
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条背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和
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条,且所述第二支撑条与所述第一支撑条交叉设置,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条背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套设于所述支撑体背向所述导管端部一侧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为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内管体的周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交点。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条的设置方向平行;和
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且所述第三加强筋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条的设置方向平行。
可选地,所述导管端部背向所述导管本体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
可选地,所述导管端部背向所述导管本体一侧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引面。
可选地,所述导管端部侧壁设有连通于所述过液腔的通孔。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造影装置,包括所述的血管造影导管。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导管端部、导管本体以及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于导管本体背向导管端部的一侧,使得导管本体整体的硬度不同,方便导管本体在血管内迂回,进而将导管端部推送至病变部位,导管端部形成有出液口,导管本体连接于导管端部背向出液口的一侧,导管本体内部形成有连通于出液口的过液腔,使得造影剂或其他药物能够流经过液腔并由出液口流出,到达病变部位,以对病变部位进行造影,方便医生诊断。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加强结构,使得导管本体靠近导管端部一侧的硬度小于导管本体背离导管端部一侧的硬度,进而通过导管本体背向导管端部的一侧保证对导管端部的推动,同时方便导管本体朝向导管端部的一侧在血管内迂回折弯,减少对血管的冲撞,减少病人的不适感,提高造影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血管造影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条的横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第一支撑条的轴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条的横向剖视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第二支撑条的轴向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管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管端部的轴向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导管端部的轴向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血管造影导管 24 外管体
1 导管端部 25 悬挂部
11 出液口 251 第一输送通道
12 第一导引面 252 第一悬挂段
13 第二导引面 253 第二悬挂段
14 通孔 26 输送部
141 第三导引面 261 第一输送通道
142 第四导引面 262 第一输送段
15 圆滑凸起 263 第二输送段
16 显影环 264 第三输送段
2 导管本体 3 加强结构
21 过液腔 31 第一加强层
22 内管体 32 第二加强层
23 支撑体 33 第一加强筋
231 第一支撑条 34 第二加强筋
232 第二支撑条 35 第三加强筋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造影导管作为一种介入医疗工具,广泛应用于血管类疾病中。造影导管在使用时,需要深入血管内,因此通常采用抗菌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制成。将造影导管的一端经动静脉伸入至病变部位,用于输送造影剂,以产生造影效果,方便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诊疗。但是,一些造影导管由于整体硬度相同,导致不易在静脉血管内迂回,容易刮伤血管壁,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因此,造影导管不易在血管内迂回,导致容易刮伤血管壁的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血管造影导管100,包括导管端部1、导管本体2以及加强结构3,导管端部1形成有出液口11,导管本体2连接于导管端部1,导管本体2内部形成有过液腔21,过液腔21连通于出液口11,加强结构3设于导管本体2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导管端部1固定连接于导管本体2的一端,导管本体2内部形成有过液腔21,以供造影剂或其他药液流过,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过液腔21的出液口11,以使得过液腔21内的造影剂或其他药物能够通过出液口11流至病变部位。加强结构3设于导管本体2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使得导管本体2整体的硬度不同,保证能够将导管端部1推送至病变部位的同时,方便导管本体2在血管内迂回折弯,减少对血管的冲撞,减少病人的不适感,提高造影效率。
具体的,导管本体2形成有相互连接的悬挂部25和推送部26,悬挂部25的一端连接于导管端部1,悬挂部25内部形成有第一输送通道251,第一输送通道251连通于出液口11,推送部26连接于悬挂部25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端,推送部26内部形成有第二输送通道261,第二输送通道261连通于第一输送通道251,以形成过液腔21。其中,加强结构3设于推送部26,以使得推送部26的硬度与悬挂部25的硬度不同,且推送部26的硬度大于悬挂部25的硬度,并且导管端部1的硬度小于悬挂部25的硬度。
可以理解的,导管端部1首先接触到血管,随着推送部26的推进,其次是悬挂部25接触到血管,并随着推送部26的持续推进,推送部26靠近悬挂部25的一侧接触到血管,此时导管端部1逐渐靠近病变部位,当导管端部1到达病变部位后,悬挂部25能够悬挂于血管的拐弯处,以将导管端部1的位置固定,使得造影剂能够准确流至病变部位。推送部26背向悬挂部25的一端连接于造影装置,造影装置内存储有造影剂,造影装置开启后,造影剂依次流经第二输送通道261和第一输送通道251,并由出液口11流出,到达病变部位,以对病变部位进行造影。
进一步地,悬挂部25包括第一悬挂段252和第二悬挂段253,第一悬挂段252固定连接于导管端部1,并与导管端部1连通。第一悬挂段252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端折弯连接于第二悬挂段253,并连通于第二悬挂段253,以形成第一输送通道251。第一悬挂段252的设置方向垂直于第二悬挂段253的设置方向,以通过第一悬挂段252将导管端部1悬挂于血管的拐弯处,以避免在造影过程中导管端部1的位置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推送部26包括第一输送段262、第二输送段263以及第三输送段264,第一输送段26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悬挂段253,并与第二悬挂段253连通,第二输送段263折弯连接于第一输送段262背向第二悬挂段253的一端,第三输送段264的一端折弯连接于第二输送段263背向第一输送段262的一端。第一输送段262、第二输送段263及第三输送段264依次连通,以形成第二输送通道261。其中,第一输送段262的设置方向与第二输送段263的设置方向之间夹角为135°,第二输送段263的设置方向和第三输送段264的设置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使得第三输送段264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第一悬挂段252的设置方向,进而通过第一悬挂段252、第二悬挂段253、第一输送段262、第二输送段263及第三输送段264形成弯钩状,能够适应心血管的分布,准确挂到心脏冠脉口,并且左右冠脉都可使用,进而使造影剂依次流经第二输送段261和第一输送段251,并由出液口11流出,实现造影。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血管造影导管100,包括导管端部1、导管本体2以及加强结构3,加强结构3设于导管本体2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使得导管本体2整体的硬度不同,方便导管本体2在血管内迂回,进而将导管端部1推送至病变部位,导管端部1形成有出液口11,导管本体2连接于导管端部1背向出液口11的一侧,导管本体2内部形成有连通于出液口11的过液腔21,使得造影剂或其他药物能够流经过液腔21并由出液口11流出,到达病变部位,以对病变部位进行造影,方便医生诊断。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加强结构3,使得导管本体2靠近导管端部1一侧的硬度小于导管本体2背离导管端部1一侧的硬度,进而通过导管本体2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保证对导管端部1的推动,同时方便导管本体2朝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在血管内迂回折弯,减少对血管的冲撞,减少病人的不适感,提高造影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至图4,导管本体2包括内管体22、支撑体23以及外管体24,内管体22的一端连接于导管端部1,内管体22包围形成过液腔21,支撑体23套设于内管体22周围,并连接于导管端部1,加强结构3设于支撑体23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外管体24套设于支撑体23,并连接于导管端部1。
本实施例中,内管体22内壁包围形成过液腔21,支撑体23套设于内管体22的外壁,外管体24套设于支撑体23背向内管体22的一侧,内管体22、支撑体23及外管体24的长度相同,且内管体22、支撑体23及外管体24的端部均连接于导管端部1。其中,内管体22和外管体24的材质均为尼龙弹性体,以使得内管体22和外管体24具有一定的弹性,减少对血管壁的刮伤,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加强结构3设于支撑体23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即加强结构3设于推送部26的支撑体23,使得推送部26的支撑体23的硬度大于悬挂部25的支撑体23的硬度。悬挂部25处的支撑体23既能够对悬挂部25的外管体23进行支撑,抵抗血管的挤压,使第一输送段251时刻保持通畅状态,保证造影剂或其他药物顺利流过。同时悬挂部25处的支撑体23的硬度相对小于推送部26处的支撑体23的硬度,方便在血管中运动的过程中迂回折弯,减少病人的不适感。通过将加强结构3设置于推送部26的支撑体23,方便推动悬挂部25和端部结构1朝向病变部位运动,以对病变部位进行造影。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至图4,支撑体23包括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第一支撑条231的一端连接于导管端部1,加强结构3设于第一支撑条231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第二支撑条232连接于导管端部1,第二支撑条232连接于第一支撑条231,且第二支撑条232与第一支撑条231交叉设置,加强结构3设于第二支撑条232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条2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条231间隔均匀排布。第二支撑条232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条232间隔均匀排布。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交叉设置,以保证优越的扭矩控制,方便临床操作。其中,第一支撑条23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形状,第二支撑条23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加强结构3设于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侧,即加强结构3设于推送部26的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使得推送部26的第一支撑条231的硬度大于悬挂部25的第一支撑条231的硬度,同时推送部26的第二支撑条232的硬度大于悬挂部25的第二支撑条232的硬度,进而挡边悬挂部25在血管中迂回,同时方便推送部26将悬挂部25和导管端部1推送至病变部位,进而将造影剂导入至病变部位,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通过将加强结构3设置于推送部26的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以使得推送部26具有较好的抗折弯性和推送能力。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2、图5至图8,加强结构3套设于支撑体23背向导管端部1一侧的外壁。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的横截面为圆形为例,加强结构3包覆于第一支撑条231背向导管端部1一侧的外壁,加强结构3的材质可以与第一支撑条231的材质相同,以增强加强结构3与第一支撑条23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或,加强结构3包覆于第二支撑条232背向导管端部1一侧的外壁,加强结构3的材质与第二支撑条232的材质相同,以增强加强结构3与第二支撑条23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使得推送部26的第一支撑条231的硬度大于悬挂部25的第一支撑条231的硬度,和/或,推送部26的第二支撑条232的硬度大于悬挂部25的第二支撑条232的硬度。
具体的,加强结构3包括第一加强层31和第二加强层32,第一加强层31包覆设于推送部26的第一支撑条231,且第一加强层31可以与第一支撑条231一体成型设置,方便加工。第一加强层31朝向悬挂部25的端部位于在推送部26与悬挂部25的连接处,以使得推送部26的第一支撑条231的硬度大于悬挂部25的第一支撑条231的硬度。第二加强层32包覆设于推送部26的第二支撑条232,且第二加强层32可以与第二支撑条232一体成型设置,方便加工。第二加强层32朝向悬挂部25的端部位于推送部26与悬挂部25的连接处,以使得推送部26的第二支撑条232的硬度大于悬挂部25的第二支撑条232的硬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至图3,加强结构3设置为第一加强筋33,第一加强筋33沿内管体22的周向设置,并连接于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的交点。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33沿内管体22外壁的周向设置,依次贯穿并连接于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的交点。其中,第一加强筋33的粗细可以与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的粗细相同,方便将第一加强筋33连接于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的交点。第一加强筋33可以焊接于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的交点,也可以将第一加强筋33、第一支撑条231及第二支撑条232依次冲压成型,节省加工时间,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在使用时第一加强筋33、第一支撑条231及第二支撑条232连接点开裂,而影响推送部26的推送力。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4,加强结构3包括第二加强筋34和第三加强筋35,第二加强筋34连接于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且第二加强筋34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支撑条231的设置方向平行,第三加强筋35连接于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且第三加强筋35的设置方向与第二支撑条232的设置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34和第三加强筋35交叉设置,第二加强筋34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支撑条231的设置方向平行,且第二加强筋34位于第一支撑条231的一侧,第三加强筋35的设置方向与第二支撑条232的设置方向平行,且第三加强筋35位于第二支撑条232的一侧,第二加强筋34和第三加强筋35朝向悬挂部25的端部均位于悬挂部25与推送部26的连接处。即,通过第一支撑条231、第二支撑条232、第二加强筋34和第三加强筋35共同编织在一起,以对推送部26的支撑体23进行加强。
具体的,在对推送部26的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进行编织的同时,加入第二加强筋34和第三加强筋35进行编织,并在对悬挂部25的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进行编织时,不再加入第二加强筋34和第三加强筋35,使得第二加强筋34和第三加强筋35仅设置在推送部26。并且,增加或减少第二加强筋34和第三加强筋35的同时,不影响对第一支撑条231和第二支撑条232的编织,方便生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9至图11,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12。
本实施例中,导管端部1背离导管本体2一侧的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12,第一导引面12沿背离过液腔21的方向形成弧度,圆滑连接于出液口11。
可以理解的,导管端部1位于导管本体2的前方,首先接触到血管,在向病变部位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导引面12接触到血管壁,并起到导引作用,使得血管壁能够被第一导引面12支撑开,减小导管端部1与血管壁之间的阻力,避免导管端部1刮伤血管壁,当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的一侧到达病变部位后,造影剂流经过液腔21并由出液口11流出,到达病变部位,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以供医生诊断。通过在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一侧的外壁设置第一导引面12,能够有效避免导管端部1在血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刮伤血管壁,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有效提高对病变部位的造影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9至图11,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一侧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引面13。
本实施例中,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一侧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引面13,第二导引面13圆滑过渡连接于第一导引面12,使得第一导引面12和第二导引面13之间形成一个圆滑凸起15,并且通过圆滑凸起15包围形成出液口11,第二导引面13沿朝向过液腔21的方向收紧,使得出液口11的直径大于过液腔21的直径。
可以理解的,圆滑凸起15背向导管本体2的一侧首先接触到血管,在向病变部位靠近的过程中,圆滑凸起15抵接到血管壁时,第一导引面12起到导引作用,使得血管壁能够被第一导引面12支撑开,避免刮伤血管壁。当圆滑凸起15到达病变部位后,造影剂流经过液腔21并由出液口11流出,第二导引面13对过液腔21内的造影剂起到引流的作用,方便造影剂由过液腔21内流出,到达病变部位,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通过在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一侧的内壁设置第二导引面13,能够对过液腔21内的造影剂进行导流,方便造影剂流出,提高造影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9至图11,导管端部1侧壁设有连通于过液腔21的通孔14。
本实施例中,导管端部1的侧壁设有通孔14,通孔14连通于过液腔21,并且通孔14的轴线方向与过液腔21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方便过液腔21内的造影剂流出。可以理解的,由于导管端部1和导管本体2需要经过较长一段血管后才会到达病变部位,而出液口11位于最前方,很容易被血管内的物质堵住,通过开设通孔14,并通过将通孔14的轴线方向与过液腔21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能够保证过液腔21内的造影剂顺利流出至病变部位。当圆滑凸起15到达病变部位后,造影剂流经过液腔21并分别由出液口11和通孔14流出,到达病变部位,提高造影剂的流出效率,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通过在导管端部1的侧壁设置通孔14,能够保证造影剂的顺利流出,提高造影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9和图10,通孔14的轴线方向与过液腔21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具体的,通孔14的轴线方向垂直于过液腔21的轴线方向,使得导管端部1位于血管内时,通孔14背向过液腔21的一端朝向血管壁,以将过液腔21内的造影剂或其他药物引流至病变部位,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
可以理解的,通孔14的轴线方向垂直于过液腔21的轴线方向时,通孔14沿轴线方向的路径最短,为导管端部1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造影剂由过液腔21经通孔14流出的路径短,使得造影剂能够快速到达病变部位,缩短造影需要的时间,提高造影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9和图11,通孔14的轴线方向与过液腔21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c为30°-60°。
具体的,通孔14的轴线方向与过液腔21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c为30°-60°,通孔14背向过液腔21的一端向远离导管本体2的方向倾斜,以将过液腔21内的造影剂或其他药物引流至病变部位,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
可以理解的,造影剂由导管端部1背离导管本体2的一端进入导管端部1,并朝向出液口11的方向流动,通过将通孔14设置为倾斜状,使得造影剂在流至通孔14处时,方便造影剂流入通孔14内,并经过通孔14流至病变部位。造影剂在通孔14朝向过液腔21的一端处发生分流,一部分造影剂通过通孔14流出过液腔21,一部分造影剂经出液口11流出过液腔2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9至图11,通孔14背向过液腔21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导引面141。
具体的,通孔14背向过液腔21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导引面141,第三导引面141沿背离过液腔21的方向形成弧度,圆滑连接于导管端部1的外侧壁。
可以理解的,在向病变部位靠近的过程中,第一导引面22起到导引作用,同时,导管端部1在血管内移动的过程中,通孔14背向过液腔21的一侧也会接触到血管壁,通过第三导引面141的导引作用,减小通孔14与血管壁之间的阻力,避免通孔14的边缘部分刮伤血管壁。当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的一侧到达病变部位后,造影剂流经过液腔21并由出液口11流出,到达病变部位,同时第三导引面141能够对由通孔14流出的造影剂起到引流的作用,使得造影剂能够顺利流出,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以供医生诊断。通过在通孔14背向过液腔21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导引面141,能够有效避免导管端部1在血管内运动的过程中,通孔14的边缘部分刮伤血管壁,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有效提高对病变部位的造影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9至图11,通孔14朝向过液腔21的一侧形成有第四导引面142。
具体的,通孔14朝向过液腔21的一侧形成有第四导引面142,第四导引面142呈倾斜状,连接于导管端部1的内侧壁。第四导引面142朝向过液腔21的一端呈扩散状,以方便造影剂或其他药物经第四导引面142流入通孔14。
可以理解的,导管端部1背向导管本体2的一侧到达病变部位后,造影剂流经过液腔21,在第四导引面142的导引作用下,方便造影剂沿第四导引面142流入通孔14内,使通孔14内能够流入更多的造影剂,并且第三导引面141能够对由通孔14流出的造影剂起到引流的作用,使得造影剂能够顺利流出,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以供医生诊断。通过在通孔14朝向过液腔21的一侧形成有第四导引面142,方便过液腔21内的造影剂流入通孔14,提高对病变部位的造影效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管端部1的材质为尼龙弹性体材料。
具体的,尼龙弹性体材料中掺设有显影材料,通过将显影材料掺入尼龙弹性体材料中,使得整个导管端部1都能够显影,方便观察。并且通过将导管端部1的材质设置为尼龙弹性体材料,使得导管端部1具有一定的硬度,以在血管内运动,并能够抵抗一定的压力,使得过液腔21保持畅通,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避免刮伤血管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管端部1背离导管本体2一端的硬度小于导管端部1靠近导管本体2一端的硬度。
具体的,在血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导管端部1具有一定的硬度,能够抵抗血管对导管端部1的挤压,保证过液腔21的通畅,使得造影剂能够顺利流过过液腔21。通过使导管端部1背离导管本体2一端的硬度小于导管端部1靠近导管本体2一端的硬度,减少导管端部1背离导管本体2一端对血管壁的撞击,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请再次结合参阅图1、图9至图11,导管端部1还包括显影环16。
本实施例中,显影环16嵌设于导管端部1内壁,显影环16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的显影环16具有不透X光的特性,因此显影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金属的显影环16,使得导管端部1能够在血管内仍然能够清晰显影,导管端部1在血管内运动时能够定位准确,方便医生时刻观察导管端部1的运动轨迹。另外,通过将显影环16嵌设于导管端部1的内壁,使得显影环16不会接触到血管壁,避免刮伤血管壁,并且显影环16不易脱落,提高使用安全性。并且,通过在导管端部1内壁设置显影环16,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管端部1的硬度,增强导管端部1的抗压、抗折和抗弯曲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影环16由钽材料或铂材料制成,相较于一般的金属材料,钽材料或铂材料的显影效果更好,且性价比更高。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具体要求,显影环16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材料制成,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管端部1的内壁面和外壁面均设置为光滑面。
本实施例中,导管端部1外壁设有亲水涂层,亲水涂层的表面设置为光滑面,亲水涂层的光滑的表面能够减少导管端部1对血管壁的摩擦,提高导管端部1在血管内的通过性,提高润滑效果,并能够减少血栓产生。另外,导管端部1的内壁面设置为光滑面,能够降低导管端部1内壁面与造影剂之间的摩擦,减少造影剂在导管端部1流动时的损耗,提高造影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造影装置(图未示出),包括血管造影导管100。
本实施例中,造影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图未示出)和血管造影导管100,导管本体2背向导管端部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装置本体,方便更换血管造影导管100,装置本体内存储有造影剂或其他药液,以通过血管造影导管100输送至病人的病变部位。
可以理解的,将血管造影导管100的导管端部1伸入患者的血管内,并推动血管造影导管100的导管本体2,将血管造影导管100的导管端部1推送至病变部位。血管造影导管100的导管端部1到达病变位置后,装置本体将内部的造影剂压出,压出的造影剂流入导管本体2内,并沿导管本体2流至导管端部1处,最后由出液口11和通孔14流出过液腔21,并流至病变部位,实现对病变部位的造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内部形成有过液腔;
导管端部,所述导管端部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所述导管端部形成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连通于所述过液腔,所述导管端部背向所述导管本体的一侧外壁形成有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沿背离所述过液腔的方向形成弧度,并圆滑连接于所述出液口;所述导管端部背向所述导管本体一侧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圆滑过渡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引面,使得所述第一导引面和所述第二导引面之间形成圆滑凸起,所述圆滑凸起包围形成所述出液口;所述导管端部侧壁设有连通于所述过液腔的通孔,所述通孔背向所述过液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导引面,所述第三导引面沿背离所述过液腔的方向形成弧度,并圆滑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的外侧壁;所述通孔朝向所述过液腔的一侧形成有第四导引面,所述第四导引面呈倾斜状,并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的内侧壁;以及
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导管本体背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
内管体,所述内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内管体包围形成所述过液腔;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套设于所述内管体周围,并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支撑体背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以及
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套设于所述支撑体,并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
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条背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和
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于所述导管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条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条,且所述第二支撑条与所述第一支撑条交叉设置,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条背向所述导管端部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套设于所述支撑体背向所述导管端部一侧的外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为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内管体的周向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的交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
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条的设置方向平行;和
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条,且所述第三加强筋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条的设置方向平行。
7.一种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血管造影导管。
CN202210361905.6A 2022-04-07 2022-04-07 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Active CN114699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1905.6A CN114699623B (zh) 2022-04-07 2022-04-07 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1905.6A CN114699623B (zh) 2022-04-07 2022-04-07 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9623A CN114699623A (zh) 2022-07-05
CN114699623B true CN114699623B (zh) 2022-12-27

Family

ID=82172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1905.6A Active CN114699623B (zh) 2022-04-07 2022-04-07 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96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2019B (zh) * 2022-07-20 2023-10-13 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8957A (zh) * 2018-12-19 2019-03-22 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导管
CN110652645A (zh) * 2019-08-13 2020-01-07 上海沃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导管主体及其导管组件
CN112472953A (zh) * 2020-12-03 2021-03-12 广东博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加强筋的编织导管
CN214679633U (zh) * 2020-12-15 2021-11-12 上海融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节段硬度介入导管
CN215083906U (zh) * 2021-02-05 2021-12-10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8957A (zh) * 2018-12-19 2019-03-22 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导管
CN110652645A (zh) * 2019-08-13 2020-01-07 上海沃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导管主体及其导管组件
CN112472953A (zh) * 2020-12-03 2021-03-12 广东博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加强筋的编织导管
CN214679633U (zh) * 2020-12-15 2021-11-12 上海融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节段硬度介入导管
CN215083906U (zh) * 2021-02-05 2021-12-10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9623A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08342A (en) Variable stiffness catheter
CN107376101B (zh) 用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微导管
US10695531B2 (en) Balloon catheter and medical elongated body
JPH07506282A (ja) 予め形成された冠状動脈用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WO2006090707A1 (ja) カテーテル
JP2013500142A (ja) 流れ配向鞘付きフラッシュカテーテル
JP2012223578A (ja) 補助的可変支持体を備える非円形内側ルーメン誘導カテーテル
US20140194857A1 (en) Catheter with an enhanced pushability
CN114699623B (zh) 血管造影导管和造影装置
TWI746179B (zh) 導管
JP2017093868A (ja) カテーテル
JP5071379B2 (ja) 脱血カテーテル
JP4964422B2 (ja) 脱血用カテーテル
CN113546287A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US20120065621A1 (en) Double lumen tubing with improved kinking resistance
JP6031087B2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CN104548315A (zh) 一种介入导管
CN218356911U (zh) 造影导管的端部结构和造影导管
CN104941049A (zh) 导管定位
US20190091064A1 (en) Medical catheter for hypothermic treatment
PT2029212E (pt) Ponta de catéter
JP4790366B2 (ja) 体外循環用カテーテル
JP3944395B2 (ja) 脳動脈用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器具
JP2011147573A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CN215780888U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