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6141A - 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96141A
CN114696141A CN202011577475.9A CN202011577475A CN114696141A CN 114696141 A CN114696141 A CN 114696141A CN 202011577475 A CN202011577475 A CN 202011577475A CN 114696141 A CN114696141 A CN 114696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ovable end
connection terminal
limit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74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96141B (zh
Inventor
王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774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96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96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96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96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包括:基座;弹性臂,包括:凸起部,具有第一端和两个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具有导电触点;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端的相反端;第一弯曲部,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基座固定;第二弯曲部,具有活动端和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端连接的固定端;限位组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且位于所述活动端的外侧,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的形变。本公开的连接端子能够接受反向力,提高了连接端子安装的灵活性和容差性。

Description

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功能的丰富及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第五代通信技术)时代天线数量的增加,手机上应用的连接器数量也日趋增多。连接端子是手机上常用的连接器之一。目前常见的连接端子由于结构设计的因素,更适合接受与连接端子的基座垂直的正向外力的作用,无法接受不垂直于基座的、偏离正向外力的反向力,反向受力时,连接端子容易损伤,使用场景有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包括:
基座;
弹性臂,包括:
凸起部,具有第一端和两个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具有导电触点;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端的相反端;
第一弯曲部,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基座固定;
第二弯曲部,具有活动端和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端连接的固定端;
限位组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且位于所述活动端的外侧,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的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挡壁,与所述基座的第一表面连接,并与所述弹性臂平行;
所述第一挡壁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活动端相对的第一对接面;
所述第一对接面,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沿与所述基座垂直的方向的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壁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活动端相对的第二对接面,其中,所述第二对接面为所述第一对接面的相邻面;
所述第二对接面,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沿所述基座平行的方向的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壁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孔壁包括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
所述活动端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限位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
第二挡壁,与所述基座的第二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的相邻面;
所述第二挡壁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对的第三对接面;
所述第三对接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活动端沿与所述基座平行的方向的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活动端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包括所述第一对接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曲部除所述活动端以外的其他区域位与所述第一挡壁之间具有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
保护壁,与所述第一挡壁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均位于所述保护壁和所述基座之间,所述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位于所述保护壁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曲部弯曲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弯曲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对称分布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
电路板,包括:导电端子;
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基座与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的导电触点在受到朝向第一弯曲部的反向力时,不仅第一弯曲部产生变形以分担外力,在限位组件的配合下,第二弯曲部也可以分担一部分外力,减少第一弯曲部被压坏的风险。同样地,导电触点在受到朝向第二弯曲部的反向力时,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均能够产生变形,分担外力,减少第二弯曲部被压坏的风险。此外,弹性触点受力时,第二弯曲部的活动端通过与限位组件的配合,被限制变形,既能够减少第二弯曲部翘起对导电触点的损坏,也能够减小因第二弯曲部朝基座外移动对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造成干涉。本公开的连接端子能够接受反向力,提高了连接端子安装的灵活性和容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一种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一种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端子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端子示意图之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端子示意图之三;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端子示意图之四;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端子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和图2分别展示了同一种连接端子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连接端子包括:基座10和弹性臂20,弹性臂20包括:凸起部和弯曲部22,弯曲部22位于凸起部和基座10之间,并分别与基座10和凸起部连接。凸起部具有弹性触点21,凸起部的活动端与基座10之间具有间隔。箭头A指向为垂直于基座10的正向力,当导电触点21受到正向力时,弯曲部22产生变形,凸起部的活动端朝基座10移动。若受到朝弯曲部22的反向力,即沿箭头B指向的反向力时,不仅凸起部的活动端会翘起,容易损伤导电触点21,弯曲部22也容易被压断,因此,图1所示的连接端子不允许反向受力。以应用在电路板上为例,为了减少反向受力,该连接端子摆放一般需要将凸起部朝向电路板的中心位置,连接端子的摆放方向受限。且位于电路板的边缘时,若将凸起部背离电路板的中心位置,而弯曲部22位于凸起部和电路板的中心位置之间时,导电触点21容易受到剐蹭,造成损伤。若是电路板正反两个表面均需要安装连接端子,损伤概率更大。图1这种连接端子对连接端子与电路板的安装要求较高,容易出错,容差性较差。为了进一步改善连接端子,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连接端子,包括:
基座110;
弹性臂,包括:
凸起部120,具有第一端和两个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具有导电触点121;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端的相反端;
第一弯曲部130,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基座110固定;
第二弯曲部140,具有活动端141和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端连接的固定端;
限位组件,与所述基座110连接且位于所述活动端141的外侧,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141的形变。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连接器连接两个目标部件时,连接端子可通过基座110与其中一个目标部件连接,通过导电触点121与另一个目标部件连接。例如:连接端子通过基座110与电路板连接,通过导电触点121与天线等连接,实现天线与电路板的导通。
如图4所示,导电触点121在受到垂直于基座110的A向正向力时,凸起部120、第一弯曲部130和第二弯曲部140均受力变形,导电触点121下移,从而达到工作状态。在此过程中,限位组件限制第二弯曲部140的活动端141朝基座110外移动,既减少了因翘起导致的导电触点121损坏,也减少了因活动端141外移对处于其他部件的干扰。
导电触点121在受到朝向第一弯曲部130的第一反向力时,即受到B向反向力时,第一弯曲部130为主要受力部位。第二弯曲部140的活动端141通过与限位组件的配合,被限制远离基座110,减少导电触点121受损及因第二弯曲部140朝基座110外移动对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造成干涉外,第二弯曲部140也可以分担一部分外力,减少第一弯曲部130被压坏的风险。
导电触点121在受到朝向第二弯曲部140的第二反向力时,即受到C向反向力时,第二弯曲部140为主要受力部位。限位组件同样可以限制第二弯曲部140的活动端141外移,同时第一弯曲部130和第二弯曲部140均能够产生变形,共同分担外力,减少第二弯曲部140被压坏的风险。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可以承受偏离正向力的两个方向的反向力,提高了连接端子的摆放方向和位置的灵活性。提高了连接端子的容差性,降低了对连接端子与目标部件的组装要求,便于组装,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降低了因无法吸收反向力对导电触点121造成的磨损,降低了连接端子的损伤概率。
连接端子具有导电性,非限制地,连接端子可由金、银、铜、铁或锡等金属通过钣金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非限制地,弹性臂为整体式部件,可由一个片材弯曲形成凸起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
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可分别独立地包括至少一个弧形部。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利用弧形部的变形分散外力。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弯曲部130与凸起部120连接处呈弧形,第二弯曲部140与凸起部120连接处也呈弧形,弧形过渡有利于提高弹性臂更好地适应变形,减少断裂风险。
非限制地,限位组件仅对第二弯曲部的活动端的形变有限位作用,并不影响第二弯曲部除活动端以外其他区域的变形。限位组件至少能够分别限制活动端沿与基座平行的方向,及与基座垂直的方向共两个方向对活动端进行限位。其中,限制与基座平行方向移动时,使活动端尽量少地沿与基座平行方向远离基座,保证连接端子的整体性,减少对其他部件的干涉。限制与基座垂直方向移动时,活动端尽可能地减少翘起,有利于保护导电触点。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挡壁150,与所述基座110的第一表面连接,并与所述弹性臂平行;
所述第一挡壁150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140的活动端141相对的第一对接面151;
所述第一对接面151,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141沿与所述基座110垂直的方向的形变。
如图3至图7所示,导电触点121受到B向的反向力时,第二弯曲部140的活动端141更容易沿与基座110垂直方向,远离基座110翘起。第一对接面151能够在导电触点121受到外力时,通过与活动端141抵接,限制活动端141翘起。
所述第一档壁150的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基座。
导电触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第一挡壁15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图3、图5和图7分别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第一挡壁150,弹性臂位于两个第一挡壁150之间,每个第一挡壁150均包括第一对接面151,两个第一对接面151可同时与活动端141抵接,提高对活动端141的限位效果。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壁15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140的活动端141相对的第二对接面152,其中,所述第二对接面152为所述第一对接面151的相邻面;
所述第二对接面152,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141沿所述基座110平行的方向的形变。
如图5至图7所示,其中,图6为图5的剖视图。导电触点121受到外力时,第一对接面151和第二对接面152均可与活动端141抵接,利用第一挡壁150同时限制活动端141在与基座110平行方向和与基座110垂直方向两个方向的形变。
非限制地,第一挡壁150与基座110大致垂直分布。未受力时,活动端141可以与基座110之间具有间隙,受到A向正向力时,活动端141与基座110抵接,在第二对接面152的限位作用下,活动端141可始终保持与基座110的抵接。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壁150具有:限位孔153,所述限位孔153的孔壁包括所述第一对接面151和所述第二对接面152;
所述活动端141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限位孔153内。
非限制地,如图5至图7所示,限位孔153的孔壁可以是非封闭的,即具有缺口,该缺口朝向基座110,活动端141部分插入限位孔153内。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
第二挡壁160,与所述基座110的第二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的相邻面;
所述第二挡壁160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140相对的第三对接面161;
所述第三对接面161,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弯曲部140的所述活动端141沿与所述基座110平行的方向的形变。
如图3至图5所示,其中,图4时图3的剖视图。利用第一挡壁150限定活动端141沿与基座110垂直的方向移动,利用第二挡壁160限定活动端141沿与基座110平行的方向移动。
非限制地,第三对接面可以是第二挡壁朝向第二弯曲部的内表面。第三对接面为弧形,且第三对接面弧形的弧度与,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对接面对齐部分的弧度大致相等。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挡壁160位于第二弯曲部140的外侧,可先于第二弯曲部140受到意外的碰撞力,进一步提高了对第二弯曲部140的保护效果。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壁150与所述基座110之间形成限位槽154,所述活动端141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限位槽154内,所述限位槽154的槽壁包括所述第一对接面151。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组件的强度大于弹性臂的强度。例如:第一挡壁和/或第二挡壁可均为强度大于弹性臂的刚性部件,如图3至图7所示,由于限位组件位于弹性臂的外侧,强度较高的限位组件更有利于保护弹性臂,进一步减少弹性臂断裂风险。
如图3至图5所示,限位槽154不限制活动端141沿与基座110平行方向,且背离第一弯曲部130方向的移动。活动端141的第一表面能够与第一对接面151抵接,活动端141的第二表面能够与基座110抵接,其中,第二表面为第一表面的相反面。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曲部140除所述活动端141以外的其他区域位与所述第一挡壁150之间具有间隔。
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弯曲部140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弧面,第一部分具有与凸起部120的另一个第二端连接的固定端,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接,并作为活动端141。第一部分与第一挡壁150之间具有间隔,可以减少第二弯曲部140变形时与第一挡壁150之间的摩擦,保证第二弯曲部140的灵活性。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
保护壁170,与所述第一挡壁150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130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40均位于所述保护壁170和所述基座110之间,所述导电触点121和所述第二弯曲部140分别位于所述保护壁170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保护壁170形成为连接端子的部分外表面,保护壁170与第一弯曲部130之间具有间隔,保护壁170与第二弯曲部140之间具有间隔,第一弯曲部130和第二弯曲部140受到意外触碰时,会先与保护壁170接触,保护壁170下方的间隔为保护壁170受碰撞变形提供了可变形空间。因此,保护壁170对第一弯曲部130和第二弯曲部140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因意外触碰等对第一弯曲部130和第二弯曲部140造成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壁170、第一挡壁150和基座110共同限定出容纳腔,弹性臂位于该容纳腔内,凸起部120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外,导电触点121显露在容纳腔外,便于与目标部件连接。容纳腔进一步提高了对第一弯曲部130和第二弯曲部140的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保护壁170与第一挡壁150为连体式结构,例如:保护壁170和第一挡壁150可以均由同一金属片材弯曲而成。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曲部140弯曲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130弯曲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弯曲部140与所述第一弯曲部130对称分布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
如图3至图6所示,连接端子呈大致的对称结构,其中,导电触点121位于对称轴线上。这种对称结构更有利于不同方向受力时,第一弯曲部130和第二弯曲部140吸收外力,更有利于提高连接端子摆放方向和摆放位置的灵活性。
在一具体示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相对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端子,本示例中连接端子对导电右侧触点折弯后的部分进行延长,增加了第二弯曲部140和限位组件特征。正常情况下,导电触点121受正向压力(即A向正向力),导电触点121向下移动,凸起部120、第一弯曲部130和第二弯曲部140受力变形,凸起部120的圆角减小,从而达到工作状态,限位组件起到防止第二弯曲部140外移的作用。当导电触点121受力方向偏右时(即受到B向反偏向力时),活动端141可以防止触点区域起翘导致的损坏;同时可以承受一部分力,防止第一弯曲部130处被压坏。当导电触点121受力(即C向反向力)方向偏左时,限位组件可以防止第二弯曲部140处外移;同时第一弯曲部130处可以承受一部分力,防止第二弯曲部140处被压坏。连接端子可以克服相对正向力有一定偏向的力而不会损伤,提高了摆放方向和位置的灵活性;而且容差性好,对组装要求相对低一些,便于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
电路板,包括导电端子;
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基座110与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
由于连接端子摆放方向灵活性提高,连接端子可以连接在电路板的边缘,或者同时在电路板上下两个表面分别分布,提高了连接端子组装位置的灵活性。
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弹性臂,包括:
凸起部,具有第一端和两个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具有导电触点;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端的相反端;
第一弯曲部,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基座固定;
第二弯曲部,具有活动端和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端连接的固定端;
限位组件,与所述基座连接且位于所述活动端的外侧,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的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第一挡壁,与所述基座的第一表面连接,并与所述弹性臂平行;
所述第一挡壁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活动端相对的第一对接面;
所述第一对接面,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沿与所述基座垂直的方向的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活动端相对的第二对接面,其中,所述第二对接面为所述第一对接面的相邻面;
所述第二对接面,用于限制所述活动端沿所述基座平行的方向的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孔壁包括所述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对接面;
所述活动端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限位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
第二挡壁,与所述基座的第二表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的相邻面;
所述第二挡壁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对的第三对接面;
所述第三对接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活动端沿与所述基座平行的方向的形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活动端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包括所述第一对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部除所述活动端以外的其他区域位与所述第一挡壁之间具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
保护壁,与所述第一挡壁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均位于所述保护壁和所述基座之间,所述导电触点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位于所述保护壁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部弯曲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弯曲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对称分布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
10.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包括:导电端子;
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的基座与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
CN202011577475.9A 2020-12-28 2020-12-28 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Active CN114696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7475.9A CN114696141B (zh) 2020-12-28 2020-12-28 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7475.9A CN114696141B (zh) 2020-12-28 2020-12-28 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141A true CN114696141A (zh) 2022-07-01
CN114696141B CN114696141B (zh) 2024-01-23

Family

ID=82130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7475.9A Active CN114696141B (zh) 2020-12-28 2020-12-28 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96141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3392Y (zh) * 2002-08-05 2003-12-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332289U (en) * 2007-09-25 2008-05-11 Molex Inc Socket connector
US20080280196A1 (en) * 2007-05-07 2008-11-13 Ming-Chun Lai Battery connector
CN201303183Y (zh) * 2008-11-03 2009-09-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841092A (zh) * 2010-04-16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簧片
CN102163772A (zh) * 2010-02-22 2011-08-24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触头构件
CN204230472U (zh) * 2014-10-24 2015-03-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侧压式弹片连接器
CN204349145U (zh) * 2014-12-25 2015-05-20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天线组件及终端
CN204558721U (zh) * 2015-03-30 2015-08-12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连接器
CN105896127A (zh) * 2015-02-17 2016-08-24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及包括连接端子的电路板模块
CN208753577U (zh) * 2018-09-07 2019-04-16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式导电端子
CN209282436U (zh) * 2019-01-11 2019-08-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弹片及终端设备
CN209434432U (zh) * 2019-01-30 2019-09-24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
KR20200109654A (ko) * 2019-03-14 2020-09-23 김병성 휴대전화용 접속단자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3392Y (zh) * 2002-08-05 2003-12-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080280196A1 (en) * 2007-05-07 2008-11-13 Ming-Chun Lai Battery connector
TWM332289U (en) * 2007-09-25 2008-05-11 Molex Inc Socket connector
CN201303183Y (zh) * 2008-11-03 2009-09-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163772A (zh) * 2010-02-22 2011-08-24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触头构件
CN101841092A (zh) * 2010-04-16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簧片
CN204230472U (zh) * 2014-10-24 2015-03-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侧压式弹片连接器
CN204349145U (zh) * 2014-12-25 2015-05-20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天线组件及终端
CN105896127A (zh) * 2015-02-17 2016-08-24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及包括连接端子的电路板模块
CN204558721U (zh) * 2015-03-30 2015-08-12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连接器
CN208753577U (zh) * 2018-09-07 2019-04-16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弹片式导电端子
CN209282436U (zh) * 2019-01-11 2019-08-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弹片及终端设备
CN209434432U (zh) * 2019-01-30 2019-09-24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
KR20200109654A (ko) * 2019-03-14 2020-09-23 김병성 휴대전화용 접속단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96141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62084U (zh) 电连接器
US9831576B2 (en)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20080095769A (ko) 커넥터
CN107800830B (zh)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JP2014146472A (ja) コネクタ
CN111064050A (zh) 一种弹性接触式接地的连接器组合件
CN115377761A (zh) 连接器组件
US6638078B2 (en) Connector suitable for connecting a pair of circuit boards arranged in parallel
CN114696141A (zh) 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组件
EP3429031A1 (en) Poke-in connector
CN115706373A (zh) 连接器
CN210489870U (zh) 一种微型射频开关
CN116830400A (zh) 电连接器以及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10984973U (zh) 具有止高基座及侧突悬臂的表面安装减偏弹片
WO2004055944A1 (ja) コネクタ
US9865947B2 (en) SIM connector
CN111244644B (zh) 一种弹片及电子设备
CN211238608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公座连接器
EP0924810A2 (en) Coaxial antenna connector for mobile phone
CN218940038U (zh) 电连接器
JP7449401B2 (ja) 基板対基板ソケット
CN115249918B (zh) 一种5g基站连接器
CN219917800U (zh) 电连接器
CN217405782U (zh) 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240178593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