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0830B -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0830B
CN107800830B CN201711202695.1A CN201711202695A CN107800830B CN 107800830 B CN107800830 B CN 107800830B CN 201711202695 A CN201711202695 A CN 201711202695A CN 107800830 B CN107800830 B CN 107800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pring
mobile terminal
elastic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026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0830A (zh
Inventor
唐义梅
周新权
万憬明
王聪
谷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026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0830B/zh
Priority to CN202311563259.2A priority patent/CN117374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0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0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1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conductive elasto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8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meande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2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片,弹片具有相连接的顶部和底部、及弹性部,底部的一端连接于顶部的侧面上,底部的另一端朝着远离顶部的方向延伸,弹片于顶部延伸自底部的内表面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一收容空间,弹性部的第一端固定于顶部上,并弹性部的触点在收容空间中朝着远离顶部的方向延伸,以使底部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上时,弹性部的触点用于与第二器件馈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弹片能够在弹片安装于第一器件上时,触点能够同时抵接在与第一器件同一平面上的第二器件,该弹片与移动终端中的天线主体馈电连接时,能够有效增加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Description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中设置有多种金属元器件,以实现手机的各个功能。由于手机轻薄化的需求,手机的天线主体沿着手机的厚度方向的净空需求往往与手机的轻薄化相矛盾。
现有技术中与天线主体进行馈电的弹片结构限制了手机中的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即手机若有较大的净空的高度,手机的厚度亦要对应增加,不利于手机的外观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弹片,所述弹片具有相连接的顶部和底部、及弹性部,所述底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部的侧面上,所述底部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顶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弹片于所述顶部延伸自所述底部的内表面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弹性部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顶部上,并所述弹性部的触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朝着远离所述顶部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底部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上时,所述弹性部的触点用于与第二器件馈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弹片,所述电路板具有相背设置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用于朝向移动终端的后壳,所述弹片经所述底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板面上。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天线缝,所述弹片和所述壳体的天线缝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包括:
提供弹片;
提供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相背设置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
将所述弹片经所述底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板面上,
将所述第二器件设置于壳体中;
将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使所述弹片的触点与所述第二器件馈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路板的第一板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天线缝,以使所述弹片和所述壳体的天线缝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
本申请提供的弹片通过将弹性部设置于收容空间中,且底部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上,使得在底部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器件上时,弹性部的触点能够与第二器件馈电连接,即使得弹性部的触点的工作面和弹性部的安装面(底部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的平面)在顶部的同一侧,如此结构的弹片能够在弹片安装于第一器件上时,触点能够同时抵接在与第一器件同一平面上的第二器件,从而提供了一种与现有技术相反的装配方式的新型的弹片结构,该弹片与移动终端中的天线主体馈电连接时,能够有效增加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局部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中的弹片的示意图;
图5是基于图4的弹片的进一步变形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弹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
请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1和电路板组件2,电路板组件2包括电路板22和弹片21。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电路板22具有相背设置第一板面22a和第二板面22b,所述第一板面22a用于朝向移动终端100的后壳,所述弹片21经所述底部21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2的第二板面22b上。
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壳体1具有天线缝11a,所述弹片21和所述壳体1的天线缝11a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22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壳体1为移动终端100的后壳,该后壳为靠近移动终端100的电池的壳体1。壳体1具有背板11和围接于背板11上的侧框12。
请参照图1,所述壳体1具有天线缝11a。壳体1上开设的天线缝11a可以只开设于背板11上,还可以依次开设在侧框12的一长边、背板11、和侧框12的另一长边上。
壳体1上的天线缝11a用于穿过天线主体的信号。其中,天线主体与天线缝11a之间的距离定义为净空高度H1。净空高度H1越大,辐射性能越佳。
现有技术中的往往是电路板与天线缝相对设置的一面设置弹片,弹片的触点与弹片与电路板的连接处相背设置,即弹片安装于电路板上时,弹片的触点朝着靠近天线缝的方向延伸,此时弹片的触点与天线主体的馈电连接处到天线缝之间的距离即为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现有技术中的弹片的结构决定其只能够如上述装配于电路板上,移动终端的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受到弹片的臂长的较大限制,从而使得若手要求机有较大的净空的高度,手机的厚度亦要对应增加,不利于手机的外观设计。
请参照图4至图6,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弹片21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弹片21具有相连接的顶部211和底部212、及弹性部213,所述底部2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部211的侧面上,所述底部212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顶部211的方向延伸,所述弹片21于所述顶部211延伸自所述底部212的内表面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一收容空间214,所述弹性部213的第一端213a固定于所述顶部211上,并所述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在所述收容空间214中朝着远离所述顶部211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底部212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上时,所述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用于与第二器件23馈电连接。
通过将弹片21设置于电路板22上,且弹片21与壳体1上的天线缝11a分别位于电路板22的两侧,由于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的工作面和弹性部213的安装面(底部212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的平面)在顶部211的同一侧,如此结构的弹片21能够在弹片21安装于第一器件(此处为电路板22)上时,触点213c能够同时抵接在与第一器件同一平面上的第二器件23(此处为天线主体),从而能够有效增加移动终端100的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H1,提高移动终端100的辐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弹片21由一块金属材质的薄片冲压而成。弹片21的顶部211与底部212的结构类似为U型。其中,弹片21的顶部211大致呈长矩形。顶部211具有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211a、相背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211b,两个第二侧面211b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侧面211a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弹片21的底部212实质为两个矩形的挡片212a,两个挡片212a的一端分别设置于顶部211的两个第一侧面211a上,挡片212a的另一端朝着远离顶部211的方向延伸,一个挡片212a的另一端弯折形成L型,以便于挡片212a穿过电路板22以固定于电路板22上时,L型的端部能够勾住电路板22,使得弹片21不易从电路板22上脱落。可以理解的,两个挡片212a的一端弯折连接于顶部211的两个第一侧面211a上,减少底部212与顶部211的连接应力,进一步提高弹片21的可靠性。
弹片21于所述顶部211延伸自所述底部212的内表面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一收容空间214。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弹性部213大致呈长臂状。弹性部213具有第一端213a和触点213c。其中,第一端213a弯折连接于顶部211的一个第二侧面211b上,且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在收容空间214中朝着远离顶部211的方向延伸。
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在收容空间214中朝着远离顶部211的方向延伸并伸出收容空间214,以便于与第二器件23馈电连接,所述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并靠近弹片21于底部212的一侧,以使得在弹片21安装于第一器件上时,触点213c能够同时抵接在与第一器件同一平面上的第二器件23,从而提供了一种与现有技术相反的装配方式的新型的弹片21结构,该弹片21与移动终端100中的天线主体馈电连接时,能够有效增加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H1。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所述弹性部213还具有第二端213b,所述弹性部213的第二端213b朝着远离所述第一端213a与所述顶部211的连接处延伸,且所述第二端213b朝向所述顶部211弯折形成用于设置所述触点213c的突出端。
通过第二端213b朝向顶部211弯折形成突出端,使得该弹性部213弯折成两段,进一步提高了弹性部213的强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弹性部213的第二端213b还可以不弯折,即弹性部213为单一的一段弹性臂,对应的,第二端213b的端部设置触点213c,以便于与第二器件23馈电连接。
具体的,请参照图5和图6,弹性部2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L1、第一平直段L2、第一倾斜段L3和第二弯折段L4。即弹性部213的第一端213a弯折连接于顶部211的一个第二侧面211b上,此时为弹性部213的第一弯折段L1,该第一弯折段L1为半圆弧段,以使得弹性部213的第二端213b继续延伸形成平直段时,第一平直段L2能够相对顶部211平行,在形成第一平直段L2后,第二端213b继续延伸形成第一倾斜段L3,该第一倾斜段L3与第一平直段L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形成第一倾斜段L3后,第二端213b朝向顶部211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段L4,该第二弯折段L4实质为突出端,该突出端伸出收容空间214,该突出端距离弹性部213的第一端213a与顶部211的连接处最远,突出端上设置或形成触点213c,以与第二器件23馈电连接。
请参照图3,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可以沿着自底部212至顶部211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此处将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沿着自底部212至顶部211的方向的运动定义为抬起,将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沿着自顶部211至底部212的方向的运动定义为下压。在弹性部213抵接于第二器件23的过程中,若第二器件23的厚度较厚或者移动终端100内安装位置的限制时,由于弹性部213具有弹性能够弹性变形,故触点213c会在受到第二器件23的反作用力时而发生弹性变形而抬起,避免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与第二器件23因为接触过于紧密而导致二者发生变形损坏,利于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可靠性;反之第二器件23的厚度较薄,可以通过下压第二端213b,使得触点213c紧密抵接于第二器件23上。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将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设置于弹性部213的弯折处,且入上述弹性部213的结构使得弹性部213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强度来适应各种大小的应力,进一步提高弹片21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述第二端213b朝着靠近所述顶部211的方向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213b与所述顶部211具有弹性间距,以使所述突出端朝向顶部211运动时,所述第二端213b能够抵接于所述顶部211上。
具体的,弹性部213还包括第二倾斜段L5,在形成第二弯折段L4后,第二端213b继续延伸形成第二倾斜段L5,第二倾斜段L5与第一倾斜段L3形成大致V型的形状。第二端213b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端213b并不直接于顶部211接触,而是在弹性部213抬起到最大形变尺寸时,第二端213b才与顶部211接触,来限制弹性部213抬起的形变距离,保证弹性部213的有效形变,从而保证弹性部213的结构不会因第二器件23的反作用力太大而发生损坏,进一步提高了弹片21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213b朝着靠近所述顶部211的方向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213b抵接于所述顶部211上。具体的,弹性部213还包括第二倾斜段L5,在形成第二弯折段L4后,第二端213b继续延伸形成第二倾斜段L5,第二倾斜段L5与第一倾斜段L3形成大致V型的形状。第二端213b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端213b直接与顶部211接触,使得顶部211为第二端213b提供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能够作用于与触点213c馈电连接的第二器件23上,使得弹片21与第二器件23之间的接触更紧密,进一步提高弹片21的可靠性。该弹片21的第二端213b直接与顶部211接触,提供了一种与第二器件23贴合更紧密的弹片21结构。
该弹片21的第二端213b与顶部211之间弹性间距,提供了一种适用性更强的弹片21结构。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端213b具有与所述顶部211对应的抵接面,以使所述抵接面能够贴合于所述顶部211上。
具体的,请参照图6,弹性部213还包括第二平直段L6,在形成第二倾斜段L5后,第二端213b继续延伸形成第二平直段L6,第二平直段L6与顶部211平行,第二平直段L6朝向顶部211的表面即抵接面。该抵接面保证在第二端213b与顶部211接触时,第二端213b能够较佳的抵靠于顶部211上,进一步提高了弹片21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端213b还可以为圆弧段,等。
可以理解的,第二平直段L6的相对设置的两侧还可以分别凸设一个限位凸起213d。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所述弹性部213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15,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1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顶部211的侧面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15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顶部21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15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收容空间214弯折,以与所述顶部211形成限位空间217,所述第一端213a于所述限位空间217中弹性变形。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215,将第二端213b限制于第一限位凸起213d与所述顶部211形成的收容空间214内,有效控制了弹性部213的形变距离。
具体的,第一限位部2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部215分别设置于顶部211的两个第一侧面211a上,两个第一限位部215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收容空间214弯折,以与所述顶部211形成限位空间217,对应的,第二平直段L6的相对设置的两侧还可以分别凸设一个限位凸起213d,故两个限位凸起213d会被限制于限位空间217,只能在纤维空间中弹性变形,有效保证了弹性部213的抬起下压距离,避免弹性部213因错误的评估而损坏,提高了弹片21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15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弹性部213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216,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216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顶部211的侧面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216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顶部21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216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底部212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部211之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216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
具体的,第二限位部2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部216分别设置于顶部211的两个第一侧面211a上,两个第二限位部216位于第一限位部215与底部212之间。当弹片21的底部212穿过第一器件(电路板22)的距离达到所需的距离时,第二限位部216的另一端会抵靠于第一器件上,避免弹片21继续下行,有效控制了弹片21的高度。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6,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215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收容空间214弯折,第一限位部215的另一端弯折形成L型,L型的端部能够与第一器件有较佳的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组件2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将弹片21的底部212的另一端穿过电路板22,直至第二限位抵靠于电路板22的第二板面22b上,完成弹片21与电路板22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2,所述电路板22对准所述触点213c的区域开设避空槽22c,以使所述触点213c能够于所述避空槽22c内弹性变形,即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对准电路板22的避空槽22c,以使触点213c能够于避空槽22c内弹性变形,避免电路板组件2装配于壳体1中发生碰撞损伤,进一步提高电路板组件2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电路板组件2还包括第二器件23,所述第二器件23位于所述避空槽22c中,所述弹片21的触点213c与所述第二器件23馈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二器件23为天线主体,所述天线主体位于所述避空槽22c中,所述弹片21的触点213c与所述第二器件23馈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器件23由导电材质的中框的侧壁凸设凸起形成。对应的,所述第二器件23由壳体1的周框的侧壁凸设凸起形成。此处弹片21与凸起的馈电连接能够将壳体1上的净电荷接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装配方法具体为:
S110:提供上述弹片21;
S120:提供电路板22,所述电路板22具有相背设置第一板面22a和第二板面22b;
S130:将所述弹片21经所述底部21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2的第二板面22b上;
S140:将所述第二器件23设置于壳体1中;
S150:将所述电路板22固定于所述壳体1上,并使所述弹片21的触点213c与所述第二器件23馈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路板22的第一板面22a朝向所述壳体1的天线缝11a,以使所述弹片21和所述壳体1的天线缝11a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22的两侧。
其中,步骤S130和步骤S140可以同时进行。
该装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反,颠覆了现有技术的装配思想,使得弹片21和所述壳体1的天线缝11a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22的两侧,能够有效增加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H1,进一步提高了移动终端100辐射性能。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100通过将弹性部213设置于收容空间214中,且底部212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上,使得在底部212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器件上时,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能够与第二器件23馈电连接,即使得弹性部213的触点213c的工作面和弹性部213的安装面(底部212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的平面)在顶部211的同一侧,如此结构的弹片21能够在弹片21安装于第一器件上时,触点213c能够同时抵接在与第一器件同一平面上的第二器件23,从而提供了一种与现有技术相反的装配方式的新型的弹片21结构,该弹片21与移动终端100中的天线主体馈电连接时,能够有效增加天线主体的净空高度H1。
以上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用于设于电路板,所述弹片具有相连接的顶部和底部、及弹性部,所述底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部的侧面上,所述底部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顶部的方向延伸,所述弹片于所述顶部延伸自所述底部的内表面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弹性部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顶部上,并所述弹性部的触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朝着远离所述顶部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底部的另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器件上时,所述弹性部的触点用于与第二器件馈电连接,所述弹性部还具有第二端,所述弹性部的第二端朝着远离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延伸,所述第二端具有与所述顶部对应的抵接面,以使所述抵接面能够贴合于所述顶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顶部弯折形成用于设置所述触点的突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朝着靠近所述顶部的方向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顶部具有弹性间距,以使所述突出端朝向顶部运动时,所述第二端能够抵接于所述顶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朝着靠近所述顶部的方向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端抵接于所述顶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顶部的侧面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顶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限位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弯折,以与所述顶部形成限位空间,所述第二端于所述限位空间中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顶部的侧面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的另一端朝着远离所述顶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底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顶部之间。
7.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弹片,所述电路板具有相背设置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用于朝向移动终端的后壳,所述弹片经所述底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板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对准所述触点的区域开设避空槽,以使所述触点能够于所述避空槽内弹性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二器件,所述第二器件位于所述避空槽中,所述弹片的触点与所述第二器件馈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器件为天线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器件由导电材质的中框的侧壁凸设凸起形成。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7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天线缝,所述弹片和所述壳体的天线缝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
13.一种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弹片;
提供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相背设置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
将所述弹片经所述底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板面上,
将所述第二器件设置于壳体中;
将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使所述弹片的触点与所述第二器件馈电连接,其中所述电路板的第一板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天线缝,以使所述弹片和所述壳体的天线缝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
CN201711202695.1A 2017-11-24 2017-11-24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Active CN107800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2695.1A CN107800830B (zh) 2017-11-24 2017-11-24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CN202311563259.2A CN117374624A (zh) 2017-11-24 2017-11-24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02695.1A CN107800830B (zh) 2017-11-24 2017-11-24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3259.2A Division CN117374624A (zh) 2017-11-24 2017-11-24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0830A CN107800830A (zh) 2018-03-13
CN107800830B true CN107800830B (zh) 2023-12-19

Family

ID=6153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02695.1A Active CN107800830B (zh) 2017-11-24 2017-11-24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CN202311563259.2A Pending CN117374624A (zh) 2017-11-24 2017-11-24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3259.2A Pending CN117374624A (zh) 2017-11-24 2017-11-24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8008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4462B (zh) * 2018-03-30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39369B (zh) * 2018-04-02 2020-09-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天线组件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650349A (zh) * 2018-05-07 2018-10-12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561629B (zh) * 2019-01-10 2020-10-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1355030B (zh) * 2020-03-10 2021-07-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5332785A (zh) * 2020-04-14 2022-11-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702870B (zh) * 2021-03-24 2022-08-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弹片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2899A (ja) * 2009-03-26 2010-10-14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CN203242798U (zh) * 2013-05-10 2013-10-16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弹片端子
CN204167464U (zh) * 2014-10-14 2015-02-18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型手机的天线弹片
CN106935953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275819A (zh) * 2017-05-27 2017-10-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8079134U (zh) * 2017-11-24 2018-1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弹片、电路板组件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32899A (ja) * 2009-03-26 2010-10-14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CN203242798U (zh) * 2013-05-10 2013-10-16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弹片端子
CN204167464U (zh) * 2014-10-14 2015-02-18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型手机的天线弹片
CN106935953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275819A (zh) * 2017-05-27 2017-10-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8079134U (zh) * 2017-11-24 2018-1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弹片、电路板组件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4624A (zh) 2024-01-09
CN107800830A (zh) 201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0830B (zh) 弹片、电路板组件、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的装配方法
EP2876737B1 (en) Connector
US7077709B1 (en) Battery connector
US7871290B2 (en) Battery connector
US1000312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US10381776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mproved latch member having a shorter length
US74020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shell
US7445506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KR101572971B1 (ko) 클립형 표면 실장 접속단자
CN107611571B (zh) 弹性件、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23042083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8079134U (zh) 弹片、电路板组件和移动终端
KR101433217B1 (ko) Pcb 컷 타입 접속장치
US74522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an electrical module
CN1080403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100829978B1 (ko) 안테나 조립구조
CN214754131U (zh) 一种三防5g天线结构
CN2697895Y (zh) 插座连接器
CN210245733U (zh) 一种侧接式弹片
CN204577681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19959455U (zh) 线夹弹片及电子设备
KR101398159B1 (ko) 변형 방지 기능을 강화한 단말기용 인테나 클립
CN216214210U (zh) 电子设备
CN110247216B (zh) 电子设备
CN219165689U (zh) 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