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92C - 直线滚子导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线滚子导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92C
CN1146692C CNB971911088A CN97191108A CN1146692C CN 1146692 C CN1146692 C CN 1146692C CN B971911088 A CNB971911088 A CN B971911088A CN 97191108 A CN97191108 A CN 97191108A CN 1146692 C CN1146692 C CN 11466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ross bar
face
track cross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91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9450A (zh
Inventor
白井武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77328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4426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58929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511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9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52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 F16C29/066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with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04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load bearing section
    • F16C29/0607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load bearing section of parts or members for retaining the rolling elements, i.e. members to prevent the rolling elements from falling out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精心地设计配置在移动座和轨道横杆以及滚子的接触结构间的四列滚子列之间的布置关系,从而使移动座的刚性相对其形状得到改善。上侧二列滚子(21,22)设置在轨道横杆(1)的上面的中央侧,而与上侧二例滚子(21,22)相对的滚子滚动表面(61,62)形成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及移动座(3)的水平部(4)的下表面上。下侧二列滚子(23,24)设置在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上,而与下侧二列滚子相对的滚子滚动表面(63,64)形成在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及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上。与上侧二列滚子(21,22)相对的滚子滚动表面的接触角线(S1,S2)相对垂直线V以预定的角度α1,α2倾斜,与下侧二列滚子(23,24)相对的滚子滚动表面的接触角线(S3,S4)相对水平线H以预定的角度向上朝轨道横杆(1)倾斜。

Description

直线滚子导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滚子用作转动体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特别是提高移动座的刚性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这种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如图15所示。
即,这种直线滚子导引装置是借助在轨道横杆100的左右、沿上下各设二列、共计配置四列的多个滚子101,使移动座102沿着轨道横杆100自由移动地对其加以导引。
在轨道横杆100上、遍及移动座102的移动范围的整个长度设置四条滚子滚动面103,它是用来对上述四列滚子101的滚动进行导引的。
另一方面,在移动座102上设置着四条与轨道横杆100的滚子滚动面103面对着地将滚子101夹置的滚子滚动面104,以及使夹置在滚子滚动面103、104之间的滚子、从移动座102的滚子滚动面103的一端循环到另一端侧的无负域区域的四条滚子循环通路105。
该四列滚子101是沿着轨道横杆100的左右侧面上下各设置二列、共计配置四列,该四列滚子101的接触结构是采用这种结构,即、把构成与上侧二列滚子101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直线的所谓接触角线S设定成相对于水平线H、朝轨道横杆100大致以45度的角度向下倾斜;而把构成与下侧一对滚子101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直线的所谓接触角线S设定成相对于水平线H、朝轨道横杆100大致以45度的角度向上倾斜,由此,相等地承受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传来的负荷。
但是,在上述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场合下,有不能利用滚子101具有的高刚性的问题。
在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场合下,若不能消除由预压或外部负荷引起的作用于移动座102的变形,就会使滚子101相对于滚子滚动面103、104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在刚性方面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即,由于以前是把上下二列滚子101沿着轨道横杆100的左右侧、上下离开地配置的,因而从移动座102的支持脚部106的根部到下侧滚子101的长度L就较长。所以在把预压力施加到滚子101上的场合下,或者在把水平方向的负荷作为外部负荷、以左右方向作用到移动座102上面的场合下,就会将沿着使支持脚部106张开方向而作用的力矩增大。
而且,在把浮起的负荷(沿着使移动座102从轨道横杆100离开方向而作用的负荷)作为外部负荷作用的场合下,朝上的力通过螺孔109而作用,螺孔是在移动座102的左右两端部上面形成的;而作为朝上的力的反作用力、即朝下的力是作用在下侧滚子101的滚子滚动面104上的。由于这一对上下平衡的力以间隔螺孔109和下侧滚了101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M相互进行作用,因而产生了使支持脚部106朝张开方向弯曲的力矩。
这个由浮起负荷形成的弯曲力矩的原因在于螺孔109和下侧滚子101之间沿水平方向相互离开着的,虽然最理想的情况是把螺孔109和下侧滚子101取在同一个位置上,但由于设有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105,因而难以使螺孔109靠近移动座102的中央侧。
虽然作用在这些支持脚部106上的弯曲力矩由移动座102的水平部107上的弯曲刚性加以抵消,但是,一旦把该水平部107的厚度加厚,势必会使移动座102的高度尺寸不利地增高。
而且,以前是由设置在移动座102的滚子滚动面104的一个侧缘上的垂直壁104a和设置在滚子滚动面104的另一侧缘上的滚子端面导引构件108来保持滚子101的轴向两个端面,由此防止滚子101扭曲的。所谓扭曲是指滚子101的中心轴相对于与滚子101的转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正交轴发生倾转,由于当发生扭曲时,在滚子101的端部发生过大的应力集中,从而会使滚子101和滚子滚动面的耐久性恶化,因而必须竭力防止扭曲的发生。
即使如以前那样安装滚子端面导引构件108,可一旦如上所述移动座102本身发生变形,由于滚子滚动面104发生了位移,因而其结果就和滚子101发生扭曲一样。
又因为以前是把保持滚子101的滚子端面导引构件108装在水平部107和轨道横杆100的上表面之间,所以在水平部107和轨道横杆100的上表面之间必须有供滚子端面导引构件108用的空间,就会使移动座102的水平部107的厚度减薄,所以不能增大它的刚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它是通过对滚子的配置关系进行改进后,能将移动座的形状方面的刚性加大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这样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即它是通过对滚子的端面导引部和滚子的保持部的结构进行改进后,使滚子的接触长度尽可能加长,从而能使滚子的刚性充分提高的。
发明的公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它是借助轨道横杆上的四列滚子而对移动座沿着轨道横杆进行导引,上述移动座具有与轨道横杆的上表面面对着的水平部、和从该水平部的两端基本垂直地突出、并与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面对着的支持脚部;在上述轨道横杆上、沿着移动座的整个移动范围的全长设置着对上述滚子进行滚动导引的四条滚子滚动面;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座上设置着与上述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面对着、将四列滚子能自由转动地夹置的四条滚子滚动面、和使夹置在上述轨道横杆和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之间的滚子从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端循环到另一端侧的无负荷区域的四条滚子循环通路。该直线滚子导引装置把上述四列滚子中的上侧二列滚子配置在比上述轨道横杆上表面的侧端还靠向中央侧,在上述轨道横杆上表面和上述移动座的水平部下表面上设置着与上述上侧二列滚子相对应的滚子滚动面,而将上述四列滚子中的下侧二列滚子在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的上部各配置一列,在上述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和移动座的支持脚部内侧面上设置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相对应的滚子滚动面;与上述上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相对于垂直线以规定角度倾斜;而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相对于水平线、向轨道横杆侧朝上地以规定角度倾斜的。所述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将上侧二列滚子配置成比轨道横杆上表面的侧端还靠向中央侧,而且把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也相对于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相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靠向中央侧地配置。
这样,由于把上侧二列滚子从轨道横杆的上表面的侧端靠向中央侧、将下侧二列滚子靠向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的上部,因而与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分别各配置二列滚子的场合相比,能缩短从移动座的左右支持脚部的根部到下侧滚子的长度。
因此,能缩小由施加在滚子上的预压反力和相对于轨道横杆、沿水平错开方向作用于移动座上的横向负荷引起的,沿着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作用的弯曲力矩。
虽然由沿着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作用的力矩会使水平部的中央朝着接近轨道横杆的上表面的方向而弯曲,但在本发明中,用介于水平部和轨道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上侧二列滚子限制水平部的弯曲变形,能减小弯曲力矩,能相应地尽可能减低支持脚部的张开。
这样,在把预压加到滚子上时,或者在横向负荷起作用时,能防止移动座的支持脚部朝张开方向的变形,能保持滚子滚动面之间的平行度,从而能防止滚子的一端接触。
本发明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它是将上侧二列滚子配置成比轨道横杆的上表面的侧端还靠中央侧,而且把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也相对于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相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靠中央侧地配置;在移动座的水平部的左右两端部的上表面,在下侧二列滚子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的上方位置或比上方位置还靠中央侧地设置移动座固定用的螺孔。
在使移动座脱离轨道横杆向上浮起的负荷起作用的场合下,通过螺孔而向上的力起作用,该作用力的反力构成的向下方的力作用在下侧滚子的滚子滚动面上。由于该上下的合力相隔螺孔和下侧滚子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而起作用,因而产生使支持脚部向张开方向弯曲的力矩。
在本发明中,这个弯曲力矩基本上由介于水平部和轨道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上侧二列滚子支持,可尽可能地减低支持脚部的张开。
由于浮起负荷形成的弯曲力矩的原因是螺孔和下侧滚子之间水平方向的分离,因而最理想的情况是使螺孔和下侧滚子处于相同位置,但由于上侧二列滚子处于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因而使螺孔靠向中央侧是困难的。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上侧二列滚子比轨道横杆的上表面的侧缘更靠中央侧地配置,而且把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也相对于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相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靠中央侧配置,一边避开与上侧二列滚子的滚子循环通路的干涉,一边把螺孔设置到下侧二列滚子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或它的内侧,尽可能地缩短螺孔和下侧滚子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
这样,不仅在把预压加到滚子上时、和横向负荷起作用时,而且在浮起负荷作用的场合下,也能减少力矩,能防止支持脚部向张开方向变形,能保持滚子滚动面之间的平行度,从而能防止滚子的一端接触。
由于把与轨道横杆的上表面的上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和垂直线构成的角度设定成约45度,把轨道横杆侧面的下侧二列滚子的接触角线与水平线构成的角度设定成约45度,因而从上面施加的径向负荷(如移动座压在轨道横杆上的该方向的负荷),源起负荷和从左右施加的横向负荷均成相同额定负荷,所以就能支承从一切方向施加的负荷,换句话说,能在一切状态下使用,有较广的用途可供利用。
由于与四列滚子对应地把形成在轨道横杆和移动座上的滚子滚动面设置在具有二个倾斜面的断面呈“V”字形的轨道沟槽的一方的倾斜面上,把另一方的倾斜面作为对滚子的端面进行导引导引面,因而能在轨道横杆侧和移动座侧的相互面对着轨道沟的导引面之间保持规定间隔的同时,对滚子端面进行有效的导引。
由于把轨道沟形成“V”字形,因而借助滚子销等器具就能正确地测定各个轨道沟间的位置关系,能高精度地形成上述各个轨道沟的位置关系。这样,使轨道横杆和移动座间的四列滚子与对应的一对轨道沟里形成的滚子滚动面正确地接触,由一对轨道的导引面对滚子端面进行正确地导引。
如上所述,由于移动座具有与负荷的方向无关的刚性,因而能将轨道横杆和移动座的位置关系经常保持一定。又因为将移动座支持在相对于轨道横杆的、使施加在四列滚子中的各列上的预压的反力处于平衡的位置上,所以能如上所述地正确形成各个轨道沟槽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应地能把滚子的端面和导引面之间的间隔经常保持一定。尤其是,由于把移动座做成高刚性的形状,因而能施加高的预压,能相应于移动座的高刚性和高预压而把滚子的端面和导引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能提高防止滚子发生扭曲的效果,能保持滚子的平滑循环和滚动精度。
由于做成可以不像以前那样,不必在移动座的下表面设置滚子端面导引构件用的空间,因而可把这部分空间设定成移动座水平部的壁厚,能使水平部的弯曲刚性增大,从而能增大移动座的刚性。还可通过提高移动座的刚性而相应地提高防止滚子发生扭曲的效果。
由于用断面呈“V”字形的轨道沟槽形成滚子滚动面和端面导引面,能用研磨同时对轨道沟槽的滚子滚动面和端面导引面进行精加工,因而能提高滚子的导引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能得到较高的防止扭曲的效果。而且用最小限的加工就能完成沟槽的加工。
由于不用滚子保持器,使滚子的全长都与滚子滚动面接触,因而能有效地利用滚子自身的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另一个发明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是借助轨道横杆上的滚子、沿着轨道横杆对移动座进行导引的;在上述轨道横杆上设置着对滚子进行滚动导引的滚子滚动面;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座上设置着与上述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面对着地将滚子能自由转动地夹持的滚子滚动面和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后者是使被夹在上述轨道横杆和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之间的滚子从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端循环到另一端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缘上、相对于该滚子滚动面大致呈直角立起地设置着对滚子的一方的端面进行导引的第一端面导引部,而且在轨道横杆的对应的滚子滚动面的另一侧缘上、相对于该滚子滚动面大致呈直角立起地、设置着对上述滚子的另一方的端面进行导引的第二端面导引部;还在上述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缘上设置着具有突起的径向保持部,而且使滚子周面的接触长度除与径向保持部的结合宽度以外、沿着全长都与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接触上,该突起是与滚子端面的周缘角部相结合、以防止滚子径向脱落的;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与上述第一端面导引部相反一侧的侧缘上设置着用来限制滚子轴向脱落的轴向保持部。
这样,滚子的一方的端面由设置在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缘上的第一端面导引部导引;滚子的另一方的端面由设置在轨道横杆侧的滚子滚动面的另一侧缘上的第二端面导引部导引,由此来防止滚子扭曲。所谓扭曲是指滚子的中心轴相对于与滚子的转动方向垂直相交的正交轴发生倾转的现象。当发生扭曲时,滚子的端部上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会引起滚子和滚子滚动面的耐久性恶化,因此必须竭力防止发生扭曲。本发明中、用第一、第二端面导引部对滚子端面进行导引,将滚子的中心轴保持在与滚子的转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另一方面,在把移动座从轨道横杆拨出时,虽然轨道横杆的第二端面导引部从滚子的另一方的端面消失,但是,在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的第一端面导引部和另一侧缘的轴向保持部之间可防止滚子沿滚子轴向脱落。
而且,滚子的另一方的端面的周缘部、由相对于滚子滚动面、设置在比第二端导引部还靠轨道横杆侧的径向保持部保持,以防止径向脱落。
这样,由于使径向保持部只与滚子的一方的端面侧的周缘相结合,在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的另一侧缘上设置第二端面导引部,因而能使滚子的周面与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接触成避开与径向保持部的结合部而端面接近第二端面导引部,可尽可能地加长滚子的接触长度。因此能充分利用滚子的高刚性这一特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用构成移动座的座本体的构件成一体地形成第一端面导引部。
这样,借助在刚性高而且能精密加工的座本体侧第一端面导引部、和刚性也是高的轨道横杆侧的第二端面导引部之间对滚子端面进行导引,能更确实地防止扭曲的发生。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将第一端面导引部和座本体形成一体。
这样,由于能没有安装误差地对端面导引部进行正确的定位,因而能够对滚子的循环移动无阻碍地把滚子端面和第一端面导引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缩小,能提高防止滚子发生扭曲的效果。
由于用树脂材料形成该第一端面导引部,滚子的端面由树脂材料导引,因而摩擦阻力就小,能增大滚子导引的平滑性。
又因为滚子端面摩擦损耗小,所以能稳定地防止扭曲。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缘上设置着与滚子端面处于非接触状态地面对着的导引壁,在该导引壁的端部设置径向保持部,由该径向保持部的与滚子端面对着的面构成与滚子端面的周缘部相接触的第一端面导引部。
这样,由于使第一端面导引部和滚子端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因而能减轻摩擦阻力,能增大滚子循环的平滑性。
由于若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后,将径向和轴向保持部和座本体形成一体,能没有安装误差地对径向保持部和轴向保持部进行正确定位,因而在滚子转动时能在滚子和径向保持部与轴向保持部之间正确地形成间隙,使滚子和径向与轴向保持部不干涉。能由第一、第二端面保持部防止滚子扭曲,相应地使滚子平滑地转移。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和连接无负荷的滚子滚动通路的两端的方向转换通路,后者是在上述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的两端和轨道横杆与座本体的对应滚子滚动面之间形成的;构成上述方向转换通路的内周部的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形成构件是与上述径向和轴向保持部一起、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与座本体形成一体的。
这样,使负荷滚子滚动面和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的连接部无台阶地连续,使滚子平滑地转移。
本发明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构成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的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是和上述方向转换通路内周形成构件与径向和轴向保持部一起、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与座本体形成一体的。
这样,使负荷区域的滚子滚动面、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和无负域滚子返回通路间的各个连接部无台阶地连续,使滚子沿着全周都平滑地循环移动。
本发明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方向转换通路内周形成构件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上至少成一体地设置着对滚子的一个端面进行导引的端面导引部的。
这样,使方向转换通路形成构件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的端面导引部无台阶地连续,能沿着全国防止滚子扭曲,使滚子平滑地循环。
本发明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轨道横杆的上表面设置二列滚子,在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各设一列滚子,共计设四列滚子;
移动座具有与轨道横杆的上表面面对着的水平部、从这水平部的两端向下方突出并与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面对着的支持脚部;
设置在上述轨道横杆上表面和侧面上的四列滚子中,将轨道横杆上表面的二列滚子比上述轨道横杆上表面的侧端靠规定距离中央侧地配置,在轨道横杆的上表面和上述移动座的水平部下表面上设置着与上述上侧二列滚子对应的滚子滚动面,而且在上述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和移动座的支持脚部内侧面上设置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对应的滚子滚动面;
与上述上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和垂直线构成规定角度地倾斜;
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相对于水平线、朝轨道横杆、以规定角度向上倾斜。
这样,将上侧二列滚子从轨道横杆上表面的侧端靠向中央侧,将下侧二到滚子靠向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的上部,与在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上分别各设二列滚子的场合相比,能缩短从移动座的左右支持脚部的根部到下侧滚子的长度。
因此,能缩小沿着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作用的弯曲力矩,它是由施加到滚子上的预压反力和相对于轨道横杆、沿着使移动座沿水平错开方向作用的横向负荷形成的。
虽然由这沿着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作用的力矩会使水平部的中央朝着接近轨道横杆上表面的方向发生弯曲,但在本发明中,由介于水平部和轨道横杆上表面之间的上侧二列滚子限制水平部的弯曲变形,能使弯曲力矩缩小,相应地可尽可能地减少支持脚部的张开。
这样,在将预压加到滚子上时,或者在横向重起作用时,能防止移动座的支持脚中朝张开方向变形,能保持滚子滚动面之间的平行度,从而防止滚子的一端接触。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局部剖开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上二列滚子接触结构的变形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下二列滚子的滚子返回通路变形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图,其中(a)是纵断面图,(b)是上面、侧面滚子附近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局部剖开的斜视图;
图7中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移动座的端部结构的图,(b)是表示上面滚子的滚子循环通路的结构例子的局部断开图、(c)是沿(b)中的c-c线截取得的断面图,(d)是表示侧面滚子的滚子循环通路的结构例子的局部断开图,(e)是沿(d)中的e-e线截取得的断面图;
图8的(a)~(c)是表示图1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成形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的(a)~(c)是表示上面滚子的径向、轴向保持部的变形例子的图;
图10的(a)~(c)是表示侧面滚子的径向、轴向保持部的变形例子图;
图11(a)、(b)是表示一第一端面导引部的另一种结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3(a)、(b)是表示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4中的(a)是表示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图,(b)是(a)的方向转换通路的局部断面图;
图15是表示以前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概略地说,它是借助在轨道横杆1的左右、沿上下各设置二列、共计设置四列的多个滚子21~24,就能对移动座3沿轨道横杆1进行导引。
移动座3具有与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相对着的水平部4、从该水平部4的两端向下方突出而与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相对着的支持脚部5、5。
轨道横杆1,它的断面是四方形,沿着移动座3的整个移动范围、在轨道横杆的上表面侧设置二条滚子滚动面、在左右侧面各设置一条、共计设置四条滚子滚动面61~64。另外,在轨道横杆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固定用的螺栓插入孔11,各个螺栓插入孔11的上端开口部11a是形成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的中央的。
另一方面,在移动座3上设置着四条滚子滚动面71~74,它们和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61~64相对着地把四列滚子21~24能自由转动地夹置;在移动座3上还设置着使夹置在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之间的滚子21~24、从移动座3的滚子滚动面71~74的一端循环到另一端的无负荷区域的四条滚子循环通路81~84。
移动座3包括座本体31和安装在该座本体31的轴向两端面上的侧盖32、32,上述滚子滚动面61~64设置在座本体31上;滚子循环通路81~84包括滚子返回通路81a~84a和设置在侧盖32、32上的“U”字状的方向转换通路81b~84b,上述滚子返回通路81a~84a是与各个滚子滚动面61~64平行地设置在座本体31上的。
上侧二列滚子21、22用的滚子返回通路81a、82a由贯通座本体31而形成的通孔构成;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滚子返回通路83a、84a的每一个的断面为长方形,其包括在支持脚部5的下端面上的倒“V”字形的沟槽85和盖在该沟槽85上的断面为“V”字形的保持件86。
另一方面,上侧二列滚子21、22布置在比轨道横杆1的侧端更靠中央侧以规定距离c配置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侧,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和移动座3的水平部4的下表面上、设置着与上述上侧二列滚子21、22相对应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
而且,与该上侧二列滚子21、22相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81a、82a也比下侧二列滚子23、24所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83a、84a更靠近中央侧地配置。在移动座的水平部31的左右两端部上表面、在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滚子返回通路83a、84a的上方位置或比上方位置更靠中央地、设置着移动座固定用的螺栓孔33。由此,使左右螺栓孔33、33之间的间距P变狭窄,能使其与下侧滚子23、24位置接近。
在使移动座3从轨道横杆1浮起的浮起负荷作用的场合下,以上述螺栓孔33、33作为作用点、使移动座3从轨道横杆1离开方向的力起作用,它的反力作用在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滚子滚动面73、74上。由于作用在螺栓孔33上的力和作用在滚子滚动面73、74上的反力构成力偶关系,因而产生使支持脚部5、5向张开方向弯曲的力矩。
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下,由于把上侧二列滚子21、22配置成靠近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的中央,因而能避免上侧二列滚子21、22和螺栓孔33的干涉,通过使螺栓孔33接近下侧滚子23、24,由于能把螺栓孔33和下侧滚子23、24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M足够地缩短,因而能减小使支持脚部5、5朝张开方向的弯曲力矩。
而且,把轨道横杆1的横宽W和高度A之间的关系A/W设定成小于1,则可使轨道横杆1的稳定性增加,同时能避免与开口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的中央的螺栓插入孔11的上端开口部11a的干涉。
把四列滚子21~24中的下侧二列滚子23、24在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上各配置一列,在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和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上、设置着与下侧二列滚子23、24相对应的滚子滚动面63、73;64、74。
与上侧二列滚子21、22的中心轴垂直的线所构成的接触角线S1、S2,相对于通过滚子21、22之间的中心的垂直线V、朝着与轨道横杆1的相反侧张开的方向、按规定的角度α1、α2倾斜。这里把接触角线S1、S2记载成连接各个滚子滚动面61、71;62、72的宽度方向中心的连线。由于在这种场合下,滚子返回通路81a、82a的位置处于比滚子21、22还偏左右外侧,因而螺孔33、33的形成必须考虑到与滚子返回通路81a、82a的干涉。在图示的例子中,使滚子返回通路81a、82a的位置处于约在滚子23、24的上方,使螺孔33、33的位置处于约在滚子返回通路83a、84a的上方。通过把上侧的滚子21、22和滚子返回通路81a、82a更靠中央地配置,能使螺孔33、33比滚子返回通路83a、84a的上方位置还靠中央侧地接近下侧滚子23、24的上方位置。
就这种接触结构而言,也可做成如图3所示,使与上侧二列滚子21、22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线所构成的接触角线S1、S2,相对于通过滚子21、22之间的中心的垂直线V,朝着与轨道横杆1的相对侧而闭合的方向,以规定角度α1’、α2’倾斜。
若采用这种结构,由于使滚子返回通路81a、82a的位置比滚子21、22的位置还靠中央侧,因而在形成螺孔33、33时就不必考虑与滚子返回通路81a、82a的干涉,能使螺孔33、33的位置处于比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滚子返回通路83a、84a的上方位置还靠中央、使其处于约在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上方位置。
另一方面,可做成这样的结构,即、使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中心轴垂直相交的线所构成的接触角线S3、S4、相对于水平线H、朝轨道横杆1侧、朝上以规定角度α3、α4倾斜。也把该接触角线S3、S4标出连接各个滚子滚动面63、73;64、74的宽度方向中央的连线。
在这些实例中,把上述α1~α4设定成大致为45度角。
在图示例子的场合下,滚子返回通路81a~84a的位置是形成在各个滚子21~24的接触角线S1~S4的延长线上。若采取这样结构,由于使滚子21~24的滚动方向和方向转换通路81b~84b的方向一致,因而能使滚子21~24平滑地滚动转移。
就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滚子返回通路83a、84a而言,通过如图4所示地、将其设定成大致和负荷区域的滚子滚动面73相同高度的位置,能缩短支持脚部5、5的突出长度,能相应地降低轨道横杆1的高度,并且能通过降低整体的高度B来提高直线运动导引装置稳定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把形成在上述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上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设置在具有二个倾斜面的断面呈“V”字形的轨道为6、7的一方的倾斜面上,把另一方的倾斜面作为导引滚子端面的导引面6a、7a。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把上侧二列滚子21、22比轨道横杆1的上面的侧端还靠中央地配置,因而在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只形成一条滚子滚动面73、74就可以,能缩短从支持脚部5、5的根部到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长度L,能将施加在滚子21~24上的预压力的反力和外部荷重引起的、作用在支持脚部5、5上的弯曲力矩减小。
虽然沿着使支持脚部5、5张开的方向起作用的力矩会使水平部4的中央沿着与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接近的方向发生弯曲,但在本发明中,借助设置在水平部4和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之间的上侧二列的滚子,限制了水平部4的弯曲,随着弯曲力短的减小,能将支持脚部5、5的张开尽可能地减少。
这样,在施加预压时或浮起负荷作用时,可借助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侧的上侧二列滚子21、22和侧面的下侧二列滚子23、24防止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朝张开方向变形,能保持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之间的平行度,能防止滚子21~24的一端接触。
还由于若把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侧的上侧二列滚子21、22的接触角线S1、S2和垂直线V构成的角度设定成约45度,或者如图3所示,把上述接触角线S1’~S2’相对垂直线V、朝轨道横杆1张开的方向设定成约45度;而且把轨道横杆1的侧面的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接触角线S3、S4和水平线H构成的角度设定成朝轨道横杆1、约成45度角向上,则从上方来的径向负荷(即、移动座3按压轨道横杆1的方向的负荷)、浮上负荷和从左右来的横向负荷都成为相同额定负荷重,因而能支承由各个方向施加的负荷,换句话说,在各种状态下都能使用,能有许多种用途可供利用。
又因为与四列滚子21~24相对应地、把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上形成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设置在断面呈“V”字形的轨道沟槽6、7的一侧倾斜面上,而把另一侧倾斜面作为对滚子端面进行导引的导引面6a、7a,在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的相互面对着的轨道沟槽6、7的导引面6a、7a之间、一边保持规定的间隔,一边对滚子端面进行导引,所以借助滚子销等器件能准确地测定各个轨道沟槽6、7之间的位置关系,能高精度地形成各个轨道沟槽6、7的位置关系。这样,使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之间的四列滚子21~24与对应的一对轨道沟槽6、7上形成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准确地接触,而滚子的端面则由该对轨道沟槽6、7的导引面6a、7a准确地导引。
由于如上所述,移动座3具有与负荷的方向无关的刚性,能时常将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而且,移动座3是由支持在相对于轨道横杆1的、被施加到四列滚子21~24上的预压的反力处于平衡的位置上,因而能如上所述的可正确地形成在各个轨道沟槽6、7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此相应地能经常将滚子端面和导引面6a、7a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特别是,由于把移动座3形成高刚性的形状,因而能施加高的预压,能与移动座3的高刚性和高预压相应地将滚子21~24的端面和导引面6a、7a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能提高滚子21~24的扭曲防止效果,能保持滚子21~24平滑的循环和滚动精度。
由于不用与移动座3分体的滚子端面导引构件,因而可把这部分移动座3的水平部31设定成厚壁,等于滚子端面导引构件需要的空间,水平部31的弯曲刚性就增大。而且,借助移动座3的刚性提高,就相应地提高了扭曲防止效果。
由于借助断面呈“V”字形的轨道的沟槽6、7构成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和滚子端面的导引面6a、7a,因而能用研磨同时地精加工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和端面导引面6a、7a,能提高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和滚子端面的导引面6a、7a的导引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能得到高的防止扭曲的效果。而且,用最小限度的加工就能完成沟槽加工。
由于如上所说,若采用本发明,则使上侧二列滚子从轨道横杆的上表面的侧端靠近中央,使下侧二列滚子靠近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的上部,因而与那种在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各配置二列滚子的场合相比,能把移动座的从左右支持脚部的根部到下侧滚子的长度缩短。
这样,能将沿着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作用的弯曲力矩缩小,该弯曲力矩是由施加在滚子上的预压反力和与轨道横杆相对地使移动座沿水平方向移开地作用的横向负荷引起的。
虽然沿着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作用的力矩会使水平部的中央沿着与轨道横杆上表面相接近的方向进行弯曲,但在本发明中,由介于水平部和轨道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上侧二列滚子限制了水平部的弯曲变形,能与弯曲力矩的缩小相关联地使支持脚部的张开尽可能地降低。
这样,在把预压加到滚子上时,或者在横向负荷起作用时,能防止移动座的支持脚部向张开方向变形,能保持滚子滚动面之间的平行度,防止滚子的一端接触。
而且,如果在移动座的水平部的左右两端部的上表面、在下侧二列滚子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的上方位置或者比上方位置还靠近中央设置移动座固定用的螺孔,则能避免与上侧二列滚子的滚子循环通路的干涉、同时可使螺孔和下侧滚子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尽可能地缩短,能把由浮起负荷形成的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的力矩缩小。
这样,不仅能降低将预压加到滚子上时和横向负荷起作用场合下的力矩,还能降低浮起负荷起作用时的力矩,能防止移动座的支持脚部向张开方向的变形,能保持滚子滚动面之间的平行度,能防止滚子的一端接触。
若把与轨道横杆的上表面侧的上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线垂直相交的线和垂直线构成的角度设定为约45度,把与轨道横杆的侧面的下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线垂直相交的和水平线构成的角度设定为约45度,则由于从上方施加的径向负荷(把移动座压在轨道横杆上的方向的负荷)、浮起负荷和从左右的横向施加的负荷都成为相同额定负荷,因而能支承从一切方向施加的负荷,换句话说、即,形成在一切状态下都能使用,能有许多种用途可利用。
另外,若与四列滚子相对应地把在轨道横杆和移动座上形成的滚子滚动面设置在具有二个倾斜面的断面呈“V”字形的轨道沟槽的一方倾斜面上,把另一方的倾斜面作为对滚子端面进行导引的导引面,一边将轨道横杆侧和移动座侧的相互面对着的轨道沟槽的导引面之间保持成规定间隔,一边对滚子端面进行导引,则利用滚子销等器具就能正确地测定各轨道沟槽之间的位置关系,能高精度地形成各个轨道沟槽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以此为前提,能以更高的精度保持滚子和滚子滚动面之间的接触状态以及滚子端面和导引面之间的关系。
由于如上所述,移动座具有与负荷的方向无关的刚性,经常把轨道横杆和移动座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而且把移动座相对于轨道横杆、支持在使作用于四列滚子上的预压的反力处于平衡的位置上,因而能正确地保持上述轨道沟槽的位置关系,与此相应地能经常将滚子端面和导引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这样,使轨道横杆和移动座之间的四列滚子与对应的一对轨道沟槽上形成的滚子滚动面正确地接触,而滚子的端面则由一对轨道沟的导引面正确地导引。
特别是,由于把移动座做成高刚性的形状,因而能施加高的预压,与移动座的高刚性和高预压相应地能把滚子端面和导引面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能提高滚子的扭曲防止效果,能保持滚子的平滑循环和滚动精度。
由于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在移动座的下表面设有滚子端面导引构件用的空间,因而能把这部分空间用来把移动座的水平部设定成厚壁,能使水平部的弯曲刚性增大,从而能使移动座的刚性增大。而通过提高移动座的刚性,也就相应地提高了防止扭曲发生的效果。
通过周断面呈“V”字形的轨道沟槽构成滚子滚动面和滚子端面的导引面,能用研磨同时对滚子滚动面和滚子端面的导引面进行精加工,能容易地加工滚子滚动面和滚子端面的导引面,而且能提高导引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能得到高的防止扭曲的效果。并能用最小限度的加工就可完成沟槽的加工。
通过去除滚子的保持器,使滚子的整个长度都与滚子滚动面接触,能有效地利用滚子本身的刚性。
另一实施例
图5~图7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即,这个实施例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也是借助设置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上的二列、配设在左右侧面上各一列、共计四列的上面滚子21、22和侧面滚子23、24而对移动座3沿轨道横杆1进行导引的。
移动座3设有与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面对着的水平部4、和从该水平部4的两端向下方突出的与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面对着的支持脚部5、5。
轨道横杆1的断面呈四方形,在它的上表面上沿全长设有二条滚子滚动面,在左右侧面上各设置一条、共计沿全长设置四条滚子滚动面61~64。而且在轨道横杆1上沿纵长方向设置多个固定用的螺栓插入孔11,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中央形成各个螺栓插入孔11的上端开口部。
另一方面,在移动座3上设置着四条滚子滚动面71~74和无负荷区域的四条滚子循环通路81~84。前者是与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61~64面对着地将四列滚子21~24能自由转动地夹置的;后者是使被夹置在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之间的上面、侧面滚子21~24、从移动座3的滚子滚动面71~74的一端循环到另一端的。
移动座3如图6、图7所示,包括座本体31、安装在该座本体31的轴向两端面上的侧盖32、32,上述滚子滚动面71~74被设置在座本体31上,滚子循环通路81~84包括座本体31上的与各条滚子滚动面71~74平行地设置的滚子返回通路81a~84a、用侧盖32、32构成滚子循环通路一部分的“U”字形方向转换通路81b~84b。
本实施例形成这样的接触结构,即设置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上的二列上面滚子21、22,如图5所示,与它的转动轴线垂直相交的线所构成的接触角线S1、S2是相对于把轨道横杆1分成左右二等分的中央纵轴线(垂直线)V,以规定角度α1沿着朝上张开的方向倾斜的。该接触角线S1、S2记载成连接各滚子滚动面61、71;62、72的宽度方向中心的连线。
而且形成这样的接触结构,即,与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的侧面滚子23、24的转动轴线垂直相交的线所构成的接触角线S3、S4,是相对于上述水平线m、以规定角α2沿着朝下张开方向倾斜的。该接触角线S3、S4也记载成连接各滚子滚动面63、73;64、74的宽度方向中心的连线。
在此例子中,特别地把该接触角α1~α4设定成约45度。
而且在图示例子的场合下,把滚子返回通路81a~84a的位置形成在各个上面滚子及侧面滚子21~24的接触角线S1~S4的延长线上。这样,由于上面和侧面滚子21~24的滚动方向与方向转换通路81b~84b的方向一致,因而能使上面和侧面滚子21~24平滑地转动移动。
与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的滚子滚动面61、62面对着的设置在移动座3的水平部4的下表面上的二条滚子滚动面71、72,以及与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的滚子滚动面63、64面对着的在移动座3的左右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上形成的滚子滚动面73、74是相对于通过轨道横杆1的中心的中央纵轴线(垂直线V)、成左右对称地构成。
在移动座3的水平部4的下表面上形成的滚子滚动面71、72的中央纵轴线(垂直线)V侧的侧缘上、如图5(b)详细所示地、设置着相对于滚子滚动面71、72大致成直角立起的、对上面滚子21、22的中央纵轴线(垂直线)V侧(内侧)的端面进行导引的上面滚子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21;在与轨道横杆1的对应的滚子滚动面61、62的另一侧缘相合的相对于中央纵轴线(垂直线)V的相反侧(外侧)的侧缘上、相对于滚子滚动面61、62大致成直角立起地设置着对上面滚子21、22的另一方的端面进行导引的上表面滚子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22。
上面滚子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21由构成座本体31的构件本身构成,而上面滚子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22是由轨道横杆1本身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由具有二个倾斜面的断面呈“V”字形的沟槽的一个倾斜面构成滚子滚动面61、71;62、72,它们是在上述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和移动座3的水平部4的下表面上形成的;由另一个倾斜面形成对上面侧滚子21、22的两端面进行导引的上面与侧面滚子第一和第二端面导引部211、221;212、222。上面与侧面滚子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21;231、241具有上面滚子21、22的等直径部分的宽度,上面滚子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22具有上面侧滚子21、22的等半径部分的宽度。
在水平部4的下表面的滚子滚动面71、72的侧缘上、相对于这些滚子滚动面71、72,在上面侧滚子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21的靠近轨道横杆1侧的位置上设置着径向保持部21a、22a,它具有在把移动座3从轨道横杆1拔出时,与处于上面侧滚子21、22的端面下端的周缘角部相结合而防止上面侧滚子21、22朝径向脱落的突起13、13。上述径向保持部21a、22a是树脂成形件,以规定的壁厚粘接固定在水平部4的下表面上,突起13、13从滚子端面的下端位置、大致成直角、包裹上面滚子21、22的周像角部21c、22c而突出。突出幅度被压缩到能够防止上面侧滚子21、22脱落所需要的最小程度。
在这个实施例中,上面滚子21、22的长度比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61、62的宽度还稍长一些,上面滚子21、22的端部从滚子滚动面61、62的上侧缘稍突出,上述径向保持部21a、22a的突起13、13与该突出的滚子端面的周缘部相接合。上面滚子21、22,除了与该径向保持部21a、22a的突起13、13的接合宽度(相当于从滚子滚动面61、62的侧缘突出的宽度)以外,大致沿全长与滚子滚动面61、62接触,尽可能地将有效接触长度LW取得较大。
另一方面,在移动座3的与滚子滚动面71、72的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12相反侧的侧缘上,与上面侧滚子21、22的另一端面面对着地设置着限制轴向脱落的轴向保持部21b、22b。
轴向保持部21b、22b设置在座本体31侧的滚子滚动面71、72的另一侧缘上,借助微小间隙与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61、62的侧缘的不受上面侧滚子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22导引的上面滚子21、22的端面部分面对着。该轴向保持部21b、22b也是树脂成形件,以规定的壁厚与水平部4的下表面的左右两端部粘接固定着。
与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上形成的滚子滚动面63、64面对着的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上所设置的滚子滚动面73、74,也是相对于中央纵轴线(垂直线)V、成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滚子滚动面73、74的上侧缘上设置着侧面滚子第一端面导引部231、241,它们是与滚子滚动面73、74相对地大致成直角地直立、对侧面滚子23、24的上端面进行导引的,在轨道横杆1的对应的滚子滚动面63、64的下侧缘上设置着相对于滚子滚动面63、64,大致成直角地立起,对侧面滚子23、24的下端面进行导引的侧面滚子第2端面导引部232、242。
侧面滚子第一端面导引部231、241由构成座本体31的构件自身成一体地构成;而侧面滚子第二端面导引部232、242由轨道横杆1自身构成。
由具有二个倾斜面的朝侧向张开的断面呈“V”字形的沟槽的一方倾斜面构成滚子滚动面63、73;64、74,它们是在轨道横杆1的左右侧面和移动座3的左右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上形成的;由沟槽的另一方倾斜面形成对侧面滚子23、24的两端面进行导引的侧面滚子第一和第二端面导引部231、241;232、242。侧面滚子第一端面导引部231、241具有侧面滚子23、24的大致直径部分的宽度;侧面滚子第二端面导引部232、242具有侧面滚子23、24的大致半径部分的宽度。
而且,在滚子滚动面63、64的上侧缘上,在相对于该滚子滚动面63、64,在上述侧面滚子第一端面导引部231、241的轨道横杆1侧位置上,设置着具有突起13、13的径向保持部23a、24a,突起13是与侧面侧滚子23、24的端面周缘角部相结合,在把轨道横杆1从移动座32拔出时防止侧面滚子23、24径向脱落的。该径向保持部23a、24a也是树脂成形件,以一定的壁厚与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成一体地结合,它的上端与上面侧滚子21、22的轴向保持部211b、22b相连接。
在这个实施例中,侧面滚子23、24的长度比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63、64的宽度稍长一些,侧面滚子23、24的端部从滚子滚动面63、64的上侧缘稍微突出着,径向保持部23a、24a的突起13、13与该突出的侧面滚子23、24的端面的周缘部相结合。侧面滚子23、24,除了与该径向保持部23a、24a的突起13、13的结合宽度(相当于从滚子滚动面63、64的侧缘突出的宽度)以外,大致沿全长与滚子滚动面63、64相接触。
另一方面,在移动座3的滚子滚动面73、74的与第一端面导引部231、241相反侧的下侧缘上与侧面滚子23、24的另一端面面对着地设置着限制轴向脱落的轴向保持部23b、24b。该轴向保持部23b、24b也是树脂成形件,粘接固定在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的滚子滚动面74的下侧部分上。
此外,上侧二列的上面滚子21、22用的上面滚子返回通路81a、82a是由上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81a2、82a2构成,它们是作为填充到贯通座本体31里而形成的大直径通孔81a1、82a1内的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的。在上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81a2、82a2里形成仿照上面滚子21、22的断面形状的矩形断面形状。
侧面滚子23、24的侧面滚子返回通路83a、84a由侧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14构成,它是与支持脚部5、5的下端面成一体地粘接固定着的,具有设置在座本体31的支持脚部5、5上的朝下方张开的“V”字沟槽83a1以及与该“V”字沟83a1对应地设置的朝上张开的“V”字沟83a2的。该侧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14包裹支持脚部的整个下端面,它的内侧端与粘接固定在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上的侧面滚子23、24的轴向保持部23b、24b成一体地连接着。而这个侧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14的外侧端与包裹移动座3的外侧面下部的外侧面树脂部15成一体地连接着。
在座本体31的端部形成上面侧滚子21、22和侧面滚子23、24的方向转换通路81b~84b的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81b1~84b1的端面树脂部16、17由中央纵轴线隔开、左右独立地设置。而且,该端面树脂部16、17、上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81a2、82a2、上面滚子21、22的径向树脂部21a、22a和轴向树脂部21b、22b、侧面滚子23、24的径向树脂部23a、24a和轴向树脂部23b、24b、侧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14和支持脚部外侧面树脂部15是把座本体31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与座本体31形成一体的。
在该端面树脂部16、17上,如开设螺孔33那样地、与螺孔33相对应地设置着凸起部34。螺孔33是把设置在座本体31的端面上的侧盖32固紧用的。
本发明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的移动座是如下所述方式制造的。
在座本体31上事先形成滚子滚动面71~74,如图8所示,利用地该座本体31插入到金属模具内的插入成形工艺,将该座本体31上的端面树脂部16、17、上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81a2、82a2、上面滚子21、22的径向保持部21a、22a和轴向保持部21b、22b、侧面滚子23、24的径向保持部23a、24a、侧面滚子23、24的轴向保持部23b、24b、侧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14、14以及外侧树脂部15、在把座本体31插入到金属模具内后,与座本体31形成一体。
图8是金属模具的模式的结构图,其中分别形成一些腔室,例如,用来在座本体31上形成上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81a1、82a2的腔室5a;用来在支持脚部5的前后两端形成具有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的端面树脂部16、17的腔室5b;用来在支持脚部5和水平部4的角隅部形成上面滚子21、22的轴向保持部21b、22b和侧面滚子23、24的径向保持部23a、24a的腔室5c;用来在水平部4的下表面上形成上面滚子21、22的径向保持部21a、22a的腔室5d;用来从支持脚部5的下端面到内、外侧面的周围形成侧面滚子23、24的轴向保持部23b、24b、侧面滚子返回通路用树脂部14和外侧面树脂部15的腔室5e。
而且在固定模50上设置着用来嵌合滚子滚动面71~74而定位的凸部52;在可动模51上设置着用来形成无负荷滚子返回孔81a1~84a1的销53。
在插入成形时,如图8(a)所示,以滚子滚动面71~74为基准将座本体31定位。这样,由于以滚子滚动面71~74为基准地将无负滚子返回通路81a~84a的位置和滚子的径向、轴向保持部21a~24a;21b~24b的位置都确定了,因而就能正确地设定构成滚子循环通路的负荷滚子滚动面71~74;方向转换通路81b~84b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81a~84a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当座本体32在固定模50内定位时,若以滚子滚动面71~74为基准而进行定位,则与座本体31的接触部分只要用最低限的滚子滚动面71~74就可以,固定模50的其他部分就可处于非接触状态,因而就不必进行精密的加工,固定模50的制作就相当容易。在该实施例中,从座本体31的水平部的上表面到支持脚部的外侧面的支持脚部下面树脂部的外侧面的上端位置、在固定模50和座本体31之间设置着间隙,在腔室5e的上端、树脂材料能密封程度地和固定模内周面相接触。该接触状态只要是树脂材料能密封的就可以,即使有微小的间隙也可以。
此外,把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81b1~81b4与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81a~84a一起、用插入成形工艺和座本体31形成一体。
由此,上面滚子21、22的径向保持部21a、22a和轴向保持部21b、22b、侧面滚子23、24的径向保持部23a、24a、侧面滚子23、24的轴向保持部23b、24b、侧面滚子返回通路形成用树脂部14、14和外侧面树脂部15也和上面滚子返回通路形成用树脂部81a2~84a2和端面树脂部16、17一起,用插入成形工艺与座本体31形成一体。
此后,通过组装上侧盖32,在座本体31的两端完成方向转换通路。
若采用本发明,则上面、侧面滚子21~24的一方的端面由设置在移动座3的滚子滚动面71~74的一侧缘上的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21,231、241进行导引,上面、侧面滚子21~24的另一方端面由设置在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61~64的另一侧缘上的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22、232、242进行导引。
而且,在从轨道横杆1将移动座3拔出时,虽然轨道横杆1的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22、232、242从上面、侧面滚子21~24的另一方端面丢失,但在移动座3的滚子滚动面71~74一侧的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21、231、241和另一侧的轴向保持部216、226、236、246之间可防止上面、侧面滚子21~24的滚子轴向脱落。
而且,上面、侧面滚子21~24的一方的端面周缘部21c~24c由设置在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21、231、241的上面、侧面滚子径向保持部21a、22a;23a、24a保持而防止径向脱落。
这样,由于只使上面、侧面滚子径向保持部21a~24a与上面、侧面滚子21~24的一方的端面侧的周缘结合,在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71~74的另一侧缘上设置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42,因而能使滚子21~24的周面避开与径向保持部21a~24a的结合部,相对于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61~64,使端面接近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42,直到接触上,能尽可能地加长滚子21~24的有效接触长度LW。因此能充分利用滚子21~24的高刚性这一特征。
由于把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42设置在轨道横杆1的滚子滚动面21~24侧,因而能高精度地加工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42,能更确实地防止滚子21~24发生扭曲。
由于用构成移动座3的座本体31的构件形成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因而能提高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的刚性并能精密地加工,借助在刚性也是高的轨道横杆1的第二端面导引部212~242之间、对滚子端面的导引,能更确切地防止扭曲的发生。
由于把座本体31插入到金属模具内后,将径向和轴向保持部21a~24a;21b~24b与座本体31形成一体,因而能设有安装误差地对径向保持部和轴向保持部21a~24a;21b~24b进行正确的定位。这样,在滚子滚动时,上面、侧面滚子21~24和径向保持部及轴向保持部21a~24a;21b~24b之间,正确地形成微小的间隙,上面、侧面滚子21~24不与径向保持部及轴向保持部21a~24a、21b~24b发生干涉。这样,能发挥由第一、第二端面保持部211~241、212~242形成的防止上面、侧面滚子21~24扭曲的作用,相应地能使滚子平滑地转移。
由于把作为构成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81b1~84b1的方向转换通路内周构成用构件的端面树脂部16、17与径向及轴向保持部21a~24a;21b~24b一起,在把座本体31插入到金属模具内后、与座本体31形成一体,因而使负荷滚子滚动面71~74和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81b1~84b1的连接部设有台阶高低地连续,使上面、侧面滚子21~24平滑地转移。
由于把作为构成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81a~84a的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的返回通路形成用树脂部81a2,82a2;支持脚部下面树脂部83a2,84a2和端面树脂部16、17及支持脚部内侧树脂部12和水平部下面树脂部13一起,在把座本体31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与座本体31形成一体,因而使负荷区域的滚子滚动面71~74、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81b1~84b1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81a~84a之间的各个连接部无台阶地连续,使上面、侧面滚子21~24沿着全周平滑地循环移动。
在端面树脂部16、17的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81b2~8462和返回通路形成用树脂部81a2、82a2的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上,至少成一体地设置着对上面、侧面滚子21~24的一个端面进行导引的端面导引部85、86。
这样的话,则方向转换通路81b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81a的端面导引部85、86就无台阶地连续,就能沿着整个滚子循环通路地防止上面、侧面滚子21~24发生滚子扭曲,使滚子平滑地循环。
另一方面,把上面滚子21、22比其侧端更靠中央规定距离地配置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侧,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和移动座3的水平部4下表面上,设置着与上述上侧二例滚子21、22相对应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构成这上面滚子的循环通路的滚子返回通路81a、82a相对于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83a、84a、靠中央侧地配置着;上述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83a、84a是对应于侧面二列滚子23、24的。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把上侧二列滚子21、22比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侧端还靠中央地配置,因而只要在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的内侧面上形成一条滚子滚动面73、74就可以,能把支持脚部5、5的根部到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长度缩短,能把施加在滚子21~24上的预压的反力和外部荷重引起的作用在支脚部5、5上的弯曲力矩缩小。
虽然沿着使支持脚部5、5张开的方向作用的力矩会引起水平部4的中央沿着接近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的方向而弯曲,但是在本发明中,由设置在水平部4和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之间的上侧二列滚子限制水平部4的弯曲变形,能使弯曲力矩减少,相应地可尽可能地降低支持脚部5、5的张开。
这样,借助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的上侧二列滚子21、22和侧面的下侧二列滚子23、24,在施加预压时和浮起荷重起作用时,能防止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沿张开方向的变形,能保持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之间的平行度,从而能防止滚子21~24的一端接触。
由于把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的上侧二列滚子的接触角线S1、S2与中央纵轴线(垂直线)V形成的角度设定成约45度,而且把轨道横杆1侧面的下侧滚子23、24的接触角线S3、S4与水平线H构成的角度设定成向轨道横杆1朝上约45度;由于从上方施加的径向荷重(沿着将移动座3压在轨道横杆1上的方向所施加的荷重)、浮起负荷和从左右横方向作用的负荷都成为相同的额定负荷,因而能支承从一切方向施加的负荷,换句话说,即在一切的状态下都能使用,能有较多用途供利用。
由于与四列滚子21~24对应地、把形成在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上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设置在断面呈“V”字形沟槽的一方的倾斜面上,把另一方的倾斜面作为导引滚子端面的第一、第二端面导引部211~241和212~242,因而能用滚子销等器具正确地测定各个“V”字沟槽之间的位置关系,能高精度地形成各个“V”字沟槽的位置关系。这样,使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之间的四列上侧、下侧滚子21~24与对应的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正确地接触,而且、滚子端面由第一、第二端面导引部211~241、212~242正确地导引。
如上所述,由于移动座3具有与负荷的方向无关的刚性,经常将轨道横杆1和移动座3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而且移动座3是相对于轨道横杆1支承在对四列滚子21~24中的各列滚子所施加的预压的反力处于平衡的位置上,因而能如上所述地正确形成各个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相应地经常将滚子端面和第一、第二端面导引211~241;212~242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
尤其是由于把移动座3形成高刚性的形状,因而能施加高的预压,与移动座3的高刚性和高预压相对应地,能将上侧、下侧滚子21~24的端面和第一、第二端面导引部211~241;212~242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能提高防止滚子21~24发生扭曲的效果,能保持滚子21~24平滑的循环和滚动精度。
由于用座本体31自身构成上侧滚子21、22的第一端面导引内部211、212,因而能把水平部4设定成厚壁,就能把水平部4的弯曲刚性增大。而且借助移动座3的刚性的提高,能相应地提高防止滚子发生扭曲的效果。
由于构成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和滚子端面的第一、第二端面导引部211~214;212~242,因而能用研磨同时精加工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和第一、第二端面导引部211~241;212~242,能提高滚子滚动面61、71;62、72;63、73;64、74和滚子端面的第一、第二端面导引部211~241;212~242的导引导精度和表面精度,能提高防方扭曲的效果。此外,用最小限度的加工就能完成沟槽的加工。
在移动座的水平部4的左右两端部上面,在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返回通路83a、84a的上方位置或比上方位置靠中央地设置移动座固定用的螺孔33。由此,能使左右螺孔33、33之间的间距P变窄,使其接近下侧滚子23、24位置。
在将轨道横杆1的横向宽度W和高度A的关系设定完成A/W<1之后,能增加轨道横杆1的稳定性,同时能避免与口部开设在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中央的螺栓插通孔11的上端开口部的干涉。
在使移动座3从轨道横杆1浮起的浮起负荷作用的场合下,以上述螺孔33、33为作用点、沿着使移动座3从轨道横杆1离开方向的力起作用,在下侧二列滚子23、24的滚子滚动面73、74上作用着该力的反力。由于作用在螺孔33上的力和作用在滚子滚动面73、74上的反力构成力偶的关系,因而产生了使支持脚部5、5张开方向的弯曲力矩。
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场合下,将上侧二列滚子21、22设置轨道横杆1的上表面的靠中央处,因而能避免上侧二列滚子21、22与螺孔33的干涉,由于通过使螺孔33接近下侧滚子23、24,能缩短螺孔33和下侧滚子23、24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M,因而能减小使支持脚部5、5张开方向的弯曲力矩。
由于如图12所示,使该螺孔33的位置和下侧滚子23、24的位置一致,使螺孔33和下侧滚子23、24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为零,因而能消除使支持脚部5、5张开方向的弯曲力矩的作用。在图示的场合下,使螺孔33的位置处于上侧滚子21、22的滚子滚动面71、72和滚子返回通路81a、82a之间。
不过,也可以如图13所示地,在移动座上设置向左右侧方伸出的凸缘部34,在这凸缘部34上设置安装用的螺孔33。
图13(a)是表示在螺孔33里切出螺纹的例子,图13(b)是表示设置螺钉插入孔35的例子。
上述实施例是表示用树脂材料,与座本体31成一体地形成上侧滚子21、22和下侧滚子23、24的径向保持部和轴向保持部21a~24a、21b~24b的例子,但也可如图9和图10所示地,通过对座本体31本身的机械加工而形成径向保持部21a~24a和轴向保持部21b~24b。
图9表示上侧滚子21的保持结构。即,图9(a)由座本体31同时构成径向保持部21a、22a和轴向保持部21b、22b两者的例子;图9(b)是用座本体31构成径向保持部21a、22a,用树脂材料构成轴向保持部21b、22b的例子;图9(c)是用树脂材料构成径向保持部21a、22a,用座本体31构成轴向保持部21b、22b的例子。
图10是表示下侧滚子23、24的保持结构。即、图10(a)是表示用座本体31同时构成径向保持部23a、24a和轴向保持部23b、24b两者的例子;图10(b)是表示用座本体31构成径向保持部23a、24a,用树脂材料构成轴向保持部23b、24b的例子;图10(c)是表示用树脂材料构成径向保持部23a、24a,用座本体31构成轴向保持部23b、24b的例子。
图11是表示上侧、下侧滚子的第一端面导引部的另一种结构的例子。
图11(a)是把座本体31插入到金属模具内、将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与座本体31形成一体的。
若这样,由于能正确地对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进行定位,因而不会阻碍滚子21~24的循环移动,能将滚子端面和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之间的间隙更进一步缩小,从而能提高防止滚子21~24发生扭曲的效果。
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树脂材料18构成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滚子端面由树脂材料18导引,因而能减小摩擦阻力,能使滚子导引的平滑性增大。又由于滚子端面没有摩擦损耗,因而能稳定地防止扭曲。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由“V”字形沟的与滚子滚动面71~74相反侧的倾斜面构成的导引壁75上、覆盖着具有规定厚度的树脂材料。
图11(b)是表示由径向保持部21a~24a构成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的例子。
即、在移动座3的靠滚子滚动面71~74一侧的缘部上设置着与滚子端面成非接触状态地面对着的导引壁76,在该导引壁76的端部设置着径向保持部21a~24a,用径向保持部21a~24a的与滚子端面面对着的面构成与滚子端面的周缘部相接触的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
这样,由于减少了第一端面导引部211~241和滚子端面的接触面积,因而能减少摩擦阻力,能使滚子循环的平滑性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用设置在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的下端面上的“V”字形沟槽构成下侧滚子23、24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返回通路83a、84a,但是,也可以如图14所示地、与上侧滚子21、22的滚子返回通路81a、82a同样地,将树脂部83a2,、84a2’覆盖在通孔83a1、84a1的内周上而构成。
在该实施例的场合下,树脂不包裹在移动座3的支持脚部5、5的下端面和外侧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安装在移动座3的两端面上的侧盖32构成方向转换通路81b~84b,但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将侧盖32与移动座本体3形成一体,用作只构成方向转换通路外周导引部81b1~84b1的导向板36的。将导向板36装在侧盖32的设置着方向转换通路81b~84b的内周导引部81b2~8462的凹部36a上。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只使径向保持部与滚子的一方的端面侧的周缘相结合,在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的另一侧缘上设置第二端面导引部,因而能使滚子的周面避免与径向保持部的结合地、使端面相对于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与第二端面导引部接触,能尽可能地增加滚子的接触长度。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滚子的高刚性。
若用构成移动座的座本体的构件形成第一端面导引部,则能把第一端面导引部加工成刚性较高而且是精密的;通过其与上述刚性也是高的轨道横杆侧的第二端面导引部之间对滚子端面的导引,能更确实防止扭曲的发生。
由于本发明是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后将第一端面导引部与座本体形成一体,能没有安装误差地正确进行端面导引部的定位,因而能妨碍滚子的循环移动而将滚子端面和第一端面导引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缩小,能提高防止滚子扭曲的效果。
由于在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缘设置着与滚子端面非接触地对着的导引壁,由设置在该导引壁端部上的径向保持部的与滚子端面对着的面构成和滚子端面周缘部相接触的第一端面导引部,能使第一端面导引部和滚子端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因而能减轻摩擦阻力,能增大滚子循环的平滑性。
由于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后,与座本体成一体地形成径向和轴向保持部,能够没有安装误差、正确地对径向保持部和轴向保持部进行定位,因而在滚子转动时,能在滚子和径向保持部及轴向保持部之间正确地形成规定的间隙,滚子不会与径向和轴向保持部发生干涉。这样,能由第一、第二端面保持部起防止滚子扭曲的作用,相应地能使滚子平滑地循环。
另一方面,由于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将方向转换通路内周形成构件和上述径向和轴向保持部一起与座本体成一体地形成,因而能使负荷滚子滚动面和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的连续部无台阶地连续,能使滚子平滑地循环。
由于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将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和上述方向转换通路内周形成部和径向、轴向保持部一起与座本体形成一体,因而无负荷区域的滚子滚动面、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之间的各个连接部都能无台阶地连续,能使滚子在整个循环通路全周进行平滑循环。
由于将滚子的端面导引部与方向转换通路内周形成构件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成一体地设置,因而能使方向转换通路形成构件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的端面导引部无台阶地连续,能沿整个循环通路全周防止滚子的扭曲,能使滚子平滑地循环。
由于将上侧二列滚子从轨道横杆的上表面的侧端靠向中央侧,将下侧二列滚子靠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的上部,因而、与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分别各配置二列滚子的场合相比,能缩短从移动座的左右支持脚部的根部到下侧滚子的长度。
这样,能减小朝着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作用的力矩,它是由于施加在滚子上的预压反力和由于相对于轨道横杆、沿水平朝错开方向作用于移动座的横向负荷引起的。
虽然沿着使支持脚部张开方向作用的力矩会使水平部的中央朝着接近轨道横杆上表面的方向弯曲,但在本发明中,用介于水平部和轨道横杆的上表面之间的上侧二列滚子来限制水平部的弯曲变形,能减小弯曲力矩,能相应地将支持脚部的张开尽可能地减少。
这样,在把预压加到滚子上时,或者横向负起作用时,能防止移动座的支持脚部向张开方向的变形,能保持滚子滚动面之间的平行度,能由第一、第二端面导引部防止滚子的扭曲,从而能使滚子平滑地循环。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广泛地用于机床、工业机械手、检测和测量装置等各种工业用机械的直线运动导引部。

Claims (15)

1.一种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它是借助轨道横杆上的四列滚子而对移动座沿着轨道横杆进行导引,上述移动座具有与轨道横杆的上表面面对着的水平部、和从该水平部的两端基本垂直地突出、并与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面对着的支持脚部;在上述轨道横杆上、沿着移动座的整个移动范围的全长设置着对上述滚子进行滚动导引的四条滚子滚动面;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座上设置着与上述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面对着、将四列滚子能自由转动地夹置的四条滚子滚动面、和使夹置在上述轨道横杆和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之间的滚子从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端循环到另一端侧的无负荷区域的四条滚子循环通路,其特征在于:它是把上述四列滚子中的上侧二列滚子配置在比上述轨道横杆上表面的侧端还靠向中央侧,在上述轨道横杆上表面和上述移动座的水平部下表面上设置着与上述上侧二列滚子相对应的滚子滚动面,而将上述四列滚子中的下侧二列滚子在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的上部各配置一列,在上述轨道横杆的左右侧面和移动座的支持脚部内侧面上设置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相对应的滚子滚动面;与上述上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相对于垂直线以规定角度倾斜;而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相对于水平线、向轨道横杆侧朝上地以规定角度倾斜的;
所述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将上侧二列滚子配置成比轨道横杆上表面的侧端还靠向中央侧,而且把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也相对于与上述下侧二列滚子相对应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靠向中央侧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移动座的水平部的左右两端部的上表面,在下侧二列滚子的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的上方位置或比上方位置还靠向中央侧地设置移动座固定用的螺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把与上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和垂直线构成的角度设定成约为45度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把与下侧二列滚子的回转轴垂直相交的线和水平线构成的角度设定成约为45度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与四列滚子对应地把形成在轨道横杆和移动座上的滚子滚动面设置在具有二个倾斜面的断面呈V字形的轨道沟的一方的倾斜面上,把另一方的倾斜面作为对滚子端面进行导引的导引面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滚子是相对于滚子滚动面、沿着全长接触着的。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把预压施加在滚子上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缘上设置着对滚子的一个端面进行导引的第一端面导引部,而且在轨道的对应滚子滚动面的另一侧缘上设置着对上述滚子的另一个端面进行导引的第二端面导引部;在上述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缘上设置着径向保持部,该径向保持部设有与滚子端面的周缘角部相结合而防止滚子径向脱落的突起,而且所述滚子与轨道横杆的滚子滚动面在除了与径向保持部结合的幅度以外的几乎全部滚子周面的接触长度上接触;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与上述第一端面导引部相反侧的侧缘上设置着限制滚子轴向脱落的轴向保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用构成移动座本体的构件成一体地形成第一端面导引部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后、由与座本体形成一体的树脂材料构成第一端面导引部的。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移动座的滚子滚动面的一侧缘上设置着以非接触状态与滚子端面面对着的导引壁,在这导引壁的端部设置着径向保持部,由该径向保持部的与滚子端面面对着的一面构成与滚子端面的周缘部相接触的第一端面导引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与座本体成一体地形成径向和轴向保持部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负荷区域的滚子循环通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和连接无负荷的滚子滚动通路的两端的方向转换通路,后者是在上述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的两端和轨道横杆与座本体的对应滚子滚动面之间形成的;构成上述方向转换通路的内周部的方向转换通路内周部形成构件是与上述径向和轴向保持部一起、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与座本体形成一体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的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是和上述方向转换通路内周形成构件与径向和轴向保持部一起、在把座本体插入到金属模具内之后与座本体形成一体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线滚子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方向转换通路内周形成构件和无负荷滚子返回通路形成构件上成一体地设置着对滚子的至少一个端面进行导引的端面导引部的。
CNB971911088A 1996-06-18 1997-05-20 直线滚子导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66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7328/96 1996-06-18
JP17732896A JP3944264B2 (ja) 1996-06-18 1996-06-18 直線ローラ案内装置
JP177328/1996 1996-06-18
JP358929/96 1996-12-28
JP35892996A JP3751101B2 (ja) 1995-12-28 1996-12-28 直線ロ−ラ案内装置
JP358929/1996 1996-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9450A CN1199450A (zh) 1998-11-18
CN1146692C true CN1146692C (zh) 2004-04-21

Family

ID=26497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9110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6692C (zh) 1996-06-18 1997-05-20 直线滚子导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042268A (zh)
EP (1) EP0845610A4 (zh)
KR (1) KR100348985B1 (zh)
CN (1) CN1146692C (zh)
WO (1) WO19970489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37699A1 (en) * 2000-05-08 2001-11-08 Thk Co., Ltd. Rolling element spacer for rolling guide device
JP2003314547A (ja) * 2002-04-19 2003-11-06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DE10227714A1 (de) * 2002-06-21 2004-01-08 Ina-Schaeffler Kg Linearwälzlager
DE102008006819B4 (de) * 2008-01-31 2020-01-23 Robert Bosch Gmbh Führungswagen mit hoher Breite
TWI703277B (zh) * 2018-05-31 2020-09-01 全研科技有限公司 高荷重多軸調整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4426A (ja) * 1984-12-14 1986-07-02 Nachi Fujikoshi Corp 直動軸受の予圧装置
ATE66105T1 (de) * 1986-09-24 1991-08-15 Siemens Ag Stromspiegel-schaltungsanordnung.
JPH0722488Y2 (ja) * 1986-12-04 1995-05-24 博 寺町 直線摺動用ロ−ラ−ベアリングユニット
JPH01136716U (zh) * 1988-03-14 1989-09-19
JPH0251617A (ja) * 1988-08-16 1990-02-21 T Echi K Kk 直線摺動用ベアリング及び直線摺動用テーブル
JPH05280537A (ja) * 1992-03-31 1993-10-26 Nippon Thompson Co Ltd 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DE4331014C2 (de) * 1993-08-12 1997-09-04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Linearwälzlagerelement
JP3412914B2 (ja) * 1994-05-20 2003-06-03 Thk株式会社 転がり案内装置および転がり案内装置の移動ブロック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9990037722A (ko) 1999-05-25
EP0845610A4 (en) 1999-09-15
WO1997048912A1 (fr) 1997-12-24
CN1199450A (zh) 1998-11-18
EP0845610A1 (en) 1998-06-03
KR100348985B1 (ko) 2002-11-04
US6042268A (en) 2000-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2395C (zh) 滚子链
CN1026815C (zh) 具有装配着轴瓦的横梁的流体动力轴承及包含同样结构的密封轴承组件
CN1030793C (zh) 装有梁的自对位轴承和包含该轴承的轴承和轴的组件
CN1052950C (zh) 带把手的合成树脂制瓶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255798C (zh) 主轴电动机、具有主轴电动机的信息记录读出装置以及主轴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21592C (zh) 有支臂上瓦块的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CN1203955C (zh) 结构体及摩擦移动焊法
CN1831347A (zh) 动压流体轴承及其制造方法、主轴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595C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146692C (zh) 直线滚子导引装置
CN1146866C (zh) 浮起式磁头的冠顶形成方法及冠顶形成装置
CN101031401A (zh)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塑料透镜成形用密封垫片、塑料透镜成形用成形模、塑料透镜原料液注入夹具、塑料透镜成形模保持夹具和塑料透镜制造装置
CN1163729C (zh) 非接触型位置传感器
CN1500591A (zh) 驱动机构及设有该驱动机构的可动工作台组件
CN1399080A (zh) 滚动轴承和轴承装置
CN1071865C (zh) 滚动导向装置用的运动块的模制方法
CN101067664A (zh) 一种在光学透镜上加工非回转l型缺口的方法及夹具
CN1991592A (zh) 载物台装置
CN1815690A (zh) 真空加工设备
CN1062406A (zh) 梁上装有轴承瓦块的流体动压轴承及同样的密封轴承组件
CN1855416A (zh) 基板处理装置
CN1251808C (zh) 浆料涂布装置及浆料涂布方法
CN1871098A (zh) 定位装置和具有该定位装置的夹持系统
CN1530552A (zh) 分离器和使用该分离器的线性导引件以及线性运动装置
CN1225829C (zh) 内转子电动机及磁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