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4236A -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4236A
CN114654236A CN202210477059.4A CN202210477059A CN114654236A CN 114654236 A CN114654236 A CN 114654236A CN 202210477059 A CN202210477059 A CN 202210477059A CN 114654236 A CN114654236 A CN 114654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op surface
bin
assembl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70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祺
李震球
金凌芳
刘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aoshan Technician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aoshan Technician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aoshan Technician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aoshan Technician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104770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42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4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4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以料仓的形式提供物料外壳的供料机构,对供料机构提供的物料外壳采用向上的路径进行冲压的冲压机构以及将物料内芯套装至物料外壳内的装配机构,工作台的顶面还设置有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相互配合以实现对物料护套与装配机构装配后的物料外壳进行组装。本发明利用夹持机构可夹持物料外壳,并利用驱动机构可控制夹持机构的位置,再配合供料机构、冲压机构与装配机构可自动完成物料内芯与物料外壳的装配步骤,因此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应用装置,其中综合了传感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能完成对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行为控制等多功能的综合系统。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其基本特征为可编程、拟人化、通用性和机电一体化,可通过示教与离线完成编程。现如今,我司在生产某种特殊零部件的时候,需要将物料内芯插入到物料外壳内,然后再将物料护套套在外壳的外部,从而完成组装。
目前,该组装步骤主要由人工完成,但是人工完成的方式不仅操作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同时也造成企业的人工成本上升。现有的自动化生产装配设备结构复杂,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成本高昂,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不太合适;另外,一些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装配设备则因为自动化程度较低,在装配过程中还需要人工进行干涉,因此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良好的解决上述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以料仓的形式提供物料外壳的供料机构,对所述供料机构提供的物料外壳采用向上的路径进行冲压的冲压机构以及将物料内芯套装至物料外壳内的装配机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还设置有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相互配合以实现对物料护套与所述装配机构装配后的物料外壳进行组装;
其中,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三定位板和固定设置在第三定位板顶面的第一装配架和第二装配架,所述第一装配架的顶面设有用于装配物料内芯与物料外壳的装配组件,所述第二装配架的内侧且位于第一装配架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供料板,所述供料板上设置有用于提供物料内芯的送料组件,所述第二装配架的顶面设有用于移动物料内芯的搬运组件。
可选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供料台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供料台上的第一料仓,所述第一料仓的顶面贯穿设置有用于储存物料外壳的第一料筒,所述第一料仓的前后两侧面均贯穿设有开口,所述供料台的顶面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挡料块和用于将第一料仓内部的物料外壳推出的推料组件,所述挡料块朝向第一料仓的一面呈圆弧面状;
可选的,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定位板,所述供料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上表面;所述推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供料台顶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上推料气缸与下推料气缸,所述上推料气缸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料仓的侧壁并延伸至第一料仓内部,所述下推料气缸的输出端穿过开口并延伸至第一料仓内部,所述上推料气缸和下推料气缸的输出端端部均设有推料块。
可选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二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冲压架与YZ轴驱动机构,所述YZ轴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手指气缸,所述第一手指气缸的两个气爪上均固定连接有夹持部。
可选的,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装配架顶面的容纳筒和第一旋转气缸,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容纳物料内芯的盛料部;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供料板顶面的第二料仓,所述第二料仓为长方体中空无底结构,所述供料板的顶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料仓的内侧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料仓的顶面贯穿设有用于储存物料内芯的第二料筒,所述第二料仓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料气缸,所述挡料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料仓的侧壁并设有挡料块;
所述搬运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装配架顶面的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沿竖向分布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设有第三手指气缸,所述第三手指气缸的两个气爪上均设有用于夹持物料内芯的夹紧部。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搬运物料外壳及物料内芯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保持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持架内部的举升气缸、位于所述保持架上方的升降台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台顶面的第二旋转气缸,所述举升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的位移气缸,所述位移气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二手指气缸,所述第二手指气缸的两个气爪上均设有夹持爪。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四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定位板顶面的两根平行且对称分布的第一滑轨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定位板顶面且位于两根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传送带,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四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与所述保持架的底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还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采用输送带,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内侧面开设有呈圆弧形的限位槽。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还设置有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包括两根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立柱以及数量若干的存放盘,所述存放盘的两端分别和两根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存放盘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用于存放物料护套的存放槽。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手与所述第二机械手之间设有组装架,所述组装架的顶面开设有数量若干的组装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夹持机构可夹持物料外壳,并利用驱动机构可控制夹持机构的位置,再配合供料机构、冲压机构与装配机构可自动完成物料内芯与物料外壳的装配步骤,因此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发明中还具有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通过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配合可完成物料护套与物料外壳的装配,进一步降低了人工参与程度,有助于企业降低用人成本;
3.本发明中的供料机构与装配机构中分别具有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中分别用于容纳数量若干的物料外壳和物料内芯,因此无需人工频繁上料,进一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另一种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供料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冲压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装配机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放大对应图;
图7为本发明夹持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存放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组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工作台;20、供料机构;201、第一定位板;202、供料台;203、第一料仓;204、第一料筒;205、开口;206、挡料块;207、安装板;208、上推料气缸;209、下推料气缸;30、冲压机构;301、第二定位板;302、冲压架;303、位移台;304、滑台气缸;305、第一手指气缸;306、夹持部;307、容纳槽;308、第二滑轨;309、驱动气缸;310、第二滑块;40、装配机构;401、第三定位板;402、第一装配架;403、第二装配架;404、容纳筒;405、第一旋转气缸;406、转动部;407、盛料部;408、供料板;409、第二料仓;410、第二料筒;411、挡料气缸;412、推动气缸;413、升降气缸;414、第三手指气缸;415、夹紧部;50、输送机构;501、阻挡块;502、限位槽;60、夹持机构;601、保持架;602、举升气缸;603、升降台;604、第二旋转气缸;605、位移气缸;606、第二手指气缸;607、夹持爪;70、驱动机构;701、第四定位板;702、第一滑轨;703、传送带;704、第一滑块;80、存放架;801、立柱;802、存放盘;803、存放槽;90、第一机械手;100、第二机械手;110、组装架;1101、组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工作台10,工作台10上设置有以料仓的形式提供物料外壳的供料机构20,对供料机构20提供的物料外壳采用向上的路径进行冲压的冲压机构30以及将物料内芯套装至物料外壳内的装配机构40,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第一机械手90与第二机械手100,第一机械手90与第二机械手100相互配合以实现对物料护套与装配机构40装配后的物料外壳进行组装。
请参阅图1和图3,供料机构2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第一定位板201、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板201上表面的供料台202以及固定设置在供料台202上的第一料仓203,第一料仓203呈长方体中空无底结构,第一料仓203的顶面贯穿设置有用于储存物料外壳的第一料筒204,第一料筒204的内部与第一料仓203的内部相通,确保第一料筒204内部的物料可以顺利落入第一料仓203内,第一料仓203的前后两侧面均贯穿设有开口205,供料台202的顶面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挡料块206和推料组件,其中,挡料块206朝向第一料仓203的一面呈圆弧面状,推料组件用于将第一料仓203内部的物料外壳依次推入挡料块206内,具体的,推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供料台202顶面的安装板207,安装板207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上推料气缸208与下推料气缸209,上推料气缸208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料仓203的侧壁并延伸至第一料仓203内部,下推料气缸209的输出端穿过开口205并延伸至第一料仓203内部,上推料气缸208和下推料气缸209的输出端端部均设有推料块。在本实施例中,数量若干的物料外壳依次放置在第一料筒204内,当需要供料时,则上推料气缸208与下推料气缸209均控制输出端收缩,此时,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物料会落在供料台202上,然后再利用上推料气缸208控制输出端伸出,从而将自上往下的倒数第二个物料压紧在第一料仓203的内壁上,最后再利用下推料气缸209将位于最底侧的一个物料推出,直至该物料与挡料块206的圆弧面贴合。
请参阅图1和图4,冲压机构3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第二定位板301、固定设置在第二定位板301上的冲压架302与YZ轴驱动机构,YZ轴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手指气缸305,第一手指气缸305的两个气爪上均固定连接有夹持部306,两个夹持部306的相向面均开设有呈弧形状的容纳槽307;具体的,YZ轴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二定位板301上的位移台303以及用于控制位移台303滑移的驱动组件,其中,位移台303的顶面设有沿竖向分布的滑台气缸304,滑台气缸304的滑台与第一手指气缸305的缸体固定连接;另外,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定位板301上的第二滑轨308和驱动气缸309,第二滑轨308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10,第二滑块310以及驱动气缸309的输出端均与位移台303固定连接,因此,驱动气缸309可驱动位移台303沿着第二滑轨308滑移;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第一手指气缸305和夹持部306可夹紧物料外壳,然后再利用驱动气缸309控制位移台303滑移至冲压架302的内侧,最后再利用滑台气缸304控制第一手指气缸305上升,从而使物料外壳的顶端与冲压架302的内顶面产生碰撞,用于模拟冲压环境。
请参阅图1和图5,装配机构4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第三定位板401和固定设置在第三定位板401顶面的第一装配架402和第二装配架403,第一装配架402的上表面低于第二装配架403的上表面,第一装配架402的顶面设有用于装配物料内芯与物料外壳的装配组件,第二装配架403的内侧且位于第一装配架40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供料板408,供料板408上设置有用于提供物料内芯的送料组件,第二装配架403的顶面设有用于移动物料内芯的搬运组件;其中,装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装配架402顶面的容纳筒404和第一旋转气缸405,第一旋转气缸405的旋转轴上设有转动部406,转动部406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容纳物料内芯的盛料部407;送料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供料板408顶面的第二料仓409,第二料仓409为长方体中空无底结构,供料板408的顶面且位于第二料仓409的内侧贯穿开设有通孔,即通孔与第二料仓409的内部相通,第二料仓409的顶面贯穿设有用于储存物料内芯的第二料筒410,第二料仓409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料气缸411,挡料气缸411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料仓409的侧壁并设有挡料块;搬运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装配架403顶面的推动气缸412,推动气缸412的输出端上设有沿竖向分布的升降气缸413,升降气缸413的输出端设有第三手指气缸414,第三手指气缸414的两个气爪上均设有用于夹持物料内芯的夹紧部415;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提供物料内芯时,首先由挡料气缸411控制输出端收缩,则位于第二料仓409内部的物料内芯会自动落入盛料部407内,然后再由挡料气缸411控制输出端伸出,用于将自上往下的倒数第二个物料内芯压紧在第二料仓409内,再由旋转气缸405控制转动部406旋转180°,最后再利用搬运组件夹持物料内芯,并将物料内芯移动至容纳筒404内,从而自动完成供料。
请参阅图1、图7和图8,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搬运物料外壳及物料内芯的夹持机构60,夹持机构60包括保持架601、固定安装在保持架601内部的举升气缸602、位于保持架601上方的升降台603以及固定连接在升降台603顶面的第二旋转气缸604,举升气缸602的输出端与升降台603的底面固定连接,即举升气缸602可控制升降台603升降,第二旋转气缸604的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的位移气缸605,位移气缸605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二手指气缸606,第二手指气缸606的两个气爪上均设有夹持爪607,因此,第二旋转气缸604可控制位移气缸605转动,位移气缸605可控制第二手指气缸606前后移动,第二手指气缸606可利用夹持爪607夹持物料。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夹持机构60移动的驱动机构70,驱动机构7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第四定位板701、固定设置在第四定位板701顶面的两根平行且对称分布的第一滑轨702以及固定设置在第四定位板701顶面且位于两根第一滑轨702之间的传送带703,第一滑轨702沿第四定位板70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滑轨70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704,第一滑块704与保持架601固定连接,传送带703的上表面与保持架601的底面固定连接,因此,传送带703可驱动保持架601沿着第一滑轨702滑移,从而控制夹持机构60的位置。
请参阅图1和图6,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输送机构50,输送机构50采用输送带,输送机构50的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阻挡块501,阻挡块501的内侧面开设有呈圆弧形的限位槽502,因此,当物料随输送带运动至阻挡块501时,物料位置被阻挡块501限定。
请参阅图1、图9和图10,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存放架80,存放架80包括两根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立柱801以及数量若干的存放盘802,存放盘802的两端分别和两根立柱801固定连接,存放盘802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用于存放物料护套的存放槽803。工作台10的顶面且位于第一机械手90与第二机械手100之间设有组装架110,组装架110的顶面开设有数量若干的组装槽1101。
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由供料机构20提供物料外壳,并将物料外壳移动至挡料块206处;然后再由夹持机构60主动夹持物料外壳,并由驱动机构70控制夹持机构60移动至冲压机构30处;当夹持机构60移动至冲压机构30处时,夹持机构60可以将物料外壳自动放在容纳槽307内,并由第一手指气缸305控制夹持部306将物料外壳夹紧,然后再对物料外壳进行冲压,待冲压完成后,再将物料外壳送回原位;然后再由夹持机构60主动夹取冲压后的物料外壳,并由驱动机构70控制夹持机构60移动至装配机构40处;当夹持机构60移动至装配机构40处时,夹持机构60首先将物料外壳放在容纳筒404内,然后再由搬运组件主动夹持物料内芯,并将物料内芯夹取后放在物料外壳内,从而完成初步装配;完成初步装配后,夹持机构60再将物料外壳及物料内芯移动至输送机构50上,利用输送机构50将物料输送至阻挡块501内;当物料输送至阻挡块501处时,第一机械手90和第二机械手100会同时动作,其中,第二机械手100用于夹取存放架80上的物料护套,并将物料护套放在组装槽1101内,第二机械手90用于夹取物料外壳及物料内芯,并将二者共同放在组装架110上的物料护套内,从而完成最终的装配;待最终装配完成后,第二机械手100再夹持装配后的物料并将物料移动至下一道工序,进而实现自动化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工作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上设置有以料仓的形式提供物料外壳的供料机构(20),对所述供料机构(20)提供的物料外壳采用向上的路径进行冲压的冲压机构(30)以及将物料内芯套装至物料外壳内的装配机构(40),所述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第一机械手(90)与第二机械手(100),所述第一机械手(90)与第二机械手(100)相互配合以实现对物料护套与所述装配机构(40)装配后的物料外壳进行组装;
其中,所述装配机构(4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第三定位板(401)和固定设置在第三定位板(401)顶面的第一装配架(402)和第二装配架(403),所述第一装配架(402)的顶面设有用于装配物料内芯与物料外壳的装配组件,所述第二装配架(403)的内侧且位于第一装配架(40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供料板(408),所述供料板(408)上设置有用于提供物料内芯的送料组件,所述第二装配架(403)的顶面设有用于移动物料内芯的搬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2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供料台(20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供料台(202)上的第一料仓(203),所述第一料仓(203)的顶面贯穿设置有用于储存物料外壳的第一料筒(204),所述第一料仓(203)的前后两侧面均贯穿设有开口(205),所述供料台(202)的顶面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挡料块(206)和用于将第一料仓(203)内部的物料外壳推出的推料组件,所述挡料块(206)朝向第一料仓(203)的一面呈圆弧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机构(2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第一定位板(201),所述供料台(2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201)的上表面;所述推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供料台(202)顶面的安装板(207),所述安装板(207)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上推料气缸(208)与下推料气缸(209),所述上推料气缸(208)的输出端贯穿第一料仓(203)的侧壁并延伸至第一料仓(203)内部,所述下推料气缸(209)的输出端穿过开口(205)并延伸至第一料仓(203)内部,所述上推料气缸(208)和下推料气缸(209)的输出端端部均设有推料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机构(3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第二定位板(30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301)上的冲压架(302)与YZ轴驱动机构,所述YZ轴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手指气缸(305),所述第一手指气缸(305)的两个气爪上均固定连接有夹持部(3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装配架(402)顶面的容纳筒(404)和第一旋转气缸(405),所述第一旋转气缸(405)的旋转轴上设有转动部(406),所述转动部(406)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容纳物料内芯的盛料部(407);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供料板(408)顶面的第二料仓(409),所述第二料仓(409)为长方体中空无底结构,所述供料板(408)的顶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料仓(409)的内侧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料仓(409)的顶面贯穿设有用于储存物料内芯的第二料筒(410),所述第二料仓(409)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挡料气缸(411),所述挡料气缸(411)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料仓(409)的侧壁并设有挡料块;
所述搬运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装配架(403)顶面的推动气缸(412),所述推动气缸(412)的输出端上设有沿竖向分布的升降气缸(413),所述升降气缸(413)的输出端设有第三手指气缸(414),所述第三手指气缸(414)的两个气爪上均设有用于夹持物料内芯的夹紧部(4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搬运物料外壳及物料内芯的夹持机构(60),所述夹持机构(60)包括保持架(601)、固定安装在所述保持架(601)内部的举升气缸(602)、位于所述保持架(601)上方的升降台(603)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台(603)顶面的第二旋转气缸(604),所述举升气缸(602)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台(60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气缸(604)的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的位移气缸(605),所述位移气缸(605)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二手指气缸(606),所述第二手指气缸(606)的两个气爪上均设有夹持爪(6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机构(60)移动的驱动机构(70),所述驱动机构(70)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第四定位板(70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定位板(701)顶面的两根平行且对称分布的第一滑轨(70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定位板(701)顶面且位于两根所述第一滑轨(702)之间的传送带(703),所述第一滑轨(702)沿所述第四定位板(701)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滑轨(702)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704),所述第一滑块(704)与所述保持架(601)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703)的上表面与所述保持架(601)的底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输送机构(50),所述输送机构(50)采用输送带,所述输送机构(50)的输出端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阻挡块(501),所述阻挡块(501)的内侧面开设有呈圆弧形的限位槽(5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的顶面还设置有存放架(80),所述存放架(80)包括两根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立柱(801)以及数量若干的存放盘(802),所述存放盘(802)的两端分别和两根所述立柱(801)固定连接,所述存放盘(802)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用于存放物料护套的存放槽(80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的顶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机械手(90)与所述第二机械手(100)之间设有组装架(110),所述组装架(110)的顶面开设有数量若干的组装槽(1101)。
CN202210477059.4A 2022-05-02 2022-05-02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Pending CN114654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7059.4A CN114654236A (zh) 2022-05-02 2022-05-02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7059.4A CN114654236A (zh) 2022-05-02 2022-05-02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4236A true CN114654236A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7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7059.4A Pending CN114654236A (zh) 2022-05-02 2022-05-02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423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2171A (ja) * 2004-09-15 2006-03-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多関節ロボットのツール位置補正方法
CN201203988Y (zh) * 2008-05-30 2009-03-04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加工与装配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中的装配站
CN101546490A (zh) * 2008-03-26 2009-09-30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加工与装配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
CN201936524U (zh) * 2010-12-08 2011-08-17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加工与装配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
CN104016129A (zh) * 2014-05-28 2014-09-03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生产线
CN206153881U (zh) * 2016-10-10 2017-05-10 杨萌茜 用于装配齿轮、轴承和齿轮轴的装配机
CN109732338A (zh) * 2018-12-29 2019-05-10 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指尖陀螺装配系统和装配方法
CN113681562A (zh) * 2021-08-31 2021-11-23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机械手协作的装配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2171A (ja) * 2004-09-15 2006-03-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多関節ロボットのツール位置補正方法
CN101546490A (zh) * 2008-03-26 2009-09-30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加工与装配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
CN201203988Y (zh) * 2008-05-30 2009-03-04 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加工与装配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中的装配站
CN201936524U (zh) * 2010-12-08 2011-08-17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加工与装配生产线实训考核设备
CN104016129A (zh) * 2014-05-28 2014-09-03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生产线
CN206153881U (zh) * 2016-10-10 2017-05-10 杨萌茜 用于装配齿轮、轴承和齿轮轴的装配机
CN109732338A (zh) * 2018-12-29 2019-05-10 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指尖陀螺装配系统和装配方法
CN113681562A (zh) * 2021-08-31 2021-11-23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机械手协作的装配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0851U (zh) 焊接用柔性夹持系统
CN205406284U (zh) 自动叠片装配系统
CN103419021A (zh) 装配装置和装配室
KR20060132979A (ko) 다수의 면에 대해 가공이 이루어지는 이송 시스템을 위한작업물 가공 방법 및 작업물 가공 장치
CN112670590A (zh) 一种18650电池包pack自动化生产线
CN216462949U (zh) 一种板材自动切割折弯焊接设备
CN111725684B (zh) 一种用于高精度圆柱形电连接器柔性装配的自动化设备
CN113829058A (zh) 一种节水阀零件自动装配工艺
CN214161666U (zh) 电极搬运机器人
CN114654236A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
CN210588036U (zh) 螺丝机
CN211682482U (zh) 保险杠冲孔及安装雷达支架的一体化工装设备
CN212189819U (zh) 一种自动浸涂机
CN106514274A (zh) 一种顶棚自动化生产线
CN116475820A (zh) 双工序翻转加工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JPS63295135A (ja) 自動組立装置
CN113620029A (zh) 一种智能产线可视化技术应用实训系统
CN213560980U (zh) 电磁阀组件安装设备
CN217859875U (zh) 电动撑杆芯杆组装设备
CN109016342A (zh) 一种空调轴盖智能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N114888442A (zh) 激光除胶设备和激光除胶生产系统
CN110977382B (zh) 组装设备
CN212946461U (zh) 一种国六总成装配线
CN220680827U (zh) 一种自适应可变式机器人手爪
CN214217377U (zh) 一种智能送取料的工业机器人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