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0348A - 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0348A
CN114650348A CN202011518543.4A CN202011518543A CN114650348A CN 114650348 A CN114650348 A CN 114650348A CN 202011518543 A CN202011518543 A CN 202011518543A CN 114650348 A CN114650348 A CN 114650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hermal
camera
main board
accumulat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85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0348B (zh
Inventor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85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0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0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0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0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0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2Elements optimising image sensor operation, e.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tection o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heat transfer or cool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外壳;发热体,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蓄热体(31),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31)与所述发热体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外壳的热导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31)与所述外壳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发热体的热导通;以及驱动单元,其为所述蓄热体(31)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运动提供驱动力。本发明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利用活动式蓄热体来对摄像机进行散热,有利于避免间歇性高温环境下摄像机内部电子元件温度过高而不能正常工作,有利于实现摄像机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背景技术
蓄热式散热摄像机是采用蓄热材料来进行散热的摄像机。在现有技术中,蓄热材料始终同时与发热体、外壳处于热导通状态。这样,当高温环境下,蓄热材料除了吸收发热体的热量外,还吸收外壳的热量,蓄热材料可从发热体吸收的总热量变少;当环境温度降低后,蓄热材料在向外壳散热的同时,还在吸收发热体的热量,散热效果较差,蓄热材料释放热量至相变温度以下的时间变长。从而,未能充分利用蓄热材料来对摄像机进行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蓄热式散热摄像机来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
外壳;
发热体,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蓄热体,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与所述发热体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外壳的热导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与所述外壳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发热体的热导通;以及
驱动单元,其为所述蓄热体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运动提供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控制单元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内的温度,并将检测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优选地,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达到和/或超过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所述驱动单元供电,并使得所述驱动单元动作,将所述蓄热体驱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所述驱动单元中断供电。
其中,第二设定温度阈值等于或低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0-10度。
优选地,所述蓄热体内填充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为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在40-70摄氏度之间,并且所述蓄热材料与蓄热体外壳保持热连通。
优选地,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对所述蓄热体施加弹性力,在所述驱动单元不工作时,使得所述蓄热体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为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设置,且在所述蓄热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相对应的铁块。
优选地,所述弹性单元为弹簧,所述弹簧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布置,所述电磁铁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所述矩形的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主板固定钣金,所述主板固定钣金固定连接至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外壳热导通;
所述发热体为主板,所述主板固定安装至所述主板固定钣金,在所述主板上设置有CPU,其中,所述CPU设置在所述矩形的中心处;
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主板固定钣金,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体连接;
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至主板固定钣金,
其中,所述弹簧和电磁铁设置在所述主板固定钣金的朝向所述主板的一侧,在所述主板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弹簧安装孔、电磁铁安装孔,
所述铁块设置在所述蓄热体的朝向所述主板的一侧。
优选地,在所述蓄热体的朝向所述主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热垫,在所述蓄热体的与所述第三导热垫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导热垫;
所述主板固定钣金在其朝向所述主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热垫,在与所述第一导热垫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热垫。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筒和后筒,
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的镜头设置在所述前筒内,
所述发热体、蓄热体及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后筒内。
本发明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利用活动式蓄热体来对摄像机进行散热,有利于避免间歇性高温环境下摄像机内部电子元件温度过高而不能正常工作,有利于实现摄像机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2和图3是主固定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主固定组件与主板装配在一起后的示意图。
图5是蓄热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蓄热组件放热状态整机示意图。
图7是蓄热组件放热状态局部示意图。
图8是蓄热组件吸热状态整机示意图。
图9是蓄热组件吸热状态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 前筒 24 电磁铁
12 后筒 25 第二导热垫
13 镜头 26 CPU
14 镜头固定钣金 30 蓄热组件
15 主板 31 蓄热体
16 前端板 32 铁块
20 主固定组件 33 卡扣
21 主板固定钣金 34 第三导热垫
22 第一导热垫 35 第四导热垫
23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监控摄像机用于室外场景,需要考虑摄像机在夏天下午高温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多数室外摄像机是密封产品,摄像机内部的热量都是通过摄像机外壳散热到环境中。目前摄像机散热基本考虑稳态散热过程,大的发热功耗必然对应着大的外壳散热面积,这与摄像机小型化产生矛盾。
户外环境高温大多发生在夏天下午0-4点左右,其他时间段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蓄热式散热结构的摄像机,考虑户外使用过程中高温环境的间歇性,让摄像机内部的蓄热结构进行选择性地吸热、放热,实现良好散热,以保证摄像机持续正常工作。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外壳;发热体;蓄热体;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蓄热体选择性地与所述发热体或外壳热导通,从而实现蓄热体的选择性吸热与放热。提高散热性能,以保证摄像机持续正常工作。
外壳为密封的,或基本上封闭的。外壳的形状、构造等不限于图示实施例,而是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形状与构造。例如,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筒11和后筒12。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的镜头13设置在所述前筒11内,所述发热体、蓄热体31及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后筒12内。
发热体是工作中发热的器件,例如为PCB、CPU、图像传感器等。所述发热体设置在外壳围合的封闭空间内。
蓄热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与所述发热体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外壳的热导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31与所述外壳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发热体的热导通。蓄热体的具体形状、结构、材料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蓄热体可以采用固液相变材料。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利用蓄热体的相变潜热,吸收一部分摄像机热量;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蓄热体放热到外界环境。
驱动单元为所述蓄热体31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运动提供驱动力。驱动单元的形状、构造、驱动原理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是电磁铁、液压缸、气缸、直线电机等。
本发明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利用活动式蓄热体来对摄像机进行散热,有利于避免摄像机内的温度过高而不能正常工作。
图示实施例在传统筒形摄像机散热的基础上,在主板固定钣金21上增加弹簧23(焊接固定)和电磁铁24(焊接固定或螺钉锁定),形成主固定组件20(参见图2和图3)。在主板15的背面增加蓄热组件30(参见图5)。主板的背面是指背离主板固定钣金21的一侧。蓄热组件30与主固定组件20上的弹簧23通过卡扣33固定连接。其中电磁铁用作驱动单元。电磁铁24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设置,且在所述蓄热体3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24相对应的铁块32。铁块32设置在所述蓄热体31的朝向所述主板15的一侧。
如图1所示,图示实施例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板15、主固定组件20和蓄热组件30。在图示实施例中,壳体由前筒11和后筒12组成,且在壳体内还设置有镜头13、镜头固定钣金14、前端板16等零部件。镜头13和前端板16固定于镜头固定钣金14上;镜头固定钣金14通过螺钉锁附在摄像机前筒11上。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的结构并不限于图示实施例,例如,本发明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还可以是球机、卡片机等任何适当的形态。
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控制单元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内的温度,并将检测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例如,温度传感器检测摄像机内部空气温度,或者检测CPU的温度。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测温部位的不同,将使得相应的控制温度会相应地不同。而且检测的内部空气温度,并非主板的温度,而是会低于主板的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和温度传感器都设置在主板15上。
主板15上的控制单元(具体为CPU 26或单片机)实时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并根据数据自主做出逻辑判断,对电磁铁24进行通电或断电操作,相应地使蓄热组件30相对主固定组件20发生两种位置状态变化,实现摄像机两种工作状态智能切换,满足摄像机短时间高温工作的需求。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达到和/或超过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情况,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所述驱动单元供电,并使得所述驱动单元动作,将所述蓄热体31驱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还可以设置为,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情况,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中断对所述驱动单元供电,通过弹性元件将所述蓄热体31驱动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在另一种控制方式中,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达到和/或超过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情况,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所述驱动单元供电,并使得所述驱动单元动作,将所述蓄热体31驱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还可以设置为,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阈值的情况,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中断对所述驱动单元供电,通过弹性元件将所述蓄热体31驱动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其中,第二设定温度阈值的小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
如前所述,蓄热组件3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且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31与发热单元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外壳的热导通,此状态为蓄热组件30或蓄热体31的吸热状态。在吸热状态,蓄热组件30能够从发热单元吸热。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31与所述外壳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外壳的热导通,此状态为蓄热组件30的放热状态。在放热状态,蓄热组件30能够通过后筒12向摄像机之外散热。
如前所述,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对所述蓄热体31施加弹性力,在所述驱动单元不工作时,使得所述蓄热体31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弹性单元可以采用图示弹簧23的压簧形式,也可以拉簧形式,还可以采用橡胶垫圈等任何适当的结构,只要能够施加所述弹性力即可。所述驱动单元工作或动作,则需要克服弹性单元的弹性力,使得蓄热体31运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
弹簧23和电磁铁24可以采用任何适当固定方式固定至主板固定钣金21。在图示实施例中,弹簧23焊接固定;电磁铁24焊接固定或螺钉锁定。具体地,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主板固定钣金21,所述弹簧23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体31连接,通过卡扣33连接。弹簧23设置在主板固定钣金2的朝向主板15的一侧。电磁铁24也设置在主板固定钣金2的朝向主板15的一侧。相应地,在主板对应位置设置有弹簧安装孔、电磁铁安装孔。
主固定组件20包括主板固定钣金21、第一导热垫22、弹簧23、电磁铁24和第二导热垫25。主板固定钣金21固定连接至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外壳热导通。具体地,所述主板固定钣金21在其朝向所述主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热垫22,在与所述第一导热垫2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热垫25。
参见图2,弹簧23的数量为4个,呈矩形分布,每个弹簧23与主板固定钣金21通过锡焊焊接固定。相应地,电磁铁24的数量例如为两个,且关于所述矩形的中心对称设置。从而,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第一导热垫22和第二导热垫25通过背胶粘附在主板固定钣金21上。第一导热垫22与弹簧23位于主板固定钣金21同一面(同一侧)。第一导热垫22处在矩形布置的四个弹簧23的中心位置处,位置与主板15上CPU 26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在图示实施例中,发热体为主板15,所述主板15固定安装至所述主板固定钣金21,在所述主板15上设置有CPU 26,其中,所述CPU26设置在所述矩形的中心处。
如图2所示,电磁铁24通过螺钉锁附、或固定胶、或焊接固定在主板固定钣金21上。电磁铁24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第一导热垫22对称分布。在主板固定钣金21的宽度方向上,电磁铁24位于两个弹簧23的中间。
参见图3,第二导热垫25通过背胶粘附在主板固定钣金21上,与第一导热垫22分布在主板固定钣金21的不同面,位置与第一导热垫21对应。
主板15通过螺钉固定或其它方式固定在主固定组件20上。具体地,如图6所示,主板15固定在主板固定钣金21上。
主板15在对应四个弹簧23和两个电磁铁24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簧安装孔、电磁铁安装孔。固定主板15的螺钉锁紧后,主板15上CPU 26与第一导热垫22接触。例如,第一导热垫22压缩量在10%-30%之间,主板15与主板固定钣金21实现热导通。电磁铁24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至主板15。主板15的控制单元(例如单片机)根据温度传感器数据来智能控制电磁铁24是否上电。
主固定组件20通过螺钉锁附在摄像机的后筒11上。主固定组件中的第二导热垫25与后筒11接触,例如,使得第二导热垫25压缩量在10%-30%之间,主固定组件20与后筒11热导通。
参见图5,蓄热组30包括蓄热体31、铁块32、卡扣33、第三导热垫34和第四导热垫35组成。
蓄热体31内填充蓄热材料,蓄热材料与蓄热体外壳保持热连通。蓄热材料例如为相变材料,具有蓄热密度高(可以达到200kJ/kg以上),蓄、放热过程近似等温,过程容易控制等优点。相变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相变温度在40-70摄氏度之间,或者优选地,相变温度设置在45-65摄氏度的范围内。
卡扣33通过一体成型、焊接或者固定胶等适当方式固定在蓄热体31上,例如固定连接至蓄热体外壳。在图示实施例中,卡扣33的数量为四个,呈矩形分布,位置与弹簧23对应。
第三导热垫34通过背胶粘附在蓄热体31上,与卡扣33位于蓄热体同一面,且位于矩形布置的四个卡扣33的中心处,换句话说,位于矩形的对角线交点处。第三导热垫34的位置与主板15上CPU 26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在所述蓄热体31的朝向所述主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热垫34,在所述蓄热体31的与所述第三导热垫3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导热垫35。
铁块32通过焊接等适当方式固定在蓄热体31上,铁块32的位置关于第三导热垫34对称分布。在一个实施例中,蓄热体31的壳体以铁质材料制成,从而,无需再另行设置铁块32。
第四导热垫35通过背胶等适当方式粘附在蓄热体31上,与第三导热垫3对向分布。
蓄热组件30的两工作状态分别为放热状态和吸热状态。放热状态下整机示意为图6,蓄热组件30与主固定组件20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如图7。吸热状态下整机示意为图8,蓄热组件30与主固定组件20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如图9。
在环境温度为常温的常温状态下,摄像机处于蓄热组件放热状态。主板15上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或前述的第二设定温度阈值(其小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此时主板15的控制单元判断执行电磁铁不通电;弹簧23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压缩量较小),见图6。蓄热组件30在弹簧23的作用下与主板15脱离,蓄热体31与主板15间热通路断开。同时,在弹簧23的作用下,蓄热组件30上第四导热垫4与摄像机的后筒12接触良好,第四导热垫35压缩量在10%-30%之间,蓄热组件30与摄像机的后筒12热导通。蓄热组件30通过后筒12向摄像机之外散热。此状态为蓄热组件30的放热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变温度设置为大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例如,优选相变温度设置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差值在5-20度之间。
第一设定温度阈值例如为50度,(此时主板的温度例如为60度)相变温度为55度,从而能够对CPU降温且阻止CPU的温度进一步上升。也就是说,摄像机内部空气温度此时为50度。在稳定工作的情况下,摄像机内部空气温度例如一般比外界环境的空气温度高10度左右。也就是说,常温状态是指非高温状态,例如是指环境温度小于40度或者不超过40度的情况。可理解的是,该常温状态的温度上限值是示例性的。
当环境温度升高,主板15上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超过第一设定温度阈值时,主板15的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使得电磁铁24通电。电磁铁24通电后,吸引蓄热组件30上的铁块32,吸引力使弹簧23进一步压缩,使得弹簧处于第二压缩状态。此时,电磁铁24与铁块32接触,参见图8、图9。此时,蓄热组件30上的第三导热垫34与主板15接触良好,压缩量在10%-30%之间,实现热导通,主板15向蓄热组件30传热。蓄热组件30上的第四导热垫35与摄像机壳体(例如具体为后筒12)脱离,热通路断开。此状态为蓄热组件30的吸热状态。
在蓄热组件30的吸热状态下,主板15的CPU 26的一部分热量通过主板正面(图8中主板的上侧),由主固定组件20传热到摄像机后筒散热。主板15的CPU 26的还有一部分热量通过主板背面(8中主板的下侧),传热给蓄热组件30;蓄热组件30中蓄热体31内含有蓄热材料,有较大的相变潜热,可使CPU 26长时间处于较低温度。也就是说,在高温状态下,主板15同时向环境空气和蓄热体31放热。
当环境温度降低,主板15上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低于设定值B时,主板15的控制单元逻辑判断执行电磁铁不通电;电磁铁与铁块间的吸引力消失,蓄热组件在弹簧的作用下与主板脱离,蓄热组件回到放热状态;蓄热组件通过摄像机后筒散热,蓄热体温度降到蓄热材料相变温度以下,为下一次吸热状态做准备。
第二设定温度阈值可以和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相等,例如都取50度。有利的是,第二设定温度阈值可以设置为比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稍小,如小0-10度。例如,第一设定温度阈值取50度,第二设定温度阈值取45度。这有利避免电磁铁频繁地动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主板固定钣金上增加弹簧、电磁铁,形成主固定组件;在主板对应位置留弹簧安装孔、电磁铁安装孔;在主板背面,增加蓄热组件,蓄热组件与主固定组件上的弹簧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本发明中,主板上单片机实时读取主板温度传感器数据、根据数据自主做出逻辑判断,对电磁铁进行通电或断电操作,相应地使蓄热组件相对主固定组件发生两种位置状态变化,实现摄像机两种工作状态智能切换,满足摄像机短时间高温工作的需求。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发热体,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蓄热体(31),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31)与所述发热体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外壳的热导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蓄热体(31)与所述外壳热导通,且断开与所述发热体的热导通;以及
驱动单元,其为所述蓄热体(31)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运动提供驱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控制单元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内的温度,并将检测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息,来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达到和/或超过第一设定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所述驱动单元供电,并使得所述驱动单元动作,将所述蓄热体(31)驱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低于第二设定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对所述驱动单元中断供电。
其中,第二设定温度阈值等于或低于第一设定温度阈值0-1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31)内填充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为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在40-70摄氏度之间,并且所述蓄热材料与蓄热体外壳保持热连通。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对所述蓄热体(31)施加弹性力,在所述驱动单元不工作时,使得所述蓄热体(31)处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电磁铁(24),所述电磁铁(24)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设置,且在所述蓄热体(3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24)相对应的铁块(3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单元为弹簧(23),所述弹簧(23)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布置,所述电磁铁(24)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所述矩形的中心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包括主板固定钣金(21),所述主板固定钣金(21)固定连接至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外壳热导通;
所述发热体为主板(15),所述主板(15)固定安装至所述主板固定钣金(21),在所述主板(15)上设置有CPU(26),其中,所述CPU(26)设置在所述矩形的中心处;
所述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主板固定钣金(21),所述弹簧(23)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体(31)连接;
所述电磁铁(24)固定连接至主板固定钣金(21),
其中,所述弹簧(23)和电磁铁(24)设置在所述主板固定钣金(21)的朝向所述主板(15)的一侧,在所述主板(15)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弹簧安装孔、电磁铁安装孔,
所述铁块(32)设置在所述蓄热体(31)的朝向所述主板(15)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热体(31)的朝向所述主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热垫(34),在所述蓄热体(31)的与所述第三导热垫(3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导热垫(35);
所述主板固定钣金(21)在其朝向所述主板(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热垫(22),在与所述第一导热垫(2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热垫(25)。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式散热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筒(11)和后筒(12),所述蓄热式散热摄像机的镜头(13)设置在所述前筒(11)内,所述发热体、蓄热体(31)及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后筒(12)内。
CN202011518543.4A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Active CN114650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8543.4A CN114650348B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8543.4A CN114650348B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0348A true CN114650348A (zh) 2022-06-21
CN114650348B CN114650348B (zh) 2024-03-01

Family

ID=8198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8543.4A Active CN114650348B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034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5686A (ja) * 2001-10-05 2003-04-18 Nuclear Fuel Ind Ltd 機器における稼動発熱部品の過熱制御装置
JP2009071762A (ja) * 2007-09-18 2009-04-02 Olympus Imaging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10035013A (ja) * 2008-07-30 2010-02-12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268133A (ja) * 2009-05-13 2010-11-25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カメラ
JP2012237949A (ja) * 2011-05-13 2012-12-06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203951545U (zh) * 2014-07-14 2014-11-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图像传感器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203968220U (zh) * 2014-06-23 2014-11-26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散热摄像机
JP2017085325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8194263A (ja) * 2017-05-19 2018-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蓄熱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CN208691389U (zh) * 2018-08-28 2019-04-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8940087U (zh) * 2018-12-12 2019-06-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摄像机
CN110602373A (zh) * 2019-10-16 2019-12-20 沈良国 一种监控摄像器散热结构
CN110855858A (zh) * 2018-08-21 2020-02-2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护罩一体式摄像机
CN111649503A (zh) * 2020-06-08 2020-09-11 康波波 一种太阳能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5686A (ja) * 2001-10-05 2003-04-18 Nuclear Fuel Ind Ltd 機器における稼動発熱部品の過熱制御装置
JP2009071762A (ja) * 2007-09-18 2009-04-02 Olympus Imaging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10035013A (ja) * 2008-07-30 2010-02-12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268133A (ja) * 2009-05-13 2010-11-25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カメラ
JP2012237949A (ja) * 2011-05-13 2012-12-06 Canon Inc 撮像装置
CN203968220U (zh) * 2014-06-23 2014-11-26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散热摄像机
CN203951545U (zh) * 2014-07-14 2014-11-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图像传感器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JP2017085325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8194263A (ja) * 2017-05-19 2018-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蓄熱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CN110855858A (zh) * 2018-08-21 2020-02-2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护罩一体式摄像机
CN208691389U (zh) * 2018-08-28 2019-04-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208940087U (zh) * 2018-12-12 2019-06-0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摄像机
CN110602373A (zh) * 2019-10-16 2019-12-20 沈良国 一种监控摄像器散热结构
CN111649503A (zh) * 2020-06-08 2020-09-11 康波波 一种太阳能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0348B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3669B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0916830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0459512A (zh) 散热主板及光模块
CN110839122A (zh) 一种相机
CN114650348B (zh) 一种蓄热式散热摄像机
CN110837284A (zh) 热电模组、硬盘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4140098A1 (en) Heat spreader with flat pipe cooling element
CN114647136B (zh) 一种摄像机
CN113099707B (zh) 散热装置及设备
CN208754387U (zh) 一种相机
CN209845602U (zh) 弹性导热结构
CN209594131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7835617U (zh) 一种塑料外壳的摄像机
CN107979948B (zh) 散热系统及网络通讯设备
CN212164066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光模块
CN212278662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10958817B (zh) 一种基于珀尔帖效应的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0630148U (zh) 散热结构和移动设备
CN210900103U (zh) 制冷机芯
CN220326114U (zh) 一种基于5g信号的通讯显示设备
CN220122990U (zh) 防起雾的摄像机
CN216311905U (zh) 一种电池导热装置及电池设备
CN217306113U (zh) 具有主动式散热功能的储存装置
CN215011276U (zh) 散热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5496853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