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9707B - 散热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9707B
CN113099707B CN202110563020.XA CN202110563020A CN113099707B CN 113099707 B CN113099707 B CN 113099707B CN 202110563020 A CN202110563020 A CN 202110563020A CN 113099707 B CN113099707 B CN 1130997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in body
heat conduction
heat dissipation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30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9707A (zh
Inventor
张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reatminds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reatminds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reatminds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reatminds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30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9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9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9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09Outer radiating structures o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fins integrated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18Condens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518Unevenly distributed heat load, e.g. different secto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ocalised cooling, hot spo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设备,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翅片本体与至少两个热传导组件,每个所述热传导组件分别与所述散热翅片本体和至少一个热源接触,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热源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该散热装置可集成多个热源,可减小散热装置所占空间体积。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摄影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出去,会降低摄影机的成像质量,摄影机内的电子元器件有可能会因为过热问题断电,导致摄影机不能长时间地工作。因此,摄影机的散热功能直接影响到摄影机的工作性能以及结构稳定性。
但在摄影领域,一些摄影机产品为了满足散热需要,对每个发热元件单独设置散热结构,导致摄影机的体积和成本都相应增大,不利于摄影机的携带,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设备,该散热装置可集成多个热源,可减小散热装置所占空间体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翅片本体与至少两个热传导组件,每个所述热传导组件分别与所述散热翅片本体和至少一个热源接触,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热源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
在该实现方式中,热传导组件分别与散热翅片本体以及热源接触,热源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热传导组件,然后由热传导组件传导至散热翅片本体上,利用散热翅片本体较大的表面积,将热量更快地散发出去。本申请通过将多个热源集成在一个散热翅片本体上,多个热源的热量由热传导组件传导至散热翅片本体散发出去。相比于在每个热源上分别设置散热翅片,将多个热源集成在一个散热翅片本体上,不仅可以减小散热翅片所占的空间大小,并且有利于使多个热源的布局,使得整个散热装置或采用该散热装置的设备,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设备体积的缩小以及结构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均温板,所述均温板与所述散热翅片本体接触,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热源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
在该实现方式中,均温板,也称真空腔均热板,一般包括真空腔以及设置在真空腔内的液体,其传热原理为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在吸收热源的热量后,蒸发扩散至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这种类似蒸发、冷凝过程在真空腔内快速循环,实现了相当高的散热效率。因此,采用均温板作为热源与散热翅片本体之间的热传导组件,热传导速率较高,可快速将热源上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翅片本体上,避免热源上热量堆积,对热源本身的性能或结构造成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均温板包括底板与至少一个热导管,所述热导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散热翅片本体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插设所述至少一个热导管。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均温板上设置平面的底板以及纵向的热导管,热导管可伸入散热翅片本体内部,有效增加均温板与散热翅片本体相对面积或接触面积,进而可提高热传导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传导组件还包括导热底座,所述导热底座的一侧面与所述均温板接触,另一侧面上集成至少一个第一热源,所述导热底座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第二热源。
在该实现方式中,导热底座远离均温板的侧面上集成至少一个第一热源,导热底座上的容纳腔内可以容纳集成至少一个第二热源,即将多个热源设置在导热底座上,从而实现将多个热源集成在一个热传导组件上,布局合理,充分利用导热底座的结构,进一步简化了整个散热装置的空间体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吸热面朝向所述热源,所述制冷片的散热面朝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
在该实现方式中,制冷片也叫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帕尔贴等,是指一种分为两面,一面吸热,一面散热,起到导热的贴片,本身不会产生冷。所以制冷片包括吸热面与散热面,吸热面用于吸热,散热面用于散热。区别于其他导热结构,制冷片的导热功能可以通过电路的通断,进而控制热源处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传导组件还包括隔热片,所述隔热片环绕所述制冷片设置,用于阻断所述制冷片的散热面一侧的热量向所述吸热面一侧回流。
在该实现方式中,制冷片的吸热面吸收热源产生的热量之后,由制冷片的散热面散发到散热翅片本体上。但如果不加干预,制冷片的散热面散热出去的热量也可能会回流至制冷片的吸热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冷片的工作量,降低了制冷片的工作效率。因此,本申请在制冷片的周围设置了隔热片,将制冷片的散热面一侧与制冷片的吸热面一侧隔绝,阻断制冷片的散热面一侧的热量向吸热面一侧回流,进而提高制冷片的工作效率,避免无效热传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翅片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第一热传导组件与第二热传导组件,所述第一热传导组件与所述第一端面接触,所述第二热传导组件与所述第二端面接触。
在该实现方式中,热传导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热传导组件分设在散热翅片本体的两端,拉开两个热传导组件的距离,减小两个热传导组件上的热源的热量的相互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翅片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远离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端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散热翅片远离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端面为所述第二端面。
在该实现方式中,当热传导组件的个数为两个时,设置两个散热翅片分别与两个热传导组件组装,之后再整装到一起,可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本体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散热翅片本体上的热量导出。
在该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的散热装置将多个热源集成在一个散热翅片本体上,即将多个热源产生的热量集中导向一个散热翅片本体上,对应地,该散热装置可以仅设置一个风扇即可将散热翅片本体上来自多个热源的热量导出,具体地,风扇与具体设备的出风口相对,风扇将热量导向出风口,由出风口散发出去,大大减少了风扇的数量,减小了散热装置以及对应设备的体积,提高了风扇导出热量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装置。
本申请的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将多个热源集成在一个散热翅片本体上,结构紧凑,可有效缩小多热源散热装置的体积;基于散热装置体积的缩小与结构的紧凑,集成多热源的散热翅片本体只需配置一个风扇,即可满足散热要求,风扇数量的减少降低了风扇带来的噪音,同时也进一步缩小了散热装置的体积;采用均温板与散热翅片本体接触,可提高散热翅片本体整体的均温性,有效提升散热性能;针对工作温度特别敏感的热源,例如图像传感器,采用制冷片进行导热,可实现对热源有效的温度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热传导组件的部分结构图。
图标:100-散热翅片本体;200-热传导组件;300-热源;210-均温板;211-底板;212-热导管;110-安装孔;220-导热底座;221-容纳腔;310-第一热源;320-第二热源;230-制冷片;240-隔热片;120-第一端面;130-第二端面;410-第一热传导组件;420-第二热传导组件;140-第一散热翅片;150-第二散热翅片;500-风扇;311-电路板;312功率调节器;313-内存;314-处理器;330-图像传感器;321-闪存卡;610-第一3D均温板;710-第一导热底座;620-第二3D均温板;720-第二导热底座;630-第三均温板;250-铝底座;800-固定支架;810-三角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现有技术中摄影机、摄像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一般都设置有多个发热器件,即热源,并且多个发热器件分布较为分散,为维持这些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一般需要针对每个发热器件单独设置散热装置,导致电子设备整体体积庞大,限制了电子设备的发展。其中,散热翅片作为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换热设备,其体积较大,是整个散热装置中所占体积比例最大的结构之一。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图,该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翅片本体100与至少两个热传导组件200,每个所述热传导组件200分别与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和至少一个热源300接触,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热源300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
在该实现方式中,热传导组件200分别与散热翅片本体100以及热源300接触,热源3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热传导组件200,然后由热传导组件200传导至散热翅片本体100上,利用散热翅片本体100较大的表面积,将热量更快地散发出去。本申请通过将多个热源300集成在一个散热翅片本体100上,多个热源300的热量由热传导组件200传导至散热翅片本体100散发出去。相比于在每个热源300上分别设置散热翅片,将多个热源300集成在一个散热翅片本体100上,不仅可以减小散热翅片所占的空间大小,并且有利于使多个热源300的布局,使得整个散热装置或采用该散热装置的设备,例如摄影机、摄像机、计算机等,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设备体积的缩小以及结构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多个一般指两个及两个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源300与热传导组件200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不发生连接关系,例如热源300固定在其对应的设备中的其他结构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翅片本体100与热传导组件200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不发生连接关系,例如散热翅片本体100与热传导组件200固定在其对应的设备中的其他结构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热传导组件200还可以是将热源300固定在散热翅片上的可导热的固定组件,例如将热源300固定在散热翅片本体100上的螺钉、导热胶、卡扣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热传导组件200的结构或材料不作限定。
可选地,散热翅片本体100上的多个热传导组件20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图,所述热传导组件200包括均温板210,所述均温板210与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接触,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热源300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
在该实现方式中,均温板210,也称真空腔均热板,一般包括真空腔以及设置在真空腔内的液体,其传热原理为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在吸收热源300的热量后,蒸发扩散至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这种类似蒸发、冷凝过程在真空腔内快速循环,实现了相当高的散热效率。因此,采用均温板210作为热源300与散热翅片本体100之间的热传导组件200,热传导速率较高,可快速将热源300上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翅片本体100上,避免热源300上热量堆积,对热源300本身的性能或结构造成损坏。
可选地,均温板210可以与热源300直接接触,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与热源300间接接触,只要热源300的热量可以传导至均温板210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均温板210包括底板211与至少一个热导管212,所述热导管2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211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底板211的方向延伸;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10,用于插设所述至少一个热导管212。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均温板210上设置平面的底板211以及纵向的热导管212,热导管212可伸入散热翅片本体100内部,有效增加均温板210与散热翅片本体100相对面积或接触面积,进而可提高热传导效率。
可选地,底板211上的热导管21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以是1个、2个、3个、5个或10个等,具体可根据散热翅片本体100的大小以及热导管212的直径具体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传导组件200还包括导热底座220,所述导热底座220的一侧面与所述均温板210接触,另一侧面上集成至少一个第一热源310,所述导热底座220上开设有容纳腔221,所述容纳腔221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第二热源320。
在该实现方式中,导热底座220远离均温板210的侧面上集成至少一个第一热源310,导热底座220上的容纳腔221内可以容纳集成至少一个第二热源320,即将多个热源300设置在导热底座220上,从而实现将多个热源300集成在一个热传导组件200上,布局合理,充分利用导热底座220的结构,进一步简化了整个散热装置的空间体积。
可选地,当本申请中的散热装置应用于摄影机内时,上述第一热源310可以为摄影机的电路板311,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311的结构图。电路板311上的多个热源300,例如功率调节器312、内存313、处理器314等,其分布位置以及厚度不同,导热底座220的侧面上可根据电路板311上热源300的分布方式与厚度等因素,设置多个对应的凹槽,使得电路板311上的热源300均能够与导热底座220的侧面接触,进而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地缩小散热装置的整体体积。
可选地,导热底座220的容纳腔221包括开口,开口可以开设在导热底座220靠近均温板210的侧面上,也可以开在两个侧面之间的其他表面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当均温板210包括底板211与至少一个热导管212时,导热底座220的一侧面与均温板210的底板211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传导组件200包括制冷片230,所述制冷片230的吸热面朝向所述热源300,所述制冷片230的散热面朝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
在该实现方式中,制冷片230也叫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帕尔贴等,是指一种分为两面,一面吸热,一面散热,起到导热的贴片,本身不会产生冷。所以制冷片230包括吸热面与散热面,吸热面用于吸热,散热面用于散热。区别于其他导热结构,制冷片230的导热功能可以通过电路的通断,进而控制热源300处的温度。
对于设备中的热源300来说,一般的热源300的工作环境越低,其工作性能越高。但对于特殊的热源300,例如图像传感器330,对工作环境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将图像传感器330的工作环境温度控制在46-49℃内,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工作稳定性。
具体地,本申请的散热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温度传感器以及制冷片230电连接,控制系统设定图像传感器330的最高温度为49℃,最低温度为46℃。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图像传感器330的工作温度高于49℃时,则控制系统控制启动制冷片230工,直至图像传感器330的工作温度降至46℃。如此循环,从而保证图像传感器330工作温度控制在46~4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传导组件200还包括隔热片240,所述隔热片240环绕所述制冷片230设置,用于阻断所述制冷片230的散热面一侧的热量向所述吸热面一侧回流。
在该实现方式中,制冷片230的吸热面吸收热源300产生的热量之后,由制冷片230的散热面散发到散热翅片本体100上。但如果不加干预,制冷片230的散热面散热出去的热量也可能会回流至制冷片230的吸热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冷片230的工作量,降低了制冷片230的工作效率。因此,本申请在制冷片230的周围设置了隔热片240,将制冷片230的散热面一侧与制冷片230的吸热面一侧隔绝,阻断制冷片230的散热面一侧的热量向吸热面一侧回流,进而提高制冷片230的工作效率,避免无效热传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20与第二端面130;所述热传导组件200包括第一热传导组件410与第二热传导组件420,所述第一热传导组件410与所述第一端面120接触,所述第二热传导组件420与所述第二端面130接触。
在该实现方式中,热传导组件20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热传导组件200分设在散热翅片本体100的两端,拉开两个热传导组件200的距离,减小两个热传导组件200上的热源300的热量的相互影响。
可选地,散热翅片本体100上也可以集成3个、4个或5个热传导组件200,可根据具体设备的热源300数量与结构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翅片本体1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也可以是由多个散热翅片堆叠或组装形成,例如2个、3个或5个散热翅片堆叠形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140与第二散热翅片150,所述第一散热翅片140远离所述第二散热翅片150的端面为所述第一端面120,所述第二散热翅片150远离所述第一散热翅片140的端面为所述第二端面130。
在该实现方式中,当热传导组件200的个数为两个时,设置两个散热翅片分别与两个热传导组件200组装,之后再整装到一起,可提高组装效率。
可选地,当第一热传导组件410与第二热传导组件420均设置有3D均温板210时,两个3D均温板210的热导管212需要从散热翅片本体100的两端插入散热翅片本体100内,可能出现相互干涉。对应地,可在第一散热翅片140远离第一端面120的端面上开设第一容纳孔,用于容纳第二散热翅片150上热导管212伸出的部分;并可在第二散热翅片150远离第二端面130的端面上开设第二容纳孔,用于容纳第一散热翅片140上热导管212伸出的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支架800,固定支架80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热传导组件410,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热传导组件420,从而将第一热传导组件410、第二热传导组件420、第一散热翅片140以及第二散热翅片150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第一散热翅片140与第二散热翅片150之间、第一热传导组件410与第一散热翅片140之间、第二热传导组件420与第二散热翅片150之间可以仅是堆叠关系不相互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导热胶、卡扣件等进行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固定支架800包括至少一个三角支架810,三角支架810上的三个顶点,其中两个顶点固定连接在第一热传导组件410,另一顶点固定连接在第二热传导组件42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风扇500,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散热翅片本体100上的热量导出。
在该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的散热装置将多个热源300集成在一个散热翅片本体100上,即将多个热源300产生的热量集中导向一个散热翅片本体100上,对应地,该散热装置可以仅设置一个风扇500即可将散热翅片本体100上来自多个热源300的热量导出,具体地,风扇500与具体设备的出风口相对,风扇500将热量导向出风口,由出风口散发出去,大大减少了风扇500的数量,减小了散热装置以及对应设备的体积,提高了风扇500导出热量的效率。
可选地,风扇500可以与散热翅片本体100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热传导机构之间连接,也可以与散热翅片本体100或热传导机构之间可以不产生连接关系,而与具体的应用设备的其他结构例如设备的外壳固定连接。当风扇500与散热翅片本体100或热传导机构之间连接时,可以采用螺钉、卡扣、焊接等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散热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备为摄影机。
摄影机的热源300一般有电路板311、图像传感器330以及闪存卡32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传导组件200包括第一热传导组件410与第二热传导组件420。第一热传导组件410用于将电路板311与闪存卡321的热量传导至散热翅片本体100。第二热传导组件420用于将图像传感器330传导至散热翅片本体100。
具体地,第一热传导组件410包括第一3D均温板610与第一导热底座710,第一3D均温板610的热导管212插入散热翅片本体100内,第一3D均温板610的底板211与散热翅片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20接触。第一导热底座710与第一3D均温板610的底板211远离散热翅片本体100的侧面接触,第一导热底座710远离第一3D均温板610的侧面集成有电路板311。第一导热底座710上开设有容纳腔221,容纳腔221用于容纳闪存卡321。
第一导热底座710、第一3D均温板610以及散热翅片本体100中相邻两者之间可以采用锡膏焊接而成。闪存卡32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导热底座710上。
具体地,如图2与图3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热传导组件420的部分结构图。第二热传导组件420包括第二3D均温板620、第二导热底座720、制冷片230、隔热片240以及第三均温板630、第二3D均温板620的热导管212插入散热翅片本体100内,第二3D均温板620的底板211与散热翅片本体100的第二端面130接触,第二3D均温板620的底板211远离散热翅片本体100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导热底座720,第二导热底座720上设置有制冷片230,制冷片230远离散热翅片本体100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均温板630,制冷片230的周围环绕设置有隔热片240,隔热片240与第三均温板630设置在铝底座250上,图像传感器330固定连接在铝基座上,具体地,图像传感器330可以采用螺钉固定连接在铝基座上。第一导热底座710、制冷片230、第三均温板630、铝基座中相邻两者之间可采用导热膏粘结。隔热片240与铝底座250之间也可以采用导热膏粘结。铝基座与第三均温板630之间也可以采用锡膏焊接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8)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翅片本体,所述散热翅片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散热翅片本体包括相对层叠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远离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端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散热翅片远离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端面为所述第二端面;
至少两个热传导组件,每个所述热传导组件分别与所述散热翅片本体和至少一个热源接触,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热源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热传导组件包括第一热传导组件与第二热传导组件,所述第一热传导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并与所述第一端面接触,所述第二热传导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与所述第二端面接触;
至少两个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热传导组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热传导组件,以使所述第一热传导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翅、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及第二热传导组件堆叠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均温板,所述均温板与所述散热翅片本体接触,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热源产生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包括底板与至少一个热导管,所述热导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
所述散热翅片本体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用于插设所述至少一个热导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组件还包括导热底座,所述导热底座的一侧面与所述均温板接触,另一侧面上集成至少一个第一热源,所述导热底座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第二热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组件包括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吸热面朝向所述热源,所述制冷片的散热面朝向所述散热翅片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组件还包括隔热片,所述隔热片环绕所述制冷片设置,用于阻断所述制冷片的散热面一侧的热量向所述吸热面一侧回流。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翅片本体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散热翅片本体上的热量导出。
8.一种摄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CN202110563020.XA 2021-05-21 2021-05-21 散热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3099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3020.XA CN113099707B (zh) 2021-05-21 2021-05-21 散热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3020.XA CN113099707B (zh) 2021-05-21 2021-05-21 散热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707A CN113099707A (zh) 2021-07-09
CN113099707B true CN113099707B (zh) 2023-05-30

Family

ID=76666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3020.XA Active CN113099707B (zh) 2021-05-21 2021-05-21 散热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97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2182B (zh) * 2021-08-05 2024-07-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9577630U (zh) * 2022-10-20 2023-08-22 北京嘉楠捷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工作组件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0908A (zh) * 2014-05-12 2015-11-25 浙江世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散热器
CN205579314U (zh) * 2016-04-08 2016-09-14 东莞市百分百科技有限公司 Led工矿投光灯
CN211406665U (zh) * 2019-11-18 2020-09-0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一种服务器主板散热装置
CN111681999A (zh) * 2020-05-18 2020-09-1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真空导热腔均热板及风冷式散热装置
CN212463338U (zh) * 2020-08-07 2021-02-02 苏州格曼斯温控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摄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707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7126B2 (en) Cooling plate arrange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7382047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KR950005212B1 (ko) 소형 컴퓨터의 내장 구조
CN102460689B (zh) 冷却装置、电子基板和电子装置
CN113099707B (zh) 散热装置及设备
US20120085520A1 (en) Heat spreader with flexibly supported heat pipe
JP2004363308A (ja) ラックマウントサーバシステム
US20040052051A1 (en) Heat sink with heat pipe and base fins
JP6308207B2 (ja) 電子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
JP2011091384A (ja) ヒートパイプ放熱装置
JP2004111969A (ja) 角度付きヒートパイプを備えたヒートシンク
CN111565548A (zh) 散热装置
JPWO2012161002A1 (ja) 平板型冷却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H10256764A (ja) 放熱材
JP2006005081A (ja) パワー部品冷却装置
JP2000002493A (ja) 冷却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冷却構造
CN216752619U (zh) 散热组件和电子设备
JPH1195871A (ja) 電子機器の放熱構造
JP6164089B2 (ja) 薄型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KR20020021845A (ko) 냉각용 히트 싱크
JP3454761B2 (ja) 電子機器用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方法
CN113253552B (zh) 散热结构及投影仪
CN108108002B (zh) 散热器和电子设备
CN221507310U (zh) 冷却装置及投影光机
CN215073549U (zh) 散热模组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