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6178A -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6178A
CN114646178A CN202011495900.XA CN202011495900A CN114646178A CN 114646178 A CN114646178 A CN 114646178A CN 202011495900 A CN202011495900 A CN 202011495900A CN 114646178 A CN114646178 A CN 114646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rosting
interval
defrost
compresso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59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6178B (zh
Inventor
冷川
杨民灵
李方煜
陈君
牛愉涛
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959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6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6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6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6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6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02Defroster control
    • F25D21/008Defroster control by tim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2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6Controlling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prof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该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定除霜间隔t=t_ter,并初始化开门次数N;S2:实时检测N;S3:根据N,实时调整除霜间隔t;S4:判断最近一次除霜结束到最近一次开门时的时间间隔t'是否达到t,若是,则关门后首次停机后控制除霜切换装置,并进行到S6;若否,进行到S5;S5:判断是否再一次开门,若是,则将N+1更新为N,返回S3,若否,则压缩机运行时间达到t时,控制除霜切换装置;S6:判断是否达到除霜结束条件,若是,则控制除霜切换装置,并返回至S1,若否,则保持所述除霜切换装置。本发明能够通过热气旁通除霜,实现均匀除霜、除霜速度快且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市场上的例如立式冷柜、冰吧、酒柜、冰箱、药品柜、商用柜等制冷设备产品中,一般采用装于箱体内部空间的翅片蒸发器再配合风机进行风冷制冷。
在长时间制冷后,蒸发器表面会结霜,且霜层厚度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制冷性能大幅降低,进而导致箱内温度回升,影响箱内物品的保存,尤其对于医用冷藏箱来说,其主要用于存储药品,温度回升可能造成药品失效等。
应用在制冷系统中常规的除霜方法有电加热除霜和逆向循环除霜。
电加热除霜例如在蒸发器下方布置一根钢管,钢管中穿有加热丝,利用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加热其周围的空气,使之成为热空气,然后热空气逐渐蔓延,进而融化蒸发器表面的霜,或者将加热丝置于石英管中,利用热辐射进行除霜。这种电加热除霜因简单及成本低而应用最广,但其除霜电加热器耗电量大,同时存在除霜热量利用率低、除霜不均匀及除霜时间长等缺点。
逆向循环除霜是利用附加的换向阀,使系统中制冷剂流动换向,蒸发器变为冷凝器功能而使得其结霜融化。很显然,该方法使得制冷系统结构与操作变得复杂,故当前实际应用非常有限。
因此,需要一种除霜均匀、时间短及效率高的除霜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除霜控制方法,通过热气旁通除霜,并考虑开关门对除霜的影响,实现均匀除霜、除霜速度快且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制冷回路,其包括压缩缩机、冷凝器、回热装置及蒸发器,所述回热装置包括毛细管和回气管,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经过所述毛细管进入所述蒸发器,且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经过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除霜切换装置,其用于切换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回路或除霜回路;开门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制冷设备的开门次数;
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定除霜间隔t=t_ter,并初始化开门次数N;
S2:实时检测开门次数N;
S3:根据开门次数N,实时调整除霜间隔t;
S4:判断最近一次除霜结束到最近一次开门时的时间间隔t'是否达到t,若是,则关门后首次停机后控制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除霜回路,并进行到S6;若否,则进行到S5;
S5:判断是否再一次开门,若是,则将N+1更新为N,返回S3,若否,则所述压缩机运行时间达到t时,控制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除霜回路;S6:判断是否满足除霜结束条件,若是,则控制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回路,并返回至S1,若否,则保持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除霜回路。
在本申请中,所述开门次数分为A个区间,对应每个区间设置一个除霜间隔;各除霜间隔位于设定的最小除霜间隔t_min和最大除霜间隔t_max之间。
在本申请中,t_ter=t_max。
在本申请中,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湿度的环境湿度传感器,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S2还包括实时检测环境湿度R;
所述S3具体为:根据开门次数N和环境湿度R,实时调整除霜间隔t。
在本申请中,所述开门次数分为A个区间,所述环境湿度分为B个区间,对应A*B个区间中每个区间设置一个除霜间隔;各除霜间隔位于设定的最小除霜间隔t_min和最大除霜间隔t_max之间。
在本申请中,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除霜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出口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所述除霜结束条件包括所述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达到T_lim。
在本申请中,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温度Ts的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S6具体为:S61:根据Ts获取T_lim;S62:判断所述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是否大于等于T_lim,若是,进行到S63,若否,进行到S64;S63:控制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回路,并返回至S1;S64:保持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除霜回路。
在本申请中,所述S61还包括根据Ts确定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T_lim及t除霜形成一组参数;所述S62具体为:判断所述制冷剂温度T是否大于等于T_lim,并计时,若所计时时间小于等于t除霜的时间段内T≥T_lim,或若所计时时间等于t除霜时T<T_lim,则进行到S63,若所计时时间小于t除霜的时间段内T<T_lim,则进行到S6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制冷设备中的回热装置包括毛细管和回其管,在制冷时,制冷剂经过冷凝器之后进入毛细管,而后从毛细管中流出至蒸发器,蒸发器的出口处流出的制冷剂经过回热后返回压缩机的吸气口,此过程中,制冷剂在回气管和毛细管中逆向流动,实现充分换热并将回气管中的冷媒中的冷量冷却毛细管中的制冷剂,增大制冷剂的制冷量,起到冷量回收的作用;
(2)通过切换除霜切换装置,实现制冷设备除霜或制冷,在进行除霜时,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进入除霜回路,即直接流入蒸发器,对蒸发器进行立体热气除霜,避免除霜死角,实现除霜均匀;
(3)考虑到频繁开关门时,蒸发器结霜速度加快,需要缩短除霜间隔,因此,本申请根据开门次数,实时调整除霜间隔,保证除霜效率及速度,减少能源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通过热气旁通除霜,并考虑到开门对除霜的影响,实现均匀除霜、除霜速度快且效率高,提高制冷设备工作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采用如上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来执行除霜。
在本申请中,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为单向阀,其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且输出至所述蒸发器;或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为三通电磁阀,其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选择性与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第二入口接收来自所述毛细管的制冷剂,第一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或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为三通电磁阀,其包括第一入口、选择性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制冷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制冷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制冷设备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除霜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除霜控制方法是在图1至图3中的制冷设备的结构上进行的。
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主过滤器3(例如干燥过滤器)、回热装置4、蒸发器5、副过滤器6(例如干燥过滤器)、气液分离器7及除霜切换装置。
其中,回热装置4包括毛细管41和回气管42。毛细管41设置在主过滤器3和蒸发器5的入口之间,回气管42设置在蒸发器5的出口和压缩机1的吸气口之间。
在本申请中,毛细管41和回气管42可以通过锡焊、缠绕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参见图1至图3,制冷设备还包括气液分离器7,其具有气液进口7a、润滑油出口7c和气态冷媒出口7b,蒸发器5的出口处的制冷剂通过回气管42进入气液分离器7的气液进口7a,在气液分离器7中完成气、液及油的分离后,润滑油通过气液分离器7的润滑油出口7c流回压缩机1,气态冷媒上升,通过气态冷媒出口7b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多余的液态冷媒则存储在气液分离器7中,可以保证液态冷媒不会回流至压缩机1中,仅润滑油回流压缩机,既避免了压缩机1液击,又保证了压缩机1的润滑效果。
压缩机1、冷凝器2、主过滤器3、毛细管41、蒸发器5及气液分离器7形成主循环制冷回路,用于制冷设备在制冷时,完成制冷循环。
压缩机1将蒸发器5蒸发的制冷剂气体吸收压缩,在提高压力和温度的同时,给制冷剂提供循环的动力;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2在风叶作用下向外排放热量,冷凝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从冷凝器2出来的制冷剂液体通过主过滤器3过滤后,进入毛细管41进行节流降压并将流量调节到适量后,供给蒸发器5,从毛细管41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5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蒸发,由此室温下降,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且同时进入蒸发器5吸热后的冷媒再经过回热装置4中的回气管42回热后返回至压缩机1,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在制冷循环中,冷媒在回气管42和毛细管41中逆向流动,以实现充分散热。
虽然冷媒在蒸发器5中释放了冷量,但是返回至回气管42中的冷媒的温度仍比毛细管41中的冷媒温度低,因此,仍可以冷却毛细管41中的制冷剂,降低毛细管41出口即蒸发器5入口处的制冷剂的干度,增大制冷剂的制冷量,进而起到冷量回收的作用,减少了冷量浪费,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性能。
长时间制冷运行时蒸发器5表面会结霜,长时间不进行除霜会影响蒸发器5的制冷效果,因此,在本申请中,采用热气旁通的方式对蒸发器5进行热气除霜,不额外利用电加热丝进行加热产热。
通过除霜切换装置,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从制冷回路引入除霜回路,利用除霜回路对蒸发器5进行热气除霜。
在图1中,除霜切换装置为单向阀8。
压缩机1、副过滤器6、单向阀8及蒸发器5形成除霜回路。
在需要对蒸发器5进行除霜时,控制单向阀8导通,由于制冷回路上的毛细管41存在的阻力较大,因此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流入除霜回路,即依次副过滤器7及单向阀8进入蒸发器5,在蒸发器5内进行换热除霜后的冷媒,通过回气管42返回至气液分离器7,并进入返回压缩机1,完成除霜循环。
当然,除霜切换装置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以形成不同的除霜回路,对蒸发器5进行除霜。
实施例二
具体以图2和图3再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除霜切换装置为三通电磁阀8'。
三通电磁阀8'为两进一出的电磁阀,其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其中第一出口选择性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连通。
第一入口通过副过滤器6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通,第二入口接收来自毛细管41的冷媒且输出冷媒,第一出口与蒸发器5的入口连通。
压缩机1、冷凝器2、主过滤器3、毛细管51、电磁阀8'的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蒸发器5及气液分离器7形成制冷回路。
在制冷设备需要制冷时,控制三通电磁阀8',使其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连通(且此时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不连通)。
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2在风叶作用下向外排放热量,冷凝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从冷凝器2出来的制冷剂液体通过主过滤器3过滤后,进入毛细管42进行节流降压并将流量调节到适量后,依次流入三通电磁阀8'的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后供给蒸发器5,从电磁阀8'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5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蒸发。
压缩机1、副过滤器6、三通电磁阀8'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及蒸发器5形成除霜回路。
在需要对蒸发器5进行除霜时,控制三通电磁阀8',使其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连通(且此时第二入口和第一出口不连通)。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流入除霜回路,即依次副过滤器7、三通电磁阀8'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进入蒸发器5,在蒸发器5内进行换热除霜后的冷媒,通过回气管42返回至气液分离器7,并进入返回压缩机1,完成除霜循环。
实施例三
参见图3,除霜切换装置为三通电磁阀8''。
三通电磁阀8''为一进两出的电磁阀,其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其中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选择性与第一入口连通。
第一入口接收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排气,第一出口与冷凝器2的入口连通,第二出口与副过滤器6连通。
压缩机1、三通电磁阀8''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冷凝器2、主过滤器3、毛细管41、蒸发器5及气液分离器7形成制冷回路。
在制冷设备需要制冷时,控制三通电磁阀8'',使其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连通(且此时第一入口和第二出口不连通)。
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流经三通电磁阀8''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后,进入冷凝器2并在风叶作用下向外排放热量,冷凝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从冷凝器2出来的制冷剂液体通过主过滤器3过滤后,进入毛细管42进行节流降压并将流量调节到适量后,供给蒸发器5,从毛细管42节流后出来的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5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蒸发。
压缩机1、三通电磁阀8'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出口、副过滤器6、及蒸发器5形成除霜回路。
在需要对蒸发器5进行除霜时,控制三通电磁阀8',使其第一入口和第二出口连通(且此时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不连通)。
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流入除霜回路,即依次三通电磁阀8''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出口、副过滤器7进入蒸发器5,在蒸发器5内进行换热除霜后的冷媒,通过回气管42返回至气液分离器7,并进入返回压缩机1,完成除霜循环。
利用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对蒸发器5进行除霜的方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方式,当高温高压排气流经蒸发器5管路时,热量由蒸发器5管路内部发出,有管路传递至翅片后传递至蒸发器5表面霜层,又由于霜一般结在制冷管路表面并位于两个翅片之间,因此,高温高压排气流经蒸发器5管路后,管路和翅片会对从霜层进行一个立体加热,极大地缩短了除霜时长,提高了除霜效率。
此外,又由于高温高压排气会流经整个蒸发器的每一根管路,因此,避免除霜死角,实现均匀除霜。
实施例四
在本申请中,主控板(未示出)用于控制制冷设备中各器件(如压缩机1、除霜切换装置等)的动作、及执行制冷循环/除霜循环。
本申请主要涉及主控板对该制冷设备进行除霜的除霜控制方法。
在进入除霜过程之前,主控板需要控制除霜切换装置切换动作,使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进入除霜回路。
在完成切换除霜切换装置动作之后,主控板利用本申请涉及的除霜控制方法对蒸发器5进行除霜。
考虑到制冷设备的开门次数会影响到蒸发器5的结霜速度,即,在频繁开关门时,蒸发器5表面结霜速度加快,因此,此时需要缩短除霜间隔(即触发除霜的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
为了检测制冷设备的开门次数,制冷设备还装配有开门检测装置(未示出)。
在本申请中,利用预先设定的控制规则(例如规则表),获取与开门次数N对应的除霜间隔t。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避免频繁除霜,设定有最小除霜间隔t_min。
且同时为了防止因长时间没有除霜而导致蒸发器5失效,还设定有最大除霜间隔t_max,t_max对应制冷设备一直没有开门动作时的除霜间隔。
参见图4,其结合图1至图3示出的制冷设备对除霜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S1:设定除霜间隔t=t_ter,并初始化开门次数N。
在每次除霜开始之前,需要获知最初的除霜间隔t,并令开门次数N=0。
在每次除霜循环结束后,主控板都会将除霜间隔t恢复至最初所设定的除霜间隔t_ter、并初始化开门次数N,以便下次进入除霜循环时,获知除霜间隔t及开门次数N。
在本申请中,所设定的除霜间隔t_ter为用户一直没有开门动作的除霜间隔,即,最大除霜间隔t_max。
S2:实时检测开门次数N。
在制冷设备上装配有开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开门次数。
检测制冷设备的门体打开的现有方式有多种。
例如,推拉式门体可以选择使用磁敏开关,开合式门体可以选择使用磁敏开关或重力开关等,在此不做限制。
上述用于检测门体是否打开的开门检测装置可以与主控板的电子温控器连接,用于在温度变化时,说明门体打开。
S3:根据开门次数N,实时调整除霜间隔t。
如上所述,预先会设定开门次数与除霜间隔之间的规则表,该规则表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获知,并程序写在主控板的存储单元内,以方便在进行除霜循环时进行调用。
如下给出开门次数N与除霜间隔t之间的规则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每个除霜间隔t均位于[t_min,t_max]区间内。
每次开门一次,N变成N+1,并利用N+1更新N,此后则根据更新后的开门次数确定除霜间隔。
开门次数分为多个区间,对应每个区间对应一个除霜间隔。根据更新后的开门次数所在的区间,找到所对应的除霜间隔。
例如,在规则表1中,若当前除霜间隔为t0,则在发生一次开门后,若当前开门次数N位于N1<N≤N2区间内,则此时应调整除霜间隔为t1。
若当前除霜间隔为t0,则在发生一次开门后,若当前开门次数N仍位于N≤N1区间内,则此时保持除霜间隔为t。
开门次数越多(即越频繁),蒸发器5表面结霜速度越快,则对应缩短除霜间隔,因此,在规则表1中可知,t0至tm依次减小。
S4:判断最近一次除霜结束后到最近一次开门时的时间间隔t'是否达到t,若是,则进行到S41,若否,则进行到S5。
S41:关门后首次停机后进入除霜循环,并进行到S6。
进入除霜循环,即,主控板控制切换除霜切换装置以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排气直接进入蒸发器5,以对蒸发器5进行除霜,直至满足除霜结束条件后退出除霜循环,而进入制冷循环(即控制切换除霜切换装置以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排气进入制冷回路)。
S5:判断是否再一次开门,若是,则开门次数增1后,返回至S3,若否,则在压缩机1运行时间达到除霜间隔t,进入除霜循环。
若再一次开门时,实时检测开门次数,则开门次数增1。
此时更新后的开门次数,获取对应的除霜间隔t。
S6:判断是否满足除霜结束条件,若是,则退出除霜循环,而进入制冷循环,若否,则保持执行除霜循环。
除霜结束条件可以选择判断除霜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最长化霜时间t除霜,或者蒸发器5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是否大于除霜温度限值T_lim。
制冷剂温度T可以通过在蒸发器5出口管路上设置的除霜传感器(未示出)获取到,该除霜传感器与主控板连接。
实施例五
在环境湿度较高时也会影响蒸发器5的结霜速度,因此,结合环境湿度R和开门次数N,来确定除霜间隔t。
在制冷设备上装配有环境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冷设备所在环境下的环境湿度。
如上实施例四中所述的S2中,除了实时检测开门次数N,还检测环境湿度R。
根据开门次数N和环境湿度R,实时调整除霜间隔t。
预先会设定开门次数N及环境湿度R两者与除霜间隔t之间的规则表,该规则表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获知,并程序写在主控板的存储单元内,以方便在进行除霜循环时进行调用。
如下给出开门次数N与环境湿度R与除霜间隔t之间的规则表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每个除霜间隔t均位于[t_min,t_max]区间内。
每次开门一次,N变成N+1,并利用N+1更新N,并同时检测当前的环境湿度R,根据更新后的开门次数及当前的环境湿度,确定除霜间隔。
开门次数分为多个区间,例如A个,且环境湿度也被分为多个区间,例如B,则A*B个区间中每个区间均对应一个除霜间隔。
在本申请中,在发生一次开门,在更新开门次数的同时,选择距离此开门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湿度为当前环境湿度。
根据更新后的开门次数所在的区间以及当前环境湿度所在的区间,找到对应的除霜间隔。例如,在规则表1中,若当前除霜间隔为t0,0,则在发生一次开门后,若当前开门次数N位于N1<N≤N2区间且环境湿度仍位于R≤R1区间内,则此时应调整除霜间隔为t1,0。
若当前除霜间隔为t0,0,则在发生一次开门后,若当前开门次数N仍位于N≤N1区间内而环境湿度位于R1<R≤R2内,则此时调整除霜间隔为t0,1。
开门次数越多(即越频繁),蒸发器5表面结霜速度越快,则对应缩短除霜间隔,因此,在规则表2中可知,t0,0、t0,1、t1,0、t2,0、...、tm,0依次减小。
环境湿度越大,蒸发器5表面结霜速度也越快,则对应缩短除霜间隔,因此,在规则表2中可知,t0,0、t0,1、t0,2、...、t0,m依次减小。
本实施例中除了除霜间隔t的获取方式与实施例四中除霜间隔的获取方式不同外,其他除霜循环的过程均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实施例六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下,压缩机1排出的气态冷媒的温度不同,进而对蒸发器5进行除霜时所需要的除霜时长t'除霜也不同。
在本申请中,环境温度主要影响以蒸发器5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是否大于除霜温度限值T_lim为除霜结束条件下的蒸发器5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T,即主要影响蒸发器5的除霜时长t'除霜,因此,需要适当根据环境温度来调整除霜温度限值T_lim,以达到较优除霜效果的同时,又避免制冷设备内部温度超标。
除霜时长t'除霜为开始除霜计时至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等于除霜温度限值T_lim(即退出除霜循环时的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时止。
因此,改变除霜温度限值T_lim,即间接改变了除霜时长t'除霜
在制冷设备上装配有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冷设备所在环境下的环境温度Ts。
不同的环境温度Ts对应不同的除霜温度限值T_lim。
根据环境温度Ts,实时获取除霜温度限值T_lim。
预先会设定环境温度Ts与除霜温度限值T_lim之间的规则表,该规则表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获知,并程序写在主控板的存储单元内,以方便在进行除霜循环时进行调用。
如下给出环境温度Ts与除霜温度限值T_lim之间的规则表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在判定除霜结束条件时,应检测当前的环境温度Ts,根据当前的环境温度度,确定除霜温度限值T_lim。
环境温度Ts也被为多个区间,例如C个,对应每个区间对应一个除霜温度限值T_lim。
在本申请中,在发生一次开门,在更新开门次数的同时,选择距离此开门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温度为当前环境温度。
根据当前环境温度所在的区间,找到对应的除霜温度限值T_lim。
例如,在规则表3中,若当前环境温度Ts位于Ts≤Ts,1区间内,则此时获取除霜温度限值T0。
若当前环境温度Ts位于Ts,2<Ts≤Ts,3内,则此时获取除霜温度限值为T2。
参见规则表3中环境温度Ts与除霜温度限值T_lim之间的关系,在进行除霜结束条件判断时(即如上所述的S6),具体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S61:根据Ts,获取除霜温度限值T_lim。
具体获取方式参见表3及其描述。
S62:判断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是否大于等于T_lim,若是,进行到S63,若否,进行到S64。
S63:控制除霜切换装置,以将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制冷回路,并返回至S1。
若T≥T_lim,表示满足除霜退出条件,此时退出除霜循环,即,主控板控制切换除霜切换装置(例如图1中的单向阀8断开),以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排气进入冷凝器2,执行制冷循环。
在每次除霜循环结束后,主控板都会将除霜间隔t恢复至最初所设定的除霜间隔t_ter、并初始化开门次数N(即S1),以便下次进入除霜循环时,获知除霜间隔t及开门次数N。
S64:保持除霜切换装置,以将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除霜回路。
若T<T_lim,表示还不满足除霜退出条件,此时仍保持除霜循环,即,主控板仍控制切换除霜切换装置(例如图1中的单向阀8导通),以将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排气直接进入蒸发器5。
实施例七
在实施例六中,改变退出除霜循环时的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来改变除霜时长t'除霜
但是考虑到除霜传感器的使用可靠性,因此,在对应环境温度Ts确定除霜温度限值T_lim时,还会根据环境温度Ts确定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避免因除霜传感器因失效而所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始终达不到T_lim,使制冷设备一直处于除霜循环的问题。
根据环境温度Ts,实时获取除霜温度限值T_lim及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T_lim及t除霜形成一组对应Ts的参数。
预先会设定环境温度Ts与除霜温度限值T_lim及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之间的规则表,该规则表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获知,并程序写在主控板的存储单元内,以方便在进行除霜循环时进行调用。
如下给出环境温度Ts与除霜温度限值T_lim及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之间的规则表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在判定除霜结束条件时,应检测当前的环境温度Ts,根据当前的环境温度度,确定除霜温度限值T_lim及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
环境温度Ts也被为多个区间,例如C个,对应每个区间对应一个除霜温度限值T_lim及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
在本申请中,在发生一次开门,在更新开门次数的同时,选择距离此开门最近一次采集的环境温度为当前环境温度。
根据当前环境温度Ts所在的区间,找到对应的除霜温度限值T_lim及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
例如,在规则表4中,若当前环境温度Ts位于Ts≤Ts,1区间内,则此时获取除霜温度限值T0、最长除霜时长为tf,0。
若当前环境温度Ts位于Ts,2<Ts≤Ts,3内,则此时获取除霜温度限值为T2、最长除霜时长为tf,2。
在进行除霜结束条件判断时,首先会根据除霜温度限值T_lim进行除霜结束条件的判定(参见实施例六中所述的),但若除霜时长t'除霜等于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时仍不能满足除霜退出条件(即,T≥T_lim),则强制退出除霜循环。
具体地,在进行除霜结束条件判断时与实施例六中的区别在于S61和S62。
S61:根据环境温度Ts,获取除霜温度限值T_lim及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T_lim及t除霜形成一组参数。
具体获取方式参见表4及其描述。
S62:判断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是否大于等于T_lim,并计时,若所计时时间小于等于t除霜的时间段内T≥T_lim,或若所计时时间等于t除霜时T<T_lim,则进行到S63,若所计时时间小于t除霜的时间段内T<T_lim,则进行到S64。
所计时时间小于等于t除霜的时间段内T≥T_lim,表示除霜时长t'除霜在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内满足除霜退出条件,制冷设备正常退出除霜循环,而进入制冷循环。
所计时时间等于t除霜时T<T_lim,表示除霜时长t'除霜为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内还不满足除霜退出条件,此时强制制冷设备退出除霜循环,而进入制冷循环。
若所计时时间小于t除霜的时间段内T<T_lim,表示除霜时长t'除霜在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内还不满足除霜退出条件,制冷设备保持除霜循环。
本实施例中的S63和S64的内容参见实施例六中的内容,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每次除霜开始之前,需要获知初始化除霜时长t'除霜,即令除霜时长t'除霜=0。
因此,需要在每次除霜循环结束后,主控板都会初始化除霜时长t'除霜,以便下次进入除霜循环时,获知除霜时长t'除霜
本申请的除霜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环境温度Ts、环境湿度R及开门次数N的变化调整制冷设备进入除霜时的除霜时长t'除霜、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及除霜间隔t_ter,防止过度除霜或除霜不足,提高制冷设备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蒸发器表面的霜除掉,减少化霜时所产生的热量对箱内温度的影响,且在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又保证蒸发器5的充分除霜;且本申请提供的除霜控制方法能够对蒸发器5均匀除霜,避免存在除霜死角。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除霜控制方法,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
制冷回路,其包括压缩缩机、冷凝器、回热装置及蒸发器,所述回热装置包括毛细管和回气管,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经过所述毛细管进入所述蒸发器,且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经过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除霜切换装置,其用于切换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回路或除霜回路;
开门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所述制冷设备的开门次数;
所述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定除霜间隔t=t_ter,并初始化开门次数N;
S2:实时检测开门次数N;
S3:根据开门次数N,实时调整除霜间隔t;
S4:判断最近一次除霜结束到最近一次开门时的时间间隔t'是否达到t,若是,则关门后首次停机后控制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除霜回路,并进行到S6;若否,则进行到S5;
S5:判断是否再一次开门,若是,则将N+1更新为N,返回S3,若否,则所述压缩机运行时间达到t时,控制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除霜回路;
S6:判断是否满足除霜结束条件,若是,则控制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回路,并返回至S1,若否,则保持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除霜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门次数分为A个区间,对应每个区间设置一个除霜间隔;
各除霜间隔位于设定的最小除霜间隔t_min和最大除霜间隔t_max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_ter=t_ma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湿度的环境湿度传感器,所述除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S2还包括实时检测环境湿度R;
所述S3具体为:根据开门次数N和环境湿度R,实时调整除霜间隔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门次数分为A个区间,所述环境湿度分为B个区间,对应A*B个区间中每个区间设置一个除霜间隔;
各除霜间隔位于设定的最小除霜间隔t_min和最大除霜间隔t_max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
除霜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出口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
所述除霜结束条件包括所述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达到除霜温度限值T_li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环境温度Ts的环境温度传感器,所述S6具体为:
S61:根据Ts获取T_lim;
S62:判断所述除霜传感器反馈的制冷剂温度T是否大于等于T_lim,若是,进行到S63,若否,进行到S64;
S63:控制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制冷回路,并返回至S1;
S64:保持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以将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除霜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61还包括根据Ts确定最长除霜时长t除霜,T_lim及t除霜形成一组参数;
所述S62具体为:判断所述制冷剂温度T是否大于等于T_lim,并计时,若所计时时间小于等于t除霜的时间段内T≥T_lim,或若所计时时间等于t除霜时T<T_lim,则进行到S63,若所计时时间小于t除霜的时间段内T<T_lim,则进行到S64。
9.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来执行除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为单向阀,其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且输出至所述蒸发器;或
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为三通电磁阀,其包括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选择性与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第二入口接收来自所述毛细管的制冷剂,第一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或
所述除霜切换装置为三通电磁阀,其包括第一入口、选择性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接收来自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CN202011495900.XA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114646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5900.XA CN114646178B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5900.XA CN114646178B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6178A true CN114646178A (zh) 2022-06-21
CN114646178B CN114646178B (zh) 2023-09-15

Family

ID=81991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5900.XA Active CN114646178B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6178B (zh)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13A (zh) * 1995-12-29 1997-11-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除霜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除霜方法
JPH1089834A (ja) * 1996-09-13 1998-04-10 Toshiba Corp 冷蔵庫
CN1218173A (zh) * 1997-11-20 1999-06-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电冰箱除霜的方法和装置
RU2132026C1 (ru) * 1997-11-19 1999-06-2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мораживанием холодильника
US20010054292A1 (en) * 2000-01-07 2001-12-27 Ronald Davis Control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and freezer units
CN101726152A (zh) * 2008-10-21 2010-06-09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间冷冰箱的除霜控制方法
CN101846428A (zh) * 2009-03-24 2010-09-29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冰箱自动除霜控制装置
WO2011092802A1 (ja) * 2010-01-26 2011-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冷媒バイパス方法
CN102927783A (zh) * 2012-11-26 2013-02-1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54666A (zh) * 2012-11-21 2013-03-06 广东奥马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除霜控制方法
CN103486782A (zh) * 2013-09-23 2014-01-0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5157265A (zh) * 2015-07-29 2015-12-16 西安交通大学 用于冷柜及电冰箱的带蓄冷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
CN105466149A (zh) * 2015-12-31 2016-04-0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自适应化霜控制方法
CN105509402A (zh) * 2016-02-18 2016-04-2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除霜处理方法及除霜控制装置
CN105865103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辅助化霜方法、冰箱除霜方法、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06091504A (zh) * 2016-06-17 2016-11-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冷柜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6225380A (zh) * 2016-08-22 2016-12-14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冰箱
CN107062793A (zh) * 2017-03-27 2017-08-1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自然回风化霜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9579386A (zh) * 2018-11-30 2019-04-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冷藏柜热气旁通化霜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95122A (zh) * 2018-06-12 2019-12-20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热泵的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89452A (zh) * 2018-10-23 2020-05-0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冰箱控制方法及运用该控制方法的冰箱
CN111306885A (zh) * 2020-03-03 2020-06-19 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全冷藏箱回风化霜控制方法
JP2020133969A (ja) * 2019-02-18 2020-08-31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11609635A (zh) * 2019-02-26 2020-09-0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13A (zh) * 1995-12-29 1997-11-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除霜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除霜方法
JPH1089834A (ja) * 1996-09-13 1998-04-10 Toshiba Corp 冷蔵庫
RU2132026C1 (ru) * 1997-11-19 1999-06-2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змораживанием холодильника
CN1218173A (zh) * 1997-11-20 1999-06-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电冰箱除霜的方法和装置
US20010054292A1 (en) * 2000-01-07 2001-12-27 Ronald Davis Control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and freezer units
CN101726152A (zh) * 2008-10-21 2010-06-09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间冷冰箱的除霜控制方法
CN101846428A (zh) * 2009-03-24 2010-09-29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冰箱自动除霜控制装置
WO2011092802A1 (ja) * 2010-01-26 2011-08-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及び冷媒バイパス方法
CN102954666A (zh) * 2012-11-21 2013-03-06 广东奥马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除霜控制方法
CN102927783A (zh) * 2012-11-26 2013-02-1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86782A (zh) * 2013-09-23 2014-01-01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5157265A (zh) * 2015-07-29 2015-12-16 西安交通大学 用于冷柜及电冰箱的带蓄冷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
CN105466149A (zh) * 2015-12-31 2016-04-06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自适应化霜控制方法
CN105509402A (zh) * 2016-02-18 2016-04-20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除霜处理方法及除霜控制装置
CN105865103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辅助化霜方法、冰箱除霜方法、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06091504A (zh) * 2016-06-17 2016-11-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冷柜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6225380A (zh) * 2016-08-22 2016-12-14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冰箱
CN107062793A (zh) * 2017-03-27 2017-08-18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冷藏自然回风化霜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595122A (zh) * 2018-06-12 2019-12-20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热泵的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89452A (zh) * 2018-10-23 2020-05-0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冰箱控制方法及运用该控制方法的冰箱
CN109579386A (zh) * 2018-11-30 2019-04-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冷藏柜热气旁通化霜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133969A (ja) * 2019-02-18 2020-08-31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CN111609635A (zh) * 2019-02-26 2020-09-0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11306885A (zh) * 2020-03-03 2020-06-19 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全冷藏箱回风化霜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会芳;臧润清;: "除霜方法的研究及其进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6178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673B (zh) 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US11867448B2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EP2416095A2 (en)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102933B (zh) 冰箱和控制其操作的方法
US20160313054A1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frigerator
JP5641875B2 (ja) 冷凍装置
JP5178771B2 (ja) 冷凍冷蔵庫
KR20130050700A (ko) 비공비 혼합냉매를 이용한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30088914A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상 운전 방법
CN111207534A (zh) 制冷系统、制冷设备以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398246B (zh) 冰箱
WO2022267886A1 (zh) 空调器的防结霜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US10473388B2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reof
KR102617277B1 (ko) 냉장고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9780776B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46178A (zh) 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CN112444003A (zh) 空调器
WO2020175824A1 (ko) 냉장고의 제어 방법
JPS6015861B2 (ja) 冷却装置
CN113959162B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35047A (zh) 一种化霜系统、冰箱
JP2002195726A (ja) 冷蔵庫
JP4286106B2 (ja) 冷凍冷蔵庫
CN102967075B (zh) 具有多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器具及其工作方法
JPH0712439A (ja) 二元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