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4056B - 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44056B CN114644056B CN202110369561.9A CN202110369561A CN114644056B CN 114644056 B CN114644056 B CN 114644056B CN 202110369561 A CN202110369561 A CN 202110369561A CN 114644056 B CN114644056 B CN 1146440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longitudinal beam
- flange
- outer plate
- cru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加强板、以及相互连接的连接内板与连接外板;所述连接外板与纵梁连接;所述连接内板上具有安装横梁的缺口,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连接外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缺口靠近所述连接外板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内板与所述连接外板连接后形成围合的腔体结构。使用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可以在提高连接结构的耐撞性能的同时,避免连接结构断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设置有车架,车架承担车辆上发动机、变速器与悬架系统等大部分零部件的重量,车架作为一个框架式整体,一旦出现损坏折断的现象,会导致车架上的发动机、变速器与悬架系统等大部分零件从车架上脱离而损坏。
目前,车架包括两根纵梁以及连接在两根纵梁之间的多根横梁,在整个车架受到外来物体高速撞击时,传统的横梁与纵梁之间的连接处无法承受外来物体的高速撞击,容易导致横梁与纵梁之间的连接处折断,不仅给车内乘客带来危险,也会增大车架上发动机、变速器与悬架系统等零部件损坏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旨在提高横梁与纵梁之间的连接处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加强板、以及相互连接的连接内板与连接外板;
所述连接外板与纵梁连接;
所述连接内板上具有安装横梁的缺口,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连接外板;
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缺口靠近所述连接外板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内板与所述连接外板连接后形成围合的腔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连接内板上设置有内翻边,所述连接外板上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加强板上周向设置有加强翻边;
所述内翻边与所述外翻边相互连接;
所述加强翻边用于分别与所述外翻边和所述连接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内板上设置有第一溃缩部,所述连接外板上设置有第二溃缩部;
所述第一溃缩部与所述第二溃缩部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在受到外来物撞击时同时溃缩。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翻边与所述内翻边上的第三溃缩部;所述第二溃缩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溃缩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外板的两侧;
其中,与所述第三溃缩部位于同侧的第二溃缩部、所述第三溃缩部以及所述第一溃缩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内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板与后板;
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纵梁上;
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相互连接后形成朝向所述纵梁外侧的缺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内板与所述连接外板连接在所述纵梁的过渡段,所述连接内板与所述连接外板连接在所述过渡段上的长度为所述过渡段长度的一半;
其中,所述纵梁的过渡段为所述纵梁前段向所述纵梁后段过渡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内板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外翻边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外板与所述连接内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塞焊孔;
所述连接外板与所述连接内板通过所述多个塞焊孔焊接至所述纵梁上。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架,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或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车架。
有益效果:通过在横梁与纵梁之间设置有具有腔体结构的连接结构,不论连接结构受到哪一侧的撞击力,均可以通过其余侧面进行支撑,进而提高整个连接结构的强度,使得连接结构在面对外来撞击时,也能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而不易被碰撞折断。在连接结构的抗压强度加强的前提下,来对横梁与纵梁进行连接,也提高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强度,使得横梁与纵梁在面对外来撞击时,能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进而提高了车架的强度。车架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抗击外来撞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车内乘客的安全,也给车架上发动机、变速器等零部件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车架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结构连接横梁与纵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加强板;11、加强翻边;111、下翻边;112、上翻边;12、缓冲槽;13、缓冲孔;2、连接内板;21、前板;22、后板;23、内翻边;24、凸起结构;3、连接外板;31、外翻边;32、塞焊孔;4、缺口;5、横梁;6、纵梁;7、第一溃缩部;8、第二溃缩部;9、第三溃缩部;10、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2所示的一种连接结构,包括加强板1、以及相互连接的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所述连接外板3与纵梁6连接;所述连接内板2上具有安装横梁5的缺口4,所述缺口4延伸至所述连接外板3;所述加强板1设置于所述缺口4靠近所述连接外板3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内板2与所述连接外板3连接后形成围合的腔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与图3所示,连接结构10用于连接横梁5与纵梁6,连接外板3连接在纵梁6的外侧,连接内板2连接在纵梁6的内侧,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之间的焊接处位于纵梁6的下底壁,连接内板2呈弧形,缺口4的方向朝向纵梁6的外侧,且缺口4沿着连接内板2的弧形方向设置,缺口4弧形的一端连接横梁5,缺口4弧形的另一端连接加强板1。
通过在横梁5与纵梁6之间设置有具有腔体结构的连接结构10,不论连接结构10受到哪一侧的撞击力,均可以通过其余侧面进行支撑,进而提高整个连接结构10的强度,使得连接结构10在面对外来撞击时,也能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而不易被碰撞折断。
在连接结构10的抗压强度加强的前提下,来对横梁5与纵梁6进行连接,也提高了横梁5与纵梁6的连接强度,使得横梁5与纵梁6在面对外来撞击时,能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进而提高了车架的强度。
车架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抗击外来撞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车内乘客的安全,也给车架上发动机、变速器等零部件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示例地,连接结构10为密封的腔体结构,具有A面、B面、C面、D面、E面、F面,A面与B面相对,C面与D面相对,E面与F面相对,当连接结构10的A面受到撞击时,可以通过连接结构10的C面、D面、E面与F面来共同承受撞击,使得承受撞击的侧面的数量较多,在连接结构10承受撞击的侧面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连接结构10的耐撞强度较高,在面对外来物碰撞时不易折断。
基于上述连接结构,本申请提供以下一些具体可实施方式的示例,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个示例之间可任意组合,以形成一种新的连接结构,应当理解的,对于由任意示例所组合形成的新一种连接结构,均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由于连接结构10是连接在横梁5与竖梁之间的连接结构10,所以在将连接结构10的耐撞性能提高之后,整个车架的耐撞性能也随之提高,相应地,本申请为了提高连接结构10的耐撞性能,还在连接结构10与纵梁6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结构10内部强度的提升、连接结构10的溃缩性能方面等等作出了以下改进。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连接结构10与纵梁6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包括有如下改进。
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所述连接内板2与所述连接外板3连接在所述纵梁6的过渡段,所述连接内板2与所述连接外板3连接在所述过渡段上的长度为所述过渡段长度的一半;其中,所述纵梁6的过渡段为所述纵梁6前段向所述纵梁6后段过渡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纵梁6包括纵梁6前段、纵梁6中段与纵梁6后段;纵梁6前段对应车辆A柱附近的位置,纵梁6中段对应车辆B柱的位置,纵梁6后段对应车辆C柱附近的位置,而在纵梁6前段与纵梁6中段之间的纵梁6过渡段位于车辆A柱与B柱之间的位置,即驾驶室所对应的位置,在车辆受到侧面撞击时,纵梁6过渡段是极易因碰撞而弯曲的薄弱区域,在纵梁6过渡段受到撞击而发生弯折或断裂后,会直接威胁到驾驶室内驾驶员与副驾驶室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本申请中的连接结构10设置在纵梁6的过渡段,可以提高在纵梁6过渡段处横梁5与纵梁6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在面对外来撞击时,纵梁6过渡段与横梁5之间能够具有更强的抗压强度,减少纵梁6过渡段的形变量,提升驾驶室内驾驶员与副驾驶人员的安全性。
并且,本申请在增设连接结构10之后,连接结构10连接在纵梁6过渡段上的长度是过渡段的一半,相较于传统的横梁5与纵梁6之间的连接关系而言,极大地提高了与纵梁6过渡段之间的连接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横梁5与纵梁6之间连接的有效面积,使得横梁5与纵梁6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
第二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与图3所示,所述连接外板3与所述连接内板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塞焊孔32;所述连接外板3与所述连接内板2通过所述多个塞焊孔32焊接至所述纵梁6上。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外板3与连接内板2上设置有多个塞焊孔32,塞焊孔32可以为圆形、方形与长圆形等等,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制。
传统的焊接方式中,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和纵梁6进行焊接时,是采取点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然而在采取点焊的方式将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焊接至纵梁6上时,仅能将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的外边缘焊接在纵梁6上,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的中间位置和纵梁6之间却并无相互连接的焊接点,从而使得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的中间位置和纵梁6之间处于相互接触但分离的状态,导致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容易从纵梁6上脱离。
有基于此,本申请在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上设置塞焊孔32,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焊接工具将塞焊孔32的开孔边缘与纵梁6的外侧壁进行焊接,以此使得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的中间部位也能够焊接至纵梁6上,以避免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从纵梁6上脱离,提高了整个连接结构10与纵梁6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连接结构10内部强度的提升方面,具体包括以下改进。
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与图3所示,所述连接内板2上设置有内翻边23,所述连接外板3上设置有外翻边31,所述加强板1上周向设置有加强翻边11;所述内翻边23与所述外翻边31相互连接;所述加强翻边11用于分别与所述外翻边31和所述连接内板2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所述连接内板2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板21与后板22;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梁5上,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纵梁6上;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相互连接后形成朝向所述纵梁6外侧的缺口4。
其中,参照图3与图4所示,前板21与后板22均连接在纵梁6的内侧,前板21与后板22之间采取搭接的方式相互连接,例如,前板21的一侧搭接在后板22一侧的上方或后板22一侧搭接在前板21一侧的上方。将前板21与后板22采取搭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后,可以增大前板21与后板22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前板21与后板22之间的连接强度。
并且,由于连接内板2是连接横梁5与纵梁6之间的重要部位,连接内板2呈弧形,所以需要进行冲压成孔与弯曲成形等等七个工序才能完成连接内板2的成型,使得生产成本较高。有基于此,本申请中将连接内板2划分为前板21与后板22,相较于复杂的连接内板2而言,本申请中的前板21与后板22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在同一加工设备上,通过三个或者四个工序就可以完成连接内板2的成型,生产成本得到极大地降低。
另外,参照图2与图3所示,前板21与后板22上均设置有内翻边23,连接外板3上设置有外翻边31,内翻边23与外翻边31相互对齐。参照图2与图5所示,加强板1上设置有加强翻边11,加强翻边11包括三个下翻边111与一个上翻边112,三个下翻边111中的一个下翻边111焊接在前板21与后板22的连接处,三个下翻边111中的另外两个下翻边111分别焊接在前板21的内侧和后板22的内侧,上翻边112焊接在连接外板3朝向连接内板2的一面。
通过内翻边23、外翻边31与加强翻边11的设置,可以使得加强板1与连接内板2之间通过下翻边111进行焊接,加强板1与连接外板3之间通过上翻边112进行焊接,以此增大加强板1与连接内板2和连接外板3之间的焊接面积,使得加强板1、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之间形成的腔体结构更加稳定。
第二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所示,所述连接内板2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起结构24;所述凸起结构24与所述外翻边31相互连接。
在前板21与内板上均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起结构24,且位于前板21上的凸起结构24的凸起方向与位于后板22上的凸起结构24的凸起方向相反。
通过凸起结构24的设置,可以扩大内翻边23的面积,使得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之间的相对面积增大,也能够具有更多的内翻边23能够与外翻边31进行焊接,提高了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之间的焊接强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关于连接结构10的溃缩性能方面,具体包括以下改进。
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与图5所示,在加强板1上设置有缓冲槽12和/或缓冲孔13,缓冲槽12沿加强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缓冲槽12的开口朝背离连接内板2的方向设置。
通过缓冲槽12和/或缓冲孔13的设置,在加强板1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时,可以利用缓冲槽12的形变,来对水平方向的冲击进行缓冲,以避免加强板1受到冲击而断裂,提高了加强板1的耐撞性能。
第二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所示,所述连接内板2上设置有第一溃缩部7,所述连接外板3上设置有第二溃缩部8;所述第一溃缩部7与所述第二溃缩部8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在受到外来物撞击时同时溃缩。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溃缩部7设置于后板22上,第二溃缩部8设置于连接外板3上。
通过第一溃缩部7与第二溃缩部8的设置,可以在车架受到外来物撞击时溃缩,一方面可以使得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在受到外来撞击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形变量,来缓冲外来撞击力,另一方面可以基于第一溃缩部7与第二溃缩部8的溃缩,来避免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因碰撞而断裂。
其中,在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受到外来撞击时,若第一溃缩部7与第二溃缩部8未位于同一直线上,则会使得第一溃缩部7的溃缩牵扯连接外板3,或第二溃缩部8的溃缩牵扯连接内板2,从而导致连接外板3或连接内板2由于牵扯而破裂。
因此,本申请将第一溃缩部7与第二溃缩部8设置于同一直线上,在受到外来物的撞击时,可以实现同时溃缩,从而避免了第一溃缩部7牵扯连接外板3,或第二溃缩部8牵扯连接内板2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连接结构10整体的溃缩吸能的提升,极大地提升了连接结构10的耐撞性。
另外,连接结构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翻边31与所述内翻边23上的第三溃缩部9;所述第二溃缩部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溃缩部8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外板3的两侧;其中,与所述第三溃缩部9位于同侧的第二溃缩部8、所述第三溃缩部9以及所述第一溃缩部7位于同一直线上。
参照图2所示,位于后板22上的第一溃缩部7、位于图2中连接外板3右侧的第二溃缩部8以及位于图2中外翻边31右侧与内翻边23右侧的第三溃缩部9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溃缩部7、第二溃缩部8与第三溃缩部9可以为孔状、槽状等等,只要能够产生溃缩现象即可。
通过第一溃缩部7、第二溃缩部8与第三溃缩部9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设置,在受到外来物的撞击时,可以实现同时溃缩,避免第三溃缩部9牵扯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的情况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结构10整体的溃缩吸能,提高连接结构10的耐撞性。
并且,第二溃缩部8还设置于连接外板3的左侧,位于连接外板3左侧的第二溃缩部8与位于连接外板3右侧上的第二溃缩部8位于同一直线上,位于连接外板3左侧的第二溃缩部8与位于连接外板3右侧的第二溃缩部8之间的连线,和位于连接外板3右侧的第二溃缩部8与位于外翻边31上的第三溃缩部9之间的连线垂直。
通过位于连接外板3左侧的第二溃缩部8与位于连接外板3右侧的第二溃缩部8处于同一直线上的设置,可以使得连接外板3在受到外来撞击时,能够实现溃缩,避免至少两个第二溃缩部8的溃缩不同步而导致连接外板3断裂。并且,由于连接内板2包括前板21与后板22,因此,设置于后板22上的第一溃缩部7的溃缩不会导致前板21断裂,因此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可以不必再在前板21上设置第一溃缩部7。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车架,包括横梁5与纵梁6;所述横梁5与纵梁6之间连接有如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结构10。
本申请提供的车架中,横梁5与纵梁6之间连接有如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结构10,在连接结构10的耐撞性能提高之后,可以使得横梁5与纵梁6的耐撞性能提高,进而使得整个车架的耐撞性能提高。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接结构10,或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车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由于设置了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结构10或实施例二提供的车架,因此可以使得车辆的纵梁6的过渡段在面对外来撞击时,能够形变,以对外来撞击进行缓冲,以避免车辆车架因撞击而断裂;并且基于连接结构10中腔体结构的设置,使得整个车辆车架的强度增强,提高了车架的耐撞性,减少驾驶室内人员因外界撞击而出现生命危险的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1)、以及相互连接的连接内板(2)与连接外板(3);
所述连接外板(3)与纵梁(6)连接;
所述连接内板(2)上具有安装横梁(5)的缺口(4),所述缺口(4)延伸至所述连接外板(3);
所述加强板(1)设置于所述缺口(4)靠近所述连接外板(3)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内板(2)与所述连接外板(3)连接后形成围合的腔体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内板(2)包括相互连接的前板(21)与后板(22);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采取搭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梁(5)上,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纵梁(6)上;
所述前板(21)与所述后板(22)相互连接后形成朝向所述纵梁(6)外侧的缺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内板(2)上设置有内翻边(23),所述连接外板(3)上设置有外翻边(31),所述加强板(1)上周向设置有加强翻边(11);
所述内翻边(23)与所述外翻边(31)相互连接;
所述加强翻边(11)用于分别与所述外翻边(31)和所述连接内板(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内板(2)上设置有第一溃缩部(7),所述连接外板(3)上设置有第二溃缩部(8);
所述第一溃缩部(7)与所述第二溃缩部(8)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在受到外来物撞击时同时溃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翻边(31)与所述内翻边(23)上的第三溃缩部(9);所述第二溃缩部(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溃缩部(8)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外板(3)的两侧;
其中,与所述第三溃缩部(9)位于同侧的第二溃缩部(8)、所述第三溃缩部(9)以及所述第一溃缩部(7)位于同一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内板(2)与所述连接外板(3)连接在所述纵梁(6)的过渡段,所述连接内板(2)与所述连接外板(3)连接在所述过渡段上的长度为所述过渡段长度的一半;
其中,所述纵梁(6)的过渡段为所述纵梁(6)前段向所述纵梁(6)后段过渡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内板(2)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凸起结构(24);所述凸起结构(24)与所述外翻边(31)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板(3)与所述连接内板(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塞焊孔(32);
所述连接外板(3)与所述连接内板(2)通过所述多个塞焊孔(32)焊接至所述纵梁(6)上。
8.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5)与纵梁(6);
所述横梁(5)与纵梁(6)之间连接有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9561.9A CN114644056B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9561.9A CN114644056B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4056A CN114644056A (zh) | 2022-06-21 |
CN114644056B true CN114644056B (zh) | 2023-04-28 |
Family
ID=81992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69561.9A Active CN114644056B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4405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7084B (zh) * | 2011-03-23 | 2012-07-1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架前连接结构 |
CN204161469U (zh) * | 2014-10-09 | 2015-02-18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架和车辆 |
CN205524489U (zh) * | 2016-03-31 | 2016-08-3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
CN109204464B (zh) * | 2017-06-30 | 2021-10-2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CN208393476U (zh) * | 2018-04-28 | 2019-01-18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后副车架连接组件、后副车架及车辆 |
CN110155176B (zh) * | 2019-06-28 | 2020-12-1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架结构 |
-
2021
- 2021-04-06 CN CN202110369561.9A patent/CN11464405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4056A (zh) | 2022-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86337B2 (ja) |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 |
CN101378948B (zh) | 具有封闭截面的框架 | |
CN109501702A (zh) | 保险杠加强件 | |
KR102141455B1 (ko) | 자동차 부재 | |
CN109131577A (zh) | 前纵梁结构及副车架总成 | |
WO2020047924A1 (zh) | 一种碰撞吸能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 |
WO2023109539A1 (zh) | 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 | |
CN216709236U (zh) | 防撞梁总成 | |
CN210027632U (zh) | 门槛加强结构 | |
CN114644056B (zh) | 一种连接结构、车架与车辆 | |
WO2021207888A1 (zh) | 用于车辆前舱的防撞吸能结构、车辆前舱及车辆 | |
CN205652224U (zh) | 车身门槛加强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汽车车身结构 | |
CN218703539U (zh) | 门槛梁总成及汽车 | |
CN112373576A (zh) | 一种前地板总成结构 | |
CN207843078U (zh) | 前围板横梁及包括其的前围总成、汽车 | |
CN212556507U (zh) | 一种a柱加强结构 | |
CN213442549U (zh) | 车辆底架及车辆 | |
CN212529825U (zh) | 一种前地板框架结构 | |
JP2008285094A (ja) | 鉄道車両の車体構造 | |
CN207274782U (zh) | 铰接柱支撑装置及汽车 | |
CN220363403U (zh) | 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211893399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CN214165128U (zh) | 一种法兰盘安装板、碰撞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13057224U (zh) | 一种汽车b柱下接头结构及电动汽车 | |
CN217170807U (zh) | 一种汽车a柱加强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