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1431A -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1431A
CN114641431A CN202080076486.0A CN202080076486A CN114641431A CN 114641431 A CN114641431 A CN 114641431A CN 202080076486 A CN202080076486 A CN 202080076486A CN 114641431 A CN114641431 A CN 1146414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wing
state
slide door
air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64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林大辅
田尻启祐
佐佐木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41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14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7/00Convertible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5/00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 B60F5/02Other convertible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in or on different media convertible into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14Windows; Doors; Hatch covers or access panels; Surrounding frame structures; Canopie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pressure sensors, water deflectors, hinges, seals, handles, latches, windscreen wipers
    • B64C1/1407Doors; surrounding frames
    • B64C1/1423Passenger doors
    • B64C1/1438Passenger doors of the sliding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22Compound rotorcraft, i.e. aircraft using in flight the features of both aeroplane and rotorcraft
    • B64C27/28Compound rotorcraft, i.e. aircraft using in flight the features of both aeroplane and rotorcraft with forward-propulsion propellers pivotable to act as lifting r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9/00Aircraft capable of landing or taking-off vertically, e.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aircraft
    • B64C29/0008Aircraft capable of landing or taking-off vertically, e.g.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TOL] aircraft having its flight directional axis horizontal when groun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10Shape of w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00Wings
    • B64C3/38Adjustment of complete wings or parts thereof
    • B64C3/56Folding or collapsing to reduce overall dimensions of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主翼折叠为沿着机身的状态的状态下使门以不与主翼干涉的方式进行开闭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具备:主翼(4);机身(2);滑动门(21),其设置于机身(2)的侧面;以及铰链机构(22),其能够连结主翼(4)与机身(2),并使主翼(4)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动,第一状态是将主翼(4)折叠为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将主翼(4)向机身(2)的侧方打开的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滑动门(21)在形成于主翼(4)与机身(2)之间的空间S内,通过在机身(2)的外表面(2A)与滑动门(21)的内表面(21A)对置的状态下滑动,从而进行开闭。

Description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对具备主翼、能够在地面行驶、并能够在空中飞行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进行了各种研究、开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等)。
在这些空陆两用交通工具中,在地面行驶时,主翼被构成为向例如下方折叠。
另外,虽然是所谓的超轻型飞机(ultralight plane)的例子,但也提出了如下方案:被构成为能够使主翼在折叠成沿机身的状态的状态与向机身的侧方打开的状态之间转动(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50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44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185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61-1968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将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主翼的结构应用于专利文献1~3等所记载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在将主翼折叠成沿着机身的状态的状态下,处于折叠了的主翼配置在设置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机身的门的紧外侧的状态。
因此,如果门是所谓的铰链型的门,则在乘坐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驾驶员为了外出而打开门时,门会与主翼碰撞,有可能无法打开门,或者门和/或主翼损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将主翼折叠成沿着机身的状态的状态下,将门以不与主翼干涉的方式开闭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具备:主翼;机身;滑动门,其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侧面;以及铰链机构,其能够连结所述主翼与所述机身,使所述主翼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动,所述第一状态是将所述主翼折叠成沿所述机身的状态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将主翼向所述机身的侧方打开的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在形成于所述主翼与所述机身之间的空间内,所述滑动门通过在所述机身的外表面与所述滑动门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下进行滑动,从而进行开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主翼、能够在地面行驶、并能够在空中飞行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中,能够在将主翼折叠成沿着机身的状态的状态(第一状态)下,使门以不与主翼干涉的方式进行开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在地面行驶时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在起降时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在巡航时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滑动门能够沿机身的侧面前后滑动而开闭的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中将主翼折叠成沿机身的状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A是示出设置于小翼(winglet)的前端部的钩(hook)的例子的图。
图6B是示出安装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机身的侧面的配件的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中将主翼折叠成沿着机身的状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A是示出将滑动门拉出到机身的侧面的外侧而成的状态的图。
图8B是示出使拉出到机身的侧面的外侧的滑动门滑动到后方而成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机身的内侧观察包括与图8A、图8B不同的方式的滑动门在内的滑动门开闭结构而得的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图9的轨道(rail)和/或滑动门等而得的图。
图11A是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外侧观察图9的滑动门开闭结构而得的图。
图11B是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后方观察图9的滑动门开闭结构而得的图。
图12是示出开闭滑动门时的限制部件的摆动状态以及限制部件与门侧轨道之间的卡合状态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2:机身
2A:机身的外表面
4:主翼
5:螺旋桨
6:水平尾翼
21:滑动门
21A:滑动门的内表面
22:铰链机构
42:小翼
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应予说明,以下,按照空陆两用交通工具中的各方向对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进行说明。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能够在地面行驶,也能够在空中飞行。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在地面行驶时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飞行时中的起降时的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飞行时中的巡航时的结构的图。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被构成为主要具备机身2、车轮3、主翼4、螺旋桨5、水平尾翼6、垂直尾翼7、尾桨8、铰链机构22。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以机动两轮车为基础而构成,车轮3在机身2的下方前后配置两个,但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车轮也可以是三轮或四轮等。
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配置于机身2的大致中央的驾驶座设置有与机动两轮车的方向盘、踏板同样的方向盘、踏板,跨坐于座椅的驾驶员操作方向盘、踏板来进行地面行驶时的操纵、飞行时的转向等。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机身2内内置有发动机、发电机、蓄电池等,并在地面行驶时利用发动机的动力进行行驶。
另外,在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机身2的侧面设置有滑动门21,如图4所示,滑动门21能够沿机身2的侧面以机身2的外表面与滑动门21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前后滑动,从而进行开闭。
主翼4为安装有螺旋桨5的倾斜翼,并介由铰链机构22与机身2连结。铰链机构22能够使主翼4在折叠成沿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参照图1)与向机身2的侧方打开的状态(参照图2)之间转动,并且通过使铰链机构22的机身2侧部分旋转,从而能够在使螺旋桨5朝向上方的状态(参照图2)与使螺旋桨5朝向前方的状态(参照图3)之间改变主翼4的倾斜角。
螺旋桨5安装于主翼4,并由收容于短舱(nacelle)51内的未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后方,即左右的水平尾翼6之间的垂直尾翼7后方的机身2部分,以旋转轴朝向大致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有尾桨8。而且,尾桨8也由未图示的多个电动马达驱动。
应予说明,在机身2等中,除此以外,通常收容有设置于机动两轮车的ECU、各种测定器、传感器类等、与制动器相关的各种设备等。
另外,在机身2等中,除了设置于航空器的各种测定器、传感器类等以外,还收容有计算机等,所述计算机等用于在飞行时对螺旋桨5的转数和/或主翼4的倾斜角进行控制、对辅助翼41、升降舵61、方向舵71等动翼(参照图3)等进行控制。
[关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形态的变化等]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形态的变化等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驾驶员为了利用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进行地面行驶而登上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情况下,从图1所示的状态开始使左右中的任侧的主翼4(螺旋桨5朝上的状态)向打开方向转动,并使机身2的侧面的滑动门21滑动打开而登上驾驶座。然后,跨坐在座椅上,在使主翼4向关闭的方向转动之后,使滑动门21滑动而关闭。
另外,在结束地面行驶而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下来的情况下,驾驶员在打开左右中的任一侧的滑动门21之后,使主翼4向打开的方向转动。
然后,从座椅下来,在关闭滑动门21之后,使主翼4转动而关闭。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飞行的情况下,驾驶员如图2所示那样在使螺旋桨5朝向上方的状态下将左右的主翼4以打开的状态进行固定,并使机身2的侧面的滑动门21开闭而进行上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在飞行中形态发生变化。
即,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在起飞时,在使螺旋桨5朝向上方的状态下沿铅垂方向上升而起飞。另外,在着陆时也在使螺旋桨5朝向上方的状态下沿铅垂方向下降而着陆。
另外,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在如上述那样使螺旋桨5朝向上方的状态下起飞之后,成为使左右的主翼4分别向前方倾斜而向前方飞行的状态。
主翼4的倾斜角通过使铰链机构22的机身2侧部分旋转,从而能够在图2所示的状态与图3所示的状态之间分阶段地改变,通过改变主翼4的倾斜角,从而能够改变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飞行速度。
[关于用于使滑动门能够开闭的结构等]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中,在驾驶员为了进行地面行驶而登上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时或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下来时,在主翼4被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折的状态(参照图1)下使滑动门21开闭。
此时,如果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门是所谓的铰链型的门,则如上述那样乘坐在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驾驶员为了外出而打开门时,门会与折叠状态的主翼4碰撞,有可能无法打开门或主翼4损坏。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门由滑动门21构成,所以滑动门21能够以不与折叠状态的主翼4碰撞的方式进行开闭。
另外,如图1所示,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在主翼4与机身2之间形成有用于使设置于机身2的侧面的滑动门21能够开闭的空间S(例如,在后述的图5、图7中用符号S表示)。
而且,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在形成于主翼4与机身2之间的空间S内,能够使设置于机身2的侧面的滑动门21在机身2的外表面与滑动门21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下滑动而进行开闭。
通过使滑动门21在形成于折叠后的主翼4与机身2之间的空间S内滑动,从而能够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使滑动门21以不与主翼4干涉的方式进行开闭。
以下,列举几个实施例对用于在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主翼4与机身2之间形成用于使滑动门21能够开闭的空间的结构等具体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3等所示,在主翼4向机身2的侧方打开的状态下,使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主翼4的端部向朝上的方向弯曲而形成小翼42。
而且,如图5所示,能够构成为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形成有空间S(图中的阴影区域),该空间S被机身2、主翼4以及小翼42包围,且用于供设置于机身2的侧面的滑动门21能够开闭。应予说明,在图5中,示出了滑动门21打开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能够在上述空间S内开闭滑动门21,并能够以不与主翼4干涉的方式进行开闭。
因此,在驾驶员为了上下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而开闭滑动门21时,能够防止滑动门21与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的主翼4碰撞或摩擦,并能够防止滑动门21、主翼4产生损伤等。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主翼4安装有短舱51,所述短舱51内置有螺旋桨5、电动马达等,螺旋桨5、短舱51具有重量。而且,如果使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参照图1),则成为由铰链机构22支承包含螺旋桨5、短舱51在内的主翼4的重量的状态。另外,如果在该状态下进行地面行驶,则由于路面的凹凸等,包含螺旋桨5、短舱51在内的主翼4围绕铰链机构22摆动。
因此,如果构成为仅由铰链机构22支承被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的主翼4,则负荷集中于铰链机构22,铰链机构22有可能损伤或破坏。
因此,能够构成为在如上述那样地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能够将小翼42的前端部固定于机身2。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铰链机构22和小翼42的前端部这两处将具有重量的主翼4(包括螺旋桨5、短舱51等)固定于机身2,并能够减轻施加于铰链机构22的负荷,能够防止铰链机构22损伤或破坏。
作为将主翼4的小翼42的前端部固定于机身2的方法,例如,如图6A所示,在小翼42的前端部设置钩43,并在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机身2的侧面安装如图6B所示那样的卡合用的コ字状的配件23。
而且,能够构成为通过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时,使钩43与配件23卡合从而将小翼42的前端部固定于机身2。
在该情况下,虽然省略图示,但能够构成为,例如在主翼4内设置有用于使钩43移动的把手,从主翼4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均能够将手伸入到主翼4内来操作把手。
此时,把手例如能够构成为,在主翼4的内部通过线或连杆等与钩43连接,并通过操作把手而能够使钩43上下移动,通过使钩43向上方移动从而解除其与配件23的卡合,通过使钩43向下方移动从而使其与配件23卡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则驾驶员在登上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时,能够将手从朝向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外侧的主翼4的下表面侧伸入来操作把手,使钩43移动而解除其与配件23的卡合,将主翼4向机身2的侧方打开,打开滑动门21而登上驾驶座。
另外,在驾驶员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下来时,驾驶员能够打开滑动门21,将手从朝向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机身2侧的主翼4的上表面侧伸入来操作把手,使钩43移动而解除其与配件23的卡合,将主翼4向机身2的侧方打开而从驾驶座下来。
应予说明,也能够构成为使驾驶员能够在驾驶座内进行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下来时的解除钩43与配件23的卡合的操作,从而代替上述那样的设置于主翼4的把手来进行。
另外,也能够构成为使钩43以电磁方式移动,从而代替利用线或连杆等以机械方式移动。
而且,为了使设置于主翼4的小翼42的前端部的钩43用的切口、用于操作把手的孔等不对主翼4的空气动力等造成影响,也能够构成为在除了使钩43与配件23卡合或操作把手时以外,封堵这些切口、孔等。
另外,也能够构成为能够使配件23从机身2的侧面向外侧伸出,或者收容于机身2的侧面的内部。
[第二实施方式]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能够构成为以在将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主翼4的前端部分与水平尾翼6接触的方式将主翼4形成得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必在主翼4形成小翼。
而且,在该情况下,如果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则被机身2、主翼4以及水平尾翼6包围而形成空间S(图中的阴影区域)。应予说明,在图7中,也示出了滑动门21打开的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能够在上述空间S内开闭滑动门21,并能够以不与主翼4干涉的方式进行开闭。
因此,在驾驶员为了上下本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而开闭滑动门21时,能够防止滑动门21与折叠层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的主翼4碰撞或摩擦,能够防止滑动门21和/或主翼4产生损伤等。
应予说明,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构成为在主翼4的前端部分设置钩,并在水平尾翼6的前端部安装与钩卡合用的配件等,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主翼4的前端部分能够固定于水平尾翼6。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铰链机构22和主翼4的前端部分这两处将具有重量的主翼4(包括螺旋桨5、短舱51等)固定于机身2、水平尾翼6,能够减轻施加于铰链机构22的负荷,能够防止铰链机构22损伤或破坏。
[关于使滑动门滑动的方法]
然而,如上所述,如果构成为将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门设为滑动门21,而且,在折叠后的主翼4与机身2之间形成空间S,在该空间S内开闭滑动门21,则能够在将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以不与主翼4干涉的方式开闭滑动门21。
此时,如果空间S足够宽敞,则能够构成为,例如如图8A所示,通过将滑动门21向机身2的侧面的外侧拉出,使其如图8B所示那样向后方滑动,从而使滑动门2在机身2的外表面2A与滑动门21的内表面21A对置的状态下滑动而进行开闭。
应予说明,在图8A、图8B、后述的图9以后的各图中,示出了使左侧的滑动门21开闭的情况,但使右侧的滑动门21开闭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另一方面,在空间S不够宽敞,特别是如图8A所示,如果将滑动门21向机身2的侧面的外侧拉出,则有可能与折叠状态的主翼4干涉那样的情况下,例如,也能够使滑动门21的开闭结构10(以下,称为滑动门开闭结构10)构成为如图9所示那样。
图9是从机身2的内侧观察包括滑动门21的滑动门开闭结构10而得的图,并示出了以从机身2的内侧上方向稍微下侧观察滑动门开闭结构10而得的状态。应予说明,在图9中,省略了除滑动门21、轨道11、后述的限制部件12以外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图示。
在该情况下,在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机身2的与滑动门21的上端对应的部分配置有两根轨道11,各轨道11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大致平行地配置。另外,各轨道11的前端部分向机身2的内侧弯曲。轨道11可以是一根,另外,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在滑动门21的上端内侧固定有引导辊保持部21B,在引导辊保持部21B的上表面固定有引导辊21C。而且,各引导辊21C分别滑动自如地卡合于各自对应的轨道11。
如果如此构成,则如从上方观察轨道11、滑动门21等的图10所示,如果为了从滑动门21关闭的状态(参照图中的21α)开始打开滑动门21而使其向后方滑动,则处于滑动门21的后端侧向后方移动的同时向外侧移动了预定量的状态(参照图中的21β)。
然后,如果使滑动门21进一步滑动,则之后处于滑动门21的前端侧向后方移动的同时向外侧移动了预定量的状态(参照图中的21γ)。并且,之后,滑动门21成为整体上沿滑动方向滑动的状态。
如果如此构成,则在滑动门21开始打开时,不是如图8A所示那样整个滑动门21向外侧移动,而是如图10中21β所示那样首先仅后端侧向外侧移动之后,在整个滑动门21向后方移动之后,如图10中21γ所示那样滑动门21的前端向外侧移动。
因此,即使在打开滑动门21时在滑动门21的紧外侧存在折叠后的主翼4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开主翼2而开闭滑动门21,并能够以不与折叠后的主翼4干涉的方式开闭滑动门21。
应予说明,如上所述,在如上述那样地使滑动门21以悬吊于轨道11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滑动门21的下侧有可能左右摆动。
因此,例如如图9、图11A、图11A所示,能够在滑动门21的内表面设置沿滑动门21的滑动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门侧轨道21D。应予说明,图11A是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外侧观察滑动门开闭结构10而得的图,图11B是从后方观察滑动门开闭结构10而得的图。另外,在图11A、图11B中省略了轨道11的图示。
而且,如图9、图11A、图11B所示,在门侧轨道21D设置有槽,在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机身2的与门侧轨道21D对应的部分配置有限制部件12,所述限制部件12在辊保持部12A的前端安装有辊12B,使限制部件12的辊12B与门侧轨道21D滑动自如地卡合。
并且,限制部件12的辊保持部12A被构成为能够围绕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摆动轴12C(参照图11A、图11B)摆动。
如果如此构成,则在滑动门21如图10所示那样地滑动时,在滑动门21处于图10中符号21α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限制部件12成为图12中符号12α所示的状态,此后,如果滑动门21移动到图10中符号21β、21γ所示的状态,则限制部件12移动到图12中符号12β、12γ所示的状态。如此,限制部件12跟随滑动门21的移动而围绕摆动轴12C摆动。
并且,此后如果滑动门21向后方滑动,则限制部件12的辊12B在与门侧轨道21D卡合的状态下成为沿着门侧轨道21D移动的状态。
因此,在滑动门21滑动的期间,滑动门21的下侧的部分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部件12限制。
因此,即使在如上述那样构成为使滑动门21以悬吊于轨道11的方式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滑动门21的下侧左右摆动。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构成为将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门设为滑动门21,并且在将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的主翼4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在主翼4与机身2之间形成空间S,并构成为使滑动门21在该空间S内滑动而进行开闭。
因此,能够使滑动门21在空间S内进行开闭,并能够使滑动门21以不与主翼4干涉的方式进行开闭。
因此,在驾驶员为了上下空陆两用交通工具1而使滑动门21开闭时,能够防止滑动门21与折叠成沿着机身2的状态的状态下的主翼4碰撞或摩擦,能够防止滑动门21和/或主翼4产生损伤等。
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当然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螺旋桨5安装于主翼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置于机头等。
另外,也可以代替螺旋桨5而搭载喷气发动机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Claims (6)

1.一种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翼;
机身;
滑动门,其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侧面;以及
铰链机构,其能够连结所述主翼与所述机身,使所述主翼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动,所述第一状态是将所述主翼折叠为沿所述机身的状态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将所述主翼向所述机身的侧方打开的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滑动门在形成于所述主翼与所述机身之间的空间内通过在所述机身的外表面与所述滑动门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下进行滑动,从而进行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翼的端部形成有小翼,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空间被所述机身、所述主翼以及所述小翼包围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小翼的前端部能够固定于所述机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具备水平尾翼,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空间被所述机身、所述主翼以及所述水平尾翼包围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主翼的前端部分能够固定于所述水平尾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翼是安装有螺旋桨的倾斜翼,
所述铰链机构进一步通过相对于所述机身旋转而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改变所述倾斜翼的倾斜角。
CN202080076486.0A 2019-11-06 2020-11-02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Pending CN1146414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1141 2019-11-06
JP2019201141 2019-11-06
PCT/JP2020/041002 WO2021090788A1 (ja) 2019-11-06 2020-11-02 空陸両用乗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1431A true CN114641431A (zh) 2022-06-17

Family

ID=75848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6486.0A Pending CN114641431A (zh) 2019-11-06 2020-11-02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8600B2 (zh)
JP (1) JP7284828B2 (zh)
CN (1) CN114641431A (zh)
DE (1) DE112020005430T5 (zh)
WO (1) WO20210907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K500352017A3 (sk) * 2017-05-11 2018-12-03 Štefan Klein Spôsob transformácie motorového dopravného prostriedku na transport na zemskom povrchu a vo vzduchu a motorový dopravný prostriedok
EP3838752B1 (en) * 2019-12-17 2022-04-27 LEONARDO S.p.A. Convertiplane and associated folding method
CN113212751A (zh) * 2021-06-11 2021-08-06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陆空两用飞行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03697A (en) * 1925-02-02 1926-10-19 Daimler Motoren Aeroplane
US2445131A (en) * 1944-08-10 1948-07-13 Yale & Towne Mfg Co Door mounting
US2674422A (en) * 1949-05-12 1954-04-06 Pellarini Luigi Folding wing for roadable aircraft
US3131892A (en) * 1962-06-11 1964-05-05 Eltra Corp Door latch assembly
JPS61196899U (zh) 1985-05-30 1986-12-08
US6082665A (en) 1998-07-27 2000-07-04 Spitzer; Jeffrey J. Roadable aircraft
US8511603B2 (en) * 2009-01-14 2013-08-20 Lewis E. Blomeley Roadable aircraft with collapsible wings and ductless fan
JP5585180B2 (ja) 2010-04-16 2014-09-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移動体
US9132915B2 (en) * 2010-05-07 2015-09-15 Ohio Univeristy Multi-modal vehicle
WO2011146349A2 (en) * 2010-05-17 2011-11-24 Piasecki Aircraft Corp. Modular and morphable air vehicle
JP5162714B1 (ja) 2012-05-28 2013-03-13 良幸 小林 自動車
US10099770B2 (en) * 2013-07-26 2018-10-16 Icon Aircraft, Inc. Manuel wing-fold mechanism
JP6631367B2 (ja) 2016-04-04 2020-01-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空陸両用乗物
DE102016206551B4 (de) 2016-04-19 2018-03-22 Andreas Knoop Fluggerät
US10252798B2 (en) * 2017-04-27 2019-04-09 Pterodynamics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frame
SK500352017A3 (sk) * 2017-05-11 2018-12-03 Štefan Klein Spôsob transformácie motorového dopravného prostriedku na transport na zemskom povrchu a vo vzduchu a motorový dopravný prostriedok
DE102017006828A1 (de) * 2017-07-19 2018-02-01 Daimler Ag Fahrzeug zum Transport von Güter und/oder Personen auf einer Oberfläche
US11046434B2 (en) * 2017-09-19 2021-06-29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lign and secure aircraft
CN108146169B (zh) * 2017-11-28 2021-06-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翼后折式陆空两用运载器
US20220097837A1 (en) * 2018-06-30 2022-03-31 Behrang Mehrgan Vtol having retractable wings with oblique revolute joints
US11279463B2 (en) * 2019-07-05 2022-03-22 Marc Stefan Witt Hinged wing ribs for fabric covered wings and method for folding w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0788A1 (ja) 2021-05-14
JPWO2021090788A1 (zh) 2021-05-14
JP7284828B2 (ja) 2023-05-31
US11958600B2 (en) 2024-04-16
DE112020005430T5 (de) 2022-08-25
US20220371728A1 (en)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41431A (zh) 空陆两用交通工具
EP2435305B1 (en) Autogyro plane
JP2009045986A (ja) ヘリコプタ
US11858304B2 (en) Multi-modal vehicle
CN110116806B (zh) 一种用于固定翼无人机与旋翼发射平台对接的装置
CN108116668A (zh) 陆空两用全电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JP2019531979A (ja) 折り畳みプロペラ
CN113370730A (zh) 飞行汽车
JP4085799B2 (ja) 垂直離着陸機
WO2019052142A1 (zh) 飞行汽车
CN213007448U (zh) 一种调节抓地力和升力的飞行汽车
JP4085716B2 (ja) 垂直離着陸機
JP7411370B2 (ja) スライドドア開閉構造及び空陸両用乗物
EP3999416B1 (en) Closed wing vtol aircraft
CN213007446U (zh)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CN114194385A (zh) 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80134244A (ko) 쿼드콥터 형태의 수직 이착륙 4륜구동 자동차
US20030173454A1 (en) All terrain aircraft (ATA)
CN111923672A (zh) 一种飞行汽车
US8398015B2 (en) Aircraft that can fly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KR100222085B1 (ko) 비행차
KR20190135164A (ko) 비행 차량
JP3796541B2 (ja) 路上走行可能な垂直離着陸機
US20230182886A1 (en) Land and air vehicle
CN113602475B (zh) 一种襟翼整流罩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