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7446U -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7446U
CN213007446U CN202021772651.XU CN202021772651U CN213007446U CN 213007446 U CN213007446 U CN 213007446U CN 202021772651 U CN202021772651 U CN 202021772651U CN 213007446 U CN213007446 U CN 213007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ystem
vehicle body
fligh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26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道明
刘霞
刘昭琴
杨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erospace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erospace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erospace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erospace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17726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7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7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7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包括:车体和飞行动力系统;车体的车尾设有收纳舱;飞行动力系统包括呈三角形布置的前动力系统、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前动力系统位于车体的车头内,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位于收纳舱内并分别与车体的两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前动力系统收纳在车头内,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收纳在收纳舱中,飞行汽车在地面行驶时,确保不会由于飞行动力系统而导致飞行汽车的整体结构不连续,降低对空气流动的影响,提高飞行汽车的操作性以及减小对飞行汽车的抓地力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背景技术
车能飞上天,是人们自汽车发明以来下一个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城市发展,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压力持续增加,严峻的现实促使人们加强对飞行汽车的研究,可以预见,未来的出行方式将会从现在的“汽车-飞机-汽车”变成“汽车模式-飞机模式-汽车模式”,即一种交通工具完成点对点的出行,它就是“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需满足两个完全不同的运动环境,完全不同的空气动力学要求,现有飞行汽车的机翼在车体外变形,导致飞行汽车在地面行驶时会影响空气流动,从而导致飞行汽车整体结构不连续,从而出现抖动、噪音等问题,而且动力系统始终位于车体外,影响飞行汽车整体的结构连续性,影响地面行驶时的空气流动,从而影响飞行汽车的操作以及影响飞行汽车的抓地力,还会导致动力系统的损坏等情况的出现,同时,现有飞行汽车的动力系统较复杂,平衡调节能力差。现有飞行汽车在起飞后,车轮保持原样,会影响飞行汽车在飞行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此外,飞行汽车在地面行驶时要求产生一定的下压力以保证足够的抓地力,而在空中飞行时要求机体产生足够的升力以维持飞行,而现有的飞行汽车并不能在抓地力和升力之间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以解决现有飞行汽车的动力系统始终位于车体外,在地面行驶时,飞行汽车整体的结构不连续,影响地面行驶时的空气流动,从而影响飞行汽车的操作以及影响飞行汽车的抓地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包括:车体和飞行动力系统;车体的车尾设有收纳舱;飞行动力系统包括呈三角形布置的前动力系统、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前动力系统位于车体的车头内,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位于收纳舱内并分别与车体的两侧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前动力系统收纳在车头内,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收纳在收纳舱中,飞行汽车在地面行驶时,确保不会由于飞行动力系统而导致飞行汽车的整体结构不连续,降低对空气流动的影响,提高飞行汽车的操作性以及减小对飞行汽车的抓地力的影响,在进入飞行状态时,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伸出车体,与前动力系统一起协调产生飞行动力。
此外,由于前动力系统、第一主动力系统以及第二主动力系统呈三角形,并协调产生飞行动力,三个动力系统的共同运动能够有效避免飞行汽车自身的转动,减少尾翼处平衡动力系统的使用,同时,三个动力系统共同工作时,能够确保飞行汽车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述前动力系统包括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上的螺旋动力组件;支撑杆横向设置在车体的车头内;螺旋动力组件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直接将前动力系统设置在车体的车头内,由于车头内的空气容易流通,使得前动力系统在保证升力的前提下,不需要额外伸出车体外,简化了前动力系统的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车体的车头内设有前动力舱;车头的前端设有与前动力舱连通的开口并且在开口处设有前动力舱舱门,车头的底侧也设有与前动力舱连通的开口;前动力系统设置在前动力舱内。
本实用新型在车头的前端和底侧开口,用于空气进入和排出,便于螺旋动力组件工作为飞行汽车提供升力,而在地面行驶时,前动力舱舱门用于封堵车头前端的开口,减少开口结构对空气流动的影响。
进一步地,上述前动力舱舱门通过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和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与车体连接;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和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的两端分别与前动力舱舱门和车体铰接,并且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与车体连接的位置高于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与车体连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和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转动时,带动前动力舱舱门向上折叠,实现前动力舱舱门的打开。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均包括动力连接杆和动力翻转杆,动力连接杆和动力翻转杆之间呈折叠状;动力连接杆沿车体的横向设置在收纳舱内并与车体连接;动力翻转杆的一端与动力连接杆铰接,动力翻转杆的另一端设有螺旋动力组件;螺旋动力组件沿围绕动力翻转杆的方向与动力翻转杆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的结构一致,方向相反,通过动力连接杆与动力翻转杆之间的转动,实现动力翻转杆的折叠和伸展,便于将螺旋动力组件伸出车体外或收纳至车体内,从而在地面行驶过程中,各主动力系统不会影响飞行汽车外部空气的流动,也不会导致飞行汽车整体结构不连续,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抖动、噪音。
进一步地,上述动力连接杆通过液压铰接组件与动力翻转杆连接;液压铰接组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以及呈三角形的铰接连接件;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伸入动力连接杆中并与动力连接杆连接,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铰接连接件其中一个端部铰接;第二液压缸的一端伸入动力翻转杆中并与动力翻转杆连接,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铰接连接件的其中一个端部铰接;铰接连接件最后一个端部与动力连接杆和动力翻转杆之间的铰接位置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铰接连接件呈三角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运动时,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动力连接杆和动力翻转杆之间的翻转,整个翻转过程简单、平稳。
进一步地,上述螺旋动力组件包括动力电机以及设置在动力电机的电机轴上的螺旋桨。
进一步地,上述动力电机为双头电机,动力电机两端的电机轴均设有螺旋桨。
本发明采用双头电机作为动力电机,即每一个动力电机设有两个螺旋桨,用于提升动力。
进一步地,上述车体还设有折叠机翼、折叠翼尾以及尾翼。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前动力系统收纳在车头内,第一主动力系统和第二主动力系统收纳在收纳舱中,飞行汽车在地面行驶时,确保不会由于飞行动力系统而导致飞行汽车的整体结构不连续,降低对空气流动的影响,提高飞行汽车的操作性以及减小对飞行汽车的抓地力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的动力系统呈三角形布置,三个动力系统的共同运动能够有效避免飞行汽车自身的转动,减少尾翼处平衡动力系统的使用,同时,三个动力系统共同工作时,能够确保飞行汽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在汽车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在飞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的前动力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的翼舱舱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A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前翼与翻转前翼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的后盖掀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与后盖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的第二主动力系统与车体之间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B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翼尾与车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翼尾在延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翼尾延伸完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延伸完成的折叠翼尾与后盖之间连接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车轮系统与车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车轮系统向车体内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在地面行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垂直起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在起飞时,处于飞行过渡过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处于飞行巡航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在降落时,处于飞行过渡过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垂直降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位本实用新型的飞行汽车完全降落后,在地面行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车体;101-翼舱;102-收纳舱;103-后盖;104-翼舱舱门;105-前动力舱;106-前动力舱舱门;107-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108-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109-让位槽;110-后盖翻转液压缸;111-后视镜;201-前动力系统;202-第一主动力系统;203-第二主动力系统;204-支撑杆;205-螺旋动力组件;206-动力连接杆;207-动力翻转杆;208-动力电机;209-螺旋桨;30-折叠机翼;301-旋转前翼;302-翻转前翼;303-前翼驱动装置;304-从动齿轮;305-主动齿轮;306-前翼旋转电机;40-折叠翼尾;401-折叠翼尾前段;402-折叠翼尾后段;50-尾翼;501-垂直尾翼;502-水平尾翼;503-方向舵;504-升降舵;505-滑块;60-折叠车轮系统;601-轮罩;602-悬挂系统;603-车轮组件;604-车轮;605-上摆臂;606-下摆臂;607-减震器;608-轮毂电机;609-转向动作筒;70-液压铰接组件;701-第一液压缸;702-第二液压缸;703-铰接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包括:车体10和飞行动力系统。车体10包括汽车常用部件,如车架、车壳等部件,车体10的车身内的两侧分别设有折叠机翼30,车尾设有折叠翼尾40和尾翼50,底部设有折叠车轮系统60。飞行动力系统设置在车体10上,用于飞行汽车在飞行状态下的飞行。
请参照图3,车体10的车头设有前动力舱105,车头的前端设有与牵动力舱105连通的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前动力舱舱门106,用于控制空气的流通,车头的底侧也设有与前动力舱105连通的开口,用于空气流通。前动力舱舱门106通过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107和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108与车体10连接,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107和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108的两端分别与前动力舱舱门106和车体10铰接,并且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107与车体10连接的位置高于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108与车体10连接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108与车体10之间的铰接运动通过电机带动。
请参照图4和图5,车体10的车身底部设有翼舱101,车体10的车身两侧分别设有翼舱舱门104,翼舱舱门104与翼舱101相对应,用于控制翼舱101与外界的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翼舱舱门104靠近车头的一端与车体10铰接,翼舱舱门104与车体10之间的转动通过常规的液压机构实现,显然,翼舱舱门104与车体10之间的转动还可以通过电机实现。为了减小翼舱舱门104与车体10之间转动后所占用的空间,翼舱舱门104可以是多段式,相邻两段之间铰接,使得翼舱舱门104可以进行折叠,从而减小占用空间。
请参照图9和图10,车体10的车尾设有收纳舱102,车体10的两侧对应收纳舱102的位置分别设有让位槽109。车体10顶侧设有后盖103,后盖103位于收纳舱102的顶壁,即后盖103的内侧壁形成收纳舱102的顶壁。后盖103靠近车头的一侧与车体10铰接,并且在铰接处设有后盖翻转液压缸110,后盖翻转液压缸110的两端分别与车体10和后盖103连接,在后盖翻转液压缸110工作时,可以使后盖103进行旋转,从而使收纳舱102的顶部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
为了避免汽车的后视镜111在飞行状态下对气流造成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后视镜111与车体10之间铰接,而且车体10设有容纳后视镜111的腔体,使得后视镜111与车体10旋转后,能够收纳在车体10中。
飞行动力系统包括前动力系统201、第一主动力系统202以及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前动力系统201、第一主动力系统202以及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呈三角形方式设置在车体10内。
请参照图3,前动力系统201设置在前动力舱105内,前动力系统201包括支撑杆204和螺旋动力组件205,支撑杆204沿车体10的横向设置并与车体10固定连接,螺旋动力组件205设置在支撑杆204上。螺旋动力组件205工作时,为车体10的车头提供动力,同时,前动力舱舱门106处于打开状态,使得空气可以从车头的前部进入前动力舱105中,并且空气从前动力舱105的底部排出。
请参照图9、图11和图12,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的结构一致,均位于收纳舱102中,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分别靠近车体10的两侧,使得前动力系统201、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呈三角形布置。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均包括动力连接杆206、动力翻转杆207以及螺旋动力组件205。动力连接杆206和动力翻转杆207均沿车体10的横向设置,并且动力连接杆206和动力翻转杆207呈折叠状。动力连接杆206的一端靠近车体10的中部并与车体10连接,另一端靠近车体10的侧面。动力翻转杆207的一端与动力连接杆206靠近车体10侧面的一端铰接,动力翻转杆207的另一端靠近车体10的中部设有螺旋动力组件205。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动力组件205与动力翻转杆207之间呈转动配合,使得螺旋动力组件205能够绕动力翻转杆207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连接杆206通过液压铰接组件70与动力翻转杆207铰接。液压铰接组件70包括第一液压缸701、第二液压缸702以及呈三角形的铰接连接件703。第一液压缸701的一端伸入动力连接杆206中并与动力连接杆206连接,另一端与铰接连接件703其中一个端部铰接。第二液压缸702的一端伸入动力翻转杆207中并与动力翻转杆207连接,另一端与铰接连接件703的其中一个端部铰接。铰接连接件703最后一个端部与动力连接杆206和动力翻转杆207之间接触的位置铰接。通过第一液压缸701和第二液压缸702的动作,使得动力翻转杆207可以翻转至收纳舱102外,即螺旋动力组件205翻转至车体10外,并且动力翻转杆207卡在让位槽109中,同时,动力翻转杆207是通过杠杆方式进行翻转,从而能够减小翻转力量,使得动力翻转杆207更容易翻转。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连接杆206与动力翻转杆207之间还可以通过电机来实现自动铰接、翻转。
请参照图13,螺旋动力组件205包括动力电机208和螺旋桨209,螺旋桨209设置在动力电机208的电机轴上。为了减小收纳空间,螺旋桨209可以是收纳式螺旋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动力,动力电机208采用双头电机,即动力电机208的两端均设有电机轴,每一个电机轴都设置螺旋桨209。螺旋动力组件205设置在支撑杆204上时,动力电机208竖直固定设置在支撑杆204上。螺旋动力组件205设置在动力翻转杆207上时,动力电机208设置在动力翻转杆207上,并且动力电机208沿围绕动力翻转杆207的方向与动力翻转杆207转动配合,即动力电机208能够在动力翻转杆207上转动,从而可以调节动力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机208与动力翻转杆207之间的转动通过电机实现。
请参照图4至图8,折叠机翼30的数量为2,均位于翼舱101中,2个折叠机翼30分别位于车体10的两侧并沿车体10的纵向设置,2个折叠机翼30分别与翼舱舱门104相对应,翼舱舱门104打开时,折叠机翼30可以伸出翼舱101。
折叠机翼30包括旋转前翼301、翻转前翼302以及前翼驱动装置303,旋转前翼301与翻转前翼302之间呈折叠状,具体地,翻转前翼302位于旋转前翼301的上方。旋转前翼301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304,另一端与翻转前翼302铰接。从动齿轮304通过转轴与车体10转动配合,并且两个折叠机翼30的从动齿轮304相互啮合,在转动时,折叠机翼30整体向前或整体向后运动(此处的前、后为通常情况下汽车的前后)。前翼驱动装置303包括主动齿轮305和前翼旋转电机306。主动齿轮305与前翼旋转电机306连接,并且与其中一个从动齿轮304啮合,用于驱动折叠机翼30的转动,显然,主动齿轮305还可以与两个从动齿轮304进行啮合,前翼旋转电机306固定设置在翼舱101中。
旋转前翼301通过液压铰接组件70与翻转前翼302进行铰接。液压铰接组件70的结构与上述的液压铰接组件70的结构一致,也包括第一液压缸701、第二液压缸702以及呈三角形的铰接连接件703。第一液压缸701的一端伸入旋转前翼301中并与旋转前翼301连接,另一端与铰接连接件703其中一个端部铰接。第二液压缸702的一端伸入翻转前翼302中并与翻转前翼302连接,另一端与铰接连接件703的其中一个端部铰接。铰接连接件703最后一个端部与旋转前翼301和翻转前翼302之间接触的位置铰接。
翼舱舱门104打开后,折叠机翼30整体在前翼旋转电机306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使折叠机翼30位于车体10的横向,此时,翻转前翼302位于车体10外,通过通过第一液压缸701和第二液压缸702的动作,将翻转前翼302进行翻转,即将翻转前翼302进行展开,同时,翻转前翼302是通过杠杆方式进行翻转,从而能够减小翻转力量,使得翻转前翼302更容易展开。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旋转前翼301与翻转前翼302之间还可以通过电机来实现自动铰接、翻转。
请参照图14至图17,折叠翼尾40位于车尾的尾部,其包括折叠翼尾前段401和折叠翼尾后段402,并且折叠翼尾前段401和折叠翼尾后段402呈折叠状。折叠翼尾前段401呈梯形并呈斜置状态,折叠翼尾前段401包括梯形底侧,折叠翼尾前段401从车尾的尾部伸入到收纳舱102中,并且梯形底侧成型于收纳舱102的侧壁。折叠翼尾后段402呈三角形,梯形底侧的两端分别与车体10的底侧以及折叠翼尾后段402铰接,并且折叠翼尾后段402的其中一侧与梯形底侧接触。折叠翼尾前段401翻转后,其梯形底侧的延伸方向与车体10的底侧的岩石方向重合,折叠翼尾后段402翻转后与折叠翼尾前段401、车体10的底侧、翻转后的后盖103形成升力体翼型,保证飞行汽车在飞行状态产生足够的升力。在本实施例中,折叠翼尾前段401与车体10和折叠翼尾后段402之间的转动通过电机实现。
请参照图1、图2至图9,尾翼50包括垂直尾翼501和水平尾翼502。垂直尾翼501的顶端与水平尾翼502连接,垂直尾翼501的底端穿过后盖103并与收纳舱102的底侧滑动配合,垂直尾翼501上设有方向舵503,水平尾翼502上设有升降舵504。
垂直尾翼501与收纳舱102的底侧滑动配合的方式为:收纳舱102的底部沿车体10的延伸方向设有滑块505,垂直尾翼501设有与滑块505配合的滑槽。垂直尾翼501滑动后,便于后盖103的转动,后盖103向上转动将收纳舱102打开,或者后盖103向下转动与折叠翼尾前段401贴合,形成升力体翼型。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连接杆206连接在滑块505上。
请参照图18至图19,车体10在安装车轮604的位置分别设有折叠车轮系统60。折叠车轮系统60包括轮罩601以及均设置在轮罩601内的悬挂系统602和车轮组件603。轮罩601的底侧开口,悬挂系统602分别与轮罩601和车轮组件603连接,车轮组件603的车轮604从轮罩601的开口处伸出。轮罩601通过车轮折叠转轴(未示出)与车体10旋转连接,车轮折叠转轴的岩石方向与飞行汽车的轴向一致,飞行汽车处理飞行状态时,车轮折叠转轴带动折叠车轮系统60整体转动90°。
轮罩601的外侧呈平面状,并设有多个通风散热孔,用于对车轮60进行散热,轮罩601的内侧呈弧形。由于通风散热孔会导致结构不连续,会影响空气的流动,轮罩601转动后,轮罩601的弧形面位于车体10的两侧,避免结构的不连续而影响空气的流通。由于每个折叠车轮系统60为独立的系统,从而形成四轮转向系统,使汽车低速行驶转向并且转向盘转动角度很大时,后轮相对于前轮反向偏转,并且偏转角度随转向盘转角增大而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如汽车急转弯、调头行驶、避障行驶或进出车库时,从而使汽车转向半径减小,转向机动性能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转向时,后轮应相对于前轮同向偏转,从而使汽车车身的横摆角度和横摆角速度大为减小,使汽车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显著提高。
悬挂系统602包括上摆臂605、下摆臂606和减震器607,上摆臂605和下摆臂606横向设置,并且上摆臂605和下摆臂606的两端分别与轮罩601和车轮604铰接。减震器607倾斜设置,减震器60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轮罩601和下摆臂606铰接。车轮组件603包括车轮604和轮毂电机608,轮毂电机608与车轮604连接,用于控制车轮604的转动。此外,轮罩601与车轮604之间还通过转向动作筒609连接。
飞行汽车的运行过程:
(1)地面行驶状态,请参照图20:前动力舱舱门106和翼舱舱门104处于关闭状态,后视镜111和车轮604处于展开状态,飞行汽车通过车轮604在地面上行驶。
(2)起飞过程:
①垂直起飞过程,请参照图21,后视镜111旋转至车体10内,以减小阻力;前动力舱舱门106打开,并使前动力系统201工作;翼舱舱门104打开,旋转前翼301在前翼旋转电机306的带动下旋转,从翼舱舱门104旋转至车体10外,翻转前翼302在液压铰接组件70的带动下进行翻转,从而将折叠机翼30展开,展开后翼舱舱门104部分关闭;后盖103转动,折叠翼尾前段401和折叠翼尾后段402转动后进行延伸,折叠翼尾40展开,同时,动力翻转杆207翻转至车体10外,使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展开,并使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工作,此后,后盖103反向转动,使折叠翼尾后段402翻转后与折叠翼尾前段401、车体10的底侧、翻转后的后盖103形成升力体翼型;从而在前动力系统201、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的带动下,飞行汽车沿竖直方向起飞;垂直起飞后,车轮604在轮罩601的作用下折叠至水平方向,以减小阻力。
②飞行过渡状态,请参照图22,飞行汽车垂直起飞到预定高度后,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中的螺旋动力组件205绕相应的动力翻转杆207旋转,使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的动力方向由竖直向下变为斜向下,对飞行汽车提供前进的水平推力和向上的升力,此时飞行汽车进入到飞行过程中的过渡状态。
③飞行巡航状态,请参照图23,飞行汽车达到一定的前进速度后,关闭前动力系统201和前动力舱舱门106,同时,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中的螺旋动力组件205继续绕相应的动力翻转杆207旋转,直到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的动力方向变为水平方向,此时飞行汽车进入巡航状态。
(3)降落过程:降落过程为起飞过程的反向运动。
①飞行过渡状态,请参照图24,打开前动力系统201和前动力舱舱门106,使前动力系统201提供向上的升力,同时,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中的螺旋动力组件205绕相应的动力翻转杆207反向旋转,使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的动力方向由竖直向下变为斜向下,使得飞行汽车的飞行速度逐渐减小,由此,飞行汽车从飞行巡航状态进入飞行过渡状态。
②垂直降落过程,请参照图25,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中的螺旋动力组件205继续绕相应的动力翻转杆207反向旋转,直到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的动力方向变为竖直方向,此时飞行汽车处于悬停状态;车轮604在轮罩601的作用下折叠至竖直方向,调节前动力系统201、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的升力大小,使飞行汽车缓慢下降,直到降落到地面上;
请参照图26,降落到地面后,后视镜111旋转至车体10外,前动力系统201、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均关闭,前动力舱舱门106关闭,翼舱舱门104打开,翻转前翼302进行翻转,然后旋转前翼301旋转,将折叠机翼30收纳至车体10内,此后完全关闭翼舱舱门104;后盖103打开,动力翻转杆207翻转折叠至车体10内,折叠翼尾前段401和折叠翼尾后段402折叠至车体10内,然后后盖103关闭,进入地面行驶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和飞行动力系统;所述车体(10)的车尾设有收纳舱(102);所述飞行动力系统包括呈三角形布置的前动力系统(201)、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所述前动力系统(201)位于所述车体(10)的车头内,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所述第二主动力系统(203)位于所述收纳舱(102)内并分别与所述车体(10)的两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动力系统(201)包括支撑杆(204)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04)上的螺旋动力组件(205);所述支撑杆(204)横向设置在所述车体(10)的车头内;所述螺旋动力组件(205)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0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的车头内设有前动力舱(105);所述车头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前动力舱(105)连通的开口并且在开口处设有前动力舱舱门(106),所述车头的底侧也设有与所述前动力舱(105)连通的开口;所述前动力系统(201)设置在所述前动力舱(10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动力舱舱门(106)通过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107)和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108)与所述车体(10)连接;所述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107)和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10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动力舱舱门(106)和所述车体(10)铰接,并且所述前动力舱舱门上摇臂(107)与所述车体(10)连接的位置高于所述前动力舱舱门下摇臂(108)与所述车体(10)连接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力系统(202)和第二主动力系统(203)均包括动力连接杆(206)和动力翻转杆(207),所述动力连接杆(206)和所述动力翻转杆(207)之间呈折叠状;所述动力连接杆(206)沿所述车体(10)的横向设置在所述收纳舱(102)内并与所述车体(10)连接;所述动力翻转杆(207)的一端与所述动力连接杆(206)铰接,所述动力翻转杆(207)的另一端设有螺旋动力组件(205);所述螺旋动力组件(205)沿围绕所述动力翻转杆(207)的方向与所述动力翻转杆(207)转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连接杆(206)通过液压铰接组件(70)与所述动力翻转杆(207)连接;所述液压铰接组件(70)包括第一液压缸(701)、第二液压缸(702)以及呈三角形的铰接连接件(703);所述第一液压缸(701)的一端伸入所述动力连接杆(206)中并与所述动力连接杆(206)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701)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连接件(703)其中一个端部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702)的一端伸入所述动力翻转杆(207)中并与所述动力翻转杆(207)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702)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连接件(703)的其中一个端部铰接;所述铰接连接件(703)最后一个端部与所述动力连接杆(206)和所述动力翻转杆(207)之间接触的位置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动力组件(205)包括动力电机(208)以及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机(208)的电机轴上的螺旋桨(20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机(208)为双头电机,所述动力电机(208)两端的电机轴均设有所述螺旋桨(2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还设有折叠机翼(30)、折叠翼尾(40)以及尾翼(50)。
CN202021772651.X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Active CN213007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651.XU CN213007446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651.XU CN213007446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7446U true CN213007446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2651.XU Active CN213007446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74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1157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田丰年 一种飞行汽车机翼和旋翼混合式收放系统及飞行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1157A1 (zh) * 2021-07-22 2023-01-26 田丰年 一种飞行汽车机翼和旋翼混合式收放系统及飞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5491B (zh) 可开缝涵道螺旋桨系统以及运用该系统的飞行汽车
CN103213466B (zh) 飞行车轮系统以及运用飞行车轮系统的飞行车
US8267347B2 (en) Winging car
RU2687543C2 (ru)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панель крыла д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ее управления
CN213007448U (zh) 一种调节抓地力和升力的飞行汽车
US11858304B2 (en) Multi-modal vehicle
US2811323A (en) Roadable aircraft
CN213007446U (zh) 一种含有收纳式飞行动力系统的飞行汽车
CN211685607U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尾坐折叠无人机
CN114852327B (zh)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和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控制方法
CN111923672B (zh) 一种飞行汽车
WO2019052142A1 (zh) 飞行汽车
CN213082837U (zh) 一种前翼折叠式飞行汽车
CN213007447U (zh) 一种车轮折叠式飞行汽车
CN209869997U (zh) 一种倾转涵道式结构的飞行汽车
CN101941365B (zh) 个人三栖交通工具
CN113199915B (zh) 陆空两栖无人机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CN113291460B (zh) 一种采用变体起落架的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8437723A (zh) 一种飞行汽车
USRE25368E (en) Aircraft
CN201824818U (zh) 个人三栖交通工具
CN212194977U (zh) 一种电动飞行汽车及电动飞行汽车控制装置
CN218519488U (zh) 一种两用飞行器
US3114519A (en) Blowing leading edge flap
CN208498157U (zh) 一种飞行汽车上单翼四旋翼结构及飞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