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9311A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9311A
CN114639311A CN202210285475.4A CN202210285475A CN114639311A CN 114639311 A CN114639311 A CN 114639311A CN 202210285475 A CN202210285475 A CN 202210285475A CN 114639311 A CN114639311 A CN 114639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unit
sub
electrode uni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54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9311B (zh
Inventor
赵斌
刘俊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54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9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9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9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9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9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显示面板包括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而磁性发光组件中包括第一磁性单元,基板磁性组件中包括第二磁性单元;当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相对设置时,第一磁性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使得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通过磁性异性相吸的原理连接相对设置的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省略了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之间的焊料,从而省略掉锡膏印刷站点及焊接站点,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由于节省了焊接流程,有效避免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在焊接过程中发生错位,进而避免出现焊接不良导致暗灯死灯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小尺寸显示面板现在广泛应用于手机、穿戴式设备等移动终端中,而现有的小尺寸显示面板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需要对不同的结构进行对位贴合,而贴合过程中由于焊接精度的偏差会导致对位过程存在焊接不良,从而发生死灯暗灯等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的显示面板制备过程中,因为芯片转移导致焊接精度产生偏差,导致暗灯死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磁性发光组件,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单元;
基板磁性组件,所述基板磁性组件包括第二磁性单元,所述磁性发光组件与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以使得所述磁性发光组件与所述基板磁性组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上方,所述第一电极单元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上方,所述发光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层叠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时,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为具有预设倾角的斜面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和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截面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截面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磁性组件还包括基板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时,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对位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在垂直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和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厚度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磁性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子电极单元和第二子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和第二子磁性单元;
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单元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单元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子磁性单元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一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子磁性单元之前设置有间隔;
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三子电极单元和第四子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包括第三子磁性单元和第四子磁性单元;
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三子电极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子电极单元和所述第四子电极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三子磁性单元磁性相吸,所述第二子磁性单元与所述第四子磁性单元磁性相吸。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显示面板包括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而磁性发光组件中包括第一磁性单元,基板磁性组件中包括第二磁性单元;当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相对设置时,第一磁性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使得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通过磁性异性相吸的原理连接相对设置的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省略了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之间的焊料,从而省略掉锡膏印刷站点及焊接站点,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由于节省了焊接流程,有效避免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在焊接过程中发生错位,进而避免出现焊接不良导致暗灯死灯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性发光组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磁性组件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而磁性发光组件10中又包括第一磁性单元30,基板磁性组件20中包括第二磁性组件201。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是相对设置的,且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磁性相吸以使得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连接。当然通常情况下,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是不直接接触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而磁性发光组件中包括第一磁性单元,基板磁性组件中包括第二磁性单元;当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相对设置时,第一磁性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使得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通过磁性异性相吸的原理连接相对设置的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省略了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之间的焊料,从而省略掉锡膏印刷站点及焊接站点,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由于节省了焊接流程,有效避免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在焊接过程中发生错位,进而避免出现焊接不良导致暗灯死灯的问题。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性发光组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磁性发光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单元50和发光单元;而第一磁性单元30设置在第一电极单元50上方,第一电极单元50设置在发光单元上岗。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一磁性单元30按照从下至上的方向层叠设置。当然当磁性发光组件10与基板磁性组件20相对设置时,发光单元、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一磁性单元30变为由下至上的方向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磁性相吸时,第一磁性单元30可以为具有预设倾角的斜面结构。而将第一磁性单元30设置有预设倾角的斜面结构是为了借助斜面结构而便于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
具体地,在实际对位贴合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两者的位置以提高对位的精度;而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斜面结构,减少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所需的外力,实现便于移动磁性发光组件的目的。
参考图2,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30为正梯形结构,当磁性发光组件10倒置时,第一磁性单元30变为倒梯形结构。而将第一磁性单元30设置有预设倾角的斜面结构是为了借助梯形结构的斜面,便于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3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倒三角形结构(或者说正放的三角形结构);或者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倾角的半椭圆形透镜结构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磁性单元30的具体结构不做任何限定,第一磁性单元的具体结构形状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化。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和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单元50的截面长度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的截面长度。即第一磁性单元30并不完全覆盖第一电极单元50。这是为了露出部分第一电极单元50,使得第一电极单元50余基板磁性组件中的电极单元连接,实现导通。
请参考图2,在图2中第一磁性单元30还可以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且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设置在发光单元的左右两端,即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而第一电极单元50还可以包括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与第一磁性单元30的设置相同,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之间同样设置有间隔。且第一子磁性单元301设置在第一子电极单元501的上方,第二子磁性单元302设置在第二子电极单元502的上方。
又由于第一电极单元50的截面长度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的截面长度,因此当第一电极单元50包括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且第一磁性单元30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时;在垂直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和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的方向上,第一子电极单元501的截面长度大于第一子磁性单元301的截面长度,且第二子电极单元502的截面长度大于第二子磁性单元302的截面长度。
请继续参考图2,在图2中,第一子磁性单元301位于第一子电极单元501上方且靠近外侧的位置处;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位于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上方同样靠近外侧的位置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磁性组件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基板磁性组件20还包括基板60和第二电极单元70,而第二电极单元70和第二磁性单元40都设置在基板60上方;第二电极单元70和第二磁性单元40并不层叠设置。
同时,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垂直基板60的方向上,当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磁性相吸时,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70对位抵接。若是第一磁性单元30中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时,第二磁性单元40同样包括第三子磁性单元401和第四子磁性单元402;且第一子磁性单元301的位置与第三子磁性单元401的位置对应设置,第一子磁性单元301的位置与第三子磁性单元401对位抵接;第二子磁性单元302的位置与第四子磁性单元402的位置对应设置,第二子磁性单元302的位置与第四子磁性单元402对位抵接。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需要抵接,因此在垂直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之和。
具体地,通常情况下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之间通过磁力相吸,但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之间需要抵接以实现电极的导通。为了避免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影响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抵接,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之和。但考虑到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是利用磁性相吸的,因此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实际上是第一电极单元50、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的厚度、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以及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的间隙宽度的三者之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单独的第一电极单元50、第二电极单元70、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高度(或者说厚度)并无要求,只需要满足前述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厚度、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以及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的间隙宽度的三者之和即可。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中的第一电极单元50包括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第一磁性单元30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且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之间的距离。而图3中第三子电极单元701与第四子电极单元70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子磁性单元401和第四子磁性单元402之间的距离;即第三子磁性单元401和第四子磁性单元402设置在基板磁性组件20靠近外侧的一侧。
这样设置是为了在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在移动对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来阻挡,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的移动范围超出预设的移动精度范围内。具体地,请参考图1,若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同时向下向右移动,则图1中位于左侧的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三子电极单元701则会限制磁性发光组件1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同理,若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同时向下向左移动,则图1中位于右侧的第二子电极单元502和第四子电极单元702则会限制磁性发光组件1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因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50也可以设置在磁性发光组件靠近中间的位置处;同理第二电极单元70也可以设置在基板磁性组件20靠近中心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第一电极单元50位于磁性发光组件10内侧的位置处,而第二电极单元70位于基板磁性组件20中内侧的位置处。这样设置在对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进行移动对位时,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同样可以阻挡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避免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超出预设的移动精度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需要抵接,以实现电极之间的导通。但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具体高度并无限制,只需要使得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直接抵接即可。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板磁性组件20同样包括基板60和第二电极单元70,而第二电极单元70和第二磁性单元40都设置在基板60上方;第二电极单元70和第二磁性单元40并不层叠设置。同时,第二电极单元70的高度小于第二磁性单元40的高度,但此时第一电极单元50为L型结构,L型结构中突出的部分第一电极单元50可以与第二电极单元70抵接。
而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单元70的高度大于第二磁性单元40的高度;而第一电极单元50为长方体结构,第一电极单元50同样可以和第二电极单元70抵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可以为铜(Cu)、金(Au)等金属材料制备得到;具体可以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的方法制备得到。而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则可以利用钴(Co)、NiFe、NiFeCo等磁性材料制成;具体可任意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得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材料选择以及具体的制备流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具体地,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而磁性发光组件10中又包括第一磁性单元30,基板磁性组件20中包括第二磁性组件201。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是相对设置的,且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磁性相吸以使得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连接。当然通常情况下,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是不直接接触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而磁性发光组件中包括第一磁性单元,基板磁性组件中包括第二磁性单元;当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相对设置时,第一磁性单元和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使得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通过磁性异性相吸的原理连接相对设置的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省略了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之间的焊料,从而省略掉锡膏印刷站点及焊接站点,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由于节省了焊接流程,有效避免磁性发光组件和基板磁性组件在焊接过程中发生错位,进而避免出现焊接不良导致暗灯死灯的问题。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性发光组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磁性发光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单元50和发光单元;而第一磁性单元30设置在第一电极单元50上方,第一电极单元50设置在发光单元上岗。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一磁性单元30按照从下至上的方向层叠设置。当然当磁性发光组件10与基板磁性组件20相对设置时,发光单元、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一磁性单元30变为由下至上的方向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磁性相吸时,第一磁性单元30可以为具有预设倾角的斜面结构。而将第一磁性单元30设置有预设倾角的斜面结构是为了借助斜面结构而便于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
具体地,在实际对位贴合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的过程中,会不断调整两者的位置以提高对位的精度;而在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斜面结构,减少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所需的外力,实现便于移动磁性发光组件的目的。
参考图2,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30为正梯形结构,当磁性发光组件10倒置时,第一磁性单元30变为倒梯形结构。而将第一磁性单元30设置有预设倾角的斜面结构是为了借助梯形结构的斜面,便于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单元3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倒三角形结构(或者说正放的三角形结构);或者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倾角的半椭圆形透镜结构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磁性单元30的具体结构不做任何限定,第一磁性单元的具体结构形状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化。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和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单元50的截面长度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的截面长度。即第一磁性单元30并不完全覆盖第一电极单元50。这是为了露出部分第一电极单元50,使得第一电极单元50余基板磁性组件中的电极单元连接,实现导通。
请参考图2,在图2中第一磁性单元30还可以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且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设置在发光单元的左右两端,即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而第一电极单元50还可以包括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与第一磁性单元30的设置相同,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之间同样设置有间隔。且第一子磁性单元301设置在第一子电极单元501的上方,第二子磁性单元302设置在第二子电极单元502的上方。
又由于第一电极单元50的截面长度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的截面长度,因此当第一电极单元50包括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且第一磁性单元30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时;在垂直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和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的方向上,第一子电极单元501的截面长度大于第一子磁性单元301的截面长度,且第二子电极单元502的截面长度大于第二子磁性单元302的截面长度。
请继续参考图2,在图2中,第一子磁性单元301位于第一子电极单元501上方且靠近外侧的位置处;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位于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上方同样靠近外侧的位置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板磁性组件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基板磁性组件20还包括基板60和第二电极单元70,而第二电极单元70和第二磁性单元40都设置在基板60上方;第二电极单元70和第二磁性单元40并不层叠设置。
同时,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垂直基板60的方向上,当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磁性相吸时,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70对位抵接。若是第一磁性单元30中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时,第二磁性单元40同样包括第三子磁性单元401和第四子磁性单元402;且第一子磁性单元301的位置与第三子磁性单元401的位置对应设置,第一子磁性单元301的位置与第三子磁性单元401对位抵接;第二子磁性单元302的位置与第四子磁性单元402的位置对应设置,第二子磁性单元302的位置与第四子磁性单元402对位抵接。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需要抵接,因此在垂直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之和。
具体地,通常情况下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之间通过磁力相吸,但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之间需要抵接以实现电极的导通。为了避免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影响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抵接,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之和。但考虑到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是利用磁性相吸的,因此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实际上是第一电极单元50、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的厚度、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以及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的间隙宽度的三者之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单独的第一电极单元50、第二电极单元70、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的高度(或者说厚度)并无要求,只需要满足前述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磁性单元30厚度、第二磁性单元40的厚度,以及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两者之间的间隙宽度的三者之和即可。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中的第一电极单元50包括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第一磁性单元30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且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二子电极单元50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子磁性单元301和第二子磁性单元302之间的距离。而图3中第三子电极单元701与第四子电极单元70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子磁性单元401和第四子磁性单元402之间的距离;即第三子磁性单元401和第四子磁性单元402设置在基板磁性组件20靠近外侧的一侧。
这样设置是为了在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在移动对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来阻挡,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的移动范围超出预设的移动精度范围内。具体地,请参考图1,若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同时向下向右移动,则图1中位于左侧的第一子电极单元501和第三子电极单元701则会限制磁性发光组件1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同理,若移动磁性发光组件10同时向下向左移动,则图1中位于右侧的第二子电极单元502和第四子电极单元702则会限制磁性发光组件1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因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50也可以设置在磁性发光组件靠近中间的位置处;同理第二电极单元70也可以设置在基板磁性组件20靠近中心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第一电极单元50位于磁性发光组件10内侧的位置处,而第二电极单元70位于基板磁性组件20中内侧的位置处。这样设置在对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进行移动对位时,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同样可以阻挡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避免磁性发光组件10和基板磁性组件20超出预设的移动精度范围。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需要抵接,以实现电极之间的导通。但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的具体高度并无限制,只需要使得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直接抵接即可。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板磁性组件20同样包括基板60和第二电极单元70,而第二电极单元70和第二磁性单元40都设置在基板60上方;第二电极单元70和第二磁性单元40并不层叠设置。同时,第二电极单元70的高度小于第二磁性单元40的高度,但此时第一电极单元50为L型结构,L型结构中突出的部分第一电极单元50可以与第二电极单元70抵接。
而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单元70的高度大于第二磁性单元40的高度;而第一电极单元50为长方体结构,第一电极单元50同样可以和第二电极单元70抵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单元50和第二电极单元70可以为铜(Cu)、金(Au)等金属材料制备得到;具体可以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的方法制备得到。而第一磁性单元30和第二磁性单元40则可以利用钴(Co)、NiFe、NiFeCo等磁性材料制成;具体可任意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得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材料选择以及具体的制备流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组件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组件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磁性发光组件,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磁性单元;
基板磁性组件,所述基板磁性组件包括第二磁性单元,所述磁性发光组件与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以使得所述磁性发光组件与所述基板磁性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极单元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上方,所述第一电极单元设置在所述发光单元上方,所述发光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层叠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时,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为具有预设倾角的斜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和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的截面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的截面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磁性组件还包括基板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磁性相吸时,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对位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磁性发光组件和所述基板磁性组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磁性单元的厚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磁性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包括第一子电极单元和第二子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包括第一子磁性单元和第二子磁性单元;
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单元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单元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第一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子磁性单元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一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二子磁性单元之前设置有间隔;
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包括第三子电极单元和第四子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磁性单元包括第三子磁性单元和第四子磁性单元;
所述第一子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三子电极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子电极单元和所述第四子电极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子磁性单元和所述第三子磁性单元磁性相吸,所述第二子磁性单元与所述第四子磁性单元磁性相吸。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285475.4A 2022-03-22 2022-03-22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4639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5475.4A CN114639311B (zh) 2022-03-22 2022-03-22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5475.4A CN114639311B (zh) 2022-03-22 2022-03-22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9311A true CN114639311A (zh) 2022-06-17
CN114639311B CN114639311B (zh) 2023-11-28

Family

ID=81949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5475.4A Active CN114639311B (zh) 2022-03-22 2022-03-22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931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71134U (zh) * 2011-05-25 2012-03-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条、led及pcb
CN103792722A (zh) * 2014-01-22 2014-05-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15741A (zh) * 2018-04-19 2018-10-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50063A (zh) * 2019-07-22 2019-10-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和转移方法
CN112635400A (zh) * 2021-01-07 2021-04-0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式MicroLED巨量转移结构及方法
CN112992721A (zh) * 2020-07-22 2021-06-18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的巨量转移方法和巨量转移装置
CN215418210U (zh) * 2021-03-25 2022-01-04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Led灯板及led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71134U (zh) * 2011-05-25 2012-03-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条、led及pcb
CN103792722A (zh) * 2014-01-22 2014-05-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15741A (zh) * 2018-04-19 2018-10-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50063A (zh) * 2019-07-22 2019-10-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显示基板和转移方法
CN112992721A (zh) * 2020-07-22 2021-06-18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的巨量转移方法和巨量转移装置
CN112635400A (zh) * 2021-01-07 2021-04-0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式MicroLED巨量转移结构及方法
CN215418210U (zh) * 2021-03-25 2022-01-04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Led灯板及led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9311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11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31799B1 (en) Stacke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fastening device thereof
US101480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ual electrical path
TW564660B (en) Hybrid IC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49094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ith increased volumes
TWM27556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60240304A1 (en) Coil component
TWI249172B (en) Micro surface mount coil unit
US10492300B2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CN11161363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409029A1 (en) Lens module
CN114639311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US7074055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US1094419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9095648A1 (zh) 一种开关电源模组及其封装方法
KR101032646B1 (ko) 박막형 연결체
US10916389B2 (en) Push switch
JP2014082336A (ja) パッケージされたデバイス及びパッケージ材の製造方法
KR20170123795A (ko)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943867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219761450U (zh) 一种避免连接器偏位的fpc组件
CN220674010U (zh) 电路板、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US20210165239A1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9534036U (zh) 驱动背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350273A1 (en) Camera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