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0313A - 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0313A
CN114600313A CN202080074631.1A CN202080074631A CN114600313A CN 114600313 A CN114600313 A CN 114600313A CN 202080074631 A CN202080074631 A CN 202080074631A CN 114600313 A CN114600313 A CN 114600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foil
rope
wire
carrier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46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正
伊藤圭吾
末定新治
村上哲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 Jingxian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 Jingxian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 Jingxian,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Fu Jingxian
Publication of CN114600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0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waveguides or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1Manufacturing waveguid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295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re
    • G02B6/02314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extending along optical fibre axis, e.g. holes
    • G02B6/02319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structures extending along optical fibre axis, e.g. holes characterised by core or core-cladding interface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0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feed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6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2Braided wir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 Waveguid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将挠性波导管投入实用所需的、能够不使平箔丝正面背面翻转地制造编织绳构造的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制绳机(1)具有:多个圆筒状的线轴(30),它们以平箔丝(20)无翻转的方式卷绕有平箔丝(20);多个载体(10),线轴(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载体(10),平箔丝(20)从线轴(30)被抽出;芯材供给机构(70),其向挠性波导管(51)的内部供给芯材(60);波导管取出机构(80),其取出形成后的挠性波导管(51);以及载体动作决定机构(90),其将载体(10)的动作决定为,在平箔丝(20)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处,在各个平箔丝(20)与其他平箔丝之间形成的交叉点始终为3个以上。

Description

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广播领域开始,面向以4K/8K图像为代表的影像的高精细化的对策广泛推进。在以4K/8K图像为代表的高精细影像中,由于像素数的增加而导致影像信息的容量变大,因此,要求几十Gbps以上的通信速度。
但是,在以往在近距离的信息传输中大量使用的基于金属线的传输方式中,难以应对几十Gbps以上的通信速度。具体而言,在使用了同轴线路、双绞线路及双轴(Twinax)线路等的传输方式中,难以应对几十Gbps以上的通信速度。
在高精细影像等大容量信息的传输中,也考虑利用以往在长距离传输或在数据中心中进行的高速通信中利用的光通信技术。但是,用于光通信技术的收发单元的价格非常高。因此,作为近距离的信息通信中的通信单元,存在尤其是难以采用普及价位的产品这样的经济性问题。
此外,光通信的收发单元在线路的连接中需要几μm左右的高精度的连接技术,并且,有时仅在连接面附着细微的灰尘、尘埃就能够使通信中断。因此,光通信的收发单元尤其是在进行反复连接的产品中,存在难以确保可靠性这样的问题。即,光通信技术无法代替以往的在近距离通信中使用的基于金属线的传输方式而得到广泛利用,尽管针对高速通信具有高需求,也无法推进广泛的普及。
根据这样的状况,作为能够以高级别实现几十Gbps以上的高速通信、廉价性及连接的可靠性的有线通信手段,使用挠性波导管进行基于毫米波的高速通信的通信方式的开发不断进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挠性波导管,该挠性波导管具有中空的第1筒状电介质、配置在第1筒状电介质的外周的筒状导电体、以及配置在该筒状导电体的外周的第2筒状电介质。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挠性波导管,该挠性波导管配置有中空的筒状电介质,并且具有覆盖电场相交的2个面的金属镀层、以及覆盖包含被该金属镀层覆盖的2个面的电介质的周边的保护层。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挠性波导管,该挠性波导管在中心配置有棒状的电介质,并且在电介质的外侧表面具有将平箔丝编织成编织绳状而成的外导体。
本发明人着眼于上述的挠性波导管中的尤其是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挠性波导管,尤其是以实用性高为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47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2014/162833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343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挠性波导管由于外导体具有编织绳状的构造,因此,在用于形成该编织绳构造的制造上有难度。更详细而言,当不是构成上述外导体的平箔丝无正面背面翻转地形成编织绳构造时,可知挠性波导管的特性显著劣化,事实上无法利用。存在如下问题:如该“平箔丝无正面背面翻转地形成编织绳构造”这样形成外导体非常困难,用于这样形成编织绳构造的要件不明确。
此外,即便假设能够抑制正面背面翻转,也存在挠性波导管的特性在实用上无法充分稳定这样的问题。即,存在用于使挠性波导管的特性稳定的要件不明确这样的问题。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明确将挠性波导管投入实用所需的、用于在不使平箔丝正面背面翻转的状态下形成编织绳构造的要件、且能够进行该制造的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公开的制绳机是用于通过将平箔丝制成编织绳状而形成挠性波导管的外导体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该平箔丝通过将由金属箔和树脂薄膜构成的复合薄膜以固定的裁剪宽度裁切而成,其中,所述制绳机具有:多个圆筒状的线轴,所述平箔丝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多个圆筒状的线轴;多个载体,所述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载体,所述平箔丝从所述线轴被抽出;芯材供给机构,其向所述外导体的内部供给芯材;波导管取出机构,其取出形成所述外导体后的波导管;以及载体动作决定机构,其将所述载体的动作决定为,在所述平箔丝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处,在各个平箔丝与其他平箔丝之间形成的交叉点始终为3个以上。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载体动作决定机构的动作被决定为,在多个所述交叉点中,具有至少2个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平箔丝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在从所述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中的位于最外侧的交叉点观察时紧接着位于外侧的交叉点处,交叉的2根平箔丝相接或者位于其间隔比所述平箔丝的宽度的大致一半小的距离。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制绳机具有8个以上的卷绕有所述平箔丝的所述线轴和8个以上的所述载体,并且具有8根以上的所述平箔丝,以多个所述交叉点中的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平箔丝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为基准点的所述载体的动作所引起的平箔丝在铅垂面内的角度变化处于大致10度以内。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以所述固定的裁剪宽度裁切而成的平箔丝是通过使用具有多个旋转刀片的分切机连续切断而制造的。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多个载体构成为,在从所述线轴抽出所述平箔丝的情况下,能够从所述线轴的横侧取得所述平箔丝。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平箔丝被构成为正面背面一致,使得切断前的复合薄膜中的同一面成为波导管外导体的外侧或内侧。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多个载体具有使所述平箔丝所具有的张力固定化的机构。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多个载体具有对所述平箔丝所具有的张力进行调整的机构。
此外,本公开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是具有挠性的电介质棒和在该电介质棒的外周将平箔丝编织成编织绳状而成的外导体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序:使用上述记载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进行外导体的形成;以及在进行所述外导体的形成的工序之前,使所述平箔丝的正面背面一致。
此外,本公开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使所述平箔丝的正面背面一致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通过试验的制绳来辨别翻转的平箔丝;以及对平箔丝的正面背面进行修正。
此外,本公开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是具有挠性的电介质棒和位于该电介质棒的外周的外导体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序:使用上述记载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进行外导体的形成;以及在形成所述外导体的形成的工序之前,使所述平箔丝的张力一致。
此外,本公开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使所述平箔丝的张力一致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通过试验的制绳来判定产生张力差的载体;以及使用对所述载体所具有的平箔丝的张力进行调整的机构来调整平箔丝的张力。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通过将多个带状部件制成编织绳状而形成筒状部件,其中,所述制绳机具有:多个圆筒状的线轴,所述带状部件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多个圆筒状的线轴;多个载体,所述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载体,所述带状部件从所述线轴被抽出;以及载体动作决定机构,其将所述多个载体的动作决定为,在所述带状部件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处,在各个带状部件与其他带状部件之间形成的交叉点始终为3个以上。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载体动作决定机构的动作被决定为,在多个所述交叉点中,具有至少2个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平箔丝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在从所述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中的位于最外侧的交叉点观察时紧接着位于外侧的交叉点处,交叉的2根平箔丝相接或者位于其间隔比所述平箔丝的宽度的大致一半小的距离。
此外,本公开的制绳机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制绳机具有8个以上的卷绕有所述带状部件的所述线轴和8个以上的所述载体,并且具有8根以上所述带状部件,以多个所述交叉点中的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带状部件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为基准点的所述载体的动作所引起的带状部件在铅垂面内的角度变化处于大致10度以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起到能够得到将在日本专利第6343827号公报中公开的挠性波导管投入实用所需的、不使平箔丝正面背面翻转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圆编织绳的制造装置这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公开,通过使用了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圆编织绳的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起到能够得到特性稳定的挠性波导管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制绳机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将在制绳机上设置有线轴的载体放大后的放大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绳机时的概念图,是示出制绳机具有的导轨和载体在导轨上移动的路径的概念图。
图4A是将制绳位置放大时的示意图,是示出在图3所示的位置处具有载体时的姿势的示意图。
图4B是将制绳位置放大时的示意图,是示出在图3所示的位置处具有载体时的紧后面的姿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如果平箔丝的距离比平箔丝的宽度的一半小则能够抑制翻转的概要的图。
图6是示出载体位于图3所示的“紧后面位置”时的配置的图。
图7示出进行了条件最差的配置近似计算时的几何学的配置的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例的制绳机时的概念图,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具有的导轨和载体在导轨上移动的路径的图。
图9A是从上方观察制绳位置时的概念图。
图9B是从上方观察制绳位置时的概念图。
图9C是从上方观察制绳位置时的概念图。
图10是制绳位置的概念图。
图11是示出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通过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挠性波导管1.2m的传输特性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例5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通过本实施例5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挠性波导管0.5m的传输特性而得到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另外,并不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公开。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只不过以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内容的程度概要地示出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即,本公开不仅仅限定于在各图中例示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
(实施例1)
〔制绳机的结构〕
首先,对制绳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制绳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将在制绳机上设置有线轴的载体放大后的放大图。
图1所示的制绳机1是能够使用达到64个载体10的制绳机。该制绳机1设置有8个载体,并且设置有用于供给配置于波导管50的内部的芯材60的芯材供给机构70和用于以固定的速度卷绕外导体形成后的波导管50的波导管取出机构80,由此形成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其中,8个载体10将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了平箔丝20的圆筒状的线轴30设置为能够分别旋转。
载体10的动作由制绳机1具有的导轨11、驱动马达12、以及配置在导轨11的下方的驱动机构13决定。它们复合地决定载体动作,作为载体动作决定机构90发挥功能。
如图2所示,载体10构成为,在从圆筒状的线轴30抽出平箔丝20时,平箔丝20从圆筒状的线轴30横侧取得平箔丝20。另外。平箔丝20是通过利用具有多个旋转刀片的分切机将复合薄膜连续地切断成1.2mm的宽度而制造的,具有平滑的切断面,该复合薄膜是将厚度25μm的聚酰亚胺薄膜与厚度9μm的铜箔粘在一起而得到的。即,本实施例中的平箔丝20反映出平滑的薄膜表面和该平滑的切断面而具有平滑的表面。
芯材供给机构70由位于导轨11的下侧的芯材送出机构71和决定芯材60的送出位置的进给管72构成。配置于波导管50的内部的芯材60卷绕在芯材送出机构71具有的圆筒状的卷筒71a上,从此处通过进给管72供给到进行制绳的位置附近。
波导管取出机构80将外导体的形成结束后的波导管50向上方拉起,经由若干个滑轮81而取出波导管50作为完成品。这里,完成品经由滑轮81落入箱82中而能够回收,但也可以利用绕到圆筒状的卷筒上等的回收机构等。波导管取出机构80与载体动作决定机构90联动,与制绳动作一并进行将外导体的形成结束后的波导管50向上方拉起的动作。
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绳机1时的概念图,是示出制绳机1具有的导轨11和载体在导轨11上移动的路径的概念图。
导轨11具有绕顺时针用的导轨和绕逆时针用的导轨,它们具有交叉地在制绳位置的周围旋转1圈的轨道。8个载体10中具有绕逆时针旋转的4个载体10(以下称为“载体A”)和绕顺时针旋转的4个载体10(以下称为“载体B”),平箔丝20从各个载体10朝向制绳位置拉伸,载体10在导轨11上移动。这些载体10如图3所示那样配置,载体A和载体B一边通过导轨11的交叉的轨道蜿蜒一边在导轨11上移动。
从配置在导轨11上的各载体10拉出平箔丝20,并向制绳位置P1供给平箔丝20。各载体10具有使平箔丝20的张力固定化的机构112(参照图2),由此,使全部的平箔丝20的张力固定。平箔丝20的张力是由使载体10具有的张力固定化的机构112拉伸平箔丝20的力与通过载体10的动作从制绳位置P1拉伸平箔丝20的力的平衡决定的。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载体10具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滑轮机构113和支承滑轮机构113的弹簧114,通过使该能够上下移动的滑轮机构113的重量与弹簧114的弹簧常量固定来实现张力的固定化。关于使该张力固定化的机构,不限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机构,能够利用其他机构。
〔制绳机的作用〕
接着,使用图3、图4A、图4B及图5,来说明利用制绳机1进行的挠性波导管的外导体形成。这里,说明根据该制绳机1能够不使平箔丝20正面背面翻转而形成具有编织绳构造的挠性波导管的外导体的情况,并且说明能够使挠性波导管的特性充分稳定的情况。图4A是将制绳位置P1放大时的示意图,示出在图3所示的位置处具有载体10时的姿态。图4B同样是将制绳位置P1放大时的示意图,是示出图3的紧后面位置(图4A的紧后面)的姿态的示意图。图5是示意性示出如果平箔丝20的距离比平箔丝20的宽度的一半小则能够抑制翻转的概要的图。
〔制绳动作〕
首先,使用图3及图4A及图4B对形成外导体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将图3所示的平箔丝A、平箔丝B的交叉点设为交叉点A-B时,该交叉点A-B以如下的形式产生:在从处于图3右侧的载体A及载体B位于紧前面位置时开始向图的位置移动的中途,从载体A拉伸的平箔丝20(以下称为“平箔丝A”)盖到从载体B拉伸的平箔丝20(以下称为“平箔丝B”)的上方。
当载体A及载体B位于图的位置时,载体A位于比载体B靠内侧(制绳位置P1的附近)的位置,因此,平箔丝A与平箔丝B在交叉点A-B处,成为如图4A所示那样相接的状态。在载体A及载体B从该状态分别移动而来到图3所示的紧后面位置的情况下,与先前不同,载体A位于比载体B靠外侧(与制绳位置P1分离的位置)的位置,因此,如图4B所示,在交叉点A-B处,在平箔丝A与平箔丝B之间产生间隙Q1。
进而,当载体10行进时,载体A与载体B的交叉再次发生,以从载体B拉伸的平箔丝B盖在从载体A拉伸的平箔丝A的上方的形式产生新的交叉点。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而形成挠性波导管51(波导管)。一边改变正面背面作为构成挠性波导管51的平箔丝20(平箔丝A、B)彼此相接的面一边编织挠性波导管51。
在该动作中平箔丝20(平箔丝A、B)产生翻转的原因是在最开始平箔丝20交叉后相接的时候,或者在平箔丝20与平箔丝20之间产生间隙的时候。即,在这些平箔丝20可能产生翻转时,如果抑制翻转的力未充分发挥或者导致平箔丝20翻转的要因变强等,则会产生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翻转。
〔通过平箔丝20(平箔丝A、B)彼此的干涉而产生翻转抑制力〕
在图4A的上侧,存在平箔丝20成为编织绳状的部分,即,挠性波导管51的形成结束后的部分,由波导管取出机构80朝上方向拉伸。此外,在制绳位置P1的下侧,配置有从芯材送出机构71供给的波导管的芯材60和从载体10供给的平箔丝20。这里,波导管的芯材60通过自重从制绳位置P1向正下方伸展。通过使载体10具有的张力固定化的机构112,以固定的张力从制绳位置P1相对于芯材60具有大致45°的角度而倾斜地拉伸平箔丝20。
在制绳位置P1处,向上方向拉伸的力、芯材60的自重、以及平箔丝20的张力相抗衡(平衡),通过该相抗衡(平衡),制绳位置P1被保持为固定位置。此外,在制绳位置P1处,具有平箔丝20从平箔丝20成为编织绳状的部分起平滑地扩展的形状,形成平箔丝20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在平箔丝20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存在多个之后成为编织绳状的交叉点。如图4A及图4B所示,位于这些扩大部的交叉点在全部的平箔丝20中存在多个。
当观察图4A中的平箔丝20时,分别存在4个依次改变了与其他平箔丝20相接的面的交叉点。以平箔丝A为例观察时,关于平箔丝A与其他平箔丝20相接的面,在位于最靠内侧(芯材60侧)的交叉点处,在制绳后成为外侧的面与其他平箔丝20相接。在紧接着靠外侧的交叉点处,在制绳后成为内侧的面与其他平箔丝20相接。在进一步靠外侧的交叉点处,又是相反侧(在制绳后成为外侧的面)与其他平箔丝20相接,在成为最外周的交叉点的交叉点(交叉点A-B)处,相反侧(在制绳后成为内侧的面)与平箔丝20相接。
如这里所示,采取一根平箔丝20被依次夹在与其他的平箔丝20之间的形式在制绳时成为抑制平箔丝20的翻转的力。即,通过增强该抑制翻转的力,能够抑制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翻转。另外,本公开中的交叉点是指,通过平箔丝20(平箔丝A、B)位于彼此相接或充分接近的位置,从而位于相互干涉而得到抑制平箔丝20的翻转的力的相对位置。
此外,在图4B中观察平箔丝A中的交叉点时,图4A所示的最靠内侧(芯材60侧)的交叉点成为大致模仿芯材60的状态,难以说是位于扩大部。
像这样位于扩大部的交叉点在制绳的定时改变其数量。此外,该事例中的图4A所示的最靠内侧的交叉点在图4B的定时,在模仿芯材60的方向上对平箔丝20赋予扭转力,为了抑制由于平箔丝20(平箔丝A、B)彼此以面重叠而引起的翻转,甚至产生成为负的力(促使翻转的力)。即,抑制翻转的仅仅是位于扩大部的交叉点。
如上所述,图4B中的平箔丝A的交叉点减少到3点,但根据本实方式,能够抑制翻转。本发明人包含该事例在内,针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发现如果位于这些扩大部的交叉点至少具有3点,则能够发挥抑制翻转的力,并抑制翻转。
本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更详细地找到了用于发挥抑制翻转的力的要件。即,发现为了得到抑制翻转的力,将上述的要件(在扩大部,交叉点至少具有3个点)作为前提,多个交叉点还需要满足以下3点的要件。
翻转抑制要件1
具有至少2个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平箔丝20(平箔丝A、B)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
翻转抑制要件2
在从所述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中的位于最外侧的交叉点紧接着位于外侧的交叉点处,交叉的2根平箔丝20(平箔丝A、B)相接或者位于其间隔比平箔丝20的宽度D2(复合薄膜的裁剪宽度)的大致一半小的距离K1。
翻转抑制要件3
全部的平箔丝20的张力为固定张力以上。
上述翻转抑制要件1作为抑制翻转的力是基本的要件。这里,交叉的2根平箔丝20从相反侧夹着,从而发挥抑制翻转的基本的力。这里的接触期望尽可能以面的形式连续地接触,但作为与此接近的形式,如果在一个交叉点处至少在2点连续地接触,则能够发挥抑制翻转的力。
上述翻转抑制要件2是位于要件1中的交叉点的更靠外侧的交叉点应满足的要件。该交叉点相当于图4A及图4B中的交叉点A-B,但由于载体的蜿蜒而使平箔丝在制绳期间接触或分离。本发明人发现平箔丝20的翻转容易在该平箔丝20从分离的状态向接触转换时发生,并且发现为了得到平箔丝20无翻转的挠性波导管51,抑制平箔丝20在该交叉点处的翻转是重要的。此外,还发现为了在平箔丝20在该交叉点处分离时抑制翻转,在该交叉点处,平箔丝20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宽度D1的一半即可。该理论能够根据图5所示的比较简单的几何学的考察来理解。另外,实际的交叉点并不是平箔丝20(平箔丝A、B)彼此呈直角相交,因此,处于更加难以翻转的状态,如果平箔丝20之间的距离小于平箔丝20的宽度D1的一半,则能够抑制翻转。
上述翻转抑制要件3是附随的要件,但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为了通过上述要件1及上述要件2抑制翻转,上述要件3中的“固定张力以上的张力”是不可缺的。
〔翻转要因及其抑制〕
如已述那样,在这些平箔丝20产生翻转时是未发挥抑制翻转的力或者与平箔丝20的翻转相连的要因加强时。即,当超过抑制翻转的力而加强了促使翻转的力时,产生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翻转。以下,针对导致平箔丝20翻转的要因及其抑制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发现导致平箔丝20翻转的要因集中于以下3点。即,通过以不超过抑制平箔丝20(平箔丝A、B)交替相接所引起的翻转的力的程度抑制这3个要因的发生,能够抑制平箔丝20的翻转。
翻转要因1
载体10与制绳位置P1之间的平箔丝20的扭转。
翻转要因2
通过载体10沿着导轨11轨道的蜿蜒而产生的平箔丝20的振动、扭转。
翻转要因3
平箔丝20(平箔丝A、B)彼此的摩擦所引起的振动、跳起、扭转。
关于翻转要因1,通过构成为在最开始设置平箔丝20时,在减小了“平箔丝20的扭转”的基础上进行设置,除此之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从圆筒状的线轴30抽出平箔丝20时,使圆筒状的线轴30旋转并且从其横侧取得平箔丝20,由此,不会从开始设置时增加平箔丝的扭转而能够进行制绳动作。即,在很多制绳机中使用的从圆筒状的线轴30的上侧取得丝线的方式中,在制绳动作中,丝线的扭转增加。
此外,载体10与制绳位置P1之间的平箔丝20的扭转在平箔丝20本身具有应力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无法抑制。该自然产生的平箔丝20的扭转能够通过抑制平箔丝20具有的内部应力来抑制。但是,为此如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平箔丝20那样,是通过使用具有多个旋转刀片的分切机的连续切断将由金属箔和树脂薄膜构成的复合薄膜以固定的裁剪宽度裁切而制造出的平箔丝20即可。即,如果使用以这种形式制造出的平箔丝20,则充分地抑制平箔丝20本身具有的内部应力,不会增强平箔丝20的翻转要因。
另外,在本公开中,通过使用具有多个旋转刀片的分切机的连续切断将复合薄膜以固定的裁剪宽度裁切的方式最适合于本发明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1,但如果存在在所利用的平箔丝20得到更平滑的表面或切断面的结构或切断方法,则也可以利用它们。
翻转要因2为,由于在翻转抑制要因2的说明中记载的因载体10的蜿蜒引起的平箔丝20的振动、扭转而导致在某种意义上无法避免的要因。由于载体10的蜿蜒而使平箔丝20啪嗒啪嗒地振动,当该振动增强时,平箔丝20会发生翻转。但是,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在翻转抑制要因2的说明中记载的翻转抑制的要件和上述的翻转发生的定时(平箔丝20从分离的状态向接触转变时容易发生),针对成为翻转原因的要素进一步进行了研究。
这里,针对以在翻转抑制要因2的说明中记载的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为基准点的载体动作所引起的平箔丝20在铅垂面内的角度变化的大小进行考察,与翻转抑制关联地成功计算出该大小收敛于何种程度的范围合适。
图6示出载体位于图3中的“紧后面位置”时的配置图。图4B是将此时的制绳位置P1放大后的图,此时,平箔丝A与平箔丝B处于在角度上最分离的位置,对于翻转抑制成为条件最差的配置。
图7是示出进行了条件最差的配置近似计算时的几何学的配置的图。这里,针对包含平箔丝A与平箔丝B所形成的交叉点A-B在内的3点交叉点而假定等腰三棱柱,设从正上方观察时(参照图6)的平箔丝A与平箔丝B的交叉角为45°~50°、平箔丝20(平箔丝A、B)相对于铅垂方向形成的角为45°、此外使用了在相对于芯材60的直径用8根平箔丝20编织挠性波导管51时能够正好没有间隙地形成外导体的平箔丝20,计算出该平箔丝20的宽度的一半与交叉点A-B处的平箔丝A和平箔丝B的距离相等的角度。结果是,当从正上方观察时的交叉角为45°时,载体动作所引起的平箔丝的角度差被估计为8.4°,当从正上方观察时的交叉角为50°时,载体动作所引起的平箔丝的角度差被估计为9.2°。
即,本发明人基于这些考察,发现在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1中,还考虑将宽度稍微小的平箔丝用作平箔丝20的情况,如果为大致10°左右的角度差以下,则能够发挥抑制翻转的力,同时能够抑制作为翻转要因的振动、扭转。
在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制绳机1中,实际上满足上述条件,在实测中,载体动作所引起的平箔丝20的角度差为9°~10°程度(计算上为9.3°有余的程度)。
翻转要因3中的平箔丝20(平箔丝A、B)彼此的摩擦在制绳动作中也无法避免,但由此引起的振动、跳起、扭转能够通过使平箔丝20的表面、切断面平滑而较多地避免。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具有多个旋转刀片的分切机的连续切断将由金属箔和树脂薄膜构成的复合薄膜以固定的裁剪宽度裁切而进行制造,如果为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平箔丝20,其表面、切断面充分地平滑,能够抑制翻转。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1,利用8根平箔丝20,能够得到具有平箔丝20无翻转的外导体的挠性波导管51。
[比较例1]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绳机1中,设置4个载体10,作为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1,该4个载体10分别设置有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有宽度2.4mm的平箔丝的圆筒状的线轴30。这里,芯材供给机构70、波导管取出机构80等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仅是平箔芯的宽度和载体10的数量。
在利用上述结构进行了制绳动作时,平箔丝产生了翻转,没能得到具有无翻转的外导体的挠性波导管51。这是因为,在本比较例1的结构的基于4根平箔丝的外导体形成中,在实施例1所示的平箔丝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中,各个平箔丝与其他的平箔丝之间形成的交叉点仅得到1个,最多得到2个。
即,在本比较例1的基于4根平箔丝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中,无法得到基于交叉点来抑制翻转的效果,无法得到无翻转的挠性波导管51。
[比较例2]
将使用激光以宽度1.2mm切割内部具有铜布线的FPC而得到的极细FPC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于圆筒状的线轴30,在此基础上设置8个与实施例1同样的载体10,并且将载体10设置于实施例1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1,作为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这里,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通过使用具有多个旋转刀片的分切机的连续切断将由金属箔和树脂薄膜构成的复合薄膜以固定的裁剪宽度裁切而制造出的平箔丝20。与此相对,在本比较例2中,仅使用了利用激光进行切割而得到的极细FPC。
在利用上述结构进行了制绳动作时,极细FPC产生了翻转,没能得到具有无翻转的外导体的波导管。这是因为,所使用的极细FPC是使用激光进行切割而得到的,因此,无法得到平滑的切断面,在制绳动作中,在丝线彼此摩擦时产生了不需要的跳起、扭转。
即,在本比较例2的使用了通过激光切割而制造出的平箔丝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中,无法抑制成为翻转要因的不需要的跳起,无法得到无翻转的挠性波导管51。
[比较例3]
在能够使用达到16个载体10的制绳机中,设置8个载体10,并且,设置用于供给配置于波导管的内部的芯材60的芯材供给机构70、以及用于以固定的速度卷绕外导体形成后的波导管的波导管取出机构80,作为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其中,该8个载体10分别设置有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有平箔丝20的圆筒状的线轴30。这里,载体10及平箔丝20与实施例1所使用的载体及平箔丝相同,芯材供给机构70和波导管取出机构80也设置了依照实施例1的结构。
图8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例的制绳机时的概念图,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具有的导轨11A和载体10在导轨11A上移动的路径的图。与实施例1相同,导轨11A具有绕顺时针用的导轨和绕逆时针用的导轨,它们具有交叉地在制绳位置的周围旋转1圈的轨道。8个载体中具有绕逆时针旋转的4个载体10(载体A)和绕顺时针旋转的4个载体10(载体B),平箔丝20从各个载体10朝向制绳位置拉伸,在导轨11A上移动。这些载体10如图8所示那样配置为等间隔,载体A和载体B一边通过导轨11A的交叉的轨道蜿蜒一边在导轨11A上移动。
在利用上述结构进行了制绳动作时,平箔丝20产生了翻转,没能得到具有无翻转的外导体的波导管。这是因为,根据图3与图8的比较可知,本比较例3中的载体10的蜿蜒比实施例1大,由于载体10的蜿蜒而产生的平箔丝20的振动、扭转超过了抑制翻转的力。
另外,本比较例3使用的制绳机中的载体动作所引起的平箔丝20的角度差为25°左右,大幅超过在实施例1中作为能够抑制翻转而示出的10°以内的基准。
即,在本比较例3的制绳机中,由于载体10的蜿蜒而引起的平箔丝20的振动、扭转较大,无法得到无翻转的挠性波导管51。
[实施例2]
(结构及作用)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绳机中,设置16个载体10,作为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该16个载体10分别设置有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有宽度0.6mm的平箔丝的圆筒状的线轴30。这里,芯材供给机构70、波导管取出机构80等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仅是平箔丝的宽度D1和载体10的数量。
在利用上述结构进行了制绳动作时,能够得到具有平箔丝20无翻转的外导体的挠性波导管51。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2的结构的基于16根平箔丝20的外导体形成中,能够稳定地得到比实施例1所示的平箔丝20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处的交叉点多的交叉点。这在图9A~图9C的从上方观察制绳位置P1时的概念图中,根据图9B的本实施例2的情况与图9A所示的实施例1的情况的比较而明确可知。
即,在本实施例2的基于16根平箔丝20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中,通过充分地得到基于交叉点的翻转抑制的效果,能够得到无翻转的挠性波导管51。
[实施例3]
(结构及作用)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1中,设置32个载体10,作为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该32个载体10分别设置有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有宽度0.3mm的平箔丝20的圆筒状的线轴30。这里,芯材供给机构70、波导管取出机构80等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仅是平箔丝20的宽度和载体10的数量。
在利用上述结构进行了制绳动作时,能够得到具有平箔丝20无翻转的外导体的挠性波导管51。这是因为,在本实施例3的结构的基于32根平箔丝20的外导体形成中,能够稳定地得到比实施例1所示的平箔丝20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处的交叉点多的交叉点。这在图10的从侧面观察制绳位置时的概念图中,根据图9C的本实施例3的情况与图9A所示的实施例1的情况的比较而明确可知。
即,在本实施例3的基于32根平箔丝20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1中,通过充分地得到基于交叉点的翻转抑制的效果,能够得到无翻转的挠性波导管51。
[实施例4]
作为第4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
(结构)
本实施例4的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方法是具有挠性的电介质棒和在电介质棒的外周将平箔丝20编织成编织绳状而成的外导体的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使用实施例3中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1进行外导体的形成(图11的步骤S10);以及在进行该外导体的形成的工序之前,确认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而使它们一致(图11的步骤S7)。
这里所说的平箔丝20是通过利用具有多个旋转刀片的分切机将复合薄膜连续地切断成0.3mm的宽度而制造的,该复合薄膜是将厚度25μm的聚酰亚胺薄膜与厚度9μm的铜箔粘在一起而得到的。此外,关于这里的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将切断前的复合薄膜中的同一面的单侧作为正面,将另一单侧作为背面。这里的正面背面只是为了方便起见,在本实施例4中,将聚酰亚胺薄膜面表记为正面,将铜箔面表记为背面。
在本实施例中制造的挠性波导管51以平箔丝20的背面(铜箔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进行外导体的形成。为了实现该外导体的形成,确认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而使它们一致的工序(图11的步骤S7)具有如下工序:通过试验的制绳确认有无翻转的平箔丝20(图11的步骤S71及步骤S72);以及修正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图11的步骤S73)。
(作用)
以下,按照每个工序来说明图11中的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方法。
在本实施例的使用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1的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方法中,需要准备必要数量的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有平箔丝20的圆筒状的线轴30。对此,进行如下作业:使用未图示的专用的丝线卷绕设备,将宽度0.3mm的平箔丝20以无翻转的方式卷到能够设置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载体10的圆筒状的线轴30(图11的步骤S1)。结果是,得到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有平箔丝20的32根线轴30。
接着,进行将所利用的载体10具有的张力固定化的机构112的调整,使所利用的32台载体的条件一致(图11的步骤S2),进而将制绳机1的载体速度等载体动作决定机构90的条件、波导管取出机构80将完成的挠性波导管51向上方拉起的速度条件分别关联起来而决定并设定这些条件(图11的步骤S3)。另外,到此为止设定的条件能够一边观察试验制绳的结果一边进行调整,之后也能够变更。
由于目前为止前提条件齐备,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1上设置载体10(图11的步骤S4),进而在该载体10上设置线轴30(图11的步骤S5)。从所设置的各线轴30取出平箔丝20,使平箔丝20依次通过载体10具有的滑轮机构113和引导件115等而引导至制绳位置P1,将丝线编织成编织绳形状(图11的步骤S6)。
当全部的丝线编织结束之后,进行试验制绳(图11的步骤S71),在铜箔面(背面)向外侧(表面侧)露出的情况下,为了进行该修正而将该丝线暂时切断,在修正了正面背面之后重新编织。通过重复进行确认该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而使正面背面一致的工序,能够使构成挠性波导管51的全部的平箔丝20成为正面背面一致的状态。
在全部的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一致而制绳稳定之后,将配置于波导管的内部的芯材60(挠性的电介质棒)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1所具有的芯材供给机构70向制绳位置P1拉出,插入到波导管的内部(图11的步骤S9)。
到此为止,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准备齐全,因此,进行预先设定的制造条件下的挠性波导管51的形成(图11的步骤S10)。
外导体的形成完成后的挠性波导管51由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圆编织绳的制绳机1所具有的波导管取出机构80从制绳位置P1拉出,作为完成品取出(图11的步骤S11)。
(效果)
图12示出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通过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挠性波导管51中的长度为1.2m的传输特性而得到的结果(包含连接的损耗)。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损耗充分小且具有稳定的特性的挠性波导管51。
[实施例5]
(结构及作用)
图13是示出本实施例5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流程图。本实施例5的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方法是具有挠性的电介质棒和在电介质棒的外周将平箔丝20编织成编织绳状而成的外导体的挠性波导管51的制造方法,除了实施例4中的制造方法所具有的工序之外,还具有使平箔丝20的张力一致的工序(图13的步骤S8)。此外,本实施例5中使用的波导管外导体用的制绳机1使用具有对平箔丝20所具有的张力进行调整的机构的载体10。该载体10在载体条件设定(图13的步骤S2)中预先充分地进行调整,以能够使平箔丝20的张力固定化。
本实施例5的制造方法以构成编织绳状的外导体的平箔丝20的张力成为固定的方式进行外导体的形成。为了实现该外导体的形成,使平箔丝20的张力一致的工序(图13的步骤S8)具有如下工序:判定通过试验的制绳而产生张力差的载体10(图13的步骤S81及步骤S82);使用对载体10所具有的平箔丝20的张力进行调整的机构来调整平箔丝20的张力(图13的步骤S83)。
在通过确认平箔丝20的正面背面并使它们一致的工序(图13的步骤S7)而使构成挠性波导管51的全部的平箔丝20成为正面背面一致的状态之后,实施使平箔丝20的张力一致的工序(图13的步骤S8)。首先,进行试验制绳(图13的步骤S81),这里根据所形成的编织绳状的挠性波导管51的完成情况来判定张力具有差异的平箔丝20,使用调整载体10所具有的平箔丝20的张力的机构112进行修正。通过重复进行调整该平箔丝20的张力的工序,能够成为使构成挠性波导管51的全部的平箔丝20的张力一致的状态。
这里,在张力产生差异的载体10及平箔丝20的判定中使用了挠性波导管51的完成情况,但也能够使用具有测定张力的机构112的载体10,基于其测定值来进行张力的调整,该方法不限于此。
另外,在本实施例5中,尽管在载体条件设定工序(图13的步骤S2)中充分地进行了调整使得平箔丝20的张力能够固定化,也需要进行使平箔丝20的张力一致的工序(图13的步骤S8),这是因为,由于难以使各载体10上的线轴30的旋转摩擦、各载体10所具有的滑轮机构113或引导件115的摩擦、弹簧的弹簧常量完全一致,因此,仅通过事前调整难以使实际的制绳动作中的张力充分一致。
(效果)
图14示出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通过本实施例5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挠性波导管51中的长度为0.5m的传输特性而得到的结果(包含连接的损耗)。这里,可知实施例4的结果(图12)中的传输特性的错乱减少,得到具有更优选的特性的挠性波导管51。
即,根据本实施例5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具有更加稳定的特性的挠性波导管51。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流程图的说明中,使用“首先”、“之后”、“接下来”等表现而明示了步骤间的处理的前后关系,但实施本发明所需的处理的顺序并非由这些表现唯一地决定。即,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的顺序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变更。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详细进行了说明,但这些是例示,以本公开的栏中记载的方案为代表,能够通过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各种变形、改良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标号说明
1 制绳机
10 载体
11、11A 导轨
12 驱动马达
13 驱动机构
20 平箔丝
30 线轴
50 波导管
51 挠性波导管
60 芯材
70 芯材供给机构
71 芯材送出机构
71a 卷筒
72 进给管
80 波导管取出机构
81 滑轮
82 箱
90 载体动作决定机构
112 使张力固定化的机构
113 滑轮机构
114 弹簧
115 引导件

Claims (15)

1.一种制绳机,其用于通过将平箔丝制成编织绳状而形成挠性波导管的外导体,该平箔丝通过将由金属箔和树脂薄膜构成的复合薄膜以固定的裁剪宽度裁切而成,其中,
所述制绳机具有:
多个圆筒状的线轴,所述平箔丝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多个圆筒状的线轴;
多个载体,所述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载体,所述平箔丝从所述线轴被抽出;
芯材供给机构,其向所述外导体的内部供给芯材;
波导管取出机构,其取出形成所述外导体后的挠性波导管;以及
载体动作决定机构,其将所述载体的动作决定为,在所述平箔丝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处,在各个平箔丝与其他平箔丝之间形成的交叉点始终为3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所述载体动作决定机构的动作被决定为,在多个所述交叉点中,具有至少2个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平箔丝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在从所述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中的位于最外侧的交叉点观察时紧接着位于外侧的交叉点处,交叉的2根平箔丝相接或者位于其间隔比所述平箔丝的宽度的大致一半小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所述制绳机具有8个以上的卷绕有所述平箔丝的所述线轴和8个以上的所述载体,并且具有8根以上的所述平箔丝,
以多个所述交叉点中的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平箔丝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为基准点的所述载体的动作所引起的平箔丝在铅垂面内的角度变化处于大致10度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以所述固定的裁剪宽度裁切而成的平箔丝是通过使用具有多个旋转刀片的分切机连续切断而制造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所述多个载体构成为,在从所述线轴抽出所述平箔丝的情况下,能够在所述线轴以其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同时从所述线轴的横侧取得所述平箔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所述平箔丝被构成为正面背面一致,使得切断前的复合薄膜中的同一面成为波导管外导体的外侧或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所述多个载体具有使所述平箔丝所具有的张力固定化的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所述多个载体具有对所述平箔丝所具有的张力进行调整的机构。
9.一种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该挠性波导管具有挠性的电介质棒和在该电介质棒的外周将平箔丝编织成编织绳状而成的外导体,其中,
所述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使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绳机,进行外导体的形成;以及
在进行所述外导体的形成的工序之前,使所述平箔丝的正面背面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所述平箔丝的正面背面一致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
通过试验的制绳来辨别翻转的平箔丝;以及
对平箔丝的正面背面进行修正。
11.一种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该挠性波导管具有挠性的电介质棒和位于该电介质棒的外周的外导体,其中,
所述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使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绳机进行外导体的形成;以及
在进行所述外导体的形成的工序之前,使所述平箔丝的张力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所述平箔丝的张力一致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
通过试验的制绳来判定产生张力差的载体;以及
使用对所述载体所具有的平箔丝的张力进行调整的机构来调整平箔丝的张力。
13.一种制绳机,其通过将多个带状部件制成编织绳状而形成筒状部件,其中,
所述制绳机具有:
多个圆筒状的线轴,所述带状部件以无翻转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多个圆筒状的线轴;
多个载体,所述线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载体,所述带状部件从所述线轴被抽出;以及
载体动作决定机构,其将所述多个载体的动作决定为,在所述带状部件成为编织绳状前的扩大部处,在各个带状部件与其他带状部件之间形成的交叉点始终为3个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所述载体动作决定机构的动作被决定为,
在多个所述交叉点中,具有至少2个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平箔丝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
在从所述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中的位于最外侧的交叉点观察时紧接着位于外侧的交叉点处,交叉的2根平箔丝相接或者位于其间隔比所述平箔丝的宽度的大致一半小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绳机,其中,
所述制绳机具有8个以上的卷绕有所述带状部件的所述线轴和8个以上的所述载体,并且具有8根以上所述带状部件,以多个所述交叉点中的在制绳动作中交叉的2根带状部件连续地在2点以上彼此相接的交叉点为基准点的所述载体的动作所引起的带状部件在铅垂面内的角度变化处于大致10度以内。
CN202080074631.1A 2020-01-17 2020-10-21 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6003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5964A JP7325047B2 (ja) 2020-01-17 2020-01-17 導波管外導体用の丸組紐製紐機および可撓性導波管の製造方法
JP2020-005964 2020-01-17
PCT/JP2020/039610 WO2021145041A1 (ja) 2020-01-17 2020-10-21 製紐機および可撓性導波管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0313A true CN114600313A (zh) 2022-06-07

Family

ID=76864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4631.1A Pending CN114600313A (zh) 2020-01-17 2020-10-21 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3175B2 (zh)
JP (1) JP7325047B2 (zh)
CN (1) CN114600313A (zh)
WO (1) WO2021145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5047B2 (ja) * 2020-01-17 2023-08-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導波管外導体用の丸組紐製紐機および可撓性導波管の製造方法
WO2024064396A2 (en) * 2022-09-23 2024-03-28 Senso Medical Labs, Ltd. Advanced functional strands ropes and cabl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2190Y (zh) * 1994-01-20 1994-11-09 象山县石浦电力机具厂 防扭编织绳的编织机
JP2900933B1 (ja) * 1998-02-27 1999-06-0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編組装置
JP2002339210A (ja) * 2001-05-17 2002-11-27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編組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060254792A1 (en) * 2003-05-22 2006-11-16 Hiroyuki Kimura Foam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10051339A (ko) * 2009-11-10 2011-05-18 김흥곤 캐리어의 자전기능이 구비된 편조기
JP2013216983A (ja) * 2012-04-05 2013-10-24 Bridgestone Corp 編組機
CN103469479A (zh) * 2013-08-28 2013-12-25 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编织绳及其制作方法
US20140004296A1 (en) * 2011-01-20 2014-01-02 Tape Weaving Sweden Ab Textile materials comprising tapes in two oblique orientations and its method and means for production
CN103603134A (zh) * 2009-01-26 2014-02-26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支架编织心轴
CN103987885A (zh) * 2012-08-08 2014-08-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编织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线的制造装置
CN109686509A (zh) * 2019-01-28 2019-04-26 上海立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编织层的编织方法
CN109853126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多彩隆纺织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无接缝绕编织绳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CN110565262A (zh) * 2019-08-26 2019-12-13 上海大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合线锚钉编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1957A (ja) * 2008-09-29 2010-04-15 Olympus Corp 光源装置
US8857304B2 (en) * 2010-12-02 2014-10-14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atible catheter
JP5273284B1 (ja) * 2012-09-20 2013-08-2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光電気複合ケーブル
CN105103369B (zh) 2013-04-03 2018-06-05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波导管、波导管制造方法和无线传输系统
JP6015542B2 (ja) * 2013-04-25 2016-10-2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光電気複合ケーブル
JP6343827B2 (ja) 2014-03-20 2018-06-20 福井県 可撓性導波管
JP2015187319A (ja) 2014-03-27 2015-10-29 クラレファスニング株式会社 自己係合性を有する組紐
JP6649110B2 (ja) 2016-02-16 2020-02-19 古野電気株式会社 可撓導波管、コネクタ、および電磁波伝送システム
JP6911334B2 (ja) * 2016-11-25 2021-07-2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複合ケーブル
JP6503408B2 (ja) 2017-05-02 2019-04-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導波管、導波管を有する画像伝送装置、導波管を有する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7333518B2 (ja) * 2019-12-24 2023-08-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導波管の接続構造、導波管コネクタ、及び、導波管ユニット
JP7325047B2 (ja) * 2020-01-17 2023-08-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導波管外導体用の丸組紐製紐機および可撓性導波管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2190Y (zh) * 1994-01-20 1994-11-09 象山县石浦电力机具厂 防扭编织绳的编织机
JP2900933B1 (ja) * 1998-02-27 1999-06-0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編組装置
JP2002339210A (ja) * 2001-05-17 2002-11-27 Nip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編組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20060254792A1 (en) * 2003-05-22 2006-11-16 Hiroyuki Kimura Foam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603134A (zh) * 2009-01-26 2014-02-26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支架编织心轴
KR20110051339A (ko) * 2009-11-10 2011-05-18 김흥곤 캐리어의 자전기능이 구비된 편조기
US20140004296A1 (en) * 2011-01-20 2014-01-02 Tape Weaving Sweden Ab Textile materials comprising tapes in two oblique orientations and its method and means for production
JP2013216983A (ja) * 2012-04-05 2013-10-24 Bridgestone Corp 編組機
CN103987885A (zh) * 2012-08-08 2014-08-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编织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线的制造装置
CN103469479A (zh) * 2013-08-28 2013-12-25 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编织绳及其制作方法
CN109853126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多彩隆纺织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无接缝绕编织绳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CN109686509A (zh) * 2019-01-28 2019-04-26 上海立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编织层的编织方法
CN110565262A (zh) * 2019-08-26 2019-12-13 上海大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缝合线锚钉编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宜胜;徐海亮;吴震宇;袁嫣红;: "三维编织机运动仿真分析及其轨道优化设计", 纺织学报, no. 04, 15 April 2017 (2017-04-15) *
赵霞;王慧;付超;崔卫华;赵萍;田相省;: "编织防扭钢丝绳绳股展开线研究及力学建模", 机械强度, no. 01, 15 February 2017 (2017-02-15) *
邱明华, 朱潮: "旋转式编织机编织线交叉机构的计算机仿真", 橡胶工业, no. 04, 10 April 1997 (1997-04-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93175B2 (en) 2023-07-04
US20220283357A1 (en) 2022-09-08
JP7325047B2 (ja) 2023-08-14
JP2021114679A (ja) 2021-08-05
WO2021145041A1 (ja)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00313A (zh) 制绳机及挠性波导管的制造方法
US11424048B2 (en) Coaxial cable utilizing plated carbon nanotube elemen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136324A (zh) 一种卧式缠绕机
CS207732B2 (en) Machine for making the metal cords
CA2291649C (en) Double-twisting cable machine and cable formed therewith
CN109686484A (zh) 一种同轴电缆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US6096977A (en)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patch cord cable
US562203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uniform impedance communications cables for high frequency use
KR100688731B1 (ko) Stp 케이블의 제조를 위한 선재 가공장치 및 그가공방법
EP167600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wire cord
KR101803236B1 (ko) 생산성이 향상된 차폐케이블 제조장치
US4342190A (en) Stranding stock of large cross sections
CN110120283B (zh) 一种拖链电缆及电缆制备方法
US4577403A (en) Manufactur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able core units
KR101803237B1 (ko) 생산성이 향상된 차폐케이블 제조장치
CN201956135U (zh) 一种卧式缠绕机
JP2001003281A (ja) スチールコー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に用いる撚線機
KR101803238B1 (ko) 생산성이 향상된 차폐케이블 제조장치
CN111736282B (zh) 光缆成缆扎纱方法、光缆成缆方法、光缆和通信设备
CN205179289U (zh) 声音讯号线
KR102517084B1 (ko) 연선기의 선재 소성 장치
CN208385213U (zh) 一种绕线机、放线装置及其放线组件
JP2660724B2 (ja) ゴム製品補強用スチールコードの製造方法
CN209016566U (zh) 一种电缆放线架
CN204375496U (zh) 绞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