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9919A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9919A
CN114599919A CN202080074666.5A CN202080074666A CN114599919A CN 114599919 A CN114599919 A CN 114599919A CN 202080074666 A CN202080074666 A CN 202080074666A CN 114599919 A CN114599919 A CN 114599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traight tube
length
bell mouth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46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9919B (zh
Inventor
安达奈穗
田所敬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99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9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9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9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8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备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具有供空气流入且上游侧的内径比下游侧的内径大的第一锥部和从第一锥部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管部,第一锥部具有:第一弯曲部,其形成空气的流入口;第二弯曲部,其内径比第一弯曲部小;以及连结部,其与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相连且内表面呈直线状延伸,连结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直管部的轴的方向的角度为33度以上,在直管部的轴的方向上,第一锥部的第一长度与直管部的第二长度之和相对于喇叭口的全长的比率小于0.76。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喇叭口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顶流型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室外机具备设置于轴流风扇的周围的喇叭口。喇叭口具有设置于空气的主流的上游侧且管径从空气的主流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变窄的倾斜壁部。喇叭口的倾斜壁部形成为降低轴流风扇的负荷。例如,喇叭口形成为倾斜壁部的斜度相对于入口开口面成为60度以上且70度以下。另外,喇叭口形成为倾斜壁部的长度相对于喇叭口的轴向上的喇叭口的全长的比率成为0.33以上且0.42以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19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倾斜壁部成为上述的斜度及比率的方式形成喇叭口的情况下,喇叭口的轴向上的空气的流动增大。在室外机中的空气的吹出口,有时会设置防止异物混入室外机等的吹出格栅。当在室外机中在空气的吹出口设置吹出格栅且喇叭口的轴向上的空气的流动增大的情况下,吹出格栅处的压力损失会增大。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补偿吹出格栅处的压力损失,风扇输入增大,风扇效率有可能恶化。
本公开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空气的吹出口处的压力损失的产生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备:热交换器;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生成被引导到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供所述空气通过的开口并收容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收容所述轴流风扇;以及环状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在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周围并向所述开口引导所述空气,所述喇叭口具有:第一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供所述空气流入的上游侧的内径比下游侧的内径大;以及直管部,所述直管部从所述第一锥部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延伸,所述第一锥部具有: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形成所述空气的流入口;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直管部相连且内径比所述第一弯曲部小;以及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相连且内表面呈直线状延伸,所述连结部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直管部的轴的方向的角度为33度以上,在所述直管部的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锥部的第一长度与所述直管部的第二长度之和相对于所述喇叭口的全长的比率小于0.76。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结构,能够抑制喇叭口的轴向上的空气的流动。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结构,能够抑制空气的吹出口处的压力损失并降低风扇输入,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风扇效率的恶化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是将图1的喇叭口的截面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棱线的第一曲率半径与第一中心角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4是将图1的喇叭口的第一截面及第二截面放大而示出的概略图。
图5是将现有技术的喇叭口的截面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连结部的内表面的角度与风扇输入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示出喇叭口的长度的比率与风扇输入比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的内部构造的一例的俯视图。在图1中,作为室外机100的一例,图示了侧流型的室外机100。另外,在图1中,用空心的块形箭头表示室外机100驱动时的主流的空气的流入方向,用点图案的块形箭头表示从与主流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流入方向。
此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室外机100的各构成构件的尺寸的关系及形状有时与实际不同。另外,室外机100的各构成构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原则上为设置成能够使用室外机100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另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件或部分、或者类似的构件或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省略标注附图标记。
室外机100具有收容热交换器1、轴流风扇3及压缩机5的框体10。框体10例如通过组合多个金属板面板等而形成。在框体10设置有与框体10的内部连通的开口10a。如图1所示,开口10a例如配置于框体10的前表面。另外,在框体10配置有覆盖开口10a的吹出格栅10b。吹出格栅10b设置于轴流风扇3的下游侧。吹出格栅10b为了防止异物混入室外机100并附着于轴流风扇3,并且为了防止使用者的手触碰到轴流风扇3等而受伤,形成有多个细孔、例如狭缝。
热交换器1在通过热交换器1的空气流与在热交换器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作为热交换器1,例如使用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板状翅片和贯通多个板状翅片的多个传热管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等空冷式的热交换器1。在图1中,热交换器1形成为具有配置于框体10的后表面侧的第一部分1a和配置于框体10的左表面侧的第二部分1b的俯视时呈L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此外,L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只不过是热交换器1的一例,热交换器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轴流风扇3配置在热交换器1与设置于框体10的开口10a之间。作为轴流风扇3,例如使用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3具有:通过旋转生成空气的流动的多个叶片3a、支承多个叶片3a并使其旋转的毂部3b、顶端与毂部3b连结的轴3c、以及与轴3c的末端连结并使轴3c旋转的电机3d。轴流风扇3的轴3c的顶端以朝向开口10a的方向的方式配置。作为电机3d,使用能够通过电压来控制轴3c的转速的三相感应电机或DC无刷电机。
压缩机5对吸入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作为高压制冷剂排出。作为压缩机5,例如使用旋转压缩机或涡旋压缩机。虽然未图示,但压缩机5通过制冷剂配管与热交换器1连接。
另外,在框体10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15。框体10的内部由分隔板15划分为送风机室15a和机械室15b。在送风机室15a配置有热交换器1及轴流风扇3,在机械室15b配置有压缩机5。此外,在图1中,分隔板15形成为具有单一的直线状的截面的板状构件,但也可以设为具有其他形状的截面的板状构件。例如,分隔板15也可以是具有1个以上的曲面形状的截面的板状构件,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直线状的截面的板状构件,也可以是具有直线状的截面及曲线形状的截面双方的板状构件。另外,根据室外机100的用途等,能够省略分隔板15。
另外,室外机100具备收容于框体10的喇叭口20。喇叭口20是形成有将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而生成的空气流引导到开口10a的风路的环状的构件。喇叭口20在框体10的前表面、例如设置于前表面面板的开口10a的周缘部与框体10连结。喇叭口20例如通过冲压加工等使金属板塑性变形,从而与框体10的前表面面板一体地形成。在图1中,示出了供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而生成的空气流入的喇叭口20的流入口20a。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位于热交换器1的第二部分1b与轴流风扇3之间的喇叭口20的第一截面20b、以及位于轴流风扇3与分隔板15之间的喇叭口20的第二截面20c。
喇叭口20形成为将吸入到框体10内部的空气引导到轴流风扇3并调整空气流向叶片3a的流入角度。轴流风扇3被喇叭口20包围而收容于框体10的内部。通过用喇叭口20包围轴流风扇3,从而轴流风扇3的一部分收容于喇叭口20,因此能够使室外机10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小型化。将在后面叙述喇叭口20的其他构造。
在室外机100驱动时,室外机100的外部的空气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而被引导到框体10的内部、例如送风机室15a的内部,在热交换器1中进行热交换。另外,在热交换器1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经由喇叭口20、框体10的开口10a及吹出格栅10b向室外机100的外部排出。
接着,对喇叭口2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将图1的喇叭口20的截面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概略图。图2的截面是沿着后述的直管部21的轴AX剖开的截面。此外,在图2中,用黑色的块形箭头表示图1中的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另外,在图2中,与图1同样地,用空心的块形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
喇叭口20具有直管部21和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的上游侧与直管部21相连的第一锥部23。
直管部21具有热交换器1侧的端部21a和框体10的开口10a侧的端部21b。如图2所示,直管部21的内表面呈直线状,直管部21的从端部21a至端部21b的以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轴线AX为中心的内径为相同直径。如图2所示,直管部21的轴AX的延伸方向与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大致平行。另外,如图2所示,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能够设计成与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及直管部21的轴AX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此外,虽然在图2中未示出,但直管部21配置于轴流风扇3的叶片3a的外周侧。
第一锥部23是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内径从上游朝向下游变小的缩小管。第一锥部23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配置于直管部21的上游侧且热交换器1的下游侧。即,第一锥部23与直管部21的热交换器1侧的端部21a相连。将在后面叙述第一锥部23的详细构造。
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喇叭口20中,将沿着第一锥部23的内表面流动的空气称为旁流的空气。在喇叭口20中,主要是从与主流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动的空气流入第一锥部23而成为旁流的空气。
另外,能够在喇叭口20设置在直管部21与框体10的开口10a之间相连且内径从直管部21朝向开口10a变大的第二锥部25。
第二锥部25具有热交换器1侧的端部25b和框体10的开口10a侧的端部25a。第二锥部25是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内径从配置于上游侧的端部25b朝向配置于下游侧的端部25a变大的扩大管。第二锥部25配置于直管部21的下游侧且框体10的开口10a的上游侧。即,第二锥部25的端部25b与直管部21的端部21b相连。另外,第二锥部25的端部25a与框体10、例如框体10的前表面面板的开口10a的边缘相连。
此外,在图2中,第二锥部25的内表面是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锥部25的内表面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将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的截面和直线状的截面组合而成的形状的截面。
另外,根据室外机100的形状或大小等,能够省略第二锥部25。
接着,对第一锥部23的构造及形状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一锥部23是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内径从上游朝向下游变小的缩小部。在喇叭口20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锥部23形成为,沿着轴AX的方向的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比沿着轴AX的方向的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长。此外,也可以根据室外机100的形状等,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的整周上,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形成为比沿着轴AX的方向的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长。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长意味着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第一锥部23的流路的距离比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直管部21的流路的距离大。
在直管部21的流路的距离大的情况下,从直管部21的内表面起的空气的流动的剥离随着朝向空气的主流方向的下游而变大。因此,在直管部21的流路的距离大的情况下,在直管部21的上游侧产生的涡流有可能随着朝向下游侧而变大。由于直管部21处的涡流的产生,直管部21处的空气的流路实质上变窄。
另外,通过在直管部21的端部21a流入旁流的空气,在直管部21产生空气的流动的剥离,在直管部21的上游侧产生涡流。另外,随着旁流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大,难以将旁流的空气的流动向空气的主流方向转向,在直管部21产生的涡流变大。
然而,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使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长,因此能够在第一锥部23中确保用于将旁流的空气的流动向空气的主流方向转向的风路距离。另外,由于第二长度H2相对于第一长度H1的比率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直管部21产生的涡流变大。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作为缩小部的第一锥部23处的空气的流动的收缩平滑,因此能够抑制由直管部21处的缩流引起的涡流的产生。另外,即使在直管部21产生涡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涡流变大。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喇叭口20处的压力损失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
另外,通过使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长,能够在第一锥部23中将旁流的空气的流动向空气的主流方向平缓地转向,因此能够降低施加于轴流风扇3的叶片3a的前缘的负荷。因此,能够进行轴流风扇3的电力的低输入设计,能够实现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省电力化。
第一锥部23能够形成为具有形成喇叭口20的空气的流入口20a的第一弯曲部23a和与直管部21相连且内径比第一弯曲部23a小的第二弯曲部23b。第一弯曲部23a及第二弯曲部23b在轴AX的方向上位于第一锥部23的两端,第一弯曲部23a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位于第二弯曲部23b的上游侧。如图2所示,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第一弯曲部23a的端部23a1形成空气的流入口20a。另外,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第二弯曲部23b的端部23b1与直管部21的端部21a相连。
通过在第一锥部23设置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能够单独地调整第一弯曲部23a及第二弯曲部23b的形状或大小,进行喇叭口20的形状或大小的最佳化设计。例如,能够在第一弯曲部23a处使旁流的空气流动沿着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流入第一锥部23,能够在第二弯曲部23b处使旁流的空气的流动向空气的主流方向转向。另外,通过在第二弯曲部23b处使旁流的空气的流动向空气的主流方向转向,从而能够使旁流的空气的流动沿着轴流风扇3的叶片3a流入。
此外,第二锥部25的下游侧的端部25a的第二开口直径D2能够形成为比第一锥部23的上游侧的端部23a1的第一开口直径D1大。第一开口直径D1是轴AX与第一锥部23的端部23a1之间的距离,是端部23a1处的第一锥部23的内径的半径。第二开口直径D2是轴AX与第二锥部25的端部25a之间的距离,是端部25a处的第二锥部25的内径的半径。
如上所述,喇叭口20有时通过冲压加工等金属板的塑性变形而与框体10的前表面面板一体地形成,在冲压加工中使用模具。在利用模具的冲压加工中,将框体10的前表面面板保持于模具的下模,通过弯曲加工等使金属板向模具的下模的方向弯曲,由此形成喇叭口20。第二锥部25形成于接近前表面面板的位置,第一锥部23形成于远离前表面面板的位置。如果第二开口直径D2形成为比第一开口直径D1大,则在从模具的下模对框体10的前表面面板进行脱模时,能够抑制第一锥部23的上游侧的端部23a1与模具的下模发生干涉。因此,如果第二锥部25的下游侧的端部25a的第二开口直径D2形成为比第一锥部23的上游侧的端部23a1的第一开口直径D1大,则能够提高喇叭口20的制造效率。
另外,第一锥部23具有与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相连的连结部23c。连结部23c具有在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端部23c1和位于下游侧的端部23c2。连结部23c的端部23c1与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的第一弯曲部23a的下游侧的端部23a2相连。连结部23c的端部23c2与空气的流动的主流方向上的第二弯曲部23b的上游侧的端部23b2相连。连结部23c的内径从端部23c1朝向端部23c2变小。另外,连结部23c的内表面为直线形状,相对于轴AX的方向以角度α倾斜。角度α是表示连结部23c的开口的程度的参数,角度α越大则喇叭口20的空气流入口的开口越大。另外,端部23a2处的第一弯曲部23a的斜度及端部23b2处的第二弯曲部23b的斜度相对于轴AX的方向成为角度α。
通过在第一锥部23设置连结部23c,从而能够使沿着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流入第一锥部23的旁流的空气的流动在沿着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状态下平滑地流入第二弯曲部23b。因此,通过在第一锥部23设置连结部23c,从而能够抑制第一锥部23处的空气的流动的剥离。
例如,如图2所示,从空气流入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的第一弯曲部23a的截面能够设为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即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内侧弯曲成曲线形状的形状。另外,轴AX的方向上的第二弯曲部23b的截面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即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内侧弯曲成曲线形状的形状。
此外,第一弯曲部23a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根据室外机100的内部构造等设为朝向喇叭口20的外侧鼓起的形状、即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外侧弯曲成曲线形状的形状。
例如,在图1的第二截面20c中,第一弯曲部23a能够设为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外侧弯曲成曲线形状的形状。如果在第二截面20c中使第一弯曲部23a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外侧弯曲,则能够沿着图1的分隔板15的面延长喇叭口20的流入口侧的内表面,使沿着分隔板15流动的空气顺畅地流入喇叭口20。
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形成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的线设为第一棱线23a3。第一棱线23a3从空气流入的第一弯曲部23a的上游侧向第一弯曲部23a的下游侧延伸。另外,将形成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的线设为第二棱线23b3。第二棱线23b3配置在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另外,将形成呈直线状延伸的连结部23c的内表面且在第一棱线23a3与第二棱线23b3之间相连的线设为第三棱线23c3。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一中心角θ1的关系的概略图。在图3中,第一棱线23a3的曲率中心由点O表示,第一弯曲部23a的一方的端部23a1由点P1表示,第一弯曲部23a的另一方的端部23a2由点P2表示。线段OP1及线段OP2的长度相同,能够确定为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中心角θ1能够确定为以点O为中心的线段OP1与线段OP2之间的角度。
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基于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以及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来确定。此外,图2所示的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角度α与第二中心角θ2相同。
例如,在使第一中心角θ1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第一曲率半径R1变大,第一棱线23a3的弯曲形状接近直线状,因此第一棱线23a3的弯曲形状平缓。另外,对于第一棱线23a3,在使第一曲率半径R1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第一中心角θ1变小,第一棱线23a3的长度变小,因此能够实现第一弯曲部23a的小型化。
另外,在图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与第二中心角θ2的关系中,与图3及与图3相关的上述的说明同样的关系也成立。在图2中,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及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的大小由箭头表示。
即,在使第二中心角θ2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第二曲率半径R2变大,第二棱线23b3的弯曲形状接近直线状,因此第二棱线23b3的弯曲形状平缓。另外,对于第二棱线23b3,在使第二曲率半径R2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第二中心角θ2变小,第二棱线23b3的长度变小,因此能够实现第二弯曲部23b的小型化。
另外,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基于形成图2所示的呈直线状延伸的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来确定。随着长度L变小,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上的连结部23c的宽度变小,因此能够实现连结部23c的小型化。
如图4所示,第一锥部23形成为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比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大。即,在第一锥部23中,由第一棱线23a3形成的第一弯曲部23a的曲率比由第二棱线23b3形成的第二弯曲部23b的曲率小。需要说明的是,曲率是曲率半径的倒数。
根据该结构,即使空气从与空气的主流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入第一锥部23,也能够使空气沿着第一棱线23a3流通。另外,通过第一锥部23后的空气能够沿着第二弯曲部23b的第二棱线23b3流通,使空气沿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流入。即,喇叭口20通过具有第一锥部23,能够将从与空气的主流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入的空气向轴流风扇3引导,并且能够沿与空气的主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入直管部21。
室外机100通常具有生成空气的流动的轴流风扇3。在室外机100中,通过将轴流风扇3的叶片3a配置于直管部21的内部,能够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然而,在直管部2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产生压力损失的情况下,由于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降低,因此为了补偿送风性能的降低,需要增加轴流风扇3的消耗电力。
然而,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第一锥部23处的空气的流动的剥离引起的涡流的产生,从而能够抑制在直管部2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产生压力损失。另外,能够使直管部2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的分布均匀,因此还能够抑制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降低。另外,即使在为了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而将轴流风扇3的叶片3a配置于直管部21的内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为了维持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而增加轴流风扇3的消耗电力。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和消耗电力的削减的室外机100。
另外,通过将具有呈直线形状延伸的内表面的连结部23c设置于第一锥部23,从而能够沿着第三棱线23c3引导沿着第一弯曲部23a的第一棱线23a3流入的空气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第一锥部23处的空气的流动在第一弯曲部23a与第二弯曲部23b的边界处被剥离。
另外,通过使第一锥部23的形状以轴流风扇3的轴3c为基准在周向上变化,能够使流入直管部21的空气的流动的分布更均匀,并且能够更灵活地实现喇叭口20的小型化。
例如,如上所述,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基于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来确定。因此,通过使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从而能够灵活地设计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例如,通过在维持周向上的第一弯曲部23a及第二弯曲部23b的形状及大小的状态下缩短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从而能够抑制第一锥部23处的空气的流动的剥离,并且缩小第一锥部23的径向的宽度。
设置于在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中使用的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3的周围的喇叭口20有时因室外机100的小型化的影响而设置于狭窄的空间。然而,通过在维持周向上的第一弯曲部23a及第二弯曲部23b的形状及大小的状态下缩短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从而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中也能够实现送风性能的恶化的抑制和喇叭口20的小型化。
另外,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基于沿着轴AX的方向的第一锥部23的长度H1来确定。通过使长度H1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从而能够灵活地设计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
另外,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基于沿着轴AX的方向的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来确定。通过使第二长度H1在直管部21的周向上变化,从而能够灵活地设计直管部21的形状及大小。
另外,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基于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及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中的至少1个来确定。因此,通过使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中心角θ1、第二曲率半径R2及第二中心角θ2中的至少1个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从而能够灵活地设计第一锥部23的形状及大小。此外,如上所述,第二中心角θ2与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角度α相同,因此当使第二中心角θ2变化时,角度α也变化,相反也成立。
使用与图1同样地使用在俯视时呈L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作为热交换器1的例子对以轴AX为基准使第一锥部23的形状在周向上变化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后的说明只不过是实施例之一,并不意图通过该实施例限定公开的内容。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1具有配置于框体10的后表面侧的第一部分1a和配置于框体10的左表面侧的第二部分1b。第一部分1a在框体10的后表面侧沿与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外,第二部分1b在与第一部分1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与第一锥部23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在框体10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15。
在上述那样的室外机100中,由于沿喇叭口20的周向配置的构成要素不同,因此当轴流风扇3旋转时,产生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空气的流动。当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流动的空气流入轴流风扇3时,与空气从主流这一个方向流动的情况相比,风扇效率等送风性能有可能降低。
在图1中,示出了位于第二部分1b与轴流风扇3之间的喇叭口20的第一截面20b、以及位于轴流风扇3与分隔板15之间的喇叭口20的第二截面20c。在图1中,在第一截面20b的内表面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部分1b。在图2中,在第二截面20c的内表面的延长线上未配置第二部分1b。图4是将图1的喇叭口20的第一截面20b及第二截面20c放大而示出的概略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由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和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构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及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由第一棱线23a3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形成第一截面20b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即,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但在第一弯曲部23a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配置有图1的第二部分1b。另外,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形成第二截面20c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即,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但在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未配置图1的第二部分1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此外,在图4中,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但不限于该形状。例如,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形状也可以是朝向喇叭口20的外侧鼓起的形状。
另外,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由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和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构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及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由第二棱线23b3形成。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配置在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即,图4的第一截面20b所示的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是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一例。另外,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配置在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即,图4的第二截面20c所示的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是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一例。另外,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及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
另外,将由在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与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之间相连的第二棱线23b3形成的连结部23c的面设为第一中间区域33c1。另外,将由在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二棱线23b3与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之间相连的第三棱线23c3形成的连结部23c的面设为第二中间区域33c2。即,在该实施例中,连结部23c的面由包含第一截面20b的第三棱线23c3的第一中间区域33c1和包含第二截面20c的第三棱线23c3的第二中间区域33c2构成。
此外,第一锥部23的第一截面20b是引导从第二部分1b流入的空气的区域,称为“第一引导区域”。另外,直管部21的第一截面20b是与第一引导区域相连并对从第一引导区域流入的空气进行引导的区域,称为“第二引导区域”。
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能够与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b不同。例如,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能够形成为比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b小。在第二部分1b中,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旁流的空气从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入。如果减小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则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变短。然而,如果将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维持为恒定,则能够使旁流的空气沿着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流动,因此能够减少第一锥部23处的空气的剥离。另外,通过使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比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b小,从而能够降低第一锥部23的径向的宽度。因此,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喇叭口20与热交换器1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送风性能的恶化的抑制和喇叭口20的小型化。
此外,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也可以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例如,第一弯曲部23a能够形成为在第二部分1b与第一弯曲部23a的距离成为最小的第一截面20b中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成为最大。另外,关于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b,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也可以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另外,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能够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能够与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b不同。例如,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能够形成为比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b大。通过第二部分1b并沿着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流入的与空气的主流的方向不同的空气沿着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流入直管部21。此时,如果增大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则能够延长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如果增大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则能够使沿着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流动的空气更可靠地接近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因此,通过增大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从而能够使直管部21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的分布更均匀,因此能够抑制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降低。另外,通过减小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b,从而能够使第一锥部23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
此外,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也可以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例如,第二弯曲部23b能够形成为在第二部分1b与第二弯曲部23b的距离成为最小的第一截面20b中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成为最大。另外,关于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b,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也可以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另外,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能够在第一锥部23的周向上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能够与第二中间区域33c2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2不同。例如,形成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能够形成为比形成第二中间区域33c2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2短。通过使形成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比形成第二中间区域33c2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2短,从而能够使第一锥部23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缩短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从而能够缩小热交换器1的第二部分1b与轴流风扇3之间的空间。
另外,通过在维持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及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形状及大小的状态下缩短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从而能够减小第一锥部23的径向的宽度。因此,即使在热交换器1与喇叭口20之间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送风性能的恶化的抑制和喇叭口20的小型化。
另外,沿着轴AX的方向的第一锥部23的第一截面20b的第一长度H1a能够与沿着轴AX的方向的第一锥部23的第二截面20c的第一长度H1b不同。通过将它们设为不同的值,从而即使在热交换器1与喇叭口20之间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灵活地设计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喇叭口20的尺寸,因此能够实现喇叭口20的小型化。
另外,沿着轴AX的方向的直管部21的第一截面20b的第二长度H2a能够与沿着轴AX的方向的直管部21的第二截面20c的第二长度H2b不同。通过将它们设为不同的值,从而即使在热交换器1与喇叭口20之间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灵活地设计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喇叭口20的尺寸,因此能够实现喇叭口20的小型化。
另外,沿着轴AX的方向的直管部21的第一截面20b的第二长度H2a能够比沿着轴AX的方向的第一锥部23的第一截面20b的第一长度H1a长。即,第二引导区域的第二长度H1b能够比第一引导区域的第一长度H1a长。
在室外机100中,在轴AX的方向上,热交换器1的第二部分1b有时会以与喇叭口20的第一截面20b重叠的方式配置而小型化。在这样的室外机100中,例如当为了减小喇叭口20的径向宽度而减小第一引导区域中的连结部23c时,热交换器1的第二部分1b与喇叭口20的第一截面20b的重叠部分减少。其结果是,通过热交换器1的第二部分1b并从喇叭口20的径向流入第一引导区域的空气的量增加,因此从喇叭口20的径向流入的空气的流入量变得不均匀,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有可能恶化。
然而,通过使第二引导区域的第二长度H2a比第一引导区域的第一长度H1a长,从而能够抑制热交换器1的第二部分1b与喇叭口20的第一截面20b的重叠部分的减少。因此,通过使第二引导区域的第二长度H2a比第一引导区域的第一长度H1a长,从而能够确保从喇叭口20的径向流入的空气的流入量的均匀性,抑制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的恶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角度α为33度以上,从而能够抑制吹出格栅10b处的压力损失。另外,通过使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与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之和相对于喇叭口20的全长H0的比率ε1=(H1+H2)/H0小于0.76,从而能够抑制吹出格栅10b处的压力损失。以下,除了图2~4以外还使用图5~7进行说明。
图5是将现有技术的喇叭口的截面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概略图。图5的喇叭口20X具有轴向的第一长度为H1X的第一锥部23X、轴向的第二长度为H2X的直管部21X、以及第二锥部25。另外,第一锥部23X形成为中心角90°的圆弧形状。另外,在图5的现有技术的喇叭口20X中,第一锥部23X的第一长度H1X与直管部21X的第二长度H2X之和相对于喇叭口20X的全长H0X的比率ε0=(H1X+H2X)/H0X形成为0.58。在该条件下,测定喇叭口20X处的轴流风扇3的风扇输入值W0。
在喇叭口20中,使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角度α变化,测定室外机100中的风扇输入值W1。使用风扇输入值W0,以(W1-W0)/W0-1进行标准化来评价输入比。对于输入比,在数值向正的方向增加的情况下表示风扇输入恶化,在向负的方向增加的情况下表示风扇输入改善。
将测定结果示于图6。图6是示出连结部的内表面的角度与风扇输入比的关系的图表。纵轴是输入比,横轴是角度α。此外,在室外机100未设置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的数据用黑色的图表表示,在室外机100设置有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的数据用白色的图表表示。
在角度α为18度的情况下,在未设置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观察到室外机100中的风扇输入比的改善,但在设置有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观察到恶化的倾向。另外,在角度α为25度的情况下,与角度α为18度的情况相比,室外机100中的风扇输入比成为改善倾向,但在设置有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恶化的倾向没有得到改善。
在角度α为18度的情况下,流入喇叭口20的轴AX的方向的空气流增大,因此能够抑制轴流风扇3的叶片3a的前缘处的空气的剥离,能够降低叶片3a处的负荷。另一方面,当空气流增大时,从喇叭口20流出的空气流也增大,因此在室外机100设置有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产生压力损失。另外,在喇叭口20中流动的空气流的总风量少的情况下,喇叭口20的径向的空气流的风量相对于总风量的比例变大,空气流整体上相对于轴AX的方向向倾斜方向流动。因此,在角度α为18度的情况下,空气流有时会与喇叭口20的内表面碰撞而产生压力损失。
然而,在角度α为41度的情况下,观察到设置有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的风扇输入比的改善,示出了风扇输入得到改善的情况。因此,根据图6的图表,在角度α为25度与42度之间、即角度α为33度以上的情况下,示出了风扇输入得到改善的情况。
此外,在图6的结果中,当使角度α变化时,存在喇叭口20的全长H0发生变化这样的课题。接着,在将角度α固定为30度以上的任意的数值的状态下,仅使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及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变化。决定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与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之和相对于喇叭口20的全长H0的比率ε1=(H1+H2)/H0,评价该比率ε1下的输入比。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中,第二锥部25的轴向的长度设为恒定。输入比的评价使用与上述的图6同样的方法。
将测定结果示于图7。图7是示出喇叭口的长度的比率与风扇输入比的关系的图表。纵轴是输入比,横轴是比率ε1=(H1+H2/H0)。此外,与图6同样地,在室外机100未设置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的数据用黑色的图表表示,在室外机100设置有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的数据用白色的图表表示。
在比率ε1为0.79的情况下,产生由吹出格栅10b的轴向的空气的流动引起的压力损失,在室外机100设置有吹出格栅10b的情况和在室外机100未设置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下,观察到输入比存在差异。当比率ε1从0.79减少时,设置有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与未设置吹出格栅10b的情况之差变小,在比率ε1小于0.76的情况下,能够将取决于吹出格栅10b的有无的输入降低比的差抑制在2%左右。
此外,喇叭口20的全长H0、第一锥部23的第一长度H1以及直管部21的第二长度H2只要满足比率ε1小于0.76这样的条件,则也可以在周向上变化。例如,在图4中,第一截面20b中的喇叭口20的全长H0a可以与第二截面20c中的喇叭口20的全长H0b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角度α只要满足角度α为33度以上这样的条件,则也可以在周向上变化。例如,图4中的第一截面20b的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角度α1可以与第二截面20c的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角度α2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即使室外机100为冷却单元,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空调装置即使将室内机与室外机100一体化,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上述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热交换器、1a第一部分、1b第二部分、3轴流风扇、3a叶片、3b毂部、3c轴、3d电机、5压缩机、10框体、10a开口、10b吹出格栅、15分隔板、15a送风机室、15b机械室、20、20X喇叭口、20a流入口、20b第一截面、20c第二截面、21、21X直管部、21a、21b端部、23、23X第一锥部、23a第一弯曲部、23a1、23a2端部、23a3第一棱线、23b第二弯曲部、23b1、23b2端部、23b3第二棱线、23c连结部、23c1、23c2端部、23c3第三棱线、25、25X第二锥部、33a1第一上游侧区域、33a2第二上游侧区域、33b1第一下游侧区域、33b2第二下游侧区域、33c1第一中间区域、33c2第二中间区域、100室外机。

Claims (6)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备:
热交换器;
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生成被引导到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动;
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供所述空气通过的开口并收容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收容所述轴流风扇;以及
环状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在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周围,并向所述开口引导所述空气,
所述喇叭口具有:
第一锥部,所述第一锥部的供所述空气流入的上游侧的内径比下游侧的内径大;以及
直管部,所述直管部从所述第一锥部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延伸,
所述第一锥部具有:
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形成所述空气的流入口;
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直管部相连且内径比所述第一弯曲部小;以及
连结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相连且内表面呈直线状延伸,
所述连结部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直管部的轴的方向的角度为33度以上,
在所述直管部的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锥部的第一长度与所述直管部的第二长度之和相对于所述喇叭口的全长的比率小于0.7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一曲率半径比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第二曲率半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在所述喇叭口的周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长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呈直线状延伸的所述连结部的内表面的长度在所述喇叭口的周向上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形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在与所述轴流风扇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部分在与所述第一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锥部隔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第一锥部具有对从所述第二部分流入的空气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区域,
所述直管部具有第二引导区域,所述第二引导区域与所述第一引导区域相连并对从所述第一引导区域流入的空气进行引导,
所述第二引导区域的所述第二长度比所述第一引导区域的所述第一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喇叭口具有第二锥部,所述第二锥部在所述直管部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开口之间相连且内径从所述直管部朝向所述开口变大,
所述第二锥部的下游侧的端部的第二开口直径比所述第一锥部的上游侧的端部的第一开口直径大。
CN202080074666.5A 2019-10-29 2020-10-26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Active CN1145999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9/042324 2019-10-29
PCT/JP2019/042324 WO2021084605A1 (ja) 2019-10-29 2019-10-29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PCT/JP2020/040099 WO2021085377A1 (ja) 2019-10-29 2020-10-26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9919A true CN114599919A (zh) 2022-06-07
CN114599919B CN114599919B (zh) 2023-08-01

Family

ID=75715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4666.5A Active CN114599919B (zh) 2019-10-29 2020-10-26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8465B2 (zh)
EP (1) EP4053463A4 (zh)
JP (1) JP7275303B2 (zh)
CN (1) CN114599919B (zh)
WO (2) WO2021084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93444A1 (en) * 2020-03-18 2021-09-23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moderate airflow
JPWO2021250889A1 (zh) * 2020-06-12 2021-12-16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9353A (ja) * 2001-10-31 2003-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器
JP2010112204A (ja) * 2008-11-04 2010-05-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及びこの送風機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10236372A (ja) * 2009-03-30 2010-10-21 Daikin Ind Ltd 軸流送風機、空気調和機及び換気扇
CN101925783A (zh) * 2008-03-11 2010-1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016327A (zh) * 2008-04-22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JP2013011235A (ja) * 2011-06-29 2013-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2835597U (zh) * 2011-10-31 2013-03-2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03097821A (zh) * 2010-09-14 2013-05-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单元的送风机、室外单元及冷冻循环装置
JP2016173210A (ja) * 2015-03-17 2016-09-29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に備えられるベルマウス
US20160281739A1 (en) * 2013-12-02 2016-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lower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same
JP2018119692A (ja) * 2017-01-23 2018-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8474570A (zh) * 2016-01-25 2018-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0682B2 (ja) * 2004-09-07 2011-06-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機
JP5322900B2 (ja) 2009-11-27 2013-10-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機のベルマウス構造
JP2018168764A (ja) * 2017-03-30 2018-11-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風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9353A (ja) * 2001-10-31 2003-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器
CN101925783A (zh) * 2008-03-11 2010-1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016327A (zh) * 2008-04-22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热泵装置
JP2010112204A (ja) * 2008-11-04 2010-05-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及びこの送風機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10236372A (ja) * 2009-03-30 2010-10-21 Daikin Ind Ltd 軸流送風機、空気調和機及び換気扇
CN103097821A (zh) * 2010-09-14 2013-05-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单元的送风机、室外单元及冷冻循环装置
JP2013011235A (ja) * 2011-06-29 2013-0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2835597U (zh) * 2011-10-31 2013-03-2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US20160281739A1 (en) * 2013-12-02 2016-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lower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same
CN108266407A (zh) * 2013-12-02 2018-07-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鼓风机和包括该鼓风机的空调器的室外单元
JP2016173210A (ja) * 2015-03-17 2016-09-29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に備えられるベルマウス
CN108474570A (zh) * 2016-01-25 2018-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及具备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机
JP2018119692A (ja) * 2017-01-23 2018-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53463A1 (en) 2022-09-07
WO2021085377A1 (ja) 2021-05-06
CN114599919B (zh) 2023-08-01
US11808465B2 (en) 2023-11-07
US20220333794A1 (en) 2022-10-20
WO2021084605A1 (ja) 2021-05-06
JPWO2021085377A1 (zh) 2021-05-06
EP4053463A4 (en) 2022-12-14
JP7275303B2 (ja) 2023-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70338B1 (en) Blower and heat pump device using same
US5570996A (en) Compact centrifugal fan
CN114599919A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US8011891B2 (en) Centrifugal multiblade fan
EP2472118A1 (en) Through-flow fan, air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1742147B (zh) 离心压缩机
US10550855B2 (en) Axial flow fan
US4747275A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low through a centrifugal impeller
EP1923572A2 (en) Electric blower and electric cleaner using the same
KR20090040973A (ko) 횡류팬 및 공기 조화기
US10871164B2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US10989201B2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JP2004218450A (ja) 遠心式送風機
CN115698594A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12236598A (zh) 离心式风扇的叶轮-进气口接口和具有该接口的离心式风扇
EP2472190B1 (en) Fan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fan unit
WO2020115540A1 (en) A centrifugal blower assembly
JP5232721B2 (ja) 遠心圧縮機
JP6109700B2 (ja) 送風機
JPH06299994A (ja) 多翼ファン
JP2023006935A (ja) 遠心送風機
JP2023009650A (ja) 軸流圧縮機及び軸流圧縮機用ディフューザ
CN114667393A (zh) 涡旋泵
JPH0861706A (ja) ベルマウ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