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9594A - 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9594A
CN114599594A CN202080074945.1A CN202080074945A CN114599594A CN 114599594 A CN114599594 A CN 114599594A CN 202080074945 A CN202080074945 A CN 202080074945A CN 114599594 A CN114599594 A CN 114599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bars
bar
load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49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9594B (zh
Inventor
乔治·德尔法布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P Macchine Elettroniche Piegatrici SpA
Original Assignee
MEP Macchine Elettroniche Piegatric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P Macchine Elettroniche Piegatrici SpA filed Critical MEP Macchine Elettroniche Piegatrici SpA
Publication of CN114599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9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9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9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movement of at least the whole wall of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6Feeding elongated articles, such as tubes, bars, or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42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for elongat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0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relatively movable racks to facilitate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1/00Supporting frames or bases for conveyors as a whole, e.g. transportable conveyor frames
    • B65G41/001Supporting frames or bases for conveyors as a whole, e.g. transportable conveyor frames with the conveyor adjustably mounted on the supporting frame or base
    • B65G41/002Pivotably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3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 B65G47/46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 B65G47/51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according to unprogrammed signals, e.g. influenced by supply situation at destination
    • B65G47/5104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according to unprogrammed signals, e.g. influenced by supply situation at destination for articles
    • B65G47/5109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according to unprogrammed signals, e.g. influenced by supply situation at destination for articles first In - First Out systems: FIFO
    • B65G47/5113Devices for dischar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conveyor  and distributing, e.g. automatically, to desired points according to unprogrammed signals, e.g. influenced by supply situation at destination for articles first In - First Out systems: FIFO using endless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14Articles of special size, shape or weigh
    • B65G2201/0217Elongated

Abstract

一种棒材(B)存储装置包括支撑台(11)、棒材进料区(12)以及与所述支撑台(11)的各相对端连接的棒材输送区(13),所述支撑台(11)包括沿移动方向(Z)至少从所述棒材进料区(12)到所述棒材输送区(13)移动棒材(B)的移动单元(14)。

Description

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特别是捆束成组的棒材。
具体地,本发明可用于从棒材的成捆仓库接收特定棒材,随后采用物以类聚的方式,例如根据直径或其他特征存储成捆的棒材,与此同时对应交付区域等待向下游一台或多台使用设备供给棒材。
在本发明中术语棒材通常是指长条形产品,例如线材、钢筋、圆形件、方形件等,具有圆形、多边形或扁平状横截面的产品。
背景技术
向使用设备供给棒材,例如向弯曲机、马镫制造机、焊接机、切割或点数设备或其他设备供应是众所周知的事。
特别向切割或棒材单数设备供给时,借助桥式起重机、吊车等类似机器从合适的仓库或直接从运输工具上取出棒材,并将其供给到进料工位,该进料工位向上述设备供料。
根据待获得的最终产品,待向使用设备供给的棒材可以是不同的类型,例如具有不同的直径、材料、形状、表面加工或其他。移动这些棒材困难和复杂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这些棒材的长度可能很长,甚至由30米甚至更长,它们往往由于自身重量而弯曲,并由于其长条形结构而扭曲在一起。
为了至少部分消除这种情况,每类棒材通常都成捆供应,这样第一类棒材形成第一捆,第二类棒材形成第二捆。
需要时,桥式起重机将一捆一捆的棒材从其所在相应仓位或运输工具上取出,然后运送到进料工位。进料工位可以设有定位成捆棒材的进料台。棒材可以在进料台上互相散开,随后安装在支撑台上的一个或多个搬运装置将其抓取并向使用设备进料。
一旦使用设备完成部分产品的加工,分散在进料台上的剩余棒材被重新收集起来并捆绑形成新的成捆棒材,桥式起重机将其抓取并送回仓库。
随着桥式起重机,另一捆棒材(例如不同类型的棒材)被抓取并转移至进料台,然后像之前一样重新开始循环。
将棒材从仓位转移至进料台以及反向操作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而且棒材从仓库向加工工位移动时也需要操作员引导以及适当定位,因此相当复杂。
此外,这种更改棒材类型的操作可能非常耗时,并且还可能造成所在供应装置下游使用设备的停机。
因此,需要改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至少一个缺陷的棒材存储装置。
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棒材存储装置,该装置实现有序、快速和有效地存储成捆供给的棒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自动化的棒材存储装置,该装置需要有限数量的操作员来管理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棒材存储装置,该装置实现将棒材供应给下游使用设备,例如供应给切割厂,避免造成设备停机以便更换棒材规格。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进一种棒材存储方法,该方法实现有效和自动化地管理仓库和使用设备之间的棒材移动。
申请人已经构思、验证并实施了本发明,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缺点并到达本发明及其他的发明目的和技术优点。
发明内容
独立权利要求阐述本发明并记载其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或主要发明构思的变体。
为实现根据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棒材存储装置包括支撑台,与所述支撑台的相应相对端,相关联的棒材进料区和棒材输送区。
所述支撑台包括沿移动方向至少从上述棒材进料区到棒材输送区移动棒材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棒材存储装置包括多个承载转运单元,该承载转运单元沿移动方向彼此相邻设置。
每个承载转运单元包括:
-至少两个承载部,至少两个承载部沿横向于移动方向的纵向间隔并对齐,相互配合并有选择地移动,以便从至少一个承载位置向至少一个释放位置转移。在承载位置该承载部位于支撑台下方并适于支撑相应棒材,在释放位置该承载部位于支撑台上方并将棒材释放到支撑台上;
-至少两个移动装置,移动装置与对应承载部相对应的定位,并在相对于承载部的偏移位置沿纵向对齐,并相互配合以便从至少一个下降状态向至少一个上升状态转移,在下降状态该移动装置平行于支撑台并实现棒材移动,在上升状态该移动装置抬起以实现访问相应的承载部。
根据一些实施例,移动装置可以是相对相应承载部独立并自主运动的部件,其中移动装置独立于相应的承载部是可移动的,以便分别独立地从下降状态到上升状态,并从承载位置到释放位置进行转移,可能通过各自的中间状态和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各移动装置可与对应的承载部一起构成可动的单个运动体,实现对应移动装置运动体的第一部分从下降状态到上升状态的转移,并可能通过可能的中间状态,以及对应承载部运动体的第二部分从承载位置到释放位置的转移,并可能通过可能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棒材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借助移动单元使支撑台上的棒材至少沿与所述支撑台的相应相对端相关联的棒材进料区至棒材输送区之间的移动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该方法包括将棒材存储在多个沿移动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承载转运单元中。每个承载转运单元设有:
-至少两个承载部,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部沿横向于所述移动方向的纵向间隔并对齐,且相互配合在至少一个承载位置与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承载位置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并适于支撑棒材,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支撑台上方并将棒材释放到所述支撑台上;
-至少两个移动装置,移动装置与承载部相关联,在相对承载部的偏移位置上沿纵向对齐,且相互配合从下降状态向上升状态移动,在下降状态该移动装置平行于支撑台并实现棒材移动,在上升状态该移动装置抬起以允许访问相应的承载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一些实施例的描述并参考附图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本发明及其其他发明形态、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本发明棒材存储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放大细节的俯视图。
-图3-4是图2的侧视图。
-图5-8是图1装置的运转可能工作顺序的侧视图。
-图9-14是图1装置的另一个运转可能工作顺序的侧视图。
-图15-17是本说明书所述装置的承载转运单元的可能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8-21是具有图15-17承载转运单元的图1装置的运转可能工作顺序的侧视图。
-图2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两台棒材储存装置的可能运行布置的侧视图。
为了便于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附图中相同的通用元素。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实施例的元素和特征易于与其他实施例结合而无需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我们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其中附图显示出一个或多个示例。提供每个示例的目的是阐述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限定本发明。例如,被显示或描述为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技术特征可以应用在其他实施例或与其他实施例关联从而产生另一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应包括所有这方面的修改和变体。
在描述这些实施例之前,我们还必须阐明的是,对本发明的描述不限于采用附图如何细节上构造和设置以下说明书中所描述的部件。对本发明的描述可以提供其他实施例并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进行说明。我们还必须说明,此处使用的措辞和术语仅用于描述,不能视为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棒材B的存储装置,整体上用编号10表示。
棒材B主要为长条状,长度为几米,例如,甚至长达约30米,并具有不同的直径。棒材B通常以捆束F的形式提供给存储设备10,即,均匀成组并捆绑在一起。
根据一些实施例,棒材B的存储设备10包括支撑台11,棒材进料区12和棒材输送区13与支撑台11的相应相对端18、19相连。
支撑台11包括沿着至少从棒材进料区12向棒材输送区13的移动方向Z移动棒材B的移动单元14。
支撑台11可以水平定位,以防止棒材B由于重力意外移动。
支撑台11包括在第一端18和第二端19之间的两个横向边缘。
第一端18和第二端19的长度基本上等于或大于待加工棒材B的长度。
实际上,根据下文描述的方式,棒材B被加载到支撑台11上,基本上平行于第一端18和第二端19的纵向长度。
特别地,棒材B对应棒材进料区12被装载到支撑台11上并对应棒材输送区13从支撑台11排出。
由于移动单元14的存在,卸载到支撑台11上的棒材B可以均匀分布在后者之上,其防止棒材B重叠或缠结,并且棒材B根据其至少一个特征均匀地排列成专门的集中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装置10包括多个沿移动方向Z彼此相邻设置的承载转运单元15。
在附图所示的情况下,承载转运单元15的数目是六个,尽管如此,不排除可大可小的不同数目。
根据一些实施例,各承载转运单元15包括至少两个承载部16,该承载部16沿横向于移动方向Z的纵向L间隔并对齐,相互配合并有选择地移动,以便从至少一个承载位置向至少一个释放位置转移。在承载位置该承载部16位于支撑台11下方并适于支撑相应成捆棒材B,在释放位置该承载部16位于支撑台11上方并将棒材释放到支撑台11上。
各承载转运单元15还包括至少两个移动装置17,移动装置17对应承载部16定位,沿纵向L对齐并相互配合,以便从至少一个下降状态向至少一个上升状态转移,在下降状态该移动装置17平行于支撑台11并实现棒材B移动,在上升状态该移动装置17抬起以实现访问对应的承载部16。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2-14所示,移动装置17可以是相对相应的承载部16独立并自主运动的部件,其中移动装置17独立于相应的承载部16是可移动的,以便分别独立地从下降状态到上升状态,和从承载位置到释放位置进行转移,可能通过各自的中间状态和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每个移动装置17以偏移相应承载部16的方式进行定位。具体地,每个移动装置17沿纵向L偏移相应承载部16,从而防止在其相互独立移动时可能有相互干扰。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2-4所示,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包括第一传动轴20和第二传动轴21,两者均平行于纵向L,并且移动装置17和承载部16与两者连接。
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与其相邻的承载转运单元共用一侧的第一传动轴20以及另一侧的第二传动轴21。应当理解,仅为了便于描述,在此及下文中,对于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尽管我们描述成第一传动轴20和第二传动轴21,但从图3-4的示例中可以看出,与相邻的承载转运单元15共用的第二传动轴21就是后者的第一传动轴20。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3-4所示,每个移动装置17设有枢转至第一传动轴20的第一端,并且适于移动装置17相对该第一端旋转,从而从下降状态转移到上升状态,反之亦然。
每个移动装置17设有与第一端相对并对应第二传动轴21定位的第二端,该第二端可以被相应的第二传动轴21选择性地抬起,从而能够实现访问承载部16。
每个承载部16设有枢接于第二传动轴21的枢接部34,承载部16相对枢接部34转动,从而从承载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反之亦然。
每个承载部16设置为沿与相应移动装置17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3-4、图6-7以及图9、13所示,每个移动装置17可以相对支撑台11旋转抬高,旋转角度在大约在1°至90°之间,并且该角度在任何情况下都足以实现承载部16旋转从而将棒材B卸载到支撑台11上不发生相互干扰,或者实现棒材B从支撑台11上卸载到承载部16上。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3-14所示,与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相连,设有至少一个相应的第一驱动装置29用于触发移动装置17,从而移动支撑台11上的棒材B;设有至少一个相应的第二驱动装置30,实现移动装置17从下降状态转移到上升状态,反之亦然;以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驱动装置31,实现承载部16从承载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反之亦然。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驱动装置29、第二驱动装置30和第三驱动装置31可以采取互相独立且有区别的方式选择性地驱动/停止。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可以包括与第一驱动装置29和第二驱动装置30相连的相应同步装置,从而保证棒材B沿移动方向Z均匀且平行地转运,并保证移动装置17角度一致且同步地上升/下降。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三驱动装置31相连的同步装置,从而同步地移动承载部16。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技术方案,驱动装置29、30、31可以包括液压机构、线性致动器、滑动导轨、链条机构、齿条或蜗杆机构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驱动装置29包括驱动装置27和传动装置28,例如,链式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28设置成将驱动装置27产生的运动传递到第一传动轴20,从而以同步配合的方式驱动移动装置17。
传动装置28一侧与第一传动轴20相连,另一侧与副轴23相连,该副轴23平行于第一传动轴20并与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相连。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驱动装置30包括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具有与副轴23相连的操作端,从而升高/降低移动装置17。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三驱动装置31包括链条机构24,该链条机构24相对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传动轴21,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到电机轴45,电机轴45由至少一个电机46驱动旋转。电机轴45平行于第二传动轴21并可优选地定位在其下方。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每个移动装置17可以相对其他移动装置17单独自主地运动。为此,同一承装转运装置15的每个移动装置17可以与相应的第一驱动装置29和相应的第二驱动装置30相连。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每个承载部16可以相对其他承载部独立自主地移动。为此,同一承装转运装置15的每个承载部16可以与相应的第三驱动装置31相连。
每个移动装置17和每个承载部16的区别且独立移动非常有利于装备10的通用和高效使用。例如,如果需要存储和抓取长度很短的棒材B,则可以仅驱动对应待抓取/存储的棒材B的移动装置17。具体地,装置10可以装备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设置为检测是否有与棒材B接触的移动装置17。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5-22所示,各移动装置17可与相对的承载部16一起构成可动的单个运动体47,实现对应移动装置17的运动体47的第一部分从下降状态到上升状态的转移,并可能通过可能的中间状态,以及对应承载部16的运动体47的第二部分从承载位置到释放位置的转移,并可能通过可能的中间位置。
如上所述,尽管运动体47在物理上是单一部件,但是在下文中,我们将描述成对应移动装置17的第一部分以及对应承载部16的第二部分,两者都在功能层次上不断地进行有区别且独立,即不同的移动。
具体地,在上升状态下,对应移动装置17的第一部分相对支撑台11以大约30°至50°的旋转角度向上倾斜,从而能够进入仍位于承载位置的相应承载部16,如图18所示。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承载部16位于释放位置时,相应的移动装置17相对支撑台11以大约180°的旋转角倾斜,基本上其自身相对下降状态处于翻转位置,并与相邻的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配合,从而实现棒材B在支撑台11上的移动,如图17、20所示。
为此,相邻承载转运单元15的运动体47需要沿纵向L相互偏移。
根据一些实施例,类似于图2-14中描述的示例,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包括均与纵向L平行的第一传动轴20和第二传动轴21。
特别地,每个运动体47在对应移动装置17的第一部分和对应承载部16的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中间枢转部48,运动体47对应的中间枢转部与相应的第一传动轴20转动连接。
根据一些实施例,每个承载部16可以包括与装置10的框架相连的支架50,该支架50适于在承载部16位于承载位置时至少部分地支撑承载部16,从而防止加载在承载部16上的棒材B的过重重量导致在中间枢转部48上引起过大扭矩。
根据一些实施例,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运动体47相互配合地移动,例如借助机械或电子同步装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与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相连,设有至少一个相应的第一驱动装置29驱动移动装置17在支撑台11上移动棒材B,以及设有独立于第一驱动装置29的驱动组件49使运动体47旋转移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驱动组件49包括链条机构,该链条机构相对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传动轴20,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到电机轴,电机轴由至少一台电机46带动。显然,这只是驱动组件49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例如,它可以包括液压提升装置、蜗杆或其他合适的驱动装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3-4和图15-17所示,每个移动装置17包括传动件25,该传动件25在闭环回路中可以围绕返回件26选择性地移动。
传动件25在返回件26之间界定出返回段,其中至少一段返回段位于支撑台11上并设置在移动方向Z上。
具体地,可设置为返回件26之间的返回段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面,该支撑面朝外并位于支撑台11上。
传动件25的每个返回段与棒材B的部分接触,确定棒材B至少在支撑台11的一部分上的分布和运动。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两个相邻移动装置17之间,出现被界定为不支撑棒材B的间隙。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上述间隙都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
根据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上述间隙可以具有可变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可能实施例,传动件25可以选自包括链条、皮带或线缆中至少一种的组合。
根据图3-4和图15-17所示的实施例,传动件25包括例如辊式链条。由于构成链条的链节所限定的支撑表面不规则,选择辊式链条实现在棒材B上产生振动,从而导致其在支撑台11上均匀分布,即,在支撑台11的一部分上均匀分布棒材B。
返回件26可以包括转轮、滑轮、齿轮中的至少一种,适于实现传动件25围绕其周围。
根据可能的技术方案,返回件26包括齿轮,如图3所示,辊式链条的链节啮合在该齿轮上。该实施例保证返回件26和传动件25之间不存在相互滑动。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承载转运单元15适于各自承载不同类型的棒材B,例如不同尺寸、不同长度、不同材质类型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在图3-4和图15-17中所示,每个承载部16具有凹面朝上的凹形构造,以便与其他承载部16配合容纳棒材B。
每个承载部16可以设置有壳体座32,该壳体座32使用时开口朝上并且适于支撑棒材B的一部分。
具体地,每个壳体座32部分地支撑棒材B,从而以不连续的方式支撑棒材B,但基本上覆盖其整个长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3-4所示,每个壳体座32基本上是U形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15-17所示,每个壳体座32基本上为L形,设有略微向上弯曲的终端,从而即使在部分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容纳棒材B。
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承载部16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上,使得相应的壳体座32界定出不连续的壳体平台P,从而支撑被存储的棒材B,如图1所示。
具体参考图3-4,当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承载部16处于承载位置时,壳体座32位于支撑台11下方,且壳体平台P大致平行于支撑台11。当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承载部16处于释放位置时,壳体座32位于支撑台11上方并且壳体平台P相对支撑台11大致倾斜,从而实现将棒材B卸载到支撑台11上。
根据一些实施例,设备10包括分别对应第一端18和第二端19定位的辅助移动装置38、39。具体地,辅助移动装置38设置为从棒材进料区12向承载转运单元15移动棒材B。移动装置39设置为从承载转运单元15向棒材输送区13移动棒材B。
辅助装置38最好可以具有沿移动方向Z的延伸部,适于实现对装在最近承载部15中的棒材B的卸载,并且实现卸载该延伸部中的棒材B。
根据可能的技术方案,辅助移动装置38、39可以具有与上述移动装置17相同的构造及特征。可能情况下,辅助移动装置38、39可以是固定的,并不在下方位置设有承载部16。然而,如果需要确定特定倾斜度以防止棒材B对应第一端18从支撑台11掉落,则可以采取与移动装置17类似的方式设置其上升/下降移动模式。
根据一些实施例,装置10包括相对棒材进料区12定位的装载装置36,该装载装置36设置为接收棒材B的捆束F,例如,采用桥式起重机移动过来,并将其传送到支撑台11上。
装载装置36最好设置成相对第一端18沿纵向L等距隔开。
每个装载装置36包括接收座37,该接收座37适于支撑与抓取移动装置一起就位的棒材B,例如与桥式起重机一起就位。接收座37界定出不连续的接收平台从而支撑棒材B在支撑台11上就位。
装载装置36可在支撑台11外部的接收位置与位于支撑台11上方的卸载位置之间旋转移动,在接受位置装载装置36适于接收棒材B,而在卸载位置适于将棒材B卸载到支撑台11上。
根据一些实施例,装载装置36可以安装在共用旋转轴42上,该共用旋转轴42可选择性地旋转以同时将装载装置36置于接收位置和卸载位置之间。为此目的,装载装置36可以包括现有的提升装置40,其选自包括液压装置、线性致动器、滑动导轨、链机构、齿条或蜗杆机构等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根据未示出的可能实施例,装置10可以包括自动化装置,可能是机器人,该自动化装置对应装载装置36安装,并将位于装载装置36上的棒材B的捆束F从夹紧该棒材B以限制捆束F的金属缆绳中释放。
根据一些实施例,装置10包括搬运装置41,该搬运装置41设置为每次需要时从支撑台11抓取棒材B并将其输送到棒材输送区13。
搬运装置41包括多个传送臂,该传送臂设有搬运部件,例如磁性搬运部件,该部件设置为在支撑台11与棒材输送区13之间传送时磁吸住一根棒材B。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棒材输送区13界定出相对支撑台11向下倾斜的输送平面。这样,当棒材B被传送到棒材输送区13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游的使用设备卸载,例如传送机,或直接卸载到切割机上。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22所示,可以设置为安装有两台或更多台装置10,例如,相对相应的棒材进料区12互相面对面且具有相互平行的各自方向Z地安装该多台装置。
此处描述的实施例还涉及棒材B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借助移动单元14在支撑台11上沿移动方向Z至少在棒材进料区12与棒材输送区13之间移动棒材B,棒材进料区12与棒材输送区13分别与支撑台11的相应相对端18、19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该方法包括将棒材B存储在多个承载转运单元15中,这些承载转运单元15沿移动方向Z互相相邻设置。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设有:
-至少两个承载部16,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部16在至少一个承载位置与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之间沿横向于所述移动方向Z的纵向L间隔并对其、对齐并横跨所述运动方向Z相互配合移动,且相互配合在至少一个承载位置与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承载位置该承载部16位于支撑台11下方并适于支撑相应棒材B,在释放位置该承载部16位于支撑台11上方并将棒材B释放到支撑台11上;
-至少两个移动装置17,移动装置17与承载部16相关联,在相对承载部16的偏移位置上沿纵向L对齐,且相互配合从下降状态向上升状态移动,在下降状态该移动装置17平行于支撑台11并实现棒材B移动,在上升状态该移动装置17抬起以允许访问相应的承载部16。
参考图5-8,显示图1装置的可能运行顺序,其中移动装置17与相应的承载部16是不同的并且彼此分开。
当需要存储棒材B的捆束F时,例如,借助桥式起重机43,将棒材B的捆束F放置在位于接收位置的装载装置36的接收座37中,如图5所示。
一旦棒材B的捆束F被定位,操作员将捆束F从夹紧棒材B以限制捆束F的金属缆绳中释放。可能情况下,当装置10配备有自动切割装置时,这种自动切割装置设置成用于解开捆束F并使棒材B可用。
随后,装载装置36在接收位置(图5)和卸载位置(图6)之间旋转移动,相应地,棒材B从接收座37向支撑台11滑动。具体地,通过辅助移动装置38在移动方向Z上移动棒材B,棒材B在辅助移动装置38的作用下卸载。
当装载装置36移动棒材B时,如上所述,用于存储刚刚被装载到支撑台11上棒材B的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从如图5所示的下降状态移动到如图6所示的上升状态。
随后,驱动用于存储的承载转运单元15上游的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移动装置17将棒材B均匀地分布在支撑台11上,并沿移动方向Z移动这些棒材直到移动装置将这些棒材推入承载部16中,如图7所示。
一旦棒材B的运动结束,棒材B就被定位在承载部16内,具体在承载部16的壳体座32中,以便这些棒材等待移动从而在下阶段使用。一旦该运动结束,棒材B存储用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从如图7所示的上升状态移动到如图8所示的下降状态。
参考图9-14,显示了图1装置的另一个可能运行顺序,其中移动装置17和相应的承载部16是不同的并且彼此分开。
当装置10下游的使用设备需要向特定承载转运单元5供给确定数量的棒材B时,相应的移动装置17从下降状态移动到上升状态,如图9所示,以便能够访问相应的承载部16。承载部16进入如上所述的释放状态,实现将其所承载的棒材B卸载到支撑台11上,具体卸载到承载转运单元15上游的平台上。同时,如图9所示,驱动用于抓取的承载转运单元15上游的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使得棒材B沿与移动方向Z相反的方向Z移动,从而均匀分散棒材B并垂直移动方向Z将其布置在支撑台11上。
一旦棒材B卸载到支撑台11上的过程结束,承载部16从释放状态进入承载状态,并且相应的移动装置17从上升状态进入下降状态,如图10所示。
如图11所示,随后,移动单元14,即承载装运装置15的移动装置17,将棒材B移向棒材输送区13,在那里棒材B被抓取,从而被发送到下游使用设备,例如切割机,未显示。
未被发送到使用设备的剩余棒材B在其刚刚从中被抓取的对应承载转运单元15中再次定位。
为此目的,剩余棒材B在支撑台11上向后移动,以便通过用于存储剩余棒材B的承载转运单元15,如图12所示。
随后,对应将接收剩余棒材B的承载部16的相应移动装置17从下降状态带到上升状态,如图13所示,触发存储剩余棒材B用承载转运单元15上游的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以便沿移动方向Z移动支撑台11上的剩余棒材B,直到这些棒材落入处于承载位置的承载部16中。
一旦剩余棒材B卸载到承载部16上的过程结束,相应移动装置17就从上升状态变为下降状态,如图14所示。
参考图18-19,显示在图1装置中存储棒材B捆束F的可能操作顺序,其中移动装置17和相应承载部16限定相应运动体47,如图15-17所示。
例如,借助未示出的桥式起重机,将棒材B捆束F置于装载装置36的接收座37中,接收座37首先处于接收位置然后处于卸载位置,同时将棒材B释放到支撑台11上。
棒材B借助承载转运单元15上游的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移动,该移动装置17用于向下游的承载转运单元15储存棒材B。具体地,对应移动装置17的第一部分相对支撑台11向上倾斜大约45°的旋转角,同时能够进入相应承载部16,该承载部16虽然被旋转,但是仍然处于承载位置,从而接收棒材B,如图18所示。
一旦棒材B的运动结束,棒材B就被定位在承载部16的壳体座32中,以便这些棒材等待移动从而在下阶段使用。一旦存储棒材B的步骤已经完成,存储棒材B用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从上升状态移动到下降状态,如图19所示。
参考图20-21,显示将装在承载转运单元15中的确定数量的棒材B供给到支撑台11的可能操作顺序。
旋转包含待加工棒材B的承载转运单元15的运动体47,使得承载部16处于释放位置,并且相应移动装置17相对与其平行且共面的支撑台11翻转180°。该移动装置17与下游承载转运单元15的移动装置17配合,实现支撑台11上的棒材B朝向棒材输送区13移动,如图20所示。
一旦棒材B移动结束,运动体47反向旋转,直到相应承载部16返回到承载位置并且相应移动装置17处于下降状态。
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领域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进行部件或步骤的修改和/或添加。
也显然,尽管已经参考一些具体实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够实现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的许多其他等同装置或方法,该等同装置或方法具有本发明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因此都落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在以下权利要求中,括号中的引用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便于阅读,其不应视为对具体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因素。

Claims (14)

1.一种棒材(B)存储装置,棒材(B)以捆束(F)的形式向所述装置供给,所述装置包括支撑台(11),与所述支撑台(11)的相应相对端(18,19)相关联的棒材进料区(12)和棒材输送区(13),所述支撑台(11)包括沿移动方向(Z)至少从所述棒材进料区(12)到所述棒材输送区(13)移动棒材(B)的移动单元(14),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材(B)存储装置包括多个承载转运单元(15),所述承载转运单元(15)沿所述移动方向(Z)彼此相邻设置,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包括:
-至少两个承载部(16),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部(16)沿横向于所述移动方向(Z)的纵向(L)间隔并对齐,相互配合并有选择地移动,以便从至少一个承载位置向至少一个释放位置转移,在所述承载位置所述承载部(16)位于所述支撑台(11)下方并适于支撑棒材(B),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承载部(16)位于所述支撑台(11)上方并将棒材(B)释放到所述支撑台(11)上;
-以及两个移动装置(17),所述移动装置(17)与所述承载部(16)相关联,沿所属纵向(L)对齐并相互配合,以便从至少一个下降状态向至少一个上升状态转移,在所述下降状态所述移动装置(17)平行于所述支撑台(11)并实现棒材(B)移动,在所述上升状态所述移动装置(17)抬起以实现访问相应的承载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17)与相应的承载部(16)分离,所述移动装置(17)独立于相应承载部(16)是可移动的,以便分别独立地从所述下降状态到所述上升状态,和从所述承载位置到所述释放位置进行转移,可能通过各自的中间状态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包括第一传动轴(20)和第二传动轴(21),两者均平行于所述纵向(L)并互相面对面,并且所述移动装置(17)和所述承载部(16)分别与两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移动装置(17)设有枢转至所述第一传动轴(20)的第一端(25),并且相对所述第一端所述移动装置(17)进行旋转,从而从所述下降状态转移到所述上升状态,反之亦然;每个承载部(16)设有枢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1)的枢接部(34),所述承载部(16)相对所述枢接部(34)转动,从而沿所述移动装置(17)转动相反的方向从所述承载位置转移到所述释放位置,反之亦然。
5.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相连,设有至少一个相应的第一驱动装置(29)用于触发所述移动装置(17),从而移动所述支撑台(11)上的棒材(B);设有至少一个相应的第二驱动装置(30),实现所述移动装置(17)从所述下降状态转移到所述上升状态,反之亦然;以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驱动装置(31),实现所述承载部(16)从所述承载位置转移到所述释放位置,反之亦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9)、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0)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1)可以采取互相独立的方式选择性地驱动/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移动装置(17)可与相应的承载部(16)一起构成可动的单个运动体(47),实现对应所述移动装置(17)的所述运动体(47)的第一部分从所述下降状态到所述上升状态的转移,并可能通过可能的中间状态,以及对应承载部(16)的运动体(47)的第二部分从所述承载位置到所述释放位置的转移,并可能通过可能的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包括与所述纵向(L)平行的至少一个第一传动轴(20),所述运动体(47)在对应所述移动装置(17)的所述第一部分和对应所述承载部(16)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中间枢转部(48),所述运动体(47)相对所述中间枢转部(48)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相连,设有至少一个相应的第一驱动装置(29)驱动所述移动装置(17)在所述支撑台(11)上移动棒材(B),以及设有独立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9)的驱动组件(49)使所述运动体(47)旋转移动。
10.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承载部(16)设置有壳体座(32),所述壳体座(32)使用时开口朝上并且适于支撑一段棒材(B),在所述壳体座(32)中,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所述承载部(16)设置在相同的高度,使得相应的壳体座(32)界定出不连续的壳体平台(P),从而支撑被存储的棒材(B)。
11.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所述承载部(16)处于所述承载位置时,所述壳体座(32)位于所述支撑台(11)下方,且所述壳体平台(P)大致平行于所述支撑台(11);当同一承载转运单元(15)的所述承载部(16)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壳体座(32)位于所述支撑台(11)上方并且所述壳体平台(P)相对所述支撑台(11)大致倾斜,从而实现将棒材(B)卸载到所述支撑台(11)上。
12.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相对所述棒材进料区(12)定位的装载装置(36),所述装载装置(36)设置为接收棒材(B)的捆束(F),并将棒材(B)传送到所述支撑台(11)上。
13.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承载转运单元(15)的所述移动装置(17)在下降状态界定出所述移动单元(14)。
14.一种棒材(B)存储方法,借助移动单元(14)在支撑台(11)上沿移动方向(Z)至少在棒材进料区(12)与棒材输送区(13)之间移动棒材(B),所述棒材进料区(12)与所述棒材输送区(13)分别与所述支撑台(11)的相应相对端(18、19)相关联,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棒材(B)存储在多个承载转运单元(15)中,所述承载转运单元(15)沿所述移动方向(Z)互相相邻设置,每个承载转运单元(15)设有:
-至少两个承载部(16),所述至少两个承载部(16)沿横向于所述移动方向(Z)的纵向(L)间隔并对齐,且相互配合在至少一个承载位置与至少一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承载位置所述承载部(16)位于所述支撑台(11)下方并适于支撑棒材(B),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承载部(16)位于所述支撑台(11)上方并将棒材(B)释放到所述支撑台(11)上;
-以及至少两个移动装置(17),所述移动装置(17)与所述承载部(16)相关联,沿所述纵向(L)对齐,且相互配合从至少一个下降状态向至少一个上升状态移动,在所述下降状态所述移动装置(17)平行于所述支撑台(11)并实现棒材(B)移动,在所述上升状态所述移动装置(17)抬起以实现访问相应的承载部(16)。
CN202080074945.1A 2019-08-28 2020-08-20 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45995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9000015165 2019-08-28
IT102019000015165A IT201900015165A1 (it) 2019-08-28 2019-08-28 Apparato e metodo per l'immagazzinamento di barre
PCT/IT2020/050207 WO2021038608A1 (en) 2019-08-28 2020-08-20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tore ba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9594A true CN114599594A (zh) 2022-06-07
CN114599594B CN114599594B (zh) 2024-03-08

Family

ID=69158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4945.1A Active CN114599594B (zh) 2019-08-28 2020-08-20 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8416A1 (zh)
EP (1) EP4021657B1 (zh)
JP (1) JP2022546425A (zh)
KR (1) KR20220051251A (zh)
CN (1) CN114599594B (zh)
AU (1) AU2020339119A1 (zh)
BR (1) BR112022002846A2 (zh)
DK (1) DK4021657T3 (zh)
ES (1) ES2963475T3 (zh)
FI (1) FI4021657T3 (zh)
HU (1) HUE063671T2 (zh)
IT (1) IT201900015165A1 (zh)
PL (1) PL4021657T3 (zh)
PT (1) PT4021657T (zh)
WO (1) WO202103860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2694A (zh) * 2010-05-14 2013-01-23 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轧制棒材束的设备和工艺
WO2014045242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Schnell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metal rods in bars
CN106185277A (zh) * 2016-08-29 2016-12-07 山西创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棒材接落料装置
CN109475923A (zh) * 2016-06-13 2019-03-15 Mep 意大利美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金属产品的设备和方法
CN110027865A (zh) * 2019-05-13 2019-07-19 张家港长力机械有限公司 成品棒材捆转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42355B4 (de) * 1991-12-20 2009-01-08 Advanced Technik Gmbh Verfahrbare Krananlage
AR122922A1 (es) * 2017-12-22 2022-10-19 M E P Macch Elettroniche Piegatrici Spa Aparato y método de provisión de barra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2694A (zh) * 2010-05-14 2013-01-23 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轧制棒材束的设备和工艺
WO2014045242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Schnell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ing metal rods in bars
CN109475923A (zh) * 2016-06-13 2019-03-15 Mep 意大利美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金属产品的设备和方法
CN106185277A (zh) * 2016-08-29 2016-12-07 山西创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棒材接落料装置
CN110027865A (zh) * 2019-05-13 2019-07-19 张家港长力机械有限公司 成品棒材捆转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48416A1 (en) 2022-11-03
CN114599594B (zh) 2024-03-08
JP2022546425A (ja) 2022-11-04
BR112022002846A2 (pt) 2022-05-10
PL4021657T3 (pl) 2024-02-05
FI4021657T3 (fi) 2023-11-01
IT201900015165A1 (it) 2021-02-28
DK4021657T3 (da) 2023-10-30
EP4021657B1 (en) 2023-07-26
AU2020339119A1 (en) 2022-03-03
PT4021657T (pt) 2023-10-30
HUE063671T2 (hu) 2024-01-28
WO2021038608A1 (en) 2021-03-04
KR20220051251A (ko) 2022-04-26
ES2963475T3 (es) 2024-03-27
EP4021657A1 (en) 2022-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43113U (zh) 一种管材上料装置
JP6100805B2 (ja) ボビン交換装置
EP24124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metal bars
CN111247075B (zh) 用于处理棒料的设备和方法
CN11305938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动输送控制系统
CN114599594A (zh) 棒材存储装置和方法
CN1129665A (zh) 输送卷筒形香烟包装材料的运送台
EP388058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bars
CN114630797A (zh) 棒材进料装置和方法
RU2812938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прутков
CN208278400U (zh) 全自动漆包线包装集成系统
CA2454889C (en) Bending system
US5895009A (en) Transfer method of coils and coil taking-up and stacking equipment
CN218370422U (zh) 工件转移装置及加工设备的自动上下料系统
CN112678455B (zh) 一种自动化输送机
CN217321848U (zh) 上下料设备
EP0411700B1 (en) Machine for palletizing objects into a plurality of stacks
CN112027544A (zh) 一种阀门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立体仓库
JPH0825634B2 (ja) ワ−ク積込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