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7686A - 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7686A
CN114597686A CN202210256575.4A CN202210256575A CN114597686A CN 114597686 A CN114597686 A CN 114597686A CN 202210256575 A CN202210256575 A CN 202210256575A CN 114597686 A CN114597686 A CN 114597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terminal
clamping
side walls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565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晖
符耀丹
王龙
沈夫
赵鑫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long Electric Dri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long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565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76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7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6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接线端子包括接线夹持部,所述接线夹持部设置有夹线槽,所述接线夹持部具有初始状态和夹线状态,当所述夹线槽相对的两个侧壁彼此分离时,所述接线夹持部处于所述初始状态,当所述夹线槽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被压合时,所述接线夹持部处于所述夹线状态;其中,两个所述侧壁中至少之一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用于对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压合间距进行限定;两个所述侧壁中至少之一上设置有压线部,所述压线部至少用于对所述夹线槽内的导线进行压持。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与铝线连接时容易出现断线、以及焊接不牢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线工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在电机结构中,常采用接线端子连接漆包线。由于原材料持续上涨,铜漆包线占据电机的成本很大,急需一种材料替代原来的铜漆包线,铝漆包线作为一种很好的替代材料,但铝漆包线在与接线端子压铸连接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具体来说,由于铝线的变形率大,铝在高温下易氧化形成氧化膜导致焊接困难,传统的用于铜线电极焊熔接工艺的接线端子不适用于铝线焊接,其容易形成断线、以及焊接不牢等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与铝线连接时容易出现断线、以及焊接不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
接线夹持部,所述接线夹持部设置有夹线槽,所述接线夹持部具有初始状态和夹线状态,当所述夹线槽相对的两个侧壁彼此分离时,所述接线夹持部处于所述初始状态,当所述夹线槽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被压合时,所述接线夹持部处于所述夹线状态;
其中,两个所述侧壁中至少之一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用于对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压合间距进行限定;
两个所述侧壁中至少之一上设置有压线部,所述压线部至少用于对所述夹线槽内的导线进行压持。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压线部均设置于同一所述侧壁,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夹线槽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压线部位于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夹线槽槽底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至少一条限位凸台,所述压线部包括至少一条压线凸筋,所述限位凸台的凸起高度不小于所述压线凸筋的凸起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台的凸起高度不大于2mm。
进一步地,所述压线部包括至少一条压线凸筋,所述压线凸筋从所述限位部延伸至所述夹线槽的槽底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壁均设置有所述压线部,所述压线部包括多条压线凸筋,所述接线夹持部处于所述夹线状态时,两个所述侧壁上的所述压线凸筋交替布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壁中至少之一上设置有热熔导电层。
进一步地,所述热熔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20μm。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夹持部包括:
第一夹片;以及
第二夹片,所述第二夹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片的第一端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一夹片围设形成所述夹线槽;
其中,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第一夹片彼此分开成U形或者V形时,所述接线夹持部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第一夹片被压合时,所述接线夹持部处于所述夹线状态。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为上述的接线端子。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接线方法,所述接线方法采用上述的接线端子实现,所述接线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漆包线贯穿放置于所述夹线槽;
步骤S2:压合所述夹线槽的两个所述侧壁,使所述接线夹持部处于所述夹线状态;
步骤S3:对所述接线端子进行碰焊,使所述漆包线的漆皮褪除,同时使所述接线端子的热熔导电层熔化以将所述漆包线焊接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
利用电极设备的上下电极压拍所述接线端子,以压合所述夹线槽的两个所述侧壁,同时对所述漆包线的变形量进行控制;或者,
利用带倾斜角度的压拍工装压拍所述接线端子,以压合所述夹线槽的两个所述侧壁,同时对所述漆包线的变形量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
对所述接线端子进行碰焊时,在预定时间内,利用电极设备的上下电极向所述接线端子通预定电流,可以使得所述漆包线的漆皮褪除,同时使得所述接线端子的热熔导电层熔化以将所述漆包线焊接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时间不大于1s;和/或,
所述预定电流不大于2kA。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方法还包括:
步骤S4:对焊接固定在一起的所述漆包线和所述接线端子进行塑封。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本申请中的接线端子接线时,接线夹持部处于初始状态,将需要与接线端子连接的导线,例如漆包线穿设在夹线槽内,然后压合接线夹持部,使夹线槽上相对的两个侧壁压合在一起,此时,接线夹持部处于夹线状态。压合接线夹持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侧壁上的限位部的作用,能够对夹线槽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压合间距进行限定,避免两个侧壁过度贴合而使得漆包线发生过度变形而导致强度降低过多,可以对漆包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压线部的作用,可以将漆包线压持在两个侧壁之间,进而便于将漆包线预先固定在夹线槽内,热熔焊接漆包线时,该压线部的设置,还可以增大漆包线与接线端子表面的熔接面积,可以将漆包线稳定地焊接在接线端子上。
也即是说,本申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与接线端子连接的漆包线的结构强度,还便于提高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接触面积及连接稳定性,将漆包线焊接在接线端子上后,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不容易出现断线或者焊接不牢的现象。该接线端子不仅适于与铜漆包线进行连接,还适于与易发生变形的铝漆包线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接线夹持部处于初始状态)处于第一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接线夹持部处于初始状态)处于第二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接线夹持部处于夹线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接线端子(接线夹持部处于夹线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接线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接线端子;10、接线夹持部;11、夹线槽;111、侧壁;111a、第一侧壁;111b、第二侧壁;12、第一夹片;13、第二夹片;20、限位部;21、限位凸台;30、压线部;31、压线凸筋;40、接线柱;200、电机;201、衬套;202、漆包线;203、支架;204、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100,该接线端子100包括接线夹持部10,该接线夹持部10设置有夹线槽11,实际使用时,该接线夹持部10具有初始状态和夹线状态,具体来说,当夹线槽11相对的两个侧壁111彼此分离时,接线夹持部10处于上述的初始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当夹线槽11相对的两个侧壁111被压合时,接线夹持部10处于上述的夹线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两个侧壁111至少之一上设置有限位部20,该限位部20至少用于对两个侧壁111之间的压合间距进行限定;两个侧壁111至少之一上设置有压线部30,压线部30至少用于对夹线槽11内的导线进行压持。
为了便于区分,本申请将夹线槽11的两个侧壁111分别标识为第一侧壁111a和第二侧壁111b。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两个侧壁111至少之一上设置有限位部20”是指:限位部20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111a或者第二侧壁111b,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侧壁111a和第二侧壁111b上;同样地,本申请中所述的“两个侧壁111至少之一上设置有压线部30”是指:压线部30可设置在第一侧壁111a或者第二侧壁111b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侧壁111a和第二侧壁111b上。
采用本申请中的接线端子100接线时,接线夹持部10处于初始状态,将需要与接线端子100连接的导线,例如漆包线202穿设在夹线槽11内,然后压合接线夹持部10,使夹线槽11上相对的两个侧壁111压合在一起,此时,接线夹持部10处于夹线状态。压合接线夹持部10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侧壁111上的限位部20的作用,能够对夹线槽1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111之间的压合间距进行限定,避免两个侧壁111过度贴合而使得漆包线202发生过度变形而导致强度降低过多,可以对漆包线202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压线部30的作用,可以将漆包线202压持在两个侧壁111之间,进而便于将漆包线202预先固定在夹线槽11内,热熔焊接漆包线202时,该压线部30的设置,还可以增大漆包线202与接线端子100表面的熔接面积,可以将漆包线202稳定地焊接在接线端子100上。
也即是说,由于本申请的接线端子100上设置有限位部20和压线部30,通过该限位部20和压线部30的作用,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与接线端子100连接的漆包线202的结构强度,还便于提高接线端子100与漆包线202的接触面积及连接稳定性,将漆包线202焊接在接线端子100上后,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不容易出现断线或者焊接不牢的现象。该接线端子100不仅适于与铜漆包线进行连接,还适于与易发生变形的铝漆包线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接线夹持部10包括第一夹片12以及第二夹片13,其中,第二夹片13的第一端与第一夹片12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该第二夹片13与第一夹片12围设形成上述的夹线槽11。当第二夹片13与第一夹片12彼此分开成U形或者V形(图1至图4所示)时,接线夹持部10处于初始状态,此时,便于将漆包线202从U形或者V形的开口处放置于该接线夹持部10内;当第二夹片13与第一夹片12被压合时,接线夹持部10处于的夹线状态,便于将漆包线202压持固定在接线夹持部10上,进而便于将对接线端子100和漆包线202焊接固定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夹片12的第一端和第二夹片13的第一端是一体成型设置的,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更高,能够提高接线端子100的使用寿命。实际加工时,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之间的夹线槽11通过冲压方式加工而成,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还可以分别加工后焊接或者铰接在一起,只要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将限位部20和压线部30均设置于同一侧壁111,也即,限位部20和压线部30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侧壁111a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二侧壁111b上,本申请中的图1至图4中示出了将限位部20和压线部30同时设置于第二侧壁111b上时的情况,其中,限位部20沿夹线槽11的延伸方向(即夹线槽11的长度方向)延伸,压线部30位于限位部20靠近夹线槽11槽底的一侧。也即是说,压线部30较限位部20更靠近夹线槽11的底部,如此设置,当将漆包线202穿设在夹线槽11内时,限位部2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漆包线20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漆包线202从夹线槽11的开口端掉落出来。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限位部20包括至少一条限位凸台21,而压线部30包括至少一条压线凸筋31,其中,限位凸台21的凸起高度不小于压线凸筋31的凸起高度,也即是说,压线凸筋31比限位凸台21低,如此设置,当接线夹持部10处于夹线状态时,限位凸台21可支撑在夹线槽11的两个侧壁111之间,对两个侧壁111之间的间距进行限位,进而可以避免两个侧壁111过度贴合而使得漆包线202发生过度变形而导致强度降低过多;压线部30低于限位凸台21,能够对漆包线202进行压持,焊接接线端子100和漆包线202时,该限位凸台21的设置可以增大漆包线202与接线端子100的表面的接触面积,能够加强接线端子100与漆包线202的熔接效果。
示例性地,限位凸台21可以呈直条形设置,也可以呈波纹形条状设置等,该限位凸台21的凸起高度不大于2mm,例如0.2mm、0.5mm、1mm、1.5mm或者2mm。实际加工时,该限位凸台21的凸起高度根据漆包线202的直径大小进行选择,例如当漆包线202的直径为0.35mm~0.50mm时,将限位凸台21的凸起高度设置为0.1mm~0.2mm较为合适。进一步地,压线凸筋31可以直线形凸筋,还可以是曲线形凸筋、锯齿形凸筋等,本申请中不作具体限定,该压线凸筋31从限位部20延伸至夹线槽11的槽底面,如此设置,当接线夹持部10处于夹线状态时,无论漆包线202被夹持在限位部20与夹线槽11槽底面之间的任何位置,压线凸筋31都能够与漆包线202很好地接触,能够有效增大漆包线202与接线端子100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高接线端子100与漆包线202的熔接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部20还可以设置为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用于将接线夹持部10的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卡扣在一起,为了对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之间的卡合间距进行限定,可以在卡扣结构上进行结构创新,例如,可以在卡扣结构上设置垫片,该垫片位于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之间以用于对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之间的卡合间距进行限定。也即是说,本申请中的限位部20不限于限位凸台21,只要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夹线槽11的两个侧壁111上均设置压线部30,也即是说,第一侧壁111a和第二侧壁111b上均设置有压线部30,且各侧壁111上的压线部30均包括多条压线凸筋31,当接线夹持部10处于夹线状态时,两个侧壁111上的压线凸筋31交替布置。为了便于说明,将设置于第一侧壁111a上的压线凸筋31定义为第一凸筋,将设置于第二侧壁111b上的压线凸筋31定位为第二凸筋,此时,“两个侧壁111上的压线凸筋31交替布置”的意思是指,相邻两条第一凸筋之间设置一条第二凸筋,或者相邻两条第二凸筋之间设置一条第一凸筋的设置方式,在接线端子100与漆包线202接触面上方和下方形成类似于齿状的结构。如此设置,当漆包线202被夹持在夹线槽11内时,该交替设置的压线凸筋31不仅能够对漆包线202进行有效夹持,还能够大大增大接线端子100的表面与漆包线202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加大漆包线202的熔接效果。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压线凸筋31可以设置为两条、三条、四条或者四条以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夹线槽11的两个侧壁111中的至少之一上设置有热熔导电层(图中未示出),也即是说,热熔导电层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壁111a或者第二侧壁111b上,还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侧壁111a和第二侧壁111b上。通过在侧壁111上设置热熔导电层,当将漆包线202被夹持在夹线槽11内之后,利用电极对接线端子100施加瞬时电流,就可以将热熔导电层以及漆包线202表面的漆皮热熔,进而可以将漆包线202内铜线或者铝线与接线端子100固定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热熔导电层可以是镀锡层,也可是其他金属导电层,该热熔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20μm,例如5μm、10μm、15μm或者20μm等。实际设计时,热熔导电层的厚度根据实际熔接情况选择,只需保证熔接时接线端子100表面的热熔导电层能熔化包裹漆包线202,使热熔导电层渗入并填充漆包线202与接线端子100连接处间隙达到焊牢的目的即可。示例性地,当漆包线202的直径为0mm~1mm时,将热熔导电层的厚度设置为3μm~9μm较为合适。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接线端子100还设置有接线柱40,该接线柱40与接线夹持部10连接,优选地,该接线柱40与接线夹持部10一体成型,该接线柱40位于接线夹持部10的端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漆包线202的一端固定在接线柱40上,然后再穿过夹线槽11,如此设置,便于将漆包线202预固定在接线端子100上,可以为后续的焊接过程提供便利。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100为铜线端子,结构稳定可靠。
综上所述,由于本申请中的接线端子100上设置有限位部20和压线部30。限位部20用于防止漆包线变形过大导致断线不良,压线部30用于增大漆包线202和接线端子100表面接触面积,使电极通电后熔接效果更牢固不易松脱。可见,本申请接线端子100解决了铝线与接线端子100熔接困难的问题,实现了铝线使用电极焊工艺的目标。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200,该电机200包括转子(图中未示出)和套设在转子外部的定子,该定子包括衬套201、漆包线202、支架203、接线端子100以及铁芯204。其中,衬套201安装在铁芯204槽口处,接线端子100安装于衬套201槽口,支架203将接线端子100与衬套201固定连接在一起,漆包线202绕设在支架203上并与接线端子100连接,可用于导通电磁线和控制板等导电媒介。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100为前文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机200具有所述接线端子100的所有技术效果,由于前文已经对接线端子100的技术效果进行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1至图4、以及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接线方法,该接线方法采用前文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实现。具体来说,该接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漆包线202贯穿放置于夹线槽11。
在该步骤中,可以手动将漆包线202贯穿放置于夹线槽11内,也可以采用机械手将漆包线202贯穿放置于夹线槽11内,放置过程中,可以先将漆包线202的一端绕设连接在接线柱40上,然后从夹线槽11的槽口将漆包线202贯穿放置在夹线槽11内。
步骤S2:压合夹线槽11的两个侧壁111,使接线夹持部10处于夹线状态。
在该步骤中,可以利用压合机构对接线夹持部10的第一夹片12或者第二夹片13施加外力作用,也可以手动对第一夹片12或者第二夹片13施加外力作用,还可以通过上下电极压拍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使得第一夹片12与第二夹片13相互靠近而处于夹线状态。此时,通过设置在侧壁111上的限位部20的作用,能够对夹线槽1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111之间的压合间距进行限定,避免两个侧壁111过度贴合而使得漆包线202发生过度变形而导致强度降低过多。与此同时,设置于侧壁111上的压线部30可以将漆包线202压持在两个侧壁111之间,便于增大漆包线202与接线端子100表面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上述的压合机构可设计成带有倾斜角度的压拍工装,可有效控制漆包线202的变形量。实际压拍接线端子100时,对接线端子100进行预热,利用压拍工装从接线端子100的上方按压第一夹片12的端部,使得第一夹片12朝向第二夹片13方向下压4°至5°,即第一夹片12的悬空端朝向靠近第二夹片13的一侧偏斜4°至5°,进而将夹线槽11的两个侧壁111压合在一起,此时,协同限位部20的作用,可以对漆包线202的变形量进行控制,防止漆包线202变形过度而发生断裂。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直接利用电极设备的上下极压拍接线端子100,进而使得接线端子100上的夹线槽11的两个侧壁111压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通过对电极设备的上下极压拍力大小进行控制(该力的大小只需保证将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压合在一起,即限位部20与夹线槽11的侧壁111接触即可),并协同限位部20的作用,可以对漆包线202的变形量进行控制,防止漆包线202变形过度而发生断裂。
步骤S3:对接线端子100进行碰焊,使漆包线202的漆皮褪除,同时使接线端子100的热熔导电层熔化以将漆包线202焊接固定于接线端子100。
对接线端子100进行碰焊时,在预定时间内,利用电极设备的上下电极分别向接线端子100的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通预定电流,可以使得漆包线202的漆皮褪除,同时使得接线端子100的热熔导电层熔化以将漆包线焊接固定于接线端子100。
通过上下电极分别向接线端子100的第一夹片12和第二夹片13通预定电流时,电极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温可以将漆包线202表面的漆皮融化并褪除,与此同时,该高温还可以将镀锡层等热熔导电层熔化,使锡层渗入并填充漆包线202与接线端子100连接处间隙达到焊牢的目的。
可选地,上述的预定时间不大于0s至1s;预定电流不大于2kA。实际接线时,可以通过调节设备上下电极之间的电流和通电时间控制熔接产生的热量,电流大小与漆包线202类型和大小有关,不同线径漆包线202的电流参数不同。例如漆包线202的直径为0.4~0.5mm时,电流选择1kA~1.2kA,通电时间选择40ms~50ms较为合适。步骤S4:对焊接固定在一起的漆包线202和接线端子100进行塑封。
在该步骤中,利用塑封材料将焊接在一起的漆包线202和接线端子100封装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使得焊接位置与空气隔绝,防止接线端部发生氧化,能够提高漆包线202与接线端子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接线方法,其通过压合固定接线端子100与漆包线202,再通过电极正负两极在瞬间短路时产生的高温来熔化漆包线202的表面漆皮,并熔化接线端子100上的镀锡层等热熔导电层,使锡等渗入并填充漆包线202与接线端子100连接处间隙达到焊牢的目的。一方面克服了传统锡焊方式难于将漆皮去除的缺点,使漆包线202的去漆段长度可控(本申请中的去漆皮长度为漆包线202被夹持的长度),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及生产效率,且长度一致的去漆段没有暴露于空气中,可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本申请的接线方法的自动化程度高,工序少,成本低;不需要使用高温锡炉,安全性高;可使得铝线与铜线焊接共用设备,通用性好,能够有效解决了铝漆包线在与接线端子100压铸连接时容易断线问题。
也即是说,本发明接线端子100与漆包线202的连接方法,生产效率高,该工艺通过上下电极瞬时断路形成的高温熔化与接线端子100接触的漆包线202的漆皮,漆皮熔化程度可通过电流及时间参数进行控制,因该过程是瞬间高温,受热影响的区域固定在接线端子100包裹范围内。与传统的锡焊工艺相比,本发明连接方法退漆的范围控制在固定端子范围内或碰焊电极覆盖范围内,可实现对漆包线202的保护,更易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操作,不需使用助焊剂,减少后续处理程序,且进一步保护了产品的安全。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夹持部(10),所述接线夹持部(10)设置有夹线槽(11),所述接线夹持部(10)具有初始状态和夹线状态,当所述夹线槽(11)相对的两个侧壁(111)彼此分离时,所述接线夹持部(10)处于所述初始状态,当所述夹线槽(11)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111)被压合时,所述接线夹持部(10)处于所述夹线状态;
其中,两个所述侧壁(111)中至少之一上设置有限位部(20),所述限位部(20)至少用于对两个所述侧壁(111)之间的压合间距进行限定;
两个所述侧壁(111)中至少之一上设置有压线部(30),所述压线部(30)至少用于对所述夹线槽(11)内的导线进行压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0)和所述压线部(30)均设置于同一所述侧壁(111),所述限位部(20)沿所述夹线槽(11)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压线部(30)位于所述限位部(20)靠近所述夹线槽(11)槽底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0)包括至少一条限位凸台(21),所述压线部(30)包括至少一条压线凸筋(31),所述限位凸台(21)的凸起高度不小于所述压线凸筋(31)的凸起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21)的凸起高度不大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30)包括至少一条压线凸筋(31),所述压线凸筋(31)从所述限位部(20)延伸至所述夹线槽(11)的槽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壁(111)均设置有所述压线部(30),所述压线部(30)包括多条压线凸筋(31),所述接线夹持部(10)处于所述夹线状态时,两个所述侧壁(111)上的所述压线凸筋(31)交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壁(111)中至少之一上设置有热熔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2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夹持部(10)包括:
第一夹片(12);以及
第二夹片(13),所述第二夹片(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片(12)的第一端一体成型,并与所述第一夹片(12)围设形成所述夹线槽(11);
其中,所述第二夹片(13)与所述第一夹片(12)彼此分开成U形或者V形时,所述接线夹持部(10)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所述第二夹片(13)与所述第一夹片(12)被压合时,所述接线夹持部(10)处于所述夹线状态。
10.一种电机(200),包括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10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00)。
11.一种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实现,所述接线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漆包线(202)贯穿放置于所述夹线槽(11);
步骤S2:压合所述夹线槽(11)的两个所述侧壁(111),使所述接线夹持部(10)处于所述夹线状态;
步骤S3:对所述接线端子(100)进行碰焊,使所述漆包线(202)的漆皮褪除,同时使所述接线端子(100)的热熔导电层熔化以将所述漆包线(202)焊接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1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
利用电极设备的上下电极压拍所述接线端子(100),以压合所述夹线槽(11)的两个所述侧壁(111),同时对所述漆包线(202)的变形量进行控制;或者,
利用带倾斜角度的压拍工装压拍所述接线端子(100),以压合所述夹线槽(11)的两个所述侧壁(111),同时对所述漆包线(202)的变形量进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
对所述接线端子(100)进行碰焊时,在预定时间内,利用电极设备的上下电极向所述接线端子(100)通预定电流,可以使得所述漆包线(202)的漆皮褪除,同时使得所述接线端子(100)的热熔导电层熔化以将所述漆包线(202)焊接固定于所述接线端子(10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不大于1s;和/或,所述预定电流不大于2kA。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方法还包括:
步骤S4:对焊接固定在一起的所述漆包线(202)和所述接线端子(100)进行塑封。
CN202210256575.4A 2022-03-16 2022-03-16 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Pending CN1145976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6575.4A CN114597686A (zh) 2022-03-16 2022-03-16 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6575.4A CN114597686A (zh) 2022-03-16 2022-03-16 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686A true CN114597686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0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56575.4A Pending CN114597686A (zh) 2022-03-16 2022-03-16 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76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457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端盖以及接线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7174A1 (de) * 2005-06-01 2008-03-12 Luvata Oy Elektrisches verbindungselement
CN107910990A (zh) * 2017-12-15 2018-04-13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封电机定子结构
CN109301567A (zh) * 2018-09-20 2019-02-01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及方法、线圈组件和电机
CN210516441U (zh) * 2019-09-06 2020-05-12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及应该端子的线圈组件
CN215989269U (zh) * 2021-09-30 2022-03-08 宁波建超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机漆包线接线端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7174A1 (de) * 2005-06-01 2008-03-12 Luvata Oy Elektrisches verbindungselement
CN107910990A (zh) * 2017-12-15 2018-04-13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封电机定子结构
CN109301567A (zh) * 2018-09-20 2019-02-01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及方法、线圈组件和电机
CN210516441U (zh) * 2019-09-06 2020-05-12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及应该端子的线圈组件
CN215989269U (zh) * 2021-09-30 2022-03-08 宁波建超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机漆包线接线端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0457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端盖以及接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099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ulating wire terminations
US275916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US4038743A (en) Terminating and splicing electrical conductors
KR20150017696A (ko) 압착 단자, 와이어하네스 및 압착 단자의 제조 방법
US5739496A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a wire to a terminal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CN114597686A (zh) 接线端子、电机以及接线方法
US3351704A (en) Soldering aid terminal
WO2020057399A1 (zh) 接线端子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及方法、线圈组件和电机
CN217114855U (zh) 接线端子及电机
JP4961444B2 (ja) Al線半田付け方法及び端子
WO2014077144A1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CN111133539B (zh) 具有端子区域的电器件和用于制造端子区域的方法
JP2011216459A (ja) 電線端部の端子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US6862800B2 (en) Method for connection of coated lead wire to terminal of coil bobbin
JP2009123451A (ja) 電線と端子の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KR101194221B1 (ko) 인덕션 히팅코일의 휴징 방법 및 휴징 장치
WO2017010296A1 (ja) 抵抗溶接用の電極および端子付き電線
KR200294326Y1 (ko) 미세용접기의 용접전극
JPH0982447A (ja) 電線接続方法
JPH10172710A (ja) 電線の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JP5955597B2 (ja) 電線ヒューズ及び電線ヒューズの製造方法
JP2003086260A (ja) 被覆電線の端子接合構造及びその接合方法
JP6944383B2 (ja) 電線束と端子と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H03112113A (ja) コイルの端末処理方法
JPS6215810A (ja) 絶縁被覆電線と端子の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