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3607B - 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3607B
CN114593607B CN202210500522.2A CN202210500522A CN114593607B CN 114593607 B CN114593607 B CN 114593607B CN 202210500522 A CN202210500522 A CN 202210500522A CN 114593607 B CN114593607 B CN 114593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heat insulation
material taking
heating chamber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05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3607A (zh
Inventor
殷建辉
唐仙华
李欣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ongche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ongche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ongche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ongcheng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05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3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3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3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3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3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9/00Arrangements of controll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3/00Charging; Discharging; Manipulation of charge
    • F27D3/0084Charging; Manipulation of SC or SC waf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3/00Charging; Discharging; Manipulation of charge
    • F27D3/12Travelling or movable supports or containers for the char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2001/0059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a furnace
    • F27D2001/0069Means to prevent heat cond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9/00Arrangements of controlling devices
    • F27D2019/0028Regulation
    • F27D2019/0059Regulation involving the control of the conveyor movement, e.g. speed or sequen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涉及加热封装的技术领域,包括柔性隔热板,沿柔性隔热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可拉伸或压缩,柔性隔热板上第一隔气室和第二隔气室,与第一隔气室连通的第一新风入口和第一热风出口,与第二隔气室连通的第二新风入口和第二热风出口;驱动机构与柔性隔热板连接,用于通过驱动驱动机构与柔性隔热板的连接处沿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反复移动,以使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被压缩或拉伸,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被拉伸或压缩,从而实现柔性隔热板的第一端吸气第二端排气或第一端排气第二端吸气,达到利用空气对热传递的显著阻抗性,更替已受热空气实现高效隔热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miniLED板在封装上胶后需要放置加热炉内加热固化,现有的加热炉包括固化箱,穿过固化箱的输送带,产品放在输送带上传送至固化箱内进行加热固化。为了实现固化箱内外的隔热,采用隔热板作为加热炉的进料侧壁、出料侧壁,由于隔热板仅是使用隔热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在加热时间越长,隔热板的隔热效果越不理想,从而导致固化箱外的温度较高,而影响固化箱外其他结构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此外,产品放在输送带上传送至固化箱内进行加热固化的方式,不仅使得固化箱的长度长占用空间,而且固化效率不高。加热炉对内部加热温度的均匀性,隔热及降低密封泄漏及洁净度有了很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隔热密封的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炉隔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隔热板组件,包括:
导轨,相对设有一组,所述导轨上设有导槽;
柔性隔热板,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可拉伸或压缩,所述柔性隔热板设置于一组所述导轨之间,且所述柔性隔热板相对设置的第三端、第四端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所述导槽内,所述柔性隔热板内设有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隔气室,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的第二隔气室,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气室连通的第一新风入口和第一热风出口,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隔气室连通的第二新风入口和第二热风出口;
驱动机构,与所述柔性隔热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柔性隔热板的连接处沿所述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反复移动,以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被压缩,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被拉伸,所述第一隔气室通过所述第一热风出口排气,所述第二隔气室通过第二新风入口吸气;或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被拉伸,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被压缩,所述第一隔气室通过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吸气,所述第二隔气室通过第二热风出口排气。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隔热板包括:
柔性主体部,由若干层褶皱层叠相接形成,所述柔性主体部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隔气室、所述第二隔气室,所述柔性主体部的第三端、第四端设有所述导轨;
端部,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柔性主体部的第一端、第二端,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和第一热风出口;所述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新风入口和第二热风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上开设有导风槽,所述第一端部上的所述导风槽的其中一槽壁或槽底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所述第一热风出口;所述第二端部上的所述导风槽的其中一槽壁或槽底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所述第一热风出口,所述端部上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柔性隔热板固定在待安装对象上。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主体部包括竖直部、第一弧形端部、以及第二弧形端部,所述第一弧形端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弧形端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竖直部的两端,第一弧形端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隔气室的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端部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所述第一热风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弧形端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隔气室的位于所述第二弧形端部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新风入口、所述第二热风出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风出口、所述第二热风出口上分别设有止回阀。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主体部由玻璃纤维布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布为硅橡胶玻璃纤维布。
本发明带动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上设有如上所述的隔热板组件,且所述第一新风入口、所述第一热风出口、所述第二新风入口、所述第二热风出口均处于所述加热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板组件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加热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隔热板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隔气室和所述第二隔气室之间的开口,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开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上料单元/取料单元/上取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取料单元/上取料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上,且所述上料单元/取料单元/上取料单元的一端伸入所述开口内,所述上料单元/取料单元/上取料单元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随所述连接结构一体移动;
所述加热室内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料架,所述料架上由下至上间隔设有若干层托部,两侧的所述料架的同一层上的所述托部配合支撑被加热对象。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室上的上料侧和取料侧上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料侧和取料侧上分别设有所述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上设有隔热板组件,所述上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设有所述上料单元,所述上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开口为第一开口;所述取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设有所述取料单元,所述取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开口为第二开口;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上料控制器和取料控制器,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上料单元电连接,所述上料控制器用于在上料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工作,带动所述上料单元、所述第一开口往上或往下移动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壳上的入料口高度处,待所述上料单元承接所述入料口处的被加热对象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上料单元、所述第一开口往上或往下移动至所述加热室对应的存放高度处,控制所述上料单元将所述被加热对象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的所述料架上的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后,退出所述加热室;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取料单元电连接,取料时,所述取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工作,带动所述取料单元、所述第二开口往上或往下移至所述加热室对应的取料高度处,并控制所述取料单元将所述加热室内的所述料架上的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的所述被加热对象取下退出所述加热室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取料单元、所述第二开口往上或往下移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壳上的出料口高度处,向所述出料口外输送所述被加热对象。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控制器还用于在非上料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每隔预设时间驱动所述第一开口上下往复移动预设次数;
所述取料控制器还用于在非取料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每隔预设时间驱动所述第二开口上下往复移动预设次数。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单元与所述取料单元的结构相同,包括:
安装座,包括相对安装在所述连接结构上的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
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上均相对设有;
抬升输送机构,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上均相对设有,每一侧的所述抬升输送机构上均连接一叉杆,所述叉杆的朝向所述加热室的一端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阻挡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上的被加热对象向所述加热室内输送,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用于将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处的所述叉杆抬升至第二高度以顶起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上的被加热对象,并驱动承载有被加热对象的所述叉杆进入所述加热室内,或驱动所述叉杆退出所述加热室内返回至所述初始位置时,由所述第二高度下降至所述第一高度;
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上料单元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电连接,在所述上料单元处于入料口高度处,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将入料口处的被加热对象往所述加热室方向输送至与所述定位部相抵后,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将所述叉杆抬升至第二高度以顶起所述被加热对象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料单元下降至预设高度后,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驱动所述叉杆退出所述加热室,并由第二高度下降至第一高度;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取料单元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电连接,在所述取料单元处于所述加热室的取料高度处,所述取料控制器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将所述叉杆抬升至第二高度并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取料单元上升至预设高度以使所述叉杆顶起所述托部上的被加热对象并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驱动所述叉杆退出所述加热室,由第二高度下降至第一高度,使被加热对象下落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上。
进一步的,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包括:
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上均相对设有,且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上连接有夹块组件,所述夹块组件与同侧的所述叉杆连接,所述夹块组件上设有导杆;
抬升导槽,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上均相对设有,所述抬升导槽包括相对平行的第一直线槽、第二直线槽,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槽连接的过渡段,其中所述第二直线槽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直线槽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一直线槽、所述第二直线槽的长度方向沿上料/取料方向设置,同侧的所述导杆插入所述抬升导槽内;
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上料单元的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的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上料单元的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正向或方向转动;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取料单元的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的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取料单元的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正向或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板上的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板上,由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的竖直输送带,所述竖直输送带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是否存在被加热对象,若所述上料单元上的传感器检测到即将上料的所述托部上存在被加热对象,则发出异常报警;若所述取料单元上的传感器检测到即将取料的所述托部上不存在被加热对象,则发出异常报警。
本发明提供的隔热板组件,由于柔性隔热板与驱动机构连接,因此,柔性隔热板上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处会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第一端、第二端方向往复移动,而由于柔性隔热板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可拉伸或压缩,因此,在连接处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会使柔性隔热板的一部分被压缩、另一部分被拉伸,而对于柔性隔热板被压缩的部分,对应的隔气室的空间变小,从而能够将对应的隔热室内的热气排出;对于柔性隔热板被拉伸的部分,对应的隔气室的空间变大,内部形成负压,从而能够将外界的新风吸入。利用空气对热传递的显著阻挡性,并间隔更替第一隔气室、第二隔气室已受热空气,因此,能够时时保持隔热板组件良好的隔热性,从而能够实现高效隔热。
本发明提供的加热装置,由于加热室的安装缺口上设置一上述的隔热板组件,在隔热板组件的驱动机构往复运行时,能够实现对加热室内和加热室外的高效隔热,经过测试和验证,当加热室的进料侧和取料侧均分别设置隔热板组件时,隔热效果可以达到当加热室内温度≤150℃,加热室外侧的温升小于10℃。加热室上安装隔热板组件,能够确保加热室外的低温环境,防止高温影响加热室外其他部件如取料单元、送料单元的安全性使用,提高其他部件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隔热板的体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处具体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室上设置有上料单元和取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展示图5中加热室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展示加热室内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料单元/取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料单元/取料单元显示抬升导槽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夹块组件、叉杆);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上料单元/取料单元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导轨 ;2-第一隔气室 ;3-第二隔气室;4-第一新风入口;5-第一热风出口;6-第二新风入口;7-第二热风出口;8-第一端部;9-第二端部;10-连接部;11-柔性主体部;12-顶板;13-开口;14-料架;15-第一安装座;16-第二安装座;17-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8-叉杆;19-定位部;20-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1-夹块组件;22-第一直线槽;23-第二直线槽;24-过渡段;25-上料单元;26-安装板;27-竖直输送带;28-取料单元;29-传感器;30-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热板组件,包括导轨1、柔性隔热板,以及驱动机构,其中导轨1相对设有一组,所述导轨1上设有导槽;
柔性隔热板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可拉伸或压缩,所述柔性隔热板设置于一组所述导轨1之间,且所述柔性隔热板相对设置的第三端、第四端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所述导槽内,所述柔性隔热板内设有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隔气室2,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的第二隔气室3,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气室2连通的第一新风入口4和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隔气室3连通的第二新风入口6和第二热风出口7;
驱动机构,与所述柔性隔热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柔性隔热板的连接处沿所述导轨1的长度延伸方向反复移动,以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被压缩,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被拉伸,所述第一隔气室2通过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排气,所述第二隔气室3通过第二新风入口6吸气;或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被拉伸,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被压缩,所述第一隔气室2通过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吸气,所述第二隔气室3通过第二热风出口7排气。
由于柔性隔热板与驱动机构连接,因此,柔性隔热板上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连接处会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第一端、第二端方向往复移动,而由于柔性隔热板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可拉伸或压缩,因此,在连接处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会使柔性隔热板的一部分被压缩、另一部分被拉伸,而对于柔性隔热板被压缩的部分,对应的隔气室的空间变小,从而能够将对应的隔热室内的热气排出;对于柔性隔热板被拉伸的部分,对应的隔气室的空间变大,内部形成负压,从而能够将外界的新风吸入。利用空气对热传递的显著阻挡性,并间隔更替第一隔气室2、第二隔气室3已受热空气,因此,能够时时保持隔热板组件良好的隔热性,从而能够实现高效隔热。
具体的,所述柔性隔热板包括柔性主体部11和端部,优选柔性主体部11由若干层褶皱层叠连接形成,所述柔性主体部11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隔气室2、所述第二隔气室3,所述柔性主体部11的第三端、第四端设有所述导轨1;
端部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柔性主体部11的第一端、第二端,包括第一端部8和第二端部9,所述第一端部8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和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端部9上设有第二新风入口6和第二热风出口7。
柔性主体部设置成褶皱结构如风琴罩结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实现良好的压缩和拉伸。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上开设有导风槽,所述第一端部8上的所述导风槽的其中一槽壁或槽底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端部9上的所述导风槽的其中一槽壁或槽底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端部上还设有连接部10,所述连接部10用于将所述柔性隔热板固定在待安装对象上。
待安装对象可以为加热室,也可以为其它需要安装隔热板组件的对象,柔性隔热板安装在待安装对象上时,柔性隔热板的第一端、第二端通过连接部10与待安装对象连接,如图2和3所示,连接部10可以为连接板,通过螺钉或螺栓与加热室的顶板12、底板连接,柔性隔热板的第三端、第四端,可以通过将导轨1固定在加热室上,从而实现柔性隔热板的固定。而导风槽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将新风导入、热风导出,另一方面,也便于柔性隔热板与待安装对象的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柔性主体部11包括竖直部、第一弧形端部、以及第二弧形端部,所述第一弧形端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弧形端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竖直部的两端,第一弧形端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部8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隔气室2的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端部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连通;所述第二弧形端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部9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隔气室3的位于所述第二弧形端部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新风入口6、所述第二热风出口7连通。
第一弧形端部、第二弧形端部的设置能够便于柔性隔热板与加热室的顶板12、底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热风出口7上分别设有止回阀。止回阀的设置能够允许第一隔气室2内的热风从第一热风出口5流出但阻止空气回流、允许第二隔气室3中的热风从第二热风出口7流出但阻止空气回流。
进一步,所述柔性主体部11由玻璃纤维布制成,由于硅橡胶玻纤布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性等特点,并能够在低温-70℃到高温280℃之间,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因此,优选所述柔性主体部11由硅橡胶玻纤布制成。这样得到的柔性隔热板也具有强度高,耐高温,保温性好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加热室上。
如图4-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上设有如上所述的隔热板组件,且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新风入口6、所述第二热风出口7均处于所述加热室外。
由于加热室的安装缺口上设置一上述的隔热板组件,在隔热板组件的驱动机构往复运行时,能够实现对加热室内和加热室外的高效隔热,经过测试和验证,当加热室的进料侧和取料侧均分别设置隔热板组件时,隔热效果可以达到当加热室内温度≤150℃,加热室外侧的温升小于10℃。加热室上安装隔热板组件,能够确保加热室外的低温环境,防止高温影响加热室外其他部件如取料单元28、送料单元的安全性使用,提高其他部件的寿命。
优选,所述隔热板组件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加热室外。这样对驱动机构的耐热要求大大降低,同时,也保证了驱动机构运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隔热板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隔气室2和所述第二隔气室3之间的开口13,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开口13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上,且所述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的一端伸入所述开口13内,所述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随所述连接结构一体移动;
所述加热室内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料架14,所述料架14上由下至上间隔设有若干层托部,两侧的所述料架14的同一层上的所述托部配合支撑被加热对象。
驱动机构上可以安装上料单元25,也可以安装取料单元28,还可以安装能够实现上料、取料功能的上取料单元。
这样驱动机构在驱动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移动至不同高度以实现上料或取料的过程中,同时还能够驱动柔性隔热板进行上排下吸或上吸下排,因此,结构更为精简,而且能耗低。料架14上能够上下层叠安放多个被加热对象,从而提高了加热室内的空间利用率,加热固化效率更高。
优选所述加热室上的上料侧和取料侧上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料侧和取料侧上分别设有所述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上设有隔热板组件,所述上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设有所述上料单元25,所述上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开口13为第一开口;所述取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设有所述取料单元28,所述取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开口13为第二开口;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上料控制器和取料控制器,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上料单元25电连接,所述上料控制器用于在上料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工作,带动所述上料单元25、所述第一开口往上或往下移动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壳上的入料口高度处,待所述上料单元25承接所述入料口处的被加热对象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上料单元25、所述第一开口往上或往下移动至所述加热室对应的存放高度处,控制所述上料单元25将所述被加热对象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的所述料架上的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后,退出所述加热室;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取料单元28电连接,取料时,所述取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工作,带动所述取料单元28、所述第二开口往上或往下移至所述加热室对应的取料高度处,并控制所述取料单元28将所述加热室内的所述料架上的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的所述被加热对象取下退出所述加热室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取料单元28、所述第二开口往上或往下移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壳上的出料口高度处,向所述出料口外输送所述被加热对象。
这样加热室的一侧进行连续上料,另一侧进行连续取料,从而使本发明的加热装置能够实现连续生产,而在上料或取料的同时,通过驱动柔性隔热板上的开口13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柔性隔热板的上排下吸或上吸下排。被加热对象可以为miniLED板,将miniLED板通过上料单元25输送至加热室的料架上进行加热固化,待加热完后,通过取料单元28将料架上的miniLED板取出转移,被加热对象也可以为其他需要加热的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控制器还用于在非上料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每隔预设时间驱动所述第一开口上下往复移动预设次数;
所述取料控制器还用于在非取料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每隔预设时间驱动所述第二开口上下往复移动预设次数。
区分上料状态、非上料状态以及取料状态、非取料状态对相应的驱动机构的运行进行智慧型控制,从而能够根据当前状况实现良好隔热的同时节约能耗。预设时间和预设次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半小时,预设次数为上下往复移动一次。
如图9-10所示,所述上料单元25与所述取料单元28的结构相同,包括:
所述上料单元25与所述取料单元28的结构相同,包括:
安装座,包括相对安装在所述连接结构上的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
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上均相对设有;
抬升输送机构,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上均相对设有,每一侧的所述抬升输送机构上均连接一叉杆18,所述叉杆18的朝向所述加热室的一端上设有定位部19,所述定位部19用于阻挡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上的被加热对象向所述加热室内输送,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用于将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处的所述叉杆18抬升至第二高度以顶起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上的被加热对象,并驱动承载有被加热对象的所述叉杆18进入所述加热室内,或驱动所述叉杆18退出所述加热室内返回至所述初始位置时,由所述第二高度下降至所述第一高度;
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上料单元25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电连接,在所述上料单元25处于入料口高度处,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将入料口处的被加热对象往所述加热室方向输送至与所述定位部19相抵后,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将所述叉杆18抬升至第二高度以顶起所述被加热对象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料单元25下降至预设高度后,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驱动所述叉杆18退出所述加热室,并由第二高度下降至第一高度;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取料单元28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电连接,在所述取料单元28处于所述加热室的取料高度处,所述取料控制器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将所述叉杆18抬升至第二高度并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取料单元28上升至预设高度以使所述叉杆18顶起所述托部上的被加热对象并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驱动所述叉杆18退出所述加热室,由第二高度下降至第一高度,使被加热对象下落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上。
抬升输送机构的设置,能够使被加热对象由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上落在叉杆18上,从而能够防止叉杆18承载被加热对象向加热室内输送时,被加热对象被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磨损而影响被加热对象的品质。
优选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相应的两料架14之间的相对宽度可以调整,这样可以使本发明的加热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产品。
优选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和抬升导槽,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上均相对设有,且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上连接有夹块组件21,所述夹块组件21与同侧的所述叉杆18连接,所述夹块组件21上设有导杆;
抬升导槽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上均相对设有,所述抬升导槽包括相对平行的第一直线槽22、第二直线槽23,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槽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槽23连接的过渡段24,其中所述第二直线槽23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直线槽22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一直线槽22、所述第二直线槽23的长度方向沿上料/取料方向设置,同侧的所述导杆插入所述抬升导槽内;
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上料单元25的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的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上料单元25的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正向或方向转动;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取料单元28的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的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取料单元28的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正向或方向转动。
抬升输送机构设置成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抬升导槽与导杆的配合,能够通过抬升导槽的导向从而实现对叉杆18的抬升/下降,而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既作为叉杆18的输送动力,又作为叉杆18的抬升或下降的动力,因此,不仅整个结构简单,更容易实现控制,而且节约能耗。
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安装板26,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板26上的伺服电机30、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板26上,由所述伺服电机30驱动的竖直输送带27,所述竖直输送带27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由伺服电机30驱动,能够精准的控制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移动至所需位置。
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传感器29,所述传感器29用于感应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是否存在被加热对象,若所述上料单元25上的传感器29检测到即将上料的所述托部上存在被加热对象,则发出异常报警;若所述取料单元28上的传感器29检测到即将取料的所述托部上不存在被加热对象,则发出异常报警。
本发明的加热装置的工作过程(被加热对象以miniLED板为例进行介绍):
上料过程:
1) 竖直输送带27在伺服电机30的作用下,驱动上料单元25上下移动至入料口,从入料口进入的miniLED板输送至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上,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将miniLED板向加热室方向输送至与叉杆18前端的定位杆相抵停止;
2) 竖直输送带27再驱动上料单元25移动至对应料架的存放高度后,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正向转动带动与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连接的夹块组件21移动,夹块组件21上的导杆沿抬升导槽向前移动,由抬升导槽的第一直线槽22进入第二直线槽23,从而使与夹块组件21连接的叉杆18在初始位置抬升至高出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预设高度后继续向前移动至料架14内;
3)竖直输送带27驱动上料单元25下移,mini LED板的两端均搭接在料架对应层的托部上,竖直输送带27驱动上料单元25下移至预设高度后,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反向转动带动夹块组件21,夹块组件21带动叉杆18缩回退出料架外并在初始位置降低至预设高度使叉杆低于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
在上料的过程中,驱动机构同时驱动柔性隔热板上排下吸或上吸下排实现隔热。
取料过程:
1. 竖直输送带27在伺服电机30的驱动下,驱动取料单元28上下移动至取料高度下方;
2.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正向转动带动夹块组件21,夹块组件21上的导杆沿抬升导槽向加热室方向移动,使与夹块组件21连接的叉杆18抬升至高出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预设高度后移动至料架内,并处于对应层的托部上的miniLED板下方;
3. 竖直输送带27驱动取料单元28向上移动预设距离使叉杆18与miniLED板接触,miniLED板由托部上落在叉杆18上;
4. 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反向转动,带动夹块组件21缩回,夹块组件21带动叉杆18缩回后,通过抬升导槽的导向降低至预设高度,miniLED板由叉杆18上落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上;
5. 竖直输送带27在伺服电机30的作用下,驱动取料单元28上下移动至出料口,由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将miniLED板运向出料口运出。
在取料的过程中,驱动机构同时驱动柔性隔热板上排下吸或上吸下排实现隔热。
非工作状态:
伺服电机30间歇驱动竖直输送带27工作,通过连接结构带动柔性隔热板上排下吸或上吸下排实现隔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隔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轨(1),相对设有一组,所述导轨(1)上设有导槽;
柔性隔热板,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可拉伸或压缩,所述柔性隔热板设置于一组所述导轨(1)之间,且所述柔性隔热板相对设置的第三端、第四端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所述导槽内,所述柔性隔热板内设有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隔气室(2),以及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的第二隔气室(3),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隔气室(2)连通的第一新风入口(4)和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隔气室(3)连通的第二新风入口(6)和第二热风出口(7);
驱动机构,与所述柔性隔热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柔性隔热板的连接处沿所述导轨(1)的长度延伸方向反复移动,以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被压缩,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被拉伸,所述第一隔气室(2)通过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排气,所述第二隔气室(3)通过第二新风入口(6)吸气;或使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一端之间的部分被拉伸,所述柔性隔热板的位于连接处至第二端之间的部分被压缩,所述第一隔气室(2)通过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吸气,所述第二隔气室(3)通过第二热风出口(7)排气;
其中,所述柔性隔热板包括:柔性主体部(11),由若干层褶皱层叠相接形成,所述柔性主体部(11)的内部设有所述第一隔气室(2)、所述第二隔气室(3),所述柔性主体部(11)的第三端、第四端设有所述导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隔热板还包括:
端部,设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所述柔性主体部(11)的第一端、第二端,包括第一端部(8)和第二端部(9),所述第一端部(8)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和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端部(9)上设有第二新风入口(6)和第二热风出口(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上开设有导风槽,所述第一端部(8)上的所述导风槽的其中一槽壁或槽底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端部(9)上的所述导风槽的其中一槽壁或槽底上设有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端部上还设有连接部(10),所述连接部(10)用于将所述柔性隔热板固定在待安装对象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部(11)包括竖直部、第一弧形端部、以及第二弧形端部,所述第一弧形端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弧形端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竖直部的两端,第一弧形端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部(8)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隔气室(2)的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端部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连通;所述第二弧形端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部(9)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隔气室(3)的位于所述第二弧形端部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新风入口(6)、所述第二热风出口(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热风出口(7)上分别设有止回阀。
6.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部(11)由玻璃纤维布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热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为硅橡胶玻璃纤维布。
8.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室,所述加热室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板组件,且所述第一新风入口(4)、所述第一热风出口(5)、所述第二新风入口(6)、所述第二热风出口(7)均处于所述加热室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组件的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加热室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隔热板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隔气室(2)和所述第二隔气室(3)之间的开口(13),所述驱动机构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开口(13)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所述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结构上,且所述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的一端伸入所述开口(13)内,所述上料单元(25)/取料单元(28)/上取料单元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随所述连接结构一体移动;
所述加热室内还包括相对设置的料架(14),所述料架(14)上由下至上间隔设有若干层托部,两侧的所述料架(14)的同一层上的所述托部配合支撑被加热对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上的上料侧和取料侧上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料侧和取料侧上分别设有所述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上设有隔热板组件,所述上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设有所述上料单元(25),所述上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开口(13)为第一开口;所述取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设有所述取料单元(28),所述取料侧的所述隔热板组件上的开口(13)为第二开口;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上料控制器和取料控制器,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上料单元(25)电连接,所述上料控制器用于在上料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工作,带动所述上料单元(25)、所述第一开口往上或往下移动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壳上的入料口高度处,待所述上料单元(25)承接所述入料口处的被加热对象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上料单元(25)、所述第一开口往上或往下移动至所述加热室对应的存放高度处,控制所述上料单元(25)将所述被加热对象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的所述料架上的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后,退出所述加热室;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取料单元(28)电连接,取料时,所述取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工作,带动所述取料单元(28)、所述第二开口往上或往下移至所述加热室对应的取料高度处,并控制所述取料单元(28)将所述加热室内的所述料架上的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的所述被加热对象取下退出所述加热室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取料单元(28)、所述第二开口往上或往下移至所述加热装置的外壳上的出料口高度处,向所述出料口外输送所述被加热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控制器还用于在非上料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每隔预设时间驱动所述第一开口上下往复移动预设次数;
所述取料控制器还用于在非取料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每隔预设时间驱动所述第二开口上下往复移动预设次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单元(25)与所述取料单元(28)的结构相同,均包括:
安装座,包括相对安装在所述连接结构上的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
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上均相对设有;
抬升输送机构,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上均相对设有,每一侧的所述抬升输送机构上均连接一叉杆(18),所述叉杆(18)的朝向所述加热室的一端上设有定位部(19),所述定位部(19)用于阻挡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上的被加热对象向所述加热室内输送,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用于将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处的所述叉杆(18)抬升至第二高度以使所述叉杆(18)的用于承接被加热对象的承载面高出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并驱动所述叉杆(18)进入所述加热室内,或驱动所述叉杆(18)退出所述加热室内返回至所述初始位置时,由所述第二高度下降至所述第一高度;
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上料单元(25)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电连接,在所述上料单元(25)处于入料口高度处,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将入料口处的被加热对象往所述加热室方向输送至与所述定位部(19)相抵后,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将所述叉杆(18)抬升至第二高度以顶起所述被加热对象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上料单元(25)下降至预设高度后,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驱动所述叉杆(18)退出所述加热室,并由第二高度下降至第一高度;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取料单元(28)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所述抬升输送机构电连接,在所述取料单元(28)处于所述加热室的取料高度处,所述取料控制器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将所述叉杆(18)抬升至第二高度并输送至所述加热室内,所述上料控制器控制所述取料单元(28)上升至预设高度以使所述叉杆(18)顶起所述托部上的被加热对象并控制所述抬升输送机构驱动所述叉杆(18)退出所述加热室,由第二高度下降至第一高度,使被加热对象下落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抬升输送机构包括:
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上均相对设有,且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上连接有夹块组件(21),所述夹块组件(21)与同侧的所述叉杆(18)连接,所述夹块组件(21)上设有导杆;
抬升导槽,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5)、第二安装座(16)上均相对设有,所述抬升导槽包括相对平行的第一直线槽(22)、第二直线槽(23),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槽(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直线槽(23)连接的过渡段(24),其中所述第二直线槽(23)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直线槽(22)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一直线槽(22)、所述第二直线槽(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或第一输送索(17)平行设置,同侧的所述导杆插入所述抬升导槽内;
所述上料控制器与所述上料单元(25)的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的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上料单元(25)的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正向或方向转动;
所述取料控制器与所述取料单元(28)的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的电机电连接,并控制所述取料单元(28)的所述第二输送带或第二输送链或第二输送索(20)正向或方向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安装板(26),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板(26)上的伺服电机(30)、以及设置在所述竖直安装板(26)上,由所述伺服电机(30)驱动的竖直输送带(27),所述竖直输送带(27)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传感器(29),所述传感器(29)用于感应对应层的所述托部上是否存在被加热对象,若所述上料单元(25)上的传感器(29)检测到即将上料的所述托部上存在被加热对象,则发出异常报警;若所述取料单元(28)上的传感器(29)检测到即将取料的所述托部上不存在被加热对象,则发出异常报警。
CN202210500522.2A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Active CN114593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0522.2A CN114593607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0522.2A CN114593607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3607A CN114593607A (zh) 2022-06-07
CN114593607B true CN114593607B (zh) 2022-08-02

Family

ID=8181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0522.2A Active CN114593607B (zh) 2022-05-10 2022-05-10 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360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2335A (zh) * 2002-12-26 2006-02-08 斐路铁克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管
CN102667046A (zh) * 2008-12-01 2012-09-12 瑞泰控股公司 具有内部隔板的柔性隔热门面板
CN106458407A (zh) * 2014-05-05 2017-02-22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容器
CN107036223A (zh) * 2017-03-06 2017-08-11 赫尔穆特·鲁道夫 多功能室内新风空调设备
CN208724258U (zh) * 2018-08-02 2019-04-09 珠海三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线路板隔热压合装置
CN110958802A (zh) * 2019-12-19 2020-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线路板的收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177095U (zh) * 2019-10-31 2020-08-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158337A (zh) * 2021-04-12 2021-07-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变弯度柔性后缘的机翼及其阵风响应减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2335A (zh) * 2002-12-26 2006-02-08 斐路铁克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管
CN102667046A (zh) * 2008-12-01 2012-09-12 瑞泰控股公司 具有内部隔板的柔性隔热门面板
CN106458407A (zh) * 2014-05-05 2017-02-22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容器
CN107036223A (zh) * 2017-03-06 2017-08-11 赫尔穆特·鲁道夫 多功能室内新风空调设备
CN208724258U (zh) * 2018-08-02 2019-04-09 珠海三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线路板隔热压合装置
CN211177095U (zh) * 2019-10-31 2020-08-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958802A (zh) * 2019-12-19 2020-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线路板的收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58337A (zh) * 2021-04-12 2021-07-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变弯度柔性后缘的机翼及其阵风响应减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3607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68243U (zh) 板材封边生产线用上料输送装置
CN114593607B (zh) 一种隔热板组件及加热装置
CN114220755A (zh) 电池片叠瓦设备及电池片叠瓦方法
CN110815684A (zh) 自动热压成型设备
CN213474621U (zh) 一种用于产品上下传送的升降循环传送装置
CN208801015U (zh) 一种贯流风扇叶轮全自动生产设备
CN111829297A (zh) 低温低真空烘干设备
CN114834138B (zh)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CN207815918U (zh) 一种锂电池隧道炉干燥系统
CN209289921U (zh) 层压系统
CN111604707A (zh) 电动输送架的自动下料装置
CN210557388U (zh) 一种不停机三层输送系统
CN211261708U (zh) 一种生产用干燥机的卸料装置
CN210393021U (zh) 一种多层变节距托料轨道
CN112178999A (zh) 一种冷水槽设备
CN220564483U (zh) 一种无抽气口真空玻璃的模块化封焊生产线
CN218341265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
KR102586711B1 (ko) 진공단열재 자동 제조 장치
KR102598221B1 (ko) 진공단열재 제조 장치
CN214397499U (zh) 一种包装壳自动分层和输送设备
CN215373460U (zh) 一种具有多层传送带的隧道炉
CN216192413U (zh) 一种自动升降油边皮革排版机
CN218387203U (zh) 一种转子绝缘胶除气泡设备
CN214747168U (zh) 一种水泥窑烟气脱硝催化剂煅烧炉
CN210618672U (zh) 一种用于产品薄膜包装后热缩的高效收缩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