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4138B -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4138B
CN114834138B CN202210745824.6A CN202210745824A CN114834138B CN 114834138 B CN114834138 B CN 114834138B CN 202210745824 A CN202210745824 A CN 202210745824A CN 114834138 B CN114834138 B CN 114834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ing
transmission
heating plate
multilayer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58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4138A (zh
Inventor
张鹏飞
李伟
辛俞辰
王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Nany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Qinhuangdao Sheng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Nany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Qinhuangdao Sheng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Nany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Qinhuangdao Sheng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Nany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58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4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4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4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4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4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5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using vacu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H01L21/67742Mechanical parts of transf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H01L21/6776Continuous loading and unloading into and out of a processing chamber, e.g. transporting belts within processing cha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obotic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包括依次布置的多层供料装置、多层层压装置和多层成品输送装置,多层供料装置出料端与多层层压装置进料端相对应,多层层压装置出料端与多层成品输送装置进料端相对应。本发明于供料、层压和出料功能为一体,生产过程连续,能够减轻劳动力,并且供料装置、层压装置和成品输送装置均为多层结构,多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同时进行供给、压合封装及输出,减少了占地面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封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目前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不断增多、应用范围日益广阔、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光-热-电转换方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而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工质的蒸气,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前一个过程是光-热转换过程,后一个过程是热-电转换过程,与普通的火力发电一样,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光-电直接转换方式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当许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新型电源,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太阳能电池寿命长,只要太阳存在,太阳能电池就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相比,太阳能电池不会引起环境污染。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是封装太阳能电池组件所必须的重要设备之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制作生产过程中,需要层压机把胶膜、太阳能电池片、钢化玻璃、背膜在高温真空的条件下压合成具有一定刚性的整体。
但是,现有的层压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层压工序前后需要人工将太阳能电池组件搬进及搬出,生产效率较低,特别是对于具有多层结构的层压机,大大加重了工作强度;
2)传统层压机的布局方式多为单层单腔、单层双腔、双层双腔结构,占地面积大,维护难度高,加工效率低;
3)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构大多是将直接利用机械施压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施压,压合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太阳能电池组件损坏;另外,组件具有单玻太阳能电池板(单面受光)和双玻太阳能电池板(双面受光)之分,传统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主要为双层双腔层压结构,其加热结构为单面受热融化胶膜,组件受热时间长,在完成双玻太阳能电池组件时,受热时间是单玻太阳能电池组件的2-3倍,故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自身占地面积大,耗能高;
4)现有层压机通常采用循环油加热或电热管加热,加热油炉中采用不锈钢电热管对导热油介质进行加热,采用循环泵将加热油炉中的导热油介质导入到加热板中,导热油介质在加热板中循环利用,导热油预热时间长且加热导热油耗电大,而电热管加热方式,在加热板的厚度中心位置上加工出大量安装孔,将大量的加热管插入到安装孔中,加热管的热量传导至加热板,但是由于其加热管以及安装孔的数量庞大,大大增加的安装维修的难度以及工作量,热传递时热量损失严重;
5)现有的层压机升降装置,特别是具有多层层压机构的层压机,其升降装置结构复杂,需要单独对每一层层压机构进行控制,从而适时压合或打开,操作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压合过程不稳定;
6)传统层压机的上真空室与下真空室的腔室之间通常采用圆柱型密封条进行密封,在抽真空时腔室变形容易起不到密封作业,需要其他辅助结构进行补充,维护时间及成本增加,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维护更换;
7)现在的供料装置与层压装置为一体式固定连接,无法高效快速对层压装置内部进行维护保养;现在的层压装置与成品输送装置为一体式固定连接,无法高效快速对层压装置内部进行维护保养。
因此,提供一种高效的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以至少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包括依次布置的多层供料装置、多层层压装置和多层成品输送装置,所述多层供料装置出料端与所述多层层压装置进料端相对应,所述多层层压装置出料端与所述多层成品输送装置进料端相对应。
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于供料、层压和出料功能为一体,生产过程连续,能够减轻劳动力,并且供料装置、层压装置和成品输送装置均为多层结构,多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同时进行供给、压合封装及输出,减少了占地面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层压装置包括层压机架、多个层压组件、多个输送组件、限位升降机构和气体施压系统,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多个所述层压组件分别通过所述限位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层压机架内部;多个所述输送组件分别围设安装在多个所述层压组件上;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所述层压组件压合在一起时在两者之间形成上下隔离分布的第一真空室和第二真空室;所述气体施压系统包括第一抽充气组件和第二抽充气组件,所述第一抽充气组件与所述第一真空室连接相通,所述第二抽充气组件与所述第二真空室连接相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输送组件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输送,通过第一抽充气组件对第一真空室的气压进行操控,同时第二抽充气组件对第二真空室气压进行相对应操控,从而改变第一真空室和第二真空室的形态,即对两个层压组件之间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施压,利用气体压力进行施压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压合质量,减少损坏率;并且上下室等温受热,减少层压时间,降低耗能,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层压组件均包括加热板、硅胶垫和框式法兰,所述加热板底部具有第一真空流道,所述加热板顶部具有第二真空流道;所述硅胶垫通过所述框式法兰压合在所述加热板的底部,所述加热板与所述框式法兰紧固连接,从而在所述加热板和所述硅胶垫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真空室,所述第一抽充气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真空流道与所述第一真空室连通;在所述硅胶垫、所述框式法兰及位于所述框式法兰底部的下一层所述加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真空室,所述第二抽充气组件通过所述第二真空流道与所述第二真空室连通;每个所述输送组件均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和环形高温布,所述主动轴安装在所述加热板一端,所述从动轴安装在所述加热板另一端,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环形高温布传动连接,且所述环形高温布围设在所述加热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放置在第二真空室内,一方面,利用第一真空室、第二真空室的气压真空变化实现硅胶垫的形态变化,进行对太阳能电池组件施加压力,避免了纯机械刚性压合对太阳能电池组件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组件顶部和底部同时受到加热板加热压合,能够提高压合质量,在层压产能同等的情况下,层压时间是传统层压机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层压组件还包括充气密封结构,所述充气密封结构包括充气密封条、充气嘴、压块和固定螺钉,所述框式法兰的法兰块底部开设有贯穿的密封槽孔,所述充气密封条安装在所述密封槽孔内;所述充气密封条内部具有充气仓;所述充气嘴安装在所述充气密封条上与所述充气仓连通,且延伸出所述密封槽孔;所述压块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安装在所述密封槽孔内以压持所述充气密封条。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在上下真空室接触时,对充气仓内补充压缩气体,使密封接触面积加大,从而在腔室有变形的情况下依然能起到密封作用,提高了密封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压块和固定螺钉对充气密封条的位置进行限定,且维护更换更加简单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包括第一加热板本体、电磁感应线和电磁感应加热器,沿所述第一加热板本体厚度方向在其底面开设有多个环形槽、多条纵向直线槽和两条横向直线槽,多个所述环形槽呈阵列分布,每条所述纵向直线槽槽壁与一列的多个所述环形槽槽壁相切布置,且所述纵向直线槽与对应的所述环形槽在相切处连通,两条所述横向直线槽分别与位于多条所述纵向直线槽端部的两排环形槽相切,且所述横向直线槽与对应的所述环形槽在相切处连通;所述电磁感应线通过穿设于多条所述纵向直线槽和两条所述横向直线槽内,从而依次绕设在多个所述环形槽内的固定柱上,所述电磁感应线延伸端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电磁感应线绕设在环形槽内的固定柱上,电磁感应加热器产生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电磁感应线中产生交变磁场,固定柱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固定柱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固定柱的效果,固定柱将热量传输至整个加热板,设置多个环形槽提高整个加热板加热速度,缩短预热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热量聚集于加热板内部,几乎没有外部热量耗散,采用内部非接触式加热,没有加热循环管道,节省主机空间,无液体排放,加热时无异味,大大改善了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有力提高生产工人积极性,降低使用成本费用,并且电磁线圈表面温度略高于室温,可以安全触摸,无需高温防护,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包括第二加热板本体、电磁感应线和电磁感应加热器,沿所述第二加热板本体长度方向在其端面开设多个平行布置的通孔,垂直所述第二加热板本体对应于每个所述通孔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个所述穿孔贯穿所述第二加热板本体,多个所述穿孔沿所述加热板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电磁感应线穿设在所述通孔和所述穿孔内,所述电磁感应线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电磁感应线从通孔一端穿入,并绕设在第一个穿孔与第二个穿孔之间的孔壁上,绕着到设定圈数后沿加热板长度方向继续绕设在第二个穿孔与第三个穿孔之间的孔壁上,直至绕设完成一个通孔对应的所有穿孔,电磁感应线两端与电磁感应加热器电连接,电磁感应线按同样的方式穿设在其他通孔对应的穿孔上,电磁感应加热器产生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电磁感应线中产生交变磁场,孔壁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孔壁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孔壁的效果,孔壁将热量传输至整个加热板;电磁感应线圈直接对孔壁进行加热,提高传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和耗电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抽充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法兰、多个第一控制阀、第一真空伸缩管和第一管道,所述第一固定法兰固定在所述加热板侧面中央,且所述第一固定法兰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真空流道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控制阀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法兰与所述加热板之间;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法兰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真空伸缩管连接相通;真空泵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真空伸缩管连接相通;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真空阀和第一充气阀;
所述第二抽充气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法兰、多个第二控制阀、第二真空伸缩管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二固定法兰固定在所述加热板侧面端部,且所述第二固定法兰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真空流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控制阀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法兰与所述加热板之间;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法兰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真空伸缩管连接相通;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真空伸缩管连接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真空阀和第二充气阀。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将太阳能电池组件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层压组件之间,即此时太阳能电池组件位于第二真空室内,首先,进入抽真空程序:启动真空泵,打开第一真空阀和第二真空阀,关闭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真空泵沿着第一管道、第一真空伸缩管、第一固定法兰和第一真空流道对第一真空室内进行抽气操作,直至真空状态,同时真空泵沿着第二管道、第二真空伸缩管、第二固定法兰和第二真空流道对第二真空室内进行抽气操作,直至真空状态,此时硅胶垫处于水平状态;然后进行加压加热程序:关闭第一真空阀,同时打开第一充气阀,对加热板进行加热,外界的大气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到第一真空室,此时第二真空室依然保持真空状态,硅胶垫受到向下的气压,对太阳能电池组件形成挤压;然后进入层压过程:关闭第一充气阀,此时太阳能电池组件持续受到硅胶垫的压合力;最后进入开盖程序:打开第一真空阀,关闭第二真空阀,同时打开第二充气阀,外界的大气进入到第二真空室,当第二真空室充气完毕后,可以分隔开两个层压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升降机构包括限位板、多个限位块、液压缸、升降过渡板和多个导向滚轮,所述限位板具有直角面和倾斜面;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层压机架侧面,且位于多个所述层压组件侧面;多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加热板的侧面,且每个所述限位块的斜面均与其接触或脱离的所述倾斜面相匹配;所述液压缸竖直固定在靠近所述层压机架底部的所述层压组件下方;所述升降过渡板固定在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上,且与其上方的所述层压组件相对应;多个所述导向滚轮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加热板的侧面,且每个所述导向滚轮均嵌合在所述直角面开设的滑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在工作状态,液压缸顶起升降过渡板,升降过渡板顶起最底层的层压机构,最底层的层压机构再顶起次底层的层压机构,依次逐层进行顶升,最终上下相邻的层压机构全部压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每层层压机构上的导向滚轮均沿着限位板的直角面滑轨进行滑动,从而保证每层层压机构沿竖直方向升起;当需要取出两个层压机构之间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时,液压缸伸缩杆收缩,升降过渡板收回至支撑架顶部,多层层压机构从下至上依次竖直下落,直至每层层压机构的限位块均受到限位板倾斜面的阻碍作用,此时每层层压机构保持在相应的位置上,每两层层压机构之间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仅仅通过限位板、限位块、液压缸、升降过渡板和导向滚轮部件就能实现多层层压机构的压合或打开,结构设计巧妙,降低了生产成本,且过程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架、供料组件、第一电机和两个第一传动组件,所述供料架沿着输送方向与所述层压机架间隔分布,所述供料组件出料端与所述层压组件进料端对应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供料架上;
所述供料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三传动轴、多个第一传送轮、多个第二传送轮、多个第二传送带、传送轮支架、两个第一固定板、多个第一滑轮、多个第一滑轮固定件、多个第一导轨和多个胀紧件,多个所述第一导轨沿供料方向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所述供料架两侧,所述传送轮支架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内侧,所述第三传动轴垂直供料方向水平布置并转动连接在所述传送轮支架一端,多个所述第一传送轮穿设并固定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多个所述第二传送轮与多个所述第一传送轮一一对应,并转动连接在所述传送轮支架远离所述第一传送轮一端,所述第二传送带沿供料方向布置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送轮和所述第二传送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传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滑轮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滑轮固定件对称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并与多个所述第一导轨滚动抵接;多个胀紧件沿供料方向安装在传送轮支架上,所述胀紧件包括胀紧滚筒、连接轴和两个连接板,所述胀紧滚筒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两端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侧端,两个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传送轮支架上,所述胀紧滚筒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传送带滚动抵接;
每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齿条沿供料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传动轴均位于所述供料组件下方,且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供料架底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一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布置,并转动安装在所述供料架侧部;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供料组件用于将材料输送至每层层压组件上进行压制,第一电机能够驱动供料组件沿供料方向在供料架上滑动,使供料组件能够远离和靠近层压组件,在工作时,第一固定板对供料组件其他部件进行外部遮挡保护,同时增加安全性,当需要对层压装置进行维护和修理时,第一电机驱动供料组件远离多层层压装置,供料组件与多层层压装置之间形成用于工人进入的空间,从而无需将整个装置移动,方便维修和维护,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多层成品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出料组件、第三电机和两个第二传动组件,所述输送架沿着输送方向与所述层压机架间隔分布,所述层压组件出料端与所述出料组件入料端对应布置;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上;
所述出料组件包括第四电机、多个输送管、多个第三齿轮、第四齿轮、链条、两个第二固定板、多个第二滑轮、多个第二滑轮固定件、多个第二导轨和制冷机,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沿供料方向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两侧;所述制冷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多个所述输送管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输送管垂直成品输送方向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对应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制冷机出气端分别与多个所述输送管进气端连通,多个所述第三齿轮一一对应固定在多个所述输送管上,所述链条与多个所述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四电机输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链条传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二滑轮固定件对称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并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滚动抵接;
每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轮、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齿条沿供料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三传动轴均位于所述出料组件下方,且所述第三传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架底部,所述第三传动轴与第三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平行布置,并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侧部;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四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三皮带轮和所述第四皮带轮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三传动轴和所述第四传动轴上,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四皮带轮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第三电机能够驱动出料组件沿成品输送方向方向在输送架上滑动,使出料组件能够远离和靠近层压装置,在工作时,第二固定板对出料组件其他部件进行外部遮挡保护,同时增加安全性,当需要对多层层压装置进行维护和修理时,第三电机驱动出料组件远离层压装置,出料组件与多层层压装置之间之间形成用于工人进入的空间,无需将整个装置移动,方便维修和维护,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层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 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相邻两个层压组件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相邻两个层压组件分离状态的主视图;
图5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相邻两个层压组件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6附图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加热板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8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加热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9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真空室抽充气过程原理示意图;
图10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真空室抽充气过程原理示意图;
图1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充气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拉紧夹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加热板的剖视图;
图16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加热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17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加热板结构的侧视图;
图18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限位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限位板、限位块、导向滚轮及层压组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0附图为图19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层供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层供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23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固定板与供料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4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供料组件、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组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5附图为图24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胀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层成品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8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多层成品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图29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0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包括依次布置的多层供料装置1、多层层压装置2和多层成品输送装置3,多层供料装置1出料端与多层层压装置2进料端相对应,多层层压装置2出料端与多层成品输送装置3进料端相对应,也就是说多层供料装置1、多层层压装置2和多层成品输送装置3的每一层都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于供料、层压和出料功能为一体,生产过程连续,能够减轻劳动力,并且供料装置、层压装置和成品输送装置均为多层结构,多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同时进行供给、压合封装及输出,减少了占地面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供料装置、层压装置和成品输送装置均设计成8层,发挥小空间大产量的后发优势,占地面积是传统层压机的三分之一,提高产能。
当然,为了提高本发明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可以增加控制器,分别对多层供料装置1、多层层压装置2和多层成品输送装置3进行控制,实现自动进料、层压、出料。
具体的,多层层压装置2包括层压机架21、多个层压组件22、多个输送组件23、限位升降机构24和气体施压系统25,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多个层压组件22分别通过限位升降机构24安装在层压机架21内部;多个输送组件23分别围设安装在多个层压组件22上;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层压组件22压合在一起时在两者之间形成上下隔离分布的第一真空室26和第二真空室27;气体施压系统25包括第一抽充气组件251和第二抽充气组件252,第一抽充气组件251与第一真空室26连接相通,第二抽充气组件252与第二真空室27连接相通。
本实施例在层压过程中,输送组件23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输送,通过第一抽充气组件251对第一真空室26的气压进行操控,同时第二抽充气组件252对第二真空室27气压进行相对应操控,从而改变第一真空室26和第二真空室27的形态,即对两个层压组件22之间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施压,利用气体压力进行施压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压合质量,减少损坏率;并且上下室等温受热,减少层压时间,降低耗能,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每个层压组件22均包括加热板221、硅胶垫222和框式法兰223,加热板221底部具有第一真空流道2210,加热板221顶部具有第二真空流道22100;硅胶垫222通过框式法兰223压合在加热板221的底部,加热板221与框式法兰223紧固连接,从而在加热板221和硅胶垫222之间形成第一真空室26,第一抽充气组件251通过第一真空流道2210与第一真空室26连通;在硅胶垫222、框式法兰223及位于框式法兰223底部的下一层加热板221之间形成第二真空室27,第二抽充气组件252通过第二真空流道22100与第二真空室27连通;每个输送组件23均包括主动轴231、从动轴232和环形高温布233,主动轴231安装在加热板221一端,从动轴232安装在加热板221另一端,主动轴231和从动轴232通过环形高温布233传动连接,且环形高温布233围设在加热板2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框式法兰223包括两个长方形板和两个法兰块,两个长方形板和两个法兰块连接为一体形成封闭的框架,两个长方形板分别压合在硅胶垫222的两个长边上,两个法兰块分别压合在硅胶垫222的两个短边上,为了在第一真空室26空间增大时,即硅胶垫222下移时,将框式法兰223的法兰块设计呈梯形体,其中内侧面为倾斜面,倾斜面能够为硅胶垫222提供有效支撑。
本实施例在层压过程中,太阳能电池组件放置在第二真空室27内,一方面,利用第一真空室26、第二真空室27的气压真空变化实现硅胶垫222的形态变化,进行对太阳能电池组件施加压力,避免了纯机械刚性压合对太阳能电池组件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太阳能电池组件顶部和底部同时受到加热板221加热压合,能够提高压合质量,在层压产能同等的情况下,层压时间是传统层压机的二分之一。
具体的,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提高使用寿命,每个层压组件22还包括充气密封结构224,充气密封结构224包括充气密封条2241、充气嘴、压块2242和固定螺钉2243,框式法兰223的法兰块底部开设有贯穿的密封槽孔,充气密封条2241安装在密封槽孔内;充气密封条2241内部具有充气仓;充气嘴安装在充气密封条2241上与充气仓连通,且延伸出密封槽孔,在上下真空室接触时,对充气仓内补充压缩气体,使密封接触面积加大,从而在腔室有变形的情况下依然能起到密封作用;压块2242通过固定螺钉2243安装在密封槽孔内以压持充气密封条2241,压块2242和固定螺钉2243对充气密封条2241的位置进行限定,且维护更换更加简单快捷。
为了保证加热板221与框式法兰223的紧密连接,将两者之间的硅胶垫222压紧,采用拉紧夹具结构225安装在加热板221及框式法兰223的侧面,具体包括L形固定件2251、两个U形固定件2252、T形拉紧螺杆2253和拉紧螺母,L形固定件2251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固定板22511和限位板22512,固定板22511固定在加热板221的侧面,限位板22512开设有限位槽;两个U形固定件2252相对应的固定在框式法兰223的同一侧面;T形拉紧螺杆2253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固定杆22531和螺杆本体22532,固定杆2253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U形固定件2252上,螺杆本体22532与限位槽位置相对应;拉紧螺母旋拧在螺杆本体22532的延伸端部。本发明在使用时,螺杆本体22532位于限位槽内,拉紧螺母旋拧在螺杆本体22532延伸端且与限位板22512紧密接触,从而将加热板221和框式法兰223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保证两者之间硅胶垫222的压合效果,当需要更换硅胶垫222时,松开拉紧螺母,螺杆本体22532脱离限位槽,从而加热板221和框式法兰223之间失去紧密的连接关系,框式法兰223脱离加热板221,易于硅胶垫的更换。
值得提出的是,在加热板221及框式法兰223的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上述拉紧夹具结构225;其中框式法兰223包括框架板和法兰块,框架板和法兰块连接为一体形成长方形框架结构,在长度方向上,U形固定件2252固定在框架板外侧面上,在宽度方向上,U形固定件2252固定在法兰块外侧面上。
具体的,加热板221包括第一加热板本体2211、电磁感应线2212和电磁感应加热器,沿第一加热板本体2211厚度方向在其底面开设有多个环形槽22111、多条纵向直线槽22112和两条横向直线槽22113,多个环形槽22111呈阵列分布,每条纵向直线槽22112槽壁与一列的多个环形槽22111槽壁相切布置,且纵向直线槽22112与对应的环形槽22111在相切处连通,两条横向直线槽22113分别与位于多条纵向直线槽22112端部的两排环形槽22111相切,且横向直线槽22113与对应的环形槽22111在相切处连通;电磁感应线2212通过穿设于多条纵向直线槽22112和两条横向直线槽22113内,从而依次绕设在多个环形槽22111内的固定柱上,电磁感应线2212延伸端与电磁感应加热器电连接。这样,电磁感应线2212绕设在环形槽22111内的固定柱上,电磁感应加热器产生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电磁感应线2212中产生交变磁场,固定柱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固定柱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固定柱的效果,固定柱将热量传输至整个加热板221,设置多个环形槽22111提高整个加热板221加热速度,缩短预热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热量聚集于加热板221内部,几乎没有外部热量耗散,采用内部非接触式加热,没有加热循环管道,节省主机空间,无液体排放,加热时无异味,大大改善了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有力提高生产工人积极性,降低使用成本费用,并且电磁感应线2212表面温度略高于室温,可以安全触摸,无需高温防护,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热量流失,还包括隔热板2214,隔热板2214上开设有用于电磁感应线2212穿出的穿线孔,隔热板2214盖设在多个环形槽22111上并固定在第一加热板本体2211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电磁感应加热器与电磁感应线2212连接,还包括接线柱,接线柱固定在第一加热板本体2211侧部,电磁感应加热器输出的导线与多个电磁感应线2212接线端在接线柱上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对温度检测的灵敏度,对加热板221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提高热压效果,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一加热板本体2211上开设一安装孔,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板221还可以包括第二加热板本体22101、电磁感应线2212和电磁感应加热器,沿第二加热板本体22101长度方向在其端面开设多个平行布置的通孔221011,垂直第二加热板本体22101对应于每个通孔均开设有多个穿孔221012,每个穿孔221012贯穿第二加热板本体22101,多个穿孔221012沿加热板221长度方向布置,电磁感应线2212穿设在通孔221011和穿孔221012内,电磁感应线2212与电磁感应加热器电连接。这样电磁感应线2212从通孔221011一端穿入,并绕设在第一个穿孔221012与第二个穿孔221012之间的孔壁上,绕着到设定圈数后沿加热板221长度方向继续绕设在第二个穿孔221012与第三个穿孔221012之间的孔壁上,直至绕设完成一个通孔221011对应的所有穿孔221012,电磁感应线2212两端与电磁感应加热器电连接,电磁感应线2212按同样的方式穿设在其他通孔221011对应的穿孔221012上,电磁感应加热器产生交变电流,交变电流在电磁感应线2212中产生交变磁场,孔壁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孔壁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孔壁的效果,孔壁将热量传输至整个加热板221;电磁感应线2212直接对孔壁进行加热,提高传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和耗电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热量流失,还包括两个第一隔热板和两个第二隔热板,两个第一隔热板固定在第二加热板本体22101顶面和底面,两个第二隔热板固定在开设通孔221011的第二加热板本体22101两个端面,第二隔热板上开设有用于电磁感应线2212穿出的穿线孔。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电磁感应加热器与电磁感应线2212连接,还包括接线柱,接线柱固定在第二加热板本体22101上,电磁感应加热器输出的导线与电磁感应线2212在接线柱上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对温度检测的灵敏度,对加热板221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提高热压效果,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二加热板本体22101上开设一安装孔,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具体的,第一抽充气组件251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法兰2511、多个第一控制阀、第一真空伸缩管2512和第一管道2513,第一固定法兰2511固定在加热板221侧面中央,且第一固定法兰2511开设有与第一真空流道2210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一控制阀安装在第一固定法兰2511与加热板221之间;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第一固定法兰2511之间通过第一真空伸缩管2512连接相通;真空泵通过第一管道2513与第一真空伸缩管2512连接相通;第一管道2513上安装有第一真空阀2514和第一充气阀2515;第二抽充气组件252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法兰2521、多个第二控制阀、第二真空伸缩管2522和第二管道2523,第二固定法兰2521固定在加热板221侧面端部,且第二固定法兰2521开设有与第二真空流道22100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二控制阀安装在第二固定法兰2521与加热板221之间;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第二固定法兰2521之间通过第二真空伸缩管2522连接相通;真空泵通过第二管道2523与第二真空伸缩管2522连接相通;第二管道2523上安装有第二真空阀2524和第二充气阀2525。
本实施例在层压过程中,将太阳能电池组件放置在上下相邻两个层压组件22之间,即此时太阳能电池组件位于第二真空室27内,首先,进入抽真空程序:启动真空泵,打开第一真空阀2514和第二真空阀2524,关闭第一充气阀2515和第二充气阀2525,真空泵沿着第一管道2513、第一真空伸缩管2512、第一固定法兰2511和第一真空流道2210对第一真空室26内进行抽气操作,直至真空状态,同时真空泵沿着第二管道2523、第二真空伸缩管2522、第二固定法兰2521和第二真空流道22100对第二真空室27内进行抽气操作,直至真空状态,此时硅胶垫222处于水平状态;然后进行加压加热程序:关闭第一真空阀2514,同时打开第一充气阀2515,对加热板221进行加热,外界的大气通过第一管道2513进入到第一真空室26,此时第二真空室27依然保持真空状态,硅胶垫222受到向下的气压,对太阳能电池组件形成挤压;然后进入层压过程:关闭第一充气阀2515,此时太阳能电池组件持续受到硅胶垫222的压合力;最后进入开盖程序:打开第一真空阀2514,关闭第二真空阀2524,同时打开第二充气阀2525,外界的大气进入到第二真空室27,当第二真空室27充气完毕后,可以分隔开两个层压组件22。
上述工作过程中,在抽真空程序中可以排除封装太阳能电池组件间隙的空气和层压抽真空时间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消除太阳能电池组件内的气泡,并且在层压机内部造成一个压力差,产生层压程序中所需要的压力。在此过程中,抽真空时间设定为6分钟,能够避免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移位:因为胶膜完全融化时的温度是80度,所以等到胶膜完全融化,达到最佳的融态后,硅胶垫222才能下压,这是最有利排除太阳能电池组件内气体的,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根据测试温度的数据分析,在抽真空5分钟左右时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温度价可达到80度,而这时胶膜的流动性较大,硅胶垫222在这时下压,容易造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移位。
在加压加热程序时,加压时间对应着层压时施加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压力,充气时间越长,压力越大,因为像胶膜交联后形成的这种高分子一般结构比较疏松,压力的存在可以使胶膜固化后更加致密,同时也可以增强胶膜与其他材料粘合力,层压时间设定为9分,温度设定在140度。
层压过程是施加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压力的保持时间,加压时间和层压时间之和就是胶膜总的固化时间。
具体的,限位升降机构24包括限位板241、多个限位块242、液压缸243、升降过渡板244和多个导向滚轮245,限位板241具有直角面和倾斜面;限位板241固定在层压机架21侧面,且位于多个层压组件22侧面;多个限位块242分别固定在多个加热板221的侧面,且每个限位块242的斜面均与其接触或脱离的倾斜面相匹配;液压缸243竖直固定在靠近层压机架21底部的层压组件22下方;升降过渡板244固定在液压缸243的伸缩杆上,且与其上方的层压组件22相对应;多个导向滚轮245分别固定在多个加热板221的侧面,且每个导向滚轮245均嵌合在直角面开设的滑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相邻两层层压组件22的冲压力平衡,稳定可靠,还包括多个氮气弹簧246,多个所述氮气弹簧246分别安装在多个所述限位块242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顶起时的平稳性,升降过渡板244的尺寸大于组件22的尺寸。
在工作状态,液压缸243顶起升降过渡板244,升降过渡板244顶起最底层的层压组件22,最底层的层压组件22再顶起次底层的层压组件22,依次逐层进行顶升,最终上下相邻的层压组件22全部压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每层层压组件22上的导向滚轮245均沿着限位板241的直角面滑轨进行滑动,从而保证每层层压组件22沿竖直方向升起;当需要取出两个层压组件22之间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时,液压缸243伸缩杆收缩,升降过渡板244收回至层压机架21的支撑架顶部,多层层压组件22从下至上依次竖直下落,直至每层层压组件22的限位块242均受到限位板241倾斜面的阻碍作用,此时每层层压组件22保持在相应的位置上,每两层层压组件22之间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仅仅通过限位板241、限位块242、液压缸243、升降过渡板244和导向滚轮245部件就能实现多层层压组件22的压合或打开,结构设计巧妙,降低了生产成本,且过程稳定可靠。
具体的,多层供料装置1包括供料架11、供料组件12、第一电机13和两个第一传动组件14,供料架11沿着输送方向与层压机架21间隔分布,供料组件12出料端与层压组件22进料端对应布置;第一电机13安装在供料架11上;
供料组件12包括第二电机121、第三传动轴122、多个第一传送轮123、多个第二传送轮124、多个第二传送带125、传送轮支架126、两个第一固定板127、多个第一滑轮128、多个第一滑轮固定件129、多个第一导轨1210和多个胀紧件1211,多个第一导轨1210沿供料方向平行并对称安装在供料架11两侧,传送轮支架126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板127内侧,第三传动轴122垂直供料方向水平布置并转动连接在传送轮支架126一端,多个第一传送轮123穿设并固定在第三传动轴122上,多个第二传送轮124与多个第一传送轮123一一对应,并转动连接在传送轮支架126远离第一传送轮123一端,第二传送带125沿供料方向布置并与对应的第一传送轮123和第二传送轮124传动连接,第二电机121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27外侧,第二电机121输出轴与第三传动轴122传动连接,多个第一滑轮128分别通过多个第一滑轮固定件129对称安装在两个第一固定板127外侧并与多个第一导轨1210滚动抵接;多个胀紧件1211沿供料方向安装在传送轮支架126上,胀紧件1211包括胀紧滚筒12111、连接轴12112和两个连接板12113,胀紧滚筒12111套设在连接轴12112上,连接轴12112两端固定在两个连接板12113侧端,两个连接板12113另一端固定在传送轮支架126上,胀紧滚筒12111与对应的第二传送带125滚动抵接;
每个第一传动组件14包括第一齿条141、第一齿轮142、第一传动轴143、第二传动轴144、第一皮带轮145、第二皮带轮146和第一传送带147,第一齿条141沿供料方向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27外侧;第一电机13和第一传动轴143均位于供料组件12下方,且第一传动轴143转动安装在供料架11底部,第一传动轴143与第一电机13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144与第一传动轴143平行布置,并转动安装在供料架11侧部;第一齿轮142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44上,第一齿轮142与第一齿条141啮合;第一皮带轮145和第二皮带轮146分别对应安装在第一传动轴143和第二传动轴144上,第一皮带轮145通过第一传送带147与第二皮带轮146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在供料阶段,供料组件12用于将材料输送至每层层压组件22上进行压制,第一电机13能够驱动供料组件12沿供料方向在供料架11上滑动,使供料组件12能够远离和靠近层压组件22,在工作时,第一固定板127对供料组件12其他部件进行外部遮挡保护,同时增加安全性,当需要对多层层压装置2进行维护和修理时,第一电机13驱动供料组件12远离多层层压装置2,供料组件12与多层层压装置2之间形成用于工人进入的空间,从而无需将整个装置移动,方便维修和维护,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具体的,多层成品输送装置3包括输送架31、出料组件32、第三电机33和两个第二传动组件34,输送架31沿着输送方向与层压机架21间隔分布,层压组件22出料端与出料组件32入料端对应布置;第三电机33安装在输送架31上;
出料组件32包括第四电机321、多个输送管322、多个第三齿轮、第四齿轮、链条、两个第二固定板323、多个第二滑轮324、多个第二滑轮固定件325、多个第二导轨326和制冷机,多个第二导轨326沿供料方向平行并对称安装在输送架31两侧;制冷机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23外侧;多个输送管322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多个输送管322垂直成品输送方向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对应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固定板323上,制冷机出气端分别与多个输送管322进气端连通,多个第三齿轮一一对应固定在多个输送管322上,链条与多个第三齿轮传动连接,第四电机321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23外侧,第四齿轮与第四电机321输轴固定连接,第四齿轮与链条传动连接;多个第二滑轮324分别通过多个第二滑轮固定件325对称安装在两个第二固定板323外侧并与多个第二导轨326滚动抵接;
每个第二传动组件34均包括第二齿条341、第二齿轮342、第三传动轴343、第四传动轴344、第三皮带轮345、第四皮带轮346和第二传送带347,第二齿条341沿供料方向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23外侧;第三电机33和第三传动轴343均位于出料组件32下方,且第三传动轴343转动安装在输送架31底部,第三传动轴343与第三电机33输出轴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轴344与第三传动轴343平行布置,并转动安装在输送架31侧部;第二齿轮342安装在第四传动轴344上,第二齿轮342与第二齿条341啮合;第三皮带轮345和第四皮带轮346分别对应安装在第三传动轴343和第四传动轴344上,第三皮带轮345通过第二传送带347与第四皮带轮346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在出料阶段,第三电机33能够驱动出料组件32沿成品输送方向方向在输送架31上滑动,使出料组件32能够远离和靠近层压装置,在工作时,第二固定板323对出料组件32其他部件进行外部遮挡保护,同时增加安全性,当需要对多层层压装置2进行维护和修理时,第三电机33驱动出料组件32远离层压装置,出料组件32与多层层压装置2之间之间形成用于工人进入的空间,无需将整个装置移动,方便维修和维护,减少维护时间,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多层供料装置、多层层压装置和多层成品输送装置,所述多层供料装置出料端与所述多层层压装置进料端相对应,所述多层层压装置出料端与所述多层成品输送装置进料端相对应;其中所述多层层压装置包括层压机架、多个层压组件、多个输送组件、限位升降机构和气体施压系统,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多个所述层压组件分别通过所述限位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层压机架内部;多个所述输送组件分别围设安装在多个所述层压组件上;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所述层压组件压合在一起时在两者之间形成上下隔离分布的第一真空室和第二真空室;所述气体施压系统包括第一抽充气组件和第二抽充气组件,所述第一抽充气组件与所述第一真空室连接相通,所述第二抽充气组件与所述第二真空室连接相通;
每个所述层压组件均包括加热板、硅胶垫和框式法兰,所述加热板底部具有第一真空流道,所述加热板顶部具有第二真空流道;所述硅胶垫通过所述框式法兰压合在所述加热板的底部,所述加热板与所述框式法兰紧固连接,从而在所述加热板和所述硅胶垫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真空室,所述第一抽充气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真空流道与所述第一真空室连通;在所述硅胶垫、所述框式法兰及位于所述框式法兰底部的下一层所述加热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真空室,所述第二抽充气组件通过所述第二真空流道与所述第二真空室连通;每个所述输送组件均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和环形高温布,所述主动轴安装在所述加热板一端,所述从动轴安装在所述加热板另一端,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环形高温布传动连接,且所述环形高温布围设在所述加热板上;
每个所述层压组件还包括充气密封结构,所述充气密封结构包括充气密封条、充气嘴、压块和固定螺钉,所述框式法兰的法兰块底部开设有贯穿的密封槽孔,所述充气密封条安装在所述密封槽孔内;所述充气密封条内部具有充气仓;所述充气嘴安装在所述充气密封条上与所述充气仓连通,且延伸出所述密封槽孔;所述压块通过所述固定螺钉安装在所述密封槽孔内以压持所述充气密封条;
所述限位升降机构包括限位板、多个限位块、液压缸、升降过渡板和多个导向滚轮,所述限位板具有直角面和倾斜面;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层压机架侧面,且位于多个所述层压组件侧面;多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加热板的侧面,且每个所述限位块的斜面均与其接触或脱离的所述倾斜面相匹配;所述液压缸竖直固定在靠近所述层压机架底部的所述层压组件下方;所述升降过渡板固定在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上,且与其上方的所述层压组件相对应;多个所述导向滚轮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加热板的侧面,且每个所述导向滚轮均嵌合在所述直角面开设的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包括第一加热板本体、电磁感应线和电磁感应加热器,沿所述第一加热板本体厚度方向在其底面开设有多个环形槽、多条纵向直线槽和两条横向直线槽,多个所述环形槽呈阵列分布,每条所述纵向直线槽槽壁与一列的多个所述环形槽槽壁相切布置,且所述纵向直线槽与对应的所述环形槽在相切处连通,两条所述横向直线槽分别与位于多条所述纵向直线槽端部的两排环形槽相切,且所述横向直线槽与对应的所述环形槽在相切处连通;所述电磁感应线通过穿设于多条所述纵向直线槽和两条所述横向直线槽内,从而依次绕设在多个所述环形槽内的固定柱上,所述电磁感应线延伸端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包括第二加热板本体、电磁感应线和电磁感应加热器,沿所述第二加热板本体长度方向在其端面开设多个平行布置的通孔,垂直所述第二加热板本体对应于每个所述通孔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个所述穿孔贯穿所述第二加热板本体,多个所述穿孔沿所述加热板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电磁感应线穿设在所述通孔和所述穿孔内,所述电磁感应线与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充气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法兰、多个第一控制阀、第一真空伸缩管和第一管道,所述第一固定法兰固定在所述加热板侧面中央,且所述第一固定法兰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真空流道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控制阀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法兰与所述加热板之间;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法兰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真空伸缩管连接相通;真空泵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真空伸缩管连接相通;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真空阀和第一充气阀;
所述第二抽充气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固定法兰、多个第二控制阀、第二真空伸缩管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二固定法兰固定在所述加热板侧面端部,且所述第二固定法兰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真空流道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控制阀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法兰与所述加热板之间;上下相邻分布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法兰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真空伸缩管连接相通;所述真空泵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真空伸缩管连接相通;所述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真空阀和第二充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架、供料组件、第一电机和两个第一传动组件,所述供料架沿着输送方向与所述层压机架间隔分布,所述供料组件出料端与所述层压组件进料端对应布置;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供料架上;
所述供料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三传动轴、多个第一传送轮、多个第二传送轮、多个第二传送带、传送轮支架、两个第一固定板、多个第一滑轮、多个第一滑轮固定件、多个第一导轨和多个胀紧件,多个所述第一导轨沿供料方向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所述供料架两侧,所述传送轮支架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内侧,所述第三传动轴垂直供料方向水平布置并转动连接在所述传送轮支架一端,多个所述第一传送轮穿设并固定在所述第三传动轴上,多个所述第二传送轮与多个所述第一传送轮一一对应,并转动连接在所述传送轮支架远离所述第一传送轮一端,所述第二传送带沿供料方向布置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送轮和所述第二传送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传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滑轮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滑轮固定件对称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并与多个所述第一导轨滚动抵接;多个胀紧件沿供料方向安装在传送轮支架上,所述胀紧件包括胀紧滚筒、连接轴和两个连接板,所述胀紧滚筒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两端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侧端,两个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传送轮支架上,所述胀紧滚筒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传送带滚动抵接;
每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均包括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齿条沿供料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传动轴均位于所述供料组件下方,且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供料架底部,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一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布置,并转动安装在所述供料架侧部;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成品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出料组件、第三电机和两个第二传动组件,所述输送架沿着输送方向与所述层压机架间隔分布,所述层压组件出料端与所述出料组件入料端对应布置;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上;
所述出料组件包括第四电机、多个输送管、多个第三齿轮、第四齿轮、链条、两个第二固定板、多个第二滑轮、多个第二滑轮固定件、多个第二导轨和制冷机,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沿供料方向平行并对称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两侧;所述制冷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多个所述输送管上均开设有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输送管垂直成品输送方向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对应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制冷机出气端分别与多个所述输送管进气端连通,多个所述第三齿轮一一对应固定在多个所述输送管上,所述链条与多个所述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四电机输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链条传动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滑轮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二滑轮固定件对称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并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滚动抵接;
每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均包括第二齿条、第二齿轮、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齿条沿供料方向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外侧;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三传动轴均位于所述出料组件下方,且所述第三传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架底部,所述第三传动轴与第三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与所述第三传动轴平行布置,并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侧部;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四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三皮带轮和所述第四皮带轮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三传动轴和所述第四传动轴上,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所述第二传送带与所述第四皮带轮传动连接。
CN202210745824.6A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Active CN114834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824.6A CN114834138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824.6A CN114834138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4138A CN114834138A (zh) 2022-08-02
CN114834138B true CN114834138B (zh) 2022-10-21

Family

ID=8257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5824.6A Active CN114834138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41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2529B (zh) * 2023-01-04 2023-03-17 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渐进式层压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634A (zh) * 2001-04-18 2002-12-25 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 多层压装置
CN206254607U (zh) * 2016-10-05 2017-06-16 秦皇岛可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三腔室太阳电池组件层压机
CN108688288A (zh) * 2018-05-09 2018-10-23 秦皇岛可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层多段太阳电池组件层压生产线
CN109192820A (zh) * 2018-10-29 2019-01-11 河北羿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层多腔层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385576A (zh) * 2019-06-06 2019-10-29 浙江鑫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站用光伏板组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209905921U (zh) * 2019-04-24 2020-01-07 秦皇岛博硕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堆栈式传输料台
CN212559922U (zh) * 2020-05-08 2021-02-19 华汇生态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压滤机
CN113036001A (zh) * 2021-03-02 2021-06-25 唯翌特(河北)节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光伏板磁能层压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634A (zh) * 2001-04-18 2002-12-25 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 多层压装置
CN206254607U (zh) * 2016-10-05 2017-06-16 秦皇岛可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三腔室太阳电池组件层压机
CN108688288A (zh) * 2018-05-09 2018-10-23 秦皇岛可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层多段太阳电池组件层压生产线
CN109192820A (zh) * 2018-10-29 2019-01-11 河北羿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多层多腔层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9905921U (zh) * 2019-04-24 2020-01-07 秦皇岛博硕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堆栈式传输料台
CN110385576A (zh) * 2019-06-06 2019-10-29 浙江鑫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站用光伏板组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212559922U (zh) * 2020-05-08 2021-02-19 华汇生态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压滤机
CN113036001A (zh) * 2021-03-02 2021-06-25 唯翌特(河北)节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全自动光伏板磁能层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4138A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4607U (zh) 一种三腔室太阳电池组件层压机
CN105128492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多层层压机
CN20625461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
CN114834138B (zh) 一种全自动堆栈式多层层压机
CN107833942B (zh) 多功能层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5489706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双玻组件预封装设备
CN113036001A (zh) 全自动光伏板磁能层压机
CN103022250A (zh) Bipv太阳能组件正压封装设备
CN115070150A (zh) 在线三腔真空焊接炉及真空焊接工艺
CN109192820B (zh) 多层多腔层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336044B (zh) 太阳电池组件的层压方法
CN107962851A (zh) 多层三腔层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749270A (zh) 层压系统和层压组件的制备方法
CN202805879U (zh) 一种电池组件层压机
CN217495242U (zh) 一种封闭式层压机及联动成套层压设备
CN216183556U (zh) 一种多层高效层压机
CN217859343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激光焊接的贴合结构及焊接设备
CN102794973A (zh) 自动层压机
CN211363830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
CN219648895U (zh) 一种压具预热机构及输送组件
CN209592070U (zh) 光伏组件层压装置及光伏组件层压机
CN21803924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用层压机
CN210320842U (zh) 一种板材烘干设备
CN113611777A (zh) 一种光伏组件加压层压系统及其加压层压方法
CN208862009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辊压连续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1

Address after: 066004 No. 55 Xiushui Road, Qinhua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inhuangdao Sheng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Applicant after: Qinhuangdao Nany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6004 No. 55 Xiushui Road, Qinhua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huangdao Sheng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