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2250A -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2250A
CN114582250A CN202110963468.0A CN202110963468A CN114582250A CN 114582250 A CN114582250 A CN 114582250A CN 202110963468 A CN202110963468 A CN 202110963468A CN 114582250 A CN114582250 A CN 114582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evice
emitting display
conductive layer
apertur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34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文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01166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202224176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2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22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该装置具有透明基板、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依序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的上方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和第三图案化导电层以及多个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的上方的发光体。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具有多个网格导线和各自对应电连接一个发光体的接脚的多个焊垫区。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通过透明基板上的通孔和所述焊垫区电连接的多个导线,且第三图案化导电层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通过透明基板上的通孔和所述焊垫区电连接的多个导线。第二图案化导电层的部分的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导线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彼此重叠。

Description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因应显示器的显示屏幕朝大尺寸化、平面化、薄型化、轻量化和具可挠性发展,以点发光源作为显示器的发光源,且以可挠性基板作为配置这些发光源的基板的发光显示技术开发日益重要。一个技术发展分支中,以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源而开发出的可供人们远距离观看的大屏幕发光显示器的后续进展值得关注。
这些供人们远距离观看的发光显示器在制作上,可以选择将含有多个LED所组成的LED灯珠或LED晶片以阵列的形式装设在基板上,LED灯珠或LED晶片彼此间的距离不小于2毫米(mm),有别于供人们近距离观看的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器或微尺寸发光二极体(Micro-LED)显示器。为了让阵列中每个LED灯珠或LED晶片能够被点亮且具有符合需求的亮度,这些LED灯珠或LED晶片的配置基板和其配置导线(或简称配线)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功率。此外,为了提升远距离观看这些发光显示器的对比度,同时也必须降低这些LED灯珠或LED晶片的配线在显示画面中的可视性并提高开口率。另一方面,为了因应各种应用场合所需的显示效果,这些LED灯珠或LED晶片的配线的制作必须具有良好的设计变更性并能快速制作完成。
针对以上这些技术问题,本申请希望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发光显示装置。一实施例中,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具有一透明基板、多个发光体、配置于透明基板上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第二图案化导电层、第三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透明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背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和多个通孔,通孔的内部表面具有导电材料。发光体依阵列形式设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的上方且彼此间的最小相隔距离为2至3毫米。第一图案化导电层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区单元和多个交织成多个网格且分别在呈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焊垫区单元各自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离且位置相邻地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焊垫区,焊垫区各自对应电连接一个发光体的一个电源接脚和多个信号接脚,网格导线和对应电连接电源接脚的焊垫区电连接。第二图案化导电层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的上方,具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第三图案化导电层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的上方,具有多个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一电性绝缘区块,配置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三图案化导电层之间,这些第一电性绝缘区块用以电性隔离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其中,部分的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彼此重叠,或者部分的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彼此重叠。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网格导线的线宽为10微米至100微米。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焊垫区的个数为四至六。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还具有至少一个自网格导线连接出且和对应电连接电源接脚的焊垫区连接的延伸部,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网格导线的配置平面。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中之一。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至少一个信号接脚是数据信号接脚和时脉信号接脚其中之一。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信号接脚包括红光、绿光和蓝光其中之一的发光信号接脚。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还具有多个和网格导线相隔开且各自连接一个焊垫区和一个通孔的岛部。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网格导线的网格形状为多边形。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性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二电性绝缘区块,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用以隔离焊垫区在第二方向上的电性接触。
一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一第三图案化电性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三电性绝缘区块,配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用以隔离焊垫区在第一方向上的电性接触。
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焊垫区邻近一个通孔。
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一个通孔。
一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一个通孔。
各实施例中,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的材质是玻璃、陶瓷、氮化铝陶瓷、聚碳酸酯、乙烯-四氟乙烯、聚对苯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酸甲酯、BT树脂、玻璃纤维和环状烯烃共聚物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一实施例中,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下列步骤:提供具有多个通孔的透明基板;镀上或填入导电材料于透明基板的通孔内;形成具有交织成多个网格且分别在呈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网格导线和各自电连接至一个发光体的多个接脚的多个焊垫区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使网格导线和焊垫区其中之一构成电连接;形成具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于透明基板的背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的上方,且使部分的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彼此重叠;形成具有多个第一电性绝缘区块的一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的上方;和形成具有多个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的第三图案化导电层于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的上方,且使第一电性绝缘区块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电性隔离。
一实施例中,在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上还形成至少一个自网格导线连接出且用以供所述网格导线和所述焊垫区其中之一构成电连接的延伸部。
一实施例中,在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图案化导电层还形成多个和网格导线相隔开且用以分别供一个焊垫区连接一个通孔的岛部。
一实施例中,在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三图案化导电层其中之一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
一实施例中,在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
综上所述,依照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可将焊垫区中的输入电压导线和发光信号导线、数据信号导线或时脉信号导线分层错开,以增加输入电压导线的平面配置空间。因此,输入电压导线在加大的平面配置空间内,可被细分成多个线宽更小的网格导线,以提高显示画面的开口率。此外,由于发光信号导线、数据信号导线或时脉信号导线和输入电压导线分层设置,发光信号导线、数据信号导线或时脉信号导线的走线和输入电压导线的走线可以重叠而不会电性接触,进而降低了发光信号导线、数据信号导线或时脉信号导线的可视性。如此一来,在发光体的配置基板是透明的情况下,可大幅地降低位于透明基板上的各种配置导线在显示画面中的可视性而大幅地提升了开口率,进而提升在一定距离外观看这些发光显示器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另一方面,由于电性连接至发光体的各个图案化导电层可通过诸如网版印刷和喷印的印刷制程来制作,因而可进一步通过近红外光照射来快速固化印刷或喷印后的图案化导电层,以缩短制程时间和便利制程程序。
为让本申请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
图2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图1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
图4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三图案化导电层,其中,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被省略而未绘出。
图5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三图案化导电层,其中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被遮住而未示出。
图6是一剖面示意图,显示图5中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B-B剖面。
图7是一剖面示意图,显示图5中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C-C剖面。
图8是一方块流程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揭示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以下文中所叙及的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能明白者,将不再作完整描述,例如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具有特定导电线路图案而呈层状立体结构(线路图案彼此间具有高低差)的图案化导电层等。另外,以下文中所用的技术用语的意思如有与本领域的通常用语的意思不同时,以文中的意思为准,而文中所对照的附图意在表达与本申请特征有关的含义,并未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亦先行说明。以下文中所提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前置词仅作为类似元件的区别标示用,不具有顺序性。
图1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图2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图1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图4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三图案化导电层,其中,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被省略而未绘出。图5是一平面示意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透明基板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和位于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第三图案化导电层,其中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被遮住而未示出。图6是一剖面示意图,显示图5中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B-B剖面。图7是一剖面示意图,显示图5中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C-C剖面。图8是一方块流程图,显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7,本申请的发光显示装置1具有一透明基板10、多个发光体100(仅显示于图6)、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1,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2的上方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13和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4。透明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2背对第一表面101,透明基板10上具有多个通孔103,这些通孔103的内部表面具有导电材料。发光体100依阵列形式设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的上方且彼此间的最小相隔距离为2至3毫米,而有别于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器或微尺寸发光二极体(Micro-LED)显示器。透明基板1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陶瓷、氮化铝陶瓷、聚碳酸酯、乙烯-四氟乙烯(ETFE;Ethylene Tetrafluoroethylene)、聚对苯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酸甲酯、BT树脂、玻璃纤维或环状烯烃共聚物。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1具有彼此交织成多个网格且分别在呈交叉的第一方向(例如图1的图面上的水平方向)和第二方向(例如图1的图面上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网格导线111,和多个彼此电性隔离且位置相邻地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的焊垫区,例如第一焊垫区1121、第二焊垫区1122、第三焊垫区1123、第四焊垫区1124。如图1和图2所示,网格导线111和焊垫区中对应电连接发光体100(见图6)的电源接脚的一个焊垫区,例如第一焊垫区1121,构成电连接。一实施例中,这些焊垫区可以各自邻近一个通孔103,例如第二焊垫区1122、第三焊垫区1123和第四焊垫区1124各自邻近一个通孔103。其他实施例中,各个焊垫区和通孔103之间的距离可以加大,使得焊垫区和通孔103不邻近。一方面,如图1所示,如将包括第一焊垫区1121、第二焊垫区1122、第三焊垫区1123和第四焊垫区1124的局部区域视为一个焊垫区单元,则透明基板10上具有多个呈阵列形式配置的焊垫区单元,且所有的发光体100(见图6)将固接至对应的焊垫区单元并依阵列形式设置于第一表面101的上方。另一方面,网格导线11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1111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1112。所述的网格导线111以多组沿一特定方向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的形式呈现,如图1所示,多组的网格导线111沿图面上的垂直方向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网格导线111用以承受发光体100的输入电压的电源电压和电流,在不影响所需导电度(electrical conductivity)的情况下以网格形式呈现时,其线宽可缩小至10微米至100微米,以降低网格导线111的可视性。一实施例中,网格导线111占据透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的约30%至70%的面积。网格导线的网格形状为多边形,如图1所示的矩形或六边形或八边形,本申请不在此设限。
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的焊垫区,例如第一焊垫区1121、第二焊垫区1122、第三焊垫区1123和第四焊垫区1124,各自对应电连接一发光体100的电源接脚、第一信号接脚、第二信号接脚和第三信号接脚。一实施例中,当发光体100为裸晶形式或灯珠形式的发光二极体(LED)时,第一信号接脚、第二信号接脚和第三信号接脚可以分别是红光(Red)、绿光(Green)和蓝光(Blue)的发光信号接脚。如图6所示,各个发光体100的对应电连接至焊垫区1121至1124的各个接脚通过电性连接材料80例如锡膏固定且电连接至对应的焊垫区1121至1124,其中焊垫区1121和发光体100的电源接脚构成电连接而其他焊垫区1122、1123、1124分别和发光体100的三个不同的发光信号接脚构成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发光体100较佳是由不包括驱动晶片(IC)的可发出红光、绿光、蓝光的三个发光二极体(LED)组合而成的发光二极体灯珠或发光二极体晶片。另一实施例中,发光体100可以是单一的发光二极体元件或裸晶,而和其对应电连接的焊垫区可以只有二个。其他实施例中,发光体100可以是具有可发出红光、绿光、蓝光的发光二极体和其驱动晶片(IC)而以具有输入电压(input voltage)接脚、数据信号(data signal)输入接脚、时脉信号(clock signal)输入接脚、接地(grounded)接脚、时脉信号输出接脚、数据信号输出接脚的发光二极体晶片,而和其对应电连接的焊垫区将为六个;或者,当数据信号输入接脚和数据信号输出接脚合并且时脉信号输入接脚和时脉信号输出接脚合并时,六个焊垫区可以整合为只有四个焊垫区,且前述的第一信号接脚、第二信号接脚和第三信号接脚可以分别是数据信号输入输出接脚、时脉信号输入输出接脚和接地信号接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1还具有至少一个自网格导线111连接出且和第一焊垫区1121连接的延伸部113,延伸部11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网格导线111的配置平面而在网格导线111的配置方向(如图1和图2的图面上的垂直方向)上延伸。一实施例中,延伸部113可以自网格导线111的交接处或称网格节点延伸出。如图1所示,延伸部113的延伸方向和网格导线1112的延伸方向(即前述的第二方向)平行。另一实施例中,当网格导线1112的延伸方向被定义为前述的第一方向时,则延伸部113的延伸方向和第一方向平行。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1还具有多个和网格导线111相隔开的岛部114,这些岛部114的一端各自连接第二焊垫区1122、第三焊垫区1123或第四焊垫区1124且岛部114的另一端连接一个通孔103。较佳地,延伸部113的线宽大于网格导线111的线宽,岛部114的线宽大于或等于网格导线111的线宽但小于延伸部113的线宽。
如图3和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2的上方,具有多个彼此平行且在第一方向(如图3的图面上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121,这些第一线状导线121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一通孔103。一实施例中,这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121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显示装置的发光信号输入端。其他实施例中,这些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121的另一端连接至发光显示装置的数据信号或时脉信号输入端。
如图4和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4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二表面102的上方,具有多个彼此平行且在第二方向(如图4的图面上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141。一实施例中,这些线状导线141其中之一(如图4的图面上的位于中间的导线)位在通孔103上。一实施例中,这些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141的一端连接至发光显示装置的发光信号输入端(图未示)。其他实施例中,这些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141的一端连接至发光显示装置的数据信号或时脉信号输入端(图未示)。另一方面,如图3和图5所示,这些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14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的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远离第一线状导线121和靠近焊垫区单元配置的第二线状导线122。
如图3所示,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13具有多个第一电性绝缘区块131,配置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和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4之间,这些第一电性绝缘区块131用以电性隔离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141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121。一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13的第一电性绝缘区块131可以由多个电性绝缘层堆迭形成且侧边呈阶梯状,以增加可挠性。
如图5所示,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的部分的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121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111彼此重叠,或者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4的部分的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141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111彼此重叠。依此方式,可降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121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141的可视性,提高整个发光显示装置1的开口率。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发光显示装置还具有一第二图案化电性绝缘层15,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上方。第二图案化电性绝缘层15具有多个第二电性绝缘区块151,这些第二电性绝缘区块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且在第一方向(如图1和图2的图面上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用以隔离第一焊垫区1121、第二焊垫区1122、第三焊垫区1123和第四焊垫区1124在第二方向(如图1和图2的图面上的垂直方向)上的电性接触。另一实施例中,发光显示装置除具有第二图案化电性绝缘层15外,还具有第三图案化电性绝缘层16,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上方。第三图案化电性绝缘层16具有多个第三电性绝缘区块161,这些第三电性绝缘区块161配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且在第二方向(如图1和图2的图面上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用以隔离第一焊垫区1121、第二焊垫区1122、第三焊垫区1123和第四焊垫区1124在第一方向(如图1和图2的图面上的水平方向)上的电性接触。
如图1、2、5、6和7所示,一实施例中,对应电连接发光体100的电源接脚的第一焊垫区1121经由延伸部113和网格导线111电连接;对应电连接发光体100的信号接脚的第二焊垫区1122、第三焊垫区1123、第四焊垫区1124各自经由一个岛部114和一个通孔103电连接。如图3、图5和图6所示,部分的焊垫区如第二焊垫区1122和第三焊垫区1123通过岛部114和通孔103和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的第一线状导线121的一端或第二线状导线122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二线状导线1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4的线状导线141。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焊垫区其中之一如第四焊垫区1124通过岛部114和通孔103和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4的线状导线141电连接。换句话说,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1的网格导线111和延伸部113构成发光体100的输入电压的导线;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的第一线状导线121、部分的通孔103和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1的部分的岛部114构成发光体100的第一组输入信号的导线;第三图案化导电层14的线状导线141、第二图案化导电层12的第二线状导线122、部分的通孔103和第一图案化导电层11的部分的岛部114构成发光体100的第二组输入信号的导线。所称的第一组输入信号和第二组输入信号可以分别是发光信号的两个不同方向(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扫描信号,或者分别是数据信号和时脉信号,依所使用的发光体的封装形式不同而异。
请参照图8,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1:提供具有多个通孔的透明基板。如图1所示,提供具有多个通孔103的透明基板10。
步骤12:镀上或填入导电材料于透明基板的通孔内。一实施例中,导电材料是以溅镀或化学镀的方式镀在通孔内;另一实施例中,导电材料是以网版印刷或喷印的方式填入通孔内。
步骤13:形成具有多个交织成多个网格且分别在呈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和多个各自电连接至一发光体的多个接脚的焊垫区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于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且使网格导线和焊垫区其中之一构成电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前已提及,在此不赘述。
可选地,在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的形成过程中,网格导线是通过溅镀、蚀刻、化学镀和电镀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或者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较佳地,网格导线是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网格导线的材料和通孔内的导电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的形成过程中,网格导线的至少一个网格节点是对准透明基板上的一个通孔。
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的形成过程中,还可以形成至少一个自网格导线连接出且用以供网格导线和焊垫区其中之一电连接的延伸部,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网格导线的配置平面。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的形成过程中,还可以形成多个和网格导线相隔开且用以分别供一个焊垫区连接一个通孔的岛部。可选地,在第一图案化导电层的形成过程中,延伸部和岛部是通过溅镀、蚀刻、化学镀和电镀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或者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较佳地,延伸部和岛部是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可选地,延伸部或岛部的材料和网格导线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较佳地,第一图案化导电层是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
步骤14:形成具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的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于透明基板的背对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的上方,且使部分的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彼此重叠。如图3所示,前已提及,在此不赘述。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可以彼此平行。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是通过溅镀、蚀刻、化学镀和电镀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或者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较佳地,第二图案化导电层是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
步骤15:形成具有多个第一电性绝缘区块的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于第二图案化导电层的上方。如图3所示,前已提及,在此不赘述。可选地,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是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
步骤16:形成具有多个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的第三图案化导电层于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的上方,且使第一电性绝缘区块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和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电性隔离开。此外,还可使部分的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彼此重叠。如图5所示,前已提及,在此不赘述。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可以彼此平行。可选地,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是通过溅镀、蚀刻、化学镀和电镀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或者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较佳地,第三图案化导电层是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
综上所述,依照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可将焊垫区中的输入电压导线和发光信号导线、数据信号导线或时脉信号导线分层错开,以增加输入电压导线的平面配置空间。因此,输入电压导线在加大的平面配置空间内,可被细分成多个线宽更小的网格导线,以提高显示画面的开口率。此外,由于发光信号导线、数据信号导线或时脉信号导线和输入电压导线分层设置,发光信号导线、数据信号导线或时脉信号导线的走线和输入电压导线的走线可以重叠而不会电性接触,进而降低了发光信号导线、数据信号导线或时脉信号导线的可视性。如此一来,在发光体的配置基板是透明的情况下,可大幅地降低位于透明基板上的各种配置导线在显示画面中的可视性而大幅地提升了开口率,进而提升在一定距离外观看这些发光显示器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另一方面,由于电性连接至发光体的各个图案化导电层可通过诸如网版印刷和喷印的印刷制程来制作,因而可进一步通过近红外光照射来快速固化印刷或喷印后的图案化导电层,以缩短制程时间和便利制程程序。
上列详细说明系针对本申请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申请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括于本申请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20)

1.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透明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和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透明基板上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表面具有导电材料;
多个发光体,依阵列形式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上方且彼此间的最小相隔距离为2至3毫米;
一第一图案化导电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焊垫区单元和多个交织成多个网格且分别在呈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导线,所述焊垫区单元各自具有多个彼此电性隔离且位置相邻地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焊垫区,所述焊垫区各自对应电连接所述发光体其中之一的一个电源接脚和多个信号接脚,所述网格导线和所述焊垫区中对应电连接所述电源接脚的一个焊垫区电连接;
一第二图案化导电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方,具有多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
一第三图案化导电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上方,具有多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和
一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一电性绝缘区块,配置于所述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图案化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电性绝缘区块用以电性隔离所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线状导线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一线状导线;
其中,部分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一线状导线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网格导线彼此重叠或者部分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线状导线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网格导线彼此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导线的线宽为10微米至10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垫区的个数为四至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化导电层还具有至少一个自所述网格导线连接出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对应电连接所述电源接脚的所述焊垫区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网格导线的配置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信号接脚是数据信号接脚和时脉信号接脚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脚包括红光、绿光和蓝光其中之一的发光信号接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化导电层还具有多个岛部,所述岛部和所述网格导线相隔开且各自连接一个所述焊垫区和一个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导线的网格形状为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图案化电性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二电性绝缘区块,所述第二电性绝缘区块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用以隔离所述焊垫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电性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三图案化电性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三电性绝缘区块,所述第三电性绝缘区块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用以隔离所述焊垫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电性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焊垫区邻近一个所述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一线状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一个所述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线状导线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一个所述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材质是玻璃、陶瓷、氮化铝陶瓷、聚碳酸酯、乙烯-四氟乙烯、聚对苯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酸甲酯、BT树脂、玻璃纤维和环状烯烃共聚物其中之一。
16.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具有多个通孔的透明基板;
镀上或填入导电材料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通孔内;
形成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具有交织成多个网格且分别在呈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网格导线和各自电连接至一个发光体的多个接脚的多个焊垫区,使所述网格导线和所述焊垫区其中之一构成电连接;
形成第二图案化导电层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的上方,所述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具有多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状导线,且使部分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一线状导线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网格导线彼此重叠;
形成具有多个第一电性绝缘区块的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于所述第二图案化导电层的上方;和
形成具有多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线状导线的第三图案化导电层于所述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的上方,且使所述第一电性绝缘区块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线状导线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一线状导线电性隔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上形成至少一个自所述网格导线连接出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以供所述网格导线和所述焊垫区其中之一构成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上形成多个和所述网格导线相隔开的岛部,所述岛部用以分别供一个所述焊垫区连接一个所述通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图案化导电层其中之一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案化电性绝缘层通过网版印刷和喷印其中之一的制程形成。
CN202110963468.0A 2020-11-30 2021-08-20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5822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19269P 2020-11-30 2020-11-30
US63/119,269 2020-11-30
TW110116665A TW202224176A (zh) 2020-11-30 2021-05-08 具高開口率的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110116665 2021-05-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2250A true CN114582250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3468.0A Pending CN114582250A (zh) 2020-11-30 2021-08-20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22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2330A (zh) * 2023-06-19 2023-09-01 科睿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2330A (zh) * 2023-06-19 2023-09-01 科睿者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91032A (ja) Led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8369980B (zh) 发光模块
CN209880656U (zh) 一种led阵列封装结构
CN106663721A (zh) 使用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
US11177245B2 (en) Large area passive 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 matrix display
CN114793473A (zh)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
CN111162157A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
CN114582250A (zh)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US11075330B2 (en) Packa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4336198U (zh) 一种发光显示装置
US8604510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mounted on intersected and discontinuou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pattern laye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369233A1 (en) Wiring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US20200302858A1 (en) Conductive substrate of a display device
KR20210099112A (ko) 발광 패키지 어셈블리, 발광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화면
JP2006041113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組立用基板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組立体用基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I822335B (zh) 柔性透明顯示屏及其柔性線路板
TWI832429B (zh) 柔性透明顯示屏及其柔性線路板
CN113451347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US20220173293A1 (en)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89756B (zh) 柔性透明顯示屏及其柔性線路板
KR20190016687A (ko) 조명 모듈 및 조명 장치
CN116613268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6613269A (zh) 发光基板、显示模组及发光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3097191A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及其封装方法
CN11527469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