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2330A -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2330A
CN116682330A CN202310726257.4A CN202310726257A CN116682330A CN 116682330 A CN116682330 A CN 116682330A CN 202310726257 A CN202310726257 A CN 202310726257A CN 116682330 A CN116682330 A CN 116682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62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ruizh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ruizh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ruizh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ruizh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262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23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2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2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透明显示面板包括玻璃基板、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电子元件,玻璃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透明导电层设于第一侧壁上;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第二侧壁上;电子元件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电子元件的阳极连通,第二透明导电层与电子元件的阴极连通。可以提高整个本申请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整体透明度。

Description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玻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显示玻璃,比如应用于商场的大型显示玻璃,在距离玻璃较近时,可以发现玻璃中夹设有密密麻麻的导线,导致显示玻璃的通透性不佳,也不够美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能够解决透明显示面板整体通透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包括:
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
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电子元件的阳极连通,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电子元件的阴极连通。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均为透明的,玻璃基板也是透明的,从而可以提高整体透明性。又一方面,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从而使得电子元件能够通正电,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电子元件的阴极连通,进而电子元件的阳极和阴极均能够通电,以使电子元件正常工作。相较于直接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玻璃基板的同一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位于玻璃基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而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从而在制造上不仅可以减少工艺步骤,比如,可以减少在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形成绝缘层的工艺步骤,在结构上减少一层绝缘层,可以降低整体的厚度,在厚度降低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整个透明显示面板的整体透明度。
又一方面,相较于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玻璃基板的同一侧,需要靠近玻璃基板的透明导电层具有足够的厚度去支撑另一透明导电层以及引线结构等,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形成在玻璃基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由于玻璃基板具有更高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还能够降低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的厚度,进而通过降低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的厚度可以利于提高整个透明显示面板的整体透明度。又一方面,相较于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玻璃基板的同一侧,需要靠近玻璃基板的透明导电层具有足够的厚度去支撑并形成引线结构等,在形成引线结构时需要高温进行,而且必然有一个引线结构需要在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后加工形成,从而会导致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化学性能受到损害,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形成在玻璃基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由于玻璃基板具有更高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抗高温能力,可以先通过在玻璃基板的第一侧壁上和第二侧壁上形成引线结构,然后再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被高温损害,从而可以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成品率。
又一方面,相较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同一侧时,电流穿透其间绝缘层会导致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短路,本实施例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形成在玻璃基板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短路。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上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通孔,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电子元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孔够便于第一导电结构穿过,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导电结构将电子元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连通,可以有效减小第一导电结构的长度,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的结构更为合理。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的沉铜结构或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导线。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沉铜的方式可以形成第一导电结构,以实现电子元件的阴极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导通。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导线的方式将电子元件的阴极与第二透明导电层导通。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沿垂直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通孔在垂直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与所述电子元件的阴极正对。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贯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垂直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阴极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从而可以通过电子元件遮挡第一导电结构,使得第一导电结构不会影响到透明显示面板的整体透明度。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开设有隔离带,在垂直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隔离带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隔离带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开设有隔离带,在垂直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隔离带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隔离带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导电结构可以与电子元件的阴极电连接,且不会与第一透明导电层连接,从而不会导致电子元件发生相对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发生短接。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电子元件,多个所述电子元件呈阵列排布,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用于为多个所述电子元件输入数据信号。本实施例中,通过信号线为多个所述电子元件输入数据信号,以便于控制多个电子元件。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开有第一隔断通道,所述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间隔;
和/或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开有第二隔断通道,所述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绝缘间隔。本实施例中,基于信号线设于所述第一隔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设置,和/或,信号线设于所述第二隔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绝缘设置,从而实现多个电子元件之间的串联,而且信号线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开有第一隔断通道,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开有第二隔断通道,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绝缘设于所述第一隔断通道内,所述第二信号线绝缘设于所述第二隔断通道内,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其中之一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其中之另一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信号线设于所述第一隔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其中之一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设于所述第二隔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其中之另一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从而实现多个电子元件之间的串联。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上形成有贯穿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二通孔,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或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或使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或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通孔,第二导电结构可以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之间的连通,以使数据信号能够顺利在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之间流通。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质相同。由于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质相同,而第一透明导电层是透明的,从而第一信号线也是透明的,从而可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整体透明度。同样由于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质相同,而第二透明导电层是透明的,从而第二信号线也是透明的,从而可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整体透明度。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金属导线。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金属导线可以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大型化设计。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金属导线呈矩形环状架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呈矩形结构,所述金属导线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边缘部分。本实施例中,通过矩形环状架构的金属导线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边缘部分,可以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大型化设计。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设在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引线设在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透明导线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引线设在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引线设在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透明导线层的一侧,由于玻璃基板具有更高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抗高温能力,可以先通过在玻璃基板的两侧上形成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然后再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被高温损害,从而可以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成品率。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可拆卸地封盖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盖板。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盖板可拆卸地封盖在第一侧壁上,从而通过第一盖板可以将电子元件及第一透明导电层封盖,以提高安全性,而且还能够便于维修时拆卸。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盖板的周缘与所述玻璃基板通过粘胶粘贴,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粘胶围合形成中空腔,所述电子元件位于所述中空腔内。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盖板周缘与玻璃基板连接的粘胶去除,即可将第一盖板拆卸,从而便于维修时拆卸。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可拆卸地封盖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第二盖板。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盖板可拆卸地封盖在第二侧壁上,从而通过第二盖板可以将第二透明导电层封盖,以提高安全性,而且还能够便于维修时拆卸。
作为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通过粘胶粘贴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二盖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上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设备为玻璃幕墙、广告显示器或建筑显示玻璃。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具有更好的透明性,且能够大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在电子元件的阴极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正视图;
图5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背面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在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简单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透明显示面板;10、电子元件;11、阴极;12、阳极;13、信号输入端;14、信号输出端;20、玻璃基板;201、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30、第一透明导电层;301、隔离带;302、第一隔断通道;40、第二透明导电层;401、第二隔断通道;51、第一导电结构;52、绝缘介质;53、第二导电结构;60、信号线;61、第一信号线;62、第二信号线;63、第一区域;64、第二区域;70、引线结构;71、第一引线;72、第二引线;73、第三引线;80、金属导线;91、第一盖板;92、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上”、“下”、“前”、“后”、“纵向”、“横向”、“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说明书中,“垂直”、“平行”、等术语的解释。
垂直:本申请所定义的垂直不限定为绝对的垂直相交(夹角为90度)的关系,允许在组装公差、设计公差、结构平面度的影响等因素所带来的不是绝对的垂直相交的关系,允许存在小角度范围的误差,例如80度至100度的范围的组装误差范围内,都可以被理解为是垂直的关系。
平行:本申请所定义的平行不限定为绝对平行,此平行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基本平行,允许在组装公差、设计公差、结构平面度的影响等因素所带来的不是绝对平行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导到滑动配合部和第一门板之间不是绝对的平行,但是本申请也定义为这种情况是平行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透明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可以为玻璃幕墙、广告显示器、商场大玻璃或建筑显示玻璃等。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具有更好的透明性,且能够大型化。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些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100包括电子元件10、玻璃基板20、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
电子元件10可以是光源,比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元件10可以是LED灯珠、LCD灯珠和发光二极管等,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元件10还可以是电阻、电容器、电位器、电子管、散热器、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晶体管等。以下以电子元件10为光源为例进行介绍。
电子元件10包括阴极11和阳极12,通过分别向阴极11和阳极12提供负电和正电,能够使电子元件10通电。
玻璃基板20为透明的玻璃基板20,具体材质可以为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制成的透明玻璃。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玻璃基板20还可以是其它与玻璃材质性质相似的非玻璃材质制成的基板,比如强度高于石英玻璃的透明材质制成的基本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玻璃基板20既可以是柔性玻璃20还可以是硬质的玻璃基板20。
玻璃基板20呈板状,玻璃基板20的形状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比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玻璃基板20为矩形板状,一些实施方式中,玻璃基板20又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其它形状的板状。
玻璃基板20包括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在垂直于玻璃基板20的方向上相对。
第一透明层由透明导电材质制成,比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层可以是由氧化铟锡。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层还可以是由导电聚合物PEDOT、金属网格、碳纳米棒、纳米银线、石墨烯等材质制成。第二透明层由透明导电材质制成,比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层可以是由氧化铟锡。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层还可以是由导电聚合物PEDOT、金属网格、碳纳米棒、纳米银线、石墨烯等材质制成。
第一透明导电层30形成在第一侧壁21上,第二透明层形成第二侧壁2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均为透明的,玻璃基板20也是透明的,从而可以提高整体透明性。第一透明导电层30设于第一侧壁21上,电子元件10设置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上,阳极12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电连接,从而使得电子元件10能够通正电。阴极11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电连接,从而可以使得电子元件10能够通负电,进而电子元件10的阳极12和阴极11均能够通电,以使电子元件10正常工作。
相较于直接将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设置在玻璃基板20的同一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分别位于玻璃基板20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上,而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相对设置,从而在制造上不仅可以减少工艺步骤,比如,可以减少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之间的形成绝缘层的工艺步骤,在结构上减少一层绝缘层,可以降低整体的厚度,在厚度降低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整个透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透明度。
相较于使用导线设于玻璃基板的同一侧连接电子元件10的正负极,由于电子元件10较小,正负极导线均设于同一侧时,相互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布线困难,而且易于出现短路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直接使用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进行导电,布线更为简单,工艺难度降低。
此外,相较于将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设置在玻璃基板20的同一侧,需要靠近玻璃基板20的透明导电层具有足够的厚度去支撑另一透明导电层以及引线结构70等,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分别形成在玻璃基板20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上,由于玻璃基板20具有更高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还能够降低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的厚度,进而通过降低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的厚度可以利于提高整个透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透明度。
此外,相较于将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设置在玻璃基板20的同一侧,需要靠近玻璃基板20的透明导电层具有足够的厚度去支撑并形成引线结构70等,在形成引线结构70时需要高温进行,而且必然有一个引线结构70需要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或第二透明导电层40形成后加工形成,从而会导致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化学性能受到损害,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分别形成在玻璃基板20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上,由于玻璃基板20具有更高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抗高温能力,可以先通过在玻璃基板20的第一侧壁21上和第二侧壁22上形成引线结构70,然后再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被高温损害,从而可以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成品率,而且对于后续的开孔等工艺,也会降低工艺难度。
此外,相较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位于同一侧时,电流穿透其间绝缘层会导致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短路,本实施例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分别形成在玻璃基板20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上,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短路。
图3为图1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在电子元件10的阴极11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
一并参阅图2-图3,一些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导电结构51,第一导电结构51穿过第一通孔201将阴极11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电连接。玻璃基板2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01,在垂直于玻璃基板20的方向上,阴极11与第一通孔201正对。在垂直于玻璃基板20的方向上,阴极11与第一通孔201正对,从而可以通过电子元件10遮挡第一导电结构51,使得第一导电结构51不会影响到透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透明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透明导电层30开设有隔离带301,在垂直于玻璃基板20的方向上,第一通孔201在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位于隔离带301在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的范围内,且第一通孔201在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与隔离带301在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间隔设置。基于第一透明导电层30开设有隔离带301,在垂直于玻璃基板20的方向上,第一通孔201在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位于隔离带301在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的范围内,且第一通孔201在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与隔离带301在玻璃基板20上的投影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导电结构51可以与电子元件10的阴极11电连接,且不会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连接,从而不会导致电子元件10发生相对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发生短接,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安全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结构5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之间设有绝缘介质52,以使第一导电结构5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绝缘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电结构5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之间设有绝缘介质52,使得第一导电结构5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绝缘设置,从而进一降低了第一导电结构5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短路的概率,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和安全性能。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结构51为形成在第一通孔201内壁上的沉铜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通孔201的内壁上沉铜的方式可以形成第一导电结构51,以实现电子元件10的阴极11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仅在第一通孔201内壁上沉铜,也可以是直接通过铜将第一通孔201填满。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通过银、金等其它材质替换铜。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结构51为穿设在第一通孔201内的导线。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通过导线的方式将电子元件10的阴极11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导通。
图4为图1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正视图;图5为图1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后视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一并参阅图2-图4,一些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电子元件10,电子元件10还包括信号输入端13和信号输出端14,透明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信号线60,信号线60与多个电子元件10电连接并将多个电子元件10串联,信号线60用于为多个电子元件10输入数据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信号线60与多个电子元件10电连接并将多个电子元件10并联,下文主要介绍信号线60将多个电子元件10串联的技术方案。
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线60包括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第一信号线61与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入端13和信号输出端14的其中之一电连接,第二信号线62与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入端13和信号输出端14的其中之另一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信号线61与光源的信号输入端13和信号输出端14的其中之一电连接,第二信号线62与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入端13和信号输出端14的其中之另一电连接,从而实现多个电子元件10之间的串联。
在一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对于某一电子元件10,第一信号线61与该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入端13电连接,第二信号线62与该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出端14电连接。对于与该电子元件10相邻的电子元件10,比如与该电子元件10相邻的电子元件10为第一电子元件10,第一信号线61与第一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出端14电连接,第二信号线62与第一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入端13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透明导电层30开有第一隔断通道302,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均设置在第一隔断通道302内并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绝缘间隔。还可以是第二透明导电层40开有第二隔断通道401,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均设置在第二隔断通道401内并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绝缘间隔。
图7为图1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在第二通孔202对应的位置的剖视图。图8为图1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简单示意图。
一并参阅图2-图7,一些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导电结构53,玻璃基板20还开设有贯穿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的第二通孔202,第二通孔202在垂直于玻璃基板20的方向与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入端13或信号输出端14正对,第一透明导电层30开有第一隔断通道302,第二透明导电层40开有第二隔断通道401,第一信号线61设于第一隔断通道302内,并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绝缘设置,第二信号线62设于第二隔断通道401内,并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绝缘设置。第二导电结构53穿过第二通孔202将电子元件10的信号输入端13和信号输出端14的其中之另一与第二信号线62电连接。基于第一信号线61设于第一隔断通道302内,并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绝缘设置,第二信号线62设于第二隔断通道401内,并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绝缘设置,从而实现多个电子元件10之间的串联,而且信号线60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线60串联的多个电子元件10中,至少一个电子元件10同时与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信号线60串联多个电子元件10,从而由信号线60与多个电子元件10连成的线将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分别分隔为相邻的第一区域63和第二区域64,由于,在信号线60串联的多个电子元件10中,至少一个电子元件10同时与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电连接,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电子元件10所对应的位置,第一区域63和第二区域64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0是连通的,第一区域63和第二区域64的第二透明导电层40是连通的,从而不会使第一透明导电层30被分隔为相互绝缘的多个部分,而是第一透明导电层30是一个导电的整体,相当于增加了第一透明导电层30的宽度,从而可以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导电性能。从而可以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做的更大,比如直接应用于玻璃幕墙、广告显示器或建筑显示玻璃成为可能。
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线60串联的多个电子元件10中,相邻的两个电子元件10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电子元件10同时与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电连接,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的其中之一同时连接相邻的两个电子元件10。本实施例中,基于相邻的两个电子元件10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电子元件10同时与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电连接,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的其中之一同时连接相邻的两个电子元件10,从而使得第一区域63和第二区域64的第一透明导电层30每隔一个电子元件10即相互连通,以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30的整体性,并能够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30的导电性能,同样能够使得第一区域63和第二区域64的第二透明导电层40每隔一个电子元件10即相互连通,以提高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整体性,并能够提高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导电性能,从而可以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做的更大。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每相邻的三个电子元件10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电子元件10同时与第一信号线61和第二信号线62电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线6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的材质相同,第二信号线6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材质相同。由于第一信号线6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的材质相同,而第一透明导电层30是透明的,从而第一信号线61也是透明的,从而可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透明度。同样由于第二信号线6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材质相同,而第二透明导电层40是透明的,从而第二信号线62也是透明的,从而可以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整体透明度。此外,由于第一第一信号线6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的材质相同,第二信号线6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材质相同。从而在制作工艺上也更为简单,比如直接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上激光蚀刻出第一信号线61,在第二透明导电层40上激光蚀刻出第二信号线62。
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电子元件10呈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布,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每一排电子元件10通过信号线60串联,第一方向为矩形阵列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多个电子元件10呈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布,易于加工制造,也易于信号线60的布局,使得结构更合理,制造工艺简单化。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多个电子元件10呈圆形阵列的方式排布,还可以是呈其它方式排布。
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面板100包括引线结构70(如上文),引线结构70包括第一引线71和第二引线72,第一引线71设在玻璃基板20上设有第一透明导线层的一侧,第二引线72设在玻璃基板20上设有第二透明导线层的一侧,第一引线7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电连接,第二引线7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引线71设在玻璃基板20上设有第一透明导线层的一侧,第二引线72设在玻璃基板20上设有第二透明导线层的一侧,由于玻璃基板20具有更高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抗高温能力,可以先通过在玻璃基板20的两侧上形成第一引线71和第二引线72,然后再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被高温损害,从而可以降低工艺难度,提高成品率。
一些实施方式中,引线结构70还包括第三引线73,第三引线73设置在第一隔断通道302和/或第二隔断通道401内,第三引线73与信号线60电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面板100还包设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40上的金属导线80,通过增设金属导线80可以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导电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大型化设计。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导线80的形状不做具体地限制。
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导线80呈矩形环状架构,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40呈矩形结构,金属导线80设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40上的边缘部分。本实施例中,通过矩形环状架构的金属导线80设在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40上的边缘部分,可以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导电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大型化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呈圆形环状架构的金属导线80,还可以是呈其它形状的金属导线80。具体而言,金属导线80可以是铜线,也可以是金线、银线等其它导体材质。
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导线80还可以是呈梯子状架构,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透明导电层30和/或第二透明导电层40的导电性能,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面板100利于大型化设计。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9,一些实施例中,透明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可拆卸地封盖在第一侧壁21上的第一盖板91。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盖板91可拆卸地封盖在第一侧壁21上,从而通过第一盖板91可以将电子元件10及第一透明导电层30封盖,以提高安全性,而且还能够便于维修时拆卸。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透明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0,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9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间隔设置,第一盖板91的周缘与玻璃基板20通过粘胶粘贴,第一盖板91、第一透明导电层30以及粘胶围合形成中空腔93,电子元件10位于中空腔93内。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盖板91周缘与玻璃基板20连接的粘胶去除,即可将第一盖板91拆卸,从而便于维修时拆卸。
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可拆卸地封盖在第二侧壁22上的第二盖板92。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盖板92可拆卸地封盖在第二侧壁22上,从而通过第二盖板92可以将第二透明导电层40封盖,以提高安全性,而且还能够便于维修时拆卸。
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明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通过粘胶粘贴在第二透明导电层40上的第二盖板92。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仅第一盖板91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侧壁21上。还可以是仅第二盖板92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侧壁22上。还可以是第一盖板91和第二盖板92的其中之一是可拆卸式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基板,所述玻璃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
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电子元件的阳极连通,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电子元件的阴极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上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一通孔,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电子元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的沉铜结构或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导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在所述玻璃基板上的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一通孔在垂直于所述玻璃基板的方向与所述电子元件的阴极正对。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电子元件,多个所述电子元件呈阵列排布,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用于为多个所述电子元件输入数据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开有第一隔断通道,所述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间隔;
和/或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开有第二隔断通道,所述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断通道内并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绝缘间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开有第一隔断通道,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开有第二隔断通道,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绝缘设于所述第一隔断通道内,所述第二信号线绝缘设于所述第二隔断通道内,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其中之一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的其中之另一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上形成有贯穿所述玻璃基板的第二通孔,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或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或使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或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质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金属导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设在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引线设在所述玻璃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透明导线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可拆卸地封盖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第一盖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盖板的周缘与所述玻璃基板通过粘胶粘贴,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粘胶围合形成中空腔,所述电子元件位于所述中空腔内。
1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面板还包括通过粘胶粘贴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二盖板。
15.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设备为玻璃幕墙、广告显示器或建筑显示玻璃。
CN202310726257.4A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66823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6257.4A CN116682330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6257.4A CN116682330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2330A true CN116682330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8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6257.4A Pending CN116682330A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233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3917U (en) * 2002-01-23 2003-07-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lat display panel and its apparatus
US10718886B1 (en) * 2018-05-23 2020-07-2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Optical substrate and transparent routing of light sources
US20200266215A1 (en) * 2017-02-17 2020-08-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1789004U (zh) * 2020-04-23 2020-10-27 厦门福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柔性显示模组及透明柔性显示屏
CN112687190A (zh) * 2020-12-29 2021-04-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3921567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佳能株式会社 有机器件、显示装置、光电转换装置、电子装置、照明装置、移动装置照明器具和移动装置
CN114038976A (zh) * 2021-11-05 2022-02-11 深圳市全洲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led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115468A1 (en) * 2020-03-27 2022-04-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582250A (zh) * 2020-11-30 2022-06-03 范文正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3917U (en) * 2002-01-23 2003-07-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lat display panel and its apparatus
US20200266215A1 (en) * 2017-02-17 2020-08-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718886B1 (en) * 2018-05-23 2020-07-2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Optical substrate and transparent routing of light sources
US20220115468A1 (en) * 2020-03-27 2022-04-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789004U (zh) * 2020-04-23 2020-10-27 厦门福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柔性显示模组及透明柔性显示屏
CN113921567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佳能株式会社 有机器件、显示装置、光电转换装置、电子装置、照明装置、移动装置照明器具和移动装置
CN114582250A (zh) * 2020-11-30 2022-06-03 范文正 一种具高开口率的发光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112687190A (zh) * 2020-12-29 2021-04-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4038976A (zh) * 2021-11-05 2022-02-11 深圳市全洲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led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1329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스플라이싱 스크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0479189Y1 (ko) 터치스크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2903705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79462A (zh) 一种360度透明led玻璃及制备方法
KR101663079B1 (ko) 직렬형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56934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871670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CN104733502A (zh) Amoled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653212B (zh)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000050298A (ko) 유기 이 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20232661U (zh) 一种布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WO2008111322A1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16682330A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US1199650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6741760B (zh) 布线结构及显示设备
CN107567206B (zh) 双面导通构造加工方法、线性电路板加工方法及线光源
CN114114762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20086054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8119783B (zh) Oled发光模块
CN103151367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80342491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JP2014086196A (ja) 照明装置
CN218385240U (zh) 一种实现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单面串联的结构
CN109375807A (zh)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及触控面板
CN219780849U (zh) 一种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