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2980B -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2980B
CN114572980B CN202210277502.3A CN202210277502A CN114572980B CN 114572980 B CN114572980 B CN 114572980B CN 202210277502 A CN202210277502 A CN 202210277502A CN 114572980 B CN114572980 B CN 114572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carbon material
plant
porous activated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75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72980A (zh
Inventor
程星星
李向东
程圣明
王志强
王鹏
高明
王美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2775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2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2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2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72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2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18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ing materials
    • C01B32/324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ing materials from waste materials, e.g. tyres or spent sulfite pulp liqu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free carbon; comprising carbon obtained by carbonis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42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non-gaseous activating agents
    • C01B32/348Metal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植物基碳质原料用去离子水水洗浸泡,去除固体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备用;将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均匀喷洒在清洗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表面;将培养得到的微生物发酵剂均匀喷洒于植物基碳质原料表面,并进行不完全发酵;采用KOH氮气流煅烧碳化技术对发酵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进行碳化,制得多孔活性炭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化工领域,涉及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多孔活性炭材料可在多种气体分子(NOx、CO、VOC、SO2、H2等)、水污染物分子吸附存储以及超级电容的高循环充放电荷反应过程中广泛使用。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通常采用植物基碳质原料制备活性炭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1)碳质原料在800℃以下无氧条件下的碳化;(2)碳化产物(焦)的活化。不同碳化和活化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基碳质原料灰分中不溶性的SiO2、无机矿物、有机矿物的脱落和去除以及表面化学键裂解释放。碳质原料中不溶性矿质杂质的脱落和去除将促进产物表面形成更多大、中、微孔隙,从而获得不同纳米结构的多孔活性炭,帮助提高活性炭比表面积以及吸附性能。然而,植物基碳质原料制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往往被碳质原料灰分中残留的各种不溶性矿质杂质(主要包括不溶性的SiO2、无机矿物,如CaCO3、CaO、MgO、白云石、硅基蛋白石、氯化物或钙、钾的磷酸盐等)所阻碍,通常的活性炭制备、制造环节又无针对矿质的去除环节,使得植物基碳质原料制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活性炭材料可在多种气体分子(NOx、CO、VOC、SO2、H2等)、水污染物分子吸附存储以及超级电容的高循环充放电荷反应过程中广泛应用。本发明以含碳量高、利用率低的植物组织为原料,可解决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有利于减少碳质废料向CO2的转换,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理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植物基碳质原料用去离子水水洗浸泡,去除固体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备用;
将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均匀喷洒在清洗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表面;
将培养得到的微生物发酵剂均匀喷洒于植物基碳质原料表面,并进行不完全发酵;
采用KOH氮气流煅烧碳化技术对发酵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进行碳化,制得多孔活性炭材料。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多孔活性炭材料在作为吸附剂或制备超级电容中的应用。
上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以含碳量高、利用率低的植物组织为原料,原料富含大量碳质、拥有复杂的三维结构,且其获取简单、价格低廉。相对于生物、食品工业中的完全发酵法,未完全发酵技术发酵周期更短,相同时间内对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更高,可解决绝大多数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大力减少碳质废料向大气中CO2转换。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采用的微生物未完全发酵技术,对矿质杂质的脱落去除效果明显,发酵期间产生的CO2气体也可增加碳质材料孔隙。可在极大保留碳质材料原有三维结构的基础上,脱落去除不溶性矿物杂质,并利用发酵产物CO2气体增加表面孔隙。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采用的微生物未完全发酵技术中,微生物未完全发酵脱落去除的矿物杂质以5-27μm微米级不溶性固体形式存在于发酵后溶液中,可对其进行进一步提纯和应用,也可作为植物生长培养液进行再次利用或回归土壤,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采用的KOH氮气流中煅烧碳化技术,800-900℃温度区间的选择,可以在体系表面分解出金属钾。金属钾极不稳定,在体系表面与各种其他物质发生微观爆炸反应,促使碳晶格膨胀,进一步增加活性炭材料比表面积和孔隙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多孔活性炭材料,比表面积、孔隙体积和数量表现优异,孔径分布均匀可控,实际吸附容量可观,具有广泛用途,可在多种气体分子(NOx、CO、VOC、SO2、H2等)、水污染物分子吸附存储以及超级电容的高循环充放电荷反应等过程中应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后的稻壳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其中,(a)为实施例1发酵后的稻壳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b)为实施例2发酵后的稻壳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c)为对比例1发酵后的稻壳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d)为对比例2发酵后的稻壳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
图2为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并碳化后的稻壳活性炭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其中,(a)为实施例1的活性炭的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b)为实施例2的活性炭的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c)为对比例1的活性炭的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d)为对比例1的活性炭的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活性炭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及孔隙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植物基碳质原料用去离子水水洗浸泡,去除固体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备用;
将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均匀喷洒在清洗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表面;
将培养得到的微生物发酵剂均匀喷洒于植物基碳质原料表面,并进行不完全发酵;
采用KOH氮气流煅烧碳化技术对发酵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进行碳化,制得多孔活性炭材料。
植物基原料的发酵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化工等领域。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借助特定微生物菌群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代谢植物基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从而获得类似葡萄糖、乙醇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工业产物。微生物菌群在代谢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这些大分子聚合物为小分子期间,植物基原料表面化学键逐步打开、代谢产生葡萄糖等小分子并溶解,导致纤维素结晶度降低、纤维素结构变形。完全糖化酵解后,植物基原料原有结构消失。
发明人创新性的结合发酵技术,发现微生物群落发酵技术在代谢植物基原料过程中的前中期阶段中,微生物菌群在矿质杂质凹嵌处代谢速度较其他平整部位快。发酵技术对矿质杂质的脱落去除效果明显,发酵期间产生的CO2气体也可增加碳质材料孔隙。
通过缩短并控制发酵酵解时间,在有效保留碳质材料原有三维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未完全发酵技术脱落去除不溶性矿质杂质,并利用发酵产物CO2气体增加表面孔隙,制备出一种大比表面积、多孔隙以及大吸附容量的活性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物基碳质原料包括但不限于小麦壳、稻壳、稻草、玉米秸秆、橄榄核、蔗渣、桦木、葵花壳、松果、油菜籽、棉渣、橄榄渣、松材、黑桉、燕麦壳、杏核、棉杆、樱桃核、花生壳、坚果壳、玉米芯、玉米壳、榛子壳、山核桃壳或以植物组织为原料加工成的富含碳质的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去离子水对植物基碳质原料浸泡的时间为15-30h,浸泡的温度为15-30℃;
优选为,浸泡的时间为20-28h,浸泡的温度为20-30℃。
优选的,水洗浸泡后,植物基碳质原料中的含水量为50-75%,%为质量百分数。在此限定含水量是为了保证下一步喷洒的尿素和葡萄糖混合溶液分散均匀且对碳质原料表面作用温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中,尿素的摩尔浓度为0.1-1mol/L,尿素和葡萄糖摩尔比为1:3-6。
优选的,喷洒的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占植物基碳质原料体积的0.1-0.4倍。
优选的,喷洒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时,将植物基碳质原料摊平。
进一步优选的,植物基碳质原料摊平后的薄层的厚度为5-15mm。
将植物基碳质原料摊平后再喷洒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有利于喷洒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发酵剂中的微生物包括食纤维菌属细菌、放线菌、木霉菌、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发酵剂中,还包括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杆菌、念珠菌、毕赤酵母或柳条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非必需菌种对前述必要微生物菌种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发酵后的的发酵产物多糖、双糖、单糖等进一步发酵分解,一则解决这些有毒代谢产物对发酵菌种发酵效果的抑制,强化发酵作用;二则对发酵产物进一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促进孔隙形成,产生的热量促进微生物菌种进一步活跃,增加菌种活化程度。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发酵剂中微生物菌种的总浓度为0.1-2mol/L。
优选的,不完全发酵的温度为30-60℃,发酵气氛中氧气含量为5-25%,相对湿度为60-95%。
进一步优选的,发酵周期为2-3天,发酵期间间隔设定时间搅拌,且补充水。
更进一步优选的,间隔10-14h搅拌一次,每次加水量为植物基碳质原料的体积的0.05-0.15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KOH氮气流煅烧碳化技术为,将发酵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经高温干燥后,浸渍KOH溶液、干燥;然后在氮气气氛下煅烧;
煅烧完毕后,取出煅烧产物,调节煅烧产物表面pH值后,即得。
优选的,所述高温干燥的温度为110-140℃,时间为10-14h。采用高温干燥,首先是为了终止微生物进一步发酵:通过较高温度干燥的方式,杀死微生物菌落,去除其进一步发酵的生物活性;其次,该温度区间设置可以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的生物质碳化,并且防止温度过低,微生物菌落杀灭不彻底导致的过度发酵,并优化提高干燥效率。
优选的,浸渍KOH的植物基碳质原料中,KOH的质量为植物基碳质原料的0.2-0.3倍,优选为0.25倍。
优选的,浸渍温度为60-80℃,浸渍时间为3-5h,浸渍过程中不断搅拌。使KOH溶液渗入植物基碳质原料内部,以提高最终多孔活性炭材料的质量。
优选的,煅烧过程中,氮气的体积流速为250-350mL/min,优选为280-300mL/min。
进一步优选的,煅烧的温度为800-900℃。
更进一步优选的,煅烧过程的升温速率为5-10℃/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煅烧完毕后,采用去离子水洗涤煅烧产物至pH值达到中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由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所述多孔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270m2/g;总孔体积为1.898cm3/g,其中微孔体积高达1.698cm3/g;储氢实验中氢气吸附容量可达1.75H2 uptake wt%。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多孔活性炭材料在作为吸附剂或制备超级电容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活性炭材料在作为NOx、CO、VOC、SO2、H2或水污染物的吸附剂中的应用。
实施例1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kg稻壳在1.5kg去离子水中浸泡,在20℃温度下静置24h,然后以10mm薄层形式摊开;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配制600ml尿素和葡萄糖混合溶液,其中尿素摩尔浓度为1mol/L,葡萄糖摩尔浓度为5mol/L。将上述混合溶液均匀喷洒于稻壳表面;用放线菌、木霉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去离子水重量比为1:1:1:1:100的方法配制600ml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其中放线菌浓度为0.5mol/L。将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在30℃恒温环境中静置培养24h后均匀喷洒于稻壳表面并充分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体系置于无尘有氧的恒温发酵箱中,控制恒定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80%、气体氛围中氧气含量为21%,每间隔12h进行搅拌和翻转,并加入200ml去离子水,3天后停止发酵并取出。
然后将发酵后的体系置入干燥箱进行12h的120℃高温干燥;将250g KOH溶解于1Kg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上述干燥后的体系置入KOH溶液中,60℃下加热搅拌5h,然后将其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为恒温100℃,干燥时长为48h,制得前体;将上述前体置入300mL/min的氮气气氛850℃下煅烧,升温速率控制在5℃/min。取出煅烧产物,通过去离子水洗涤煅烧产物表面离子以调节煅烧产物PH值到7左右。最后样品在干燥箱中100℃干燥24h后即可获得多孔活性炭材料。
实施例2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kg稻壳在1.5kg去离子水中浸泡,在20℃温度下静置24h,然后以10mm薄层形式摊开;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配制600ml尿素和葡萄糖混合溶液,其中尿素摩尔浓度为1mol/L,葡萄糖摩尔浓度为5mol/L。将上述混合溶液均匀喷洒于稻壳表面;用放线菌、木霉菌和去离子水重量比为1:1:100的方法配制600ml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其中放线菌浓度为0.5mol/L。将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在30℃恒温环境中静置培养24h后均匀喷洒于稻壳表面并充分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体系置于无尘有氧的恒温发酵箱中,控制恒定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80%、气体氛围中氧气含量为21%,每间隔12h进行搅拌和翻转,并加入200ml去离子水,3天后停止发酵并取出。
然后将发酵后的体系置入干燥箱进行12h的120℃高温干燥;将250g KOH溶解于1Kg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上述干燥后的体系置入KOH溶液中,60℃下加热搅拌5h,然后将其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为恒温100℃,干燥时长为48h,制得前体;将上述前体置入300mL/min的氮气气氛850℃下煅烧,升温速率控制在5℃/min。取出煅烧产物,通过去离子水洗涤煅烧产物表面离子以调节煅烧产物pH值到7左右。最后样品在干燥箱中100℃干燥24h后即可获得多孔活性炭材料。
对比例1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1kg稻壳在1.5kg去离子水中浸泡,在20℃温度下静置24h,然后以10mm薄层形式摊开;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配制600ml尿素和葡萄糖混合溶液,其中尿素摩尔浓度为1mol/L,葡萄糖摩尔浓度为5mol/L。将上述混合溶液均匀喷洒于稻壳表面;用放线菌、木霉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去离子水重量比为1:1:1:1:100的方法配制600ml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其中放线菌浓度为0.5mol/L。将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在30℃恒温环境中静置培养24h后均匀喷洒于稻壳表面并充分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体系置于无尘有氧的恒温发酵箱中,控制恒定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80%、气体氛围中氧气含量为21%,每间隔12h进行搅拌和翻转,并加入200ml去离子水,14天完全发酵后取出。
然后将发酵后的体系置入干燥箱进行12h的120℃高温干燥;将250g KOH溶解于1Kg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上述干燥后的体系置入KOH溶液中,60℃下加热搅拌5h,然后将其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为恒温100℃,干燥时长为48h,制得前体;将上述前体置入300mL/min的氮气气氛850℃下煅烧,升温速率控制在5℃/min。取出煅烧产物,通过去离子水洗涤煅烧产物表面离子以调节煅烧产物PH值到7左右。最后样品在干燥箱中100℃干燥24h后即可获得多孔活性炭材料。
对比例2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然后将未发酵的1kg稻壳在1.5kg去离子水中浸泡,在20℃温度下静置24h,然后以10mm薄层形式摊开,置入干燥箱进行12h的120℃高温干燥;将250g KOH溶解于1Kg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上述干燥后的体系置入KOH溶液中,60℃下加热搅拌5h,然后将其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为恒温100℃,干燥时长为48h,制得前体;将上述前体置入300mL/min的氮气气氛850℃下煅烧,升温速率控制在5℃/min。取出煅烧产物,通过去离子水洗涤煅烧产物表面离子以调节煅烧产物pH值到7左右。最后样品在干燥箱中100℃干燥24h后即可获得多孔活性炭材料。
图1为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不同发酵方法处理后稻壳的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图中通过与对比例2未发酵稻壳进行对比,实施例1中未完全发酵技术促进了不溶性矿质杂质脱落去除,并利用发酵产物CO2气体增加表面孔隙;实施例2增强发酵后稻壳表面表现出更多孔隙;对比例1完全发酵后稻壳表面有大量物质脱落痕迹,但孔隙堵塞板结。
图2为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不同发酵方法处理并碳化后的稻壳活性炭的表面微观SEM及EDS分层图。图中通过与对比例2未发酵稻壳活性炭进行对比,实施例1制备的材料表现出粗糙且密集的表面孔隙结构,微中孔比例高;实施例2制备的材料表面孔隙更加细腻,微孔明显增多;对比例1制备的材料表面孔隙存在明显结块现象。对比例2制备的材料表面结构松散,孔隙密度低。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活性炭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及孔隙图,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到未完全发酵技术制备的活性炭具有复杂且密集的孔道结构,通过右下角图片还可以发现该技术促进矿质脱落而产生的众多微小孔隙。
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以及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制备得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5563363400001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植物基碳质原料用去离子水水洗浸泡,去除固体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备用;
将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均匀喷洒在清洗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表面;
将培养得到的微生物发酵剂均匀喷洒于植物基碳质原料表面,并进行不完全发酵;所述微生物发酵剂中微生物菌种的总浓度为0.1-2mol/L;不完全发酵的温度为30-60℃,发酵气氛中氧气含量为5-25%,相对湿度为60-95%;发酵周期为2-3天,发酵期间间隔设定时间搅拌,且补充水;
采用KOH氮气流煅烧碳化技术对发酵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进行碳化,制得多孔活性炭材料;
所述微生物发酵剂中的微生物包括食纤维菌属细菌、放线菌、木霉菌、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微生物发酵剂中,还包括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杆菌、念珠菌、毕赤酵母或柳条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基碳质原料包括但不限于小麦壳、稻壳、稻草、玉米秸秆、橄榄核、蔗渣、桦木、葵花壳、松果、油菜籽、棉渣、橄榄渣、松材、黑桉、燕麦壳、杏核、棉杆、樱桃核、花生壳、坚果壳、玉米芯、玉米壳、榛子壳、山核桃壳或以植物组织为原料加工成的富含碳质的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去离子水对植物基碳质原料浸泡的时间为15-30h,浸泡的温度为15-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的时间为20-28h,浸泡的温度为20-3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洗浸泡后,植物基碳质原料中的含水量为50-75%,%为质量百分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中,尿素的摩尔浓度为0.1-1mol/L,尿素和葡萄糖摩尔比为1:3-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洒的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占植物基碳质原料体积的0.1-0.4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喷洒尿素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时,将植物基碳质原料摊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物基碳质原料摊平后的薄层的厚度为5-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间隔10-14h搅拌一次,每次加水量为植物基碳质原料的体积的0.05-0.1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OH氮气流煅烧碳化技术为,将发酵后的植物基碳质原料经高温干燥后,浸渍KOH溶液、干燥;然后在氮气气氛下煅烧;
煅烧完毕后,取出煅烧产物,调节煅烧产物表面pH值后,即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干燥的温度为110-140℃,时间为10-14h。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KOH的植物基碳质原料中,KOH的质量为植物基碳质原料的0.2-0.3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KOH的植物基碳质原料中,KOH的质量为植物基碳质原料的0.25倍。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温度为60-80℃,浸渍时间为3-5h,浸渍过程中不断搅拌。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煅烧过程中,氮气的体积流速为250-350mL/min。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煅烧过程中,氮气的体积流速为280-300mL/min。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煅烧的温度为800-900℃。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煅烧过程的升温速率为5-10℃/min。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活性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煅烧完毕后,采用去离子水洗涤煅烧产物至pH值达到中性。
21.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20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22.权利要求21所述多孔活性炭材料在作为吸附剂或制备超级电容中的应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活性炭材料在作为NOx、CO、VOC、SO2、H2或水污染物的吸附剂中的应用。
CN202210277502.3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4572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7502.3A CN114572980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7502.3A CN114572980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2980A CN114572980A (zh) 2022-06-03
CN114572980B true CN114572980B (zh) 2023-06-02

Family

ID=81776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7502.3A Active CN114572980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2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6581B (zh) * 2023-09-27 2024-01-09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一种生物质硬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8044A (zh) * 2018-07-06 2018-12-14 安徽正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盐碱性土壤酶活性的改良剂
CN113603541A (zh) * 2021-08-30 2021-11-05 惠州嘉禾元利植物营养素有限公司 一种菜心专用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76819B (en) * 2010-01-11 2014-05-07 Univ Surrey Activated charcoal
CN104817379A (zh) * 2015-04-20 2015-08-05 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竹质生物质炭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61537A (zh) * 2015-05-06 2015-10-07 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提高土壤有机胶质的改性秸秆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161745B2 (en) * 2016-07-22 2021-11-02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oration Carbon-based porous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12811420B (zh) * 2021-01-06 2022-10-25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木霉调控生物质多孔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71709A (zh) * 2021-07-21 2021-09-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稻壳基高比表面积生物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8044A (zh) * 2018-07-06 2018-12-14 安徽正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盐碱性土壤酶活性的改良剂
CN113603541A (zh) * 2021-08-30 2021-11-05 惠州嘉禾元利植物营养素有限公司 一种菜心专用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2980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7073B (zh) 一种利用水葫芦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CN109126699B (zh) 一种以糠醛渣为原料制备负载型活性炭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8970583A (zh) 一种芦苇基生物炭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33153B (zh) 一种纳米氢氧化镧改性的木质素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09403B (zh) 一种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沼渣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03698A (zh) 一种利用生物质制备活性碳的方法及其制备的活性炭的应用
CN102220665B (zh) 利用棉短绒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纤维的方法
CN112058227A (zh) 一种高吸附效能蓝藻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572980B (zh) 一种多孔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10756A (zh) 一种均质玉米芯衍生炭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9358A (zh) 一种改性氮掺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06629708A (zh) 一种废弃食用菌培养基成型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14890842B (zh) 一种基于农业固废增值利用的环保缓释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9768B (zh) 一种玉米秸秆制备人工湿地基质的方法
CN114538408A (zh) 一种微氧热解制备高电催化活性生物炭的方法
CN112479205A (zh) 一种窄孔径竹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19101A (zh) 一种负载型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97068B (zh) 一种脱臭污泥炭布的制备方法
CN111495330B (zh) 一种高比表面多维生物碳吸附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20736A (zh) 一种生物质全组分热解制备高性能炭基电极材料的方法
CN108314043B (zh) 一种富氮微孔纳米炭球的制备方法
CN112938968A (zh) 一种用糠醛渣生产活性炭的方法
CN112547012A (zh) 一种用于VOCs吸附的生物质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11573671A (zh) 一种紫苏基活性炭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方法与应用
CN113913971B (zh) 一种木质纤维中原位生长细菌纤维素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