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6165B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6165B
CN114546165B CN202210134670.7A CN202210134670A CN114546165B CN 114546165 B CN114546165 B CN 114546165B CN 202210134670 A CN202210134670 A CN 202210134670A CN 114546165 B CN114546165 B CN 114546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touch
display pane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46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46165A (zh
Inventor
刘波
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46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6165B/zh
Priority to US17/753,741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384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9184 priority patent/WO20231511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6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6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46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6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传输走线、数据线、触控迹线以及第一分时传输单元,通过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触控迹线,可以集成或者合并一条数据线、一条触控迹线为一条传输走线,节省了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面板一般包括如图1所示的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以及触控感应器1,一触控迹线TPL1与一触控感应器1电性连接,其中,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均需要从显示区分别单独地延伸至非显示区,以分别独立地传输对应的数据信号、触控驱动信号,如此,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在非显示区中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不利于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背景技术的介绍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完整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不能仅仅由于其出现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中,而认为上述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缓解数据线、触控迹线在非显示区中占用空间过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传输走线、数据线、触控迹线以及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一传输走线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控制走线和第二控制走线,第一控制走线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或者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控制走线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或者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第一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的脉冲持续时间与第二控制信号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位于不同的时间段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三控制走线,第三控制走线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一种,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另一种;第三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具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第一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一种,第二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另一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同一第一分时传输单元中,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另一个处于截止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压线、开关单元以及触控感应器,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公共电压线电性连接,且开关单元与连接于数据线的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同步导通或者同步截止;一触控感应器与一触控迹线、至少一个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公共电压线电性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触控感应器电性连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控制走线,第四控制走线与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其中,连接于数据线的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导通时,第三晶体管同步导通;第一晶体管或者第二晶体管中的另一个导通时,第三晶体管截止。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一传输走线电性连接,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中的至少一个分别与一数据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第一分时传输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分时传输单元。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上,两条相邻的触控迹线之间具有至少一条数据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至少一实施方式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芯片,触控显示芯片的一输出端与一传输走线电性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中的另一个,可以集成或者合并一条数据线、一条触控迹线为一条传输走线,极大地节省了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传统技术方案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时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有鉴于数据线、触控迹线在非显示区中占用空间过大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请参阅图2至图6,如图2、图3或者图4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传输走线SL1、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以及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另一个,可以集成或者合并一条数据线DL1、一条触控迹线TPL1为一条传输走线SL1,极大地节省了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分时导通传输走线SL1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的连接,以将传输走线SL1中的信号分时传输至对应的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能够分别驱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或者触摸控制。例如,在第一时间段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控制传输走线SL1与数据线DL1连接,并断开传输走线SL1与触控迹线TPL1的连接;在不同于第一时间段的第二时间段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控制传输走线SL1与触控迹线TPL1连接,同时断开传输走线SL1与数据线DL1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如此不仅可以减少非显示区,例如,下边框区的空间占用,同时可以将传输走线SL1中的信号复用为驱动显示的数据信号和驱动触摸控制的触摸驱动信号,节省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输入信号使用数量。
其中,数据线DL1、触控迹线TPL1可以但不限于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也可以延伸数据线DL1的部分、触控迹线TPL1的部分至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和/或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传输走线SL1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因此,基于本实施例的各种发明构思,均可以节省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实现窄边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以及图6中的任一个所示,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一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导通或者打开时,第二晶体管T2截止或者关闭;第一晶体管T1截止或者关闭时,第二晶体管T2导通或者打开,以实现数据信号、触控驱动信号的分时传输。
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DL1连接时,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触控迹线TPL1电性连接。或者,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触控迹线TPL1连接时,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数据线DL1电性连接。在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其均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或者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控制走线CL1和第二控制走线CL2,第一控制走线CL1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或者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二控制走线CL2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或者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类型并不作具体限定,其均可以通过第一控制走线CL1或者第二控制走线CL2进行单独控制,例如,第一控制走线CL1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或者打开时,第二控制走线CL2可以控制第二晶体管T2打开或者关闭;或者,第二控制走线CL2控制第一晶体管T1关闭或者打开时,第一控制走线CL1也可以控制第二晶体管T2打开或者关闭。如此,可以更为灵活地配置数据信号与触控驱动信号的分时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与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类型相同,第一控制走线CL1用于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DMUX,第二控制走线CL2用于传输的第二控制信号TPMUX,第一控制信号DMUX的脉冲持续时间与第二控制信号TPMUX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位于不同的时间段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沟道类型相同的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可以简化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例如,可以在触控显示面板中一些相同的膜层中制作显示驱动电路与触控驱动电路,以构成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其中,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但不限于I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其同样也可以适用于ON-CELL型触控显示面板。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控制信号DMUX的脉冲可以控制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一个打开或者关闭,第二控制信号TPMUX的脉冲可以控制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另一个打开或者关闭,第一控制信号DMUX的脉冲持续时间与第二控制信号TPMUX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位于不同的时间段中,可以控制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分时导通,例如,第一晶体管T1导通,第二晶体管T2截止;或者,第一晶体管T1截止,第二晶体管T2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三控制走线CL3,第三控制走线CL3与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电性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三控制走线CL3同时控制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分别处于对应的导通或者截止状态,能够节省触控显示面板的走线数量,进一步减少下边框区的占用空间,进而实现更窄的边框。
其中,第一控制走线CL1、第二控制走线CL2以及第三控制走线CL3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控制走线CL1、第二控制走线CL2以及第三控制走线CL3中的至少一个均非习知技术中的扫描线,在本申请中采用单独的控制走线而非扫描线来控制分时传输单元,可以使扫描线的带载能力免受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一种,第二晶体管T2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另一种;第三控制走线CL3用于传输第三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具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第一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一种,第二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另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控制信号可以为第一控制信号DMUX或者第二控制信号TPMUX。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电位可以为高电位或者低电位中的一个,第二电位可以为高电位或者低电位中的另一个。其中,高电位可以打开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关闭P沟道型晶体管,低电位可以关闭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打开P沟道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1可以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者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为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第二晶体管T2也可以为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者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为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例如可以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中,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一个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另一个处于截止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压线VL1、开关单元20以及触控感应器30,开关单元20的输入端与公共电压线VL1电性连接,且开关单元20与连接于数据线DL1的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一个同步导通或者同步截止;一触控感应器30与一触控迹线TPL1、至少一个开关单元2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公共电压线VL1可以用于传输公共电压信号,开关单元20用于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中传输公共电压信号至对应的像素,如此可以节省需要外部输入的公共电压信号,可以缩短公共电压信号的传输路径,也能够降低公共电压信号的压降损耗。
其中,触控感应器3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触控金属块,还可以包括触控驱动电路,该触控驱动电路可以与触控金属块电性连接。其中,这些触控金属块或者触控感应器30可以在显示区中以矩阵的形式排布,例如,该矩阵可以为54行20列,也可以为75行32列,还可以为40行74列等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单元20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公共电压线VL1电性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触控感应器30电性连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控制走线,第四控制走线与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电性连接;其中,连接于数据线DL1的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一个导通时,第三晶体管T3同步导通;第一晶体管T1或者第二晶体管T2中的另一个导通时,第三晶体管T3截止。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阶段中可以打开第三晶体管T3,即当数据线DL1与第一晶体管T1连接时,第一晶体管T1与第三晶体管T3导通或者同时导通,第二晶体管T2截止;或者,当数据线DL1与第二晶体管T2连接时,第二晶体管T2与第三晶体管T3导通或者同时导通,第一晶体管T1截止。如此在同一时间段中,既可以传输数据信号,又可以传输公共电压信号,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进而能够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工作效率或者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频率。
其中,第三晶体管T3可以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边框区和/或下边框区,以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如图5所示,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显示阶段和至少一个触控阶段,例如,显示阶段P11、显示阶段P12等等,触控阶段P21、触控阶段P22等等。
其中,在显示阶段P11或者显示阶段P12中,第一控制走线CL1中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DMUX、第四控制走线中传输的第四控制信号TPSW均位于高电位,第一晶体管T1、第三晶体管T3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传输走线SL1中的信号可以传输至数据线DL1,以作为数据信号使用;第二控制走线CL2中传输的第二控制信号TPMUX处于低电位,第二晶体管T2处于截止状态。
在触控阶段P21或者触控阶段P22中,第一控制走线CL1中传输的第一控制信号DMUX、第四控制走线中传输的第四控制信号TPSW均位于低电位,第一晶体管T1、第三晶体管T3均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控制走线CL2中传输的第二控制信号TPMUX处于高电位,第二晶体管T2处于导通状态,此时,传输走线SL1中的信号可以传输至触控迹线TPL1,以作为触控驱动信号使用。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显示阶段与触控阶段可以交替进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一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中的至少一个分别与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增加第二分时传输单元可以对应增加显示区中数据线DL1的数量,以此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尺寸或者增多像素的列数。具体地,第二分时传输单元可以包括第一输出端和/或第二输出端,例如,仅具有第一输出端时,该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一数据线DL1。仅具有第二输出端时,该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一数据线DL1。若同时具有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时,则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一数据线DL1,可以理解的是,以此可以更为灵活地配置数据线DL1的数量。其中,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结构类同,仅是对应的输出端所连接的对象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DR1上,两个相邻的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分时传输单元,例如,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等等,如此布局既有利于触控迹线、数据线DL1分别向显示区中的延伸路径,又有利于增加数据线DL1的数量。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R1可以为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DR1上,两条相邻的触控迹线之间具有至少一条数据线DL1,例如,可以为两条、三条、四条、五条或者六条数据线DL1等等,以此可以灵活配置显示区中数据线DL1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至少一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输入端与传输走线SL1,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一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的第二输出端与数据线DL1或者触控迹线TPL1中的另一个,可以集成或者合并一条数据线DL1、一条触控迹线TPL1为一条传输走线SL1,极大地节省了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如图6所示,数据线DL1可以为多条,例如,数据线DL1至数据线DLN。触控迹线TPL1也可以为多条,例如,触控迹线TPL1至数据线TPLN。传输走线也可以为多条,例如,传输走线SL1至传输走线SLN。其中,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并非一定需要限制数据线DL1的数量等于触控迹线TPL1的数量,两者也可以是不相等的,例如,数据线DL1的数量大于触控迹线TPL1的数量,或者数据线DL1的数量小于触控迹线TPL1的数量,其均可以适用于本申请的各实施例。同理,传输走线的数量与数据线或者触控迹线的数量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触控显示芯片40,触控显示芯片40的一输出端与一传输走线电性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触控显示芯片40也可以为触控显示电路或者触控显示驱动器,其集成了显示驱动功能与触控驱动功能,可以满足显示驱动的需要和触控驱动的需要。可以理解的是,集成显示驱动功能与触控驱动功能于一体的触控显示芯片40,相比于显示与触控进行分开驱动的架构,触控显示芯片40可以减小其所占用的边框空间,进而能够进一步实现窄边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以及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或者显示装置沿第二方向DR2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NA1、第二区域AA以及第三区域NA2,其中,图4中的开关单元20、公共电压线VL1位于第一区域NA1中,数据线DL1至数据线DLN、触控迹线TPL1至数据线TPLN以及触控感应器30位于第二区域AA,传输走线SL1至传输走线SLN、第一分时传输单元10、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第一控制走线CL1、第二控制走线CL2、第三控制走线CL3以及触控显示芯片40均位于第三区域NA2。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区域NA1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边框区,第二区域AA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第三区域NA2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走线;
数据线;
触控迹线;以及
第一分时传输单元,所述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数据线或者所述触控迹线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数据线或者所述触控迹线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分时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传输走线中的信号复用为驱动显示的数据信号和驱动触摸控制的触摸驱动信号;
触控显示芯片,所述触控显示芯片的一输出端与一所述传输走线电性连接,所述触控显示芯片集成有显示驱动功能与触控驱动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时传输单元包括:
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一所述传输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数据线或者所述触控迹线中的一个电性连接;和
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数据线或者所述触控迹线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控制走线,所述第一控制走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或者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中的一个电性连接;和
第二控制走线,所述第二控制走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或者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所述第一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脉冲持续时间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位于不同的时间段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三控制走线,所述第三控制走线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为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中的另一种;所述第三控制走线用于传输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具有第一电位和第二电位,所述第一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电位用于导通N沟道型晶体管或者P沟道型晶体管中的另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一分时传输单元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或者所述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晶体管或者所述第二晶体管中的另一个处于截止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公共电压线;
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公共电压线电性连接,且开关单元与连接于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一晶体管或者所述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同步导通或者同步截止;以及
触控感应器,一所述触控感应器与一所述触控迹线、至少一个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公共电压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触控感应器电性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控制走线,所述第四控制走线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
其中,连接于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一晶体管或者所述第二晶体管中的一个导通时,所述第三晶体管同步导通;所述第一晶体管或者所述第二晶体管中的另一个导通时,所述第三晶体管截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分时传输单元,所述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输入端与一所述传输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时传输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或者第二输出端中的至少一个分别与一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中,在第一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第一分时传输单元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分时传输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两条相邻的触控迹线之间具有至少一条数据线。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2210134670.7A 2022-02-14 2022-02-14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546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4670.7A CN114546165B (zh) 2022-02-14 2022-02-14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753,741 US20240053843A1 (en) 2022-02-14 2022-03-04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2/079184 WO2023151145A1 (zh) 2022-02-14 2022-03-04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4670.7A CN114546165B (zh) 2022-02-14 2022-02-14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6165A CN114546165A (zh) 2022-05-27
CN114546165B true CN114546165B (zh) 2023-10-03

Family

ID=81676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4670.7A Active CN114546165B (zh) 2022-02-14 2022-02-14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3843A1 (zh)
CN (1) CN114546165B (zh)
WO (1) WO202315114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014A (zh) * 2015-07-14 2017-01-25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电路架构
CN107346195A (zh) * 2017-06-29 2017-11-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90017361A (ko) * 2017-08-11 2019-0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구동 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판 표시 장치
WO2021046762A1 (zh) * 2019-09-11 2021-03-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6422B1 (ko) * 2014-10-13 2021-03-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04699355B (zh) * 2015-04-01 2017-11-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容式触摸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和触控装置
CN206193729U (zh) * 2016-11-02 2017-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429802A (zh) * 2020-03-23 2020-07-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014A (zh) * 2015-07-14 2017-01-25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电路架构
CN107346195A (zh) * 2017-06-29 2017-11-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90017361A (ko) * 2017-08-11 2019-02-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구동 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판 표시 장치
WO2021046762A1 (zh) * 2019-09-11 2021-03-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1145A1 (zh) 2023-08-17
CN114546165A (zh) 2022-05-27
US20240053843A1 (en)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8030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S59111197A (ja) 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KR100324912B1 (ko) 평면표시장치
CN110716665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320668B1 (ko) 평면표시장치
US11580895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68719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527834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2925448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JP20161290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361844B2 (en) Double sided single drive gate driver with reduced dark spots
CN111752413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6373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835475B (zh) 一种检测方法、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及显示装置
CN11246624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418401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8845695B (zh) 触控显示面板
KR20090004518A (ko)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전자기기
KR20010043655A (ko) 디스플레이 드라이버를 위한 버스 배열
CN11454616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0020030A (ja) 表示パネルの駆動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CN108735139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375839B (zh) 一种触控屏、显示装置
CN11503587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4908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