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7834B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27834B CN106527834B CN201610985207.8A CN201610985207A CN106527834B CN 106527834 B CN106527834 B CN 106527834B CN 201610985207 A CN201610985207 A CN 201610985207A CN 106527834 B CN106527834 B CN 1065278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touch sensing
- signal
- transistor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01100191136 Arabidopsis thaliana PCMP-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101100048260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UBX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10110042276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SU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100365384 Mus musculus Eefsec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 ...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56584 Dictyostelium discoideum selk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98459 SELENOK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18075 se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彩膜基板包括:n个触控感应电极和与触控感应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n条触控感应信号线;阵列基板包括:驱动芯片和信号转换单元,信号转换单元包括n个输入端和m个输出端;触控感应信号线与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m个输出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信号转换单元将n个输入端输入的信号转换为m个信号后分别传输至m个输出端;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该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减少触控功能占用的驱动芯片的接口的数量,可以省去触控芯片的应用,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以及触控芯片绑定不良造成的触控精度低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显示屏根据其触控原理分为自容式触摸显示屏和互容式触摸显示屏。现有的互容式触摸显示屏通常利用触控基准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形成互电容,通过测量触摸时互电容中电荷量的变化来检测触控点。
在上述互容式的触摸显示屏的驱动架构中,每个触控感应电极至少连接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触控感应信号线用于将触控感应电极感应到的信号返回驱动IC进行计算。由于显示面板上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较多,触控感应信号线的数量较多,驱动IC的接口数量较少,通常利用触控IC对触控感应信号线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再通过较少的接口传输至驱动IC进行计算,而触控IC的设计增加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且触控IC需与柔性电路板等进行绑定,容易产生绑定不良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彩膜基板包括:n个触控感应电极和与触控感应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n条触控感应信号线;阵列基板包括:驱动芯片和信号转换单元,信号转换单元包括n个输入端和m个输出端;触控感应信号线与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m个输出端与驱动芯片电连接;信号转换单元将n个输入端输入的信号转换为m个信号后分别传输至m个输出端;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
可选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m个晶体管组以及多条选通信号线;每个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且m个晶体管组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组包括两个以上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组中,各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条选通信号线,各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各所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输出端连接;属于不同晶体管组的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不同的输出端。
可选地,各晶体管组包含的晶体管的数量相等,选通信号线的数量与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的数量相等。
可选地,每个晶体管组连接的多条触控感应信号线对应一个触控感应电极组,每个触控感应电极组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触控感应电极的外形轮廓呈条形;每个触控感应电极组中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在与触控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排列。
可选地,各晶体管组所包含的晶体管数量为2。
可选地,上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触控感应信号线通过柔性电路板与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
可选地,上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触控柔性电路板和主柔性电路板;触控感应信号线通过触控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至主柔性电路板;主柔性电路板与n个输入端及外部驱动模块电连接。
可选地,主柔性电路板设置于阵列基板朝向彩膜基板的一侧,包括绑定端和信号输入端;绑定端与n个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输入端与外部驱动模块电连接;信号转换单元设置于绑定端与驱动芯片之间。
可选地,选通信号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
可选地,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n个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列;上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触控感应电极和触控驱动电极的外形轮廓呈条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该驱动方法为分时驱动,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该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阶段,断开触控感应信号线与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在触控阶段,依次导通各触控感应信号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通过m个输出端接收n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信号。
可选地,上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m个晶体管组以及多条选通信号线;每个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且m个晶体管组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组包括两个以上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组中,各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条选通信号线,各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各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输出端连接;属于不同晶体管组的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不同的输出端;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显示阶段,向选通信号线提供地电压信号;在触控阶段,利用信号转换单元接收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向多条选通信号线依次提供第一脉冲信号,第一脉冲信号具有第一周期。
可选地,上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触控阶段,根据所述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确定触控点。
可选地,上述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二脉冲信号,上述第二脉冲信号具有第二周期,上述第一周期与上述第二脉冲信号的一个脉宽相等。
可选地,每个晶体管组包括k个晶体管,其中k为正整数且1<k<n;上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为1/k。
可选地,上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与触控感应电极交叉设置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上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触控阶段,依次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在阵列基板侧设计信号转换单元减少用于向驱动芯片传输触控感应信号、且与驱动芯片电连接的信号线的数量,可以有效减少接收触控感应信号所占用的驱动芯片的接口数量,从而省略触控芯片的应用,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和绑定不良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包含图2所示信号转换单元的触控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8是包含图5所示信号转换单元的触控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01和与阵列基板101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102。彩膜基板102包括触控感应电极12,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为n,n个触控感应电极12分别为RX1、RX2、…、RX(n-1)、RXn。彩膜基板102还包括与触控感应电极12一一对应电连接的n条触控感应信号线121。阵列基板101包括驱动芯片113和信号转换单元112,其中信号转换单元112包括n个输入端In1、In2、…、Inn以及m个输出端Out1、Out2、…、Outm,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信号转换单元112用于将n个输入端In1、In2、…、Inn输入的信号转换为m个信号后分别传输至所述m个输出端Out1、Out2、…、Outm。
在本实施例中,n个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n-1)、RXn输出的信号经过信号转换单元112进行转换后,向驱动芯片113输出m个信号,即信号转换单元112可以将n个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合并为m个输出信号,并且驱动芯片113可以根据m个输出信号计算出n个输入信号,这样,可以通过驱动芯片113的m个接口接收n个触控感应电极12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从而减少了触控功能所占用的接口数量,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及由于触控芯片绑定不良带来的触控异常的风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设置于阵列基板101的信号转换单元112可通过柔性电路板110与彩膜基板102上的触控感应信号线121连接。即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110。触控感应信号线121通过柔性电路板110与信号转换单元112的n个输入端In1、In2、…、Inn一一对应电连接。
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110包括触控柔性电路板122和主柔性电路板111,其中,触控感应信号线121通过触控柔性电路板122连接至主柔性电路板111,主柔性电路板111与信号转换单元112的n个输入端In1、In2、…、Inn以及外部驱动模块(图1未示出)电连接。主柔性电路板111与信号转换单元112绑定在一起,将信号转换单元112输出的信号传输至驱动芯片113,同时,驱动芯片113可以接收外部驱动模块输入的信号,经过计算后向触控显示面板提供相应的显示驱动信号。进一步地,主柔性电路板111包括绑定端1111和信号输入端1112,绑定端1111与n个输入端电连接,可例如通过导电胶电连接,信号输入端1112可以与外部驱动模块电连接。信号转换单元112可以设置于绑定端1111和驱动芯片113之间。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阵列基板101的信号转换单元112可通过导电金球与彩膜基板102上的触控感应信号线121连接。也就是说,触控感应信号线121可以通过导电金球将各触控感应电极12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阵列基板101上的信号转换单元112的n个输入端,经信号转换单元112转换后通过m个输出端传输至驱动芯片113。驱动芯片113根据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点。
在上述实施例中,信号转换单元112可以将n个相互独立的输入信号合并为m个输出信号后传输至驱动芯片113进行计算,为保证驱动芯片113可以从接收到的m个信号中确定出输入信号转换单元112的n个输入信号(即n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信号转换单元112可采用选通信号线与晶体管组结合的电路结构,以通过同一输出端分时地接收不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
具体地,信号转换单元112可以包括m个晶体管组和多条选通信号线,其中,m个晶体管组与m个输出端一一对应。以下结合图2至图5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多种可选电路结构。
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信号转换单元200包括m个晶体管组M1、M2、…、Mm以及多条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a、…、SELb、…,其中m,a,b均为正整数,且a<b。
每个晶体管组M1、M2、…、Mm均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并且m个晶体管组M1、M2、…、Mm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组包括两个以上晶体管,例如晶体管组M1包括a个晶体管M11、M12、…、M1a,晶体管组M2包括b个晶体管M21、M22、…、M2b,晶体管组Mm包括一个晶体管Mm1。
每个晶体管组M1、M2、…、Mm中,各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条选通信号线,各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各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输出端连接,并且,属于不同晶体管组的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不同的输出端。例如,第一个晶体管组M1中各晶体管M11、M12、…、M1a的栅极分别与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a一一对应电连接,各晶体管M11、M12、…、M1a的第一极分别与触控感应信号线R11、R12、…、R1a一一对应连接,各晶体管M11、M12、…、M1a的第二极均与一个输出端Out11连接。第二个晶体管组M2中各晶体管M21、M22、…、M2b的栅极分别与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b一一对应电连接,各晶体管M21、M22、…、M2b的第一极分别与触控感应信号线R21、R22、…、R2b一一对应连接,各晶体管M21、M22、…、M2b的第二极均与一个输出端Out12连接。第m个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Mm的栅极与选通信号线SEL1连接,晶体管Mm的第一极与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Rn连接,晶体管Mm的第二极与一个输出端Out1m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转换单元200的各晶体管组中,晶体管的第一极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或导电金球分别与一条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具体来说,一个晶体管的第一极可分别与信号转换单元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该输入端通过柔性电路板或导电金球与对应的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从而实现晶体管的第一极与触控感应信号线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应信号线R11、R12、…、R1a、R21、R22、…、R2b、…、Rm1分别与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a+1)、RXa、RX(a+2)、…、RX(a+b)、…、RXn一一对应电连接,晶体管组M1将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a-1)、RX(a+1)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第一个输出端Out11,晶体管组M2将触控感应电极RXa、RX(a+2)、…、RX(a+b)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第二个输出端Out12,晶体管组Mm将触控感应电极RXn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第m个输出端Out1m。
从图2可以看出,信号转换单元200中至少一个晶体管组将多个触控感应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合并至同一个输出端进行输出,该晶体管组中的多个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连接至不同的输入端,多个晶体管分别由不同的选通信号线控制,各选通信号线可以控制该晶体管组中的不同晶体管分时地导通,并且该晶体管组中的各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同一输出端,从而可以在一个输出端通过多个晶体管分时地接收多个输入端输入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各晶体管组M1、M2、…、Mm中所包含的晶体管的数量可以不相同。触控显示面板上的各触控感应电极的外形轮廓呈条形,各触控感应电极在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一个晶体管组连接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可以有与其他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即各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可以在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不连续地排列,例如图2中各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个晶体管组M2中的晶体管M21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RXa位于第一个晶体管组M1中的晶体管M1a连接的触控感应电极RX(a+1)与第一个晶体管组M1中的其他晶体管M1、M2、…连接的其他触控感应电极RX1、RX2、…之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与同一晶体管组电连接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可以在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排列。继续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信号转换单元300可以包括m个晶体管组M1、M2、…、Mm以及多条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a、…、SELb、…,其中m,a,b均为正整数,且a<b。
每个晶体管组M1、M2、…、Mm均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并且m个晶体管组M1、M2、…、Mm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组包括两个以上晶体管,例如晶体管组M1包括a个晶体管M11、M12、…、M1a,晶体管组M2包括b个晶体管M21、M22、…、M2b,晶体管组Mm包括一个晶体管Mm1。
每个晶体管组M1、M2、…、Mm中,各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条选通信号线,选通信号线可以与驱动芯片连接,接收驱动芯片提供的选通信号,各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各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输出端连接。例如,第一个晶体管组M1中各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输出端Out21连接,第二个晶体管组M2中各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输出端Out22连接,第m个晶体管组Mm中各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输出端Out2m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a、RX(a+1)、RX(a+2)、…、RX(a+b)、…、RXn的外形轮廓为条状,可例如为整条状的电极或外形轮廓为条状的金属网格电极,其沿图3所示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可以垂直。
与图2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信号转换单元300中,一个晶体管组连接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在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排列,例如图3中第一个晶体管组M1中的各晶体管M11、M12、…、M1a连接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至第a个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a,第二个晶体管组M2中的各晶体管M21、M22、…、M2b连接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a+1个至第a+b个触控感应电极RX(a+1)、RX(a+2)、…、RX(a+b),第m个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Mm1连接第n个触控感应电极RXn。
在现有的触控检测方法中,各触控感应电极依次返回触控感应信号,即相邻排列的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之间的延时小于不相邻的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之间的延时,且两个触控感应电极之间间隔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越多,其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之间的延时也越大,而信号转换单元的一个输出端可以依次输出其所连接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因此,相较于图2所示信号转换单元200,图3所示信号转换单元300中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多个触控感应信号为相互连续的,这样,在驱动芯片对信号转换单元传输的信号进行分解,可以按照选通信号线选通晶体管的顺序依次确定对应于各触控感应电极的触控感应信号,有利于简化驱动芯片对接收到的信号的分解算法,能够提升驱动芯片的计算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信号转换单元中各晶体管组包含的晶体管的数量相等,并且选通信号线的数量与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的数量相等。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信号转换单元400包括m个晶体管组M1、M2、…、Mm,每个晶体管组包括k个晶体管,例如第一个晶体管组M1包括k个晶体管M11、M12、…、M1k,第二个晶体管组M2包括k个晶体管M21、M22、…、M2k,第m个晶体管组Mm包括k个晶体管Mm1、Mm2、…、Mmk。信号转换单元400还包括m条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k,其中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k可以与驱动芯片电连接。在一个晶体管组中,每个晶体管分别与一条选通信号线连接,其中,n为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入端的数量,m为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的数量,k为正整数,并且m×k=n。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晶体管组M1、M2、…、Mm连接的多条触控感应信号线对应一个触控感应电极组RX10、RX20、…、RX30,每个触控感应电极组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例如触控感应电极组RX10包括k个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k,触控感应电极组RX20包括k个触控感应电极RX(k+1)、RX(k+2)、…、RX(2k),触控感应电极组RX30包括k个触控感应电极RX(mk-k+1)、RX(mk-k+2)、…、RXn。各触控感应电极的外形轮廓呈条形,沿第一方向延伸,每个触控感应电极组RX10、RX20、RX30中的各触控感应电极在与触控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二方向)连续排列。
从图4可以看出,与图3所示实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信号转换单元中各晶体管组的数量相等,因此可以减少选通信号线的数量,由于选通信号线的信号通常由驱动芯片提供,故而本实施例的信号转换单元可以进一步减少触控功能所占用的驱动芯片的接口数量,减小驱动芯片的负载。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少选通信号线数量,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信号转换单元500包括m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包含两个晶体管,例如晶体管组M1包括晶体管M11和M12,晶体管组M2包括晶体管M21和M22,晶体管组Mm包括晶体管Mm1和Mm2。信号转换单元500还包括两条选通信号线SEL1和SEL2,每个晶体管组中的两个晶体管的栅极与两条选通信号线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晶体管组中的两个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连接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即分别与一个触控感应电极连接,例如晶体管组M1中的晶体管M11和M12的第一极分别通过触控感应信号线R11和R12与触控感应电极RX1和RX2连接,晶体管组M2中的晶体管M21和M22的第一极分别通过触控感应信号线R21和R22与触控感应电极RX3和RX4连接,晶体管组Mm中的晶体管Mm1和Mm2的第一极分别通过触控感应信号线Rm1和Rm2与触控感应电极RX(n-1)和RXn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晶体管组的数量m与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n之间具有如下关系:n=2×m,即晶体管组的数量为触控电极的数量的两倍。选通信号线的数量为2,分别用于选通每个晶体管组中的两个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组与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列的两个触控感应电极连接,则信号转换单元可以在每个输出端依次输出两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
通过上述图2至图5描述的信号转换单元,可以实现减少触控感应电极向驱动芯片返回触控感应信号所需占用的接口数量,省去成本较高的触控芯片的设计的技术效果,并且可以降低触控芯片与显示面板上的其他结构之间绑定不良的风险。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触控显示面板600包括阵列基板601和与阵列基板601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602。彩膜基板602包括触控感应电极62,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为n,n个触控感应电极62分别为RX1、RX2、…、RX(n-1)、RXn。彩膜基板602还包括与触控感应电极62一一对应电连接的n条触控感应信号线621。阵列基板601包括驱动芯片613和信号转换单元612,其中信号转换单元包括n个输入端In1、In2、…、Inn以及m个输出端Out1、Out2、…、Outm,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信号转换单元用于将n个输入端In1、In2、…、Inn输入的信号转换为m个信号后分别传输至所述m个输出端Out1、Out2、…、Outm。
设置于阵列基板601的信号转换单元612可通过触控柔性电路板622和主柔性电路板611与彩膜基板602的触控感应信号线621连接。具体地,触控感应信号线621通过触控柔性电路板622连接至主柔性电路板611,主柔性电路板611与信号转换单元612的n个输入端In1、In2、…、Inn以及外部驱动模块(图1未示出)电连接。主柔性电路板611与信号转换单元612绑定在一起,将信号转换单元612输出的信号传输至驱动芯片613,同时,驱动芯片613可以接收外部驱动模块输入的信号,经过计算后向触控显示面板提供相应的显示驱动信号。进一步地,主柔性电路板611包括绑定端6111和信号输入端6112,绑定端6111与n个输入端电连接,例如可通过导电胶电连接,信号输入端6112可以与外部驱动模块电连接。信号转换单元612可以设置于绑定端6111和驱动芯片61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感应电极62在彩膜基板602上沿第一方向延伸,n个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n沿第二方向排列。阵列基板601还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61,触控驱动电极61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触控驱动电极61沿第一方向排列,上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感应电极62和上述触控驱动电极61的外形轮廓呈条形。具体来说,触控驱动电极61可以为整条式的ITO电极,触控感应电极可以为整条式的ITO电极或由金属网格相互连接的形成的条形电极。
触控驱动电极61可以与驱动芯片613连接,在触控阶段接收驱动芯片613提供的触控驱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驱动电极61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在显示阶段作为公共电极接收触控芯片613提供的公共电压信号。可选地,为了减少用于向触控驱动电极61提供信号的接口数量,可以在驱动芯片613和触控驱动电极61之间设置触控驱动电路,该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驱动芯片连接,输出端与触控驱动电极连接,该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的数量少于输出端的数量,并且该触控驱动电路可以根据驱动芯片提供的信号向触控驱动电极61依次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应用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为分时驱动,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具体地,该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阶段,断开触控感应信号线与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在触控阶段,依次导通各触控感应信号线与对应的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通过m个输出端接收n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信号。
具体来说,在显示阶段,驱动芯片可以不接收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信号,这时,可以通过断开触控感应信号线与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电连接来断开驱动芯片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连接;在触控阶段,可以通过导通触控感应信号线与信号转换单元之间的电连接来将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信号传输至驱动芯片。
进一步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具有如图2至图5任一实施例所示的结构,包括m个晶体管组以及多条选通信号线,每个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且m个晶体管组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组包括两个以上晶体管;每个晶体管组中,各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条选通信号线,各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一条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各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信号转换单元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并且,属于不同晶体管组的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不同的输出端。
这时,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方法可以进一步通过选通信号线控制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触控感应信号线是否连接。具体来说,该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显示阶段,向选通信号线提供地电压信号;在触控阶段,利用信号转换单元接收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向多条选通信号线依次提供第一脉冲信号,该第一脉冲信号具有第一周期。
在上述驱动方法中,在显示阶段可以将选通信号线接地,使得各晶体管组关断,即断开了触控感应信号线与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并且具有静电防护作用;在触控阶段,可以依次向各选通信号线提供第一脉冲信号,则各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依次被导通,与各晶体管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分别在晶体管导通的时间段内将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对应的输出端。在这里,每条选通信号线可以连接多个晶体管,每条选通信号线所连接的多个晶体管均属于互不相同的晶体管组,则这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不同的输出端连接,因此,在一条选通信号线输出第一脉冲信号时,与该选通信号线连接的多个晶体管对应的输出端均输出触控感应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触控阶段,根据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确定触控点。信号转换单元的每个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驱动芯片可以根据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可选地,如果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图6所示的触控驱动电极61,则在根据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确定触控点之前,上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触控阶段,依次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在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时,由于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在交叉处形成互电容,触控感应电极可以产生触控感应信号,而在手指触控时,触控感应电极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相较于未触控时会发生变化。驱动芯片可以将信号转换单元的每个输出端输出的信号进行分解,得出每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信号,然后根据各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信号是否受到手指触控导走部分电荷的影响,进而确定触控点的位置,或者驱动芯片可以直接对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信号中由于手指触控盗走部分电荷的影响而发生的信号衰减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的位置,进而确定触控点的位置。
以下以包含图2所示信号转换单元的触控显示面板和包含图5所示信号转换单元的触控显示面板为例,结合图7和图8进一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包含图2所示信号转换单元的触控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该工作时序中假设图2所示各晶体管组所包含的晶体管数量的最大值为b,其中RX1、RX2、…、RXn分别为图2所示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n在触控阶段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SEL1、SEL2、…、SELa、…、SELb分别表示向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a、…、SELb提供的信号,Out11、Out1m分别为图2所示输出端Out11、Out1m输出的信号。
如图7所示,在触控阶段,各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n依次返回触控感应信号,该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二脉冲信号,并且该触控感应信号具有第二周期,图7仅示出了触控感应信号的一个周期,在实际场景中,一次触控检测的时间内触控感应电极可以返回多个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
在第一个触控感应电极RX1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71内,各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a、…、SELb依次输出导通信号,将晶体管组M1中对应的晶体管M11、M12、…、M1a依次导通,其中,在晶体管M11导通的时间段T711内,晶体管组M1内的其他晶体管M12、…、M1a未导通,第一个输出端Out11接收晶体管M11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11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1返回的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触控感应电极RX2、…、RXn返回的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12、…Out1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
在第二个触控感应电极RX2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72内,各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a、…、SELb依次输出导通信号,将晶体管组M1中对应的晶体管M11、M12、…、M1a依次导通,其中,在晶体管M12导通的时间段T722内,晶体管组M1内的其他晶体管M11、M13、…、M1a未导通,第一个输出端Out11接收晶体管M12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12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2返回的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触控感应电极RX1、RX3、…、RXn返回的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12、…Out1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
依次类推,在图2所示第a个触控感应电极RXa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内(图7未示出),各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a、…、SELb依次输出导通信号,将晶体管组M2中对应的晶体管M21、M22、…、M2b依次导通,其中,在晶体管M21导通的时间段内,晶体管组M2内的其他晶体管M22、…、M2b未导通,第二个输出端Out12接收晶体管M21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21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a返回的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a-1)、RX(a+1)、…、RXn返回的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11、…Out1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
在图2所示第n个触控感应电极RXn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7n内,各选通信号线SEL1、SEL2、…、SELa、…、SELb依次输出导通信号,将晶体管组Mm中对应的晶体管Mm1依次导通,其中,在晶体管Mm1导通的时间段T7n1内,第m个输出端Out1m接收晶体管Mm1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m1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n返回的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n-1)返回的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11、Out12、…Out1(m-1)接收第二电平信号。
从图7可以看出,向选通信号线提供的第一脉冲信号的第一周期可以与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第二脉冲信号的一个脉宽相等,以保证信号转换单元可以接收到全部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并传输至驱动芯片。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信号转换单元无需对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将多个触控感应到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合并为一个信号后通过一个输出端输出至驱动芯片,能够减少触控功能所占用的驱动芯片的接口的数量。
进一步地,当各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数量均相等,例如均包含k个晶体管时,第二脉冲信号的一个脉宽内,k个晶体管依次打开,则k个第一脉冲信号和脉冲宽度之和等于第二脉冲信号的一个脉宽,这时,第一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为1/k,输出端接收到的信号的占空比为1/(k+1),其中k为正整数且1<k<n。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包含图5所示信号转换单元的触控显示面板在触控阶段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其中以n为偶数为例,RX1、RX2、…、RXn分别为图5所示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n在触控阶段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SEL1、SEL2分别表示向图5所示选通信号线SEL1、SEL2提供的信号,Out41、Out42、Out4m分别为图5所示输出端Out41、Out42、Out4m输出的信号。
如图8所示,在触控阶段,n个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3、RX4…、RX(n-1)、RXn依次返回触控感应信号,该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二脉冲信号,并且该触控感应信号具有第二周期,图8仅示出了触控感应信号的一个周期,在实际场景中,一次触控检测的时间内触控感应电极可以返回多个周期的第二脉冲信号。在这里,n为偶数,且n=2×m,m为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的数量。
在第一个触控感应电极RX1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81内,选通信号线Sel1、Sel2依次输出导通信号,将晶体管组M1中对应的晶体管M11、M12依次导通,其中,在晶体管M11导通的时间段T811内,晶体管M12未导通,第一个输出端Out41接收晶体管M11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11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1返回的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触控感应电极RX2、…、RXn返回的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42、…Out4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在晶体管M12导通的时间段T812内,晶体管M11未导通,第一个输出端Out41接收晶体管M12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12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2返回的第二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42、…Out4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
在第二个触控感应电极RX2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82内,选通信号线Sel1、Sel2依次输出导通信号,将晶体管组M1中对应的晶体管M11、M12依次导通,其中,在晶体管M12导通的时间段T822内,晶体管M11未导通,第一个输出端Out41接收晶体管M12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12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2返回的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触控感应电极RX1、RX3、RX4、…、RX(n-1)、RXn返回的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42、…Out4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在晶体管M11导通的时间段T821内,晶体管M12未导通,第一个输出端Out41接收晶体管M11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11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1返回的第二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42、…Out4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
在第三个触控感应电极RX3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83内,选通信号线SEL1、SEL2依次输出导通信号,将晶体管组M2中对应的晶体管M21、M22依次导通,其中,在晶体管M21导通的时间段T831内,晶体管M22未导通,第二个输出端Out42接收晶体管M21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21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3返回的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4、…、RXn返回的信号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为低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41、Out43、…Out4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在晶体管M22导通的时间段T832内,晶体管M21未导通,第二个输出端Out42接收晶体管M22的第一极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R22对应的触控感应电极RX4返回的第二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Out41、Out43、…Out4m接收第二电平信号。
依次类推,在第四个触控感应电极RX4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84内,当各晶体管组中与选通信号线SEL2连接的晶体管导通时(即图8所示T842内),第二个输出端Out42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当各晶体管组中与选通信号线SEL1连接的晶体管导通时(即图8所示T841内),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
在第n-1个触控感应电极RX(n-1)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8(n-1)内,当各晶体管组中与选通信号线SEL1连接的晶体管导通时(即图8所示T8(n-1)1内),第m个输出端Out4m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当各晶体管组中与选通信号线SEL2连接的晶体管导通时(即图8所示T8(n-1)2内),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
在第n个触控感应电极RXn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为高电平信号)的时间段T8n内,当各晶体管组中与选通信号线SEL2连接的晶体管导通时(即图8所示T8n2内),第m个输出端Out4m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其他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当各晶体管组中与选通信号线SEL1连接的晶体管导通时(即图8所示T8n1内),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平信号。
从图8可以看出,信号转换单元可以将两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合并为一个信号后经一个输出端输出至驱动芯片,由此信号转换单元可以减少用于接收触控感应信号的接口的数量,从而省略触控芯片的应用,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成本和绑定不良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9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可穿戴显示设备等。可以理解,显示装置900还可以包括背光源、导光板,位于上述阵列基板和上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配向膜、保护玻璃等公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n个触控感应电极和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n条触控感应信号线;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驱动芯片和信号转换单元,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n个输入端和m个输出端;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与所述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m个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单元通过导电金球与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
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将所述n个输入端输入的信号转换为m个信号后分别传输至所述m个输出端;
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m<n;
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m个晶体管组以及多条选通信号线;
每个所述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且所述m个晶体管组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组包括两个以上晶体管;
每个所述晶体管组中,各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条所述选通信号线,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一条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所述输出端连接;
属于不同晶体管组的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不同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晶体管组包含的晶体管的数量相等,所述选通信号线的数量与所述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的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晶体管组连接的多条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对应一个触控感应电极组,每个触控感应电极组包括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
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外形轮廓呈条形;
每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组中的各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在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连续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晶体管组所包含的晶体管数量为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触控柔性电路板和主柔性电路板;
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通过所述触控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主柔性电路板;
所述主柔性电路板与所述n个输入端及外部驱动模块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包括绑定端和信号输入端;
所述绑定端与所述n个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外部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信号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绑定端与所述驱动芯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n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沿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外形轮廓呈条形。
1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为分时驱动,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所述方法包括:
在显示阶段,断开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
在触控阶段,依次导通各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信号转换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m个输出端接收所述n个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单元包括m个晶体管组以及多条选通信号线;每个所述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且所述m个晶体管组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组包括两个以上晶体管;每个所述晶体管组中,各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条所述选通信号线,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一条所述触控感应信号线连接,
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所述输出端连接;属于不同晶体管组的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不同的输出端;
所述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显示阶段,向所述选通信号线提供地电压信号;
在触控阶段,利用所述信号转换单元接收所述触控感应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向多条所述选通信号线依次提供第一脉冲信号,所述第一脉冲信号具有第一周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触控阶段,根据所述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确定触控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信号为第二脉冲信号,所述第二脉冲信号具有第二周期,所述第一周期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的一个脉宽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晶体管组包括k个晶体管,其中k为正整数且1<k<n;
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的占空比为1/k。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交叉设置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触控阶段,依次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
17.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85207.8A CN106527834B (zh) | 2016-11-09 | 2016-11-09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US15/440,481 US10275077B2 (en) | 2016-11-09 | 2017-02-23 |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85207.8A CN106527834B (zh) | 2016-11-09 | 2016-11-09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27834A CN106527834A (zh) | 2017-03-22 |
CN106527834B true CN106527834B (zh) | 2024-05-14 |
Family
ID=5835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85207.8A Active CN106527834B (zh) | 2016-11-09 | 2016-11-09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75077B2 (zh) |
CN (1) | CN1065278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34426B (zh) * | 2015-05-22 | 2018-07-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器件、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343751B (zh) * | 2018-08-23 | 2022-03-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及驱动方法 |
CN109388284B (zh) * | 2018-09-17 | 2024-01-02 | 深圳市德明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装置、移动终端及信号处理方法 |
CN113539058B (zh) * | 2020-04-15 | 2022-09-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终端 |
US11360628B2 (en) * | 2020-06-23 | 2022-06-14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Self-capacitive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3126824B (zh) * | 2021-05-06 | 2022-10-2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016666B (zh) * | 2021-11-18 | 2023-08-2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触控处理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6126580B (zh) * | 2023-04-04 | 2023-06-09 | 深圳市康凌源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60781A (zh) * | 2014-11-12 | 2015-02-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电极的驱动单元、驱动电路、触控面板及驱动方法 |
WO2015180288A1 (zh) * | 2014-05-30 | 2015-12-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内嵌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5161048A (zh) * | 2015-10-27 | 2015-1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
CN105373258A (zh) * | 2015-12-03 | 2016-03-02 | 深圳磨石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6066738A (zh) * | 2016-07-29 | 2016-11-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06147579U (zh) * | 2016-11-09 | 2017-05-0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58443B2 (ja) * | 2010-09-14 | 2014-04-02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TW201312526A (zh) * | 2011-09-02 | 2013-03-16 | Wintek Corp | 觸控顯示面板 |
KR101364075B1 (ko) * | 2012-03-14 | 2014-02-2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
JP6097676B2 (ja) * | 2012-12-05 | 2017-03-1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KR102177540B1 (ko) * | 2013-12-19 | 2020-11-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JP2015122020A (ja) * | 2013-12-25 | 2015-07-02 | シナプティクス・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合同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制御回路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半導体集積回路 |
JP6242717B2 (ja) * | 2014-03-05 | 2017-12-06 | シナプティ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半導体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5215780A (ja) * | 2014-05-12 | 2015-12-0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
2016
- 2016-11-09 CN CN201610985207.8A patent/CN106527834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23 US US15/440,481 patent/US1027507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80288A1 (zh) * | 2014-05-30 | 2015-12-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内嵌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4360781A (zh) * | 2014-11-12 | 2015-02-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电极的驱动单元、驱动电路、触控面板及驱动方法 |
CN105161048A (zh) * | 2015-10-27 | 2015-1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
CN105373258A (zh) * | 2015-12-03 | 2016-03-02 | 深圳磨石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06066738A (zh) * | 2016-07-29 | 2016-11-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06147579U (zh) * | 2016-11-09 | 2017-05-0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275077B2 (en) | 2019-04-30 |
CN106527834A (zh) | 2017-03-22 |
US20170160867A1 (en) | 2017-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27834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US9933905B2 (en) |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 |
CN110263750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716665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688030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2925448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775126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3963622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6708341B (zh)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4795041A (zh) | 一种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0678369B2 (en) | Touch sensor system and multiplexer thereof | |
CN112379790B (zh) |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2462973B (zh) |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2882610A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触控显示装置 | |
US11733800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device for driving a panel | |
CN11099287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3377273A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951119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11695547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TWI688899B (zh) | 指紋辨識模組及應用其之指紋辨識觸控顯示器 | |
CN108536336B (zh) | 触控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 |
CN107203295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12835474B (zh) |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05760013A (zh)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95978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