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5126B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5126B
CN106775126B CN201710056178.1A CN201710056178A CN106775126B CN 106775126 B CN106775126 B CN 106775126B CN 201710056178 A CN201710056178 A CN 201710056178A CN 106775126 B CN106775126 B CN 106775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ransistor
touch driving
signal lin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61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5126A (zh
Inventor
魏宇楠
郑志伟
吴建生
杨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561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5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5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5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5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5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1至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第1至第m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包括a个晶体管,至少两个晶体管组分别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多条开关信号线,开关信号线与对应的晶体管组中的各晶体管的栅极对应电连接;以及触控驱动信号线;各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第i个晶体管组中的各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i‑1)×b+1个触控驱动电极至第(i‑1)×b+a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其中,N,a,b,i,m均为正整数,a>1,a>b;i=1,2,3,…,m,且1+(N‑a)/b≤m≤2+(N‑1‑a)/b。该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提升触控精度并缩小边框尺寸。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可以通过触控电极来检测手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平面内的坐标位置,并根据该坐标位置来进行相应的显示。触控检测的灵敏度通常与触控电极的尺寸成反比,触控电极越小,触控显示装置所能感应到的最小触控点的尺寸越小。然而,触控电极感应产生的触控信号的信号量会随着触控电极尺寸的缩小而降低,由此使得触控灵敏度无法提升。并且触控电极边缘处的感应信号量较中间位置的感应信号量小,则触控电极边缘位置的触控灵敏度较差,难以应用在例如触控笔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需求的触控检测场景中。
现有的一些触控显示装置中利用触控驱动电路将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捆绑在一起进行驱动,并且一些触控电极在一次触控扫描被驱动至少两次,以提升触控电极边缘处的触控检测灵敏度,和整个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通常上述触控驱动电路较为复杂,且设置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侧边框区域(例如驱动芯片所在的下边框区域)内,使得触控显示面板一侧边框区域面积增大,增大了下边框尺寸。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N个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1至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各触控驱动电极呈条状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m个晶体管组,分别为第1至第m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包括a个晶体管,并且至少两个晶体管组分别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与晶体管组对应的多条开关信号线,开关信号线与对应的晶体管组中的各晶体管的栅极对应电连接;以及与晶体管组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各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第i个晶体管组中的各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第(i-1)×b+1个触控驱动电极至第(i-1)×b+a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触控驱动信号线通过晶体管为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其中,N,a,b,i,m均为正整数,a>1,a>b;i=1,2,3,…,m,且
Figure BDA0001219221330000021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在触控阶段,向与各晶体管组对应的开关信号线提供导通信号,各晶体管组在导通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向导通的晶体管组连接的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触控驱动信号通过触控驱动信号线及导通的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分时地传输至对应的各触控驱动电极。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利用分布在触控驱动电极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的晶体管组,可以实现对触控驱动电极的分组驱动,并且部分触控驱动电极可以连接至两个不同的晶体管组,使得该触控驱动电极在一次触控检测中被扫描两次,能够提升触控电极感应触摸所产生的信号量,并提升触控驱动电极边缘位置处的所感应的信号量,能够提升触控检测精度和灵敏度。同时,可以简化触控显示面板下侧边框内的电路结构,可以改善触控显示面板下边框尺寸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触控驱动电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和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N个触控驱动电极、m个晶体管组11、与晶体管组11对应的多条开关信号线SW11、SW12、…、SW1m以及与晶体管组11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m,其中,N,m为正整数。
N个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1至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N,各触控驱动电极呈条状沿第二方向延伸;m个晶体管组分别为第1至第m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11包括a个晶体管110,并且至少两个晶体管组11分别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例如图1所示,第1个晶体管组11和第2个晶体管组11分别位于触控驱动电极TX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其中a为正整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可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各开关信号线SW11、SW12、…、SW1m与对应的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栅极对应电连接,各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第一极与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具体来说,在图1中,第1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栅极与开关信号线SW11电连接,第1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第一极与触控驱动信号线TP1电连接;第2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栅极与开关信号线SW12电连接,第2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第一极与触控驱动信号线TP2电连接;第m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栅极与开关信号线SW1m电连接,第m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第一极与触控驱动信号线TPm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i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第二极分别与第(i-1)×b+1个触控驱动电极至第(i-1)×b+a个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m通过晶体管110为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N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1个晶体管组11中的a个晶体管110的第二极分别与第1至第a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b、…、TXa一一对应电连接,第2个晶体管组11中的a个晶体管110的第二极分别与第b+1至第a+b个触控驱动电极TX(b+1)、…、TXa…、TX(a+b)一一对应电连接,第m个晶体管组11中的晶体管110与第(m-1)×b+1个触控驱动电极至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TX[(m-1)×b+1]、…、TXN一一对应电连接。其中,b,i为正整数,i=1,2,3,…,m;a>b且满足如下条件:
Figure BDA0001219221330000051
以上可知,第m-1个晶体管组11的最后一个晶体管110连接第TX[(m-2)×b+a]个触控驱动电极,由上式(1)可知,(m-2)×b+a≤N-1,即第m个晶体管组110至少与一个触控驱动电极TXN电连接;并且由上式(1)可知,(m-1)×b+a≥N,则可保证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与第m个晶体管组11中的一个晶体管110的第二极电连接。由此,可以保证各触控驱动电极至少连接一个晶体管的第二极,在触控检测时不会发生漏检,避免了触控盲点。
可选地,
Figure BDA0001219221330000052
第m个晶体管组11中的a个晶体管110分别与第(m-1)×b+1个触控驱动电极TX[(m-1)×b+1]至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TXN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i个晶体管组和第i+1个晶体管组分别与第(i-1)×b+1至第(i-1)×b+a个触控驱动电极以及第i×b+1至第i×b+a个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其中a>b,则i×b+1≥(i-1)×b+a,可以使得第i×b+1至第(i-1)×b+a个触控驱动电极与第i个晶体管组和第i+1个晶体管组均电连接,也即第i个晶体管组和第i+1个晶体管组均连接第i×b+1至第(i-1)×b+a个触控驱动电极。这样,每个触控驱动电极都至少与一个晶体管电连接,可以避免触控盲点;并且第i×b+1至第(i-1)×b+a个触控驱动电极至少连接两个分别属于不同晶体管组的两个晶体管,不同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之间具有交叉。这些交叉的触控驱动电极可以在两个晶体管组分别导通的时间内均进行触控扫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显示面板100中,各晶体管组中的多个晶体管由同一条开关信号线控制导通,且每个晶体管组分别连接一组触控驱动电极,则在对应的开关信号线提供导通信号时,一个晶体管组中的全部晶体管均导通,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向导通的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该晶体管组连接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同时进行一次触控扫描,若这些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位置具有触控点,则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均可以对该触控点进行感应,并产生触控感应信号,从而增加了触控感应信号的信号量。不同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之间具有交叉,一些触控驱动电极可以与两个不同晶体管组的晶体管连接,则这些触控驱动电极可以执行两次触控扫描,因此可以至少提升被重复扫描的触控驱动电极位置处的触控精度和灵敏度。并且,上述晶体管组设置在触控驱动电极的两端,可以简化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内的电气元件排布的设计和走线设计,能够缩小边框面积,尤其可以缩小图1所示开关信号线SW11、SW1m所在的边框(即下边框)的面积。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同一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的沟道类型相同,则可以保证同一个晶体管组11中的各晶体管110同时导通或同时断开,与同一个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连接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同时接收触控驱动信号,实现对触控驱动电极的分组扫描,可以减少一次触控检测所需要的时间,提升单位时间内的触控检测次数,即可以提升报点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各晶体管组11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11、SW12、…、SW1m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也就是说,晶体管组11与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的距离小于其与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时,该晶体管组对应的开关信号线与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的距离也小于该晶体管组对应的开关信号线与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缩小晶体管组与其连接的开关信号线间的距离,能够缩小开关信号线的走线长度。
进一步地,触控驱动电极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端1A和第二端1B,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1A的晶体管组11的数量为m1,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1B的晶体管组11的数量为m2,其中,m1,m2均为正整数,m1+m2=m,|m1-m2|≤1。也就是说,上述各晶体管组11可以均匀地分布在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两端。特别地,当m为偶数时,m1=m2=m/2,设置于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第一端1A的晶体管组11的数量和设置于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端1B的晶体管组11的数量相同。这样,可以更合理地设计对边框区域内的晶体管组、开关信号线、触控驱动信号线等的排布或走线方式,保证各电气元件间不会相互影响且占用边框面积最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a=3,b=2,即每个晶体管组包括3个晶体管,具体来说,第i个晶体管组与第2i-1至第2i+1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第i+1个晶体管组与第2i+1至第2i+3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即任意一个晶体管组连接的最后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与下一个晶体管组连接的第一个触控驱动电极相同,可知相邻两个晶体管组中分别有一个晶体管连接至同一个触控驱动电极。
以下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以a=3,b=2,N=10为例,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1至第10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10,每个触控驱动电极包括第一端2A和第二端2B,第一端2A和第二端2B分别对应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边框和下边框。由上式(1)可得m=5,则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5个晶体管组,分别为第1个晶体管组211、第2个晶体管组212、第3个晶体管组213、第4个晶体管组214以及第5个晶体管组215。其中,第1个晶体管组211、第2个晶体管组212以及第5个晶体管组215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2A,第3个晶体管组213和第4个晶体管组214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2B。即靠近第一端2A的晶体管组的数量m1为3,靠近第二端2B的晶体管组的数量m2为2。
在图2中,第1个晶体管组211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21、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一端2A;第2个晶体管组212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22、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2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一端2A;第3个晶体管组213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23、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3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二端2B;第4个晶体管组214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24、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4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二端2B;第5个晶体管组215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25、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5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一端2A。
从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各晶体管组接近均匀地分布在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两端,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两个不同端的晶体管的数量、开关信号线数量以及触控驱动信号线的数量近似相等,通常在设计面板边框布局时需使各晶体管间、各信号线间、各晶体管与各信号线间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各晶体管的状态互不影响,各信号线传输的信号互不发生串扰,在此前提下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将各晶体管组接近均匀地分布在上边框和下边框进一步优化了各晶体管和各信号线的排布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缩小边框面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0中的第奇数个晶体管组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3A,第偶数个晶体管组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3B。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1个晶体管组311、第3个晶体管组313和第5个晶体管组315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3A,第2个晶体管组312和第4个晶体管组314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3B。
与图2类似地,在图3中,第1个晶体管组311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31、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一端3A;第2个晶体管组312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32、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2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二端3B;第3个晶体管组313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33、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3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一端3A;第4个晶体管组314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34、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4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二端3B;第5个晶体管组315与对应的开关信号线SW35、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5靠近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同一端,即第一端3A。
从图3可以看出,触控显示面板300中,与同一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两个晶体管分别设置于该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则这两个晶体管间不会形成寄生电容,这两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也不会相互影响。在设计边框内晶体管的布局时,若将与同一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两个晶体管相邻排列,则相邻的两个晶体管间需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产生噪声信号,对触控驱动电极工作状态造成影响,利用图3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避免上述噪声信号的产生,从而保证触控检测中触控显示面板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a=2,b=1,即每个晶体管组包括2个晶体管,且相邻两个晶体管组中分别有一个晶体管连接至同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以a=2,b=1,N=10为例,根据上式(1)得出m=9。
如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400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1至第10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10,多个晶体管组,开关信号线SW41、SW42、SW43、SW44、SW45、SW46、SW47、SW48、SW49,以及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3、TP4、TP5、TP6、TP7、TP8、TP9。其中多个晶体管组包括与开关信号线SW41连接的第1个晶体管组、与开关信号线SW42连接的第2个晶体管组、与开关信号线SW43连接的第3个晶体管组、与开关信号线SW44连接的第4个晶体管组、与开关信号线SW45连接的第5个晶体管组、与开关信号线SW46连接的第6个晶体管组、与开关信号线SW47连接的第7个晶体管组、与开关信号线SW48连接的第8个晶体管组、与开关信号线SW49连接的第9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包括2个晶体管,第i个晶体管组中的2个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第i个触控驱动电极TXi及第i+1个触控驱动电极TX(i+1)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奇数个晶体管组(包括与开关信号线SW41、SW43、SW45、SW47、SW49电连接的各晶体管组)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4A,第偶数个晶体管组(包括与开关信号线SW42、SW44、SW46、SW48电连接的各晶体管组)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4B。
在本实施例中,除第1个触控驱动电极TX1和最后一个触控驱动电极TX10之外,其他各触控驱动电极TX2~TX9均连接两个晶体管,且同一个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的两个晶体管属于不同的晶体管组。这样,在一次触控检测(对每个触控驱动电极都进行1次的触控扫描)中,除第1个触控驱动电极和最后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之外,各触控驱动电极均可以进行两次触控扫描,则在触控点位于其中任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的边缘位置处时,与该触控驱动电极连接同一晶体管组的另外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也会产生触控感应信号,则可以提升触控感应信号的强度,从而提升触控检测精度。
继续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基础上,触控显示面板500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51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52。第一触控驱动电路51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2A,第二触控驱动电路52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2B。
在图5中,与靠近第一端2A的各晶体管组连接的开关信号线SW21、SW22、SW25电连接至第一触控驱动电路51,与靠近第二端2B的各晶体管组连接的开关信号线SW23、SW24电连接至第二触控驱动电路52。在这里,第一触控驱动电路51用于向与其电连接的各开关信号线SW21、SW22、SW25提供开关控制信号,第二触控驱动电路52用于向与其电连接的各开关信号线SW23、SW24提供开关控制信号。
具体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51可以分时地向开关信号线SW21、SW22、SW25提供导通信号,第二触控驱动电路52可以分时地向开关信号线SW23、SW24提供导通信号,以使各晶体管组分时地导通。这样,各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电路可以分时地接收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传输的触控驱动信号,从而完成对整个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扫描。
继续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0的基础上,触控显示面板600还包括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3A的第一触控驱动电路61和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3B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62。与靠近第一端3A的各晶体管组连接的开关信号线SW31、SW33、SW35电连接至第一触控驱动电路61,与靠近第二端3B的各晶体管组连接的开关信号线SW32、SW34电连接至第二触控驱动电路62。
与图5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类似,第一触控驱动电路61用于向与其电连接的各开关信号线SW31、SW33、SW35提供开关控制信号,第二触控驱动电路62用于向与其电连接的各开关信号线SW32、SW34提供开关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驱动电路61包括m1(在这里,m1=3)级级联的第一触控移位单元611,各级第一触控移位单元611将输入的信号移位后输出,各第一触控移位单元611的输出端与靠近第一端3A的各开关信号线SW31、SW33、SW35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触控驱动电路62包括m2(在这里,m2=2)级级联的第二触控移位单元621,各级第二触控移位单元621将输入的信号移位后输出,各第二触控移位单元621的输出端与靠近第二端3B的各开关信号线SW32、SW34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触控检测时,可以分别向第一级第一触控移位单元611和第一级第二触控移位单元621提供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可以为单脉冲信号。各级第一触控移位单元611和各级第二触控移位单元621依次输出单脉冲信号,则对应的开关信号线将单脉冲信号传输至对应的晶体管组的栅极,晶体管在单脉冲信号的脉宽内导通,触控驱动电极通过导通的晶体管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线传输的触控驱动信号。可选地,向第一级第二触控移位单元621提供的触发信号和向第一级第一触控移位单元611提供的触发信号之间可以具有一个脉宽的延时,各级第一触控移位单元将输入的信号延时两个脉宽后输出,这样,可以保证同一时间点仅一个晶体管组被导通,则各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电极分时地进行触控扫描。
在对触控显示面板500或600进行触控检测时,可以通过上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51或61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52或62对各开关信号线的信号进行控制,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3、TP4、TP5可以传输相同的触控驱动信号,这样,可以降低对触控驱动信号线的控制的难度。可选地,在触控显示面板500或600,可以将各触控驱动信号线连接在一起,利用同一个端口向各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用于向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信号。参考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图3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0的基础上,触控显示面板700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71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72。其中,第一触控驱动电路71靠近触控驱动电极TX1的第一端3A,第二触控驱动电路72靠近触控驱动电极TX1的第二端3B。与靠近触控驱动电极TX1的第一端3A的各开关信号线SW31、SW33、SW35连接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3、TP5电连接至第一触控驱动电路71,与靠近触控驱动电极TX1的第二端3B的各开关信号线SW32、SW34连接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2、TP4电连接至第二触控驱动电路7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触控驱动电路71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72来控制各触控驱动信号线传输的信号,则可以简化各开关信号线的控制信号。可选地,可以将各开关信号线相互电连接,则各晶体管组同时导通或同时关断,由各触控驱动信号线控制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触控扫描。
请参考图8和图9,其分别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在这里,以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的晶体管组均为第奇数个晶体管组且数量为m1,靠近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的晶体管组均为第偶数个晶体管组且数量为m2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第一触控驱动电路800(例如图7所示第一触控驱动电路71)包括第一公共信号线Vcom1、m1级级联的第三触控移位单元VSR11、VSR12、…、VSR1m1、m1个第一选通单元810以及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pulse1。其中,各级第三触控移位单元VSR11、VSR12、…、VSR1m1将输入的信号移位后输出,每个第一选通单元810包括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沟道类型不同。
每个第三触控移位单元VSR11、VSR12、…、或VSR1m1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第一选通单元810中的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连接,各第一选通单元810中的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pulse1电连接,各第一选通单元810中的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与第一公共信号线Vcom1电连接,每个第一选通单元810中的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与一条靠近第一端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3、…、TP(2×m1-1)电连接。
在这里,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沟道类型不同,例如第一晶体管M1为N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M2为P型晶体管,且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至同一级第三触控移位单元的输出端,则同一第一选通单元810内的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分时导通。当第三触控移位单元输出第一电平信号(例如高电平信号)时,第一选通单元810中的第一晶体管M1导通,第二晶体管M2截止,第一公信号线Vcom1提供的公共电压信号通过导通的第一晶体管M1传输至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3、…或TP(2×m1-1);当第三触控移位单元输出第二电平信号(例如低电平信号)时,第一选通单元810中的第一晶体管M1截止,第二晶体管M2导通,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pulse1提供的触控驱动信号通过导通的第二晶体管M2传输至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3、…或TP(2×m1-1)。
在具体的实现中,可以向第一级第三触控移位单元VSR11提供低电平单脉冲触发信号,各级的第三触控移位单元依次输出单脉冲信号,则各第一选通单元810依次选通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pulse1输出的周期脉冲信号,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3、…或TP(2×m1-1)依次接收触控驱动信号。
如图9所示,第二触控驱动电路900(例如图7所示第二触控驱动电路72)包括第二公共信号线Vcom2、m2级级联的第四触控移位单元VSR21、VSR22、…、VSR2m2、m2个第二选通单元910以及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pulse2,各级第四触控移位单元VSR21、VSR22、…、VSR2m2将输入的信号移位后输出。第二选通单元910包括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的沟道类型不同。可选地,上述第一公共信号线Vcom1和第二公共信号线Vcom2可以相互电连接。
每个第四触控移位单元VSR21、VSR22、…、或VSR2m2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第二选通单元910中的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和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电连接,各第二选通单元910中的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极与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pulse2电连接,各第二选通单元910中的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与第二公共信号线Vcom2电连接,每个第二选通单元910中的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极分别与一条靠近第二端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2、TP4、…、TP(2×m2)电连接。
图9所示的第二触控驱动电路900的工作原理与图8所示第一触控驱动电路800的工作原理类似,在驱动时,可以向第一级第四触控移位单元VSR21提供低电平单脉冲触发信号,则各级的第四触控移位单元依次输出单脉冲信号,各第二选通单元910依次选通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pulse2输出的周期脉冲信号,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2、TP4、…或TP(2×m2)依次接收触控驱动信号。
继续参考图10,其示出了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和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的一个结构示意图,以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为例,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1000(即图8所示TX_pulse1)包括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一脉冲信号线TX_SW、第一电压信号线TXH和第二电压信号线TX_GND。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和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与第一脉冲信号线TX_SW电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线TXH电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极与第二电压信号线TX_GND电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极和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极连接至第一脉冲信号生成单元的输出端,也即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极和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极与第一选通单元810中的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电连接。其中,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的沟道类型不同,例如第五晶体管M5为N型晶体管,第六晶体管M6为P型晶体管。第一电压信号线TXH和第二电压信号线TX_GND提供不同电位的恒定电压信号,第一脉冲信号线TX_SW可以提供周期脉冲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在第一脉冲信号线TX_SW提供的第一周期脉冲信号的控制下交替导通,从而将第一电压信号线TXH和第二电压信号线TX_GND的信号交替地传输至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1000的输出端,则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1000生成的信号为与第一脉冲信号线TX_SW提供的第一周期脉冲信号的周期相同的脉冲信号,且生成的脉冲信号的第一电平由第一电压信号线TXH提供,生成的脉冲信号的第二电平由第二电压信号线TX_GND提供。
上述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_pulse2可以具有与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TX_pulse1类似的结构,包括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二脉冲信号线、第三电压信号线和第四电压信号线。第七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脉冲信号线电连接,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电压信号线电连接,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四电压信号线电连接,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和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选通单元中的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其中,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同。
从图7、图8、图9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驱动电路71(800)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72(900)可以分时地向各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以及公共电压信号,在触控检测时可以向各开关信号线提供相同的导通信号,利用第一触控驱动电路71(800)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72(900)控制各晶体管组传输的信号,完成对各触控驱动电极的扫描。由此可以简化开关信号线的控制,能够降低开关信号线传输的信号电位变化带来的驱动负载。
继续参考图11,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100还包括驱动芯片1101,这里以触控显示面板500的结构为例。第一触控驱动电路51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52与驱动芯片(IC)1101电连接。
当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与开关信号线电连接时(例如图5、图6所示实施例),驱动芯片(IC)1101用于控制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交替地向对应的晶体管组的栅极输出导通信号;当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与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时(例如图7所示实施例),驱动芯片(IC)1101用于控制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交替地向对应的晶体管组的第一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200包括阵列基板1201和与阵列基板1201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1202,阵列基板1201上设有触控驱动电极1210,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1至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N。彩膜基板上设有触控感应电极1220,触控感应电极1220沿第二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延伸。可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地,阵列基板1201上设有扫描线和数据线,第一方向与扫描线平行,第二方向与数据线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晶体管组、开关信号线、触控驱动信号线、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212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213均设置于阵列基板1201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触控驱动电极1210设置于阵列基板1201朝向彩膜基板1202的一侧,触控感应电极1220设置于彩膜基板1202远离阵列基板120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1200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1223。阵列基板1201还包括驱动芯片1211。第一触控驱动电路1212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1213可以与驱动芯片1211电连接,用于控制各触控驱动电极1210接收触控驱动信号。彩膜基板1202上可以设有触控感应信号线1221,触控感应电极1220通过触控感应信号线1221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1223,柔性电路板1223与驱动芯片1211电连接。由此,彩膜基板1202上与各触控感应电极1220电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1221汇聚并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1223,通过柔性电路板1223与驱动芯片1211电连接,使得驱动芯片1211可以接收触控感应电极1220返回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触控驱动电极和各触控感应电极交叉设置,在交叉位置处形成互电容,所形成的互电容可以感应手指的触控。在触控时,手指可以导走一部分电荷,使得触控检测电路中的信号量发生变化,则对应位置的触控感应电极感应产生的信号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确定出触控点的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应用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在触控阶段,向与各所述晶体管组对应的所述开关信号线提供导通信号,各所述晶体管组在所述导通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向导通的晶体管组连接的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触控驱动信号通过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及导通的所述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分时地传输至对应的各触控驱动电极。
进一步地,当触控显示面板为上述触控显示面板500或600时,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与开关信号线连接,则可以通过开关信号线控制各晶体管组的导通状态来控制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扫描。具体地,对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500或600,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触控阶段,向与第1个至第m个晶体管组连接的各开关信号线依次提供导通信号,第1个至第m个晶体管组依次导通;在第i个晶体管组导通时,第(i-1)×b+1个触控驱动电极TX[(i-1)×b+1]至第(i-1)×b+a个触控驱动电极TX[(i-1)×b+a]接收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i传输的触控驱动信号,其中,i为正整数,i=1,2,3,…,m。在这里,在向第i个晶体管组连接的开关线提供导通信号的同时,向第i个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i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可选地,可以在向第i个晶体管组连接的开关线提供导通信号的同时,向除了与第i个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i之外的其他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公共电压信号。
进一步地,当触控显示面板为上述触控显示面板700时,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与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则可以通过各触控驱动信号线来控制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扫描。具体地,对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700,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触控阶段,向各开关信号线提供所述导通信号,向与第1个至第m个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m依次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间点,仅向其中的一条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这时,该触控驱动信号线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触控扫描,其他触控驱动信号线对应的触控驱动电极不进行触控扫描。在分别向各触控驱动信号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后,完成对全部触控驱动电极的触控扫描。
可选地,上述触控驱动信号为周期脉冲信号。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对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上述驱动方法可以包括:在显示阶段,向与各晶体管组对应的开关信号线提供导通信号,向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各晶体管组在导通信号的控制下同时导通,公共电压信号通过触控驱动信号线及导通的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传输至对应的各触控驱动电极。这样,在显示阶段,各触控驱动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为触控显示面板提供显示所需要的公共电压信号。
下面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示例性工作时序示意图。其中,Sw1、Sw2、…、Sw(m-1)、Swm分别表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中的开关信号线SW11、SW12、…、SW1(m-1)、SW1m传输的信号,TouchP1、TouchP2、…、TouchPm分别表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中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m传输的信号,TX-1、TX-2、…、TX-b、TX-(b+1)、…、TX-a、…、TX-(a+b)、…、TX-[(m-1)×b+1]、…、TX-N分别表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中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b、TX(b+1)、…、TXa、…、TX(a+b)、…、TX[(m-1)×b+1]、…、TXN接收到的信号。
如图13所示,在显示一帧画面的时间内,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工作包括m个显示阶段D1、D2、…、D(m-1)、Dm和m个触控阶段T1、T2、…、T(m-1)、Tm。并且,触控显示面板交替进入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
在各显示阶段D2、…、D(m-1)、Dm,各开关信号线SW11、SW12、…、SW1(m-1)、SW1m传输第一电平信号,各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m提供公共电压信号COM,各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在第一电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各触控驱动电极接收公共电压信号COM。
在第一个触控阶段T1,向开关信号线SW11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向其他开关信号线SW12、…SW1(m-1)、SW1m提供第二电平信号,与开关信号线SW11电连接的第1个晶体管组导通,其他晶体管组关断。向触控驱动信号线TP1提供周期脉冲信号,向其他触控驱动信号线TP2、…、TPm提供公共电压信号COM,第1至第a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b、TX(b+1)、…、TXa接收周期脉冲信号,其他触控驱动电极接收公共电压信号COM。
在第二个触控阶段T2,向开关信号线SW12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向其他开关信号线SW11、SW13、…、SW1(m-1)、SW1m提供第二电平信号,与开关信号线SW12电连接的第2个晶体管组导通,其他晶体管组关断。向触控驱动信号线TP2提供周期脉冲信号,向其他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3、…、TPm提供公共电压信号COM,第b+1至第a+b个触控驱动电极TX(b+1)、TX(b+2)、…、TXa接收周期脉冲信号,其他触控驱动电极接收公共电压信号COM。
依次类推,在第m-1个触控阶段T(m-1),向开关信号线SW1(m-1)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向其他开关信号线SW11、SW12、…SW1(m-2)、SW1m提供第二电平信号,与开关信号线SW1(m-1)电连接的第m-1个晶体管组导通,其他晶体管组关断。向触控驱动信号线TP(m-1)提供周期脉冲信号,向其他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m-2)、TPm提供公共电压信号COM,第(m-2)×b+1至第(m-2)×b+a个触控驱动电极TX[(m-2)×b+1]、TX[(m-2)×b+2]、…、TX[(m-2)×b+a]接收周期脉冲信号,其他触控驱动电极接收公共电压信号COM。
在第m个触控阶段Tm,向开关信号线SW1m提供第一电平信号,向其他开关信号线SW11、SW12、…SW1(m-1)提供第二电平信号,与开关信号线SW1m电连接的第m个晶体管组导通,其他晶体管组关断。向触控驱动信号线TPm提供周期脉冲信号,向其他触控驱动信号线TP1、TP2、…、TP(m-1)提供公共电压信号COM,第(m-1)×b+1至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TX[(m-1)×b+1]、TX[(m-1)×b+2]、…、TXN接收周期脉冲信号,其他触控驱动电极接收公共电压信号COM。
从图13可以看出,利用上述驱动方法,连接同一晶体管组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同时接收触控驱动信号,且连接不同晶体管组的触控驱动电极不同时接收触控驱动信号,实现了触控驱动电极的分组扫描,可以缩短对全部触控驱动电极执行一次触控扫描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提高报点率。同时,部分触控驱动电极在显示一帧画面的时间内被重复扫描,可以提升触控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14所示,该显示装置1400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等。可以理解,触控显示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导光板、配向膜等公知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9)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N个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1至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各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呈条状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m个晶体管组,分别为第1至第m个晶体管组,每个所述晶体管组包括a个晶体管,并且至少两个所述晶体管组分别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与所述晶体管组对应的多条开关信号线,所述开关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组中的各所述晶体管的栅极对应电连接;以及
与所述晶体管组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对应的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第i个所述晶体管组中的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第(i-1)×b+1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至第(i-1)×b+a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通过所述晶体管为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其中,N,a,b,i,m均为正整数,a>1,a>b;i=1,2,3,…,m,且
Figure FDA0004096492170000011
所述触控驱动信号为周期脉冲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晶体管组与对应的所述开关信号线以及对应的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同一端;
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的晶体管组的数量为m1,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的晶体管组的数量为m2;
其中,m1,m2均为正整数,m1+m2=m,|m1-m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奇数个晶体管组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
第偶数个晶体管组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第二触控驱动电路,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包括m1级级联的第一触控移位单元,各级所述第一触控移位单元将输入的信号移位后输出,各所述第一触控移位单元的输出端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各所述开关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包括m2级级联的第二触控移位单元,各级所述第二触控移位单元将输入的信号移位后输出,各所述第二触控移位单元的输出端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各所述开关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公共信号线、m1级级联的第三触控移位单元、m1个第一选通单元以及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各级所述第三触控移位单元将输入的信号移位后输出;
所述第一选通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每个所述第三触控移位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选通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各所述第一选通单元中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电连接,各所述第一选通单元中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公共信号线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选通单元中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条靠近所述第一端的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公共信号线、m2级级联的第四触控移位单元、m2个第二选通单元以及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各级所述第四触控移位单元将输入的信号移位后输出;
所述第二选通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
每个所述第四触控移位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选通单元中的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各所述第二选通单元中的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电连接,各所述第二选通单元中的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公共信号线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二选通单元中的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一条靠近所述第二端的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同,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生成单元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一脉冲信号线、第一电压信号线和第二电压信号线;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选通单元中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生成单元包括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第二脉冲信号线、第三电压信号线和第四电压信号线;
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脉冲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选通单元中的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和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同,所述第七晶体管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路交替地向对应的晶体管组输出导通信号或触控驱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晶体管组中的各所述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Figure FDA000409649217000004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a=3,b=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a=2,b=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与所述阵列基板对向设置的彩膜基板;
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触控感应电极;
所述触控感应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上设有扫描线和数据线;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扫描线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数据线平行。
15.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触控阶段,向与各所述晶体管组对应的所述开关信号线提供导通信号,各所述晶体管组在所述导通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向导通的晶体管组连接的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触控驱动信号通过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及导通的所述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分时地传输至对应的各触控驱动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触控阶段,向与第1个至第m个晶体管组连接的各开关信号线依次提供所述导通信号,所述第1个至第m个晶体管组依次导通;
在第i个所述晶体管组导通时,第(i-1)×b+1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至第(i-1)×b+a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接收所述触控驱动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触控阶段,向各所述开关信号线提供所述导通信号,向与第1个至第m个晶体管组连接的触控驱动信号线依次提供所述触控驱动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显示阶段,向与各所述晶体管组对应的所述开关信号线提供导通信号,向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提供公共电压信号;各所述晶体管组在所述导通信号的控制下同时导通,所述公共电压信号通过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及导通的所述晶体管组中的晶体管传输至对应的各触控驱动电极。
1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1710056178.1A 2017-01-25 2017-01-25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775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6178.1A CN106775126B (zh) 2017-01-25 2017-01-25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6178.1A CN106775126B (zh) 2017-01-25 2017-01-25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5126A CN106775126A (zh) 2017-05-31
CN106775126B true CN106775126B (zh) 2023-04-28

Family

ID=5894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6178.1A Active CN106775126B (zh) 2017-01-25 2017-01-25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51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7049B1 (ko) 2017-09-25 2022-03-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608555B (zh) * 2017-09-27 2020-05-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基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US10488974B2 (en) 2017-09-27 2019-11-2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ouch display panel
CN108255342B (zh) * 2018-01-19 2021-12-2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901752A (zh) 2019-03-26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0728942B (zh) * 2019-10-30 2022-1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3741715B (zh) * 2020-05-29 2024-0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06377B (zh) * 2020-12-09 2023-09-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4442848B (zh) * 2022-01-25 2023-09-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68332U (zh) * 2014-09-19 2016-03-02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显示触控结构
CN105955536A (zh) * 2016-05-16 2016-09-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066738A (zh) * 2016-07-29 2016-11-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325603A (zh) * 2016-08-26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7989B (zh) * 2012-10-05 2015-06-11 Orise Technology Co Ltd 控制液晶電容以降低對觸控感測影響的內嵌式多點觸控系統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68332U (zh) * 2014-09-19 2016-03-02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内嵌显示触控结构
CN105955536A (zh) * 2016-05-16 2016-09-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066738A (zh) * 2016-07-29 2016-11-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325603A (zh) * 2016-08-26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5126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512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109423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75879B (zh) 一种显示面板、电子设备以及测试方法
CN10648418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9870090B2 (en) Array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81830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터치 검출 방법
US9933905B2 (en)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CN111091783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41663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6527834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4808862A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
CN112925448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1542801A (zh) 扫描电路、驱动电路、触控显示面板、接收切换电路及驱动方法
CN206388151U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170160843A1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76459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2259051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76028A (zh)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695978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14916B (zh)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2789582B (zh)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501679B2 (en) Driving circuit with multiple stage registers performing voltage regulation
CN108415624B (zh) 触控电路、触控检测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894540B (zh) 驱动信号产生电路及其信号产生方法
CN10677510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