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9582B -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9582B
CN112789582B CN201980001664.0A CN201980001664A CN112789582B CN 112789582 B CN112789582 B CN 112789582B CN 201980001664 A CN201980001664 A CN 201980001664A CN 112789582 B CN112789582 B CN 112789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touch
data
contact pa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6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9582A (zh
Inventor
韩文超
杨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89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9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9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9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4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driving of the display or the backlighting unit to avoid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intern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触控线;多个第一接触垫;多个第一选择开关,与多个第一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一个第一选择开关与一个第一接触垫、一条第一数据线和一条触控线电连接,且第一选择开关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将第一接触垫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内将第一接触垫与触控线电连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不重叠。该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减少接触垫的数量,增大焊盘间距,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显示。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屏集成了显示和触控两种功能,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挂式触摸屏;另一类是一体式触摸屏。一体式触摸屏包括外置式(On-Cell)触摸屏和内嵌式(In-Cell)触摸屏。内嵌式触摸屏由于可以降低触摸屏整体的厚度以及触摸屏的制作成本,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触控线;多个第一接触垫;多个第一选择开关,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选择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一接触垫、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选择开关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将所述第一接触垫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所述第一接触垫与所述触控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不重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每个第一选择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触控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一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配置为包括所述第一开关信号和所述第二开关信号。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每个第一选择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触控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引线和所述第一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控制信号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引线和所述第一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或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多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一个所述第一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和一条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每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包括第一同位晶体管和第二同位晶体管;所述第一同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处于悬空状态,所述第一同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一同位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一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同位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二同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同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二同位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同位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包括显示电路阵列,所述显示电路阵列包括多列像素单元,每列像素单元包括多列子像素,所述多列子像素连接到同一条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包括触控电路阵列,所述触控电路阵列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每个第一触控电极与一条触控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自电容电极。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包括触控电路阵列,所述触控电路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传感器,所述每个触控传感器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每列触控传感器的第二触控电极连接到同一条触控线。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信号线,所述公共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每个第一选择开关还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公共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三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还包括显示电路阵列,其中,所述显示电路阵列包括公共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复用作所述所述公共电极,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配置为接收公共电压。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接触垫,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垫和所述公共信号线连接,以向所述公共信号线提供电压信号。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板,包括:数据驱动电路;触控检测电路;多个第三接触垫;多个第二选择开关,与所述多个第三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二选择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三接触垫、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选择开关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将所述第三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三接触垫与所述触控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不重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中,所述第二选择开关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触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接触垫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四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四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五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五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配置为包括所述第四开关信号和所述第五开关信号。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中,所述第二选择开关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触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接触垫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或所述第四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还包括第四接触垫和与所述第四接触垫连接的电压信号电路,其中,所述电压信号电路配置为向所述第四接触垫提供电压信号。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一个所述第二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中,所述第二虚设选择开关包括第三同位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同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同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引线和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三同位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五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五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三同位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中,所述第二虚设选择开关还包括第四同位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同位晶体管的第一极悬空,所述第四同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引线和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连接,所述第虚设四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四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四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四同位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垫与所述多个第三接触垫一一对应电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接触垫,所述第二接触垫和所述公共信号线连接,以向所述公共信号线提供电压信号;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第四接触垫和与所述第四接触垫连接的电压信号电路,所述电压信号电路配置为向所述第四接触垫提供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接触垫和所述第四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多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每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和一条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上的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垫和所述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板上所述多个第三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多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一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和一条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以及所述驱动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每个第二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第二数据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和所述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阶段,所述第一选择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接触垫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一选择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接触垫与所述触控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接触垫与所述触控检测电路电连接。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在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公共信号线的情况下,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所述显示阶段,所述公共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路阵列提供公共电压;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公共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路阵列提供触控信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第一选择开关的一个具体实现示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2B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图2C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虚设选择开关的一个具体实现示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电路阵列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所示的像素单元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电路阵列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电路阵列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8A为图7中所示的第二选择开关电路的一个具体实现示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8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图8C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图8D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虚设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信号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包括扫描线、数据线等多种信号线,除了这些信号线之外,显示装置还包括其他类型的走线,例如电源线等,这些走线至少部分通过邦定方式与电路板等实现电连接。目前,随着显示装置的功能的增多,显示装置的走线数量也越来越多。例如,对于触控显示装置,为了实现触控功能,该触控显示装置需要增加对应的触控走线,以传输触控信号,该触控走线例如也通过邦定方式与触控芯片电连接。例如,以6.5”(6.5英寸)的手机产品为例,其数据线和触控线的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分辨率 数据线 触控线 走线数量
720*1280(HD) 2160(mux1:1) 648 2808
1440*2560(QHD) 1440(mux1:3) 648 2088
2160*3840(UHD) 2160(mux1:3) 648 2808
例如,在上表中,mux1:1表示一个子像素对应1条数据线,因此,720列像素单元(例如,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和蓝色子像素B,同一列像素单元的RGB子像素分别连接到3条数据线)对应2160条数据线。mux1:3表示通过开关控制3个子像素对应1条数据线,即一个像素单元中的3个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线,因此1440列像素单元对应1440条数据线。
由表1可以看出,综合各种连接方式,相较于独立的显示装置,走线数量均增加20%以上。
在COF(Chip On Flex或者Chip On Film,覆晶薄膜)产品中,各条走线通过邦定区的对应的接触垫(pad)以与驱动电路板连接,因此,当走线数量增加时,接触垫的数量也对应增加,由此,在显示基板的尺寸不改变的情况下,相邻接触垫之间的焊盘间距(padpitch)对应地减小。对应于该减小的焊盘间距,电路板或驱动芯片上与这些接触垫邦定的接触垫或引脚之间的间距也需要相应地减小。例如,当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为3240*3240时,焊盘间距与走线数量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分辨率 数据线 触控线 走线数量 焊盘间距
3240*3240 3240(mux 1:3) 648 3888 8.5um
3240*3240 3240(mux 1:3) - 3240 10um
由表2可以看出,在较高分辨率(例如,3K或4K)产品中,由于面板上的走线数量增多,接触垫也对应增多,并进而使得驱动IC(Integated Circuit,集成电路)上的焊盘间距太小,而导致目前的IC封装工艺难以实现,或良率下降。因此,如何减少显示装置(例如,驱动电路板和显示面板)上的接触垫的数量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触控线;多个第一接触垫;多个第一选择开关,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一个第一选择开关与一个第一接触垫、一条第一数据线和一条触控线电连接,且第一选择开关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将第一接触垫和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内将第一接触垫与触控线电连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不重叠。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对应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使得一条第一数据线和一条触控线共用一个接触垫,可以减少接触垫的数量,从而可以增大焊盘间距,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显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其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下面参考图1对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详细地介绍。
如图1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电路阵列11、触控电路阵列12、多个第一接触垫P1和多个第一选择开关131。例如,显示电路阵列11用于实现显示操作,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DL1等信号线,这些第一数据线DL1被提供来传输数据信号。触控电路阵列12用于实现触控操作,包括多条触控线TL,以传输触控信号(例如,触控感应信号)。第一接触垫P1用于与驱动电路板(例如参考图7)上对应的接触垫邦定以实现电连接,由此驱动电路板所包括的数据驱动电路、触控检测电路可以分别与第一接触垫P1电连接,从而触控显示面板10与驱动电路板彼此间可以传输电信号。
例如,一个第一选择开关131与一个第一接触垫P1、一条第一数据线DL1、一条触控线TL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将第一接触垫P1和第一数据线DL1电连接,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内将第一接触垫P1与触控线TL电连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不重叠,实现第一接触垫P1的分时复用。例如,第一时间段为显示阶段,第二时间段为触控阶段。例如,在显示阶段,第一选择开关131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接触垫P1和第一数据线DL1电连接,从而将驱动电路板上的数据驱动电路提供的数据信号经由第一接触垫P1和第一数据线DL1传输至显示电路阵列11中的像素单元,以使得像素单元根据相应的数据信号(例如灰度电压数据)发光;在触控阶段,第一选择开关131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接触垫P1与触控线TL电连接,从而将触控电路阵列12中产生的触控信号(例如,触控感应信号)经由触控线TL和第一接触垫P1传输至驱动电路板上的触控检测电路,以根据该触控信号(例如电容变化数据)确定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在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摸位置,从而实现触控功能。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选择开关131的开关方向,可以实现触控线和第一数据线在不同的阶段分别与同一个第一接触垫连接,从而可以减少第一接触垫的数量,有利于增大焊盘间距。
图2A为图1所示的第一选择开关的一个具体实现示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第一选择开关131包括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A中所示的晶体管均以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当然也可以采用P型晶体管。
例如,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和触控线TL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通过引线1311和第一接触垫P1连接,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一开关信号端MUX1连接以接收第一开关信号。例如,第一晶体管M1响应于第一开关信号导通时,使得触控线TL和第一接触垫P1连接,从而将触控线TL传输的触控信号传输至第一接触垫P1。
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和第一数据线DL1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通过引线和第一接触垫P1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和第二开关信号端MUX2连接以接收第二开关信号。例如,第二晶体管M2响应于第二开关信号导通时,使得第一数据线DL1和第一接触垫P1连接,从而将传输至第一接触垫P1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一数据线DL1,并通过第一数据线DL1传输显示电路阵列11中的像素单元,以驱动像素单元发光。
例如,在该示例中,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开关信号和第二开关信号。
例如,当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类型相同时(如图2A所示,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为N型晶体管,当然,也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该第一开关信号和第二开关信号为不同的信号,例如,一个相对于参考电平为高电平,另一个相对于参考电平为低电平;当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类型不同时(如图2B或图2C所示,第一晶体管M1为N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M2为P型晶体管;当然,也可以第一晶体管M1为P型晶体管,第二晶体管M2为N型晶体管),该第一开关信号和第二开关信号为相同的信号,例如,均相对于参考电平为高电平或均为低电平。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当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类型不同时,可以通过一个开关信号控制两个晶体管的开关。图2B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图2C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在图2B和图2C中,以第一晶体管M1为N型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M2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当然也可以采用第一晶体管M1为P型晶体管以及第二晶体管M2为N型晶体管。
例如,如图2B所示,图2B中所示的第一选择开关的电路结构和图2A中所示的第一选择开关的电路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和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即和第一开关信号端MUX1连接,以在第一开关信号端MUX1提供的第一开关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当然,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和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也可以均和第二开关信号端MUX2连接(如图2C所示),以在第二开关信号端MUX2提供的第二开关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图2B或图2C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开关信号端MUX1或第二开关信号端MUX2为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为第一控制信号,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该第一选择开关可以控制第一接触垫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走线连接,从而可以是实现多条走线共用一个第一接触垫,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第一接触垫的数量,由于驱动电路板上的第三接触垫和触控显示面板上的第一接触垫是一一对应的,从而也可以有效减少驱动电路板上的第三接触垫的数量,从而可以增大焊盘间距,降低邦定工艺的实施难度,提高产品良率,降低制造成本。
例如,如上面表1和表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由于触控线的数量小于第一数据线的数量,因此,在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线TL和仅和第一数据线DL1共用一部分接触垫,例如,该部分接触垫即为第一接触垫P1。另一部分接触垫仅与第二数据线DL2连接,例如,该另一部分接触垫例如为图1所示的第一数据接触垫P11。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由于第一数据接触垫P11不与触控线TL连接,从而可以直接将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一数据接触垫P11连接。
例如,如图1所示,在另一些示例中,该触控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132。
例如,每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132与一个第一数据接触垫P11和一条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数据接触垫P11和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虚设选择开关132的一个具体实现示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第一虚设选择开关132包括第一同位晶体管M11和第二同位晶体管M12。
例如,第一同位晶体管M11的第一极处于悬空(floating)状态(例如,不和其他信号线连接的状态),第一同位晶体管M11的第二极和第一数据接触垫P11连接,第一同位晶体管M11的栅极和第一开关信号端MUX1连接以接收第一开关信号;第二同位晶体管M12的第一极和第二数据线DL2连接,第二同位晶体管M12的第二极和第一数据接触垫P11连接,第二同位晶体管M12的栅极和第二开关信号端MUX2连接以接收第二开关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同位晶体管M11和第二同位晶体管M12的的类型和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图2B或图2C中所示的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即当第一同位晶体管M11的类型和第二同位晶体管M12的的类型不同时,第一同位晶体管M11和第二同位晶体管M12的栅极可以均连接在第一控制信号端(例如,第一开关信号端或第二开关信号端),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通过在第一数据接触垫设置与第一选择开关131结构相同的第一虚设选择开关132,可以使得每个第一数据接触垫P11的连接负载和第一接触垫P1的连接负载相同,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各个接触垫的连接负载不同,对数据信号或触控信号的影响,提高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和显示质量。
第一虚设选择开关132的另一个具体实现示例仅包括第一同位晶体管M11而不包括第二同位晶体管M12。
图4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电路阵列的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所示的像素单元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图4B中所示的像素单元以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为例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该像素单元还可以采用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结合图4A和图4B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电路阵列作详细地介绍。
如图4A所示,该显示电路阵列11包括多列像素单元110,每列像素单元110连接到同一条第一数据线DL1,以接收数据信号。
如图4B所示,每个像素单元110包括位于同一行的红绿蓝(RGB)子像素,每列子像素连接到同一条数据线DL或第二数据线DL2,每个子像素包含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111、像素电极114和公共电极113。薄膜晶体管111作为开关元件,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且分别与栅线GL、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像素电极114连接,像素电极114和公共电极113形成电容。例如,公共电极113和公共电极线112连接以接收公共电压,薄膜晶体管111在栅线GL上的栅极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导通,将第一数据线DL1或第二数据线DL2上的数据信号施加至像素电极114以对其和公共电极113形成的电容充电,从而形成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
图5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电路阵列的示意图,图5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电路阵列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5A和图5B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路阵列作详细地介绍。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A所示,触控电路阵列12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21,每个第一触控电极121与一条触控线TL连接。例如,在该示例中,该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21为自电容电极,以实现触控。例如,每个第一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经由与连接的触控线TL传输至驱动电路板上的触控检测电路。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触控电极121可以复用作图4B中所示的公共电极113。
需要注意的是,在另一些示例中,触控电路阵列还可以包括形成互电容的触控传感器,以实现触控,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该示例中,如图5B所示,该触控电路阵列12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传感器122,每个触控传感器122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221和第二触控电极1222,每列触控传感器122的第二触控电极1222连接到同一条触控线TL。例如,该第一触控电极1221为触控驱动电极,例如,接收触控驱动信号,该第二触控电极1222为触控感应电极,例如,接收触控感应信号,并将该触控感应信号通过触控线TL传输至触控检测电路中。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221是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222是触控驱动电极,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221与第一触控电极121相同。
例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电路阵列包括公共电极,该第一触控电极1221可以复用作图4B中所示的公共电极113,且配置为接收公共电压。
图6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A所示,在图1所示的示例上,该触控显示面板10还包括公共信号线113。例如,该公共信号线113与第一触控电极连接。例如,与图5A中所示的第一触控电极121连接,或与图5B中所示的触控传感器122中的第一触控电极1221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例如,通过对该触控显示面板进行分时驱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触控电极121或第一触控电极1221的复用。
在该示例中,由于第一触控电极121或第一触控电极1221复用作显示电路阵列11的公共电极113(如图4B所示),因此,在显示阶段,通过公共信号线113向该第一触控电极121或第一触控电极1221提供显示用的公共电压,以使得第一触控电极121或第一触控电极1221在此阶段复用作公共电极113以驱动像素单元发光;在触控阶段,向该第一触控电极121或第一触控电极1221提供该触控驱动信号,以实现触控检测。
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该触控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二接触垫P2。例如,第二接触垫P2和公共信号线113连接,以向公共信号线113提供电压信号。例如,该电压信号在显示阶段作为公共电压,在触控阶段,作为触控驱动信号,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如图6B所示,在图6A所示的示例的基础上,每个第一选择开关131还包括第三晶体管M3。例如,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极和公共信号线113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极与第一触控电极121/1221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和第三开关信号端MUX3连接以接收第三开关信号。例如,第三晶体管M3在第三开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使得公共信号线113与第一触控电极121/1221连接,以向第一触控电极121/1221提供公共电压或触控驱动信号。例如,在显示阶段,各行第三晶体管M3可同时导通,以将公共信号线113提供的公共电压传输至触控电路阵列中。
例如,在触控阶段,当触控电路阵列12采用如图5B所示的结构时,即采用互电容感测时,第三晶体管M3可逐行导通,以使得公共信号线113上的触控驱动信号逐行输入至触控电路阵列中,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逐行扫描,从而实现触控功能。
例如,在触控阶段,当触控电路阵列12采用如图5A所示的结构时,即采用自电容感测时,可以采用图6A所示的结构,即可通过公共信号线113同时向第一触控电极121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同时,各个第一触控电极121分别将其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通过与其连接的触控线TL分别传输至触控检测电路。当然,也可以采用图6B所示的结构,例如,使得各行第三晶体管M3同时导通,以向所有的第一触控电极121同时施加触控驱动信号。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板,该驱动电路板集成在触控显示装置的邦定区,与触控显示面板10对应连接,以为触控显示面板10提供相应的驱动信号(例如,数据信号、栅极扫描信号、触控驱动信号、公共电压以及其他电源电压等)。
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驱动电路板20包括数据驱动电路21、触控检测电路22、多个第三接触垫P3和多个第二选择开关133。例如,多个第二选择开关133与多个第三接触垫P3一一对应连接。例如,每个第二选择开关133与一个第三接触垫P3、触控检测电路22和数据驱动电路21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且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将第三接触垫P3和数据驱动电路21电连接,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将第三接触垫P3与触控检测电路22电连接,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不重叠。该驱动电路板20通过第三接触垫P3与例如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的第一接触垫P1邦定而建立电连接,从而触控显示面板10与驱动电路板彼此间可以传输电信号。
例如,数据驱动电路21、触控检测电路22可以直接制备在驱动电路板20的基板上,或者实现为集成电路芯片,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例如邦定)安装在驱动电路板20的基板上并与基板上的走线电连接,并进而与第三接触垫P3一一对应连接。
例如,在显示阶段,第二选择开关133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导通,使得数据驱动电路21与第三接触垫P3连接,从而将数据驱动电路21产生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三接触垫P3;在触控阶段,第二选择开关133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导通,使得触控检测电路22与第三接触垫P3连接,从而将第三接触垫P3从触控显示面板10接收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触控检测电路,以根据触控感应信号中的电容变化确定例如手指、触控笔等在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摸位置。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二选择开关132的开关时间,可以实现触控检测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在不同的阶段分别与同一个第三接触垫连接,从而可以减少驱动电路板上第三接触垫的数量,增大焊盘间距,降低邦定工艺的实施难度,提高产品良率,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显示。
图8A为图7中所示的第二选择开关电路的一个具体实现示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8A所示,该第二选择开关133包括第四晶体管M4和第五晶体管M5。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A中所示的晶体管均以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当然也可以采用P型晶体管。
例如,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和触控检测电路22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极通过引线1331和第三接触垫P3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和第四开关信号端MUX4连接以接收第四开关信号。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四晶体管M4响应于第四开关信号导通,使得触控检测电路22和第三接触垫P3连接,从而将第三接触垫P3从触控显示面板10接收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触控检测电路。
例如,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极和数据驱动电路21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极通过引线1332和第三接触垫P3连接,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和第五开关信号端MUX5连接以接收第五开关信号。例如,第五晶体管M5响应于第五开关信号导通时,使得数据驱动电路21和第三接触垫P3连接,从而将数据驱动电路21产生的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三接触垫P3。
例如,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第四开关信号和第五开关信号。
例如,当第四晶体管M4和第五晶体管M5的类型相同时(如图8A所示),该第四开关信号和第五开关信号为不同的信号,例如,一个为高电平,另一个为电平;当第四晶体管M4和第五晶体管M5的类型不同时(如图8B或图8C所示),该第四开关信号和第五开关信号为相同的信号,例如,均为高电平或均为低电平。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当第四晶体管M4和第五晶体管M5的类型不同时,可以通过一个开关信号(例如,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两个晶体管的开关。图8B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
图8C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在图8B和图8C中,以第四晶体管M4为N型晶体管以及第五晶体管M5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当然也可以采用第四晶体管M4为P型晶体管以及第五晶体管M5为N型晶体管。
例如,如图8B所示,图8B中所示的第二选择开关的电路结构和图8A中所示的第二选择开关的电路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和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即和第四开关信号端MUX4连接,以在第四开关信号端MUX4提供的第四开关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当然,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和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也可以均和第五开关信号端MUX5连接(如图8C所示),以在第五开关信号端MUX5提供的第五开关信号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该示例中,第四开关信号端MUX4或第五开关信号端MUX5连接可以作为第二控制信号端,第四开关信号和第五开关信号作为第二控制信号。
例如,在该示例中,第四晶体管M4为N型晶体管,第五晶体管M5为P型晶体管或第四晶体管M4为P型晶体管,第五晶体管M5为N型晶体管,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7所示,驱动电路板20还包括多个第二虚设选择开关134和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P31。每个第二虚设选择开关134与一个第二数据接触垫P31和数据驱动电路21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且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数据接触垫P31和数据驱动电路21电连接。
图8D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虚设选择开关的电路示意图。如图8D所示,该第二虚设选择开关包括第三同位晶体管M15和第四同位晶体管M14。第三同位晶体管M15的第一极和数据驱动电路21连接,第三同位晶体管M15的第二极通过引线1332和第二数据接触垫P31连接,第三同位晶体管M15的栅极和第五开关信号端MUX5连接以接收第五开关信号。
第四同位晶体管M14的第一极悬空,第四同位晶体管M14的第二极通过引线1331和第二数据接触垫P31连接,第四晶虚设体管M14的栅极和第四开关信号端MUX4连接以接收第四开关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虚设选择开关还可以仅包括第三同位晶体管M15,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第二虚设选择开关的连接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类似于图8B和图8C中所示的第二选择开关中各个晶体管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电路板的示意图。例如,如图9所示,在图7所示的示例的基础上,该驱动电路板20还包括第四接触垫P4和与第四接触垫P4连接的电压信号电路23。例如,该电压信号电路23配置为向第四接触垫P4提供电源电压(例如,公共电压或触控驱动电压或其他电源电压)。例如,该电压信号电路23可以直接制备在驱动电路板20的基板上,或者实现为集成电路芯片,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例如邦定)安装在驱动电路板20的基板上并与基板上的走线电连接,并进而与向第四接触垫P4电连接。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数据驱动电路21、触控检测电路22可以共用至少部分接触垫,由此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一条第一数据线和一条触控线共用一个接触垫,可以减少接触垫的数量,从而可以增大焊盘间距,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显示。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均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开关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均以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这里采用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晶体管除栅极之外的两极,直接描述了其中一极为第一极,另一极为第二极。此外,按照晶体管的特性区分可以将晶体管分为N型和P型晶体管。当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开启电压为低电平电压,关闭电压为高电平电压;当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开启电压为高电平电压,关闭电压为低电平电压。
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晶体管均以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晶体管的第一极是漏极,第二极是源极。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包括但不限于此。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各个选择开关中的一个或多个晶体管也可以采用P型晶体管,此时,晶体管第一极是源极,第二极是漏极,只需将选定类型的晶体管的各极参照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晶体管的各极相应连接,并且使相应的电压端提供对应的高电压或低电压即可。当采用N型晶体管时,可以采用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相对于采用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LTPS)或非晶硅(例如氢化非晶硅)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可以有效减小晶体管的尺寸以及防止漏电流。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例如如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和如图7所示的驱动电路板,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如图6A或如图6B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和如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板。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信号时序图。如图10所示,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图6B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和如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板。下面以图10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以图2A中的第一选择开关和图8A中的第二选择开关为例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下面,结合图10和图11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说明。
例如,如图10所示,多个第一接触垫P1与多个第三接触垫P3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接触垫P2和所述第四接触垫P4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可以实现触控显示面板10和驱动电路板20的邦定。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P11(图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第一数据接触垫P11)时,该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P11还可以与第三接触垫P3一一对应连接(图中未示出)。
例如,如图10所示,在触控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P11以及驱动电路板20还包括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P31的情况下,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P11和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P31一一对应连接。
例如,如图11所示,在显示阶段t1,第一开关信号端MUX1提供低电平,第二开关信号端MUX2提供高电平,第四开关信号端MUX4提供低电平,第五开关信号端MUX5提供高电平,因此,第一晶体管M1和第四晶体管M4关闭,第二晶体管M2、第二同位晶体管M12、第五晶体管M5和第五同位晶体管M15导通,使得第一数据线DL1和第一接触垫P1连接,第二数据线DL2和第一数据接触垫P11连接,第三接触垫P3和数据驱动电路21电连接,由于第一接触垫P1和第三接触垫P2连接,第一数据接触垫P11和第二数据接触垫P31,所以第一数据线DL1、第二数据线DL2和数据驱动电路21电连接,从而将数据驱动电路21提供的数据信号Vdata通过第三接触垫P3和第一接触垫P1传输至第一数据线DL1,通过第一数据接触垫P11和第二数据接触垫P31传输至第二数据线DL2,并通过第一数据线DL1和第二数据线DL2将数据信号传输至显示电路阵列11中的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114,以驱动像素单元发光。
在该阶段,公共信号线113提供公共信号Vcom至触控电路阵列,因此,在该阶段,触控电路阵列(例如,第一触控电极)可以复用作公共电极113。因此,在该阶段,可以对图4B所示的像素单元110中的由像素电极114和公共电极113形成的电容进行充电,从而形成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
在触控阶段t2,第一开关信号端MUX1提供高电平,第二开关信号端MUX2提供低电平,第四开关信号端MUX4提供高电平,第五开关信号端MUX5提供低电平,因此,第一晶体管M1和第四晶体管M4导通,第二晶体管M2和第五晶体管M5截止,使得触控线TL和第一接触垫P1连接,第三接触垫P3和触控检测电路22电连接,由于第一接触垫P1和第三接触垫P2连接,所以触控线TL和触控检测电路22电连接,从而将触控电路阵列12中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经由触控线TL、第一接触垫P1和第三接触垫P3传输至驱动电路板20上的触控检测电路22,以根据该触控感应信号中的电容变化确定例如手指或触控笔等在触控显示面板10上的触摸位置,从而实现触控功能。
在该阶段,公共信号线113提供触控驱动信号Tx至触控电路阵列,以产生触控感应信号。因此,在该阶段,触控电路阵列作为触控电极。
例如,当触控电路阵列12采用图5A所示的自电容感测方式时,第三开关信号端在显示阶段T1和触控阶段t2均同时提供高电平,以使得各行第三晶体管M3同时导通,以通过公共信号线113同时向触控电路阵列12提供公共信号或触控驱动信号。当触控电路阵列12采用图5B所示的互电容感测方式时,第三开关信号端在显示阶段T1均同时提供高电平,以使得各行第三晶体管M3同时导通,以通过公共信号线113同时向触控电路阵列提供公共信号;在触控阶段逐行提供高电平,以控制第三晶体管M3逐行导通,以使得公共信号线113上的触控驱动信号逐行输入至触控电路阵列中,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逐行扫描,从而实现触控功能。
例如,该触控阶段t2可以位于一帧显示中的消隐阶段,例如,在该阶段,第二晶体管M2和第五晶体管M5均关闭,栅极扫描信号均为截止电平,以关闭显示,从而不影响该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为表示清楚、简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没有给出该触控显示装置30的全部组成单元。为实现该触控显示装置30的基本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提供、设置其他未示出的结构,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关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或驱动电路板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图10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该驱动方法包括:
在显示阶段,第一选择开关131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接触垫P1和第一数据线DL1电连接,第二选择开关133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三接触垫P3和数据驱动电路21电连接。
在触控阶段,第一选择开关131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接触垫P1与触控线TL电连接,第二选择开关133响应于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三接触垫P3与触控检测电路22电连接。
例如,在另一些示例中,当该触控显示装置30包括公共电极线时,该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显示阶段,公共信号线113向触控电路阵列12提供公共电压。
在触控阶段,公共信号线113向触控电路阵列12提供触控信号(例如,触控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中,该驱动方法的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上文描述的驱动方法可以执行一次,也可以按照预定条件执行多次。
关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3)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多条第一数据线;
多条触控线;
多个第一接触垫;
多个第一选择开关,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
多条第二数据线、多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选择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一接触垫、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和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选择开关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内将所述第一接触垫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所述第一接触垫与所述触控线电连接,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不重叠,
并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和一条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选择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触控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一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配置为包括所述第一开关信号和所述第二开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选择开关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触控线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引线和所述第一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控制信号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引线和所述第一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或所述第一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虚设选择开关包括第一同位晶体管和第二同位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同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处于悬空状态,所述第一同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一同位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一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同位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所述第二同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同位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二同位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同位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电路阵列,其中,所述显示电路阵列包括多列像素单元,每列像素单元包括多列子像素,所述多列子像素连接到同一条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电路阵列和公共信号线,其中,所述触控电路阵列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公共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第一选择开关还包括第三晶体管,
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公共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三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三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电路阵列,其中,所述显示电路阵列包括公共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复用作所述公共电极,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配置为接收公共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接触垫,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垫和所述公共信号线连接,以向所述公共信号线提供电压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一个第一触控电极与一条触控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自电容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电路阵列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且配置为和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之间形成互电容,每列第二触控电极连接到同一条触控线。
12.一种用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板,包括:
数据驱动电路;
触控检测电路;
多个第三接触垫;
多个第二选择开关,与所述多个第三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第二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
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选择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三接触垫、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选择开关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在第一时间段将所述第三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以及在第二时间段将所述第三接触垫与所述触控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不重叠,
并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选择开关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触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接触垫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四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四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五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五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配置为包括所述第四开关信号和所述第五开关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选择开关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触控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接触垫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三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或所述第四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驱动电路板,还包括第四接触垫和与所述第四接触垫连接的电压信号电路,其中,所述电压信号电路配置为向所述第四接触垫提供电压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虚设选择开关包括第三同位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同位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三同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引线和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连接,所述第三同位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五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五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三同位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虚设选择开关还包括第四同位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同位晶体管的第一极悬空,所述第四同位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引线和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连接,所述第四同位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四开关信号端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四开关信号,以控制所述第四同位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
18.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
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驱动电路板;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垫与所述多个第三接触垫一一对应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接触垫,所述第二接触垫和公共信号线连接,以向所述公共信号线提供电压信号;
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第四接触垫和与所述第四接触垫连接的电压信号电路,其中,所述电压信号电路配置为向所述第四接触垫提供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垫和所述第四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二数据线、多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其中,
每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和一条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上的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垫和所述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板上所述多个第三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二数据线、多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其中,
一个第一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和一条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数据接触垫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以及
所述驱动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虚设选择开关和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其中,
每个第二虚设选择开关与一个第二数据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且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数据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数据接触垫和所述多个第二数据接触垫一一对应连接。
22.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9-21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显示阶段,所述第一选择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接触垫和所述第一数据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选择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接触垫和所述数据驱动电路电连接;
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一选择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接触垫与所述触控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选择开关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接触垫与所述触控检测电路电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公共信号线和触控电路阵列,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显示阶段,所述公共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路阵列提供公共电压;
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公共信号线向所述触控电路阵列提供触控信号。
CN201980001664.0A 2019-09-11 2019-09-11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ctive CN112789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05416 WO2021046762A1 (zh) 2019-09-11 2019-09-11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9582A CN112789582A (zh) 2021-05-11
CN112789582B true CN112789582B (zh) 2022-07-05

Family

ID=74865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664.0A Active CN112789582B (zh) 2019-09-11 2019-09-11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861086B2 (zh)
CN (1) CN112789582B (zh)
WO (1) WO20210467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5606B (zh) * 2021-11-30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546165B (zh) * 2022-02-14 2023-10-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50486A (ko) * 2015-06-22 2016-12-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일체형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표시장치
CN107797687A (zh) * 2016-08-31 2018-03-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集成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1611B1 (ko) * 2013-04-30 2017-03-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표시장치, 데이터 드라이버 및 터치 패널 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US10133419B2 (en) * 2013-08-07 2018-11-20 Synaptics Incorporated Flexible processing module for different integrated touch and display configurations
CN104777955B (zh) 2015-05-08 2018-02-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电路和触控面板
CN105301822B (zh) * 2015-12-11 2018-10-2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80074982A (ko) * 2016-12-26 2018-07-04 주식회사 실리콘웍스 패널구동집적회로
CN107154218B (zh) 2017-06-29 2019-12-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47925B2 (en) * 2019-09-11 2023-09-05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Electronic circuit having display driving function, touch sensing function and fingerprint sensing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50486A (ko) * 2015-06-22 2016-12-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일체형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표시장치
CN107797687A (zh) * 2016-08-31 2018-03-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集成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17366A1 (en) 2023-04-20
WO2021046762A1 (zh) 2021-03-18
CN112789582A (zh) 2021-05-11
US20230418401A1 (en) 2023-12-28
US11861086B2 (en)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32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4898887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373258B (zh) 触摸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094244B2 (en) Scanning circuit, driver circuit, touch display panel, receiving switch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US10061455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3748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479759B (zh) 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US9927919B2 (en) Array substrate, drive metho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898888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613671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touch electrodes and force sensors in periphery area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230418401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7066143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0877613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with auxiliary switch circuit
CN10756176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6557194A (zh) 驱动器集成电路及包括该驱动器集成电路的显示设备
US10761652B2 (en) Touch panel,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US20210110756A1 (en) Display device, source drive circuit and display system
CN11059993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显示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132557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防静电方法
CN10756445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7951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941202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381701B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20240053844A1 (en) Touch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610177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