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7593B - 登船装置 - Google Patents

登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7593B
CN114537593B CN202210141435.2A CN202210141435A CN114537593B CN 114537593 B CN114537593 B CN 114537593B CN 202210141435 A CN202210141435 A CN 202210141435A CN 114537593 B CN114537593 B CN 114537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ing
lifting
transfer
connectio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14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37593A (zh
Inventor
王鑫磊
田崇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14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75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7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7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37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7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1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ramps, gangways or outboard ladders ; Pilot lifts
    • B63B27/143R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1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ramps, gangways or outboard ladders ; Pilot lifts
    • B63B27/146Pilot ladders or similar outboard ladders, e.g. bathing ladders; Pilot li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3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transfer at sea between ships or between 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登船装置,属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所述登船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升降组件和登船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固定齿条,所述固定齿条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结构、升降齿轮和升降座,所述升降驱动结构与所述升降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齿轮转动,所述升降齿轮与所述固定齿条啮合,且所述升降齿轮与所述升降座连接,以带动所述升降座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登船组件包括登船臂和中转连接机构,所述中转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海工平台相邻布置,以供海上人员在所述海工平台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之间跨越走动。本公开通过登船装置,可以提高海上人员在海工平台转移至船舶进行转移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登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登船装置。
背景技术
登船装置作为海工平台的辅助设备,用于在海上将人员从海工平台转移至船上。
相关技术中,登船装置包括吊机和吊笼等结构。其中吊机与海工平台连接。吊笼与吊机连接,且吊笼在吊机的驱动下进行升降或者平移。实际使用时,人员进入吊笼,然后通过控制吊机实现吊笼的吊放,进而实现人员从海工平台转移至船上。
以上登船装置适用于大多数船舶,但是,在实际登船过程中,吊笼受到海风等环境影响较大,会出现晃动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登船装置,可以提高海上人员在海工平台转移至船舶进行转移时的安全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登船装置,所述登船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升降组件和登船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固定齿条,所述固定齿条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用于与海工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齿条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驱动结构、升降齿轮和升降座,所述升降驱动结构与所述升降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齿轮转动,所述升降齿轮与所述固定齿条啮合,且所述升降齿轮与所述升降座连接,以带动所述升降座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升降座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登船组件包括登船臂和中转连接机构,所述登船臂的第一端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登船臂的第二端用于与船舶连接,所述中转连接机构与所述升降座连接,且所述中转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海工平台相邻布置,以供海上人员在所述海工平台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之间跨越走动。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座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升降柱和升降齿轮箱;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所述升降柱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连接,所述中转连接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升降齿轮箱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且所述升降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所述升降驱动结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齿轮箱的输出轴转动,所述升降齿轮套接在所述升降齿轮箱的输出轴上。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中转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和转移平台,所述转移平台分别与所述连接柱的第一端和所述登船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柱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升降柱的轴线方向相同。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中转连接机构还包括回转结构和回转齿圈,所述回转齿圈与所述回转结构的输出齿轮啮合,所述回转齿圈与所述登船臂的第一端连接,以带动所述登船臂绕所述连接柱转动,所述回转结构所述转移平台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中转连接机构还包括转移爬梯,所述转移爬梯的第一端与所述转移平台相接触,所述转移爬梯的第二端与所述登船臂的第一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中转连接机构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转移平台之间,且所述护栏围设在所述转移平台的外周。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移平台具有弧形的连接出口,所述连接出口贯通所述转移平台的相对两板面,所述连接出口的圆心位于所述连接柱的轴线上,所述转移爬梯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出口内。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登船组件还包括台阶结构和缓冲结构,
所述台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登船臂的第二端铰接,且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登船臂的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登船臂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缓冲结构位于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船舶之间,且所述缓冲结构与所述台阶结构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油缸和支板,所述缓冲油缸和所述台阶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支板的相对两板面,所述支板分别与所述缓冲油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台阶结构连接;所述缓冲油缸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台阶结构所在的平面。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冲油缸为弹簧油缸。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登船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该登船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升降组件和登船组件,而固定座用于与海工平台连接,所以可以通过固定座将该登船装置连接在海工平台上。又因为该登船装置中升降齿轮的外壁与所述固定齿条啮合,且固定齿条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以,升降齿轮在升降驱动结构的驱动下能够沿着固定齿条进行升降,同时带动升降座进行升降,以便带动连接机构和登船臂升降。
也就是说,当海上人员需要使用该登船装置从海工平台转移至船舶上时,海上人员可以预先从海工平台行走在中转连接机构中,然后再控制升降驱动结构驱动升降齿轮沿着固定齿条下降,直至登船臂的第二端下降至船舶上,且能够方便与船舶连接,这样海上人员便可以通过从中转连接机构转移至登船臂上,以通过登船臂转移至船舶上。
相反,当海上人员需要使用该登船装置从船舶转移至海工平台上时,海上人员的走动方向与上述相反,其他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登船装置通过中转连接机构以及登船臂沿着固定齿条的延伸方向移动,避免在进行转移时出现的晃动等问题,进而提高海上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登船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登船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移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固定组件;11、固定座;111、本体;112、凸棱;12、固定齿条;
2、升降组件;21、升降驱动结构;22、升降齿轮;23、升降座;231、第一连接板;232、第二连接板;233、升降柱;234、升降齿轮箱;
3、登船组件;31、登船臂;311、底板;312、扶栏;32、中转连接机构;321、连接柱;322、转移平台;3221、连接出口;323、回转结构;3231、回转驱动件;3232、回转齿轮箱;324、回转齿圈;325、转移爬梯;326、护栏;
33、台阶结构;34、缓冲结构;341、缓冲油缸;3411、缸体;3412、活塞杆;3413、活塞;3414、弹簧;342、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登船装置,如图1所示,登船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升降组件2和登船组件3。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座11和固定齿条12,固定齿条12与固定座11连接,固定座11用于与海工平台连接,固定齿条12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
升降组件2包括升降驱动结构21、升降齿轮22和升降座23,升降驱动结构21的输出端与升降齿轮22连接以驱动升降齿轮22转动,升降齿轮22的外壁与固定齿条12啮合,升降齿轮22与升降座23连接,以带动升降座23沿竖直方向移动,升降座23与固定座11滑动连接。
登船组件3包括登船臂31和中转连接机构32,登船臂31的第一端与中转连接机构32连接,登船臂31的第二端用于与船舶连接,中转连接机构32与升降座23连接,且中转连接机构32与海工平台相邻布置,以供海上人员在海工平台与中转连接机构32之间跨越走动。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登船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该登船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升降组件2和登船组件3,而固定座11用于与海工平台连接,所以可以通过固定座11将该登船装置连接在海工平台上。又因为该登船装置中升降齿轮22的外壁与固定齿条12啮合,且固定齿条12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以,升降齿轮22在升降驱动结构21的驱动下能够沿着固定齿条12进行升降,同时带动升降座23进行升降,以便带动中转连接机构32和登船臂31升降。
也就是说,当海上人员需要使用该登船装置从海工平台转移至船舶上时,海上人员可以预先从海工平台行走在中转连接机构32中,然后再控制升降驱动结构21驱动升降齿轮22沿着固定齿条12下降,直至登船臂31的第二端下降至船舶上,且能够方便与船舶连接,这样海上人员便可以通过从中转连接机构32转移至登船臂31上,以通过登船臂31转移至船舶上。
相反,当海上人员需要使用该登船装置从船舶转移至海工平台上时,海上人员的走动方向与上述相反,其他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登船装置能够使得中转连接机构32以及登船臂31沿着固定齿条12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海上人员能够稳定的从海工平台与船舶之间进行转移,避免海上人员在进行转移时出现的晃动等问题,进而提高海上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中转连接机构32在通过上升以后,可以位于海工平台的一侧且与海工平台平齐。这样有利于海上人员能够从海工平台与中转连接机构32之间进行转移。
继续参见图1,可选地,固定座11包括本体111和两个凸棱112,两个凸棱112分别连接在本体111相对的两侧,且两个凸棱112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
固定齿条12为两个,两个固定齿条12分别与两个凸棱112一一对应,且各固定齿条12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凸棱112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凸棱112用于将固定齿条12固定连接在本体111上,以便使得固定齿条12凸伸在本体111之外,这样方便升降齿轮22与固定齿条12啮合。
示例性地,固定座11为一体成型结构件,且固定座1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海洋平台的舷侧。
继续参见图1,可选地,升降座23包括第一连接板231、第二连接板232、升降柱233和升降齿轮箱234。第一连接板231与第二连接板232平行,升降柱233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之间,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均与固定座11滑动连接,且第二连接板232与中转连接机构32连接,中转连接机构32位于第二连接板232远离第一连接板231的一侧。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结构相同,第一连接板231朝向固定座11的一侧具有第一滑动槽,第二连接板232朝向固定座11的一侧具有第二滑动槽。固定座11可移动地位于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内。这样方便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都能够与固定座11滑动连接。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升降齿轮箱234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之间,且升降齿轮箱234的输出轴与升降驱动结构21传动连接,以驱动升降齿轮箱234的输出轴转动,升降齿轮22套接在升降齿轮箱234的输出轴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升降座23设置为以上结构,能够通过升降柱233将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连为一体,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与固定座11滑动相连,使得升降座23能够相对固定座11移动。而升降齿轮箱234用于与升降驱动结构21连接,以便将升降座23与升降驱动结构21连为一体。
再次参见图1,示例性地,升降驱动结构21为马达或者电机。且升降驱动结构21为两个,两个升降驱动结构21沿着竖直方向排列为一条直线。
对应地,升降齿轮22为两个,两个升降齿轮22分别与两个升降驱动结构21一一对应,且两个升降齿轮22沿着竖直方向排列为一条直线。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升降驱动结构21为马达或者电机,这样便于控制升降驱动结构21。
而将升降驱动结构21设置为两个,升降齿轮22为两个,这样可以增加升降齿轮22与固定齿条12之间的啮合稳定性,以便提高升降座23的升降稳定性。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登船装置的侧视图,结合图3,可选地,中转连接机构32包括连接柱321和转移平台322,转移平台322分别与连接柱321的第一端和登船臂31的第一端连接。
连接柱32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232连接,且连接柱321的轴线方向与升降柱233的轴线方向相同。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连接柱321用于将转移平台322与升降座23连接,以便使得转移平台322能够跟着升降座23升降。转移平台322作为海上人员从海工平台与船舶之间的中转点,便于海上人员转移。
示例性地,转移平台322为半圆形台面,且转移平台322与固定座11之间间隔布置。这样便于转移平台322相对固定座11进行升降。
可选地,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还包括回转结构323和回转齿圈324,所述回转齿圈324与所述回转结构323的输出齿轮啮合,所述回转结构323与所述登船臂31的第一端连接,以带动所述登船臂31绕所述连接柱321转动,所述回转齿圈324与所述转移平台322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回转结构323用于驱动回转齿圈324转动,进而使得登船臂31进行转动,以便登船臂31能够方便与任何方向的船体连接。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示例性地,回转结构323包括回转驱动件3231和回转齿轮箱3232。回转结构323的输出齿轮为回转齿轮箱3232的输出齿轮。回转驱动件3231与回转齿轮箱3232的输出齿轮传动相连,以驱动回转齿轮箱3232的输出齿轮转动。回转齿轮箱3232与连接柱321通过螺栓连接。
再次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登船臂31为箱型结构。其中,登船臂31包括底板311和两个扶栏312,两个扶栏312相对布置,且均位于底板311的同一侧,两个扶栏312与底板311连接。底板311与回转结构323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登船臂31设置为箱型结构,这样能够使得海上人员在登船臂31上行走时比较安全,不会从登船臂31中跌落出去,以此提高登船装置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底板311为长条形结构件,且底板311为倾斜状态,底板311所在的平面与转移平台322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将底板311设置为倾斜状态,方便底板311与船舶的甲板连接。
再次参见图1,可选地,中转连接机构32还包括转移爬梯325,转移爬梯325的第一端与转移平台322相接触,转移爬梯325的第二端与登船臂31的第一端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转移爬梯325用于将转移平台322与登船臂31进行连接,这样能够方便海上人员在转移平台322与登船臂31之间进行走动,以此方便海上人员上下海工平台。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移平台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可选地,转移平台322具有弧形的连接出口3221,连接出口3221贯通转移平台322的相对两板面,连接出口3221的圆心位于连接柱321的轴线上,转移爬梯325的第一端位于连接出口3221内。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连接出口3221的布置便于海上人员能够从转移平台322转移至转移爬梯325上,而将连接出口3221设置为弧形结构,这样可以保证登船臂31在回转至任何位置时,海上人员均能够从连接出口3221转移至转移爬梯325上。
再次参见图1或者图3,可选地,中转连接机构32还包括护栏326,护栏326位于第二连接板232与转移平台322之间,且护栏326围设在转移平台322的外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护栏326用于围设在转移平台322的外周,以便与转移平台322形成一个安全的空间供海上人员停留,确保海上人员不会从转移平台322中跌落下去。
可选地,登船组件3还包括台阶结构33和缓冲结构34,台阶结构33的一端与登船臂31的第二端铰接,且台阶结构33与登船臂31的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与登船臂31的延伸方向垂直。
缓冲结构34位于台阶结构33与船舶之间,且缓冲结构34与台阶结构33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台阶结构33用于将登船臂31与船舶之间连接,方便海上人员行走。
缓冲结构34用于对台阶结构33进行缓冲,进而提高海上人员在台阶结构33上踩踏时的舒适性。
当台阶结构33受到海上人员的踩踏时,缓冲结构34可以根据受到的压力来调整台阶结构33所在的高度,以便减少台阶结构33的晃动,提高海上人员踩踏的舒适性。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6,可选地,缓冲结构34包括缓冲油缸341和支板342,缓冲油缸341和台阶结构33分别位于支板342的相对两板面,支板342分别与缓冲油缸341的伸缩端与台阶结构33连接。缓冲油缸341的伸缩方向垂直于台阶结构33所在的平面。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缓冲油缸341用于调整支板342的所在的高度,支板342用于将缓冲油缸341与台阶结构33连接。
示例性地,支板342为尼龙等塑胶材料,支板342与船舶的甲板连接。
将支板342设置为尼龙等塑胶材料,可以增大支板342与船舶的甲板面之间的摩擦力。当船舶发生左右晃动时,支板342可直接与船舶发生摩擦,以减轻晃动。
示例性地,缓冲油缸341为弹簧油缸。这样可以简单实现对台阶结构33的缓冲。
本实施例中,缓冲油缸341包括缸体3411、活塞杆3412、活塞3413和弹簧3414。活塞杆3412的第一端与活塞3413连接,活塞杆3412的第一端可移动地位于缸体3411内,且活塞3413与缸体3411的内壁贴合。
活塞杆3412的第二端位于缸体3411之外,且活塞杆3412的第二端与支板342连接。在活塞杆3412中轴线方向上,弹簧3414位于缸体3411内,且与活塞杆3412分别位于活塞3413的相反两侧。弹簧3414的两端分别与缸体3411的内壁和活塞3413相抵。
在使用时,海上人员通过登船臂31和台阶结构33上下时,当交通船受波浪流影响,上下晃动时,可通过缓冲油缸341中的弹簧3414的伸缩进行补偿,从而提高海上人员的踩踏舒适性。
示例性地,活塞杆3412与支板34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样便于拆装。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登船装置的工作方式:
当登船装置不工作时,转移平台322通过升降组件2爬升至最高位置(转移平台322处于最高位置时,转移平台322与海工平台可以对接在一起),再通过登船组件3将登船臂31回转至海工平台舷侧的平行位置,使得登船臂31能够进行搁置。
当海上人员需要从海工平台转移至船舶上时,海上人员可以预先从海工平台行走在转移平台322中,然后再控制升降驱动结构21驱动升降齿轮22沿着固定齿条12下降,然后再控制回转结构323驱动登船臂31转动,直至登船臂31的第二端搭接在船舶上,此时,海上人员便可通过转移爬梯325下至登船臂31上,通过登船臂31和台阶结构33转移船舶上。
当交通船受波浪流影响,上下晃动时,可通过缓冲油缸341中缓冲弹簧3414的伸缩进行补偿,左右晃动时,可直接摩擦支板342来补偿。
相反,当海上人员需要从船舶转移至海工平台上时,海上人员的走动方向与上述相反,海上人员可以预先从船舶行走在登船臂31上,然后沿着转移爬梯尚志转移平台322中,然后再控制升降驱动结构21驱动升降齿轮22沿着固定齿条12上升,直至转移平台322到达海工平台附近,此时,海上人员便可通过转移平台322直接跨越走动到海工平台。最后再将登船装置进行搁置。
本申请提供的登船装置通过中转连接机构32以及登船臂31沿着固定齿条12的延伸方向移动,避免在进行转移时出现的晃动等问题,进而提高海上人员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船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升降组件(2)和登船组件(3);
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座(11)和固定齿条(12),所述固定齿条(12)与所述固定座(11)连接,所述固定座(11)用于与海工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齿条(12)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
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升降驱动结构(21)、升降齿轮(22)和升降座(23),所述升降驱动结构(21)与所述升降齿轮(22)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齿轮(22)转动,所述升降齿轮(22)与所述固定齿条(12)啮合,且所述升降齿轮(22)与所述升降座(23)连接,以带动所述升降座(23)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升降座(23)与所述固定座(11)滑动连接;
所述登船组件(3)包括登船臂(31)和中转连接机构(32),所述登船臂(31)的第一端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连接,所述登船臂(31)的第二端用于与船舶连接,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与所述升降座(23)连接,且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用于与所述海工平台相邻布置,以供海上人员在所述海工平台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之间跨越走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23)包括第一连接板(231)、第二连接板(232)、升降柱(233)和升降齿轮箱(234);
所述第一连接板(2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32)平行,所述升降柱(233)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3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2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32)均与所述固定座(11)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板(232)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连接,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3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231)的一侧;
所述升降齿轮箱(234)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之间,且所述升降齿轮箱(234)的输出轴与所述升降驱动结构(21)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齿轮箱(234)的输出轴转动,所述升降齿轮(22)套接在所述升降齿轮箱(234)的输出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包括连接柱(321)和转移平台(322),
所述转移平台(322)分别与所述连接柱(321)的第一端和所述登船臂(31)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连接柱(3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32)连接,且所述连接柱(32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升降柱(233)的轴线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还包括回转结构(323)和回转齿圈(324),所述回转齿圈(324)与所述回转结构(323)的输出齿轮啮合,所述回转齿圈(324)与所述登船臂(31)的第一端连接,以带动所述登船臂(31)绕所述连接柱(321)转动,所述回转结构(323)所述转移平台(3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还包括转移爬梯(325),所述转移爬梯(325)的第一端与所述转移平台(322)相接触,所述转移爬梯(325)的第二端与所述登船臂(31)的第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连接机构(32)还包括护栏(326),所述护栏(326)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32)与所述转移平台(322)之间,且所述护栏(326)围设在所述转移平台(322)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平台(322)具有弧形的连接出口(3221),所述连接出口(3221)贯通所述转移平台(322)的相对两板面,所述连接出口(3221)的圆心位于所述连接柱(321)的轴线上,所述转移爬梯(325)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出口(32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船组件(3)还包括台阶结构(33)和缓冲结构(34),
所述台阶结构(33)的一端与所述登船臂(31)的第二端铰接,且所述台阶结构(33)与所述登船臂(31)的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登船臂(31)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缓冲结构(34)位于所述台阶结构(33)与所述船舶之间,且所述缓冲结构(34)与所述台阶结构(3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4)包括缓冲油缸(341)和支板(342),所述缓冲油缸(341)位于所述支板(342)的相对两板面中的一个板面,所述台阶结构(33)位于所述支板(342)的相对两板面中的另一个板面,所述支板(342)分别与所述缓冲油缸(341)的伸缩端与所述台阶结构(33)连接;
所述缓冲油缸(341)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台阶结构(33)所在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油缸(341)为弹簧油缸。
CN202210141435.2A 2022-02-16 2022-02-16 登船装置 Active CN114537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1435.2A CN114537593B (zh) 2022-02-16 2022-02-16 登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1435.2A CN114537593B (zh) 2022-02-16 2022-02-16 登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7593A CN114537593A (zh) 2022-05-27
CN114537593B true CN114537593B (zh) 2023-06-27

Family

ID=81675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1435.2A Active CN114537593B (zh) 2022-02-16 2022-02-16 登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3759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4182A (en) * 1976-07-12 1977-10-18 Ide Allan R Ladder carriage
CN100369787C (zh) * 2006-02-18 2008-02-20 王伟明 全液压驱动登船梯
CN200981635Y (zh) * 2006-12-08 2007-11-28 姜堰市船舶舾装件有限公司 可调式登岸梯
CN201494598U (zh) * 2009-07-15 2010-06-02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浮箱式登筏梯
CN102009733A (zh) * 2010-12-13 2011-04-13 江南大学 液压登船梯的回转机构
JP2014131884A (ja) * 2013-01-04 2014-07-17 Shimonoseki Ryoju Engineering Kk 乗下船装置
CN106218827B (zh) * 2016-07-28 2018-03-16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海上风电运维支持平台
CN207713248U (zh) * 2018-01-05 2018-08-10 中航国际船舶发展(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舷梯的起吊装置
CN108639256A (zh) * 2018-05-30 2018-10-12 西伯瀚(上海)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平台登艇装置及海洋平台
CN213354775U (zh) * 2020-10-20 2021-06-04 长隆重工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展开式折叠登船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7593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6489B (zh) 伸缩式吊艇架
US9643690B2 (en) Transfer system, ship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ersons and/or goods to and/or from a floating ship
US10392083B2 (en) Vessel and boom construction
CN214423431U (zh) 一种沉桩监测平台用的翻转装置
US4641596A (en) Boat dock and lift
CN113562123A (zh) 一种多自由度风电塔登载栈桥
CN114537593B (zh) 登船装置
CN218231512U (zh) 一种普通水泵移动式一体化检修平台
CN116142984A (zh) 一种轻便可移动式新型吊运设备
CN116675122A (zh) 一种具有吊装补偿登陆三位一体的多功能海上廊桥
CN214270025U (zh) 支撑平台和集装箱装卸设备
CN115538435A (zh) 一种升降式水陆两用打桩船
CN113443566A (zh) 一种船用起重机的波浪补偿装置
CN108569626A (zh) 一种船舶加工用轮机起重设备
CN213011535U (zh) 一种船舶加工用轮机起重设备
KR102028419B1 (ko) 자동으로 인양되는 부잔교용 도교
CN215399203U (zh) 一种具备波浪补偿功能的海上平台登乘装置
CN113120172A (zh) 用于水下设备的收放装置
CN212639769U (zh) 一种浮船坞船舶维修用起重机
CN220430435U (zh) 一种波浪补偿舷梯
CN112551385B (zh) 一种码头装卸设备
JP2021055390A (ja) 連絡ブリッジ用の水平回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8703759U (zh) 一种船舶登靠栈桥
KR101973083B1 (ko) 해양구조물
CN209493912U (zh) 一种带动力式双人码头登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