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5335A -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5335A
CN114535335A CN202210199125.6A CN202210199125A CN114535335A CN 114535335 A CN114535335 A CN 114535335A CN 202210199125 A CN202210199125 A CN 202210199125A CN 114535335 A CN114535335 A CN 114535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avity
cavities
extrus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91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煕伟
刘士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2101991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53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5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533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5/00Profiling tools for metal extruding
    • B21C25/02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3/00Extruding metal; Impact extrusion
    • B21C23/02Making uncoated products
    • B21C23/04Making uncoated products by direct extru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3/00Extruding metal; Impact extrusion
    • B21C23/21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truding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3/00Extruding metal; Impact extrusion
    • B21C23/21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truding metal
    • B21C23/21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3/00Extruding metal; Impact extrusion
    • B21C23/21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truding metal
    • B21C23/212Details
    • B21C23/214Devices for changing die or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3/00Extruding metal; Impact extrusion
    • B21C23/21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truding metal
    • B21C23/212Details
    • B21C23/215Devices for positioning or centering press components, e.g. die or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7/00Containers for metal to be extru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29/00Cooling or heating work or parts of the extrusion press; Gas treatment of work
    • B21C29/003Cooling or heating of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33/00Feeding extrusion presses with metal to be extruded ; Loading the dummy blo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上模的内部开设有胚料腔,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输送腔和集料腔,所述下模的底部开设有内模孔,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腔,所述胚料腔通过所述连通腔和所述输送腔与所述集料腔相连通,所述集料腔的一端与所述内模孔相连通;本发明,通过将胚料腔、输送腔和集料腔连通设置,并在输送腔内设置螺旋输送柱,可以将不同大小及形状的胚料一起放入胚料腔内,再通过第一挤压杆对胚料腔内的胚料进行挤压,胚料会被螺旋输送柱带动从而进入集料腔内进行挤压成型前的储存,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大小及形状的胚料,并且可以对不同大小及形状的胚料进行同时挤压。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挤压成型法是指强力挤压可塑性材料使其通过孔模成型的方法,双向挤压工艺是指从两个方向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得材料内部产生速度梯度以驱动材料发生整体性的弯曲,从而获得沿长度方向弯曲的挤压产品的一种新型的挤压成形工艺。
中国专利文献CN111229852B公开了一种实现双向挤压成形工艺的挤压模具、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挤压机中心横梁、第一挤压筒、第二挤压筒、推拉杆和实现双向挤压成形工艺的挤压模具,推拉杆固定连接凸模,挤压机中心横梁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开设第一挤压筒入口和第二挤压筒入口,当所述的实现双向挤压成形工艺的挤压模具进入模具进出口后,第一挤压筒穿过第一挤压筒的挤压筒入口并与凸模的第一侧面相互接触,第二挤压筒穿过第二挤压筒的挤压筒入口并与凸模的第二侧面相互接触。本发明可解决目前实现双向挤压工艺所面临的模具拆装、送料、双向挤压动作、压余剪除等问题。
上述文献中所使用胚料为棒料,而在实际生产中,不仅会有棒状胚料,还会有其他各种形状的胚料,甚至会有多余的胚料边角料,如果胚料的体积过大无法装入两个挤压筒内,还需要再对胚料进行处理,而胚料的边角料由于部分体积较小,无法进行挤压,会造成胚料浪费的情况,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大小和形状胚料的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上模的内部开设有胚料腔,所述下模的内部开设有输送腔和集料腔,所述下模的底部开设有内模孔,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腔,所述胚料腔通过所述连通腔和所述输送腔与所述集料腔相连通,所述集料腔的一端与所述内模孔相连通;所述内模孔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的入料口与所述集料腔相连通;所述下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孔,所述上模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出料孔,所述第二出料孔与所述第一出料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孔与所述凹模的凹模孔相连通;所述集料腔靠近所述内模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侧边设置有契合组件。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胚料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胚料腔贯穿开设于所述上模靠近两侧的位置;所述输送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输送腔水平开设于所述下模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输送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胚料腔的正下方,所述胚料腔与所述输送腔之间通过所述连通腔相连通,所述连通腔为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台形;所述胚料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挤压杆;所述输送腔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输送柱,所述螺旋输送柱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腔的一端,所述螺旋输送柱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输送腔的外部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腔背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与所述集料腔相连通;所述集料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集料腔水平开设于所述下模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集料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输送腔的正下方,所述集料腔内部靠近所述电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挤压杆。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下模的底部关于所述内模孔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与所述集料腔相连通;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块靠近所述集料腔的一侧为弧面设计,当所述导向块的顶部与所述集料腔的上表面相接触时,所述输送腔与所述集料腔的连接处正好形成弧面;所述导向块的底部与第四挤压杆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契合组件包括放置腔、拉杆腔、契合块、内拉杆、回位弹簧、拉绳穿孔、定滑轮和拉绳;所述放置腔开设于所述导向滑槽的一侧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拉杆腔开设于所述放置腔背离所述导向滑槽的一侧,所述契合块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契合块为匹配所述导向块的弧形块,所述内拉杆设置于所述拉杆腔内,且所述内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契合块背离所述导向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内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腔背离所述放置腔的一端固定连接,当所述契合块位于所述放置腔内时,所述回位弹簧处于紧绷状态;所述拉绳穿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拉绳穿孔均竖直开设于所述下模的底部,且两个所述拉绳穿孔分别与两个所述拉杆腔靠近所述放置腔的一端相连通,两个所述拉绳穿孔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位置均设置有定滑轮,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挤压杆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内拉杆背离所述契合块的一端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内模孔、所述第一出料孔、所述第二出料孔和所述凹模孔同轴;所述内模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料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出料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凹模孔的横截面积,所述凹模孔为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台形,所述凸模的模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凹模孔底端的横截面积,所述模芯插设在所述凹模孔内;所述凸模的顶部同轴开设有焊合室,所述凸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挤压杆;所述内模孔的顶端开设有两个弹簧腔,所述弹簧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凹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匹配所述弹簧腔的锁定杆。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第一挤压杆、所述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三挤压杆和所述第四挤压杆均与外部液压杆相连接。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第二出料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料孔的横截面积,所述上模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孔同轴的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为螺旋管,所述第二冷却管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均伸出到所述上模的上方;所述第二出料孔的内部设置有缩径筒,所述缩径筒外圈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出料孔的横截面积相等,所述缩径筒内圈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出料孔的横截面积,且所述缩径筒的内圈与所述第一出料孔同轴;所述缩径筒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缩径筒同轴的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为螺旋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均伸出到所述缩径筒的上方。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上模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胚料腔同轴的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为螺旋状,所述下模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为螺旋状,所述第二加热管分别与所述输送腔和所述集料腔同轴。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第一挤压杆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为斜面设计,且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挤压杆同轴,所述第一挤压杆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腔关于所述螺杆对称设置,所述螺杆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限位滑块,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腔内,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滑块的下表面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腔的下表面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挤压杆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端为斜面设计,所述滑板的斜面与所述螺杆的斜面抵接在一起,所述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挤压杆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第一挤压杆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腔对称开设于所述滑板的两侧,所述滑板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限位滑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滑块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腔内,所述第二限位滑块靠近所述螺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腔靠近所述螺杆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上述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所述第一挤压杆的底端通过所述螺杆螺纹安装有匹配所述连通腔的台形挤压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胚料腔、输送腔和集料腔连通设置,并在输送腔内设置螺旋输送柱,可以将不同大小及形状的胚料一起放入胚料腔内,再通过第一挤压杆对胚料腔内的胚料进行挤压,胚料会被螺旋输送柱带动从而进入集料腔内进行挤压成型前的储存,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大小及形状的胚料,并且可以对不同大小及形状的胚料进行同时挤压。
2、本发明,通过螺旋输送柱不断的将胚料输送至集料腔,集料腔内的胚料会被不断挤压,结合第一挤压杆对胚料的初步挤压,再结合集料腔内的胚料在通过进料孔进入入料口时的再次挤压,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增强材料力学性能;其中使用螺旋输送柱,可以在第二挤压杆进行工作时防止胚料在输送腔内出现回流的现象。
3、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同轴的集料腔和两个入料口,可以通过控制两个第二挤压杆的挤压速度来控制两侧胚料进入入料口的速度,从而有效地控制从两个入料口分别进入焊合室内的胚料在发生焊合并从模芯和凹模之间的工作带流出后所获得的型材的弯曲曲率;并且胚料在进入到入料口后会产生一个90度的偏转,产生强烈的剪切变形,有效提高型材的性能。
4、本发明,通过设置导向块,并将导向块的一侧设计为弧形,不仅可以阻断集料腔和入料口之间的连通,使输送腔内的胚料只能进入集料腔内,弧面还能使胚料在进入集料腔时更顺畅,不易出现堵塞等情况;通过设置契合块和拉绳,在导向块向下移动时,拉绳会在定滑轮上进行转动,带动内拉杆向内移动,进而推动契合块向内移动,契合块会将导向块上的缺口处补全,可以防止缺口处积留过多的胚料;通过设置回位弹簧,在导向块向上推动时,拉绳会放开对内拉杆的力,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契合块会重新回到放置腔内,不影响后续工作。
5、本发明,通过在第二出料孔内设置缩径筒,在挤出的型材为直线型时,使型材在通过第二出料孔时与螺旋状的第一冷却管的距离更近,使散热更快,当挤出的型材曲率较大时,将缩径筒取出,增大第二出料孔的直径,使曲率较大的型材可以无损取出,并且螺旋状的第二冷却管也可以对弯曲的型材进行降温。
6、本发明,通过在下模内开设弹簧腔,并在弹簧腔内设置第一弹簧,在凹模需要拆卸时,第一弹簧会挤压凹模上的锁定杆,便于凹模的拆卸和安装。
7、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挤压杆内设置滑板及螺杆,可以通过挤压滑板使螺杆的底端凸出第一挤压杆,便于台形挤压头与第一挤压杆的连接,进而便于对胚料腔底部锥形部分内的胚料进行挤压;其中四个限位腔内的限位滑块与弹簧不仅可以防止螺杆转动,还便于螺杆与滑板的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凸模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凹模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一挤压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一挤压杆安装台形挤压头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上模;2-下模;3-胚料腔;4-输送腔;5-集料腔;6-内模孔;7-连通腔;8-凸模;9-凹模;10-入料口;11-第一出料孔;12-第二出料孔;13-凹模孔;14-导向块;15-第一挤压杆;16-螺旋输送柱;17-电机;18-第二挤压杆;19-导向滑槽;20-第四挤压杆;21-放置腔;22-拉杆腔;23-契合块;24-内拉杆;25-回位弹簧;26-拉绳穿孔;27-定滑轮;28-拉绳;29-模芯;30-焊合室;31-第三挤压杆;32-弹簧腔;33-第一弹簧;34-锁定杆;35-第二冷却管;36-第二进液口;37-第二出液口;38-缩径筒;39-第一冷却管;40-第一进液口;41-第一出液口;42-第一加热管;43-第二加热管;44-螺杆;45-第一限位腔;46-第一限位滑块;47-第二弹簧;48-滑板;49-第二限位腔;50-第二限位滑块;51-第三弹簧;52-台形挤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如图1-2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固定安装在下模2的上表面;上模1的内部开设有胚料腔3,下模2的内部开设有输送腔4和集料腔5,下模2的底部开设有内模孔6,下模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腔7,胚料腔3通过连通腔7和输送腔4与集料腔5相连通,集料腔5的一端与内模孔6相连通;内模孔6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凸模8和凹模9,凸模8的入料口10与集料腔5相连通;下模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孔11,上模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出料孔12,第二出料孔12与第一出料孔11相连通,第一出料孔11与凹模9的凹模孔13相连通;集料腔5靠近内模孔6的位置设置有导向块14,导向块14的侧边设置有契合组件;胚料腔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胚料腔3贯穿开设于上模1靠近两侧的位置;输送腔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输送腔4水平开设于下模2的两侧,且两个输送腔4分别位于两个胚料腔3的正下方,胚料腔3与输送腔4之间通过连通腔7相连通,连通腔7为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台形;胚料腔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挤压杆15;输送腔4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输送柱16,螺旋输送柱16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输送腔4的一端,螺旋输送柱16的另一端伸出到输送腔4的外部与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输送腔4背离电机17的一端与集料腔5相连通;集料腔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集料腔5水平开设于下模2的两侧,且两个集料腔5分别位于两个输送腔4的正下方,集料腔5内部靠近电机1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挤压杆18;下模2的底部关于内模孔6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滑槽19,导向滑槽19与集料腔5相连通;导向块14设置在导向滑槽19内,导向块14靠近集料腔5的一侧为弧面设计,当导向块14的顶部与集料腔5的上表面相接触时,输送腔4与集料腔5的连接处正好形成弧面;导向块14的底部与第四挤压杆20固定连接;契合组件包括放置腔21、拉杆腔22、契合块23、内拉杆24、回位弹簧25、拉绳穿孔26、定滑轮27和拉绳28;放置腔21开设于导向滑槽19的一侧靠近顶端的位置,拉杆腔22开设于放置腔21背离导向滑槽19的一侧,契合块23设置于放置腔21内,契合块23为匹配导向块14的弧形块,内拉杆24设置于拉杆腔22内,且内拉杆24的一端与契合块23背离导向滑槽19的一侧固定连接;内拉杆24的另一端与回位弹簧25的一端固定连接,回位弹簧25的另一端与拉杆腔22背离放置腔21的一端固定连接,当契合块14位于放置腔21内时,回位弹簧25处于紧绷状态;拉绳穿孔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绳穿孔26均竖直开设于下模2的底部,且两个拉绳穿孔26分别与两个拉杆腔22靠近放置腔21的一端相连通,两个拉绳穿孔26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位置均设置有定滑轮27,拉绳28的一端与第四挤压杆20固定连接,拉绳28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27与内拉杆24背离契合块23的一端固定连接。
如图2-4所示,内模孔6、第一出料孔11、第二出料孔12和凹模孔13同轴;内模孔6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出料孔11的横截面积,第一出料孔11的横截面积大于凹模孔13的横截面积,凹模孔13为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台形,凸模8的模芯29的横截面积小于凹模孔13底端的横截面积,模芯29插设在凹模孔13内;凸模8的顶部同轴开设有焊合室30,凸模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挤压杆31;内模孔6的顶端开设有两个弹簧腔32,弹簧腔3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33;凹模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匹配弹簧腔32的锁定杆34。
如图1所示,第一挤压杆15、第二挤压杆18、第三挤压杆31和第四挤压杆20均与外部液压杆相连接;第二出料孔12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出料孔11的横截面积,上模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出料孔11同轴的第二冷却管35,第二冷却管35为螺旋管,第二冷却管35的第二进液口36和第二出液口37均伸出到上模1的上方;第二出料孔12的内部设置有缩径筒38,缩径筒38外圈的横截面积与第二出料孔12的横截面积相等,缩径筒38内圈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出料孔11的横截面积,且缩径筒38的内圈与第一出料孔11同轴;缩径筒38的内部设置有与缩径筒38同轴的第一冷却管39,第一冷却管39为螺旋管,第一冷却管39的第一进液口40和第一出液口41均伸出到缩径筒38的上方;上模1的内部设置有与胚料腔3同轴的第一加热管42,第一加热管42为螺旋状,下模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加热管43,第二加热管43为螺旋状,第二加热管43分别与输送腔4和集料腔5同轴;第一挤压杆15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螺杆44,螺杆44的顶端为斜面设计,且螺杆44与第一挤压杆15同轴,第一挤压杆15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腔45,两个第一限位腔45关于螺杆44对称设置,螺杆44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限位滑块46,且两个第一限位滑块46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限位腔45内,两个第一限位滑块46的下表面与两个第一限位腔45的下表面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簧47;第一挤压杆15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滑板48,滑板48的一端为斜面设计,滑板48的斜面与螺杆44的斜面抵接在一起,滑板48的另一端与第一挤压杆15的外表面平齐;第一挤压杆15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腔49,两个第二限位腔49对称开设于滑板48的两侧,滑板48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限位滑块50,两个第二限位滑块50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限位腔49内,第二限位滑块50靠近螺杆44的一侧与第二限位腔49靠近螺杆44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51。
如图5-6所示,第一挤压杆15的底端通过螺杆44螺纹安装有匹配连通腔7的台形挤压头52。
工作原理:首先将各种形状的胚料放入两个胚料腔3内,然后使用第一挤压杆15对胚料腔3内的胚料进行挤压,同时启动电机17,使电机17带动螺旋输送柱16进行转动,螺旋输送柱16会将从胚料腔3内被挤压下来的胚料输送至集料腔5内,当集料腔5内储存足够的胚料后,第一挤压杆15和电机17停止运行,利用外部液压杆通过第四挤压杆20带动导向块14向下滑动,在第四挤压杆2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通过拉绳28带动内拉杆24向内侧进行移动,进而推动契合块14将导向块14上的弧形缺口补齐,可以防止导向块14的缺口内积留过多胚料,影响后续使用,当集料腔5与入料口10的通道被打开后,外部液压杆通过第二挤压杆18对集料腔5内的胚料进行挤压,使胚料通过入料口10进入焊合室30再从模芯29与凹模9之间的间隙被挤出成型,其中通过两个第二挤压杆18的挤压速度可以改变成型胚料的曲率,当成型胚料为直线形时,被挤出的成型胚料会通过缩径筒38的内圈进行降温后再取出,当成型胚料为弯曲形时,将缩径筒38取出,成型胚料会通过第二出料孔12进行降温后再取出,成型胚料取出时可以使用外部工具进行剪断,当集料腔5内的胚料被挤出后,第四挤压杆20带动导向块14向上对集料腔5进行封堵,同时拉绳28失去了第四挤压杆20的拉力,通过回位弹簧25的拉力,契合块23会缩回放置腔21内,然后开始下一个循环挤压;当最后的胚料遗留在连通腔7内时,通过按压第一挤压杆15内的滑板48可以使螺杆44的底端凸出第一挤压杆15的底端,然后将台形挤压头52装上即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所述上模(1)的内部开设有胚料腔(3),所述下模(2)的内部开设有输送腔(4)和集料腔(5),所述下模(2)的底部开设有内模孔(6),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腔(7),所述胚料腔(3)通过所述连通腔(7)和所述输送腔(4)与所述集料腔(5)相连通,所述集料腔(5)的一端与所述内模孔(6)相连通;所述内模孔(6)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凸模(8)和凹模(9),所述凸模(8)的入料口(10)与所述集料腔(5)相连通;所述下模(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料孔(11),所述上模(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出料孔(12),所述第二出料孔(12)与所述第一出料孔(11)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料孔(11)与所述凹模(9)的凹模孔(13)相连通;所述集料腔(5)靠近所述内模孔(6)的位置设置有导向块(14),所述导向块(14)的侧边设置有契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胚料腔(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胚料腔(3)贯穿开设于所述上模(1)靠近两侧的位置;所述输送腔(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输送腔(4)水平开设于所述下模(2)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输送腔(4)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胚料腔(3)的正下方,所述胚料腔(3)与所述输送腔(4)之间通过所述连通腔(7)相连通,所述连通腔(7)为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台形;所述胚料腔(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挤压杆(15);所述输送腔(4)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输送柱(16),所述螺旋输送柱(16)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输送腔(4)的一端,所述螺旋输送柱(16)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输送腔(4)的外部与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送腔(4)背离所述电机(17)的一端与所述集料腔(5)相连通;所述集料腔(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集料腔(5)水平开设于所述下模(2)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集料腔(5)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输送腔(4)的正下方,所述集料腔(5)内部靠近所述电机(1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挤压杆(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底部关于所述内模孔(6)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滑槽(19),所述导向滑槽(19)与所述集料腔(5)相连通;所述导向块(14)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19)内,所述导向块(14)靠近所述集料腔(5)的一侧为弧面设计,当所述导向块(14)的顶部与所述集料腔(5)的上表面相接触时,所述输送腔(4)与所述集料腔(5)的连接处正好形成弧面;所述导向块(14)的底部与第四挤压杆(2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契合组件包括放置腔(21)、拉杆腔(22)、契合块(23)、内拉杆(24)、回位弹簧(25)、拉绳穿孔(26)、定滑轮(27)和拉绳(28);所述放置腔(21)开设于所述导向滑槽(19)的一侧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拉杆腔(22)开设于所述放置腔(21)背离所述导向滑槽(19)的一侧,所述契合块(23)设置于所述放置腔(21)内,所述契合块(23)为匹配所述导向块(14)的弧形块,所述内拉杆(24)设置于所述拉杆腔(22)内,且所述内拉杆(24)的一端与所述契合块(23)背离所述导向滑槽(19)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内拉杆(24)的另一端与所述回位弹簧(2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回位弹簧(25)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腔(22)背离所述放置腔(21)的一端固定连接,当所述契合块(14)位于所述放置腔(21)内时,所述回位弹簧(25)处于紧绷状态;所述拉绳穿孔(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拉绳穿孔(26)均竖直开设于所述下模(2)的底部,且两个所述拉绳穿孔(26)分别与两个所述拉杆腔(22)靠近所述放置腔(21)的一端相连通,两个所述拉绳穿孔(26)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位置均设置有定滑轮(27),所述拉绳(28)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挤压杆(20)固定连接,所述拉绳(28)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定滑轮(27)与所述内拉杆(24)背离所述契合块(23)的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孔(6)、所述第一出料孔(11)、所述第二出料孔(12)和所述凹模孔(13)同轴;所述内模孔(6)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料孔(11)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出料孔(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凹模孔(13)的横截面积,所述凹模孔(13)为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台形,所述凸模(8)的模芯(29)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凹模孔(13)底端的横截面积,所述模芯(29)插设在所述凹模孔(13)内;所述凸模(8)的顶部同轴开设有焊合室(30),所述凸模(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挤压杆(31);所述内模孔(6)的顶端开设有两个弹簧腔(32),所述弹簧腔(3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33);所述凹模(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匹配所述弹簧腔(32)的锁定杆(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杆(15)、所述第二挤压杆(18)、所述第三挤压杆(31)和所述第四挤压杆(20)均与外部液压杆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孔(1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料孔(11)的横截面积,所述上模(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料孔(11)同轴的第二冷却管(35),所述第二冷却管(35)为螺旋管,所述第二冷却管(35)的第二进液口(36)和第二出液口(37)均伸出到所述上模(1)的上方;所述第二出料孔(12)的内部设置有缩径筒(38),所述缩径筒(38)外圈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出料孔(12)的横截面积相等,所述缩径筒(38)内圈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出料孔(11)的横截面积,且所述缩径筒(38)的内圈与所述第一出料孔(11)同轴;所述缩径筒(38)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缩径筒(38)同轴的第一冷却管(39),所述第一冷却管(39)为螺旋管,所述第一冷却管(39)的第一进液口(40)和第一出液口(41)均伸出到所述缩径筒(38)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胚料腔(3)同轴的第一加热管(42),所述第一加热管(42)为螺旋状,所述下模(2)的内部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加热管(43),所述第二加热管(43)为螺旋状,所述第二加热管(43)分别与所述输送腔(4)和所述集料腔(5)同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杆(15)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螺杆(44),所述螺杆(44)的顶端为斜面设计,且所述螺杆(44)与所述第一挤压杆(15)同轴,所述第一挤压杆(15)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腔(45),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腔(45)关于所述螺杆(44)对称设置,所述螺杆(44)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限位滑块(46),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滑块(46)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腔(45)内,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滑块(46)的下表面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腔(45)的下表面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簧(47);所述第一挤压杆(15)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滑板(48),所述滑板(48)的一端为斜面设计,所述滑板(48)的斜面与所述螺杆(44)的斜面抵接在一起,所述滑板(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挤压杆(15)的外表面平齐;所述第一挤压杆(15)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腔(49),两个所述第二限位腔(49)对称开设于所述滑板(48)的两侧,所述滑板(48)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限位滑块(50),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滑块(50)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腔(49)内,所述第二限位滑块(50)靠近所述螺杆(44)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腔(49)靠近所述螺杆(44)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5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杆(15)的底端通过所述螺杆(44)螺纹安装有匹配所述连通腔(7)的台形挤压头(52)。
CN202210199125.6A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Withdrawn CN1145353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9125.6A CN114535335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9125.6A CN114535335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5335A true CN114535335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6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9125.6A Withdrawn CN114535335A (zh) 2022-03-02 2022-03-02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353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69513A1 (zh) 一种实现双向挤压成形工艺的挤压模具、装置及方法
AU768191B2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haped articles
CN111685213B (zh) 一体式糖块成型机及其应用
DE3127925A1 (de) "sammlerkopf fuer kunststoff-extrudiermaschinen"
EP0359088A2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pipe with annular ribs
CN111729940A (zh) 一种铜棒生产制造拉伸设备及铜棒生产制造拉伸工艺
CN114535335A (zh) 一种双向挤压成型模具
CN206884255U (zh) 一种单螺杆立式挤条机
CN214726241U (zh) 一种铝合金加硅胶成型模具
CN113580502A (zh) 一种基于分体式模芯的组合模具
US6866809B2 (en) Production of moulded article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oulded articles
CN108688076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零部件的脱模模具
CN202316623U (zh) 一种挤压模具
CN213733171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浇注口加压密封装置
CN218749153U (zh) 一种塑料异型材自动化挤出模具
CN221011909U (zh) 一种食品物料挤压装置
CN213321371U (zh) 一种带延时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0552908U (zh) 一种塑料管材挤出模具
CN218342790U (zh) 一种阻燃塑胶粒双螺杆挤出装置
KR19990080374A (ko) 합성 수지관 및 그 제조 장치
CN219632243U (zh) 一种管材的泄压式挤压模具
CN218053749U (zh) 耐冲击注塑模具
CN212707900U (zh) 一种非沥青基防水卷材坯体的成型装置
CN220297680U (zh) 一种塑料制品加工模具
CN220163099U (zh) 锁母注塑成型用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