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4923B -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4923B
CN114524923B CN202210166195.1A CN202210166195A CN114524923B CN 114524923 B CN114524923 B CN 114524923B CN 202210166195 A CN202210166195 A CN 202210166195A CN 114524923 B CN114524923 B CN 114524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ylene glycol
dodecanedioic acid
reaction
biodegradable polyester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61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4923A (zh
Inventor
郑柳春
王浩良
刘义
任万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1661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4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4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4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4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4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30/00Compositions for preparing biodegradabl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390/00Contai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混合进行第一步反应,得到酯类反应产物;所述二酸单体包括十二烷二酸,所述二醇单体包括乙二醇;在聚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所述酯类反应产物进行第二步反应,得到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规模化生产,成本较低,且制备的生物降解聚酯分子量高、色泽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能够作为降解塑料或降解塑料改性剂广泛用于医疗用品、薄膜、缓释材料、包装、餐具、化妆品瓶、纤维及纺织品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当前高分子新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的重要材料之一。脂肪族聚酯由于性价比最高而成为最重要的一类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目前广为研究的和能大规模化制备的脂肪族聚酯仅限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和聚羟基酸等。但相对于传统塑料,这些生物降解聚酯仍然存在韧性差、薄膜耐撕裂强度不足或成本高等关键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材料性能的要求。研究和开发新型低成本降解聚酯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已经可以通过生物发酵法或酶法生产十二烷二酸,专利CN201210308931.9公开了十二烷二酸的精制方法。生物基十二烷二酸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是合成可降解聚酯潜在的原料。乙二醇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若能作为可降解聚酯的合成原料,能够一定程度地降低成本,但是目前尚未有以生物基十二烷基二酸和乙二醇制备可生物降解聚酯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规模化生产,制备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分子量高、色泽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并且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混合进行第一步反应,得到酯类反应产物;所述二酸单体包括十二烷二酸,所述二醇单体包括乙二醇,所述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1:2.5;
在聚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所述酯类反应产物进行第二步反应,得到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所述第二步反应为缩聚反应;所述聚合催化剂为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碳酸盐、金属碳酸氢盐、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氯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聚合催化剂的质量为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质量之和的0.005~3%。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反应在酯化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所述酯化催化剂为金属醋酸盐、金属碳酸盐、金属碳酸氢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氯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酯化催化剂的质量小于等于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质量之和的3%。
优选地,所述金属醋酸盐包括醋酸锑、醋酸镁、醋酸锰和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碳酸盐包括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铯、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金属碳酸氢盐包括碳酸氢钠和/或碳酸氢钾;
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二氧化锗和/或三氧化二锑;
所述金属氯化物包括氯化锌、四氯化锡、氯化亚锡和氯化锗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包括有机钛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和有机锗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钛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钛和/或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氧基钛;所述有机锡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锡;所述有机锗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锗;
所述含磷化合物包括磷酸、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丙酯、磷酸三戊酯、磷酸三异丙酯、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三丙酯、三异癸基亚磷酸酯、三异丙基亚磷酸酯、三月桂基亚磷酸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亚磷酸三苯酯、苯基二异癸基亚磷酸酯、二苯基异癸基亚磷酸酯、苯基-双(4-辛基苯基)亚磷酸酯、三(4-辛基苯基)亚磷酸酯、三[(4-辛基乙基苯基)]亚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季戊四醇双二亚磷酸酯二(2,4-叔丁基苯基)酯和双(2,6-二叔丁基-4-甲苯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含氮化合物包括咪唑盐、C2~C18烷基取代的咪唑卤素盐、吡啶盐、C2~C18烷基取代的吡啶卤素盐、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内酰胺、内酰胺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二酸单体还包括其他二元酸类化合物;所述其他二元酸类化合物包括碳原子数小于12的二元酸、酸酐、羟基酸和二元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其他二元酸类化合物与十二烷二酸的摩尔比小于3:7;
所述碳原子数小于12的二元酸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酸、呋喃二甲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和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酸酐包括丁二酸酐和/或乙酸酐;所述羟基酸包括乳酸和/或羟基丁酸;所述二元酸二甲酯包括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丁二酸二甲酯和呋喃二甲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二醇单体还包括其他二元醇;所述其他二元醇包括1,2-丙二醇、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5-戊二醇、1,3-环戊二醇、1,6-己二醇、1,10-癸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一缩二乙二醇和二缩三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其他二元醇与乙二醇的摩尔比小于3:7。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反应的压强为3~120kPa,温度为110~200℃,时间为1~8h;所述第二步反应的压强为0~500Pa,温度为170~250℃,时间为1~8h。
本发明提供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40万。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作为降解塑料或降解塑料改性剂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混合进行第一步反应,得到酯类反应产物;所述二酸单体包括十二烷二酸,所述二醇单体包括乙二醇,所述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1:2.5;在聚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所述酯类反应产物进行第二步反应,得到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所述聚合催化剂为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碳酸盐、金属碳酸氢盐、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氯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利用廉价易得的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为原料,有利于降低制备成本;本发明选用的催化剂均为市售商品化的催化剂,且活性高,选择性强,能够高效催化反应进行,在提高生产效率、使制备过程易于工业化的同时,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色泽。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规模化生产,成本较低,且制备的生物降解聚酯分子量高、色泽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能够作为降解塑料或降解塑料改性剂广泛用于医疗用品、薄膜、缓释材料、包装、餐具、化妆品瓶、纤维及纺织品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试验制备得到的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粒料PED1的实物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的1H NMR图谱。
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的生物降解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混合进行第一步反应,得到酯类反应产物;所述二酸单体包括十二烷二酸,所述二醇单体包括乙二醇,所述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1:2.5;
在聚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所述酯类反应产物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所述聚合催化剂为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碳酸盐、金属碳酸氢盐、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氯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若无特别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
本发明将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混合进行第一步反应,得到酯类反应产物。在本发明中,所述二酸单体包括十二烷二酸,所述二醇单体包括乙二醇,所述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1:2.5,优选为1:1.1~1:2.2,更优选为1:1.4~1:2;所述十二烷二酸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二酸单体还优选包括其他二元酸类化合物;所述其他二元酸类化合物优选包括碳原子数小于12的二元酸、酸酐、羟基酸和二元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其他二元酸类化合物与十二烷二酸的摩尔比优选小于3:7。在本发明中,所述碳原子数小于12的二元酸优选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酸、呋喃二甲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和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酸酐优选包括丁二酸酐和/或乙酸酐;所述羟基酸优选包括乳酸和/或羟基丁酸;所述二元酸二甲酯优选包括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丁二酸二甲酯和呋喃二甲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碳原子数小于12的二元酸、酸酐和羟基酸分别与二醇单体进行酯化反应;所述二元酸二甲酯与二醇单体进行酯交换反应。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醇单体还优选包括其他二元醇;所述其他二元醇优选包括1,2-丙二醇、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5-戊二醇、1,3-环戊二醇、1,6-己二醇、1,10-癸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一缩二乙二醇和二缩三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其他二元醇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优选小于3:7。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步反应优选在酯化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所述酯化催化剂优选为金属醋酸盐、金属碳酸盐、金属碳酸氢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氯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酯化催化剂的质量优选小于等于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质量之和的3%,更优选为0.002~2%,进一步优选为0.02~1%。在本发明中,所述金属醋酸盐优选包括醋酸锑、醋酸镁、醋酸锰和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碳酸盐包括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铯、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碳酸氢盐优选包括碳酸氢钠和/或碳酸氢钾;所述金属氧化物优选包括二氧化锗和/或三氧化二锑;所述金属氯化物优选包括氯化锌、四氯化锡、氯化亚锡和氯化锗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优选包括有机钛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和有机锗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钛化合物优选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钛和/或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氧基钛,更优选为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二(乙酰乙酸乙酯)钛酸二异丙酯、乙二醇钛、丙二醇钛、钛酸四异丙酯和钛酸四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锡化合物优选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锡,更优选为一甲基锡、二甲基锡、一丁基锡、二丁基锡、辛酸亚锡和异丁基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锗化合物优选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锗,更优选为四甲基锗、四乙基锗、异丁基锗烷和2-羧乙基锗半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含磷化合物优选包括磷酸、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丙酯、磷酸三戊酯、磷酸三异丙酯、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三丙酯、三异癸基亚磷酸酯、三异丙基亚磷酸酯、三月桂基亚磷酸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亚磷酸三苯酯、苯基二异癸基亚磷酸酯、二苯基异癸基亚磷酸酯、苯基-双(4-辛基苯基)亚磷酸酯、三(4-辛基苯基)亚磷酸酯、三[(4-辛基乙基苯基)]亚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季戊四醇双二亚磷酸酯二(2,4-叔丁基苯基)酯和双(2,6-二叔丁基-4-甲苯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含氮化合物优选包括咪唑盐、C2~C18烷基取代的咪唑卤素盐、吡啶盐、C2~C18烷基取代的吡啶卤素盐、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内酰胺、内酰胺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步反应的压强优选为3~120kPa,更优选为10~120kPa,进一步优选为30~105kPa;所述第一步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10~200℃,更优选为150~200℃,进一步优选为160~190℃,时间优选为1~8h,更优选为6~8h。第一步反应后,得到酯类反应产物。
得到酯类反应产物后,本发明在聚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将所述酯类反应产物进行第二步反应,得到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在本发明中,所述聚合催化剂为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碳酸盐、金属碳酸氢盐、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氯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合催化剂的质量优选为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质量之和的0.005~3%,更优选为0.3~3%,进一步优选为0.5~0.6%。在本发明中,所述金属碳酸盐优选包括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铯、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碳酸氢盐优选包括碳酸氢钠和/或碳酸氢钾;所述金属氧化物优选包括二氧化锗和/或三氧化二锑;所述金属氯化物优选包括氯化锌、四氯化锡、氯化亚锡和氯化锗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金属化合物优选包括有机钛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和有机锗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钛化合物优选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钛和/或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氧基钛,更优选为二(乙酰丙酮基)钛酸二异丙酯、二(乙酰乙酸乙酯)钛酸二异丙酯、乙二醇钛、丙二醇钛、钛酸四异丙酯和钛酸四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锡化合物优选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锡,更优选为一甲基锡、二甲基锡、一丁基锡、二丁基锡、辛酸亚锡和异丁基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锗化合物优选包括碳原子总数为4~40的烷基锗,更优选为四甲基锗、四乙基锗、异丁基锗烷和2-羧乙基锗半氧烷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含磷化合物优选包括磷酸、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丙酯、磷酸三戊酯、磷酸三异丙酯、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三丙酯、三异癸基亚磷酸酯、三异丙基亚磷酸酯、三月桂基亚磷酸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亚磷酸三苯酯、苯基二异癸基亚磷酸酯、二苯基异癸基亚磷酸酯、苯基-双(4-辛基苯基)亚磷酸酯、三(4-辛基苯基)亚磷酸酯、三[(4-辛基乙基苯基)]亚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季戊四醇双二亚磷酸酯二(2,4-叔丁基苯基)酯和双(2,6-二叔丁基-4-甲苯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含氮化合物优选包括咪唑盐、C2~C18烷基取代的咪唑卤素盐、吡啶盐、C2~C18烷基取代的吡啶卤素盐、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内酰胺、内酰胺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发明中,所述聚合催化剂进一步优选为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或为含磷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或为含氮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当所述聚合催化剂为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所述含磷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0.05~1.5:0.05~0.10:1;当所述聚合催化剂为含磷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所述含磷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0.05~1.5:1;当所述聚合催化剂为含氮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时,所述含氮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0.05~1.5:1。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步反应为缩聚反应;所述第二步反应的压强优选为0~500Pa,更优选为10~500Pa,进一步优选为100~300Pa;所述第二步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70~250℃,更优选为200~240℃,进一步优选为220~230℃,时间优选为1~8h,更优选为4~5h。
在本发明中,当所述二酸单体仅包括十二烷二酸,所述二醇单体仅包括乙二醇时,所述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经酯化反应生成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所述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在一定真空度和温度下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具有较高分子量的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均聚物,即为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当所述二酸单体还包括上述其他二元酸类化合物时,所述二醇单体还包括上述其他二元醇时,所述二酸单体和二醇单体经酯化反应(当二酸单体还包括二元酸二甲酯时,还发生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得到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共聚物,即为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利用廉价易得的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为原料,有利于降低制备成本;本发明选用的催化剂均为市售商品化的催化剂,且活性高,选择性强,能够高效催化反应进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使制备过程易于工业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规模化生产,成本较低。
本发明提供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生物降解聚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万~40万。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分子量高、色泽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作为降解塑料或降解塑料改性剂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能够作为降解塑料或降解塑料改性剂广泛用于医疗用品、薄膜、缓释材料、包装、餐具、化妆品瓶、纤维及纺织品领域。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制备方法如下:
将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十二烷二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2,质量之和为3kg)加入到反应釜中,在常压、温度160℃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步反应,时间为3h;然后升温至230℃,加入钛酸四丁酯(单体质量的0.05%,单体为十二烷二酸与乙二醇)和磷酸三甲酯(磷酸三甲酯与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之比为1.5:1),将压力降至10Pa进行第二步反应,反应时间为8h,得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即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记为PED1。
本实施例利用DSC对PED1的热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熔点为85℃。
本实施例还利用熔融指数仪对PED1的熔体质量流动速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2.2g/10min(190℃,2.16kg)。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粒料PED1的实物图,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PED1色泽为白色。
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PED1的核磁氢谱图及其归属。可以看出PED1的各个核磁峰归属明显,未见其他峰出现,证明本实施例成功制备得到了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
利用假细胞洋葱酶溶液(溶液中洋葱酶浓度为10unit/mL,pH=6.86),将在45℃下采用热压法制备的聚合物薄膜(10×10×0.1mm)浸入假细胞洋葱酶溶液中进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测试(洋葱酶的活性单位与测试样品的质量比为5unit/mg),每隔8h将测试样品取出,使用去离子水冲洗2次,于45℃真空烘箱内干燥4h后进行称重,利用下式计算其失重率:
式中W0为起始样品的重量,Wt为降解后干燥过的样品的重量。
图3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PED1的生物降解效果图。可以看出,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的降解性能十分优异,36小时的酶降解量超过了80%。
本实施例还采用GPC(Waters)检测了PED1的数据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见表1:
表1 PED1的数据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检测结果
PED1 数据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
检测结果 138647 328715 1.362540
由表1可以看出,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的重均分子量可达30万以上。
实施例2
实施例2共进行了试验2.1、试验2.2、试验2.3、试验2.4、试验2.5、试验2.6和试验2.7共7个试验。
试验2.1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第一步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单体质量的0.1%),最终得到PED2-1。
试验2.2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第一步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和钛酸四丁酯的混合物(三氧化二锑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5%,钛酸四丁酯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25%),最终得到PED2-2。
试验2.3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第一步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钛酸四丁酯和磷酸三甲酯的混合物(三氧化二锑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5%,钛酸四丁酯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5%,磷酸三甲酯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3%),最终得到PED2-3。
试验2.4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第一步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和碳酸钾的混合物(三氧化二锑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5%,碳酸钾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25%),最终得到PED2-4。
试验2.5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第一步反应阶段加入钛酸四丁酯和磷酸三甲酯的混合物(钛酸四丁酯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1%,磷酸三甲酯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5%),最终得到PED2-5。
试验2.6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第一步反应阶段加入碳酸钾(单体质量的0.1%),最终得到PED2-6。
试验2.7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第一步反应阶段加入钛酸四丁酯与磷酸三甲酯的混合物(钛酸四丁酯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1%,磷酸三甲酯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6%),最终得到PED2-7。
本实施例对PED2-1~PED2-7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拉伸强度按照ISO527的试验条件进行测试;断裂伸长率按照ISO527测试条件进行测试;弯曲强度按照ISO178的测试条件进行测试;弯曲模量按照ISO527的测试条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PED2-1~PED2-7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实施例3
实施例3共进行了试验3.1、试验3.2、试验3.3和试验3.4共4个试验。
试验3.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第一步反应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05%,第二步反应将钛酸四丁酯的用量调整为单体质量的2%,最终得到PED3-1。
试验3.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第一步反应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2%,第二步反应将钛酸四丁酯的用量调整为单体质量的0.3%,最终得到PED3-2。
试验3.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第一步反应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1%,第二步反应将钛酸四丁酯的用量调整为单体质量的0.5%,最终得到PED3-3。
试验3.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在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第一步反应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加入量为单体质量的0.005%,第二步反应将钛酸四丁酯的用量调整为单体质量的0.6%,最终得到PED3-4。
表3 PED3-1~PED3-4的分子量检测结果
数据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
PED3-1 71534 98654 1.45
PED3-2 89500 113520 1.46
PED3-3 107409 154210 1.40
PED3-4 188597 237312 1.37
实施例4
实施例4共进行了试验4.1、试验4.2和试验4.3共3个试验。
试验4.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1,最终得到PED4-1。
试验4.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4,最终得到PED4-2。
试验4.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2.2,最终得到PED4-3。
试验4.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在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2.5,最终得到PED4-4。
表4 PED4-1~PED4-4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实施例5
实施例5共进行了试验5.1、试验5.2、试验5.3和试验5.4共4个试验。
试验5.1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反应阶段加入碳酸钾(质量为单体质量总和的0.05%),第二步催化剂为三氧化二锑(质量为单体质量总和的0.8%),最终得到PED5-1。
试验5.2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区别仅仅在于第二步反应阶段加入三氧化二锑与钛酸四丁酯(三氧化二锑质量为单体质量总和的0.02%,钛酸四丁酯为单体质量总和的0.03%),含磷化合物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为0.4),最终得到PED5-2。
试验5.3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区别仅仅在于第二步反应阶段加入辛酸亚锡(辛酸亚锡为单体质量总和的0.36%),含磷化合物为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钠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为0.05),最终得到PED5-3。
试验5.4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催化剂均为钛酸四丁酯(均为单体质量总和的0.16%),不加含磷化合物,最终得到PED5-4。
本实施例还利用色差仪对PED1、PED2-1、PED2-2、PED2-3、PED5-1、PED5-2、PBD5-3和PBD5-4的色值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5:
表5 PBD的色值测试结果
批次 L a b
PED1 78.00 -0.47 3.25
PED2-1 78.49 2.38 12.11
PED2-2 72.32 0.59 5.56
PED2-3 79.16 3.02 13.47
PED5-1 54.56 -0.89 3.13
PED5-2 87.27 -0.08 7.29
PED5-3 75.05 1.43 4.35
PED5-4 81.42 -1.24 0.76
实施例6
实施例6共进行了试验6.1、试验6.2、试验6.3、试验6.4和试验6.5共5个试验。
试验6.1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反应的压强为10kPa,第一步反应温度为15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200℃,第二步反应的压强为500Pa,最终得到PED6-1。
试验6.2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主要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反应的压强为30kPa,第一步反应温度为19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240℃,第二步反应的压强为10Pa,最终得到PED6-2。
试验6.3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主要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反应的压强为40kPa,第一步反应温度为110℃;第二步反应的温度为220℃,第二步反应的压强为100Pa,最终得到PED6-3。
试验6.4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主要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反应的压强为120kPa,第一步反应温度为200℃;第二步反应的温度为250℃,第二步反应的压强为300Pa,最终得到PED6-4。
试验6.5与实施例1中试验的主要区别仅仅在于第一步反应的压强为5kPa,第一步反应温度为200℃;第二步反应的温度为250℃,第二步反应的压强为300Pa,最终得到PED6-5。
实施例7
实施例7共进行了试验7.1、试验7.2、试验7.3、试验7.4和试验7.5共5个试验。
试验7.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仅将实施例1中第二步催化剂为钛酸四异丙酯(单体质量的0.02%),最终得到PED7-1。
试验7.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步反应中含磷化合物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0.2倍),最终得到PED7-2。
试验7.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步反应中含磷化合物为磷酸三苯酯(磷酸三苯酯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0.5倍),最终得到PED7-3。
试验7.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步反应中含磷化合物磷酸三甲酯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0.8倍,最终得到PED7-4。
试验7.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步反应中含磷化合物为磷酸(磷酸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1.5倍),最终得到PED7-5。
表6 PED的分子量测试结果
实施例8
实施例8共进行了试验8.1、试验8.2、试验8.3、试验8.4和试验8.5共5个试验。
例8.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10%(摩尔百分比)的十二烷二酸被丁二酸所取代,最终得到共聚酯CPED8-1。
例8.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5%(摩尔百分比)的乙二醇被1,2-丙二醇所取代,最终得到CPED8-2。
例8.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30%(摩尔百分比)的十二烷二酸被乳酸所取代,最终得到CPED8-3。
例8.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2%(摩尔百分比)的十二烷二酸被丁二酸酐所取代,最终得到CPED8-4。
例8.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8%(摩尔百分比)的十二烷二酸被丁二酸二甲酯所取代,最终得到CPED8-5。
表7 CPED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分子量高、色泽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将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加入到反应釜中,在常压、温度160℃的条件下进行第一步反应,时间为3h;然后升温至230℃,加入钛酸四丁酯和磷酸三苯酯,将压力降至10Pa进行第二步反应,反应时间为8h,得到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即聚十二烷二酸乙二醇酯;
所述十二烷二酸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2;所述钛酸四丁酯的质量为十二烷二酸与乙二醇质量之和的0.05%,所述磷酸三苯酯的物质的量为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的0.2倍。
CN202210166195.1A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524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6195.1A CN114524923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6195.1A CN114524923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4923A CN114524923A (zh) 2022-05-24
CN114524923B true CN114524923B (zh) 2024-02-27

Family

ID=81625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6195.1A Active CN114524923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49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0762A (ja) * 1995-07-31 1997-02-10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
CN102850533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4162A (zh) * 2012-10-29 2015-08-19 伍德-伊文达-菲瑟股份有限公司 高分子量聚酯或共聚酯的生产方法以及包含它们的聚合物共混物
CN113896868A (zh) * 2021-09-28 2022-01-0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以丁二酸二甲酯为原料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402747B1 (it) * 2010-10-27 2013-09-18 Novamont Spa Poliestere biodegradabile e pellicole aderenti per l'imballaggio con esso realizzat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0762A (ja) * 1995-07-31 1997-02-10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
CN102850533A (zh) * 2011-07-01 2013-01-02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4162A (zh) * 2012-10-29 2015-08-19 伍德-伊文达-菲瑟股份有限公司 高分子量聚酯或共聚酯的生产方法以及包含它们的聚合物共混物
CN113896868A (zh) * 2021-09-28 2022-01-0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以丁二酸二甲酯为原料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酯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长碳链聚酯的合成及其增韧聚乳酸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20,(2020年第02期),第31-33页,第35页表2.3,第61页第1段. *
长碳链聚酯的合成及其增韧聚乳酸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20年第02期);第31-33页,第35页表2.3,第61页第1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4923A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64463B2 (ja) 生分解性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69560B1 (ko) 젖산과 아이소소바이드가 공중합된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864068A (zh)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CN109134832A (zh) 一种新型生物基pbat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CN112920385B (zh) 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KR20160113260A (ko) 동일계내 티탄 함유 촉매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변형된 말단캡핑된 폴리(알킬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및 이로부터 유래된 조성물
CN114524923B (zh)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乙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7625B (zh) 一种基于十二烷二酸和丁二醇的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1317767B1 (ko) 생분해성 폴리에스테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EP0792901A1 (en) Production of aliphatic copolyesters
JP3292874B2 (ja) 高分子量化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法
CN104558547A (zh) 脂肪族生物降解共聚酯的生产方法
KR101514786B1 (ko) 바이오 매스 유래 성분을 포함한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2536475A (ja) ポリエステル製造用のホスフェート含有触媒組成物並びに関連プロセス
JP4696306B2 (ja)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90053144A (ko) 생분해성 지방족 폴리에스테르의 연속 제조방법
KR100308535B1 (ko) 폴리에스테르수지조성물및그제조방법
CN116535624A (zh) 一种具有改善的流变性能的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3993938B2 (ja) 生分解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
JP3073985B1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07088074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CN117089057A (zh) 含脂肪双杂环结构的生物基高Tg可降解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JP2005068358A (ja) 高分子量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957095A (zh) 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CN115785407A (zh) 一种制备高性能高值化共聚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