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3894A -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3894A
CN114523894A CN202210153185.4A CN202210153185A CN114523894A CN 114523894 A CN114523894 A CN 114523894A CN 202210153185 A CN202210153185 A CN 202210153185A CN 114523894 A CN114523894 A CN 114523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room
cooling
air
heating apparatus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31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3894B (zh
Inventor
裵在贤
奇斗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1531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3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3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3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3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3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5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the housing or parts thereof being integrated in other devices, e.g. dash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with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92Add-on devices, e.g. heat/cooling boxes, compartment dividers, upgrade s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1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ix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3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1/00Othe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 F25D31/005Combined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3/002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25D2323/0026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ming air flow
    • F25D2323/00265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ming air flow through the front top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3/002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25D2323/0027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flowing air
    • F25D2323/00276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flowing air from the bott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23/002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25D2323/0027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flowing air
    • F25D2323/00277Detail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flowing air from th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400/00General features of,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or for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 F25D2400/10Refrigerator top-coo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制冷或制热设备。该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隔间,该隔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机器室,设置在隔间之外的一侧;压缩机,设置在机器室中,用以压缩制冷剂;第一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机器室中,用以允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热交换组件,设置在隔间中,用以允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盖,其覆盖机器室。所述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一空气流动路径,从吸气端口被吸入的空气沿第一方向经由该空气流动路径移动;以及另一空气流动路径,空气在机器室的外侧经由该另一空气流动路径从机器室的前部沿第二方向移动到机器室的后部。还提供一种包括制冷或制热设备的车辆。

Description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2月13日,申请号为201880012558.8,发明名称为“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冰箱是用于在包括零下温度在内的低温下存储冰箱中接纳的诸如食品的产品的设备。作为这个作用的结果,具有如下优点:可以改善用户关于产品的摄入(intake),或者可以延长产品的贮藏期。
冰箱被分类为使用商用电源的室内冰箱或使用便携式电源的室外冰箱。此外,近年来,被固定装设到车辆上之后使用的车辆用冰箱的供应量正在增加。由于车辆供应的增加以及高级(premium-class)车辆的增加,车辆用冰箱的需求更为增加。
将描述车辆用冰箱的传统配置。
首先,有一个示例,其中冰箱中的热通过使用热电元件被强行排放到冰箱的外部。但是,具有的限制是,热电元件的低的热效率使得冷却速率慢,而降低了用户的满意度。
作为另一示例,在一示例中,制冷剂或冷空气从安装用于对车辆的整个内部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系统抽出并用作车辆用冰箱的冷却源。
在这个示例中,具有的缺点是需要空气或制冷剂的独立流路来将空气或制冷剂(refrigerator)从车辆的空调系统抽出。而且,具有的限制是,在空气或制冷剂移动通过该流路移动时会损失低温能量。还具有的限制是,由于上述限制,车辆用冰箱的安装位置被限制为与车辆的空调系统相邻的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在一示例中,提供了使用制冷剂的制冷循环。
在这个示例中,由于构成制冷循环的部件尺寸很大,所以大部分的部件要被装设在行李箱(trunk,后备箱),并且冰箱的门仅能朝向车辆的内侧被打开。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的限制是,车辆用冰箱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还具有的限制是,行李箱的体积被明显地减小,从而减小了能够被装载在行李箱中的货物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使用制冷循环的同时驾驶员可直接进入(接近)的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一种车辆。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冰箱容量的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一种车辆。
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能量效率的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一种车辆。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允许通过驾驶员可通过使用制冷循环而直接接近,一种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腔室,该腔室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机器室,设置在腔室外的一侧;压缩机,容置在机器室中,用以压缩冰箱;第一热交换模块,容置在机器室中,用以允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第二热交换模块,容置在腔室中,用以允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为了增大冰箱容量并实现机器室的高度集成,制冷或制热设备还可以包括机器室盖,该机器室盖覆盖机器室以分离一通道,并且其中内部空气流和外部空气流具有彼此相反的方向。
为了提升能量效率和散热性能,制冷或制热设备还可以包括通道引导件,用于将内部空气流的排放侧空气向与腔室相反的方向引导。
制冷或制热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还被设置在通道引导件的排放端上,以抑制热空气的再循环,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
外部空气流的入口侧空气可以流到腔室,以进一步抑制热空气的再循环。
为了提升能量效率并实现机器室的高度集成,外部空气流的宽度可以随着空气流的行进而逐渐减小。
为了实现足够的散热性能,机器室盖可以具有至少两个阶状部。控制器可以被设置在阶状部上。
为了提升集成度,压缩机驱动电路和制冷或制热设备控制电路可以一起被设置在控制器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获得一种其上安装有具有快速温度调节性能的制冷或制热设备的车辆,该车辆包括:控制台;吸气端口和排气端口,其设置在控制台的左侧和右侧;腔室和机器室,其水平(并列)地设置在控制台的内部空间中;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模块,其设置在机器室中;以及第二热交换模块,容置在腔室中。
为了确保冰箱容量并实现高度集成,覆盖机器室的机器室盖外侧的外部空气流和机器室盖内侧的内部空气流可以具有彼此相反的方向。
为了提升能量效率并确保足够的散热性能,车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冰箱底部框架中的通道引导件,用以将排放到机器室外的空气流引导到排气端口。
为了防止从通道引导件排放的空气再循环,车辆还可以包括介于排气端口的入口端与通道引导件的排放端之间的连接通道。车辆还可以包括阻挡壁,该阻挡壁阻塞介于控制台的内部空间的底部与通道引导件的排放端之间的空间。
为了提高能量效率并确保足够的散热性能,通道引导件可以与压缩机在竖向上对齐。
在又一实施例中,为了安全地控制制冷或制热设备,该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腔室和机器室,两者彼此在水平方向上对齐;压缩机,容置在机器室中;以及机器室盖,其覆盖机器室以分离一通道,并且控制器被设置在机器室盖外侧。
为了实现制冷或制热设备的高度集成,控制器可以包括用于驱动压缩机的压缩机驱动电路。
为了确保控制器的冷却性能,可以将通过冷却所述控制器而被加热的空气引入机器室。
为了一并确保机器室和制冷或制热设备的高度集成以及散热性能,流经控制器的空气和流经机器室的空气可以具有彼此相反的方向。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腔室,该腔室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机器室,设置在腔室外的一侧;压缩机,容置在机器室中,用以压缩制冷剂;第一热交换模块,容置在机器室中,用以允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第二热交换模块,容置在腔室中,用以允许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制冷或制热设备可以被设置在靠近驾驶员的位置处。
制冷或制热设备还包括机器室盖,其覆盖机器室以分离所述通道,并且其中内部空气流和外部空气流具有彼此相反的方向。由此,机器室内的空气流可以被精确地分离以减小机器室,从而增加腔室的容量。
可以设置用于将内部空气流的排放侧空气引导到与腔室相反的方向的通道引导件。由此,可以不在腔室中应用热空气以减少热负荷。
由于随着外部空气流的行进,空气流的宽度减小,因此可以确保有足够空间用来冷却设置在机器室内部和外部的每个部件以及用来消散部件的热量。
控制器可以被设置在机器室盖的阶状部上,并且用于驱动压缩机的压缩机驱动电路和制冷或制热设备驱动电路可以被一起设置在控制器中,以进一步提升制冷或制热设备的集成度以及制冷或制热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该车辆可被提供为包括:控制台;吸气端口和排气端口,设置在控制台的左侧和右侧;腔室和机器室,水平(并列)地设置在控制台的内部空间中;压缩机和第一热交换模块,设置在机器室中;以及第二热交换模块,容置在腔室中。因此,车辆的用户可以快速地提供在期望的温度条件下的容置产品。
覆盖机器室的机器室盖外侧的外部空气流和机器室盖内侧的内部空气流可以具有彼此相反的方向。由此,制冷循环可以被充分地容置在狭窄空间中。
可以通过通道引导件来引导排放到机器室外部的空气通向排气端口,防止高温空气影响腔室。
通道引导件可以与压缩机在竖向上对齐,以快速排放空气并实现机器室的高度集成。
制冷或制热设备可被提供为包括:腔室和机器室,其彼此在水平方向上对齐;压缩机,容置在机器室中;以及机器室盖,覆盖机器室以分离所述通道,并且控制器被设置在机器室盖外侧。由此,可以防止控制器在狭窄空间中损坏,以便稳定地驱动制冷或制热设备。
用于驱动压缩机的压缩机驱动电路可以被设置在控制器中,以进一步减小机器室的内部空间。
流经控制器的空气可以被引入机器室,以满足控制器的散热条件。
由于流经控制器的空气和流经机器室的空气以相反的方向被提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狭窄的机器室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来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车辆的控制台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示出车载冰箱的内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用于解释车载冰箱的机器室外部的空气流的视图。
图5是机器室盖的仰视立体图。
图6是阐示机器室的内部的视图,机器室盖被从该机器室移除。
图7是机器室盖的前视立体图。
图8是控制器的立体图。
图9是控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控制板的电路简图。
图11是用于解释车载冰箱的控制的方框图。
图12是车载冰箱的前视图。
图13是车载冰箱的左视图。
图14至图18是用于解释通道引导件的各种结构的模拟图。
图19是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真空绝热体的内部配置的视图。
图20是抗传导片和抗传导片的周边部分的视图。
图21是示出观察当使用支撑单元时对真空绝热体内部进行排气的过程中的时间和压力所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22是示出通过比较真空压力与气体传导率所获得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根据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在相同组件的情况下不同的附图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此外,在每个附图的说明中,将参考从车辆的前方(而不是驾驶员基于车辆的行进方向所观察的前方)观察车辆的方向来进行说明。例如,驾驶员在右侧,副驾驶员在左侧。
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辆的立体图。
参考图1,供用户就坐的座椅2被设置在车辆1中。座椅2可以被设置成彼此水平地间隔开的一对。控制台被设置在座椅2之间,供驾驶员放置驾驶所需的物品或者控制台中操纵车辆所需的部件。供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就坐的前座椅可以被描述为座椅2的示例。
应该理解,车辆包括各种驱动车辆所需的部件,诸如移动装置(例如车轮)、驱动装置(例如发动机)以及转向装置(例如方向盘)。
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冰箱优选地可以被安置在控制台中。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车载冰箱可以被安装在各种空间中。例如,车载冰箱可以被安装在后座椅之间的空间、门、球形箱(globe box,手套箱)与中央仪表盘中。这是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载冰箱能够仅在被供电时被安装并且确保最小空间的多个因素之一。但是,该实施例的一个优点在于其可以被装设到由于车辆设计中的限制使得空间受限的座椅之间的控制台中。
图2是示出车辆的控制台的放大立体图。
参考图2,控制台3可被设置为独立部件,其由诸如树脂的材料制成。在控制台3下方还可以设置钢框架98,以保持车辆的强度,诸如传感器的传感器部件99可以被设置在控制台3与钢框架98之间的间隔部分中。传感器部件99可以是精确感测外部信号和测量驾驶员位置处的信号所需的部件。例如,可以装设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生命的气囊传感器。
控制台3可以在其中具有控制台空间4,并且控制台空间4可以被控制台盖300覆盖。控制台盖300可以以固定的方式被固定到控制台3。因此,外部的异物难以通过控制台盖300被引入到控制台中。车载冰箱7被安置在控制台空间4中。
吸气端口5可以被设置在控制台3的右表面中,以便将车辆内的空气引入控制台空间4中。吸气端口5可以面向驾驶员。排气端口6可以被设置在控制台3的左表面中,以便当车载冰箱从控制台空间4的内部操作时排出暖空气。排气端口6可以面向副驾驶员。在吸气端口5和排气端口6的每一者中可以设置格栅,以防止用户的手插入而由此提供安全性,防止从上侧落下的物体被引入,并且允许空气被排出成向下流动而不会指向人。
图3是示出车载冰箱的内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参考图3,车载冰箱7包括:冰箱底部框架8,其支撑多个部件;机器室200,其设置在冰箱底部框架8的左侧中;以及腔室100,其设置在冰箱底部框架8的右侧。机器室200可以由机器室盖700覆盖,并且腔室100的上侧可以由控制台盖300和门800覆盖。
机器室盖700不仅可以引导冷却空气的通过,而且可以防止异物被引入到机器室200中。
更详细而言,空气流动(第一流动)进入机器室盖700与控制台盖300之间的间隔部分,然后流动(第二流动)进入机器室盖700。此外,第一流动和第二流动以相反的方向被提供。由此,可以在狭窄空间中最大化冷却性能。
控制器900可以被设置在机器室盖700上,以控制车载冰箱7的整体操作。由于控制器900被安装到上述位置处,车载冰箱7可以在控制台空间4内的狭窄空间中以合适的温度范围毫无问题地操作。
也就是说,控制器900可以通过流动通过机器室盖700与控制台盖300之间的间隙的空气来冷却,并且与机器室200的内部空间通过机器室盖700分离。由此,控制器900可以不受机器室200内的热(heat,热量)的影响。
控制台盖300不仅可以覆盖控制台空间4的敞开的上部,而且可以覆盖腔室100的上端边缘。门800还可以被安装在控制台盖300上,以允许用户覆盖供产品进入腔室100的开口。门800可以通过将控制台盖300与腔室100的后部用作铰链点而被打开。
在此,因为当从用户观察时,控制台盖300、门800和腔室100被水平地设置而且被设置在控制台的后侧,用户可以通过方便地操纵门800来打开控制台盖300、门800以及腔室100。
冷凝模块500、干燥器630和压缩机201可以沿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被依次安装在机器室200中。允许制冷剂平稳流动的制冷剂导管600被设置在机器室200中。制冷剂导管600的一部分可以延伸到腔室100的内部以供应制冷剂。制冷剂导管600可以通过供产品进入腔室100的上开口而延伸到腔室100的外部。
腔室100具有敞开的顶表面以及通过真空绝热体101覆盖的五个表面。腔室100可以通过单独的真空绝热体或者通过至少一个或多个彼此连通的真空绝热体而被热绝缘(热隔离)。腔室100可以由真空绝热体101来提供。而且,腔室100可以被设置为,使得产品能通过由真空绝热体101敞开的一个表面进入通过该腔室。
真空绝热体101可以包括:第一板构件10,其提供腔室100的低温内部空间的边界;第二板构件20,其提供高温外部空间的边界;以及抗传导片60,其阻挡板构件10与板构件20之间的热传递。由于真空绝热体101具有薄的绝热厚度以最大程度地获得绝热效率,所以可以实现具有大容量的腔室100。
可以在一个表面上设置排气和消气端口(getter port,吸气端口),用于真空绝热体101的内部空间的排气,并且用于安装保持真空状态的消气剂(getter,消气器)。排气和消气端口40可以一起提供排气和消气剂,以便更有助于车载冰箱7的小型化。
以下将描述真空绝热体101的细节。
蒸发模块400可以被安装在腔室100中而设置为真空绝热体101。蒸发模块400可以将通过制冷剂导管600引入到腔室100中的蒸发热强制性地吹入腔室100。蒸发模块可以被设置在腔室100内的后侧。
图4是用于解释车载冰箱的机器室外部的空气流的视图。
参考图4,被引入到吸气端口5的空气通过限定腔室100的前壁的真空绝热体101与控制台空间4的内部前表面之间的空间而移动到车载冰箱的左侧。由于热源并未设置在车载冰箱的右侧处,所以抽吸空气可以被保持在其原始温度。
移动到车载冰箱左侧的空气可以改变方向到后侧,以便在机器室200的外部沿着机器室700的顶表面移动。
为了平稳地引导空气流,机器室盖700可以具有从前表面710向后逐渐增加的高度。而且,为了提供用以在其中设置控制器900的区域,以及防止机器室内的多个部件在位置上彼此干涉,可以在机器室700的顶表面上设置阶状部。
详细地,第一阶状部732、第二阶状部733和第三阶状部735可以从前表面向后依次设置。在第二阶状部733上设置具有与第三阶状部相同高度的控制器安置部734。根据这个结构,控制器900可以被设置成与第三阶状部735和控制器安置部734平行。
沿着机器室盖700顶表面移动的空气可以冷却上述流动路径上的控制器900。虽然空气可以在冷却控制器的同时被稍微加热,但温度上升的程度可能是不显著的。
向上移动至机器室盖700后侧的空气向下流动。可以设置在机器室盖700的后表面开口的大的盖抽吸孔(见图5的附图标记751)。为此,在机器室盖700的后表面与控制台空间4的后表面之间可以设置一预定空间。
现将参考图5所示的机器室盖的仰视立体图和图6所示的机器室(机器室盖被从机器室移除)的视图来描述机器室200内的(气流)流动。
参考图4至图6,盖抽吸孔751被设置在机器室盖700的后表面750中。可通过盖抽吸孔751从机器室的后表面向前引入空气。
通过盖抽吸孔751引入的空气可以穿过冷凝模块500,以执行制冷剂的冷凝作用并从而被加热。然后,执行相对于驾驶员和膨胀阀的热交换动作。此后,制冷剂冷却压缩机201并被排放到机器室200的底表面。
从机器室200排放的制冷剂通过设置在压缩机下方的机器室底部框架210所限定的孔和冰箱底部框架8的通道引导件81而排放到左侧。通道引导件81与控制台的排气端口6对齐,并且经加热的空气被排放到副驾驶员。在此,为了防止给副驾驶员造成不适,排气端口6的格栅被设置成向下倾斜,并且热空气可以被排放到副驾驶员的下方座椅。
现将再次相对于流动方向来描述空气流。
首先,通常将空气抽吸到驾驶员,并且通常将该空气排放到副驾驶员,即左侧方向。
详细地说,存在以下路径:从右侧通过吸入部分5吸入的空气沿从腔室100向机器室的右侧方向移动所通过的路径,(空气)从机器室的区域向机器室外移动所经过的路径,空气从机器室的上侧向下移动所经过的路径,空气从机器室的前部向下移动所经过的路径,以及空气从机器室移动到左侧然后通过排气端口6排出所经过的路径。
上述路径是满足空间整合的构造,用以在将制冷系统装设在狭窄空间中的同时完美地执行车载冰箱的操作。
用于吸入空气流的动力可以由设置在冷凝模块500中的冷凝风扇501产生。由此,考虑到空气的流动路径,要被吸入冷凝风扇501的空气可以被设置(提供)于机器室的外侧。被排放的空气可以相对于冷凝风扇501被吹到机器室的内侧。
从冷凝风扇501排放的空气可以仅通过通道引导件81被排放。
其原因是为了防止排放到机器室盖700外的热空气不再循环到冷凝风扇501的抽吸侧。为此,由机器室盖700环绕的机器室的内侧可以不与除了通道引导件81之外的其他侧连通。
可以看到,从机器室200内侧排放的空气可能不被排放到控制台空间4之外,而是再次流入机器室200的内侧,从而对于制冷系统的效率降低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了防止这种影响,可仅通过导流件81排放机器室中的空气而不将其排放到其他部分,并且通过导流件81排放的空气可以被平稳地排放到排气端口。如果通过通道引导件排放的空气在控制台空间4中停滞而并非通过排气端口6排放,那么一些空气可能最终流入机器室200。这就导致冷却效率的严重劣化。
当冷凝风扇501的风扇速率增加时,即使存在再循环空气,也可以获得系统的效率。然而,当冷凝风扇的转速增加时,产生很大的噪音,并且噪音会使驾驶员不适。由于车载冰箱被安装在控制台中,因此根据实施例的车载冰箱与驾驶员相邻。因此,噪音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由于这种情况(背景),冷凝风扇501的最大转速优选地被限制在约2,000rpm。
图7是机器室盖的前视立体图。
参考图7,如上所述,机器室盖700具有前表面710、顶表面730和左表面700。孔可以被限定在后表面中,以允许空气被引入。
机器室100的内部空间可以被机器室盖700限定,并且机器室盖700的右表面和底表面可以被设置为空的空间。机器室100的左表面变成腔室的右表面,而机器室100的底表面可以是机器室的底部。根据上述构造,可以限定机器室的内部空间。
上表面730设置有阶状部732、733和735,以使空气平滑地流动并防止在机器室内设置的内部部件和机器室外设置的外部部件的位置出现问题。
从第二阶状部733的顶表面向上突出设置一控制器安置部734。控制器安置部734的顶表面和第三阶状部375的底表面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由此,控制器900可以被设置成处于水平状态。
凹陷部736的高度与第二阶状部733的顶表面的高度相同,该凹陷部可以被限定在控制器安置部734与第三阶状部735的底表面之间。凹陷部736可以提供一空间,控制器900下方的空气流动通过该空间,并且外部空气可以被引入到该空间中或从该空间被排出。由此,控制器900的冷却可以通过其上部和其下部来执行。由此,可以更顺利地执行控制器900的冷却,并且控制器的操作温度可以在控制台3内的狭窄空间中得到满足。
机器室盖可以被联接到真空绝热体101的限定腔室100的外壁。为此,腔室联接部件742可以被设置在机器室盖700的右侧,并且机器室盖700和腔室100可以被设置成一体。
由于机器室盖700完全密封腔室的左表面,因此可使机器室内的空气不泄漏到外部。由此,可以防止空气的再循环,从而改善冷却效率。
控制器900被安装在第二阶状部733与第三阶状部735之间的内部空间中。控制器900被联接并固定到机器室盖700,并且设置用于联接控制器的控制器联接部件737和738。
在机器室盖700的右侧中限定引导制冷剂导管600的通孔741,制冷剂导管将制冷剂通过腔室的上部开口引导到腔室中。穿过通孔741的制冷剂导管600可以对应于再生导管绝热构件。再生导管绝热构件可以是用于热绝缘再生导管系统的构件,其与被引入蒸发模块400的第一制冷剂导管的热量进行交换,以及与从蒸发模块排放的第二制冷剂导管的热量进行交换。
再生导管系统可以构成制冷剂导管600的一部分。
图8是控制器的立体图,而图9是控制器的分解立体图。
参考图8和图9,控制器包括下壳910和上盖920,两者提供一内部空间。
盖联接部件941和942可被设置在下壳910中并且水平地安置在机器室盖700的顶表面上,这些盖联接部件与机器室盖700的控制联接部件737和738对齐。连接端子943可被设置在下壳910的一侧上,以执行电源与传感器的电连接。
所有设置在车载冰箱中的电连接端子可以使用双锁定连接端子,以便不释放因车辆的驱动而引起的联接和因驱动而引起的震动。
控制板950被设置在由下壳910和上盖920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多个发热源被装设在控制板950上。其中,用于驱动压缩机201的压缩机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并且因为相对大的电流流过压缩机而产生大量的热。
压缩机驱动电路通常被联接到压缩机的侧表面。但是,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机器室的内部空间因车载冰箱(的存在)而狭窄,并且压缩机的位置恰好位于机器室的排放部之前,因此空气流的温度高。由此,将压缩机驱动电路安装在靠近压缩机的空间中是不合适的。
作为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压缩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整个车载冰箱的控制板950设置在一起,则车载冰箱的空间可以更为紧凑。但是,优选的是设置具有高冷却效率的散热结构,因为通过将多个部件装设在窄的控制板950上而增加更大量的热,这样可能影响多个部件的操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置了散热器930,其与控制板950的发热部分发生接触,以促进控制板950散热。盖孔921(其开口至顶表面)被设置在上盖920中。散热器930通过盖孔921而被露出于外部。
通过穿过机器室盖700与控制台盖300之间的间隔部分的空气来冷却被露出的散热器。在机器室盖700与控制台盖300之间的间隔部分中流过相对冷的空气,其中被引入控制台空间4的空气并未冷却其他部件。因此,可以顺利地地执行散热器930的冷却作用。而且,控制板950可以被平滑地冷却,以提升操作可靠性。
现将更详细地描述控制器900的配置。
图10是控制板的示意性电路图。
参照图10,控制板950包括:冰箱控制电路956,用于控制车载冰箱的操作;以及压缩机控制电路951,用于控制压缩机201的操作。
冰箱控制电路956可以执行诸如门打开/关闭、风扇操作、数据存储、状态确定和指令等功能。压缩机控制电路951被配置为用以控制压缩机的电机的旋转,并且由于开关操作的执行和驱动电流的供给而使得压缩机控制电路951具有高的发热值。
压缩机控制电路951中产生的高温热量影响控制板950的其他电路并导致火灾风险。由此,温度传感器952被设置在压缩机控制电路951附近,以在温度传感器952感测到等于或高于阈值的温度时停止压缩机201。因此,重要的是该温度不应该被升高到阈值之上。
在控制板中具有高发热值的另一电路部件是用于将电压从约12伏特升至约40伏特的二极管954以及DC-DC转换器953。虽然这些部件与压缩机控制电路951不同,但这些部件仍然起到温度升高的几大因素的作用,并且如果这些部件并未正常操作,则可能导致车载冰箱的故障。
包括压缩机控制电路951和温度传感器952、并且还包括DC-DC转换器953和二极管954的区域被称为散热器对应部分955,而散热器930可以与对应于散热器的该区域955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如上所述,由于散热器930的安装位置是相对冷的空气随着机器室盖700的外部空间流动的位置,因此通过散热器930的冷却操作可以被顺利地执行。由此,可以顺利地执行发热部件的冷却。
图11是用于解释车载冰箱的控制的方框图。
参考图11,根据控制功能,车载冰箱可被分为:腔室100;机器室200;门800;以及控制板950,用以控制腔室、机器室和门。
腔室100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81,用于测量腔室内的温度;蒸发风扇182,其被包括在蒸发模块400中以引起腔室内的冷空气循环;以及光源183,照亮腔室的内部。每个部件都由控制板950的控制单元961控制。
在机器室200中设置冷凝风扇281和压缩机282,冷凝风扇吸入机器室内的空气流,而压缩机从制冷系统吸入制冷剂流。冷凝风扇281和压缩机282由控制单元961控制。
磁体891可以被安装在门800上,并且在借助传感器964监测磁体891的接近(access)时可以由控制单元961执行对应操作。
继电器开关966在控制单元961的控制下操作,并且电压调节器965和967控制风扇182和281的操作。
用于输入数据的UART端口可以被设置在控制板950上。所需的数据可以通过UART端口来存储。
在控制板950上设置电源开关963,其用于中断从12-伏特电源供给的电力。
控制单元961可在单个芯片中设置有冰箱控制单元和压缩机控制单元。
当控制单元961被解释为单个的物理芯片时,在压缩机282与控制单元961之间的板上的多个芯片中设置用于开关压缩机282和向压缩机282提供高电压的压缩机控制电路。压缩机控制电路951可以通过控制单元961的控制指令来操作,从而向压缩机282供能。
现将依序地描述每个部件的操作。
当车载冰箱正常操作时,即处于门未被打开的状态I,压缩机282、冷凝风扇281和蒸发风扇2可进行操作,以对应于腔室内侧的温度。当然,取决于诸如过冷状态之类的操作状态,可以自然地发生间歇操作。通过温度传感器181感测间歇操作,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压缩机282、冷凝风扇281和蒸发风扇2的开/关操作可能不能被说成是一起执行,并且开/关状态可依据制冷剂的流动和当前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当门800在操作车载冰箱期间被打开时,传感器964感测由于磁体的脱离或接近而引起的磁场变化,其可在门800打开时被确定。此后,可以关闭压缩机282,或者可以停止风扇182和281。当感测到门800打开时,蒸发风扇182可以被随时开启。这是为了防止冷空气损失。
此后,将详细描述通过通道引导件排放的空气的穿行,以及用于抑制机器室排放空气的再循环的方法。
图12是车载冰箱的前视图。
参考图12,车载冰箱被设置在控制台空间4中。在机器室内穿过预先设定路径的空气通过通道引导件81被引导到排气端口6。
通道引导件81被设置成在冰箱底架中凹陷,并且其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在朝向排气端口6的方向上倾斜。
连接通道65可以被设置在通道引导件81与排气端口6之间的路径中。连接通道65是用于将设置在冰箱底部框架8中的通道引导件81连接到排气端口6的入口端的构件。
根据连接通道65,流过通道引导件81的层流可以是连续的。由此,可以稳定地引导空气流。然而,并无必要确保连接通道81与排气端口6的入口端形成接触。通过使连接通道81的出口位于与排气端口6的入口端相邻的位置处,可以显著地减弱机器室排出空气的再循环。这在提升热效率方面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排气端口6的高度H2大于通道引导件81的出口端的高度H1。这样旨在通过从排气端口6排放热空气,减少副驾驶员的不适,并且抑制被排放的空气的再循环。据此,从通道引导件81排放的空气被扩散,并且其流速减慢,从而获得防止其与副驾驶员直接接触的效果。
图13是车载冰箱的左视图。
参考图13,排气端口的宽度W2大于通道引导件81的宽度。据此,从通道引导件81排放的空气被扩散,并且其流速减慢,从而产生防止与副驾驶员直接接触的效果。而且,可以获得平稳的排气操作,并且可以抑制被排放的空气的再循环。
当将排气端口中心的高度与通道引导件81的排放端的高度作比较时,在比较构件的中心时排气端口的中心具有相对低的高度。这是因为从通道引导件81排放的空气向下指向,使得自然空气流最大化。
图14至图18是用于解释通道引导件的各种结构的模拟图。
参考图14,根据该实施例的通道引导件81可以具有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在左侧方向上逐渐降低以引导(空气)流。通道引导件81通过诸如切割和拉出板状冰箱底部框架8的方法来提供(设置),并且具有与切割板的区域(area,面积)类似的尺寸和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看出从机器室200排放的空气通过冰箱底部框架8与控制台空间4之间的间隔部分再循环到控制台空间。再循环的空气可以被重新引入机器室200中,导致制冷系统的效率降低。
在附图中,深蓝色是没有流动的部分,红色越厚,流动越快。这也适用于其他附图。
参考图15,本示例的通道引导件81具有向左降低以引导(空气)流的倾斜部分,并且通过在板状冰箱底部框架8中切割和拉伸的方法来提供,以提供尺寸和结构类似于切割板区域的尺寸和结构。另外,设置有从通道引导件的排放端的下端向下延伸的阻挡壁66。
冰箱底部框架8与控制台空间4之间的间隔部分被阻挡壁66阻挡,并且被排放的空气不会在其间流动。由此,可以移除再循环到机器室200的热空气,即冷凝模块500的入口侧。
阻挡壁66可以是用于防止机器室的排出空气再循环的优选装置。
参考图16,该示例的通道引导件81具有向左降低以引导(空气)流的倾斜部分,并且通过在板状冰箱底部框架8中切割和拉伸的方法来提供,以提供尺寸和结构类似于切割板区域的尺寸和结构。而且,设置有进一步延伸到通道引导件81的排放端的排气端口6的连接通道65。
连接通道65延伸到排气端口6的入口端附近,并且不与排气端口6形成接触。这是因为连接通道65中的被排放的空气通过排气端口6直接排出,从而防止产生大的流量而使用户感到不舒服。而且,可以通过这种结构防止机器室排放空气的再循环。
连接通道65的出口侧的尺寸可以大于连接通道65的入口侧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通道65自身可以用作扩散器。连接通道65的出口端可以与排气端口6的尺寸平齐,并且当采用扩散器时,连接通道65的出口端可以与排气端口6的入口端形成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消除副驾驶员的不适。
参考图17,该示例的通道引导件81不具有向左降低的倾斜部分,并且通过在板状冰箱底部框架8中切割和拉伸的方法来提供,以提供与切割板的区域类似的尺寸和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增大了导流件81内的紊流(turbulence,湍流)生成,并且导流件81内的紊流传播到外部。由此,可确认的是,(空气)流到达冰箱底部框架8与控制台空间4之间的间隔部分,并且发生机器室排放空气的再循环。
如上所述,机器室排放空气的再循环对热交换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冰箱的效率劣化,并且腔室的内部温度变差。
参考图18,根据该实施例的通道引导件81可以具有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沿向左方向逐渐降低以引导流动。而且,通道引导件81通过诸如在板状冰箱底部框架8中切割和拉伸的方法来提供,以具有与切割板的区域类似的尺寸和结构。此外,通道引导件81进一步向下(延伸)以使其具有的高度和上下宽度与排气端口8的高度和上下宽度相等。
由于导流件过大的尺寸,在通道引导件81的排放部分中产生紊流区域A,并且在冰箱底部框架8与控制台空间4之间产生紊流区域A的影响,使得(空气)流到达间隔部分。结果,可以看到被排放的空气发生再循环。
作为上述实验的结果,确认阻挡壁66和连接通道65的应用是一种优选装置,以防止从通道引导件81的排放端排放的机器室排放空气的再循环。
现将更详细地描述真空绝热体的结构和作用。
图19是示出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真空绝热体的内部配置的视图。
首先,参考图19的(a),真空空间部件50被设置在具有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压力不同的压力的第三空间中,优选呈真空状态,从而减少绝热损失。第三空间的温度可以被设置成介于第一空间的温度与第二空间的温度之间。
阻碍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热传递的构造可以被称为耐热单元。此后,可以应用全部的各种构造,或者选择性地应用各种构造。
第三空间被设置为处于真空状态的空间。由此,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由于对应于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压力差的力而受到沿使它们彼此靠近的方向收缩的力。因此,真空空间部件50可以在其减小的方向上变形。在此情况下,绝热损失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产生:热辐射量的增加、真空空间部件50的收缩和热传导量的增加、板构件10和20之间的接触。
支撑单元30可以被设置为减小真空空间部件50的变形。支撑单元30包括多个杆31。杆31可以沿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的方向延伸,以支撑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距离。支撑板35可以被附加地设置到杆31的至少一端。支撑板35将至少两个杆31彼此连接,并且可以沿着水平于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的方向延伸。
支撑板35可以被设置为板状,或者可以被设置为格状,以减小其接触第一板构件10或第二板构件20的面积,由此减小热传递。杆31和支撑板35在至少一个部分处被彼此固定,以便一起插入到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支撑板35接触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中的至少一者,由此防止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的变形。此外,基于杆31的延伸方向,支撑板35的总截面积被设置为大于杆31的总截面积,从而通过杆31传递的热可以通过支撑板35扩散。
支撑单元30的材料可以包括树脂,该树脂选自以下材料组成的群组:PC、玻璃纤维PC、低释气PC、PPS和LCP,以便获得高抗压强度、低释气和吸水性、低导热系数、高温下的高抗压强度,以及优异的机械加工性。
将描述通过真空空间部件50减少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热辐射的抗辐射片32。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可以由能够防止腐蚀并提供足够强度的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为0.16的相对高的发射率,因此,大量的辐射热可以被传递。此外,由树脂制成的支撑单元30具有比板构件低的发射率,并且并非被整体地设置到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的内表面。因此,支撑单元30对辐射热并没有太大影响。从而,抗辐射片32可以在真空空间部件50的大部分区域上被设置成板形,以便集中减少在第一板构件10与第二板构件20之间传送的辐射热。
具有低发射率的产品可以被优选地用作抗辐射片32的材料。在一实施例中,具有0.02的发射率的铝箔可以被用作抗辐射片32。而且,至少一片抗辐射片32可以以一定距离设置,以便不会彼此接触。至少一个抗辐射片可以被设置成处于与第一板构件10或第二板构件20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即使当真空空间部件50具有低高度,也可以插入一片抗辐射片。在车载冰箱7的情况下,可以插入一片抗辐射片使得真空绝热体101具有薄的厚度,并且确保了腔室100的内部容量。
参考图19的(b),板构件之间的距离通过支撑单元30被保持,并且多孔物质33可以被填充到真空空间部件50中。多孔物质33可以具有比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的不锈钢材料更高的发射率。但是,由于多孔物质33被填充到真空空间部件50中,多孔物质33具有用于阻碍辐射热传递的高效性。
在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制造真空绝热体,而不使用抗辐射片32。
参考图19的(c),没有设置保持真空空间部件50的支撑单元30。代替支撑单元30,多孔物质33被设置在被膜34包围的状态下。在此情况下,多孔物质33可以被设置在被压缩的状态下,以保持真空空间部件50的间隙。膜34由例如PE材料制成,并且可以被设置成其中形成有多个孔洞的状态。
在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制造真空绝热体,而不使用支撑单元30。换句话说,多孔物质33可以同时用作抗辐射片32和支撑单元30。
图20是抗传导片和抗传导片的周边部分的视图。
参考图20的(a),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将被密封,使得真空绝热体的内部形成真空。在此情况下,由于两个板构件彼此具有不同的温度,在两个板构件之间可以产生热传递。抗传导片60被设置为防止在两种不同的板构件之间进行热传导。
抗传导片60可以设置有密封部件61,抗传导片60的两端在密封部件处被密封,以限定用于第三空间的壁的至少一个部分,并保持真空状态。抗传导片60可以被设置为微米单位的薄箔,以便减少沿着第三空间的壁传导的热量。密封部件61可以被设置为焊接部件。亦即,抗传导片60以及板构件10和20可以被彼此熔接。为了在抗传导片60与板构件10和20之间产生熔接作用,抗传导片60以及板构件10和2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不锈钢材料可以被用作此材料。密封部件61并不限于焊接部件,而是可以通过诸如扣合(cocking)的过程被设置。抗传导片60可以被设置成弯曲形状。由此,抗传导片60的导热距离被设置得比每个板构件的线性距离更长,以便可以进一步减少热传导的量。
沿着抗传导片60会产生温度变化。因此,为了阻碍热传导到抗传导片60的外部,可以在抗传导片60的外部设置屏蔽部件62,以便产生绝热作用。换句话说,在车载冰箱7中,第二板构件20具有高温,而第一板构件10具有低温。此外,在抗传导片60中产生从高温到低温的热传导,所以抗传导片60的温度会突然改变。因此,当抗传导片60朝向其外部敞开时,可能会严重地发生通过敞开位置的热传递。
为了减少热损失,屏蔽部件62被设置在抗传导片60的外部。例如,当抗传导片60被暴露于低温空间和高温空间之任一者时,抗传导片60以及其暴露部分不用作抗传导体,但这不是优选的。
屏蔽部件62可以被设置为接触抗传导片60的外表面的多孔物质,可以被设置为绝热结构,例如被安置在抗传导片60外部的独立垫圈,或者可以被设置为在面向抗传导片60的位置处设置的控制台盖300。
将描述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之间的热传递路径。经过真空绝热体的热可以被分为沿着真空绝热体、更特别地沿着抗传导片60的表面传导的表面导热①、沿着设置在真空绝热体内的支撑单元30传导的支撑件导热②、通过真空空间部件中的内部空气传导的气体导热③、以及通过真空空间部件传递的辐射传热④。
传热可以根据各种设计尺寸而变化。例如,可以改变支撑单元,使得第一板构件10和第二板构件20可以承受真空压力而不会变形,可以改变真空压力,可以改变板构件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改变抗传导片的长度。根据分别通过板构件设置的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温度差可以改变传热。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考虑其总传热量小于通过发泡聚氨酯形成的典型的绝热结构的总传热量,已经发现真空绝热体的优选配置。在包括通过使聚氨酯发泡形成的绝热结构的典型的冰箱中,有效传热系数可以被提议为约19.6mW/mK。
通过对该实施例的真空绝热体的传热量进行相关分析,气体导热③的传热量可以变得最小。例如,气体导热③的传热量可以被控制为等于或小于总传热量的4%。被限定为表面导热①和支撑件导热②的总和的固体导热的传热量是最大的。例如,固体导热的传热量可以达到总传热量的75%。辐射传热④的传热量小于固体导热的传热量,但是大于气体导热③的传热量。例如,辐射传热④的传热量可以占总传热量的约20%。
根据这个传热分布,表面导热①、支撑件导热②、气体导热③以及辐射传热④的有效传热系数(eK:有效K)(W/mK)可以具有数学图式1的顺序。
【数学1】
eK固体导热>eK辐射传热>eK气体导热
在此,有效传热系数(eK)是可以使用目标产品的形状和温度差测量的值。有效传热系数(eK)是通过测量传热的至少一部分处的温度和总传热量可以获得的数值。例如,热值(W)使用热源来测量,该热源可以在冰箱中被量化地测量,使用分别通过主体和冰箱门的边缘传送的热来测量门的温度分布(K),传热路径被计算为换算值(m),由此估算有效传热系数。
整个真空绝热体的有效传热系数(eK)是通过k=QL/A△T给出的值。在此,Q表示热值(W),并且可以使用加热器的热值来获得。A表示真空绝热体的截面积(m2),L表示真空绝热体的厚度(m),并且△T表示温度差。
对于表面导热,传导热值可以通过抗传导片60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温度差(△T)、抗传导片的截面积(A)、抗传导片的长度(L)以及抗传导片的导热系数(k)(抗传导片的导热系数是材料的材料性质,并且可以事先获得)来获得。对于支撑件导热,传导热值可以通过支撑单元30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温度差(△T)、支撑单元的截面积(A)、支撑单元的长度(L)以及支撑单元的导热系数(k)而获得。在此,支撑单元的导热系数是材料的材料性质并且可以事先获得。气体导热③和辐射传热④的总和可以通过从整个真空绝热体的传热量减去表面导热和支撑件导热来获得。气体导热③和辐射传热④的比率可以在通过显著降低真空空间部件50的真空度使得不存在气体导热时通过估算辐射传热而获得。
当在真空空间部件50内设置多孔物质时,多孔物质导热⑤可以是支撑件导热②和辐射传热④的总和。多孔物质导热⑤可以根据包括多孔物质的种类、数量等的各种变量而改变。
在第二板构件中,第二板的平均温度与穿过抗传导片60的传热路径同第二板相交的点处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可能是最大的。例如,当第二空间是比第一空间更热的区域时,穿过抗传导片的导热路径同第二板构件相交的点处的温度变得最低。类似地,当第二空间是比第一空间更冷的区域时,穿过抗传导片的导热路径同第二板构件相交的点处的温度变得最高。
这意味着,除了穿过抗传导片的表面导热之外,应该控制通过其他点传递的热量,并且仅在表面导热占据最大的传热量时,才可以实现满足真空绝热体的整个传热量。为此,抗传导片的温度变化可以被控制为大于板构件的温度变化。
将描述构成真空绝热体的部件的物理特性。在真空绝热体中,真空压力产生的力被施加到所有部件。因此,可以使用具有一定水平的强度(N/m2)的材料。
参考图20的(b),除了第一板构件10、第二板构件20被联接至抗传导片60的部分之外,这个配置与图20的(a)的配置相同。由此,相同的部件将省略其描述并且仅详细地描述特征性变化。
板构件10和20的端部可以被弯折到具有高温的第二空间,以形成凸缘部件64。焊接部件61可以被设置在凸缘部件64的顶面上,以将抗传导片60联接到凸缘部件64。在这个实施例中,工人可以在仅面向任一个表面时执行焊接。由此,由于不需要执行两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方便的。
由于真空空间部件50的空间像车载冰箱7那样地窄,所以其更优选地应用于内部和外部的焊接困难的情况,如图20的(a)中所示。
图21是示出观察当使用支撑单元时通过在对真空绝热体的内部进行排气的过程中的时间与压力所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参考图21,为了使真空空间部件50处于真空状态,真空空间部件50中的气体通过真空泵排气,同时通过加热来蒸发保留在真空空间部件50的部件中的潜伏气体(latentgas)。但是,如果真空压力达到一定水平或更高,则存在真空压力的水平不能再增加的点(△t1)。此后,通过使真空空间部件50与真空泵断开连接并且对真空空间部件50施加热量来激活消气剂(△t2)。如果消气剂被激活,真空空间部件50中的压力会被减低一段时间,但是之后会正常化为保持一定水平的真空压力。在消气剂激活之后保持该一定水平的真空压力为约1.8×10-6托(Torr)。
在该实施例中,即使通过操作真空泵排气但真空压力也不再显著降低的点被设定为在真空绝热体中使用的真空压力的最低限度,由此设定真空空间部件50的最小内部压力为1.8×10-6托。
图22是通过比较真空压力与气体传导率所获得的曲线图。
参考图22,取决于真空空间部件50中间隙尺寸的关于真空压力的气体传导率被表示为有效传热系数(eK)的曲线。有效传热系数(eK)是在真空空间部件50中的间隙为2.76mm、6.5mm和12.5mm三个尺寸时被测量的。真空空间部件50中的间隙被限定如下。当抗辐射片32存在于真空空间部件50的内部时,间隙是抗辐射片32和与其相邻的板构件之间的距离。当抗辐射片32未存在于真空空间部件50的内部时,该间隙是第一板构件与第二板构件之间的距离。
可以看到的是,因为间隙的尺寸在对应于典型的有效传热系数为0.0196W/mK(其通过发泡聚氨酯形成的绝热材料提供)的点处很小,即使间隙的尺寸是2.76mm,真空压力也为2.65×10-1托。同时,可以看到的是,通过气体导热产生的绝热效果的降低即使降低真空压力也处于饱和的点是真空压力为约4.5×10-3托的点。4.5×10-3托的真空压力可以被限定为通过气体导热产生的绝热效果的降低处于饱和的点。而且,当有效传热系数是0.1W/mK时,真空压力是1.2×10-2托。
当真空空间部件50没有设置支撑单元而是设置多孔物质时,间隙的尺寸范围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在此情况下,即使真空压力相对高,亦即真空度低时,由于多孔物质,辐射传热量也很小。因此,使用适当的真空泵来调节真空压力。适合于相应真空泵的真空压力为约2.0×10-4托。而且,在气体导热产生的绝热效果的降低处于饱和的点处,真空压力为约4.7×10-2托。而且,由气体导热产生的绝热效果的降低达到0.0196W/mK的典型有效传热系数时的压力为730托。
当将支撑单元和多孔物质一起设置在真空空间部件中时,可以产生和使用在当仅使用支撑单元时的真空压力与当仅使用多孔物质时的真空压力之间的中间的真空压力。
此后,将描述另一个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主要描述了用于车辆的冰箱。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公开的思想可以被用于制热设备、以及制冷或制热设备。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车辆,而是可以被应用于能产生产品的期望温度的各种设备。但是,其优选地用于车载冰箱。
特别地,在制热设备的情况下,制冷剂的方向可以被配置为与冰箱的方向相反。在制冷或制热设备的情况下,根据制冷剂被操作为冰箱还是制热设备,可以在制冷剂通道上安装使制冷剂的方向反向的四个侧面。
冷凝模块可以被称为第一热交换模块,而蒸发模块可以被称为第二热交换模块,而不管冰箱和制热设备是否变换。在此,第一和第二的意思表示热交换模块是分开的并且可以彼此互换。
工业应用性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有效地实现仅从外部接收电力并且是独立设备的车载冰箱。
根据本公开,因为用户能快速提供期望状态的食物,所以车辆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Claims (24)

1.一种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
隔间,所述隔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
机器室,设置在所述隔间之外的一侧;
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机器室中,用以压缩制冷剂;
第一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器室中,用以允许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第二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隔间中,用以允许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盖,其覆盖所述机器室,
其中,所述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从吸气端口被吸入的空气沿第一方向移动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以及空气在所述机器室的外侧从所述机器室的前部沿第二方向移动到所述机器室的后部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空气在所述机器室的内侧从所述机器室的后部沿第三方向移动到所述机器室的前部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彼此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空气从所述机器室的前部沿第四方向向下移动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以及空气从所述机器室沿第五方向移动到排气端口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定义为从所述隔间到所述机器室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设置空气从所述机器室的所述盖的上侧向下移动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以使空气被吸入到所述机器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压缩机沿内部空气流动方向被依次设置在所述机器室内。
10.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的车辆,所述车辆还包括:
彼此隔开的多个座椅;
控制台,设置在相邻座椅之间,并且所述控制台中具有控制台空间;以及
冰箱底部框架,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空间内,
其中所述吸气端口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的第一侧,而所述排气端口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隔间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的第一侧并位于所述冰箱底部框架上方,以及
所述机器室设置在所述控制台的第二侧。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沿着所述盖的第一表面的第二空气流动路径和沿着所述盖的第二表面的第三空气流动被所述盖分开。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流动路径包括在所述盖的一侧上的空气移动,而所述第三空气流动路径包括在所述盖的另一侧上的空气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流动路径包括在所述盖的内侧的空气移动,并且/或者所述第三空气流动路径包括在所述盖的外侧的空气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四通阀,用以使所述制冷剂的方向逆转。
15.一种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
隔间,所述隔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
机器室,设置在所述隔间之外的一侧;
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机器室中,用以压缩制冷剂;
第一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器室中,用以允许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第二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隔间中,用以允许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其中所述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空气从所述机器室的前部沿一个方向向下移动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以及空气从所述机器室沿另一个方向移动到排气端口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方向与所述另一个方向不同。
17.一种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
隔间,所述隔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
机器室,设置在所述隔间之外的一侧;
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机器室中,用以压缩制冷剂;
第一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器室中,用以允许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第二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隔间中,用以允许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
盖,其覆盖所述机器室,
其中设置空气从所述机器室的上侧向下移动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以使空气被吸入到所述机器室,或者
其中设置空气从所述机器室的前部向下移动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以使空气从所述机器室被排出,或者
其中设置空气从所述隔间移动到所述机器室所经由的空气流动路径。
18.一种制冷或制热设备,包括:
隔间,所述隔间的壁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真空绝热体;
机器室;
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机器室中,用以压缩制冷剂;
第一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器室中,用以允许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第二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所述隔间中,用以允许所述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
盖,其覆盖所述机器室,
其中沿着所述盖的第一表面的第一空气流动和沿着所述盖的第二表面的第二空气流动被所述盖分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流动与所述第二空气流动被设置在相反的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流动包括在所述盖的一侧的空气移动,而所述第二流动包括在所述盖的另一侧的空气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流动包括在所述盖的内侧的空气移动,而所述第二流动包括在所述盖的外侧的空气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流动包括通过所述控制器的空气移动,而所述第二空气流动包括通过所述机器室的空气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还包括控制台盖,用以覆盖所述隔间,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流动包括进入位于所述盖与所述控制台盖之间的分隔部的空气移动,而所述第二空气流动包括进入所述盖的空气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冷或制热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其中所述盖将一通道与设有所述控制器的外部分开。
CN202210153185.4A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Active CN114523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3185.4A CN114523894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21560 2017-02-17
KR1020170021560A KR102658454B1 (ko) 2017-02-17 2017-02-17 냉온장고, 및 차량
PCT/KR2018/001861 WO2018151494A1 (en) 2017-02-17 2018-02-13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apparatus, and vehicle
CN201880012558.8A CN110300681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CN202210153185.4A CN114523894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558.8A Division CN110300681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3894A true CN114523894A (zh) 2022-05-24
CN114523894B CN114523894B (zh) 2023-11-28

Family

ID=6316949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2222.XA Active CN114523893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CN201880012558.8A Active CN110300681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CN202210153185.4A Active CN114523894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2222.XA Active CN114523893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CN201880012558.8A Active CN110300681B (zh) 2017-02-17 2018-02-13 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618299B2 (zh)
EP (1) EP3583000A4 (zh)
KR (2) KR102658454B1 (zh)
CN (3) CN114523893B (zh)
AU (1) AU2018220496B2 (zh)
RU (1) RU2729140C1 (zh)
WO (1) WO20181514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38787B1 (ko) * 2015-12-15 2017-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저장고, 차량용 저장고, 및 차량
KR20230106394A (ko) * 2022-01-06 2023-07-1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동 압축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교환 모듈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5211A (en) * 1983-08-04 1985-10-08 Ernst Gaus Cold box for motor vehicles
US4637222A (en) * 1984-06-08 1987-01-20 Nippondenso Co., Ltd.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CN2691933Y (zh) * 2004-03-06 2005-04-13 江苏阪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移动式冰柜
KR20070069058A (ko) * 2005-12-27 2007-07-02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열전소자 모듈을 이용한 자동차 후석측 냉온장장치
WO2011021798A2 (en) * 2009-08-19 2011-02-24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03453630A (zh) * 2013-06-04 2013-12-18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冷暧贮藏箱
CN103528304A (zh) * 2012-07-06 2014-01-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0248840A (zh) * 2017-02-02 2019-09-17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9190A (en) * 1987-04-22 1988-07-26 Leonard Trachtenberg Vehicle thermoelectric cooling and heating food and drink appliance
JPH0526563A (ja) * 1991-07-23 1993-02-02 Toshiba Corp 冷蔵庫
RU5951U1 (ru) * 1996-11-13 1998-02-16 Аозт "Экохол"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холодильник-нагреватель-подлокотник
JPH11223451A (ja) 1998-02-09 1999-08-17 Sharp Corp 冷蔵庫及びその冷却機構
JP3886295B2 (ja) 1999-06-15 2007-02-28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凍システムのパワー制御装置およびコンプレッサ
WO2002000458A2 (en) 2000-06-28 2002-01-03 Textron Automotive Company Inc Console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CN2443869Y (zh) * 2000-09-05 2001-08-22 胡春福 车用冰箱
RU16715U1 (ru) * 2000-09-28 2001-02-10 Дорошенко 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Мини-холодильник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волга"
KR100848512B1 (ko) * 2002-03-29 2008-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김치냉장고
CN1331770C (zh) 2002-11-12 2007-08-15 牛晓军 纳米SiOx复合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506605B1 (ko) * 2003-05-09 2005-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DE102004058196A1 (de) * 2004-12-02 2006-06-08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Einbaukältegerät
KR100744504B1 (ko) 2004-12-02 2007-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시스템
JP3819014B2 (ja) * 2004-12-15 2006-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DE102007011114A1 (de) * 2007-03-07 2008-09-11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Kältegerät
KR101387489B1 (ko) * 2007-07-11 2014-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
US20090058120A1 (en) 2007-08-29 2009-03-0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Center console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2494465A (zh) * 2011-12-08 2012-06-1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制冷装置
CN203116352U (zh) * 2012-06-07 2013-08-07 太仓京和机电有限公司 提手与顶盖分离的机组和装有该机组的玄米冷藏保管箱
DE112014002731B4 (de) * 2013-06-06 2017-06-01 Audi Ag Getränkehalter für Fahrzeuge
KR101592708B1 (ko) 2014-06-13 2016-02-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냉온장 컵홀더
KR102529853B1 (ko) 2015-08-03 2023-05-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단열체, 진공단열체의 제조방법, 다공성물질패키지, 및 냉장고
US10488083B2 (en) * 2015-12-18 2019-11-26 Friedrich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Variable refrigerant package
CN205536749U (zh) * 2016-01-21 2016-08-31 周小能 容积可调的车载冰箱
KR102658800B1 (ko) * 2017-02-02 2024-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장고, 및 차량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5211A (en) * 1983-08-04 1985-10-08 Ernst Gaus Cold box for motor vehicles
US4637222A (en) * 1984-06-08 1987-01-20 Nippondenso Co., Ltd.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CN2691933Y (zh) * 2004-03-06 2005-04-13 江苏阪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移动式冰柜
KR20070069058A (ko) * 2005-12-27 2007-07-02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열전소자 모듈을 이용한 자동차 후석측 냉온장장치
WO2011021798A2 (en) * 2009-08-19 2011-02-24 Lg Electronics Inc. Refrigerator
CN103528304A (zh) * 2012-07-06 2014-01-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03453630A (zh) * 2013-06-04 2013-12-18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冷暧贮藏箱
CN110248840A (zh) * 2017-02-02 2019-09-17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220496A1 (en) 2019-08-29
KR102658454B1 (ko) 2024-04-17
RU2020124274A (ru) 2020-09-09
CN114523893A (zh) 2022-05-24
AU2018220496B2 (en) 2022-07-14
RU2729140C1 (ru) 2020-08-04
CN110300681A (zh) 2019-10-01
CN110300681B (zh) 2022-03-08
EP3583000A4 (en) 2020-12-23
US20230182530A1 (en) 2023-06-15
US20190381856A1 (en) 2019-12-19
RU2020124274A3 (zh) 2022-01-17
CN114523894B (zh) 2023-11-28
EP3583000A1 (en) 2019-12-25
US11618299B2 (en) 2023-04-04
CN114523893B (zh) 2023-12-12
KR20240056691A (ko) 2024-04-30
KR20180095280A (ko) 2018-08-27
WO2018151494A1 (en)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7850B (zh) 真空绝热体、制冷或制热设备、以及车辆
US20230182530A1 (en)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apparatus, and vehicle
CN110248840B (zh)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US11912190B2 (en) Refrigerator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N110267849B (zh) 冰箱、制冷或制热设备和真空绝热体
CN110290975B (zh) 车辆用冰箱以及车辆
RU277536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меющее функцию охлаждения и нагревания,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219063863U (zh) 底部制冷的制冷设备
CN219390180U (zh) 半导体制冷的制冷设备
CN219222966U (zh) 嵌入式的制冷设备
CN116761969A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