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8954A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8954A
CN114508954A CN202210106170.2A CN202210106170A CN114508954A CN 114508954 A CN114508954 A CN 114508954A CN 202210106170 A CN202210106170 A CN 202210106170A CN 114508954 A CN114508954 A CN 114508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outer tube
heat exchange
walls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61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西辉
李丰
田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61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8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8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8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 F28D7/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one within the other, e.g. concentrically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two coaxial conduits or modules of more than two coaxia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multiple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4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polygonal, e.g. rectang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18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pplying coatings, e.g. radiation-absorbing, radiation-reflecting; by surface treatment, e.g. polis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8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metal
    • F28F21/081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 F28F21/085Heat exchange elem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metal alloys from copper or copper allo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换热器包括翅片和换热管。翅片设有安装孔。换热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为扁管,外管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壁和沿其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二壁,外管插设于安装孔并与翅片胀接,内管设置于外管内并连接于两个第一壁的内表面。通过换热管的外管与翅片胀接,以将换热管固定于翅片,则不需要通过焊接实现换热管与翅片固定连接,不会影响翅片的亲水层的亲水性,避免减小换热器风量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内管能够限制外管的最大变形量,避免在胀管的过程中,外管过度变形。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翅片式换热器因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但是,现有的翅片式换热器的翅片的排水性能较差,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以改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翅片和换热管;所述翅片设有安装孔;所述换热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为扁管,所述外管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壁和沿其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二壁,所述外管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翅片胀接,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换热管的外管与翅片胀接,以将换热管固定于翅片,则不需要通过焊接实现换热管与翅片固定连接。通过胀接的方式使得翅片的前处理亲水层不被破坏,不会影响翅片的前处理亲水层的亲水性,避免减小换热器风量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外管内部的内管能够限制外管的最大变形量,避免在胀管的过程中,外管过度变形,影响外管的结构强度。内管能够将外管内部空间形成供冷媒流过的多个流道,使得供冷媒流经的流道的横截面较小,能够提高冷媒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内管还能起到加强外管的结构强度的作用,以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为扁管,所述内管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三壁和沿其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四壁,两个所述第三壁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胀接过程中,外管在其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第一壁会彼此远离,外管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增大,以使换热管与翅片胀接。内管的在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三壁连接于外管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壁的内表面,既允许两个第一壁彼此远离,又能限制两个第一壁彼此远离的最大距离,从而限制外管的最大变形量,避免在胀管的过程中,外管过度变形,影响外管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壁从一个所述第三壁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所述第三壁,所述第四壁被配置为在两个所述第一壁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变形时被两个所述第一壁拉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四壁从一个第三壁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第三壁,第四壁弯曲的程度限定出了两个第一壁彼此远离的最大距离,当第四壁被两个第一壁拉直时,两个第一壁之间的距离最大,因此,第四壁从一个第三壁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第三壁既允许两个第一壁远离,以使外管变形,还限定了外管的最大变形量,避免在胀管的过程中,外管过度变形,影响外管的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壁为板状结构,所述第四壁在垂直于所述内管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折线或曲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四壁为板状结构,且第四壁在垂直于内管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折线或曲线,则第四壁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成型。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并相对布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内管由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扣合形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由第一板和第二板扣合形成,方便内管制造成型。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形成有第一拱形部和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拱形部的两端,所述第二板形成有第二拱形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拱形部的两端;所述第一拱形部和所述第二拱形部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相对的所述第一拱形部和所述第二拱形部形成所述内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通过相对的第一拱形部和第二拱形部相互扣合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连后形成内管,方便内管制造成型,且方便在内管成型前对第一板和第二板进行其他工艺步骤,以使成型后的内管具有其他性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拱形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拱形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拱形部和所述第二拱形部一一对应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拱形部和第二拱形部的数量均为多个,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扣合能够形成多个内管,多个内管能够将外管内部隔出彼此独立的横截面积较小的多个流道,使得供冷媒流经的流道的横截面较小,能够提高冷媒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所述内管,多个所述内管沿所述外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内管沿外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利于外管在其宽度方向的各个位置变形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以使外管的形状更为规则,降低因外管的形状不规则对冷媒在换热管内的流速影响,从而降低因外管的形状不规则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影响。内管的数量为多个,还能增强换热管的结构强度,以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内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内管能够将外管内部隔出彼此独立的横截面积较小的多个流道,使得供冷媒流经的流道的横截面较小,能够提高冷媒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材质为铜。
上述技术方案中,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外管和内管的材质均为铜,则换热管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以使换热管和换热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且内管能够将外管内部空间形成供冷媒流过的多个流道,使得供冷媒流经的流道的横截面较小,能够提高冷媒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即,换热管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还具有较高的换热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管壁形成有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的管壁形成有通孔能够提高换热管内的冷媒的流动性,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轴测图;
图9为图8中的换热管的主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通孔为圆孔);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通孔为矩形孔);
图12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的结构示意图(通孔为三角形)。
图标:100-换热器;10-翅片;11-安装孔;20-换热管;21-外管;211-第一壁;212-第二壁;22-内管;221-第三壁;222-第四壁;2221-第一板部;2222-第二板部;2223-第三板部;2224-第四板部;223-通孔;30-第一板;31-第一拱形部;311-第一弯折部;312-第一弧形部;313-第三弯折部;32-第一连接部;40-第二板;41-第二拱形部;411-第二弯折部;412-第二弧形部;413-第四弯折部;42-第二连接部;X-外管的厚度方向;Y-外管的宽度方向;Z-外管的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领域中,换热器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得以应用场景的作用不同,比如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罐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等。其中,翅片式换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具有传热性能良好、稳定,空气通过阻力小等优点。翅片式换热器通过在普通的换热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
发明人发现,为了实现翅片和换热管固定,在翅片上设置安装孔,将换热管插设于安装孔内并将翅片和换热管焊接。翅片设有亲水层,亲水层能够提高翅片的亲水性,以使冷凝水均匀分布在翅片上,避免冷凝水“搭桥”而造成换热器风量减小及换热效率降低。翅片的亲水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处理亲水层,另一种是后处理亲水层。然而,在翅片和换热管焊接过程中,翅片处于高温环境下,焊接的温度远远高于翅片的前处理亲水层的耐受温度,因此,现有技术中翅片往往采用后处理方式(如浸泡、喷涂)形成亲水层,这种后处理的翅片亲水层的耐久性和亲水性较差,造成换热器风量减小及换热效率降低。
基于上述考虑,为了解决因翅片和换热管焊接导致翅片亲水层的耐久性和亲水性较差,造成换热器风量减小及换热效率降低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翅片和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外管和设置于外管内的内管,通过换热管的外管与翅片胀接,以将换热管固定于翅片,则不需要通过焊接实现换热管与翅片固定连接,不会影响翅片的亲水层的亲水性,避免减小换热器风量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外管的内部的内管能够限制外管的最大变形量,避免在胀管的过程中,外管过度变形,影响外管的结构强度。内管还能起到加强外管的结构强度的作用,以延长换热管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换热器可以但是不限于空调系统、热泵系统等系统中,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请参照图1、图2、图3,换热器100包括翅片10和换热管20;翅片10设有安装孔11;换热管20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外管21为扁管,外管21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壁211和沿其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二壁212,外管21插设于安装孔11并与翅片10胀接,内管22设置于外管21内并连接于两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
翅片10设有亲水层,亲水层能够使翅片10上的水在快速排走,以保证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亲水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处理亲水层,另一种是后处理亲水层,前处理亲水层是指在换热管20与翅片10连接之前,翅片10上通过滚涂方式形成的预涂亲水层,后处理亲水层是指在换热管20与翅片10连接之后,翅片10通过将换热器整体通过浸泡方式形成的后处理亲水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翅片10具有前处理亲水层,即换热管20与翅片10胀接之前,翅片10上已经形成有亲水层。
翅片1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翅片10沿外管的长度方向Z(图1、图2中示出)并排间隔布置,气体能够在翅片10间的间隔流通。换热管20与每个翅片10胀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翅片10设有一个安装孔11,换热管20为直管,换热管20沿外管的长度方向Z依次插设于每个翅片10的安装孔11并与每个翅片10胀接。如图1、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翅片10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可以同一个换热管20可以经过弯折后与多次穿过每个翅片10的安装孔11,也可以是换热器100包括多个换热管20,每个换热管20为直管,每个换热管20沿外管的长度方向Z依次插设于每个翅片10的安装孔11并与每个翅片10胀接,多个换热管20平行布置。翅片10的材质可以是钢、不锈钢、铜、铝等。
换热管20用于供冷媒通过,从翅片10间的间隔流通的气体作用于换热管20的外表面,并与换热管20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外管21的两个第一壁211呈平直状,且两个第一壁211平行布置,外管21的第二壁212从一个第一壁211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第一壁211,第二壁212在两个第一壁211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变形时被两个第一壁211拉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21的内表面光滑,外管21沿其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为2mm~4mm,外管21沿其宽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为12mm~20mm,以保证换热管20能够供足够的冷媒流通,保证换热器100的换热能力。外管21的壁厚尺寸可以为0.15mm~0.3mmm,以使外管21具有较好的强度,以使外管21具有一定的抵抗冷媒压力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外管21是由可以发生塑性变形的材质制成,外管21的材质可以是钢、不锈钢、铜管等。
胀接是利用外管21的塑性变形的特点,在换热管20插设于翅片10的安装孔11内后,通过机械胀管、液压胀管或者气压胀管的方式从对外管21的内壁施力,使外管21发生塑性变形,同时翅片10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当作用于外管21的内壁的力消失后,翅片10的安装孔11弹性收缩,翅片10与外管21间就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紧密地贴在一起,达到换热管20与翅片10紧固连接的目的。
在翅片式换热器中,为了增加换热管20的换热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通常在换热管20的表面通过加翅片10,为了实现翅片10和换热管20固定,在翅片10上设置安装孔11,将换热管20插设于安装孔11内并将翅片10和换热管20焊接。翅片10设有亲水层,亲水层能够提高翅片10的亲水性,以使冷凝水均匀分布在翅片10上,避免冷凝水“搭桥”而造成换热器100风量减小及换热效率降低。然而,在焊接过程中,翅片10处于高温环境下,焊接的温度远远高于翅片10的前处理亲水层的耐受温度,翅片10往往采用后处理方式如浸泡,这种后处理的亲水层的耐久性和亲水性较差,造成换热器100风量减小及换热效率降低。而通过换热管20的外管21与翅片10胀接,以将换热管20固定于翅片10,则不需要通过焊接实现换热管20与翅片10固定连接,不会影响翅片10的亲水层的亲水性,避免减小换热器100风量和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外管21内部的内管22能够限制外管21的最大变形量,避免在胀管的过程中,外管21过度变形,影响外管21的结构强度。内管22能够将外管21内部空间形成供冷媒流过的多个流道,使得供冷媒流经的流道的横截面较小,能够提高冷媒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内管22还能起到加强外管21的结构强度的作用,以延长换热管20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换热器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2为扁管,内管22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三壁221和沿其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四壁222,两个第三壁221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内管22的厚度方向与外管的厚度方向X一致,内管22的宽度方向与外管的宽度方向Y一致,内管22的长度方向与外管的长度方向Z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2的内表面光滑或者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在内管22的内表面设置内螺纹,不仅方便内管22与其他结构连接,以使冷媒流通,还能增大冷媒与内管22接触面积,提高换热能力。内管22中的冷媒和外管21中的冷媒可以是同一种冷媒。
内管22沿其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为1.5mm~3.7mm,内管22沿其宽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为2mm~4mm,以使内管22将外管21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横街面积较小的多个流道,能够提高冷媒的流速,提高换热能力。内管22的壁厚尺寸可以为0.1mm~0.2mmm,以保证内管22的结构强度,以使内管22具有一定的抵抗冷媒压力的能力。
两个第三壁221呈平直状,并平行布置,沿外管的宽度方向Y,第三壁221和第一壁211接触尺寸为0.2mm~0.4mm。
在胀接过程中,外管21在其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第一壁211会彼此远离,外管的厚度方向X的尺寸增大,以使换热管20与翅片10胀接。因此,在外管的宽度方向Y相对的两个第二壁212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以适应两个第一壁211在胀管过程中彼此远离的变形趋势。内管22的在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三壁221连接于外管21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既允许两个第一壁211彼此远离,又能限制两个第一壁211彼此远离的最大距离,从而限制外管21的最大变形量,避免在胀管的过程中,外管21过度变形,影响外管21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壁222从一个第三壁221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第三壁221,第四壁222被配置为在两个第一壁211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变形时被两个第一壁211拉直。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壁222被配置为在两个第一壁211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变形时被两个第一壁211拉直”是指,在两个第一壁211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变形时,两个第一壁211逐渐将第四壁222拉直。在外管21与翅片10胀接后,第四壁222可以是处于被拉直的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弯曲的状态,只是第四壁222弯曲的程度相对胀管之前第四壁222的弯曲程度更小。
第四壁222沿其弯曲延伸方向的尺寸为L1,两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L2,0.15mm≤L1-L2≤0.4mm。第四壁222沿其弯曲延伸方向的尺寸为L1大于两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2,以使第四壁222允许两个第一壁211能够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变形,L1-L2的差值限定出两个第一壁彼此远离的最大距离,而0.15mm≤L1-L2≤0.4mm,在胀管的过程中,两个第一壁向彼此远离的方向产生较小的变形就能使得加强部被拉直,达到外管21的最大变形量,降低胀管难度、提高胀管效率。
第四壁222从一个第三壁221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第三壁221,第四壁222弯曲的程度限定出了两个第一壁211彼此远离的最大距离,当第四壁222被两个第一壁211拉直时,两个第一壁211之间的距离最大,因此,第四壁222从一个第三壁221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第三壁221既允许两个第三壁221远离,以使外管21变形,还限定了外管21的最大变形量,避免在胀管的过程中,外管21过度变形,影响外管21的结构强度。
如图3-图6所示所示,实现第四壁222从一个第三壁221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第三壁221的方式有很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壁222为板状结构,第四壁222在垂直于内管22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折线或曲线。
如图3所示,第四壁222为在垂直内管22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曲线,两个第四壁222在垂直内管22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C形。
第四壁222在垂直于外管的长度方向Z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折线的形式有很多,如图4所示,第四壁222为板状结构,第四壁222包括相连的第一板部2221和第二板部2222,第一板部2221和第二板部2222呈锐角布置,第四壁222在垂直于外管的长度方向Z的平面内的投影为V,第一板部2221背离第二板部2222的一端与一个第三壁221相连,第二板部2222背离第一板部2221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三壁221相连。在胀管时,外管21的两个第一壁211在彼此远离的过程中,第一板部2221和第二板部2222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如图5所示,第四壁222包括相连的第一板部2221、第二板部2222和第三板部2223,第一板部2221和第二板部2222分别连接于第三板部2223的两端,第一板部2221和第三板部2223呈钝角布置,第二板部2222和第三板部2223呈钝角布置,第三板部2223与外管的厚度方向X平行。第一板部2221背离第三板部2223的一端与一个第三壁221相连,第二板部2222背离第三板部2223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三壁221相连。在胀管时,外管21的两个第三壁221彼此远离的过程中,第一板部2221和第三板部2223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第二板部2222和第三板部2223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如图6所示,第四壁222包括相连的第一板部2221、第二板部2222、第三板部2223和第四板部2224,第一板部2221和第三板部2223分别连接于第二板部2222的两端,第二板部2222和第四板部2224分别连接于第三板部2223的两端;第一板部2221和第二板部2222呈锐角布置,第二板部2222和第三板部2223呈锐角布置,第三板部2223和第四板部2224呈锐角布置,第四壁222在垂直于外管的长度方向Z的平面内的投影为W形。第一板部2221背离第二板部2222的一端与一个第三壁221相连,第四板部2224背离第三板部2223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三壁221相连。在胀管时,外管21的两个第一壁211彼此远离的过程中,第一板部2221和第二板部2222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第二板部2222和第三板部2223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以及第三板部2223和第四板部2224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管22的两个第四壁222的结构可以向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两个第四壁222中的一个在垂直于外管的长度方向Z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折线,另一个为曲线。或者两个第四壁222中的一个在垂直于外管的长度方向Z的平面内的投影为不同形式的折线,或者不同形式的曲线。
第四壁222为板状结构,且第四壁222在垂直于内管22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折线或曲线,则第四壁222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20包括多个内管22,多个内管22沿外管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
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换热管2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内管22。相邻两个内管22之间的间距为1.2mm~2.5mm。多个内管22可以间距布置,也可以不等间距布置。
多个内管22沿外管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有利于外管21在其宽度方向的各个位置变形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以使外管21的形状更为规则,降低因外管21的形状不规则对冷媒在换热管20内的流速影响,从而降低因外管21的形状不规则对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的影响。内管22的数量为多个,还能增强换热管20的结构强度,以延长换热管20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换热器100的使用寿命。内管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内管22能够将外管21内部隔出彼此独立的横截面积较小的多个流道,使得供冷媒流经的流道的横截面较小,能够提高冷媒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内管2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形成。比如,如图7、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00包括第一板30和第二板40,第一板30形成有第一拱形部31和两个第一连接部32,两个第一连接部32分别连接于第一拱形部31的两端,第二板40形成有第二拱形部41和两个第二连接部42,两个第二连接部42分别连接于第二拱形部41的两端;第一拱形部31和第二拱形部41相对布置,且第一连接部32与第二连接部42连接,以使相对的第一拱形部31和第二拱形部41形成内管22。
如图7所示,第一拱形部31包括第一弯折部311和两个第一弧形部312,第一弯折部311与一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相连。两个第一弧形312部分别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11沿外管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两个第一连接部32中的一个第一连接部32连接于一个第一弧形部312远离第一弯折部311的一端,两个第一连接部32中的另一个第一连接部32连接于另一个第一弧形部312远离第一弯折部311的一端。
第二拱形部41包括第二弯折部411和两个第二弧形部412,第二弯折部411与另一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相连。两个第二弧形部412分别连接于第二弯折部411沿外管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两个第二连接部42中的一个第二连接部42连接于一个第二弧形部412远离第二弯折部411的一端,两个第二连接部42中的另一个第二连接部42连接于另一个第二弧形部412远离第二弯折部411的一端。
第一拱形部31和第二拱形部41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连接部32和与之对应的第二连接部42连接,以使第一拱形部31和第二拱形部41共同形成内管22。第一弯折部311和第二弯折部411分别形成内管22的两个第三壁221。两个第一弧形部312中的一个第一弧形部312背离第一弯折部311的一端与第二弧形部412背离第二弯折部411的一端衔接,以使该第一弧形部312和该第二弧形部412形成内管22的一个第四壁222;两个第一弧形部312中的另一个第一弧形部312背离第一弯折部311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二弧形部412背离第二弯折部411的一端衔接,以使该第一弧形部312和该第二弧形部412形成内管22的另一个第四壁222。
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42部可以是焊接、螺栓螺钉等方式实现连接。
如图8所示,第一拱形部31包括第一弯折部311和两个第三弯折部313,第一弯折部311与一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相连。两个第三弯折部313分别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11沿外管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两个第一连接部32中的一个第一连接部32连接于一个第三弯折部313远离第一弯折部311的一端,两个第一连接部32中的另一个第一连接部32连接于另一个第三弯折部313远离第一弯折部311的一端。
第二拱形部41包括第二弯折部411和两个第四弯折部413,第二弯折部411与另一个第一壁211的内表面相连。两个第四弯折部413分别连接于第二弯折部411沿外管的宽度方向Y的两端。两个第二连接部42中的一个第二连接部42连接于一个第四弯折部413远离第二弯折部411的一端,两个第二连接部42中的另一个第二连接部42连接于另一个第四弯折部413远离第二弯折部411的一端。
第一拱形部31和第二拱形部41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连接部32和与之对应的第二连接部42连接,以使第一拱形部31和第二拱形部41共同形成内管22。第一弯折部311和第二弯折部411分别形成内管的两个第三壁221。两个第三弯折部313中的一个第三弯折部313背离第一弯折部311的一端与第四弯折部413背离第二弯折部411的一端衔接,以使该第三弯折部313和该第四弯折部413形成内管22的一个第四壁222;两个第三弯折部313中的另一个第三弯折部313背离第一弯折部311的一端与另一个第四弯折部413背离第二弯折部411的一端衔接,以使该第三弯折部313和该第四弯折部413形成内管22的另一个第四壁222。
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可以是焊接、螺栓螺钉等方式实现连接。
内管22通过相对的第一拱形部31和第二拱形部41相互扣合且第一连接部32和第二连接部42相连后形成内管22,方便内管22制造成型,且方便在内管22成型前对第一板30和第二板40进行其他工艺步骤,以使成型后的内管22具有其他性能。
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22的管壁形成有通孔223。因此,可以在第一板30和第二板40上形成通孔223,则将第一板30将加工成型有第一拱形部31和第一连接部32以及第二板40加工成型有第二拱形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后,则成型后的内管22的管壁即设有通孔。内管22的管壁形成有通孔能够提高换热管20内的冷媒的流动性,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通孔223的形状有多种,通孔223为圆孔(图10中示出)、通孔223为矩形孔(图11中示出)、通孔223为三角形孔(图12中示出)。可以仅在第一板30上设置通孔223,也可以仅在第二板40上设置通孔223,也可以第一板30和第二板40上均设置通孔2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管21和内管22的材质为铜。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管21和内管22也可以采用除铜以外的其他符合要求的材质。外管21和内管2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外管21和内管22的材质均为铜,则换热管20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以使换热管20和换热器10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且内管22能够将外管21内部空间形成供冷媒流过的多个流道,使得供冷媒流经的流道的横截面较小,能够提高冷媒的流速,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即,换热管20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还具有较高的换热性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翅片(10),设有安装孔(11);以及
换热管(20),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所述外管(21)为扁管,所述外管(21)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一壁(211)和沿其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二壁(212),所述外管(21)插设于所述安装孔(11)并与所述翅片(10)胀接,所述内管(22)设置于所述外管(21)内并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壁(211)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2)为扁管,所述内管(22)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第三壁(221)和沿其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四壁(222),两个所述第三壁(221)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壁(211)的内表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222)从一个所述第三壁(221)弯曲地延伸至另一个所述第三壁(221),所述第四壁(222)被配置为在两个所述第一壁(211)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变形时被两个所述第一壁(211)拉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222)为板状结构,所述第四壁(222)在垂直于所述内管(22)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折线或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管(21)内并相对布置的第一板(30)和第二板(40),所述内管(22)由所述第一板(30)和所述第二板(40)扣合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100)所述第一板(30)形成有第一拱形部(31)和两个第一连接部(3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拱形部(31)的两端,所述第二板(40)形成有第二拱形部(41)和两个第二连接部(4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4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拱形部(41)的两端;
所述第一拱形部(31)和所述第二拱形部(41)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连接,以使相对的所述第一拱形部(31)和所述第二拱形部(41)形成所述内管(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形部(3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拱形部(4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拱形部(31)和所述第二拱形部(41)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0)包括多个所述内管(22),多个所述内管(22)沿所述外管的宽度方向(Y)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1)和所述内管(22)的材质为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2)的管壁形成有通孔。
CN202210106170.2A 2022-01-28 2022-01-28 换热器 Pending CN114508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6170.2A CN114508954A (zh) 2022-01-28 2022-01-28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6170.2A CN114508954A (zh) 2022-01-28 2022-01-28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8954A true CN114508954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51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6170.2A Pending CN114508954A (zh) 2022-01-28 2022-01-28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895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07574D0 (en) * 1991-04-10 1991-05-29 Int Radiator Services Ltd Heat exchanger
US20110114299A1 (en) * 2009-11-17 2011-05-19 Norbert Aplienz Flat tube with turbulence insert for a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having such flat tubes, as well 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tion of such a flat tube
US20120055660A1 (en) * 2010-09-02 2012-03-08 Cerro Flow Products Llc Flattened fluid conduits for use in heat exchangers and other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CN106440910A (zh) * 2016-09-06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方法及空调
CN109282685A (zh) * 2017-07-19 2019-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制冷设备及微通道换热器制作方法
CN213273910U (zh) * 2020-09-21 2021-05-25 无锡爱科换热器有限公司 挖掘机用微通道换热器
CN113324429A (zh) * 2020-02-28 2021-08-31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07574D0 (en) * 1991-04-10 1991-05-29 Int Radiator Services Ltd Heat exchanger
US20110114299A1 (en) * 2009-11-17 2011-05-19 Norbert Aplienz Flat tube with turbulence insert for a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having such flat tubes, as well 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tion of such a flat tube
US20120055660A1 (en) * 2010-09-02 2012-03-08 Cerro Flow Products Llc Flattened fluid conduits for use in heat exchangers and other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CN106440910A (zh) * 2016-09-06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方法及空调
CN109282685A (zh) * 2017-07-19 2019-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制冷设备及微通道换热器制作方法
CN113324429A (zh) * 2020-02-28 2021-08-31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13273910U (zh) * 2020-09-21 2021-05-25 无锡爱科换热器有限公司 挖掘机用微通道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32789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2 refrigerant
US4966230A (en) Serpentine fin, round tube heat exchanger
US5307870A (en) Heat exchanger
US6595273B2 (en) Heat exchanger
JP2005534888A (ja) 扁平管形熱交換器
CN114440687A (zh)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299132A1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for
EP3370019B1 (en) Heat exchanger
JP2000154993A (ja) 熱交換器
WO2024046273A1 (zh) 翅片结构及其换热器
EP2724107A1 (en) Micro-port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CN114508954A (zh) 换热器
WO2009110663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0051023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JP2015535591A (ja) 熱交換手段のチューブ要素
JPH0762596B2 (ja) 空気調和機用アルミニウム製凝縮器
KR100941706B1 (ko) 열 교환기
JP2016080236A (ja) 熱交換器
CN217402898U (zh) 蓄冷换热器及蓄冷式制冷系统
JP2010032128A (ja) 熱交換器用チューブ
CN114440688A (zh) 扁管及换热器
KR100248707B1 (ko) 핀-튜브형 열교환기
CN210463544U (zh) 一种空调及其换热器组件
TW202234010A (zh) 熱交換器及冷凍循環裝置
CN212132959U (zh) 一种板管组件式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