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4237A -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4237A
CN114504237A CN202011280394.2A CN202011280394A CN114504237A CN 114504237 A CN114504237 A CN 114504237A CN 202011280394 A CN202011280394 A CN 202011280394A CN 114504237 A CN114504237 A CN 114504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rice
ratio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03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俊杰
李泽涌
曹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803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42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4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4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烹饪过程包括位于吸水阶段之前的判量阶段。判量阶段包括:以第一预定功率加热第一预定时长;根据第一预定时长内的温升计算烹饪器具中的水量;该方法包括在判量阶段之前,获取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根据水量和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计算当前水米比;烹饪方法还包括将当前水米比与标准水米比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判量阶段之后的烹饪过程中的加热方式。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判量阶段计算出当前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量,并进而得出水米比,再与标准水米比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烹饪时的加热方式,可以实现根据实际的水米比调整烹饪,确保烹饪食物口感良好。

Description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烹饪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食材与水和/或其他配料以合适的比例搭配,再使用合适的火力加热,才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诸如电饭煲之类能够自动完成烹饪的烹饪器具,更是可以通过内置的烹饪程序将整个烹饪过程细分为不同的阶段,并根据烹饪阶段的不同自动地调整加热方式、压力等,以期使烹饪出的食物尽可能达到完美的状态。
然而,电饭煲在烹饪时通常默认用户所加入的食材和水的比例是最优的,并且其烹饪程序的设置也是建立在这一默认的基础上的。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大多凭借自己的经验添加食材和水,这就导致加入烹饪器具内的食材和水的比例与最优比例存在偏差。如果烹饪器具继续以根据最优比例设置的烹饪程序控制烹饪过程,就会导致烹饪出的食物的口感变差,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具有加热模块、称重模块和测温模块,烹饪过程至少包括吸水阶段,所述烹饪过程包括:
判量阶段,所述判量阶段位于所述吸水阶段之前,所述判量阶段包括:
以第一预定功率加热第一预定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内的温升计算所述烹饪器具中的水量;
所述方法包括:
在判量阶段之前,获取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
根据所述水量、所述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计算当前水米比;
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当前水米比与标准水米比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判量阶段之后的烹饪过程中的加热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方法,可以在正式烹饪之前,通过判量阶段计算出当前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量,并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出米量进而得出水和米的比例,将水米比与标准水米比进行比较,即可准确地知道当前的水量相比标准水量过多还是过少。并进而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正式烹饪时的加热方式,可以实现根据实际的水米比调整烹饪,从而确保烹饪出的食物具有良好的口感。
可选地,所述测温模块包括上测温模块和下测温模块,所述上测温模块用于感测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空间的顶部的温度,所述下测温模块用于感测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锅的底部温度,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内的温升至少包括所述上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升。由此,至少通过上测温模块进行测温,可以使测温更加准确,从而有助于判量阶段判断水量的准确程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内的温升包括所述上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升和所述下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升。由此,通过上测温模块和下测温模块对不同的位置分别测温,可以使测温更加准确,从而有助于判量阶段判断水量的准确程度。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烹饪器具中的水量: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21
其中,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η为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
P1为所述第一预定功率;
T1为所述第一预定时长;
Q为系统补偿热量;
n为饭煲常数;
tx0为所述下测温模块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开始时感测的温度值;
tx1为所述下测温模块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长结束时感测的温度值;
ts0为所述上测温模块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开始时感测的温度值;
ts1为所述上测温模块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长结束时感测的温度值。
由此,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通过放热和吸热之间的平衡计算水量,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所述烹饪方法在所述判量阶段之前还包括热平衡阶段,所述热平衡阶段包括:
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环境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执行步骤A,并且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时,执行步骤B;
步骤A:以第二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为所述第二预定温度,然后执行步骤B;
步骤B:以第三预定功率加热,使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位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和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的第三预定温度之间,并维持第三预定时长;
其中,所述第三预定功率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功率。
由此,热平衡阶段可以使烹饪器具的烹饪空间内保持均匀的温度,从而可以在判量阶段排除内部传热不均匀的干扰,有助于提高水量判断的准确程度。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当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到的温度值为所述第三预定温度时,停止加热。由此,可以使温度保持在第二预定温度和第三预定温度之间,避免温度过高。
可选地,在所述热平衡阶段,获取所述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
可选地,在接收到所述烹饪器具启动烹饪的电信号时,获取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当前水米比: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31
其中,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0为所述称重模块感测到的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
由此,可以结合称重模块的称重结果准确地计算出当前水米比。
可选地,在所述吸水阶段包括: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小于或等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四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四预定温度,并维持第四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大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四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四预定温度,并维持第四下调预定时长。由此,可以根据当前水米比与标准水米比的关系调整吸水阶段的加热方式。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四下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41
或者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42
其中,
T4 为所述第四下调预定时长;
T4为所述第四预定时长;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1为在吸水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
Tm1为在吸水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调整时长;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1为在吸水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
Tk1为在吸水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调整时长。
由此,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米比定量地计算第四下调预定时长,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吸水阶段之后的快速升温阶段,所述快速升温阶段包括:
以第五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五预定温度,然后以小于所述第五预定功率的第六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沸腾。由此,可以实现快速升温,并且可以避免溢锅。
可选地,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快速升温阶段之后的维持沸腾阶段,所述维持沸腾阶段包括: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等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七预定温度,或者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七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大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七上调预定温度,或者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七上调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小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七下调预定温度,或者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七下调预定时长。
由此,可以根据当前水米比与标准水米比的关系调整维持沸腾阶段的加热方式。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七上调预定温度或所述第七下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51
或者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52
其中,
t′7为所述第七上调预定温度或所述第七下调预设温度;
t7为所述第七预定温度;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m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k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
由此,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米比定量地计算第七上调预定温度或第七下调预定温度,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七上调预定时长或第七下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53
或者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54
其中,
T′7为所述第七上调预定时长或所述第七下调预定时长;
T7为所述第七预定时长;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m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k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
由此,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米比定量地计算第七上调预定时长或第七下调预定时长,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维持沸腾阶段之后的鼓吹阶段,所述鼓吹阶段包括: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等于或小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八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八预定温度,或者以第八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八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大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八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八上调预定温度,或者以第八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八上调预定时长。
由此,可以根据当前水米比与标准水米比的关系调整鼓吹阶段的加热方式。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八上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61
或者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62
其中,
t′7为所述第八上调预定温度;
t7为所述第八预定温度;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4为在鼓吹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
tm4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温度值;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4为在鼓吹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
tk4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温度值。
由此,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米比定量地计算第八上调预定温度,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八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71
或者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72
其中,
T′8为所述第八上调预定时长;
T′8为所述第八预定时长;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5为在鼓吹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
Tm5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时长;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5为在鼓吹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
Tk5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时长。
由此,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米比定量地计算第八上调预定时长,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鼓吹阶段之后的焖饭阶段,所述焖饭阶段包括: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等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九预定功率加热,使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位于第九预定温度和大于所述第九预定温度的第十预定温度之间,并维持第九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大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九预定功率加热,使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位于第九预定温度和大于所述第九预定温度的第十上调预定温度之间,并维持第九上调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小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九预定功率加热,使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位于第九下调预定温度和大于所述第九下调预定温度的第十下调预定温度之间,并维持第九下调预定时长。
由此,可以根据当前水米比与标准水米比的关系调整焖饭阶段的加热方式。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十上调预定温度或所述第十下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81
或者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82
其中,
t′10为所述第十上调预定温度;
t10为所述第十预定温度;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m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k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
由此,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米比定量地计算第十上调预定温度或第十下调预定温度,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九下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83
或者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84
其中,
t′9为所述第九上调预定温度;
t9为所述第九预定温度;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
tm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下调温度值;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
tk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下调温度值。
由此,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米比定量地计算第九下调预定温度,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九上调预定时长或所述第九下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91
或者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092
其中,
T′9为所述第九上调预定时长或所述第九下调预定时长;
T9为所述第九预定时长;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7为在焖饭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m7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7为在焖饭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k7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
由此,可以根据水量或水米比定量地计算第九上调预定时长或第九下调预定时长,计算结果准确。
可选地,上调温度或下调温度按照计算结果以四舍五入取整数。由此,温度取整数,便于测温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内锅;所述内锅用于形成烹饪空间;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所述内锅;
称重模块,所述称重模块用于感测所述烹饪空间内的食物的重量;
上测温模块,所述上测温模块用于感测所述烹饪空间的顶部的温度;
下测温模块,所述下测温模块用于感测所述内锅的底部的温度;以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加热模块、所述称重模块、所述上测温模块和所述下测温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配置为用于控制所述烹饪器具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可以起到与上述烹饪方法类似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且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烹饪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可以起到与上述烹饪方法类似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任一种烹饪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起到与上述烹饪方法类似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上测温模块的温升曲线图;以及
图3为下测温模块的温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各种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虽然附图中没有示出,可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可以包括煲体和盖体。煲体内部设置有内锅。内锅可以构造为以可取出的方式设置在煲体中。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煲体设置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中取出。可取出的设置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将内锅取出清洗。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内锅也可以以不可取出的方式固定地设置在煲体中。另外,煲体中通常还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模块(未示出)等。
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在煲体上。例如,盖体可以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煲体,从而能够方便地盖合煲体。当盖体相对于煲体打开时,煲体中的内锅的开口露出,用户可以向内锅中添加食材或从内锅中取出烹饪好的食物。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其覆盖在内锅之上,并且和内锅之间构成烹饪空间。盖体和内锅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未示出),使烹饪空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可以理解,煲体和盖体构成烹饪器具的烹饪器具主体。
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感测温度的测温模块。测温模块可以用于感测烹饪空间的温度,以为烹饪进程提供判断依据。具体地,测温模块可以包括上测温模块和下测温模块。上测温模块可以设置于盖体,用于感测烹饪空间顶部的温度。下测温模块可以设置于煲体,用于感测内锅的温度。通过对烹饪空间不同位置进行测温,可以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称重模块(未示出)。该称重模块具体可以是重量传感器等。称重模块用于感测烹饪空间内的食物的重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称重模块可以设置在煲体内并位于内锅的下方,其可以在烹饪完成之后感测内锅与其中的食物的整体的重量,用所感测的重量减去内锅的初始重量即可得到其中的食物的重量。作为替换实施方式,称重模块还可以设置在煲体的底部。其在烹饪完成之后感测烹饪器具与其中的食物的整体的重量,用所感测的重量减去烹饪器具的初始重量即可得到其中的食物的重量。
当然,烹饪器具通常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以与上述加热模块、测温模块和称重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内置有烹饪程序。在执行烹饪程序时,控制模块可以从测温模块和称重模块接收相应的测温结果和称重结果,并根据上述结果控制加热模块执行相应的加热功能,从而根据下面所描述的烹饪方法完成烹饪。
下面结合图1中的流程图和图2、图3中的温升曲线,对根据本发明的烹饪方法进行介绍。
用户在使用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烹饪时,首先烹饪空间内添加相应的量的食材和水,将盖体盖合,并选择期望的烹饪程序。在完成这些前期准备之后,可以通过触发按键或无线遥控或等待预约时间到时的方式开始烹饪。
在烹饪开始之后,称重模块执行称重功能,获取当前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总重m0。在正式开始烹饪之前,需要对当前烹饪器具内的具体的水量进行计算,以便获得当前烹饪器具内的水和米的重量比,也即当前水米比。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判量阶段实现。在判量阶段,主要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加热模块放热和被加热的物体吸热之间的平衡来计算当前烹饪器具内的水量。
具体地,控制加热模块以第一预定功率P1加热第一预定时长T1,同时记录上测温模块和下测温模块在第一预定时长T1期间所感测的温度的曲线,也即温升曲线。在此期间,被加热的物体包括米水混合物、内锅、煲体的其他零部件。加热模块发出的热量中的大部分被米水混合物和内锅吸收,表现为这些物体的温升。另外还有少部分热量被煲体的其他零部件吸收或形成向外界环境的散热。因此,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加热模块所发出的总热量应该等于使米水混合物、内锅和煲体的其他零部件温升的热量以及外界环境散热的综合。其中,第一预定功率P1可以为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70%-100%。
加热模块所发出的热量可以通过公式Qf=η*P1*T1计算。其中η为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相应地,被吸收和散热的热量可以通过公式Qx=Q+4.2*mw*(ts1-ts0)+n*(tx1-tx0)计算。其中,mw为当前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ts0为第一预定时长开始时水的温度;ts1为第一预定时长结束时水的温度;n为饭煲常数,表示内锅的重量和比热容的乘积;tx0为第一预定时长开始时内锅的温度;tx1为第一预定时长结束时内锅的温度;Q为考虑到散热、米吸热升温以及煲体的其他零部件吸热温升等因素的系统补偿热量,可以通过试验获得经验值。
因此,在接近理想状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Qf=Qx。在这等式中,只有mw是未知的。换句话说,可以通过上述等式通过代换的方式计算得出当前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即: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31
优选地,上述水的温度ts0和ts1可以通过上测温模块感测获得,内锅的温度tx0和tx1可以通过下测温模块感测获得。并且,为了减弱向环境散热带来的影响,优选地,第一预定时长T1开始计时上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度ts0可以在40℃-45℃,下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度tx0可以在40℃-60℃。
在计算得出水的重量之后,可以进一步通过称重模块获取的当前烹饪器具内米水混合物的总重m0计算得出米的重量,并求得水和米的比例,也即当前水米比: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32
可以理解,不同米种在同一米量下对应的最佳水量不同,并且,同一种米在不同米量时对应的最佳水量也不相同。换句话说,每一种米在每一个米量范围内具有对应的最佳水米比,或称标准水比米。标准水米比可以通过试验获得,并预先存储在控制模块的存储器中,或储存在云端。当控制模块计算得出烹饪器具内的当前水米比后,可以与预先存储或从云端下载的当前米量的米种对应的标准水比米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后续烹饪过程中的加热方式。
优选地,在判量阶段加热时,为了避免烹饪器具内部传热不均匀导致测温不准进而影响对水量的计算和判断,根据本发明的烹饪方法在判量阶段之前还包括热平衡阶段。可以理解,可以在热平衡阶段获取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m0。当然,也可以在接收到烹饪器具启动烹饪的电信号时,获取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m0
在热平衡阶段开始时,上测温模块首先感测环境温度,如果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t2,则以第二预定功率P2加热,直至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二预定温度t2(此步骤可以称为步骤A)。然后,再以大于第二预定功率P2的第三预定功率P3加热,使上测温模块感测到的温度保持在第二预定温度t2和大于第二预定温度t2的第三预定温度t3之间,并保持第三预定时长T3,以使烹饪器具内部——尤其是米水混合物内部——的温度均匀(此步骤可以称为步骤B)。而当上测温模块感测到的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二预定温度t2时,可以直接执行步骤B。
在步骤B中,当上测温模块感测到的温度值达到第三预定温度t3时,停止加热,并在上测温模块感测到温度从第三预定温度t3下降预定的温度值(例如3℃-5℃)时,再次以第三预定功率P3加热,直至上测温模块感测到的温度值重新达到第三预定温度t3,如此往复循环。
其中,第二预定温度t2可以为28℃-35℃。第三预定温度t3可以为33℃-40℃。第二预定功率P2可以为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45%-70%。第三预定功率P3可以为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70%-100%。第三预定时长T3可以为5min-20min。
待热平衡阶段完成之后,可以进入上述判量阶段,并在判量阶段得出当前水米比与标准水比米的关系之后,进入后续的烹饪阶段。
例如,烹饪方法可以在判量阶段结束之后进入吸水阶段。此阶段是对内锅里的大米进行补充吸水。具体地:
在当前水米比K等于标准水米比W的情况下,以标准加热方式加热。即,以第四预定功率P4加热,直至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四预定温度t4,并维持第四预定时长T4
其中,在加热过程中,当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四预定温度t4时,加热模块停止加热。并在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从第四预定温度t4下降预定温度差(例如3℃-5℃)时,再次以第四预定功率P4加热。如此循环往复。优选地,第四预定功率P4可以为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20%-50%。第四预定温度t4可以为60℃-65℃。第四预定时长T4可以为3min-10min。
当当前水米比K小于标准水米比W时,说明此次烹饪加入的水量少于标准水量(或称最佳水量)。虽然如此,为了保证米粒内部充分吸水,加热方式与标准加热方式相同。
当当前水米比K大于标准水米比W时,说明此次烹饪加入的水量多于标准水量。因此,后续快速升温等阶段持续的时间较长。故在后续这些阶段吸水较多。为保证米饭口感良好,需要在吸水阶段减少吸水量,因此,需要缩短吸水阶段的持续时长。也即,在当前水米比K大于标准水米比W时,相比标准加热方式,在功率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维持的时长调整为小于第四预定时长T4的第四下调预定时长T′4
具体的调整程度可以通过水重定量计算。例如,以一定的水重作为调整单位,并根据每一调整单位减小预定单位的时长。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四下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51
其中,m1为在吸水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Tm1为在吸水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调整时长。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重每增加m1的水,则相应地将维持时间缩短Tm1时长。例如,m1可以为10g,相应地Tm1可以为0.2min。
另外,还可以通过水米比定量计算。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四下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52
其中,k1为在吸水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Tk1为在吸水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调整时长。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米比,水米比每增加k1,则相应地将维持时间缩短Tk1时长。例如,k1可以为0.1,相应地Tk1可以为0.6min。
在吸水阶段结束之后,烹饪方法可以进入快速升温阶段。在快速升温阶段,以第五预定功率P5加热,直至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五预定温度t5,然后以小于第五预定功率P5的第六预定功率P6加热,直至沸腾。
其中,为了使烹饪的时间尽量缩短,第五预定功率P5可以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70%-100%。第五预定温度t5可以为接近沸腾的某一温度,例如70℃-90℃。第六预定功率P6可以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45%-70%。在达到第五预定温度t5后将加热功率调小的目的在于避免加热功率过大而导致溢锅。
可以理解,快速升温阶段的目的在于使米水混合物达到沸腾状态,而与水米比关系不大。因此,在快速升温阶段,不论当前水米比K与标准水米比W的关系如何,均以上述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在沸腾之后,烹饪方法可以进入如下所述的维持沸腾阶段。
维持沸腾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将内锅里多余的水分保持沸腾并蒸发掉。具体地:
在当前水米比K等于标准水米比W的情况下,以标准加热方式加热。即,以第七预定功率P7加热,直至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七预定温度t7,或者以第七预定功率P7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七预定时长T7
其中,为了维持沸腾并避免溢锅,第七预定功率P7可以为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20%-50%。第七预定温度t7可以为110℃-135℃。第七预定时长T7可以为5min-25min。
当当前水米比K小于标准水米比W时,说明加入的水少,因此需要蒸发的水分也较少,相应地需要适当减小维持沸腾的温度并缩短此阶段的持续时间。因此,在当前水米比K小于标准水米比W时,相比标准加热方式,在加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维持沸腾的温度值调整为小于第七预定温度t7的第七下调预定温度,或者将维持时长调整为小于第七预定时长T7的第七下调预定时长。
当当前水米比K大于标准水米比W时,说明加入的水多,因此需要蒸发的水分也多,相应地需要适当增大维持沸腾的温度并延长此阶段的持续时间。因此,在当前水米比K大于标准水米比W时,相比标准加热方式,在加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维持沸腾的温度值调整为大于第七预定温度t7的第七上调预定温度,或者将维持时长调整为大于第七预定时长T7的第七上调预定时长。
具体可以一定的水重作为调整单位,并根据每一调整单位调整相应单位的温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七下调预定温度或第七上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61
其中,m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tm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调整温度。t′7为第七上调或下调预定温度。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重每增加或减少m2的水,则相应地将第七预定温度上调或下调tm2。例如,在上调时,m2可以为10g,相应地tm2可以为0.2℃;在下调时,m2可以为5g,相应地tm2可以为0.1℃。
另外,还可以通过水米比定量计算第七下调预定时长或第七上调预定时长。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七下调预定时长或第七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71
其中,k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tk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米比,水米比每增加或减少k2,则相应地将预定温度增加或减小tk2。例如,在上调时,k1可以为0.1,相应地tk2可以为0.2℃。在下调时,k2可以为0.1,而tk2可以为0.4℃。
还可以通过水重定量计算调整时长。例如,以一定的水重作为调整单位,并根据每一调整单位调整预定单位的时长。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七下调预定时长或第七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72
其中,m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Tm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调整时长。T′7为第七上调或下调预定时长。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重每增加或减少m3的水,则相应地将维持时间上调或下调Tm3时长。例如,在上调时,m3可以为10g,相应地Tm3可以为0.5min;在下调时,m3可以为5g,相应地Tm3可以为0.4min。
另外,还可以通过水米比定量计算。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七下调预定时长或第七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73
其中,k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Tk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米比,水米比每增加或减少k1,则相应地将维持时间增加或缩短Tk3时长。例如,在上调时,k1可以为0.1,相应地Tk3可以为1.5min。在下调时,k1可以为0.1,而Tk3可以为2.4min。
在维持沸腾阶段结束之后,大部分多余的水被蒸发。为了继续蒸发掉残留的水,烹饪方法可以进入鼓吹阶段。具体地,鼓吹阶段包括:
在当前水米比K等于标准水米比W的情况下,以标准加热方式加热。即,以第八预定功率P8加热,直至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八预定温度t8,或者以第八预定功率P8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八预定时长T8
其中,第八预定功率P8可以为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45%-70%。第八预定温度t8可以为115℃-145℃。第八预定时长T8可以为0-5min。
当当前水米比K小于标准水米比W时,加热方式与标准加热方式相同。
当当前水米比K大于标准水米比W时,说明此次烹饪加入的水量多于标准水量,相应地残留的水量也较多。需要适当提高内锅的温度并延长此阶段的持续时间。因此,在当前水米比K大于标准水米比W时,相比标准加热方式,在加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维持沸腾的温度值调整为大于第八预定温度t8的第八上调预定温度t′8,或者将维持时长调整为大于第八预定时长T8的第八上调预定时长T′8
具体可以一定的水重作为调整单位,并根据每一调整单位调整相应单位的温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八上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81
其中,m4为在鼓吹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tm4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温度值。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重每增加m4的水,则相应地将第八预定温度上调tm4。例如,m4可以为10g,相应地tm4可以为0.1℃。
另外,还可以通过水米比定量计算第八上调预定温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八上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82
其中,k4为在鼓吹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tk4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温度值。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米比,水米比每增加k4,则相应地将预定温度增加tk4。例如,k4可以为0.1,相应地tk4可以为0.2℃。
此外,还可以通过水重定量计算调整时长。例如,以一定的水重作为调整单位,并根据每一调整单位增加预定单位的时长。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八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83
其中,m5为在鼓吹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Tm5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时长。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重每增加m5的水,则相应地将维持时间增加Tm5时长。例如,m5可以为10g,相应地Tm5可以为0.1min。
另外,还可以通过水米比定量计算。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八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191
其中,k5为在鼓吹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Tk5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温度值。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米比,水米比每增加k1,则相应地将维持时间增加Tk5时长。例如,k5可以为0.1,相应地Tk5可以为0.3min。
鼓吹阶段结束之后,烹饪方法可以进入焖饭阶段。此阶段仍是为了将残留的少许水分挥发,但不要温度过高使米饭焦黄,需要将温度降下来,缓慢挥发。焖饭阶段具体包括:
在当前水米比K等于标准水米比W的情况下,首先停止加热,使烹饪器具缓慢散热。当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为小于上述第八预定温度t8的第九预定温度t9时,以第九预定功率P9加热,并在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十预定温度t10时停止加热。使下测温模块感测到的温度值位于第九预定温度t9和第十预定温度t10之间,并维持第九预定时长T9。当达到第九预定时长T9时,整个烹饪程序完成,烹饪器具可以自动跳转到保温状态。
其中,第九预定功率P9可以为加热模块的全功率的5%-25%。第九预定温度t9可以为100℃-110℃。第十预定温度t10可以为105℃-115℃。第九预定时长T9可以为5-25min。
当当前水米比K小于标准水米比W时,焖饭阶段残留的水量相比正常情况下要少,因此,可以适当降低焖饭温度,并且缩短此阶段持续时长。相比当前水米比K等于标准水米比W时的标准加热方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焖饭阶段的下限温度调整为小于第九预定温度t9的第九下调预定温度t′9,并将上限温度调整为小于第十预定温度t10的第十下调预定温度,同时将维持时长调整为小于第九预定时长T9的第九下调预定时长。
当当前水米比K大于标准水米比W时,焖饭阶段残留的水量相比正常情况下要多,因此,可以适当提高焖饭温度,并且增加此阶段持续时长。相比当前水米比K等于标准水米比W时的标准加热方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焖饭阶段的上限温度调整为大于第十预定温度t10的第十上调预定温度,同时将维持时长调整为大于第九预定时长T9的第九上调预定时长。
具体可以根据水重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定量地第九下调预定温度、第十下调预定温度或第十下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201
其中,m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tm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重每增加或减少m6的水,则相应地将第九预定温度下调或第十预定温度上调或下调tm6。例如,在上调时,m6可以为10g,相应地tm6可以为0.1℃。在下调时,m6可以为5g,相应地tm6可以为0.2℃。
另外,还可以通过水米比定量计算第九下调预定温度、第十下调预定温度或第十下调预定温度: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202
其中,k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tk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米比,水米比每增加或减少k4,则相应地将第九预定温度下调或第十预定温度上调或下调tk6。例如,在上调时,k6可以为0.1,相应地,相应地tk6可以为0.2℃。在下调时,k6可以为0.1,相应地tk6可以为0.4℃。
当然,还可以通过水重定量地计算相应的调整时长。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九下调预定时长或第九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203
其中,m7为在焖饭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Tm7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重每增加或减少m7的水,则相应地将维持时间上调或下调Tm7时长。例如,在上调时,m7可以为10g,相应地Tm7可以为0.5min;在下调时,m7可以为5g,相应地Tm7可以为0.5min。
另外,还可以通过水米比定量计算。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第九下调预定时长或第九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BDA0002780573380000204
其中,k7为在焖饭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Tk7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上述公式的含义为,相比标准水米比,水米比每增加或减少k7,则相应地将维持时间增加或缩短Tk7时长。例如,在上调时,k7可以为0.1,相应地Tk7可以为1.5min。在下调时,k7可以为0.1,而Tk7可以为3min。
可以理解,在上述各阶段进行温度调整时,上调或下调温度均按照计算结果以四舍五入的方式取整数,由此既方便测温监控,也方便对加热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上述各预定功率均指的是烹饪器具的平均功率(或称等效功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且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述图1中由烹饪器具执行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前述图1中由烹饪器具执行的烹饪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26)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具有加热模块、称重模块和测温模块,烹饪过程至少包括吸水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过程包括:
判量阶段,所述判量阶段位于所述吸水阶段之前,所述判量阶段包括:
以第一预定功率加热第一预定时长;
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内的温升计算所述烹饪器具中的水量;
所述方法包括:
在判量阶段之前,获取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
根据所述水量、所述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计算当前水米比;
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当前水米比与标准水米比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所述判量阶段之后的烹饪过程中的加热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模块包括上测温模块和下测温模块,所述上测温模块用于感测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空间的顶部的温度,所述下测温模块用于感测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锅的底部温度,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内的温升至少包括所述上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内的温升包括所述上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升和所述下测温模块测得的温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烹饪器具中的水量: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11
其中,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η为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效率;
P1为所述第一预定功率;
T1为所述第一预定时长;
Q为系统补偿热量;
n为饭煲常数;
tx0为所述下测温模块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开始时感测的温度值;
tx1为所述下测温模块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长结束时感测的温度值;
ts0为所述上测温模块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长开始时感测的温度值;
ts1为所述上测温模块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长结束时感测的温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方法在所述判量阶段之前还包括热平衡阶段,所述热平衡阶段包括:
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环境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执行步骤A,并且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时,执行步骤B;
步骤A:以第二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为所述第二预定温度,然后执行步骤B;
步骤B:以第三预定功率加热,使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位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和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的第三预定温度之间,并维持第三预定时长;
其中,所述第三预定功率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当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到的温度值为所述第三预定温度时,停止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平衡阶段,获取所述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所述烹饪器具启动烹饪的电信号时,获取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当前水米比: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21
其中,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0为所述称重模块感测到的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水混合物的总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水阶段包括: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小于或等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四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四预定温度,并维持第四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大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四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四预定温度,并维持第四下调预定时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四下调预定时长: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31
或者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32
其中,
T′4为所述第四下调预定时长;
T4为所述第四预定时长;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1为在吸水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
Tm1为在吸水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调整时长;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1为在吸水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
Tk1为在吸水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调整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吸水阶段之后的快速升温阶段,所述快速升温阶段包括:
以第五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上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五预定温度,然后以小于所述第五预定功率的第六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沸腾。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快速升温阶段之后的维持沸腾阶段,所述维持沸腾阶段包括: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等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七预定温度,或者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七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大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七上调预定温度,或者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七上调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小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七下调预定温度,或者以第七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七下调预定时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七上调预定温度或所述第七下调预定温度: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41
或者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42
其中,
t′7为所述第七上调预定温度或所述第七下调预设温度;
t7为所述第七预定温度;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m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k2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七上调预定时长或所述第七下调预定时长: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43
或者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44
其中,
T′7为所述第七上调预定时长或所述第七下调预定时长;
T7为所述第七预定时长;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m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k3为在维持沸腾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维持沸腾阶段之后的鼓吹阶段,所述鼓吹阶段包括: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等于或小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八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八预定温度,或者以第八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八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大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八预定功率加热,直至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达到第八上调预定温度,或者以第八预定功率加热并维持沸腾状态第八上调预定时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八上调预定温度: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51
或者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52
其中,
t′7为所述第八上调预定温度;
t7为所述第八预定温度;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4为在鼓吹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
tm4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温度值;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4为在鼓吹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
tk4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温度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八上调预定时长: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53
或者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54
其中,
T′8为所述第八上调预定时长;
T′8为所述第八预定时长;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5为在鼓吹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
Tm5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时长;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5为在鼓吹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调整单位;
Tk5为在鼓吹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时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方法还包括位于所述鼓吹阶段之后的焖饭阶段,所述焖饭阶段包括: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等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九预定功率加热,使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位于第九预定温度和大于所述第九预定温度的第十预定温度之间,并维持第九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大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九预定功率加热,使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位于第九预定温度和大于所述第九预定温度的第十上调预定温度之间,并维持第九上调预定时长;
当所述当前水米比小于所述标准水米比时,以第九预定功率加热,使所述下测温模块感测的温度值位于第九下调预定温度和大于所述第九下调预定温度的第十下调预定温度之间,并维持第九下调预定时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十上调预定温度或所述第十下调预定温度: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61
或者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62
其中,
t′10为所述第十上调预定温度;
t10为所述第十预定温度;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m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k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温度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九下调预定温度: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63
或者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64
其中,
t′9为所述第九上调预定温度;
t9为所述第九预定温度;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
tm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下调温度值;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6为在焖饭阶段的温度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下调整单位;
tk6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下调温度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九上调预定时长或所述第九下调预定时长: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71
或者
Figure FDA0002780573370000072
其中,
T′9为所述第九上调预定时长或所述第九下调预定时长;
T9为所述第九预定时长;
m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水的重量;
mw0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在标准水米比的情况下对应的标准水量;
m7为在焖饭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的重量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m7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重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
K为所述当前水米比;
W为所述烹饪器具内的米量对应的标准水米比;
k7为在焖饭阶段的时长方面以水米比为基准的向上或向下调整单位;
Tk7为在焖饭阶段每一水米比调整单位对应的上调或下调时长。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调温度或下调温度按照计算结果以四舍五入取整数。
24.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内锅;所述内锅用于形成烹饪空间;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所述内锅;
称重模块,所述称重模块用于感测所述烹饪空间内的食物的重量;
上测温模块,所述上测温模块用于感测所述烹饪空间的顶部的温度;
下测温模块,所述下测温模块用于感测所述内锅的底部的温度;以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加热模块、所述称重模块、所述上测温模块和所述下测温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配置为用于控制所述烹饪器具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25.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且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方法的步骤。
CN202011280394.2A 2020-11-16 2020-11-16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5042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0394.2A CN114504237A (zh) 2020-11-16 2020-11-16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0394.2A CN114504237A (zh) 2020-11-16 2020-11-16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4237A true CN114504237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7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0394.2A Pending CN114504237A (zh) 2020-11-16 2020-11-16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423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2355A (zh) * 2015-06-08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和装置、烹饪器具及终端
CN107343740A (zh) * 2016-05-04 2017-11-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烹饪米饭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19307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CN109691885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防溢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96841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96856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269518A (zh) * 2018-03-15 2019-09-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控制方法及烹饪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CN110353467A (zh) * 2018-04-10 2019-10-2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62128A (zh) * 2019-07-09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烹饪器具
CN110353497A (zh) * 2018-04-09 2019-10-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20719A (zh) * 2020-07-15 2020-10-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米量判断的烹饪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2355A (zh) * 2015-06-08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和装置、烹饪器具及终端
CN107343740A (zh) * 2016-05-04 2017-11-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烹饪米饭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19307A (zh) * 2017-08-25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CN109691885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防溢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96841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96856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269518A (zh) * 2018-03-15 2019-09-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控制方法及烹饪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设备
CN110353497A (zh) * 2018-04-09 2019-10-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53467A (zh) * 2018-04-10 2019-10-2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62128A (zh) * 2019-07-09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烹饪器具
CN111820719A (zh) * 2020-07-15 2020-10-2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米量判断的烹饪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8592B (zh) 微蒸烤一体机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微蒸烤一体机
CN108567313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JP7152526B2 (ja) 調理器具及びその保温制御方法、決定方法
CN110353469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691868B (zh) 烹饪器具及其煮饭性能自动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0353466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960080A (zh) 用于煮饭器的烹饪方法及烹饪器具
US20150320251A1 (en) Food cooking device
CN113069011B (zh) 一种米饭烹饪方法及米饭烹饪器具
CN112806826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08304A (zh) 烹饪器具及其加热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04237A (zh)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307328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0353468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7407520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1685607A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具
JP5289515B2 (ja) 炊飯器
CN114504236B (zh)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48831B (zh) 一种修正加热时间的电饭锅以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207604752U (zh) 一种适合糖尿病和消化功能差的人群的多功能自动电饭锅
JP5389240B1 (ja) 炊飯器
JP2007312871A (ja) 保温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有する炊飯器
JP4143936B2 (ja) 自動炊飯モードつき電子レンジ
CN109907640B (zh) 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该烹饪器具
JP2018068326A (ja) 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