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6826A -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6826A
CN112806826A CN201911122287.4A CN201911122287A CN112806826A CN 112806826 A CN112806826 A CN 112806826A CN 201911122287 A CN201911122287 A CN 201911122287A CN 112806826 A CN112806826 A CN 112806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pot
heating
heating element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22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羊小亮
刘化勇
邝坚
邢胜华
黄韦铭
罗飞龙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222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6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6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6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内锅、内锅加热元件、温度感测器以及加热控制器,其中,内锅加热元件用于对烹饪内锅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温度感测器用于感测烹饪内锅的锅壁温度,而加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温度感测器的温度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并根据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内锅加热元件作业。如此设置,使得加热控制器能够对米饭的烹煮过程实现较为精准的控制,从而使烹煮出来的米饭不易出现糊底或夹生的情形,这样,不仅可使米饭具有较好的食用口感,而且还便于用户对烹饪内锅进行清洗,从而可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越来越普及。其中,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内锅的煲体和用于封盖所述烹饪内锅的顶端开口的盖体。
在现有的烹饪器具中,通常仅设有适用于较多米量(至少2杯米量)的烹饪模式,如此,当用户将较少米量(如0.5杯或1杯米量)置入烹饪内锅中进行烹饪时,较易由于烹饪模式不适配而出现米饭糊底或夹生的情形,这样,不仅会影响用户的食用口感,而且也会增加用户的清洗难度,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对米饭的烹煮过程进行较为精准的控制,有利于提升米饭的食用口感,从而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烹饪内锅;
内锅加热元件,用于对所述烹饪内锅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
温度感测器,用于感测所述烹饪内锅的锅壁温度;以及
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温度感测器的温度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并根据所述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作业。
可选地,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在所述初始温升速率位于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时匹配相应的小米量烹饪模式。
可选地,所述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包括0.5杯米速率区间和1杯米速率区间,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相应的0.5杯米烹饪模式和1杯米烹饪模式。
可选地,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沸腾焖饭阶段,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在所述沸腾焖饭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小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不小于1/4;
其中,所述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可选地,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所述沸腾焖饭阶段之前的快速升温阶段,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在所述快速升温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8至3/8之间;
其中,所述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可选地,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所述快速升温阶段之前的吸水阶段,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在所述吸水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8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14至3/14之间;
其中,所述吸水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可选地,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时,接收所述温度感测器的温度信号作为初始温度值,同时开始计时并持续接收所述温度信号;
在所述温度信号达到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温升时长值;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值、所述预设温度值和所述温升时长值确定所述初始温升速率。
可选地,所述烹饪内锅的侧壁包括与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外周缘相连的弧壁部,且沿所述烹饪内锅的轴向向下,位于所述弧壁部内的锅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弧壁部包括沿轴向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二弧形壁的底端周缘与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外周缘相连,所述第二弧形壁与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所围设形成的内腔的容积不小于0.1L。
可选地,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呈圆盘状,所述温度感测器为接触式温度感测器且用于对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温度进行感测,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的直径不小于4c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内锅和用于对所述烹饪内锅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感测所述烹饪内锅的锅壁温度;
根据所述锅壁温度确定初始温升速率;以及
根据所述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作业。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包括:
在所述初始温升速率位于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时匹配相应的小米量烹饪模式。
可选地,所述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包括0.5杯米速率区间和1杯米速率区间,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相应的0.5杯米烹饪模式和1杯米烹饪模式。
可选地,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沸腾焖饭阶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沸腾焖饭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小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不小于1/4;
其中,所述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可选地,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所述沸腾焖饭阶段之前的快速升温阶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快速升温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8至3/8之间;
其中,所述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可选地,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所述快速升温阶段之前的吸水阶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吸水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8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14至3/14之间;
其中,所述吸水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锅壁温度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包括:
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时,接收所述锅壁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值,同时开始计时并持续接收所述温度信号;
在所述温度信号达到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温升时长值;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值、所述预设温度值和所述温升时长值确定所述初始温升速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发明中,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内锅、用于对烹饪内锅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用于感测烹饪内锅的锅壁温度的温度感测器以及加热控制器,且加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温度感测器的温度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并根据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内锅加热元件作业。如此,通过初始温升速率匹配适宜的烹饪模式,能够对米饭的烹饪过程实现较为精准的控制,有利于避免烹煮出来的米饭出现糊底或夹生的情形,这样,不仅可使用户在品尝米饭时具有较好的食用口感,而且还便于用户对烹饪内锅进行清洗,有利于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盖体处于开盖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烹饪内锅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3的整体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加热控制器控制内锅加热元件的原理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加热烹煮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盖体的整体剖视图;
图8为图7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9为图7中的A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煲体 200 盖体
1 烹饪内锅 2 内锅加热元件
3 温度感测器 4 加热控制器
11 弧壁部
111 第一弧形壁 112 第二弧形壁
201 底盖板 202 盖板加热装置
202A 加热座板 202B 盖板加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内锅1、用于对烹饪内锅1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 2、用于感测烹饪内锅1的锅壁温度的温度感测器3以及加热控制器4,其中,加热控制器4配置为根据温度感测器3的温度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并根据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其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能能够对食材进行烹煮的烹饪器具。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中,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内锅1和用于对烹饪内锅1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2,且控制方法包括:
感测烹饪内锅1的锅壁温度;
根据锅壁温度确定初始温升速率;以及
根据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
在本发明中,加热控制器4分别电连接内锅加热元件2和温度感测器3,且加热控制器4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温度感测器3的温度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而后根据确定的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进而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此外,加热控制器4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之后,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以预设初始功率对烹饪内锅1进行加热。如此,内锅加热元件2 在预设初始功率下对烹饪内锅1进行加热,装载于烹饪内锅1中的米水总量的不同,初始温升速率亦不相同,也即不同的初始温升速率可对应装载于烹饪内锅1内的不同的米水总量,这样,加热控制器4可通过确定的初始温升速率匹配适宜的烹饪模式以对烹饪内锅1中的米水进行烹煮,能够对米饭的烹煮过程实现较为精准的控制,从而使烹煮出来的米饭不易出现糊底或夹生的情形,在具有较好的食用口感的同时,还便于用户对烹饪内锅1进行清洗,有利于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避免锅壁温度上升过快而影响温度感测器3的感测反应时间和感测精度,优选地,预设初始功率应设置为不大于800W。进一步地,预设初始功率应不大于500W。此外,由于现今的加热控制器4中一般都集成有计时器,因此,在烹饪器具中不另设具有计时功能的计时器。当然,若加热控制器4 中未集成有计时器,则烹饪器具应还包括与加热控制器4电连接的计时器,且加热控制器4配置为:根据温度感测器3的温度信号和计时器的计时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并根据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
优选地,根据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包括在初始温升速率位于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时匹配相应的小米量烹饪模式。具体地,加热控制器4配置为在初始温升速率位于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时匹配相应的小米量烹饪模式。如此设置,当置于烹饪内锅1中的米水量较少(如1杯米以及烹煮 1杯米所需加入的水量)时,加热控制器4确定的初始温升速率会落入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内,从而使加热控制器4匹配相应的小米量烹饪模式以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
其中,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包括0.5杯米速率区间和1杯米速率区间,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相应的0.5杯米烹饪模式和1杯米烹饪模式。具体地,当加热控制器4根据温度感测器3的温度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落入0.5杯米速率区间时,加热控制器4匹配相应的0.5杯米烹饪模式;而当加热控制器4根据温度感测器3的温度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落入1杯米速率区间时,加热控制器4则匹配相应的1杯米烹饪模式。如此设置,能够对小米量烹煮进行更为精准地烹煮过程控制,从而使烹煮得到的米饭具有更好的食用口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还可包括1.5杯米速率区间,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相应的1.5杯米烹饪模式等,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另外,加热控制器4可配置为在初始温升速率位于预设大米量速率区间时匹配相应的大米量烹饪模式。如此设置,当置于烹饪内锅1中的米水量较多(如5杯米以及烹煮5杯米所需加入的水量)时,加热控制器4确定的初始温升速率会落入预设大米量速率区间内,从而可使加热控制器4匹配相应的大米量烹饪模式以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
其中,预设大米量速率区间包括3杯米速率区间、4杯米速率区间和5 杯米速率区间,大米量烹饪模式包括相应的3杯米烹饪模式、4杯米烹饪模式和5杯米烹饪模式。当然,预设大米量速率区间和相应的大米量烹饪模式还可有多种,在此不再赘述。如此设置,能够对大米量烹煮进行更为精准地烹煮过程控制,促使烹煮得到的米饭具有更好的食用口感,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参照图6,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沸腾焖饭阶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沸腾焖饭阶段,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不小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不小于1/4;其中,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min为时间单位,指分钟,下述不再一一解释说明)。具体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沸腾焖饭阶段,加热控制器4配置为:在沸腾焖饭阶段,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不小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不小于1/4;其中,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不小于 5min。
其中,沸腾焖饭阶段包含多个循环的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该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可选择8s(s为时间单位,指秒,下述不再一一解释说明)、 16s或20s等其它适宜的时间,在此不再一一例举。而内锅加热元件2的额定加热功率通常为不小于1000W且不大于1400W。为缩短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优选地,在沸腾焖饭阶段,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应不小于内锅加热元件2的额定加热功率的50%,且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应不小于1/4。为使烹煮而成的米饭熟透,避免米饭出现夹生的情形,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不宜设置过短,优选地,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应不小于5min。进一步地,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应不小于8min。
在沸腾焖饭阶段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为内锅加热元件2的额定加热功率的70%,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为1/4,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为12s,且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为20min。具体地,沸腾焖饭阶段的整个烹煮过程时长为20min,在20min内的每个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12s中,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时间和停止作业时间分别为3s和9s。
进一步地,参照图6,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沸腾焖饭阶段之前的快速升温阶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快速升温阶段,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8至3/8之间;其中,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具体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沸腾焖饭阶段之前的快速升温阶段,加热控制器4配置为:在快速升温阶段,控制内锅加热元件 2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8至3/8之间;其中,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其中,快速升温阶段包含多个循环的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该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可选择8s、16s或20s等其它适宜的时间,在此不再一一例举。而内锅加热元件2的额定加热功率通常为不小于1000W且不大于1400W。具体地,对于小米量烹饪而言,由于烹饪内锅1中所装载的米水量较少,为避免由于烹饪内锅1中的米水温升过快(如小于5min)而出现糊底的情形,优选地,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应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当然,为避免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过长,进一步地,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应不小于额定加热功率20%。此外,为使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较为适宜,优选地,在快速升温阶段,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8至3/8之间。
在快速升温阶段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为内锅加热元件2的额定加热功率的40%,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为1/4,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为16s,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为6min。具体地,快速升温阶段的整个烹煮过程时长为6min,在6min内的每个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16s中,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时间和停止作业时间分别为4s和12s。
可选地,参照图6,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快速升温阶段之前的吸水阶段,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吸水阶段,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80%,并且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14至3/14之间;其中,吸水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具体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快速升温阶段之前的吸水阶段,加热控制器4配置为:在吸水阶段,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80%,并且控制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14至3/14之间;其中,吸水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具体地,吸水阶段主要用于米粒均匀吸水以更好地糊化,因此,吸水阶段并非小米量烹饪模式的必要阶段。但若小米量烹饪模式中省却了吸水阶段,则为避免米饭夹生,需延长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其中,吸水阶段包含多个循环的预设吸水作业周期,该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可选择8s、16s或20s等其它适宜的时间,在此不再一一例举。而内锅加热元件2的额定加热功率通常为不小于1000W且不大于1400W。为防止米粒表面糊化而米芯却仍未煮熟,在吸水阶段,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不宜设置得过大(例如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设置为不大于内锅加热元件2的额定加热功率的80%),且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应介于1/14至3/14 之间。当然,为避免吸水阶段的时长过长,进一步地,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应不小于额定加热功率50%。此外,将吸水阶段的时长优选为不小于 5min,有利于米粒均匀吸水。
在吸水阶段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锅加热元件2的加热功率为内锅加热元件2的额定加热功率的60%,内锅加热元件2在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为1/7,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为14s,吸水阶段的时长为 10min。具体地,吸水阶段的整个烹煮过程时长为10min,在10min内的每个预设吸水作业周期14s中,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时间和停止作业时间分别为2s和12s。
优选地,根据锅壁温度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包括: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时,接收锅壁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值,同时开始计时并持续接收温度信号;在温度信号达到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温升时长值;根据初始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和温升时长值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具体地,加热控制器4配置为: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时,接收温度感测器3的温度信号作为初始温度值,同时开始计时并持续接收温度信号;在温度信号达到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温升时长值;根据初始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和温升时长值确定初始温升速率。
其中,若加热控制器4中未集成有计时器,则加热控制器4应配置为: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时,接收温度感测器3的温度信号作为初始温度值,同时控制计时器开始计时并持续接收温度信号;在温度信号达到预设温度值时,接收计时器的计时信号作为温升时长值;根据初始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和温升时长值确定初始温升速率。
具体地,预设温度值可以为一个预先设定的确定的数值(如35℃),也可以为一个在初始温度值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固定数值而得到的温度值(如初始温度值为20℃,固定数值为10℃,则预设温度值为30℃;或初始温度值为25℃,固定数值为10℃,则预设温度值为35℃等)。此外,初始温升速率的确定还可以有多种其它适当的方式,例如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时,接收温度感测器3的温度信号作为初始温度值,同时开始计时并持续接收温度信号;在内锅加热元件2的作业时长达到预设温升时长值时,获取温度感测器 3的温度信号作为最终温度值;根据初始温度值、预设温升时长值和最终温度值确定初始温升速率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4,烹饪内锅1的侧壁包括与烹饪内锅1的底壁外周缘相连的弧壁部11,且沿烹饪内锅1的轴向向下,位于弧壁部11内的锅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具体地,将少量米(如0.5杯或1杯米)置入未设有弧壁部11的烹饪内锅1中,米水的液面至烹饪内锅1的底壁的距离较小,这样,在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时,较易使米水整体温升过快,从而致使靠近烹饪内锅1的底壁的米粒表面糊化得较为严重,进而使得靠近烹饪内锅1的底壁的米粒较易出现糊底的情形,影响食用口感。有鉴于此,通过在烹饪内锅1的侧壁设有沿轴向向下减缩的弧壁部11,能够提升烹饪内锅1 中所容置的米水的液面高度,尤其是对于小米量而言,液面高度提升得尤为明显,这样,在内锅加热元件2作业时,可将烹饪内锅1的底壁上的热量较为快速地传导至远离底壁的温度较低的水中,能够有效避免靠近烹饪内锅1 的底壁的米粒出现表面糊化严重的情形,有利于防止米饭糊底,进而提升米饭的食用口感。
优选地,弧壁部11包括沿轴向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壁111和第二弧形壁112,参照图3和图4,第二弧形壁112的底端周缘与烹饪内锅1的底壁外周缘相连。如此,通过对弧壁部11做了两段的减缩设置,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锅腔底部的容积,从而更为有效地提升内锅1中所容置的米水的液面高度,使得位于第二弧形壁112内的锅腔更适于对小米量进行烹煮。此外,将弧壁部11设置为包括第一弧形壁111和第二弧形壁112,就可在第一弧形壁111和第二弧形壁112之间设置用于放置蒸格的环形承台,不仅便于用户蒸煮鱼、鸡蛋羹等食物以丰富用户的使用场景,而且还可避免蒸格与烹饪内锅1频繁接触而刮花内锅的涂层(如不粘涂层等)。此外,为使位于第二弧形壁112内的锅腔适于对0.5杯米进行烹煮,第二弧形壁112与烹饪内锅1的底壁所围设形成的内腔的容积应不小于0.1L。
另外,参照图3和图4,温度感测器3优选为接触式温度感测器,且温度感测器3用于对烹饪内锅1的底壁温度进行感测,如此,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生产成本亦较低。为提高温度感测器3对烹饪内锅1的锅壁温度的感测精度,烹饪内锅1的底壁优选为呈圆盘状,并且烹饪内锅1的底壁的直径应设置为不小于4cm。
优选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100和用于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盖体200,且烹饪内锅1容置于该烹饪腔中。其中,煲体100的顶部设有煲体枢转部,盖体200的周缘部相应设有与煲体枢转部枢转配合的盖体枢转部,这样,盖体200就可相对于煲体100枢转以打开或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此外,内锅加热元件2可选取诸如线圈盘、电热管、电热膜或PTC 加热片等以用于对烹饪内锅1进行加热。
具体地,开始作业信号可由用户手动按压按键触发(如按压开始按键),开始作业信号也可由盖体200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而自动触发等,在此不做特别限定。此外,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0.5杯米速率区间、1杯米速率区间以及预设大米量速率区间均可由多次试验得到,在此亦不做特别限定。
优选地,参照图7至图9,盖体200包括用于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底盖板201以及用于加热底盖板201的盖板加热装置202(其中盖板加热装置202位于底盖板201的上方),且盖板加热装置202朝向底盖板201的竖向投影面积至少占底盖板201的横截面面积的90%,如此设置,烹饪内锅1 中的食材受热所产生的水蒸气较不易在底盖板201的底面上形成冷凝水,这样,在用户开盖后,有利于避免形成在底盖板201上的冷凝水聚合成水流并沿着底盖板201向下流动,从而可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通过将盖板加热装置202朝向底盖板201的竖向投影面积与底盖板201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限定为不小于0.9以减少形成于底盖板201上的冷凝水量,则在烹饪器具的保温阶段,还可有效避免由于冷凝水滴落至米饭上而影响米饭的食用口感,也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参照图7和图9,盖板加热装置202包括加热座板202A和设置在加热座板202A的顶部的盖板加热元件202B(如电阻发热丝、PTC加热片或电热膜等),且盖板加热元件202B的加热功率与加热座板202A的横截面面积之间的比值应不小于0.07W/cm2,优选为不小于0.09W/cm2,这样,有利于确保盖板加热装置202具有足够的热量辐射至底盖板201以减少底盖板201上形成的冷凝水量,即更不易在底盖板201上形成冷凝水,从而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盖板加热装置202与底盖板201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1mm,参照图9,这样,能够使底盖板201接收到较为充足的热量以确保在底盖板 201上较难形成冷凝水。此外,为避免底盖板201接收到来自盖板加热装置 202的热量出现不均匀的情形,盖板加热装置202与底盖板201之间的距离应设置为不小于0.5mm。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方式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7)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烹饪内锅;
内锅加热元件,用于对所述烹饪内锅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
温度感测器,用于感测所述烹饪内锅的锅壁温度;以及
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温度感测器的温度信号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并根据所述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在所述初始温升速率位于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时匹配相应的小米量烹饪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包括0.5杯米速率区间和1杯米速率区间,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相应的0.5杯米烹饪模式和1杯米烹饪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沸腾焖饭阶段,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在所述沸腾焖饭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小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不小于1/4;
其中,所述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所述沸腾焖饭阶段之前的快速升温阶段,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在所述快速升温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8至3/8之间;
其中,所述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所述快速升温阶段之前的吸水阶段,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在所述吸水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8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14至3/14之间;
其中,所述吸水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时,接收所述温度感测器的温度信号作为初始温度值,同时开始计时并持续接收所述温度信号;
在所述温度信号达到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温升时长值;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值、所述预设温度值和所述温升时长值确定所述初始温升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内锅的侧壁包括与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外周缘相连的弧壁部,且沿所述烹饪内锅的轴向向下,位于所述弧壁部内的锅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壁部包括沿轴向向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二弧形壁的底端周缘与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外周缘相连,所述第二弧形壁与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所围设形成的内腔的容积不小于0.1L。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呈圆盘状,所述温度感测器为接触式温度感测器且用于对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温度进行感测,所述烹饪内锅的底壁的直径不小于4cm。
1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烹饪内锅和用于对所述烹饪内锅的锅壁底部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感测所述烹饪内锅的锅壁温度;
根据所述锅壁温度确定初始温升速率;以及
根据所述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以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作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升速率匹配相应的烹饪模式,包括:
在所述初始温升速率位于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时匹配相应的小米量烹饪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小米量速率区间包括0.5杯米速率区间和1杯米速率区间,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相应的0.5杯米烹饪模式和1杯米烹饪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沸腾焖饭阶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沸腾焖饭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小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沸腾焖饭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不小于1/4;
其中,所述沸腾焖饭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所述沸腾焖饭阶段之前的快速升温阶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快速升温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5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快速升温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8至3/8之间;
其中,所述快速升温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米量烹饪模式包括位于所述快速升温阶段之前的吸水阶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吸水阶段,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大于额定加热功率的80%,并且控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在预设吸水作业周期内的工作时长占比介于1/14至3/14之间;
其中,所述吸水阶段的时长不小于5min。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锅壁温度确定初始温升速率,包括:
在接收到开始作业信号时,接收所述锅壁温度作为初始温度值,同时开始计时并持续接收所述温度信号;
在所述温度信号达到预设温度值时获取温升时长值;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值、所述预设温度值和所述温升时长值确定所述初始温升速率。
CN201911122287.4A 2019-11-15 2019-11-15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2806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2287.4A CN112806826A (zh) 2019-11-15 2019-11-15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2287.4A CN112806826A (zh) 2019-11-15 2019-11-15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6826A true CN112806826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51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2287.4A Pending CN112806826A (zh) 2019-11-15 2019-11-15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682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1855A (zh) * 2021-05-31 2021-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饭煲
CN113475945A (zh) * 2021-08-19 2021-10-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器具
CN113749508A (zh) * 2021-09-02 2021-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及米水量检测方法、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439A (zh) * 2010-01-05 2010-07-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及其煮饭加热控制方法
CN102440679A (zh) * 2010-10-13 2012-05-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自定义加热模式的煮饭方法及电饭煲
WO2013078379A2 (en) * 2011-11-23 2013-05-30 Comaker Ll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creating medium viscosity food or personal care products by rapid rehydration
CN106289431A (zh) * 2015-05-28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识别电烹饪器烹饪过程中米水量的方法和电烹饪器
CN106419517A (zh) * 2016-08-26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20937A (zh) * 2016-11-30 2017-06-1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煮饭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微波煮饭器具
CN107198431A (zh) * 2016-03-16 2017-09-2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
CN107319907A (zh) * 2017-07-13 2017-1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米饭的方法、装置、烹饪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09038A (zh) * 2017-01-18 2018-07-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控制装置和防溢出控制方法
CN108567313A (zh) * 2018-02-09 2018-09-25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08926231A (zh) * 2017-05-27 2018-12-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显示烹饪倒计时时间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器具
CN110074651A (zh) * 2019-04-19 2019-08-0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及确定其内食材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439A (zh) * 2010-01-05 2010-07-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及其煮饭加热控制方法
CN102440679A (zh) * 2010-10-13 2012-05-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自定义加热模式的煮饭方法及电饭煲
WO2013078379A2 (en) * 2011-11-23 2013-05-30 Comaker Ll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creating medium viscosity food or personal care products by rapid rehydration
CN106289431A (zh) * 2015-05-28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识别电烹饪器烹饪过程中米水量的方法和电烹饪器
CN107198431A (zh) * 2016-03-16 2017-09-2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烹饪方法
CN106419517A (zh) * 2016-08-26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20937A (zh) * 2016-11-30 2017-06-1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煮饭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微波煮饭器具
CN108309038A (zh) * 2017-01-18 2018-07-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控制装置和防溢出控制方法
CN108926231A (zh) * 2017-05-27 2018-12-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显示烹饪倒计时时间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器具
CN107319907A (zh) * 2017-07-13 2017-1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米饭的方法、装置、烹饪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67313A (zh) * 2018-02-09 2018-09-25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0074651A (zh) * 2019-04-19 2019-08-0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及确定其内食材量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1855A (zh) * 2021-05-31 2021-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饭煲
CN113475945A (zh) * 2021-08-19 2021-10-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器具
CN113475945B (zh) * 2021-08-19 2022-06-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器具
CN113749508A (zh) * 2021-09-02 2021-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及米水量检测方法、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06826A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13462B (zh) 电饭锅
US6523457B1 (en) Pasta machine
US5682809A (en) Appliance for cooking bagels
CN110353469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691868B (zh) 烹饪器具及其煮饭性能自动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0353466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10446647U (zh) 烹饪器具
CN210810465U (zh) 一种电饭锅
CN112006535B (zh)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烹饪控制装置
CN207604752U (zh) 一种适合糖尿病和消化功能差的人群的多功能自动电饭锅
CN114145654A (zh) 电火锅的烹煮控制方法、电火锅、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11534051U (zh) 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
CN210810464U (zh) 一种电饭锅
CN210870991U (zh)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附件
JPH06284959A (ja) 電気おかゆ調理器
JP3298091B2 (ja) 炊飯器
JP2000023828A (ja) 炊飯釜
CN112006518B (zh)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006521B (zh)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
CN103405152A (zh) 煮蛋器
CN216166931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12710007B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16317152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6293741U (zh)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