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2540B - 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2540B
CN114472540B CN202210087605.3A CN202210087605A CN114472540B CN 114472540 B CN114472540 B CN 114472540B CN 202210087605 A CN202210087605 A CN 202210087605A CN 114472540 B CN114472540 B CN 114472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ype
production line
rolling
rolling mi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76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72540A (zh
Inventor
吴明安
侯栋
丁建国
张鑫
宋健
牛晓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Changzhi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Changzhi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Changzhi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Changzhi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76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2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2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2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72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2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16Control of thickness, width, diameter or other transverse dim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属于轧钢工艺技术领域。所述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包括:当生产线为棒材轧机生产线时,棒材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棒材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变态圆‑圆孔型系统。本发明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棒线轧机一般采用顺列式全连续布置,为避免轧制过程中轧件扭转带来的质量缺陷,普遍采用平立交替式布置,孔型系统一般采用椭圆-圆孔型系统(一般水平轧机采用椭圆孔型,立式轧机采用圆孔型),此孔型系统能够保证轧制过程中光滑、均匀的变形,产品质量较好。
由于轧制过程中粗中轧机组前面道次轧件较大,一般不设置活套,为保证轧制过程顺利,采用微张力轧制,由此必然带来轧件在头部、尾部轧件尺寸比中间轧件尺寸要大,从而带来成品钢材尺寸头尾部分出现耳子或尺寸超差,中间部分能够达到国标控制标准。
成品钢材头尾耳子或尺寸超差部分的多少,反应了钢材通长尺寸的均匀性,通长尺寸越均匀,则头尾耳子或尺寸超差部分的比例越小,成品尺寸控制精度就能够提高,或在同等控制精度条件下减少头尾废品损失,提高成材率,降低成本。在一套棒线材轧机孔型系统确定后,机架或机组间的张力控制水平是决定钢材通长尺寸均匀性的关键,而这往往依靠经验进行操作,依赖工人的熟练程度和长期的经验摸索,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棒线材成品的通长尺寸均匀性受工人经验影响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包括:当生产线为棒材轧机生产线时,所述棒材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所述棒材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变态圆-圆孔型系统;当生产线为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时,所述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所述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所述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预精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变态圆-圆孔型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变态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1-1.2。
进一步地,所述变态圆孔型的短轴H2=H3-(1~3)mm,H3为变态椭圆孔型的下一道次圆孔型的高度;所述变态圆孔型的短轴B2=H3+(2~5)mm;所述粗轧机组的变态圆孔型的辊缝S1=8~10mm;所述中轧机组的变态圆孔型的辊缝S1=4~6mm;所述变态圆孔型的外圆角r2=3~5mm。
进一步地,所述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05-1.1。
进一步地,所述圆孔型的高度H3为本道次需要轧制的圆形实料的高度;所述圆孔型的宽度B3=H3+(1~3)mm;所述圆孔型的辊缝S3=2~4mm;所述圆孔型的外圆角=2~4mm。
进一步地,所述变态椭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15~1.18。
进一步地,所述变态椭圆孔型的长轴H1=b1-△h1,b1为变态圆孔型的上一道次的椭圆轧件的实际宽度,△h1为椭圆轧件在本道次的压下量;所述变态椭圆孔型的短轴B1=h1+△b1+(2~5mm),△b1为椭圆轧件在本道次的宽展。
进一步地,所述粗轧机组的△h1=15~35mm;所述中轧机组的△
h1=10~25mm;所述粗轧机组的△b1=0.15△h1~0.35△h1;所述中轧机组的△b1=0.15△h1~0.35△h1。
进一步地,所述粗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辊缝S1=8~10mm;所述中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辊缝S1=4~6mm;所述粗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孔型外圆角r1=8~15mm;所述中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孔型外圆角r1=5~10mm。
进一步地,所述椭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25-1.45。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当生产线为棒材轧机生产线时,棒材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棒材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变态圆-圆孔型系统,所以,可以造成这几个架次的延伸减少,而依据轧制理论,较小的延伸系数设计有助于消除轧件的通长尺寸波动,减少头部、尾部和中间尺寸的差别,具有良好的消差左右,而粗轧机组最后一架为立式轧机,采用变态椭圆孔型可以使轧件的高度大于宽度,轧件出轧机后能够更平稳的运行而不产生旋转,在下一道次水平轧机的椭圆孔型轧制时咬入更稳定,不会因为咬入轧件歪倒影响轧件头部形状尺寸,中轧机组最后两架采用变态圆-圆孔型,可以实现小延伸轧制,起到类似减定径的作用,具有更好的消差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进精轧机组轧件的尺寸精度,进一步保证轧件通长尺寸均匀性,最后一个架次采用圆孔型可方便立活套或水平活套起套,降低工人经验的影响,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当生产线为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时,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预精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变态圆-圆孔型系统,所以,可以造成这几个架次的延伸减少,而依据轧制理论,较小的延伸系数设计有助于消除轧件的通长尺寸波动,减少头部、尾部和中间尺寸的差别,具有良好的消差左右,而粗轧机组最后一架为立式轧机,采用变态椭圆孔型可以使轧件的高度大于宽度,轧件出轧机后能够更平稳的运行而不产生旋转,在下一道次水平轧机的椭圆孔型轧制时咬入更稳定,不会因为咬入轧件歪倒影响轧件头部形状尺寸,预精轧机组最后两架采用变态圆-圆孔型系统可以实现小延伸轧制,起到类似减定径的作用,具有更好的消差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进精轧机组轧件的尺寸精度,进一步保证轧件通长尺寸均匀性,最后一个架次采用圆孔型可方便立活套或水平活套起套,降低工人经验的影响,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的变态椭圆孔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的变态圆孔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的圆孔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当生产线为棒材轧机生产线时,棒材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棒材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变态圆-圆孔型系统。
步骤S2,当生产线为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时,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预精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变态圆-圆孔型系统。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当生产线为棒材轧机生产线时,棒材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棒材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变态圆-圆孔型系统,所以,可以造成这几个架次的延伸减少,而依据轧制理论,较小的延伸系数设计有助于消除轧件的通长尺寸波动,减少头部、尾部和中间尺寸的差别,具有良好的消差左右,而粗轧机组最后一架为立式轧机,采用变态椭圆孔型可以使轧件的高度大于宽度,轧件出轧机后能够更平稳的运行而不产生旋转,在下一道次水平轧机的椭圆孔型轧制时咬入更稳定,不会因为咬入轧件歪倒影响轧件头部形状尺寸,中轧机组最后两架采用变态圆-圆孔型,可以实现小延伸轧制,起到类似减定径的作用,具有更好的消差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进精轧机组轧件的尺寸精度,进一步保证轧件通长尺寸均匀性,最后一个架次采用圆孔型可方便立活套或水平活套起套,降低工人经验的影响,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当生产线为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时,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预精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变态圆-圆孔型系统,所以,可以造成这几个架次的延伸减少,而依据轧制理论,较小的延伸系数设计有助于消除轧件的通长尺寸波动,减少头部、尾部和中间尺寸的差别,具有良好的消差左右,而粗轧机组最后一架为立式轧机,采用变态椭圆孔型可以使轧件的高度大于宽度,轧件出轧机后能够更平稳的运行而不产生旋转,在下一道次水平轧机的椭圆孔型轧制时咬入更稳定,不会因为咬入轧件歪倒影响轧件头部形状尺寸,预精轧机组最后两架采用变态圆-圆孔型系统可以实现小延伸轧制,起到类似减定径的作用,具有更好的消差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进精轧机组轧件的尺寸精度,进一步保证轧件通长尺寸均匀性,最后一个架次采用圆孔型可方便立活套或水平活套起套,降低工人经验的影响,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仅在粗轧机组、中轧机组和预精轧机组的最后一两个架次采用小延伸设计,整个机组总延伸系数根据情况可进行微调,适当加大其它架次的延伸,对总体轧制道次的合理确定并不产生影响。
参见2,具体地,变态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1-1.2,变态圆孔型的延伸系数减小,较小的延伸系数设计有助于消除轧件的通长尺寸波动,减少头部、尾部和中间尺寸的差别,具有良好的消差左右,降低工人经验的影响,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具体地,变态圆孔型的短轴H2=H3-(1~3)mm,H3为变态椭圆孔型的下一道次圆孔型的高度。
变态圆孔型的短轴B2=H3+(2~5)mm。
粗轧机组的变态圆孔型的辊缝S1=8~10mm。
中轧机组的变态圆孔型的辊缝S1=4~6mm。
变态圆孔型的外圆角r2=3~5mm。
参见图3,具体地,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05~1.1,圆孔型的延伸系数减小,较小的延伸系数设计有助于消除轧件的通长尺寸波动,减少头部、尾部和中间尺寸的差别,具有良好的消差左右,降低工人经验的影响,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具体地,变态圆孔型后的圆孔型的高度H3为本道次需要轧制的圆形实料的高度。
圆孔型的宽度B3=H3+(1~3)mm。
圆孔型的辊缝S3=2~4mm。
圆孔型的外圆角=2~4mm。
参见图1,具体地,变态椭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15~1.18,变态椭圆孔型的延伸系数减小,较小的延伸系数设计有助于消除轧件的通长尺寸波动,减少头部、尾部和中间尺寸的差别,具有良好的消差左右,降低工人经验的影响,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变态椭圆孔型的长轴H1=b1-△h1,b1为变态圆孔型的上一道次的椭圆轧件的实际宽度,△h1为椭圆轧件在本道次的压下量。
变态椭圆孔型的短轴B1=h1+△b1+(2~5mm),△b1为椭圆轧件在本道次的宽展。
粗轧机组的△h1=15~35mm。
中轧机组的△h1=10~25mm。
粗轧机组的△b1=0.15△h1~0.35△h1。
中轧机组的△b1=0.15△h1~0.35△h1。
粗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辊缝S1=8~10mm。
中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辊缝S1=4~6mm。
粗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孔型外圆角r1=8~15mm。
中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孔型外圆角r1=5~10mm
具体地,椭圆的延伸系数为1.25-1.45,椭圆孔型的延伸系数减小,较小的延伸系数设计有助于消除轧件的通长尺寸波动,减少头部、尾部和中间尺寸的差别,具有良好的消差左右,降低工人经验的影响,可以保证精轧成品前来料的均匀性,提高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生产线为棒材轧机生产线时,所述棒材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所述棒材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变态圆-圆孔型系统;
当生产线为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时,所述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粗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采用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所述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中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椭圆-变态椭圆孔型系统,所述高速线材轧机生产线或高棒轧机生产线的预精轧机组的最后两架轧机变态圆-圆孔型系统;
所述变态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1-1.2;
所述变态圆孔型的短轴H2=H3-(1~3)mm,H3为变态椭圆孔型的下一道次圆孔型的高度;
所述变态圆孔型的短轴B2=H3+(2~5)mm;
所述粗轧机组的变态圆孔型的辊缝S1=8~10mm;
所述中轧机组的变态圆孔型的辊缝S1=4~6mm;
所述变态圆孔型的外圆角r2=3~5mm;
所述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05~1.1;
所述圆孔型的高度H3为本道次需要轧制的圆形实料的高度;
所述圆孔型的宽度B3=H3+(1~3)mm;
所述圆孔型的辊缝S3=2~4mm;
所述圆孔型的外圆角=2~4mm;
所述变态椭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15~1.18;
所述变态椭圆孔型的长轴H1=b1-△h1,b1为变态圆孔型的上一道次的椭圆轧件的实际宽度,△h1为椭圆轧件在本道次的压下量;
所述变态椭圆孔型的短轴B1=h1+△b1+(2~5mm),△b1为椭圆轧件在本道次的宽展,h1为变态圆孔型的上一道次的椭圆轧件的实际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轧机组的△h1=15~35mm;
所述中轧机组的△h1=10~25mm;
所述粗轧机组的△b1=0.15△h1~0.35△h1;
所述中轧机组的△b1=0.15△h1~0.35△h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辊缝S1=8~10mm;
所述中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辊缝S1=4~6mm;
所述粗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孔型外圆角r1=8~15mm;
所述中轧机组的变态椭圆孔型的孔型外圆角r1=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椭圆孔型的延伸系数为1.25-1.45。
CN202210087605.3A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472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7605.3A CN114472540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7605.3A CN114472540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2540A CN114472540A (zh) 2022-05-13
CN114472540B true CN114472540B (zh) 2023-11-03

Family

ID=8147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7605.3A Active CN114472540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254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8913A2 (en) * 1988-06-27 1990-01-03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Rolling method of H-shaped steels
JP2001239311A (ja) * 2000-02-28 2001-09-04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管圧延機のロール回転数制御方法
CN1814363A (zh) * 2005-02-03 2006-08-09 山东九环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稳钉异型圆钢的热轧方法
CN104148382A (zh) * 2014-07-21 2014-11-19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连轧生产钛及钛合金棒材的方法
CN104646413A (zh) * 2015-01-23 2015-05-27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耗24道次高效热轧φ8盘螺的生产方法
WO2015176515A1 (zh) * 2014-05-19 2015-11-26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侧带肋螺纹钢筋的生产工艺
CN111330971A (zh) * 2020-03-18 2020-06-26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钢大棒材轧制线及轧制方法
CN213559126U (zh) * 2020-09-14 2021-06-29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用于圆钢和螺纹钢的粗轧机组和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8913A2 (en) * 1988-06-27 1990-01-03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Rolling method of H-shaped steels
JP2001239311A (ja) * 2000-02-28 2001-09-04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管圧延機のロール回転数制御方法
CN1814363A (zh) * 2005-02-03 2006-08-09 山东九环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稳钉异型圆钢的热轧方法
WO2015176515A1 (zh) * 2014-05-19 2015-11-26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侧带肋螺纹钢筋的生产工艺
CN104148382A (zh) * 2014-07-21 2014-11-19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连轧生产钛及钛合金棒材的方法
CN104646413A (zh) * 2015-01-23 2015-05-27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耗24道次高效热轧φ8盘螺的生产方法
CN111330971A (zh) * 2020-03-18 2020-06-26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钢大棒材轧制线及轧制方法
CN213559126U (zh) * 2020-09-14 2021-06-29 凌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用于圆钢和螺纹钢的粗轧机组和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2540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7759B (zh) 螺纹钢轧制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14472540B (zh) 一种棒线材成品通常尺寸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RU2383411C2 (ru) Способ непрерывной разливки для литья тонких металлических полос и установка непрерывной разливки
RU2530609C2 (ru) Способ прокатки рельс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катки рельсов и рельс,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указанным способом
CN101844234B (zh) 一种箱形孔型轧辊复用方法
CN108838213B (zh) 一种粗轧立辊空过方法
CN111842506B (zh) 一种用于五机架六辊冷连轧机组的窜辊控制方法
CN112296085A (zh) 一种用于轧制165方坯的粗轧型系统
JP4808068B2 (ja) 鋼片の圧延方法
CN100537066C (zh) 配备有摩根孔型系统的Ф7mm线材生产线的改造方法
US4685320A (en) Method of rolling steel rods and wires with grooveless rolls and grooveless rolling entry guide
RU235881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жатия сечения прокатных изделий в виде тонкого прутка и их калибровки по размеру
CN112453116A (zh) 一种槽钢高温矫直的方法
JPH05200402A (ja) 桁用プロフィル材を圧延するための圧延ライン
JP2520807B2 (ja) 多ストランドミルにおける異鋼種・異サイズ同時圧延方法
JP3584923B2 (ja) 熱延鋼板の製造方法
CN112718873B (zh) 改善钢轨矫前端部平直度的方法
CN113305155B (zh) 一种控制粗轧异物件压入的方法
CN214516738U (zh) 一种用于轧制圆钢的短应力连轧机组
CN114505354B (zh) 一种防止带钢热轧甩尾、轧破的控制方法
JPH03133511A (ja) 棒鋼・線材のフラットロール圧延入口ガイド
CN114160574B (zh) 一种线材摩根轧机配套达涅利减定径机的辊缝设定方法
CN112275805B (zh) 一种热轧带钢下表面质量的控制方法
JP6671667B1 (ja) 棒鋼・線材の粗圧延方法
CN117505522A (zh) 一种钢轨零辊缝成品孔型结构及轧制工艺、万能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