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1472B -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1472B
CN114451472B CN202210137444.4A CN202210137444A CN114451472B CN 114451472 B CN114451472 B CN 114451472B CN 202210137444 A CN202210137444 A CN 202210137444A CN 114451472 B CN114451472 B CN 114451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ves
tender
red
minutes
with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74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1472A (zh
Inventor
何文
李恒锐
黄珍玲
张秀芬
韦婉羚
杨海霞
郭素云
兰秀
刘连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1374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1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1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1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1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1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步骤有:采摘、初萎凋、二次萎凋、三次萎凋、揉捻、解块拼配、发酵、烘干机提香。本发明采用初萎凋、二次萎凋与三次萎凋的萎凋方式,既能有效实现萎凋脱水,又能最大化保持赤苍藤嫩芽及姜丝的营养物质;为后续制备得到的红茶打下基础。本发明将赤苍藤嫩芽与姜丝混合制成红茶,在冲泡后,茶汁挥发出清香,口感醇厚及鲜爽,无辛辣味,并带有回甘。

Description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赤苍藤(学名:Erythropalum scandens Bl.)为铁青树科(Olacaceae)赤苍藤属(Erythropalum)多年生常绿大型木质藤本植物。赤苍藤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园林绿化观赏价值,主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我国广东、广西生长在海拔280~550m地区,云南、贵州生长在海拔1000~1500m地区,多见于低山及丘陵地区或山区溪边、山谷、密林或疏林的林缘或灌丛中。经研究得出,赤苍藤根中含酚性成份,树脂及三萜等成分,而其中树脂的主要成份为苏门树脂酸、桂皮酸松柏醇酯等。赤苍藤具有清热利尿、降低尿酸等功效,主治:肝胆湿热、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利等症。
承上可知,赤苍藤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已知的可食用野菜,也是一种天然无公害的有待开发的野生植物资源。赤苍藤嫩尖叶是作为主要可食用部位,可用于鲜食、炒食、做馅、做汤、做粥、淹渍等烹饪方式;味道鲜美,清香宜口,且风味独特,在云南南部及广西、广东、海南等民间具有采集食用的习俗。
尤其,广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给予赤苍藤更好的生长环境,随着广西赤苍藤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赤苍藤嫩芽供大于求的情况,新鲜赤苍藤嫩芽不耐储存,腐烂后失去价值,造成资源浪费。
然而,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赤苍藤药效、营养成分、栽培种植方面,但是,对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研究不受重视,甚至忽略。现有技术中未见有针对赤苍藤红茶加工方面的报道。因此,加大对赤苍藤嫩芽的研究与开发、生产具有特色的赤苍藤嫩芽茶叶产品,对促进山赤苍藤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赤苍藤分布的广大的贫困山区农村,对于发展山区经济更是大有可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以赤苍藤嫩芽为主要原料,同时融合具有益肝、健脾、祛瘀消食的姜叶为辅料。针对原料的特点,结合传统的红茶工艺,有针对性的进行揉捻、发酵等处理方式,消除赤苍藤嫩芽本身携带的特殊气味,加工出来的赤苍藤红茶,汤色红亮,易冲泡、有效成分浸出快,口感醇厚,具有养胃、利尿、降尿酸等功效。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8~10cm,及时采摘,再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并分开放置,并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2~4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1~3cm,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1~2h,使得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含水率为60%~64%,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初萎凋后的赤苍藤嫩茎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5℃~-10℃,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28%~32%;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嫩叶、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150~20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15~20小时,温度为24~28℃;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2~24℃;其中,赤苍藤嫩叶先轻揉2~4分钟,后松压1~2分钟,再重压揉3~5分钟,其次松压1~2分钟,最后轻揉1~2分钟;辣木叶先轻揉4~6分钟,后松压1~2分钟,再重压揉3~6分钟,其次松压1~2分钟,最后轻揉5~8分钟;而将步骤(4) 所得到的嫩茎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嫩芽、辣木叶按照10~15:3~5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2~0.4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5~38℃下发酵10~30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进行发酵2~3小时;
(8)烘干:将步骤(7)发酵好的拼配叶放进烘干机进行烘干,以80~90℃的低温慢烘,烘至含水率≤6%;
(9)提香:将步骤(8)已经烘干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90℃~120℃的温度提香5~ 20分钟,控制含水量≤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初萎凋中每簸箕摊青1~1.5kg。能利于摊平于簸箕上,避免相互重叠挤压,利于萎凋脱水。
进一步地,所述手工揉捻为:先轻揉6~10分钟,后松压2~3分钟,再重压揉8~12分钟,其次松压3~4分钟,最后轻揉8~1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0.5~1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姜丝用浓度为5%~10%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干燥室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室。能更好地提高萎凋质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还包括有窨制;即为,将步骤(7) 发酵所得的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进行窨制;所述窨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新鲜采摘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将竹网置于可控温室内,且可控温室内设有循环风系统,温度控制在32℃~38℃,循环通风1~2小时;
(b)第一次窨花:将步骤(7)发酵所得的拼配叶均匀铺放于澳洲坚果花上,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3~8;室温控制在32℃~38℃,内循环抽风8~12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c)第一次冷冻干燥:将步骤(b)所得的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6%,备用;
(d)第二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一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0~12;室温控制在36℃~38℃,内循环抽风 10~14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e)第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d)所得的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6%,备用;
(f)第三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二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2~14;室温控制在36℃~38℃,内循环抽风 10~14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g)第三次冷冻干燥:将步骤(f)所得的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6%,即得到三窨三冷冻干燥的拼配叶。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三次萎凋,分别为初萎凋、二次萎凋与三次萎凋,初萎凋去除赤苍藤过多水分,再利用冷冻干燥室进行二次萎凋,冷冻干燥选用的温度为-25℃~-15℃,该温度范围能实现有效干燥脱水,达到二次萎凋的目的的同时,又能很好的保持赤苍藤嫩芽的形态、色泽和原有内含物质,同时极大的增加细胞的通透性,为后续的三次萎凋时采用红光低温萎凋打下基础,而红光萎凋能促进茶叶香气的形成,因此,能大大提升赤苍藤茶叶的茶黄素与黄酮,提升茶叶品质。
2.本发明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并分开放置。能更好保持赤苍藤的嫩叶形态,提高赤苍藤嫩叶的揉捻质量,使得揉捻得到的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而且,在揉捻之前,将三次萎凋后的嫩茎进行滚压,滚压后的嫩茎呈爆裂状态,并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纱布包裹能在揉捻时避免松散,利于将嫩茎集中揉捻。能提高揉捻质量,使得揉捻得到的条索紧,提高品质。
3.本发明在进行揉捻时,赤苍藤嫩芽先轻揉2~4分钟,后松压1~2分钟,再重压揉3~ 5分钟,其次松压1~2分钟,最后轻揉1~2分钟;辣木叶先轻揉4~6分钟,后松压1~2分钟,再重压揉3~6分钟,其次松压1~2分钟,最后轻揉5~8分钟;相比于现有的红茶制备时所需揉捻时间(通常为20分钟以上)少很多,缩短制茶的时间,同时可见,本发明采用三次萎凋,能实现高品质的萎凋质量,为后续的揉捻工艺打好基础,进而能缩短揉捻所需时间。
4.本发明将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萎凋、揉捻后再进行混合发酵,既避免了萎凋条件导致萎凋不均匀,又恰到好处的使得两种原料相互渗透,使得有效成分丰富。
5.本发明以低温成茶保留了茶叶中活性酶的活性,为物质转化提供了基础,提高茶叶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
6.本发明采用天然的赤苍藤嫩芽、辣木叶为原料,原料来源丰富且价廉;将两者融合做茶,不仅使得制备出来的茶品营养成分含量丰富、有效成分性能得到了增强,具有利尿,降尿酸,养胃等功效。
7.本发明还对发酵后所得的拼配叶进行窨制,采用三窨三冷冻干燥的方式进行窨制,能使得拼配叶锁住澳洲坚果花的香味以及澳洲坚果花所挥发出的有效物质。经三窨三冷冻干燥后,利于澳洲坚果花的香气掩盖了赤苍藤及姜的各自特有香气,且赤苍藤红茶能较长久的保留有澳洲坚果花的香气。
8.本发明在窨制时,每窨制一次,则将澳洲坚果花与拼配叶分离,避免残留的澳洲坚果花对下一次窨花的影响。
9.本发明技术应用后使赤苍藤嫩芽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为赤苍藤产业提供一种新的销路,每亩茶园可增收300元以上;防治赤苍藤嫩芽老化,采摘不及时,导致后续新芽萌发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采用的赤苍藤嫩芽的示意图;图中可见,赤苍藤嫩芽包括有嫩叶及嫩茎,选用的长度为8~10cm,嫩叶、嫩茎均较为翠绿鲜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8cm,及时采摘,再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并分开放置,并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4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5%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1cm,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1h,使得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含水率为60%,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初萎凋后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5℃,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28%;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嫩叶、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15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15小时,温度为24℃;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2℃;其中,赤苍藤嫩叶先轻揉2分钟,后松压1分钟,再重压揉3分钟,其次松压1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辣木叶先轻揉4分钟,后松压1分钟,再重压揉3分钟,其次松压1分钟,最后轻揉5分钟;而将步骤(4)所得到的嫩茎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嫩茎按照10:3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2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5℃下发酵10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进行发酵2小时;
(8)烘干:将步骤(7)发酵好的拼配叶放进烘干机进行烘干,以80℃的低温慢烘,烘至含水率为6%;
(9)提香:将步骤(8)已经烘干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90℃的温度提香15分钟,控制含水量≤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
3 色泽 色泽一致,光泽明亮
4 整碎 匀整,紧细重实
5 滋味 茶汤醇厚及鲜爽、带有回甘,略带有辛辣味
6 汤色 红艳而明亮
7 香气 清香
8 叶底 色泽明亮、柔软,赤苍藤嫩叶无残损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好的品质。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赤苍藤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清香。
实施例2: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10cm,及时采摘,再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并分开放置,并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2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7%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3cm,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2h,使得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含水率为64%,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初萎凋后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0℃,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32%;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嫩叶、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16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20小时,温度为28℃;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4℃;其中,赤苍藤嫩叶先轻揉4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5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2分钟;辣木叶先轻揉6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6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8分钟;而将步骤(4)所得到的嫩茎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嫩茎按照15:5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4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8℃下发酵30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进行发酵3小时;
(8)烘干:将步骤(7)发酵好的拼配叶放进烘干机进行烘干,以90℃的低温慢烘,烘至含水率为6%;
(9)提香:将步骤(8)已经烘干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120℃的温度提香5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
3 色泽 乌黑油润、油润鲜活
4 整碎 匀整,紧细重实
5 滋味 茶汤醇厚及鲜爽、带有回甘,无辛辣味
6 汤色 红艳而明亮
7 香气 清香
8 叶底 色泽明亮、柔软,赤苍藤嫩叶有残损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好的品质。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赤苍藤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清香。
实施例3: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8cm,及时采摘;采摘新鲜姜根块;净材,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再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4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10%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3cm,每簸箕摊青1.2kg;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2h,使得嫩芽、嫩叶含水率为63%,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晒青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2℃,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31%;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175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20小时,温度为28℃;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3℃;其中,赤苍藤嫩叶先轻揉4分钟,后松压1.5分钟,再重压揉5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1.5分钟;辣木叶先轻揉5分钟,后松压1分钟,再重压揉 6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7分钟;
而,赤苍藤的嫩茎则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然后,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手工揉捻为:先轻揉9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11分钟,其次松压5分钟,最后轻揉8分钟;
包裹时,将赤苍藤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0.8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嫩茎按照10:3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4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8℃下发酵30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进行发酵3小时;
(8)烘干:将步骤(7)发酵好的拼配叶放进烘干机进行烘干,以90℃的低温慢烘,烘至含水率为6%;
(9)提香:将步骤(8)已经烘干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100℃的温度提香10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冲泡时,能较快释出有效成分,能进一步提高茶汤的滋味。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赤苍藤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清香。
实施例4: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9cm,及时采摘;采摘新鲜姜根块;净材,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再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3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8%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2cm,每簸箕摊青1.3kg;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2h,使得嫩芽、嫩叶含水率为64%,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晒青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4℃,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28%;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20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16小时,温度为25℃;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3℃;其中,赤苍藤嫩芽先轻揉3分钟,后松压1.5分钟,再重压揉3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2分钟;辣木叶先轻揉6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5 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6分钟;
而,赤苍藤的嫩茎则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然后,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手工揉捻为:先轻揉8分钟,后松压2.5分钟,再重压揉10分钟,其次松压3.5分钟,最后轻揉9分钟;
包裹时,将赤苍藤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0.7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嫩茎按照13:4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3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8℃下发酵25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下进行发酵3小时;
(8)烘干:将步骤(7)发酵好的拼配叶放进烘干机进行烘干,以86℃的低温慢烘,烘至含水率为6%;
(9)提香:将步骤(8)已经烘干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115℃的温度提香8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
3 色泽 乌黑油润、色泽一致、光泽明亮
4 整碎 匀整,紧细重实
5 滋味 茶汤醇厚、鲜浓,回甘强
6 汤色 红艳而明亮
7 香气 清香
8 叶底 色泽明亮、柔软,赤苍藤嫩叶无残损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冲泡时,能较快释出有效成分,能进一步提高茶汤的滋味。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赤苍藤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清香。
实施例5: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10cm,及时采摘;采摘新鲜姜根块;净材,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再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2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10%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3cm,每簸箕摊青1.4kg;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2h,使得嫩芽、嫩叶含水率为64%,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晒青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3℃,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32%;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18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20小时,温度为27℃;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4℃;其中,赤苍藤嫩芽先轻揉4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4.5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2分钟;辣木叶先轻揉6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6 分钟,其次松压1分钟,最后轻揉5分钟;
而,赤苍藤的嫩茎则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然后,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手工揉捻为:先轻揉6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8分钟,其次松压3分钟,最后轻揉8分钟;
包裹时,将赤苍藤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0.5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嫩茎按照11:5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4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8℃下发酵15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下进行发酵3小时;
(8)烘干:将步骤(7)发酵好的拼配叶放进烘干机进行烘干,以90℃的低温慢烘,烘至含水率为6%;
(9)提香:将步骤(8)已经烘干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110℃的温度提香10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
3 色泽 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4 整碎 匀整,紧细重实
5 滋味 茶汤醇厚、鲜浓,带有强有力的回甘
6 汤色 红艳而明亮
7 香气 清香
8 叶底 色泽明亮、质地一致,赤苍藤嫩叶无残损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冲泡时,能较快释出有效成分,能进一步提高茶汤的滋味。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赤苍藤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清香。
实施例6: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8cm,及时采摘;采摘新鲜姜根块;净材,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再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4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5%~10%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赤苍藤嫩茎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2cm,每簸箕摊青 1.5kg;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2h,使得嫩芽、嫩叶含水率为62%,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晒青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真空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1℃,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32%;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叶、赤苍藤嫩茎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19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20小时,温度为28℃;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4℃;其中,赤苍藤嫩芽先轻揉2分钟,后松压1分钟,再重压揉3分钟,其次松压1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辣木叶先轻揉4分钟,后松压1分钟,再重压揉3分钟,其次松压1分钟,最后轻揉6分钟;
而,赤苍藤的嫩茎则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然后,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手工揉捻为:先轻揉10分钟,后松压3分钟,再重压揉 12分钟,其次松压4分钟,最后轻揉10分钟;
包裹时,将赤苍藤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1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叶及嫩茎混合放入解块机进行解块,再解块得到的物料进行搅拌均匀,得到赤苍藤混合物料;而辣木叶则单独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混合物料、姜丝按照10:3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2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8℃下发酵20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下进行发酵3小时;
(8)烘干:将步骤(7)发酵好的拼配叶放进烘干机进行烘干,以90℃的低温慢烘,烘至含水率为6%;
(9)提香:将步骤(8)已经烘干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120℃的温度提香5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
3 色泽 乌黑油润、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4 整碎 匀整,无粗老叶、紧细重实
5 滋味 茶汤醇厚、鲜浓,带有强有力的回甘
6 汤色 红艳而明亮
7 香气 清香
8 叶底 色泽明亮、柔软、厚实,赤苍藤嫩叶完好,无破损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高的品质;冲泡时,能较快释出有效成分,能进一步提高茶汤的滋味。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赤苍藤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清香。
实施例7: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8cm,及时采摘;采摘新鲜姜根块;净材,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再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4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5%~10%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2cm,每簸箕摊青1.3kg;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1~2h,使得嫩芽、嫩叶含水率为64%,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晒青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2℃,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28%;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20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16小时,温度为25℃;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3℃;其中,赤苍藤嫩芽先轻揉3分钟,后松压1.5分钟,再重压揉3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2分钟;辣木叶先轻揉6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5 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6分钟;
而,赤苍藤的嫩茎则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然后,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手工揉捻为:先轻揉8分钟,后松压2.5分钟,再重压揉10分钟,其次松压3.5分钟,最后轻揉9分钟;
包裹时,将赤苍藤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0.7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嫩茎按照13:4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2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8℃下发酵30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进行发酵3小时;
(8)窨制:将步骤(7)发酵所得的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进行窨制;所述窨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新鲜采摘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将竹网置于可控温室内,且可控温室内设有循环风系统,温度控制在32℃,循环通风1小时;
(b)第一次窨花:将步骤(7)发酵所得的拼配叶均匀铺放于澳洲坚果花上,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3;室温控制在32℃,内循环抽风8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c)第一次冷冻干燥:将步骤(b)所得的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为6%,备用;
(d)第二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一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0;室温控制在36℃,内循环抽风10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e)第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d)所得的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为5%,备用;
(f)第三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二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2;室温控制在36℃,内循环抽风10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g)第三次冷冻干燥:将步骤(f)所得的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为6%,即得到三窨三冷冻干燥的拼配叶;
(9)提香:将步骤(8)得到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105℃的温度提香12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
3 色泽 乌黑油润、色泽一致、光泽明亮
4 整碎 匀整,紧细重实
5 滋味 茶汤醇厚、鲜浓,回甘强
6 汤色 红艳而明亮
7 香气 澳洲坚果花的清香
8 叶底 色泽明亮、柔软,赤苍藤嫩叶无残损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冲泡时,能较快释出有效成分,能进一步提高茶汤的滋味。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赤苍藤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澳洲坚果花的清香。
实施例8: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8~10cm,及时采摘;采摘新鲜姜根块;净材,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再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4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5%~10%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3cm,每簸箕摊青1.4kg;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2h,使得嫩芽、嫩叶含水率为64%,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晒青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5℃,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32%;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195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20小时,温度为27℃;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4℃;其中,赤苍藤嫩芽先轻揉4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4.5分钟,其次松压2分钟,最后轻揉2分钟;辣木叶先轻揉6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6 分钟,其次松压1分钟,最后轻揉5分钟;
而,赤苍藤的嫩茎则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然后,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手工揉捻为:先轻揉6分钟,后松压2分钟,再重压揉8分钟,其次松压3分钟,最后轻揉8分钟;
包裹时,将赤苍藤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0.5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芽和辣木叶分别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嫩茎按照11:5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3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8℃下发酵25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下进行发酵3小时;
(8)窨制;即为,将步骤(7)发酵所得的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进行窨制;所述窨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新鲜采摘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将竹网置于可控温室内,且可控温室内设有循环风系统,温度控制在38℃,循环通风2小时;
(b)第一次窨花:将步骤(7)发酵所得的拼配叶均匀铺放于澳洲坚果花上,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8;室温控制在38℃,内循环抽风12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c)第一次冷冻干燥:将步骤(b)所得的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为6%,备用;
(d)第二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一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2;室温控制在38℃,内循环抽风14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e)第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d)所得的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6%,备用;
(f)第三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二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4;室温控制在38℃,内循环抽风14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g)第三次冷冻干燥:将步骤(f)所得的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为6%,即得到三窨三冷冻干燥的拼配叶
(9)提香:将步骤(8)得到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110℃的温度提香11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
3 色泽 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4 整碎 匀整,紧细重实
5 滋味 茶汤醇厚、鲜浓,带有强有力的回甘
6 汤色 红艳而明亮
7 香气 澳洲坚果花的清香
8 叶底 色泽明亮、质地一致,赤苍藤嫩叶无残损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冲泡时,能较快释出有效成分,能进一步提高茶汤的滋味。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赤苍藤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澳洲坚果花的清香。
实施例9: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8~10cm,及时采摘;采摘新鲜姜根块;净材,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再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3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姜丝用浓度为5%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于早晨5~7点,采摘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赤苍藤嫩茎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2cm,每簸箕摊青 1.5kg;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2h,使得嫩芽、嫩叶含水率为62%,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晒青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分别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真空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0℃,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32%;
(4)三次萎凋:将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叶、赤苍藤嫩茎、辣木叶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20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20小时,温度为28℃;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4℃;其中,赤苍藤嫩芽先轻揉2分钟,后松压1分钟,再重压揉3分钟,其次松压1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辣木叶先轻揉4分钟,后松压1分钟,再重压揉3分钟,其次松压1分钟,最后轻揉6分钟;
而,赤苍藤的嫩茎则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然后,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手工揉捻为:先轻揉10分钟,后松压3分钟,再重压揉 12分钟,其次松压4分钟,最后轻揉10分钟;
包裹时,将赤苍藤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1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叶及嫩茎混合放入解块机进行解块,再解块得到的物料进行搅拌均匀,得到赤苍藤混合物料;而辣木叶则单独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混合物料、辣木叶按照10:3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4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搅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8℃下发酵24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下进行发酵3小时;
(8)窨制;即为,将步骤(7)发酵所得的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进行窨制;所述窨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新鲜采摘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将竹网置于可控温室内,且可控温室内设有循环风系统,温度控制在35℃,循环通风1.5小时;
(b)第一次窨花:将步骤(7)发酵所得的拼配叶均匀铺放于澳洲坚果花上,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5.5;室温控制在35℃,内循环抽风10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c)第一次冷冻干燥:将步骤(b)所得的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为6%,备用;
(d)第二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一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1;室温控制在37℃,内循环抽风12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e)第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d)所得的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为6%,备用;
(f)第三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二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3;室温控制在37℃,内循环抽风12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g)第三次冷冻干燥:将步骤(f)所得的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为6%,即得到三窨三冷冻干燥的拼配叶;
(9)提香:将步骤(8)得到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120℃的温度提香6分钟,控制含水量为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
3 色泽 乌黑油润、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
4 整碎 匀整,无粗老叶、紧细重实
5 滋味 茶汤醇厚、鲜浓,带有强有力的回甘
6 汤色 红艳而明亮
7 香气 澳洲坚果花的清香
8 叶底 色泽明亮、柔软、厚实,赤苍藤嫩叶完好,无破损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赤苍藤嫩芽红茶具有较高的品质;冲泡时,能较快释出有效成分,能进一步提高茶汤的滋味。能克服了赤苍藤所持有的独特的蘑菇醇香味及姜液所具有的辛辣味,赤苍藤嫩叶及嫩茎、辣木叶经本发明拼配发酵后得出的赤苍藤红茶散发出澳洲坚果花的清香。
试验对比实施例:
对照组A为一种赤苍藤红茶,采用现有的红茶工艺进行制备。
该赤苍藤红茶具有的特性:
序号 项目名称 特性
1 嫩度 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
2 条索 外形松、扁、碎,并有烟、焦味
3 色泽 深浅不同,暗而无光
4 整碎 断碎、参差不齐
5 滋味 茶汤苦涩,粗老,茶汤软弱、淡薄
6 汤色 水色混浊而晦暗
7 香气 带有蘑菇醇香气
8 叶底 叶质粗糙而硬薄
对照组B为一种姜丝红茶,采用现有的红茶工艺进行制备。
该姜丝红茶具有的特性:
/>
根据上述的对照组可知,以现有的萎凋技术对赤苍藤或姜叶进行萎凋,萎凋的效果不太理想,对后续的揉捻及发酵均是产生较大的影响;揉捻所得的条索质量较次,并没能达到好茶的标准;发酵后所得到的茶叶浸泡时滋味略欠,且赤苍藤或姜叶都还带有各自独特的香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赤苍藤嫩芽生长至8~10cm,及时采摘,再将赤苍藤嫩芽的嫩叶及嫩茎分离,并分开放置,并将赤苍藤嫩茎切段,长度为2~4cm,备用;
采摘新鲜姜根块,洗净,姜根块切成姜丝,再将姜丝破碎榨汁,过滤浓缩,得姜液,备用;
采用新鲜辣木嫩叶,备用;
(2)初萎凋:将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分别摊放于簸箕中,厚度为1~3cm,并于傍晚16:00~18:00时间内,放置室外晒青,摊放时间1~2h,使得赤苍藤嫩叶、嫩茎、辣木叶含水率为60%~64%,备用;
(3)二次萎凋:将步骤(2)初萎凋后的赤苍藤嫩茎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冷冻干燥室内冷冻萎凋,温度为-15℃~-10℃,使得赤苍藤嫩茎含水率为28%~32%;
(4)三次萎凋:赤苍藤嫩叶、辣木叶以及步骤(3)冷冻萎凋所得的赤苍藤嫩茎再次薄摊在簸箕上,并置于遮光室内,且以波长为610~630nm、光照强度为150~200Lx的红光进行照射萎凋,萎凋时间为15~20小时,温度为24~28℃;
(5)揉捻:将步骤(4)中经红光萎凋得到的赤苍藤嫩叶、辣木叶分别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温度控制在22~24℃;其中,赤苍藤嫩叶先轻揉2~4分钟,后松压1~2分钟,再重压揉3~5分钟,其次松压1~2分钟,最后轻揉1~2分钟;辣木叶先轻揉4~6分钟,后松压1~2分钟,再重压揉3~6分钟,其次松压1~2分钟,最后轻揉5~8分钟;而将步骤(4)所得到的嫩茎采用滚压式压榨机滚压,滚压后嫩茎呈爆裂状态,再将滚压后的嫩茎以沙布包裹,再手工揉捻;
(6)解块拼配:将步骤(5)中经揉捻所得的赤苍藤嫩叶及嫩茎混合放入解块机进行解块,解块得到的物料进行搅拌均匀,得到赤苍藤混合物料;而辣木叶则单独放进解块机进行解块,然后,将赤苍藤混合物料、辣木叶按照10~15:3~5的重量配比拼配混合得到拼配叶;
(7)发酵:将拼配叶放置在控温室内环境中进行渥堆发酵,且发酵前,向拼配叶喷施姜液,每千克拼配叶喷施0.2~0.4kg的姜液,一边喷施,一边翻拌拼配叶;然后,先在室温35~38℃下发酵10~30 min后,再转入常温环境进行发酵2~3小时;
(8)烘干:将步骤(7)发酵好的拼配叶放进烘干机进行烘干,以80~90℃的低温慢烘,烘至含水率≤6%;
(9)提香:将步骤(8)已经烘干的拼配叶放入提香机,以90℃~120℃的温度提香5~20分钟,控制含水量≤5%,即可得到赤苍藤红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初萎凋中每簸箕摊青1~1.5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工揉捻为:先轻揉6~10分钟,后松压2~3分钟,再重压揉8~12分钟,其次松压3~4分钟,最后轻揉8~1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嫩茎有序摆放于纱布上,每次放入的重量为0.5~1kg,揉捻时,保持一个方向进行揉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姜丝用浓度为5%~10%的盐水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并滤干姜丝表面的水。
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干燥室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窨制;即为,将步骤(7)发酵后的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进行窨制;
所述窨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新鲜采摘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将竹网置于可控温室内,且可控温室内设有循环风系统,温度控制在32℃~38℃,循环通风1~2小时;
(b)第一次窨花:将步骤(7)发酵所得的拼配叶均匀铺放于澳洲坚果花上,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3~8;室温控制在32℃~38℃,内循环抽风8~12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c)第一次冷冻干燥:将步骤(b)所得的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一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6%,备用;
(d)第二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一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0~12;室温控制在36℃~38℃,内循环抽风10~14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e)第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d)所得的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二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6%,备用;
(f)第三次窨花:将新鲜的澳洲坚果花铺放于竹网上,再放入第二次冷冻干燥后的拼配叶,此时,拼配叶与澳洲坚果花的重量比为1:12~14;室温控制在36℃~38℃,内循环抽风10~14小时,挑出澳洲坚果花,并经振动筛,将拼配叶与脱落的澳洲坚果花进行分离,得到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备用;
(g)第三次冷冻干燥:将步骤(f)所得的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室内进行冷冻干燥,使得第三次窨花的拼配叶的含水量≤6%,即得到三窨三冷冻干燥的拼配叶。
CN202210137444.4A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Active CN114451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7444.4A CN114451472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7444.4A CN114451472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1472A CN114451472A (zh) 2022-05-10
CN114451472B true CN114451472B (zh) 2023-07-25

Family

ID=81414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7444.4A Active CN114451472B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147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0998A1 (zh) * 2010-04-20 2011-10-27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铁观音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6035883A (zh) * 2016-07-19 2016-10-26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澳洲坚果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315554A (zh) * 2018-11-02 2019-02-12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辣木叶豆荚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2772753A (zh) * 2021-01-18 2021-05-11 河南喜乐神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养心茶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0998A1 (zh) * 2010-04-20 2011-10-27 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 铁观音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6035883A (zh) * 2016-07-19 2016-10-26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澳洲坚果叶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315554A (zh) * 2018-11-02 2019-02-12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辣木叶豆荚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2772753A (zh) * 2021-01-18 2021-05-11 河南喜乐神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养心茶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1472A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7549341B (zh) 一种金萱茶树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962533A (zh) 一种发酵茶及发酵茶的制作工艺
CN108244296A (zh) 一种全发酵蒲公英茯砖茶的制作方法
CN107912557A (zh) 一种含白兰花的红茶制备方法
CN111869768A (zh) 一种陈皮连翘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KR101602679B1 (ko) 그라비올라 액상차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그라비올라 액상차
CN111772013B (zh) 一种海藻明日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3542A (zh) 一种制备阳羡雪芽茶的工艺流程
CN110881540A (zh) 一种槐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3303382A (zh) 一种富含山黄皮果香的花果香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14451472B (zh) 一种赤苍藤嫩芽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273493A (zh) 桑叶黑茶的制作方法
KR20150052986A (ko) 숙성된 오가피를 이용한 침출 차의 제조방법
CN112155099B (zh) 白木香叶乌龙茶及其制作工艺
KR102091783B1 (ko) 버섯 가공 식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2970873A (zh) 一种杜鹃红茶的制作工艺
KR101799815B1 (ko) 갯기름나물을 이용한 돌산 갓 김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갓 김치
KR102471949B1 (ko) 목련꽃잎 발효차 제조방법
CN104126714B (zh) 一种桃金娘花蕾茶的制备方法
CN108850245B (zh) 一种金萱茶树花混合红碎茶的加工方法
KR101806213B1 (ko) 연(蓮) 발효곡의 제조 방법 및 연발효곡의 용도
CN111436512B (zh) 一种甘薯叶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03378A (zh) 一种富含茉莉花香的花果香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4403260A (zh) 一种健康型化糖茯砖茶及加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0

Assignee: Wuzhou Guish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OUTH ASIAN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XI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547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rocessing method for making black tea from tender buds of Red Cangteng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7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