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6997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6997A
CN114446997A CN202210050304.3A CN202210050304A CN114446997A CN 114446997 A CN114446997 A CN 114446997A CN 202210050304 A CN202210050304 A CN 202210050304A CN 114446997 A CN114446997 A CN 114446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trace
area
regio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503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明
韩佰祥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503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69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3800 priority patent/WO2023133938A1/zh
Priority to US17/637,086 priority patent/US2023022904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44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6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hape of the interlayer dielectric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多条第一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走线。多条第一走线设置在衬底上且间隔设置。第一走线由第一区延伸至第二区。多条第二走线设置在衬底上且间隔设置。第二走线由第二区延伸至第三区。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异层设置。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通过过孔一一对应连接。过孔在第二区错开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将连接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过孔错开设置,在制作过孔的过程中,即使产生过刻蚀的问题,过刻蚀产生的凹槽也不会与相邻过孔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可以分散凹槽和过孔处的应力,改善转线的过孔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中,通过过孔对不同膜层的走线进行电连接是很常见的。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制备过孔的过程中,由于过刻蚀的问题容易在绝缘层上形成较长的凹槽。从而导致在凹槽和过孔处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影响柔性显示面板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改善显示面板内转线的过孔处应力集中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多条第一走线,多条所述第一走线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走线由所述第一区延伸至所述第二区;
多条第二走线,多条所述第二走线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走线由所述第二区延伸至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异层设置,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通过过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过孔在所述第二区错开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过孔于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孔于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n个所述通孔为一组,每组所述通孔内对应的过孔错开设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走线具有弯折走线部。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走线具有弯折走线部。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走线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区。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走线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弯折单元,所述弯折单元上连接于至少一条并联走线,所述并联走线与所述弯折走线部并联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所述第二区为弯折区。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间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走线上,所述第一走线设置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所述过孔开设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封装结构,所述显示面板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多条第一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走线。多条第一走线设置在衬底上且间隔设置。第一走线由第一区延伸至第二区。多条第二走线设置在衬底上且间隔设置。第二走线由第二区延伸至第三区。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异层设置。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通过过孔一一对应连接。过孔在第二区错开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将连接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过孔错开设置,在制作过孔的过程中,即使产生过刻蚀的问题,过刻蚀产生的凹槽也不会与相邻过孔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可以分散凹槽和过孔处的应力,改善转线的过孔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走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阵列基板制作方法。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具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区10A、第二区10B以及第三区10C。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1、多条第一走线104以及多条第二走线102。多条第一走线104设置在衬底101上。第一走线104由第一区10A延伸至第二区10B,且多条第一走线104间隔设置。多条第二走线102设置在衬底101上。第二走线102由第二区10B延伸至第三区10C,且多条第二走线102间隔设置。第一走线104与第二走线102异层设置。第一走线104与第二走线102通过过孔10a一一对应连接。过孔10a在第二区10B错开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具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区10A、第二区10B以及第三区10C。第一区10A、第二区10B以及第三区10C可以均位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内,通常有在不同膜层制作金属走线,并通过过孔10a连接的情况。此时,若不对转线的过孔10a位置进行设计,过孔10a也可能产生过刻蚀的问题。另外,第一区10A、第二区10B以及第三区10C可以分别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activearea,AA)、弯折区以及绑定区。对于此种情况,在下文中将进行详细说明。
在制作过孔10a时,通常采用蚀刻的方法。但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蚀刻时容易产生过刻蚀的问题。因此,若将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的连接过孔10a设置为同一直线上,容易使蚀刻过孔10a时因过刻蚀产生的凹槽在同一直线上延伸,进而导致过刻蚀产生的凹槽与过孔10a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将连接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的过孔10a错开设置,在制作过孔10a的过程中,即使产生过刻蚀的问题,过刻蚀产生的凹槽也不会与相邻过孔10a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可以分散凹槽和过孔10a处的应力,改善转线的过孔10a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清楚的展示显示面板100中走线的俯视结构,在图1中没有示出衬底。并且,对上方膜层以半透明的图案进行示意,以清楚展示各膜层之间的上下层叠关系。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1,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绝缘层105。绝缘层105设置在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远离衬底101的一侧。绝缘层105上设置有通孔10b。过孔10a于衬底101的正投影位于通孔10b于衬底101的正投影内。
在柔性显示面板中,常常需要对显示面板100进行弯折或曲面的处理。则面板中的走线容易在弯折时被挤压。因此,在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上覆盖绝缘层105可以对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在显示面板100弯折时发生短路或断路的问题。
另外,绝缘层105上设置有通孔10b。通孔10b设置在第二区10B内。设置通孔10b在第二区10B弯折时,分散弯折应力。另外,由于在第二区10B内转线,转线区域的膜层较多,厚度较大,设置通孔10b可以减少转线区域的膜层厚度,进一步减少弯折应力。
可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覆晶薄膜106。覆晶薄膜106设置在第三区10C。第二走线102与覆晶薄膜106连接。第二区10B为弯折区。可选的,第一区10A为显示区,第三区10C为绑定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区10D,第四区10D为非显示区,也可称为边框区。其中,第二区10B与第四区10D至少部分重叠。
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绑定在显示面板100的绑定区。COF是将芯片(例如,源驱动IC或门驱动IC)接合并安装在形成了布线图形的柔性布线基板上构成的。COF的布线图形通常由与芯片的电极连接的内引线和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引线构成。第二走线102连接COF和显示区的第一走线104,并将COF的输出信号传递至第一走线104,进而输入至显示面板100。
为了增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的屏占比,缩窄显示面板100的边框。一般可以将显示面板100的部分区域弯折至显示面板100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三区10C弯折至显示面板100的背面。为了防止弯折时走线暴露在外侧,通常会将显示区的第一走线104通过过孔10a转线至下层金属膜层制作的第二走线102,再弯折至显示面板100背后。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过孔10a是错位设置,在制作时由于过刻蚀产生的凹槽不易连通在一起。因此不易在过孔10a处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当显示面板100的第三区10C弯折至显示面板100背后时,不会因弯折应力产生膜层断裂的问题,可避免显示面板100失效。
可选的,请参阅图3和图4。过孔10a在第二区10B错开设置,可以是在AA’线位置的过孔10a与靠近第三区10C的绝缘层105距离D1与在BB’线位置的过孔10a与靠近第三区10C的绝缘层105距离D2不相等。
可选的,第一走线104与衬底10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走线102与衬底101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显示面板100需要弯折时,可以采用第二区10B作为弯折区进行弯折。因此,在第二区10B将第一走线104转线至下方金属走线,即第二走线102。这样可以使弯折区走线距离弯折中心更近,从而降低弯折时第二走线102受到的弯折应力。
具体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层间绝缘层103。层间绝缘层103设置在第二走线102上。第一走线104设置在层间绝缘层103上,过孔10a开设于层间绝缘层103上。层间绝缘层103的材料可以选自二氧化硅、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可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相邻n个通孔10b为一组,每组通孔10b内对应的过孔10a错开设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具体的,n可以为2、3、4、5、6。例如,当n为2时,请参阅图5。相邻两个通孔10b为一组,每组通孔10b内对应的过孔10a错开设置。图5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理解为将奇数行走线的过孔10a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偶数行走线的过孔10a设置在另一直线上。这样将连接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的过孔10a交错设置的设计,制程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并且,可以在简单的工艺条件下实现过孔10a的错位,增大了相邻的过孔10a过刻蚀产生的凹槽的距离,改善了转线处的应力集中。
例如,当n为4时,请继续参阅图1。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以相邻四个通孔10b为一组,每组通孔10b内对应的过孔10a错开设置为示例进行说明。在同一组通孔10b内,各通孔10b对应的过孔10a在通孔10b内均不在同一直线上。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保证过孔10a具有更好的错开效果,更有效的避免了应力集中的问题。
当n为2时,也可以是相邻组通孔10b内的过孔10a错开设置。请继续参阅图1。图1也可以是指相邻两个通孔10b为一组,每组通孔10b内对应的过孔10a错开设置。并且,相邻组的通孔10b内的过孔10a也错开设置。当然,当n取其他数值时,相邻组通孔10b内的过孔10a也可以错开设置。
对于n的取值,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实施例是以n为2、3、4、5、6为例,并具体说明了n为2和4时的结构,但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n的数值也不应取值太大。因为在显示面板100中,通孔10b的区域是有限度的。由于以过孔10a与衬底101的正投影位于通孔10b于衬底101的正投影区域内为佳,当n的取值太大时,则无法保证可以拉开相邻两个过孔10a过刻蚀产生的凹槽在走线方向上的距离,仍可能导致过刻蚀产生的凹槽相连,使应力集中,进而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性能。
可选的,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走线102具有弯折走线部10c。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第二走线102的弯折走线部10c长度可以不同。弯折走线部10c是将第二走线102的部分进行了弯折绕线设计。可选的,可以将弯折走线部10c设置在第二区10B。当第二区10B为弯折区时,弯折走线部10c的弯折绕线设计可以进一步分散应力。
另外,由于过孔10a错开设置,则第二走线102的走线长度不同。通过对第二走线102设计弯折走线部10c,可以使多条第二走线102的长度相同或大致相同。解决了不同行的第二走线102电阻和电容不一致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对第二走线102的弯折方式进行设计,可以改善面板明暗线的问题。
当第一区10A为显示区、第二区10B为弯折区、第三区10C为绑定区时,通常会将第二走线102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走线104的宽度。因此,将走线宽度较细的第二走线102设置弯折走线部10c在制程上更易实现。
可选的,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走线104具有弯折走线部10c。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第一走线104的弯折走线部10c长度可以不同。弯折走线部10c是将第一走线104的部分进行了弯折绕线设计。可选的,可以将弯折走线部10c设置在第二区10B。当第二区10B为弯折区时,弯折走线部10c的弯折绕线设计可以进一步分散应力。
另外,由于过孔10a错开设置,则第一走线104的走线长度不同。通过对第一走线104设计弯折走线部10c,可以使多条第一走线104的长度相同或大致相同。解决了不同行的第一走线104电阻和电容不一致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对第一走线104的弯折方式进行设计,可以改善面板明暗线的问题。
当第一区10A为显示区、第二区10B为弯折区、第三区10C为绑定区时,第一走线104与衬底10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走线102与衬底101之间的垂直距离。即,第一走线104设置在更上层的位置。因此,在第二区10B弯折时,第一走线104受到的弯折应力会大于第二走线102受到的弯折应力。将第一走线104设置弯折走线部10c,对弯折应力的分散效果更佳,因而能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弯折时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
其中,弯折走线部10c的弯折方式可以是凹凸折线形、波浪形或锯齿形。这几种弯折形态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弯折更长的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节约第一走线104或第二走线102的排布空间,有利于面板的窄边框化。图6和图7中以弯折走线部10c弯折为凹凸折线形为示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是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均具有弯折走线部10c。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部分弯折走线部10c于衬底101的正投影位于通孔10b于衬底101的正投影内。部分弯折走线部10c设置于绝缘层105与衬底101之间。由于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其弯折时容易与周围的无机材料膜层产生不同的弯折角度。因此,设计为部分弯折走线部10c于衬底101的正投影位于通孔10b于衬底101的正投影内。部分弯折走线部10c设置于绝缘层105与衬底101之间。在弯折时,绝缘层105对弯折走线部10c产生一定的挤压力,防止第一走线104或第二走线102脱落。
可选的,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走线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弯折走线部10c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弯折单元101c。弯折单元101c上连接于至少一条并联走线102c。并联走线102c与弯折走线部10c并联设置。
弯折走线部10c上连接有一条并联走线102c。并联走线102c与弯折走线部10c并联设置。因为不同行的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在第二区10B的弯折设计不同,在制程中,可能会产生刻蚀不均匀。所以可以通过中间连接并联走线102c的方式改善刻蚀均匀性。并联走线102c的设计相当于在弯折走线部10c中并联一根电阻。通过调整并联走线102c的连接位置保证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的阻值不变,还增加了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的绕线长度,从而对刻蚀均匀性有一定的改善。另外,增加并联走线102c还可以提高弯折走线部10c的连接稳定性。为防止增大显示面板非显示区边框的宽度,第二区10B的宽度不能过大,则在第二区10B对弯折走线部10c进行弯折设计的区域较小,相邻的弯折走线部10c距离较窄,则刻蚀时容易发生断路的问题。在弯折走线部10c中连接至少一根并联走线102c,能够避免其中一段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发生断路后信号无法传输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布线更密集的区域增加并联走线102c的数量。例如,过孔10a远离第三区10C的第一走线104的弯折走线部10c的长度较短,在第二区10B中的弯折密度较小,则可以减少并联走线102c的数量。过孔10a靠近第三区10C的第一走线104的弯折走线部10c的长度较长,在第二区10B中的弯折密度较大,则可以增大并联走线102c的数量。
可选的,可根据第一走线104或第二走线102在通孔10b内的长度考虑弯折单元101c的个数。通孔10b的大小没有固定标准和范围,第一走线104或第二走线102在通孔10b内的长度也没有固定标准和范围,需要根据分辨率、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的数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另外,还需要考虑多条第一走线104和多条第二走线102之间的侧向电容。因为第一走线104可以是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而高分辨率面板中,信号线间的微小差异对像素显示影响较大,而第一走线104的数量越多,侧向电容的差值会更大。则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较多时,相邻第一走线104、相邻第二走线102之间的距离将缩小。因此,弯折单元101c的个数应更多,这样才能在同样的走线长度下,增大相邻第一走线104、相邻第二走线102之间的距离。因此,可选的,第一走线104和第二走线102的数量与弯折单元101c的个数成正比。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是以第一走线104作为示例,在第二走线102中也可以有相同的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和封装结构200。显示面板100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0。封装结构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具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多条第一走线以及多条第二走线。多条第一走线设置在衬底上且间隔设置。第一走线由第一区延伸至第二区。多条第二走线设置在衬底上且间隔设置。第二走线由第二区延伸至第三区。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异层设置。第一走线与第二走线通过过孔一一对应连接。过孔在第二区错开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将连接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过孔错开设置,在制作过孔的过程中,即使产生过刻蚀的问题,过刻蚀产生的凹槽也不会与相邻过孔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可以分散凹槽和过孔处的应力,改善转线的过孔处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可选的,第一区可以是显示区、第二区可以是弯折区、第三区可以是绑定区。为了增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的屏占比,缩窄显示面板100的边框。一般可以将显示面板100的部分区域弯折至显示面板100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三区弯折至显示面板100的背面。为了防止弯折时走线暴露在外侧,通常会将显示区的第一走线通过过孔转线至下层金属膜层制作的第二走线,再弯折至显示面板100背后。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过孔是错位设置,在制作时由于过刻蚀产生的凹槽不易连通在一起。因此不易在过孔处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当显示面板100的第三区弯折至显示面板100背后时,不会因弯折应力产生膜层断裂的问题,可避免显示面板失效。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依次排列的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多条第一走线,多条所述第一走线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走线由所述第一区延伸至所述第二区;
多条第二走线,多条所述第二走线设置在所述衬底上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走线由所述第二区延伸至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异层设置,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通过过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过孔在所述第二区错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过孔于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孔于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n个所述通孔为一组,每组所述通孔内对应的过孔错开设置,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走线具有弯折走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走线具有弯折走线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走线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区。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走线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弯折单元,所述弯折单元上连接于至少一条并联走线,所述并联走线与所述弯折走线部并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三区,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所述第二区为弯折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间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走线上,所述第一走线设置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所述过孔开设于所述层间绝缘层上。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封装结构,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封装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CN202210050304.3A 2022-01-17 2022-01-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4469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0304.3A CN114446997A (zh) 2022-01-17 2022-01-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073800 WO2023133938A1 (zh) 2022-01-17 2022-01-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637,086 US20230229043A1 (en) 2022-01-17 2022-01-25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50304.3A CN114446997A (zh) 2022-01-17 2022-01-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6997A true CN114446997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6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50304.3A Pending CN114446997A (zh) 2022-01-17 2022-01-1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6997A (zh)
WO (1) WO20231339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0796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40294A (ja) * 2004-05-24 2005-12-08 Seiko Epson Corp 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デバイス並びに電子機器
CN205140985U (zh) * 2015-10-22 2016-04-06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amoled显示面板结构
CN109148541B (zh) * 2018-08-30 2021-04-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410765A (zh) * 2018-12-13 2019-03-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边框基板
CN112750843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1341824B (zh) * 2020-03-17 2024-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0796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3938A1 (zh)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406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76697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37235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JP42876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80787C (zh) 半导体芯片和利用其的显示设备
CN100369258C (zh)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CN10837668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185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630057A (zh) 半導體裝置
KR19980072529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의 배선 연결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0151123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柔性阵列基板
CN114026694A (zh) 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H05150263A (ja) アクテイブマトリツクス型液晶表示素子
CN11377826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0243914B1 (ko) 액정표시패널의 탭패드부 구조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2151528A1 (zh) 可拉伸显示模组
CN11428430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3493118B2 (ja) 半導体素子及び半導体装置
CN11444699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61245B (zh) 顯示面板
JP2023514912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US20050194678A1 (en) Bonding pad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bonding pad array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830982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2039104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317294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