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5101B -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5101B
CN114435101B CN202210159679.3A CN202210159679A CN114435101B CN 114435101 B CN114435101 B CN 114435101B CN 202210159679 A CN202210159679 A CN 202210159679A CN 114435101 B CN114435101 B CN 114435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intermediate shaft
bearing
outpu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96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5101A (zh
Inventor
叶光海
赵玉婷
陈史俊
姚文博
施悠笛
苟世全
谭艳军
林霄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596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5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5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5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5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5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动力系统,包括两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具有电机输出轴,与两个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两个传动机构,所述两个传动机构通过壳体支撑,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套装结构,所述套装结构包括支撑部、套装轴承以及其中之一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具有安装腔,至少部分所述套装轴承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套装轴承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所述壳体的凸出部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动力系统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辆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电动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电动车的性能越来越受关注,受限于电机技术发展,当前单电机要达到高功率时,体积与重量都会增加很多,这限制了高性能电动车的发展,同时,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性能的背景下,矢量控制,差速锁等动力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传动机构多是采用单电机进行控制,因此为了保证传动机构能够实现差速、差速锁和矢量控制等功能,需要在传动机构内设置额外的机械机构(例如减速机构、差速机构和矢量调节机构等),如此一来,增大了传动机构自身的体积和重量,导致车辆耗能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动力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动力系统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辆动力系统,所述车辆动力系统包括:
两个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均具有电机输出轴,
与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两个传动机构,两个所述传动机构通过壳体支撑,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中间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一组齿轮和第二组齿轮,所述中间轴通过第一组齿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且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二组齿轮传动连接,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套装结构,所述套装结构包括支撑部、套装轴承以及其中之一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具有安装腔,至少部分所述套装轴承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套装轴承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壳体的凸出部或所述支撑部与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套装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具有环形凸缘,所述轴承内圈套设于所述环形凸缘外周,所述支撑部套设于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套装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嵌入所述轴承内圈内周,至少所述轴承外圈高度的3/4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且该部分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传动齿轮接触并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组齿轮包括电机输出齿轮和中间输入齿轮,所述第二组齿轮包括中间输出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
其中,将具有所述安装腔的传动齿轮设置为所述中间输入齿轮和/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输入齿轮和/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通过套装轴承支撑于所述支撑部。
可选地,将具有所述安装腔的传动齿轮设置为中间输入齿轮,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通过花键连接。
可选地,将具有所述安装腔的传动齿轮设置为中间输入齿轮,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与所述中间轴花键连接。
可选地,将具有所述安装腔的传动齿轮设置为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一体成形或者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花键连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驱动电机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同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和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另一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和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两个所述中间轴未设置所述中间输入齿轮的一侧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轴承支撑于壳体。
可选地,两个所述驱动电机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同轴,两个所述中间轴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侧,另一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侧,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中间输入齿轮具有所述安装腔,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两个所述中间轴未设置所述中间输入齿轮的一侧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轴承支撑于壳体。
可选地,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和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位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之间,两个所述中间轴在第一方向的平行设置,两个动力输出轴的轴线同轴设置,两个动力输出齿轮相对设置。
可选地,两个所述中间轴同轴设置,定义其中一个为第一中间轴,另一个为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具有通孔,所述第二中间轴穿过所述通孔;
定义两个中间输入齿轮为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两个中间输出齿轮为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通过第二中间轴通过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滚针轴承;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或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
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或所述第二出入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承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
可选地,两个所述中间轴同轴设置,定义其中一个为第一中间轴,另一个为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具有通孔,第二中间轴穿过所述通孔;
定义两个中间输入齿轮为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两个中间输出齿轮为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通过第一中间轴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通过第二中间轴通过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滚针轴承;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或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
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或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
可选地,两个所述中间轴同轴设置,定义其中一个为第一中间轴,另一个为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具有通孔,第二中间轴穿过通孔;
定义两个中间输入齿轮为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两个中间输出齿轮为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通过第一中间轴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通过第二中间轴通过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位于所述第二中间轴的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第二中间轴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滚针轴承,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或者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如此一来,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提供动力,相互之间不存在影响,当需要实现差速功能或者实现矢量控制时,只需要调整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转速,从而实现差速功能或者矢量控制;同时,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套装结构,所述套装结构包括支撑部、套装轴承以及其中之一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具有安装腔,至少部分所述套装轴承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套装轴承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所述壳体的凸出部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将所述套装轴承设于所述套装齿轮内能够减小所述传动机构的轴向距离,从而缩小所述传动机构的体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辆动力系统去除驱动电机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结构的显示啮合关系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另一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图7为图6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去除驱动电机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另外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另外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电动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电动车的性能越来越受关注,受限于电机技术发展,当前单电机要达到高功率时,体积与重量都会增加很多,这限制了高性能电动车的发展,同时,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性能的背景下,矢量控制,差速锁等动力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传动机构多是采用单电机进行控制,因此为了保证传动机构能够实现差速、差速锁和矢量控制等功能,需要在传动机构内设置额外的机械机构(例如减速机构、差速机构和矢量调节机构等),如此一来,增大了传动机构自身的体积和重量,导致耗能增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车辆动力系统,图1至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动力系统的一实施例,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主要对所述车辆动力系统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动力系统100,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包括两个驱动电机1、所述驱动电机1具有电机输出轴10,与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传动连接的两个传动机构,所述两个传动机构通过壳体支撑(图中未示出),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中间轴20和动力输出轴30,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一组齿轮和第二组齿轮,所述中间轴20通过第一组齿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10传动连接,所述中间轴20与所述动力输出轴10通过第二组齿轮传动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套装结构,所述套装结构包括支撑部53、套装轴承52以及其中之一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具有安装腔51,至少部分所述套装轴承52位于所述安装腔51,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套装轴承52支撑于所述支撑部53,所述支撑部53为所述壳体的凸出部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组齿轮包括电机输出齿轮和中间输入齿轮,所述第二组齿轮包括中间输出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电机1,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分别驱动两个动力输出轴,如此一来,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分别提供动力,相互之间不存在影响,当需要实现差速功能或者实现矢量控制时,只需要调整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转速,从而实现差速功能或者矢量控制;此外两个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在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和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之间,用于传递动力;同时,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套装结构,所述套装结构包括支撑部53、套装轴承52以及其中之一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具有安装腔51,至少部分所述套装轴承52位于所述安装腔51,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套装轴承52支撑于所述支撑部53,所述支撑部53为所述壳体的凸出部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如此一来将所述套装轴承52设于所述传动齿轮内腔能够减小所述传动机构的轴向距离,从而缩小所述传动机构的体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两个驱动电机1的驱动力经过两个电机输出轴10输出,两个电机输出齿轮14分别与两个电机输出轴10同步转动,两个所述电机输出齿轮14与两个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啮合,两个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通过两个所述中间轴20与两个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分别同步转动,两个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分别与两个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啮合,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同步转动,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1分别驱动连接至车辆的外部负载,车辆的外部负载为车辆的左车轮和右车轮;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驱动电机1将动力传递给一个所述传动机构,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将动力传递给车辆的左车轮;另一个所述驱动电机1将动力传递给另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另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另外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另外一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将动力传递给车辆的右车轮,在此传递过程中,两侧的动力传递过程相互独立,如此一来,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差速控制、差速锁功能和矢量控制;故,在本车辆动力系统100无需额外的设置减速机构、差速机构和矢量控制机构即可实现差速控制、差速锁功能和矢量控制,从而减小了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总体体积和重量,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提升了整体的功率密度。
进一步地,当车辆平稳的行驶过程中,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的转速相同,使得传递到车辆的左车轮和右车轮的转速相同,车辆得以平稳直线行驶;当车辆需要转弯时,为了避免车轮打滑,需要控制左右车轮的转速不同,此时只需要根据车辆转动的方向控制相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机1的转速即可,如此一来即可实现差速功能和矢量控制功能。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发明中定义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为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2,定义两个所述中间轴20为第一中间轴201和第二中间轴202,定义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为第一电机输出轴101和第二电机输出轴102,定义两个所述电机输出齿轮14为第一电机输出齿轮141和第二电机输出齿轮142,定义两个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为第一输入齿轮211和第二输入齿轮212,定义两个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为第一输出齿轮221和第二输出齿轮222,定义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为第一动力输出轴301和第二动力输出轴302,定义两个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为第一动力输出齿轮311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312,其中带有第一的为同一动力传动链,带有第二的为同一动力传动链。
参见图1至图5,所述套装轴承52包括轴承内圈521和轴承外圈522,所述轴承内圈521与所述支撑部5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圈522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传动齿轮为中间输入齿轮21,所述支撑部53嵌入所述轴承内圈521内周,至少所述轴承外圈522高度的3/4位于所述安装腔51内并且该部分轴承外圈522与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接触并限位;将所述套装轴承52设于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1内,缩小所述传动机构的轴向距离,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的体积更加小。
参见图7,所述套装轴承52包括轴承内圈521和轴承外圈522,所述轴承外圈522与所述支撑部5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内圈521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传动齿轮为中间输入齿轮21,所述传动齿轮具有环形凸缘201,所述轴承内圈521套设于所述环形凸缘201外周,所述支撑部53套设于所述轴承外圈522的外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减小所述传动机构的轴向距离的同时,提高所述传动机构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所述安装腔51的所述传动齿轮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具体设置情况可以根据结构的布设需求进行设置。具体地: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安装腔51的所述传动齿轮也可以为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所述动力输出齿轮31通过套装轴承52支撑于所述支撑部53。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一体成形或者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花键连接。
所述中间轴20、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和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的具体设置方式也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具体结构布设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中间轴20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20的第二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通过花键连接;在另外一实施例中,中间输入齿轮21、中间输出齿轮22以及中间轴20也可以为一体结构,设置为一体结构能够节省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减少零件的使用,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的重量。
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的同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20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和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位于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另一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和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位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撑轴承27,两个所述中间轴未设置中间输入齿轮的一侧分别通过两个所述支撑轴承27支撑于壳体。参见图1,其中一各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1和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1位于第一方向的左侧,另外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2和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2位于第一方向的右侧,如此一来,两个所述传动机构左右对称布设,使得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的结构更加稳定。
参见图5,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的同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20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侧,另一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侧,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位于第一方向的第一侧,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具有所述安装腔51,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撑轴承27,两个所述中间轴未设置中间输入齿轮的一侧分别通过两个支撑轴承27支撑于壳体。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21和另外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位于同一侧(即上述第一侧),同理,其中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出齿轮22和另外一个所述传动机构的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位于同一侧(即上述第二侧),如此一来,能够缩小所述传动机构的轴向距离,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
参见图8,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10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两个所述中间轴20和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位于所述电机输出轴10之间,两个所述中间轴20在第一方向的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动力输出轴30的轴线同轴设置,两个动力输出齿轮31相对设置。
参见图9和图10,两个所述中间轴20同轴设置,定义其中一个为第一中间轴201,另一个为第二中间轴202,所述第一中间轴201具有通孔,第二中间轴202穿过通孔,所述第一输入齿轮211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21通过第一中间轴201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212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22通过第二中间轴202通过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中间轴201和所述第二中间轴202设置为同轴镶嵌的方式,进一步地缩小了所述传动机构的轴向距离,从而减小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的体积,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中间轴201和所述第二中间轴202之间的转速较小,对于轴承的性能要求也相应的较小,因此所述轴承可选择滚针轴承或者推力轴承,从而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所述车辆动力系统100的重量。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其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211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21位于所述第二中间轴202的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即位于图示中的左侧),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22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212的所述第二中间轴202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即位于图示中的右侧),所述第一中间轴201和所述第二中间轴201之间具有滚针轴承61,所述第一输入齿轮211和所述第二中间轴202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63,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21和所述第二中间轴202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64。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第一输入齿轮211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21位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212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22之间,所述第一中间轴201和所述第二中间轴201之间具有滚针轴承61,所述第一输入齿轮211和所述第二中间轴202或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22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63,所述第一输出齿轮221和所述第二中间轴202或所述第二输入齿轮212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6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均具有电机输出轴,
与两个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两个传动机构,两个所述传动机构通过壳体支撑,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轮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包括中间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一组齿轮和第二组齿轮,所述中间轴通过第一组齿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且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二组齿轮传动连接,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套装结构,所述套装结构包括支撑部、套装轴承以及其中之一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具有安装腔,至少部分所述套装轴承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套装轴承支撑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壳体的凸出部或所述支撑部与壳体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中间轴同轴设置,定义其中一个为第一中间轴,另一个为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具有通孔,第二中间轴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第一中间轴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滚针轴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装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具有环形凸缘,所述轴承内圈套设于所述环形凸缘外周,所述支撑部套设于所述轴承外圈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装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嵌入所述轴承内圈内周,至少所述轴承外圈高度的3/4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且该部分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传动齿轮接触并限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齿轮包括电机输出齿轮和中间输入齿轮,所述第二组齿轮包括中间输出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
其中,将具有所述安装腔的传动齿轮设置为所述中间输入齿轮和/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所述中间输入齿轮和/或所述动力输出齿轮通过套装轴承支撑于所述支撑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具有所述安装腔的传动齿轮设置为中间输入齿轮,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与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轴的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轴的第二部分通过花键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具有所述安装腔的传动齿轮设置为中间输入齿轮,所述中间输入齿轮与所述中间轴一体成形,所述中间输出齿轮与所述中间轴花键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具有所述安装腔的传动齿轮设置为动力输出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一体成形或者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花键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定义两个中间输入齿轮为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两个中间输出齿轮为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中间轴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通过第二中间轴通过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或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
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或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承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定义两个中间输入齿轮为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两个中间输出齿轮为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通过第一中间轴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通过第二中间轴通过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位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或者,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或者,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两个中间输入齿轮为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两个中间输出齿轮为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通过第一中间轴同步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通过第二中间轴通过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位于所述第二中间轴的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第二中间轴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或者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轴之间具有第二推力轴承。
CN202210159679.3A 2022-02-21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Active CN114435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9679.3A CN114435101B (zh) 2022-02-21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9679.3A CN114435101B (zh) 2022-02-21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5101A CN114435101A (zh) 2022-05-06
CN114435101B true CN114435101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0773A (ja) * 1998-01-20 1999-08-03 Nippon Seiko Kk ダブルキャビティ式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の軸受
JP2019158119A (ja) * 2018-03-16 2019-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ユニットの軸配置構造
EP3663118A1 (en) * 2018-12-04 2020-06-10 AVL MTC Motortestcenter AB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for a drive system of a vehicle
CN113513572A (zh) * 2021-05-31 2021-10-19 蜂巢传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减速器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5284326U (zh) * 2021-05-20 2021-12-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扭矩传动系统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0773A (ja) * 1998-01-20 1999-08-03 Nippon Seiko Kk ダブルキャビティ式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の軸受
JP2019158119A (ja) * 2018-03-16 2019-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ユニットの軸配置構造
EP3663118A1 (en) * 2018-12-04 2020-06-10 AVL MTC Motortestcenter AB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for a drive system of a vehicle
CN215284326U (zh) * 2021-05-20 2021-12-2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扭矩传动系统和车辆
CN113513572A (zh) * 2021-05-31 2021-10-19 蜂巢传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减速器和具有它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09190A1 (en) Dual-mode active rear-wheel steering device
EP2725259A1 (en) Motor drive force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4245379B (zh) 用于机动车的能转向的车桥的电动式动力总成
US20210039492A1 (en) An electric axle assembly
EP3936358B1 (en) Dual-electric-motor driving system
CN211550406U (zh) 一种双驱动减速器和汽车
EP3842270B1 (en) Electrical vehicle axle
CN114435101B (zh)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JP2023522814A (ja) 車両動力伝達システム及び車両動力システム
WO2015039611A1 (zh)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US20230145223A1 (en) Dual-mode active rear-wheel steering device based on differential principle
CN114435101A (zh)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CN216942654U (zh)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WO2023173318A1 (zh) 电桥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5056641A (zh)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
KR101910748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차동기어 및 감속기의 설치구조
CN212012385U (zh) 一种电机轴系总成、汽车变速箱和汽车
CN214743138U (zh) 一种多功能动力传动装置
JP3003330B2 (ja) 四輪駆動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CN219564777U (zh) 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桥以及汽车
CN114435100A (zh) 一种车辆动力系统以及车辆
CN115157925A (zh) 电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CN219214726U (zh) 双电机电驱总成及车辆
CN212455431U (zh) 减速机构、变速箱以及驱动装置
CN220973890U (zh) 一种电动车驱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