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9061B -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9061B
CN114409061B CN202111570561.1A CN202111570561A CN114409061B CN 114409061 B CN114409061 B CN 114409061B CN 202111570561 A CN202111570561 A CN 202111570561A CN 114409061 B CN114409061 B CN 114409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ing
flocculation
aeration
water tank
mud scr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05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9061A (zh
Inventor
廖燕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qingt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qingt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qingt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qingt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05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90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9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9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9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9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78Provisions for mixing or aeration of the mixed liqu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05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21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comprising treatment of the recirculated slud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20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diffu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包括沉淀组件和处理组件。所述处理组件包括沥水架、沥水动轴、从动辊轴、沥水带和沥水电机。采用曝气冲洗设计,通过曝气使污水与活性微生物充分降解的同时,无需调节曝气池进水负荷压差,通过气流冲洗减少活性污泥转运过程中的过高负载,采用刮除沥水设计,传输装置与曝气池底部充分接触,高效清理曝气池底部的污泥和固体废弃物,无需控制污泥浓度、开启回流泵台数或调整曝气池进泥管路闸阀的开启度,活性污泥通过沥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污泥回流工艺简单易于调试,污泥回流工艺提升大,升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具有“活性泥污水处理”功能的一种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所组成。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随后混合液流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快速沉淀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悬浮固体浓度固体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降解效果。
然而,活性污泥在回收时,需要调节曝气池进水负荷变化,才能对底部沉淀污泥进行回流,过高水负荷容易造成泵体负载过大,造成底部沉淀活性污泥回流运输困难,污水中的固体废弃物堆积也会造成泵体负载过大,堵塞活性污泥回流管路,还需调整、控制一定的污泥浓度,需要决定开启回流泵台数或调整曝气池进泥管路闸阀的开启度,这对实际活性污泥沉淀回流工艺调试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申请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所述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具有“活性泥污水处理”功能的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设备,通过下置传送输送带实时传输刮除曝气池底部活性污泥和废弃固体,并将其沥水运输到相关污水处理设备,无需调节曝气池进水负荷、污泥浓度、开启回流泵台数或调整曝气池进泥管路闸阀的开启度,即可对曝气池内悬浮固体浓度进行控制,提升污泥回流工艺,提升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效果。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包括沉淀组件和处理组件。
所述沉淀组件包括机架、沉淀水箱、污泥管口、反冲曝气管、均衡曝气管和曝气泵,所述沉淀水箱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端内,所述污泥管口连通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上,所述反冲曝气管均匀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底部,所述均衡曝气管均匀设置于所述反冲曝气管上方的所述沉淀水箱内,所述曝气泵机身设置于所述机架下端,所述曝气泵连通于所述反冲曝气管和所述均衡曝气管,所述处理组件包括沥水架、沥水动轴、从动辊轴、沥水带和沥水电机,所述沥水架下端对称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内,所述沥水动轴两端转动于所述沥水架上端之间,所述从动辊轴均匀转动于所述反冲曝气管和所述均衡曝气管之间的所述沉淀水箱内,所述沥水带内表面分别缠绕于所述沥水动轴表面和所述从动辊轴表面,所述沥水电机机身设置于所述沥水架上端,所述沥水电机输出端传动于所述沥水动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水箱底部均匀连通设置有排水箱,所述反冲曝气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箱内,所述排水箱一端设置有排水阀。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污泥管口一端连通设置有污泥调节阀。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沥水架内均匀转动设置有支撑辊轴,所述沥水带内表面缠绕于所述支撑辊轴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沥水带表面均匀设置有沥水刮板,沥水刮板贴合于所述沉淀水箱内壁,所述沥水刮板均为同方向倾斜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沥水电机机身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沥水架上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曝气管周侧开设有反冲孔,所述反冲孔分别朝向所述沥水带和所述排水箱。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均衡曝气管周侧开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孔朝向所述沉淀水箱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曝气泵机身一侧设置有泵架,所述泵架固定于所述机架下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曝气泵、所述反冲曝气管和所述均衡曝气管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还包括絮凝组件和刮泥组件。
所述絮凝组件包括絮凝空心轴、絮凝环管、絮凝扇叶、絮凝电机和絮凝旋转接头,所述絮凝空心轴均匀转动于所述沉淀水箱内,所述絮凝环管均匀连通设置于所述絮凝空心轴表面,所述絮凝扇叶均匀设置于所述絮凝环管表面,所述絮凝电机机身均匀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上端外,所述絮凝电机输出端传动于所述絮凝空心轴一端,所述絮凝旋转接头旋转端连通于所述絮凝空心轴另一端,所述絮凝旋转接头固定端连通于外界供絮凝剂管路,所述刮泥组件包括刮泥真空筒、真空滤膜、刮泥电机、真空旋转接头、刮泥液压缸和刮泥斜板,所述刮泥真空筒两端转动于相邻所述沥水架的所述沉淀水箱上,所述真空滤膜固定套接于所述刮泥真空筒表面,所述刮泥电机机身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外,所述刮泥电机输出端传动于所述刮泥真空筒一端,所述真空旋转接头旋转端连通于所述刮泥真空筒另一端,所述真空旋转接头固定端连通于外部真空管路,所述刮泥液压缸缸身对称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上,所述刮泥斜板固定于所述刮泥液压缸活塞杆一端之间,所述刮泥斜板分别朝向所述真空滤膜和所述沥水架。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絮凝环管和所述絮凝空心轴之间连通设置有絮凝支管,所述絮凝扇叶固定于所述絮凝支管一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絮凝空心轴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座,所述转座固定于所述沉淀水箱上,所述絮凝空心轴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转架,所述转架固定于所述沉淀水箱上,所述絮凝电机机身固定于所述转架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刮泥电机机身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沉淀水箱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刮泥液压缸活塞杆一端固定有固定斜板,所述刮泥斜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斜板上,所述刮泥斜板上对称设置有刮泥导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使用时,将需要处理的污水通过管路送入沉淀水箱内,曝气泵连通反冲曝气管和均衡曝气管对污水进行曝气,使污水和悬浮活性微生物充分降解,当悬浮活性微生物浓度超过要求时,关闭曝气泵使悬浮活性微生物沉淀到沉淀水箱下端内形成活性污泥,打开沥水电机控制沥水带转动,沥水带贴合刮除沉淀水箱底部聚集的活性污泥,沥水带将活性污泥运输到污水液面上的沥水架上,活性污泥经过沥水后被传输到其他污水处理设备上,当沥水带负荷过大运转困难,可通过反冲曝气管将沥水带底部污泥冲散,可通过均衡曝气管将沥水带顶部污泥冲散,采用曝气冲洗设计,通过曝气使污水与活性微生物充分降解的同时,无需调节曝气池进水负荷压差,通过气流冲洗减少活性污泥转运过程中的过高负载,采用刮除沥水设计,相比传统的排泥口设计,传输装置与曝气池底部充分接触,高效清理曝气池底部的污泥和固体废弃物,无需控制污泥浓度、开启回流泵台数或调整曝气池进泥管路闸阀的开启度,活性污泥通过沥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污泥回流工艺简单易于调试,污泥回流工艺提升大,升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沉淀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沉淀组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处理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絮凝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刮泥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沉淀组件;110-机架;120-沉淀水箱;121-排水箱;122-排水阀;130-污泥管口;131-污泥调节阀;140-反冲曝气管;141-反冲孔;150-均衡曝气管;151-曝气孔;160-曝气泵;161-泵架;162-连接管;300-处理组件;310-沥水架;311-支撑辊轴;320-沥水动轴;330-从动辊轴;340-沥水带;341-沥水刮板;350-沥水电机;351-安装架;500-絮凝组件;510-絮凝空心轴;511-转座;512-转架;520-絮凝环管;520-絮凝支管;530-絮凝扇叶;540-絮凝电机;550-絮凝旋转接头;700-刮泥组件;710-刮泥真空筒;720-真空滤膜;730-刮泥电机;731-固定架;740-真空旋转接头;750-刮泥液压缸;751-固定斜板;760-刮泥斜板;761-刮泥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包括沉淀组件100、处理组件300、絮凝组件500和刮泥组件700,处理组件300安装在沉淀组件100上,絮凝组件500安装在沉淀组件100内,刮泥组件700安装在沉淀组件100上,沉淀组件100采用底部凹槽曝气设计,通过曝气增加污水和悬浮微生物的反应降解,同时不影响活性污泥的底部运输,也可以反冲运输装置,降低运输装置的转运负载,处理组件300采用传送带刮除沥水设计,增大于曝气池底部的贴合面积,通过传动带贴合刮除曝气池底部活性污泥,并将其沥水运输到其他污水处理设备上,絮凝组件500通过边转动边搅拌使絮凝剂和污水充分接触,加速活性污泥的沉淀,同时针对难以解决的不沉淀活性污泥,通过控制水流方向将其送走,刮泥组件700通过真空滤膜吸附不沉淀活性污泥,提高污水中微生物的有效浓度,并将其送入液位上的处理组件300送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沉淀组件100包括机架110、沉淀水箱120、污泥管口130、反冲曝气管140、均衡曝气管150和曝气泵160,沉淀水箱120设置于机架110上端内,沉淀水箱120与机架110螺接,污泥管口130连通设置于沉淀水箱120上,具体的污泥管口130与沉淀水箱120焊接,并设置有法兰和进污水管路连接,反冲曝气管140均匀设置于沉淀水箱120底部,沉淀水箱120底部均匀连通设置有排水箱121,排水箱121与沉淀水箱120焊接,反冲曝气管140设置于排水箱121内,举例而言,为了减少反冲曝气管140对沉淀水箱120底部平面的占用干涉,减少管路自身造成的活性污泥堆积堵塞流通问题,通过下置埋入式排水箱121,将反冲曝气管140隐藏,减少对活性污泥回流排出的阻碍,排水箱121一端设置有排水阀122,方便沉淀水箱120的彻底放空排水。
其中,均衡曝气管150均匀设置于反冲曝气管140上方的沉淀水箱120内,均衡曝气管150对沉淀水箱120的污水进行充分曝气,曝气泵160机身设置于机架110下端,曝气泵160机身一侧设置有泵架161,泵架161与曝气泵160螺接,泵架161固定于机架110下端,泵架161与机架110焊接,曝气泵160连通于反冲曝气管140和均衡曝气管150,曝气泵160、反冲曝气管140和均衡曝气管150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162,具体的曝气泵160通过连接管162将外界的空气分别送入反冲曝气管140和均衡曝气管150进行曝气,污泥管口130一端连通设置有污泥调节阀131,方便调节污水进水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处理组件300包括沥水架310、沥水动轴320、从动辊轴330、沥水带340和沥水电机350,沥水架310下端对称设置于沉淀水箱120内,具体的沥水架310倾斜设置于沉淀水箱120内一侧,倾斜角度20°至30°,沥水动轴320两端转动于沥水架310上端之间,具体的沥水架310上设置有轴承,沥水动轴320两端转动于轴承之间,从动辊轴330均匀转动于反冲曝气管140和均衡曝气管150之间的沉淀水箱120内,具体的沉淀水箱120内设置有轴承座,从动辊轴330两端转动于轴承座之间,沥水带340内表面分别缠绕于沥水动轴320表面和从动辊轴330表面,本实施例中,沥水动轴320表面和从动辊轴330表面均设置有齿轮,沥水带340内表面设置有齿牙,通过啮合增加沥水带340的负载,提高活性污泥的转运负载。
其中,沥水架310内均匀转动设置有支撑辊轴311,沥水架310内设置有轴承,支撑辊轴311两端转动于轴承之间,沥水带340内表面缠绕于支撑辊轴311表面,具体的分担活性污泥沥水提升产生的侧向力,提高沥水带340的负载强度,沥水电机350机身设置于沥水架310上端,沥水电机350机身一侧设置有安装架351,安装架351与沥水电机350螺接,安装架351固定于沥水架310上端,安装架351与沥水架310焊接,沥水电机350输出端传动于沥水动轴320,具体的沥水电机350通过联轴器与沥水动轴320连接,沥水带340表面均匀设置有沥水刮板341,沥水刮板341与沥水带340螺接,沥水刮板341贴合于沉淀水箱120内壁,沥水刮板341均为同方向倾斜设置,反冲曝气管140周侧开设有反冲孔141,反冲孔141分别朝向沥水带340和排水箱121。
举例而言,上述反冲曝气管140下置到排水箱121就是为了减少沥水刮板341刮除沉淀水箱120底部沉淀的活性污泥,通过曝气使污水与活性微生物充分降解的同时,无需调节曝气池进水负荷压差,通过气流冲洗减少沥水带340底部刮除转运活性污泥过程中的负载,均衡曝气管150周侧开设有曝气孔151,曝气孔151朝向沉淀水箱120内,举例而言,均衡曝气管150可气流冲洗减少沥水带340顶部转运活性污泥过程中的负载,相比传统的排泥口设计,沥水带340与沉淀水箱120底部充分接触,高效清理沉淀水箱120底部的污泥和固体废弃物,减少传统泵体抽取的负载过大堵塞问题,工艺上相比,无需控制污泥浓度、开启回流泵台数或调整曝气池进泥管路闸阀的开启度,更方便调试维护,沥水带340的倾斜提升设计,可将活性污泥充分沥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絮凝组件500包括絮凝空心轴510、絮凝环管520、絮凝扇叶530、絮凝电机540和絮凝旋转接头550,絮凝空心轴510均匀转动于沉淀水箱120内,絮凝空心轴510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座511,具体的转座511内设置有轴承,絮凝空心轴510一端转动于轴承内,还有絮凝空心轴510与沉淀水箱120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放水密封轴承,进一步提高絮凝空心轴510转动稳定性和沉淀水箱120密封性,转座511固定于沉淀水箱120上,转座511与沉淀水箱120焊接,絮凝空心轴510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转架512,转架512上设置有轴承,絮凝空心轴510另一端转动于轴承,转架512固定于沉淀水箱120上,转架512与沉淀水箱120焊接,絮凝环管520均匀连通设置于絮凝空心轴510表面,絮凝环管520和絮凝空心轴510之间连通设置有絮凝支管521,具体的通过絮凝支管521支撑连通增加絮凝环管520设置,方便絮凝剂充分进入到污水混合液中。
其中,絮凝扇叶530均匀设置于絮凝环管520表面,絮凝扇叶530固定于絮凝支管521一端,絮凝扇叶530与絮凝支管521焊接,通过絮凝扇叶530搅拌进一步加速絮凝剂的扩散,同时控制悬浮活性污泥朝向沥水架310流动,絮凝电机540机身均匀设置于沉淀水箱120上端外,絮凝电机540机身固定于转架512上,絮凝电机540转架512螺接,絮凝电机540输出端传动于絮凝空心轴510一端,絮凝电机540通过联轴器与絮凝空心轴510连接,絮凝旋转接头550旋转端连通于絮凝空心轴510另一端,絮凝旋转接头550与絮凝空心轴510螺纹连通密封,絮凝旋转接头550固定端连通于外界供絮凝剂管路,通过絮凝旋转接头550实现转动过程中的絮凝剂注入,边搅拌边向污水混合液中送入絮凝剂,加速活性微生物的快速沉淀。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所示,刮泥组件700包括刮泥真空筒710、真空滤膜720、刮泥电机730、真空旋转接头740、刮泥液压缸750和刮泥斜板760,刮泥真空筒710两端转动于相邻沥水架310的沉淀水箱120上,具体的沉淀水箱120上设置有轴承座,刮泥真空筒710两端转动于轴承座之间,具体的刮泥真空筒710设置有吸孔,真空滤膜720固定套接于刮泥真空筒710表面,具体的真空滤膜720缠绕刮泥真空筒710表面通过螺栓固定,真空滤膜720覆盖吸孔表面,刮泥电机730机身设置于沉淀水箱120外,刮泥电机730机身一侧设置有固定架731,固定架731与刮泥电机730螺接,固定架731固定于沉淀水箱120上,固定架731与沉淀水箱120焊接,刮泥电机730输出端传动于刮泥真空筒710一端,刮泥电机730控制刮泥真空筒710转动,真空旋转接头740旋转端连通于刮泥真空筒710另一端,真空旋转接头740通过螺纹与刮泥真空筒710连接密封,真空旋转接头740固定端连通于外部真空管路,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刮泥真空筒710真空下的转动。
举例而言,一部分结块絮凝活性污泥由于内含微小气泡,一直悬浮在污水混合液,这些活性污泥并不能充分与污水反应降解,反而会影响实际的悬浮微生物浓度测量,是不利于污水降解反应的,故本工艺采用真空滤膜吸附污水中的悬浮活性污泥絮状结块,并通过上述絮凝扇叶530搅拌控制流向,刮泥真空筒710的真空转动吸附,在真空滤膜720表面形成活性污泥层,刮泥液压缸750缸身对称设置于沉淀水箱120上,刮泥液压缸750与沉淀水箱120螺接,刮泥斜板760固定于刮泥液压缸750活塞杆一端之间,刮泥液压缸750活塞杆一端固定有固定斜板751,刮泥斜板760固定于固定斜板751上,固定斜板751分别与刮泥斜板760和刮泥液压缸750螺接,刮泥斜板760分别朝向真空滤膜720和沥水架310,具体的实现刮泥斜板760斜板的倾斜摆放,通过这种倾斜摆放,方便刮泥斜板760刮除真空滤膜720表面活性污泥层后,活性污泥滑入污水液面上的沥水带340上。
其中,刮泥斜板760上对称设置有刮泥导板761,刮泥斜板760与刮泥导板761螺接,通过刮泥导板761对刮取活性污泥进行限位导向,另外,真空滤膜720表面的活性污泥层越厚吸附越弱,且活性污泥的缩孔也决定了真空吸附能力,故需要刮泥液压缸750控制刮泥斜板760进给量。
具体的,该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需要处理的污水通过管路送入沉淀水箱120内,曝气泵160连通反冲曝气管140和均衡曝气管150对污水进行曝气,使污水和悬浮活性微生物充分降解,当悬浮活性微生物浓度超过要求时,关闭曝气泵160使悬浮活性微生物沉淀到沉淀水箱120下端内形成活性污泥,打开沥水电机350控制沥水带340转动,沥水带340贴合刮除沉淀水箱120底部聚集的活性污泥,沥水带340将活性污泥运输到污水液面上的沥水架310上,活性污泥经过沥水后被传输到其他污水处理设备上,当沥水带340负荷过大运转困难,可通过反冲曝气管140将沥水带340底部污泥冲散,可通过均衡曝气管150将沥水带340顶部污泥冲散,通过絮凝电机540控制絮凝环管520在污水混合液中转动,通过絮凝旋转接头550向絮凝环管520注入絮凝剂,配合曝气管使絮凝剂均匀扩散到污水混合液中,加速活性微生物的沉淀,通过絮凝扇叶530搅拌进一步加速絮凝剂的扩散,同时控制悬浮活性污泥朝向刮泥真空筒710的流动,通过真空旋转接头740连通真空管路使刮泥真空筒710维持负压,在真空滤膜720的作用下,不沉淀的活性污泥被吸附到真空滤膜720表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泥层,打开刮泥电机730控制泥层转动,通过刮泥液压缸750控制刮泥斜板760朝向刮取泥层表面,并通过斜板面将刮取的活性污泥送入水位上的沥水带340上,采用曝气冲洗设计,通过曝气使污水与活性微生物充分降解的同时,无需调节曝气池进水负荷压差,通过气流冲洗减少活性污泥转运过程中的过高负载,采用刮除沥水设计,相比传统的排泥口设计,传输装置与曝气池底部充分接触,高效清理曝气池底部的污泥和固体废弃物,无需控制污泥浓度、开启回流泵台数或调整曝气池进泥管路闸阀的开启度,活性污泥通过沥水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采用立体絮凝搅拌设计,通过旋转搅拌使絮凝剂充分混合到污水中,加速活性污泥的沉淀,同时控制不沉淀活性污泥的流向,采用真空吸附刮泥设计,通过内外压差滤膜吸附污水中的不沉淀活性污泥,通过旋转刮取,实现不沉淀活性污泥的回收,污泥回流工艺简单易于调试,污泥回流工艺提升大,升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曝气泵160、沥水电机350、絮凝电机540和刮泥电机73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曝气泵160、沥水电机350、絮凝电机540和刮泥电机73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组件(100),所述沉淀组件(100)包括机架(110)、沉淀水箱(120)、污泥管口(130)、反冲曝气管(140)、均衡曝气管(150)和曝气泵(160),所述沉淀水箱(120)设置于所述机架(110)上端内,所述污泥管口(130)连通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120)上,所述反冲曝气管(140)均匀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120)底部,所述均衡曝气管(150)均匀设置于所述反冲曝气管(140)上方的所述沉淀水箱(120)内,所述曝气泵(160)机身设置于所述机架(110)下端,所述曝气泵(160)连通于所述反冲曝气管(140)和所述均衡曝气管(150);
处理组件(300),所述处理组件(300)包括沥水架(310)、沥水动轴(320)、从动辊轴(330)、沥水带(340)和沥水电机(350),所述沥水架(310)下端对称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120)内,所述沥水动轴(320)两端转动于所述沥水架(310)上端之间,所述从动辊轴(330)均匀转动于所述反冲曝气管(140)和所述均衡曝气管(150)之间的所述沉淀水箱(120)内,所述沥水带(340)内表面分别缠绕于所述沥水动轴(320)表面和所述从动辊轴(330)表面,所述沥水电机(350)机身设置于所述沥水架(310)上端,所述沥水电机(350)输出端传动于所述沥水动轴(320);
絮凝组件(500),所述絮凝组件(500)包括絮凝空心轴(510)、絮凝环管(520)、絮凝扇叶(530)、絮凝电机(540)和絮凝旋转接头(550),所述絮凝空心轴(510)均匀转动于所述沉淀水箱(120)内,所述絮凝环管(520)均匀连通设置于所述絮凝空心轴(510)表面,所述絮凝扇叶(530)均匀设置于所述絮凝环管(520)表面,所述絮凝电机(540)机身均匀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120)上端外,所述絮凝电机(540)输出端传动于所述絮凝空心轴(510)一端,所述絮凝旋转接头(550)旋转端连通于所述絮凝空心轴(510)另一端,所述絮凝旋转接头(550)固定端连通于外界供絮凝剂管路;
刮泥组件(700),所述刮泥组件(700)包括刮泥真空筒(710)、真空滤膜(720)、刮泥电机(730)、真空旋转接头(740)、刮泥液压缸(750)和刮泥斜板(760),所述刮泥真空筒(710)两端转动于相邻所述沥水架(310)的所述沉淀水箱(120)上,所述真空滤膜(720)固定套接于所述刮泥真空筒(710)表面,所述刮泥电机(730)机身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120)外,所述刮泥电机(730)输出端传动于所述刮泥真空筒(710)一端,所述真空旋转接头(740)旋转端连通于所述刮泥真空筒(710)另一端,所述真空旋转接头(740)固定端连通于外部真空管路,所述刮泥液压缸(750)缸身对称设置于所述沉淀水箱(120)上,所述刮泥斜板(760)固定于所述刮泥液压缸(750)活塞杆一端之间,所述刮泥斜板(760)分别朝向所述真空滤膜(720)和所述沥水架(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水箱(120)底部均匀连通设置有排水箱(121),所述反冲曝气管(140)设置于所述排水箱(121)内,所述排水箱(121)一端设置有排水阀(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管口(130)一端连通设置有污泥调节阀(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架(310)内均匀转动设置有支撑辊轴(311),所述沥水带(340)内表面缠绕于所述支撑辊轴(311)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带(340)表面均匀设置有沥水刮板(341),沥水刮板(341)贴合于所述沉淀水箱(120)内壁,所述沥水刮板(341)均为同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水电机(350)机身一侧设置有安装架(351),所述安装架(351)固定于所述沥水架(310)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曝气管(140)周侧开设有反冲孔(141),所述反冲孔(141)分别朝向所述沥水带(340)和所述排水箱(1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曝气管(150)周侧开设有曝气孔(151),所述曝气孔(151)朝向所述沉淀水箱(120)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泵(160)机身一侧设置有泵架(161),所述泵架(161)固定于所述机架(110)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泵(160)、所述反冲曝气管(140)和所述均衡曝气管(150)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162)。
CN202111570561.1A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Active CN1144090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0561.1A CN114409061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0561.1A CN114409061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9061A CN114409061A (zh) 2022-04-29
CN114409061B true CN114409061B (zh) 2023-03-31

Family

ID=81267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0561.1A Active CN114409061B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90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9376B (zh) * 2023-03-03 2023-10-31 浙江省绍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CN116573817B (zh) * 2023-07-13 2023-09-26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散污水一体化混合生物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18577A (en) * 1973-05-29 1975-12-24 Machinenfabriek W Hubert Co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watering sludge
CN108751661B (zh) * 2018-06-28 2021-04-20 四川意德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br处理工艺的污泥浓缩设备
CN209155281U (zh) * 2018-11-14 2019-07-26 河南弘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滤带的清洗装置
CN213253157U (zh) * 2020-06-19 2021-05-25 金风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沉淀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9061A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09061B (zh) 一种活性污泥处理用快速沉淀装置
CN112759079B (zh) 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
CN216614362U (zh) 一种生化法污水处理系统
CN208732860U (zh) 含活性染料印染污水处理系统
CN208500462U (zh) 一种印染污水预处理装置
CN108751611A (zh) 高效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5616718U (zh) 用于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生物反应系统
CN109019905A (zh) 一种基于曝气控制的水处理系统
CN208632333U (zh) 高效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CN209554929U (zh) 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装置及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船
CN209668847U (zh) 螺旋预处理反应罐
CN113149374A (zh) 一种水性涂料生产用水处理系统
JP2006281073A (ja) ベルト式濃縮機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209323490U (zh) 多功能吸藻头
CN207091087U (zh) 一种竖流式混凝沉淀及气浮两用池
CN109305734A (zh) 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装置及蓝藻处理方法
CN2208343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浮泥渣集中收集设备
CN218969051U (zh)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CN214141930U (zh) 一种脱硫设备用过滤池过滤装置
CN219314778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4735240U (zh) 一种高效工业废水处理曝气生物滤池
CN220182918U (zh) 一种新型污水絮凝分离处理装置
CN216946688U (zh) 一种生态污染黑臭水体中黑臭淤泥的处理设备
CN216273647U (zh) 采用mbr膜、氧化脱色装置及污泥脱水系统的废水处理设备
CN210855677U (zh) 一种多用途废水预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5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801, 8th floor, weizhenfu commercial building, Xiangmihu, No. 50, Jingtian North Street, Kangxin community, Lianhua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BaoQingT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building 3, No. 201, Yanjiang Road, Gul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ao Yan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