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9051U -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9051U
CN218969051U CN202320074311.7U CN202320074311U CN218969051U CN 218969051 U CN218969051 U CN 218969051U CN 202320074311 U CN202320074311 U CN 202320074311U CN 218969051 U CN218969051 U CN 218969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component
communicated
port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43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秀坤
刘建辉
刘永伟
葛志君
孔凡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irs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irs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irs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irs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43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9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9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9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包括送料组件,送料组件的输入端接收外部输入的废水,送料组件的输出端与输入组件的输入端连通,输入组件的输出端与膜处理组件的废水输入端口连通,膜处理组件的污泥排放端口与下置式集污组件连通,膜处理组件的清水排放端口与下置式积水组件连通,膜处理组件的浓液排放端口与回流组件的输入端连通,回流组件的输出端与送料组件连通;膜处理组件上设置有曝气元件、污泥沉淀腔以及膜过滤器,污泥沉淀腔设置膜处理组件的内部底端,膜过滤器设置于膜处理组件内部空间的上部,膜处理组件的内部空间通过曝气元件连通至外部空间。本实用新型集过滤、沉淀以及微生物反应结构于一体,可以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生活废水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后的水,其含有有机物较多,处理较易。生产废水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在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膜处理的方式进行废水处理。如现有技术CN214495893U公开了一种膜处理组件,可以实现对废水的处理,但是其处理方式单一,仅能进行简单的膜处理,不能适用于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等多种处理场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包括送料组件、膜处理组件、下置式集污组件、下置式集水组件、回流组件以及输入组件;
所述送料组件的输入端接收外部输入的废水,所述送料组件的输出端与输入组件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输入组件的输出端与膜处理组件的废水输入端口连通,所述膜处理组件的污泥排放端口与下置式集污组件连通,所述膜处理组件的清水排放端口与下置式积水组件连通,所述膜处理组件的浓液排放端口与回流组件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回流组件的输出端与送料组件连通;所述膜处理组件上设置有曝气元件、污泥沉淀腔以及膜过滤器,所述污泥沉淀腔设置膜处理组件的内部底端,所述膜过滤器设置于膜处理组件内部空间的上部,所述膜处理组件的内部空间通过曝气元件连通至外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废水存储池、混匀电机、搅拌桨、送料泵、废水输入端口以及废水输出端口;
所述废水输入端口设置于废水存储池的一侧面,所述废水输出端口设置于废水存储池的另一侧面,所述混匀电机架设于废水存储池的上方,所述搅拌桨的受控端与混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搅拌桨的执行端设置于废水存储池的内部,所述废水输出端口;所述废水输出端口与送料泵的输入端口连通;所述废水输入端口作为送料组件的输入端,且所述废水输入端口接收外部输入的废水;所述送料泵的输出端口作为送料组件的输出端,且所述送料泵的输出端口与输入组件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废水输入端口以及废水输出端口分别设置于废水存储池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隔板设置于两个相对面之间,且所述隔板与废水存储池的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膜处理组件包括反应器壳体、第一导水端口、第一圆形隔板、过滤器壳体、第二导水端口、清水排放端口、第二圆形隔板、浓液排放端口、曝气元件以及管状过滤膜;所述过滤器壳体、第二导水端口、清水排放端口、第二圆形隔板、浓液排放端口、曝气元件以及管状过滤膜组成膜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壳体设置于反应器壳体的上部,所述反应器壳体的下部设置为锥形状的污泥沉淀腔;所述反应器壳体下部最底端设置有污泥排放端口,且所述污泥排放端口与下置式集污组件连通;所述过滤器壳体的顶端设置有与输入组件连通的专用端口,所述过滤器壳体设置为封闭式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一圆形隔板以及第二圆形隔板均设置于过滤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圆形隔板以及第二圆形隔板的圆心与过滤器壳体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圆形隔板的一面与第二圆形隔板的一面之间形成膜过滤空间,所述第一圆形隔板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内部的一底面之间形成进液空间,所述第二圆形隔板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内部的另一底面之间形成出液空间,所述第一导水端口以及第二导水端口均设置于过滤器壳体上,且第一导水端口以及第二导水端口将反应器壳体的内部空间与过滤器壳体中的进液空间连通;
所述管状过滤膜设置于膜过滤空间中,且所述管状过滤膜的一端口嵌设于第一圆形隔板上,所述管状过滤膜的另一端口嵌设于第二圆形隔板上,所述管状过滤膜将进液空间与出液空间连通;所述浓液排放端口设置于过滤器壳体上,且所述浓液排放端口将出液空间与回流组件连通,所述清水排放端口设置于过滤器壳体上,且所述清水排放端口将膜过滤空间与下置式集水组件连通,所述曝气元件设置于反应器壳体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过滤膜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元件设置为曝气器;
或者,所述曝气元件包括曝气管道阀门以及曝气管道,所述管道阀门的一端与反应器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管道阀门的另一端连通至外部空间,所述曝气管道阀门设置曝气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置式集污组件包括第一管道阀门、污泥管道以及集污池;
所述污泥管道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的污泥排放端口连通,所述污泥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至集污池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第一管道阀门设置于污泥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置式集水组件包括抽水泵、清水管道以及集水池;
所述清水管道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的清水排放端口连通,所述清水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至集水池的内部空间中,所述抽水泵设置于清水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回流管道阀门、回流管道以及第一压力测试仪;
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的浓液排放端口连通,所述回流管道的另一端连通至送料组件中,所述回流管道阀门以及第一压力测试仪均设置于回流管道上,且所述第一压力测试仪比回流管道阀门更靠近浓液排放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组件包括温度测量仪、第二压力测试仪以及输入管道;
所述输入管道的一端与送料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输入管道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上的专用端口连通,所述温度测量仪以及第二压力测试仪均设置于输入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工业废水的过滤,还可以进行生物反应,满足对生活废水的处理要求,通过设置曝气元件,可以满足生物反应的条件。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回流组件,可以将未完全过滤的浓液回流至送料组件中,然后再次送入膜处理组件进行二次过滤。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下置式集污组件,可以对膜处理组件中的污泥进行收集,避免污泥堆积,导致的无法正常过滤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下置式集水组件,可以对膜处理组件过滤后的清水进行收集,并且下置式的设置,可以对清水进行更好的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料组件、膜处理组件、下置式集污组件、下置式集水组件、回流组件以及输入组件的结构图。
其中:1-送料组件、11-废水存储池、12-混匀电机、13-搅拌桨、14-送料泵、15-废水输入端口、16-废水输出端口、17-隔板;
2-膜处理组件、21-反应器壳体、22-第一导水端口、23-第一圆形隔板、24-过滤器壳体、25-第二导水端口、26-清水排放端口、27-第二圆形隔板、28-浓液排放端口、29-曝气元件、210-管状过滤膜、211-曝气管道阀门、212-曝气管道;
3-下置式集污组件、31-第一管道阀门、32-污泥管道、33-集污池;
4-下置式集水组件、41-抽水泵、42-清水管道、43-集水池;
5-回流组件、51-回流管道阀门、52-回流管道、53-第一压力测试仪;
6-输入组件、61-温度测量仪、62-第二压力测试仪、63-输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共同所示,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包括送料组件1、膜处理组件2、下置式集污组件3、下置式集水组件4、回流组件5以及输入组件6。
送料组件1的输入端接收外部输入的废水,送料组件1的输出端与输入组件6的输入端连通,输入组件6的输出端与膜处理组件2的废水输入端口连通,膜处理组件2的污泥排放端口与下置式集污组件3连通,膜处理组件2的清水排放端口与下置式积水组件4连通,膜处理组件2的浓液排放端口与回流组件5的输入端连通,回流组件5的输出端与送料组件1连通;膜处理组件2上设置有曝气元件29、污泥沉淀腔以及膜过滤器,污泥沉淀腔设置膜处理组件2的内部底端,膜过滤器设置于膜处理组件2内部空间的上部,膜处理组件2的内部空间通过曝气元件29连通至外部空间。
可选的,可以在送料组件1之前设置过滤组件或者过滤网,通过过滤组件将废水中的较大的废渣滤除,从而避免该膜系统堵塞。在膜处理组件2的各个输入管道以及各个输出管道上,均可以设置阀门,以使膜处理组件2的内部能够形成厌氧空间。
当直接处理工业废水或者生活废水时,可以直接采用膜处理组件进行过滤,以得到清水。当采用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时,若微生物厌氧,则可以关闭曝气元件,形成密封空间,以满足厌氧需求;若微生物好氧,则可以打开曝气元件,连通空气中的氧气,满足好氧需求。膜处理组件1集成过滤、沉淀以及微生物反应结构,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并且一体化的设计,可以有效缩减整个装置的体积,具有构造简单以及运行方便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送料组件1包括废水存储池11、混匀电机12、搅拌桨13、送料泵14、废水输入端口15以及废水输出端口16。
废水输入端口15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一侧面,废水输出端口16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另一侧面,混匀电机12架设于废水存储池11的上方,搅拌桨13的受控端与混匀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搅拌桨13的执行端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内部,废水输出端口16。废水输出端口16与送料泵14的输入端口连通。废水输入端口15作为送料组件1的输入端,且废水输入端口15接收外部输入的废水。送料泵14的输出端口作为送料组件1的输出端,且送料泵14的输出端口与输入组件6的输入端连通。
可选的,可以在送料泵14的输出端口上设置管道阀门,以完全隔绝送料组件1的空气进入膜处理组件2中。即使过滤了废水中的废渣,废水中也可能存在污泥以及其他较小的颗粒物,通过设置混匀电机12以及搅拌桨13,可以将废水原料混匀,避免其在废水存储池11中堆积的同时,较为均匀的废水原料可以避免淤泥在管道中堆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送料组件1还包括隔板17,废水输入端口15以及废水输出端口16分别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两个相对面上,隔板17设置于两个相对面之间,且隔板17与废水存储池11的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可选的,废水输入端口15可以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中部或者上部,废水进入废水存储池11后,就先到达搅拌桨13处。
通过设置隔板,可以使废水不会直接流向废水输出端口16,而是经过混匀电机12以及搅拌桨13搅拌后,才流向废水输出端口16,然后由送料泵14将废水原料抽送至输入组件6。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膜处理组件2包括反应器壳体21、第一导水端口22、第一圆形隔板23、过滤器壳体24、第二导水端口25、清水排放端口26、第二圆形隔板27、浓液排放端口28、曝气元件29以及管状过滤膜210;过滤器壳体24、第二导水端口25、清水排放端口26、第二圆形隔板27、浓液排放端口28、曝气元件29以及管状过滤膜210组成膜过滤器。
过滤器壳体24设置于反应器壳体21的上部,反应器壳体21的下部设置为锥形状的污泥沉淀腔;反应器壳体21下部最底端设置有污泥排放端口,且污泥排放端口与下置式集污组件3连通;过滤器壳体24的顶端设置有与输入组件6连通的专用端口,过滤器壳体24设置为封闭式空心圆柱体,第一圆形隔板23以及第二圆形隔板27均设置于过滤器壳体24的内部,且第一圆形隔板23以及第二圆形隔板27的圆心与过滤器壳体24的轴线重合,第一圆形隔板23的一面与第二圆形隔板27的一面之间形成膜过滤空间,第一圆形隔板23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24内部的一底面之间形成进液空间,第二圆形隔板27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24内部的另一底面之间形成出液空间,第一导水端口22以及第二导水端口25均设置于过滤器壳体24上,且第一导水端口22以及第二导水端口25将反应器壳体21的内部空间与过滤器壳体24中的进液空间连通。
管状过滤膜210设置于膜过滤空间中,且管状过滤膜210的一端口嵌设于第一圆形隔板23上,管状过滤膜210的另一端口嵌设于第二圆形隔板27上,管状过滤膜210将进液空间与出液空间连通。浓液排放端口28设置于过滤器壳体24上,且浓液排放端口28将出液空间与回流组件5连通,清水排放端口26设置于过滤器壳体24上,且清水排放端口26将膜过滤空间与下置式集水组件4连通,曝气元件29设置于反应器壳体21上部。
由于废水原料中含有污泥,膜处理组件2对废水原料进行过滤的过程中,污泥会在过滤器壳体24中堆积,因此,通过设置污泥排放端口,以便即使将污泥排除。通过将反应器壳体21的下部设置为锥形状,可以更好的对污泥进行收集和排放。
通过管状过滤膜210进行过滤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进行过滤,会形成较浓的废水,通过将废水再次传输回废水存储池11中,可以进行二次过滤,排放物仅为污泥以及清水,增强该膜系统的过滤效果,避免仅通过膜组件过滤,导致的过滤不完全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管状过滤膜21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由于第一导水端口22与第二导水端口25之间形成了封闭空间,设置管状过滤膜210后,清水渗入该封闭空间中,通过清水排放端口26排除,完成过滤。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曝气元件29设置为曝气器。
或者,曝气元件29包括曝气管道阀门211以及曝气管道212,管道阀门211的一端与反应器壳体21的内部连通,管道阀门211的另一端连通至外部空间,曝气管道阀门211设置曝气管道212上。通过设置曝气元件,满足了微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好氧要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下置式集污组件3包括第一管道阀门31、污泥管道32以及集污池33。
污泥管道32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2的污泥排放端口连通,污泥管道32的另一端连通至集污池33的内部空间中,第一管道阀门31设置于污泥管道32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下置式集水组件4包括抽水泵41、清水管道42以及集水池43。
清水管道42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2的清水排放端口连通,清水管道42的另一端连通至集水池43的内部空间中,抽水泵41设置于清水管道42上。
可选的,清水管道42上可以设置阀门,以使膜处理组件2形成更加密闭的空间,进一步增强厌氧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回流组件5包括回流管道阀门51、回流管道52以及第一压力测试仪53。
回流管道52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2的浓液排放端口连通,回流管道52的另一端连通至送料组件1中,回流管道阀门51以及第一压力测试仪53均设置于回流管道52上,且第一压力测试仪53比回流管道阀门51更靠近浓液排放端口。
可选的,当送料组件1中的废水存储池11低于膜处理组件2时,可以通过重力的作用,将浓液自然回流至废水存储池11中。当送料组件1中的废水存储池11高于膜处理组件2时,可以设置抽液泵,将浓液抽回废水存储池11进行二次过滤。
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输入组件6包括温度测量仪61、第二压力测试仪62以及输入管道63。
输入管道63的一端与送料组件1的输出端连通,输入管道63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24上的专用端口连通,温度测量仪61以及第二压力测试仪62均设置于输入管道63上。通过设置温度测量仪61、第二压力测试仪62以及第一压力测试仪53,可以监测送入膜处理组件2的废水原料的压力和温度,还可以监测膜处理组件2中的压力,满足废水处理过程的压力以及温度的监测需求。
可选的,可以设置温度调节装置对废水原料进行温度调节,或者在膜处理组件2中设置温度调节装置对废水原料进行温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不需要微生物反应时,通过送料组件1对废水进行预先处理,得到废液原料;然后通过输入组件6对废液原料进行温度和压力的监测。若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可以通过外部装置调节废水进入时的温度,从而满足温度要求。如压力过高或者过低,可以调节送料泵14的转速,来调节送料的压力。当废水原料进入膜处理组件2时,会充满膜处理组件2,此时废液原料会进入过滤器壳体24的管状过滤膜210中,通过管状过滤膜210对废液进行过滤,清水渗透至膜过滤空间中,然后通过清水排放端口26将清水排放至下置式集水组件4中进行收集。废水原料过滤了部分清水后,变为浓液,然后将浓液送回下置式集水组件4进行二次过滤。在反应过程中,会沉积一部分污泥在反应器壳体21的底部,将污泥排放至下置式集污组件3进行收集。由于过滤清水的同时,沉积了部分污泥,当废水原料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沉积的污泥也就会更多,可以避免送料组件1中的液体浓度急速增加,若是再设置沉积时间,则可以使废水原料中颗粒物浓度不会因为浓液的输入而增加。
当需要生物反应时,可以将废水原料输入膜处理组件2中,然后通过曝气组件29添加微生物,当反应足够时间后,再进行清水和浓液的排出。若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氧气,则可以打开曝气元件29,使膜处理组件2接入空气。值得说明的是,当打开曝气元件29时,膜处理组件2中的废液原料的液位应当低于曝气元件29,且曝气元件29应当高于过滤器壳体24的安装位置。在反应的过程中,还可以实时监测膜处理组件2中的压力,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泄压。

Claims (10)

1.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组件(1)、膜处理组件(2)、下置式集污组件(3)、下置式集水组件(4)、回流组件(5)以及输入组件(6);
所述送料组件(1)的输入端接收外部输入的废水,所述送料组件(1)的输出端与输入组件(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输入组件(6)的输出端与膜处理组件(2)的废水输入端口连通,所述膜处理组件(2)的污泥排放端口与下置式集污组件(3)连通,所述膜处理组件(2)的清水排放端口与下置式积水组件(4)连通,所述膜处理组件(2)的浓液排放端口与回流组件(5)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回流组件(5)的输出端与送料组件(1)连通;所述膜处理组件(2)上设置有曝气元件(29)、污泥沉淀腔以及膜过滤器,所述污泥沉淀腔设置膜处理组件(2)的内部底端,所述膜过滤器设置于膜处理组件(2)内部空间的上部,所述膜处理组件(2)的内部空间通过曝气元件(29)连通至外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1)包括废水存储池(11)、混匀电机(12)、搅拌桨(13)、送料泵(14)、废水输入端口(15)以及废水输出端口(16);
所述废水输入端口(15)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一侧面,所述废水输出端口(16)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另一侧面,所述混匀电机(12)架设于废水存储池(11)的上方,所述搅拌桨(13)的受控端与混匀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搅拌桨(13)的执行端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内部,所述废水输出端口(16);所述废水输出端口(16)与送料泵(14)的输入端口连通;所述废水输入端口(15)作为送料组件(1)的输入端,且所述废水输入端口(15)接收外部输入的废水;所述送料泵(14)的输出端口作为送料组件(1)的输出端,且所述送料泵(14)的输出端口与输入组件(6)的输入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1)还包括隔板(17),所述废水输入端口(15)以及废水输出端口(16)分别设置于废水存储池(11)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隔板(17)设置于两个相对面之间,且所述隔板(17)与废水存储池(11)的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处理组件(2)包括反应器壳体(21)、第一导水端口(22)、第一圆形隔板(23)、过滤器壳体(24)、第二导水端口(25)、清水排放端口(26)、第二圆形隔板(27)、浓液排放端口(28)、曝气元件(29)以及管状过滤膜(210);所述过滤器壳体(24)、第二导水端口(25)、清水排放端口(26)、第二圆形隔板(27)、浓液排放端口(28)、曝气元件(29)以及管状过滤膜(210)组成膜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壳体(24)设置于反应器壳体(21)的上部,所述反应器壳体(21)的下部设置为锥形状的污泥沉淀腔;所述反应器壳体(21)下部最底端设置有污泥排放端口,且所述污泥排放端口与下置式集污组件(3)连通;所述过滤器壳体(24)的顶端设置有与输入组件(6)连通的专用端口,所述过滤器壳体(24)设置为封闭式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一圆形隔板(23)以及第二圆形隔板(27)均设置于过滤器壳体(24)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圆形隔板(23)以及第二圆形隔板(27)的圆心与过滤器壳体(24)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圆形隔板(23)的一面与第二圆形隔板(27)的一面之间形成膜过滤空间,所述第一圆形隔板(23)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24)内部的一底面之间形成进液空间,所述第二圆形隔板(27)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24)内部的另一底面之间形成出液空间,所述第一导水端口(22)以及第二导水端口(25)均设置于过滤器壳体(24)上,且第一导水端口(22)以及第二导水端口(25)将反应器壳体(21)的内部空间与过滤器壳体(24)中的进液空间连通;
所述管状过滤膜(210)设置于膜过滤空间中,且所述管状过滤膜(210)的一端口嵌设于第一圆形隔板(23)上,所述管状过滤膜(210)的另一端口嵌设于第二圆形隔板(27)上,所述管状过滤膜(210)将进液空间与出液空间连通;所述浓液排放端口(28)设置于过滤器壳体(24)上,且所述浓液排放端口(28)将出液空间与回流组件(5)连通,所述清水排放端口(26)设置于过滤器壳体(24)上,且所述清水排放端口(26)将膜过滤空间与下置式集水组件(4)连通,所述曝气元件(29)设置于反应器壳体(21)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过滤膜(210)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元件(29)设置为曝气器;
或者,所述曝气元件(29)包括曝气管道阀门(211)以及曝气管道(212),所述管道阀门(211)的一端与反应器壳体(21)的内部连通,所述管道阀门(211)的另一端连通至外部空间,所述曝气管道阀门(211)设置曝气管道(2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置式集污组件(3)包括第一管道阀门(31)、污泥管道(32)以及集污池(33);
所述污泥管道(32)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2)的污泥排放端口连通,所述污泥管道(32)的另一端连通至集污池(33)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第一管道阀门(31)设置于污泥管道(3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置式集水组件(4)包括抽水泵(41)、清水管道(42)以及集水池(43);
所述清水管道(42)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2)的清水排放端口连通,所述清水管道(42)的另一端连通至集水池(43)的内部空间中,所述抽水泵(41)设置于清水管道(4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5)包括回流管道阀门(51)、回流管道(52)以及第一压力测试仪(53);
所述回流管道(52)的一端与膜处理组件(2)的浓液排放端口连通,所述回流管道(52)的另一端连通至送料组件(1)中,所述回流管道阀门(51)以及第一压力测试仪(53)均设置于回流管道(52)上,且所述第一压力测试仪(53)比回流管道阀门(51)更靠近浓液排放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处理的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组件(6)包括温度测量仪(61)、第二压力测试仪(62)以及输入管道(63);
所述输入管道(63)的一端与送料组件(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输入管道(63)的另一端与过滤器壳体(24)上的专用端口连通,所述温度测量仪(61)以及第二压力测试仪(62)均设置于输入管道(63)上。
CN202320074311.7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Active CN218969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4311.7U CN218969051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4311.7U CN218969051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9051U true CN218969051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1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4311.7U Active CN218969051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9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00630Y (zh) 化纤废水处理系统
CN205501073U (zh) 一种造纸污水处理系统
CN201722227U (zh) 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CN218969051U (zh) 一种废水处理的膜系统
CN206692522U (zh) 一种用于河道湖泊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9665675A (zh) 一种具备泥水分离功能的除磷脱氮设备及其除磷脱氮方法
CN210438486U (zh) 一种厌氧mbr反应器
CN113666577A (zh) 一种环保型废水处理系统及其设备
CN209685531U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207159012U (zh) 一种污水环保处理系统
CN208485718U (zh) 一种双净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8454686U (zh) 一种处理周期短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111056632A (zh) 一种厌氧型外置式管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
CN214457484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设备
CN218755268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7921725U (zh) 印染废水高效短流程清洁装置
CN221296161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12770196U (zh) 一种一体式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CN220351837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19156712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装置
CN216191745U (zh) 一种线路板污水处理系统
CN220976625U (zh) 一种过滤装置及反应池
CN218893530U (zh) 一种污水分散处理的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9161802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20812147U (zh) 一种工业污水斜管沉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