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8430A -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8430A
CN114368430A CN202210010307.4A CN202210010307A CN114368430A CN 114368430 A CN114368430 A CN 114368430A CN 202210010307 A CN202210010307 A CN 202210010307A CN 114368430 A CN114368430 A CN 114368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vehicle
floor assembly
vehicle floor
cross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03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8430B (zh
Inventor
袁文
薛明
杨杨
张加勋
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03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8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8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8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8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8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车辆地板总成包括主地板、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述主地板的一端,第一主体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二纵梁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主体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主地板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二主体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适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的安装部,安装部为镂空结构。车辆包括车身外壳、车架以及上述车辆地板总成。车架连接于车身外壳,车辆地板总成连接于车架。上述结构使车辆地板总成的结构得到了简化,还可以减轻车辆地板总成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地板是车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车辆地板的强度和刚度对整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技术中,形成车身底部表面的车辆地板在前后方向上从车辆的前部开始包括依次通过点焊连接或者螺栓等结构连接的前地板、中地板和后地板,此种结构需要较多的零件组装而成,且结构复杂,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地板总成,其包括主地板、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主地板的一端,第一主体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二纵梁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主体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主地板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二主体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适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的安装部,安装部为镂空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地板总成,车辆地板总成整体为一体压铸件,车辆地板总成包括主底板部、第一纵梁部一级第二纵梁部。第一纵梁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主地板的一端,第一主体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二纵梁部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主体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主地板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二主体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适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的安装空间,其中,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还用于连接车门门槛,第一主体部和车门门槛之间的连接结构、第二主体部和车门门槛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以下结构的至少一种:钢点焊连接、铝点焊连接、结构胶连接、螺栓连接、拉铆螺钉连接、自攻螺接、热熔自攻丝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身外壳、车架以及上述车辆地板总成。车架连接于车身外壳,车辆地板总成连接于车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地板总成中,第一纵梁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主体部,第二纵梁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主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主地板的相对两端,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相对间隔设置,共同形成一个安装部,安装部为镂空结构,用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电池箱安装于安装部后的结构能够替代专有的中地板结构,使车辆地板总成的结构得到了简化,还可以减轻车辆地板总成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地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地板总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车辆地板总成的A-A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车辆地板总成的中横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车辆地板总成的后横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后横梁与备胎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车辆地板总成的第一纵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的车辆地板总成的第二纵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第一纵梁与车门门槛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车辆地板总成的前横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前横梁与电池箱上盖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的车辆地板总成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来对本申请提出的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进行进一步阐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地板总成100,车辆地板总成100可以应用在车辆中,以简化车辆的结构,减少车辆的重量。
车辆地板总成100可以包括主地板10、第一纵梁20以及第二纵梁30,第一纵梁20与第二纵梁30均与主地板10连接。第一纵梁20的至少部分结构与第二纵梁30的至少部分结构相对间隔设置,二者共同形成安装部4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地板10、第一纵梁20以及第二纵梁30共同形成的整体为一体成型的铝铸件,此结构可以简化车辆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减少车辆地板总成100的重量。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地板10、第一纵梁20以及第二纵梁30共同形成的整体为组装结构,也即,主地板10与第一纵梁20之间的连接结构为组装连接结构,或/及,主地板10与第二纵梁30之间的连接结构为组装连接结构。在这些情况下,车辆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连接件101,连接件101用于连接主地板10与第一纵梁20,或/及,用于连接主地板10与第二纵梁30。进一步地,连接件101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件101依次排列于主地板10与第一纵梁20、第二纵梁30之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地板10包括面板12以及中横梁14,中横梁14连接于面板12靠近安装部40的一侧,面板12与中横梁14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地板10的整体为一体成型的铝铸件,能够简化主地板10的结构并减轻主地板10的重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地板10也可以为由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的组装结构,例如,请参阅图2,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面板12包括冲压板件121以及框架123,通过设置来料为冲压件的冲压板件121和框架123组装于一起,可以减轻车辆地板总成100的重量。框架123环绕设置于冲压板件121的外周并连接于第一纵梁20与第二纵梁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23大致为“口”形,其用于安装冲压板件121并与中横梁14相连接,使主地板10、第一纵梁20以及第二纵梁30成为一体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冲压板件121与框架123可以通过点焊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冲压板件121与框架123可以通过螺旋紧固件连接,如螺栓、螺钉、螺丝、螺柱、铆钉等。进一步地,自安装部40到面板12的方向上,面板12的厚度逐渐增大,增加了主地板10的强度,提高了车辆地板总成100的耐久度,且面板12在需要加强结构的地方增厚,能够适当减轻面板12的重量。
中横梁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20和第二纵梁30之间,并连接于框架123靠近安装部40的一侧,中横梁14用于支撑车辆的部分结构以及保证车辆的车架的扭转刚度。请参阅图3及图4,中横梁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41、第一过渡部143以及加厚部145,第一支撑部141的至少部分结构与加厚部145相对间隔设置,加厚部145连接于面板12,第一过渡部143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41与加厚部145之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41大致沿第一方向X设置,第一方向X大致与车辆的高度方向一致。第一过渡部14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41,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方向Y大致与车辆的长方向一致,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二者的夹角可以大于或者等于45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可以彼此垂直。加厚部14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过渡部143远离第一支撑部141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支撑部141、第一过渡部143以及加厚部145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第一过渡部143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部141的厚度,且小于加厚部145的厚度,使得中横梁14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横梁14还包括伸长部147以及凸出部149,伸长部147连接于加厚部145远离第一过渡部143的一侧,凸出部149连接于伸长部147并相对于伸长部147凸出。进一步地,伸长部147包括第一部分1471以及第二部分1473,第一部分1471的一端连接于加厚部145远离第一过渡部143的一侧,第二部分1473连接于第一部分1471连接加厚部145的一端,并相对于第一部分1471弯折,第一部分1471与第二部分1473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90度,第二部分1473与凸出部149相对间隔设置。具体而言,第一部分1471的一端连接于加厚部145远离第一过渡部143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部分147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1471靠近加厚部145的一端,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交。凸出部149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部分1473,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凸出,其中,凸出部149与第二部分1473靠近第一部分1471的一端的距离小于凸出部149与第二部分1473远离第一部分1471的一端的距离。第二部分1473、凸出部149以及第一部分1471的部分结构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第二部分1473、凸出部149以及第一部分1471的部分结构形成的“U”形结构和第一支撑部141、第一过渡部143以及加厚部145形成的“U”形结构分别位于伸长部147的相对两侧,第一部分1471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1473的厚度,且小于凸出部149的厚度,使得中横梁14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
请再次参阅图2,主地板10还包括后横梁16,后横梁16连接于面板12远离安装部40的一侧,且后横梁16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纵梁20与第二纵梁30,面板12与后横梁16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后横梁16用于支撑车辆的部分结构以及保证车架的扭转刚度。请参阅图3及图5,后横梁16包括第二支撑部161、第二过渡部163、延伸部165、第一加强部167以及第二加强部169,第二支撑部161、第二过渡部163、延伸部165依次连接,第二支撑部161连接于框架123远离安装部40的一侧,第一加强部167与第二加强部169均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的一侧且相对于第二过渡部163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过渡部163沿第一方向X设置,第二支撑部16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的一端,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交。延伸部16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远离第二支撑部161的一端,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交。第一加强部167与第二加强部169分别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的相对两端,第一加强部167与第二加强部169相对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加强部167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靠近第二支撑部161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加强部169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靠近延伸部165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加强部167、第二过渡部163以及第二加强部169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第二支撑部161、第二过渡部163、延伸部165、第一加强部167以及第二加强部169中,第二过渡部163的厚度最小,使得后横梁16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161背离第一加强部167的一侧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用于增加后横梁16的强度。具体地,凸起结构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支撑部161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横梁16还包括第三加强部166以及第四加强部168,第三加强部166与第四加强部168均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背离第一加强部167与第二加强部169的一侧且相对于第二过渡部163凸出。进一步地,第三加强部166与第四加强部168分别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的相对两端,第三加强部166与第四加强部168相对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三加强部166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靠近第二支撑部161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四加强部168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过渡部163靠近延伸部165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三加强部166、第二过渡部163以及第四加强部168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第三加强部166、第二过渡部163以及第四加强部168形成的“U”形结构和第一加强部167、第二过渡部163以及第二加强部169形成的“U”形结构分别位于第二过渡部163的相对两侧,第二过渡部163的厚度小于第三加强部166的厚度,且小于第四加强部168的厚度,使得后横梁16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地板总成100还包括备胎池110,备胎池110用于存放备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备胎池110连接于后横梁16,具体地,备胎池110连接于延伸部165远离第二过渡部163的一端。备胎池110可以为钢冲压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横梁16的延伸部165与备胎池110可以通过铆钉或/及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165与备胎池110可以通过结构胶连接。后横梁16与备胎池110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以下结构的至少一种:钢点焊连接、铝点焊连接、结构胶连接、螺栓连接、拉铆螺钉连接、自攻螺接、热熔自攻丝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第一纵梁20包括第一连接部22以及第一主体部24,第一连接部22连接于框架123,第一主体部2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第一连接部22与第一主体部24共同构成第一纵梁20的第一本体2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沿第二方向Y设置,第一主体部2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请参阅图7,第一纵梁20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6以及第二支撑结构28,第一支撑结构26以及第二支撑结构28分别连接于第一本体21的相对两端。第一支撑结构26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的末端,即第一支撑结构26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远离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第二支撑结构28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的末端,即第二支撑结构28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远离第一主体部24的一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第一主体部24、第一支撑结构26以及第二支撑结构28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简化了第一纵梁20的结构。
第一支撑结构26包括支持部261以及第一方向加强部263,支持部261连接于第一本体21的一侧,具体地,支持部261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第一方向加强部263连接于支持部261并相对于支持部261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持部261包括第一部分2611以及第二部分2613,第二部分2613连接于第一部分2611并相对于第一部分2611弯折,第一部分2611与第二部分2613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90度,第二部分2613远离第一部分26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第一方向加强部26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63均连接于支持部261的同一侧。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63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第一部分2611的相对两端。具体地,第一部分2611沿第二方向Y设置,第二部分26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2611,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交并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远离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6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2611,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凸出。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63与第一部分2611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第一部分2611的厚度小于第一方向加强部263的厚度,使得第一纵梁2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63与第一部分2611的厚度关系可以根据第一纵梁20的性能和工艺需求灵活设计。
第一支撑结构26还包括加长部265以及第二方向加强部267,加长部265连接于第一本体21远离支持部261的一侧,加长部265相对于第一本体21的延伸方向与支持部261相对于第一本体21的延伸方向相反。具体地,加长部265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第二方向加强部267连接于加长部265并相对于加长部265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加强部26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67均连接于加长部265的同一侧,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67相对间隔设置。具体地,加长部26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靠近支持部261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67的一端连接于加长部265,另一端沿第二方向Y凸出。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67与加长部265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加长部265的厚度小于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67的厚度,使得第一纵梁2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67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多个,用于增加第一纵梁20的强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长部265和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67的厚度关系可以根据第一纵梁20的性能和工艺需求灵活设计。
第二支撑结构28和第一支撑结构26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同样包括支持部281以及第一方向加强部283,支持部281连接于第一本体21的一侧,具体地,支持部28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第一方向加强部283连接于支持部281并相对于支持部281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持部281包括第一部分2811以及第二部分2813,第二部分2813连接于第一部分2811并相对于第一部分2811弯折,第一部分2811与第二部分2813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90度,第二部分2813远离第一部分28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第一方向加强部2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83均连接于支持部281的同一侧。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83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第一部分2811的相对两端。具体地,第一部分2811沿第二方向Y设置,第二部分28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2811,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交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远离第一主体部24的一端。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8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2811,另一端沿第一方向X凸出。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83与第一部分2811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第一部分2811的厚度小于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83的厚度,使得第一纵梁2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283与第一部分2811的厚度关系可以根据第一纵梁20的性能和工艺需求灵活设计。
第二支撑结构28还包括加长部285以及第二方向加强部287,加长部285连接于第一本体21远离支持部281的一侧,加长部285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2的延伸方向与支持部281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2的延伸方向相反。具体地,加长部285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第二方向加强部287连接于加长部285并相对于加长部285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加强部28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87均连接于加长部285的同一侧,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87相对间隔设置。具体地,加长部28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靠近支持部281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87的一端连接于加长部285,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凸出。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87与加长部285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加长部285的厚度小于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87的厚度,使得第一纵梁2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87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多个,用于增加第一纵梁20的强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287与加长部285的厚度关系可以根据第一纵梁20的性能和工艺需求灵活设计。
请再次参阅图2,第二纵梁30的结构与第一纵梁2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同样包括第二连接部32以及第二主体部34,第二连接部32连接于框架123,第二主体部34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的一端,第二连接部32与第二主体部34共同构成第二纵梁30的第二本体3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沿第二方向Y设置,第二主体部3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主体部34与第一主体部24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一主体部24与第二主体部34之间形成安装部40,安装部40用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
请参阅图8,第二纵梁30还包括第三支撑结构36以及第四支撑结构38,第三支撑结构36以及第四支撑结构38分别连接于第二本体31的相对两端。第三支撑结构36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4的末端,即第三支撑结构36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4远离第二连接部32的一端,第四支撑结构38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的末端,即第四支撑结构38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远离第二主体部34的一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2、第二主体部34、第三支撑结构36以及第四支撑结构38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简化了第二纵梁30的结构。
第三支撑结构36包括支持部361以及第一方向加强部363,支持部361连接于第二本体31的一侧,具体地,支持部361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4,第一方向加强部363连接于支持部361并相对于支持部361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持部361包括第一部分3611以及第二部分3613,第二部分3613连接于第一部分3611并相对于第一部分3611弯折,第一部分3611与第二部分3613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90度,第二部分3613远离第一部分36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4。第一方向加强部36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63均连接于支持部361的同一侧。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63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第一部分3611的相对两端。具体地,第一部分3611沿第二方向Y设置,第二部分36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3611,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交并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4远离第二连接部32的一端。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6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3611,另一端沿第一方向X凸出。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63与第一部分3611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第一部分3611的厚度小于第一方向加强部363的厚度,使得第二纵梁3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63与第一部分3611的厚度关系可以根据第二纵梁30的性能和工艺需求灵活设计。
第三支撑结构36还包括加长部365以及第二方向加强部367,加长部365连接于第二本体31远离支持部361的一侧,加长部365相对于第二主体部34的延伸方向与支持部361相对于第二主体部34的延伸方向相反。具体地,加长部365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4,第二方向加强部367连接于加长部365并相对于加长部365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加强部36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67均连接于加长部365的同一侧,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67相对间隔设置。具体地,加长部36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4靠近支持部361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67的一端连接于加长部365,另一端沿第二方向Y凸出。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67与加长部365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加长部365的厚度小于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67的厚度,使得第二纵梁3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67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多个,用于增加第二纵梁30的强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长部365和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67的厚度关系可以根据第二纵梁30的性能和工艺需求灵活设计。
第四支撑结构38和第三支撑结构36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同样包括支持部381以及第一方向加强部383,支持部381连接于第二本体31的一侧,具体地,支持部381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第一方向加强部383连接于支持部381并相对于支持部381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持部381包括第一部分3811以及第二部分3813,第二部分3813连接于第一部分3811并相对于第一部分3811弯折,第一部分3811与第二部分3813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90度,第二部分3813远离第一部分38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第一方向加强部3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83均连接于支持部381的同一侧。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83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第一部分3811的相对两端。具体地,第一部分3811沿第二方向Y设置,第二部分38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3811,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相交并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远离第二主体部34的一端。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8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3811,另一端沿第一方向X凸出。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83与第一部分3811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第一部分3811的厚度小于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83的厚度,使得第二纵梁3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383与第一部分3811的厚度关系可以根据第二纵梁30的性能和工艺需求灵活设计。
第四支撑结构38还包括加长部385以及第二方向加强部387,加长部385连接于第二本体31远离支持部381的一侧,加长部385相对于第二连接部32的延伸方向与支持部381相对于第二连接部32的延伸方向相反。具体地,加长部385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第二方向加强部387连接于加长部385并相对于加长部385凸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加强部38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87均连接于加长部385的同一侧,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87相对间隔设置。具体地,加长部38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4靠近支持部381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87的一端连接于加长部385,另一端沿第二方向Y凸出。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87与加长部385共同形成一个“U”形结构,加长部385的厚度小于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87的厚度,使得第二纵梁3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87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多个,用于增加第二纵梁30的强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387与加长部385的厚度关系可以根据第二纵梁30的性能和工艺需求灵活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梁20与第二纵梁30还用于连接车辆的后车门门槛210,请参阅图9,图9以第一纵梁20为例,示出了第一纵梁20与车门门槛210的连接关系。如图9所示,车门门槛210连接于第一纵梁20的第一支撑结构26,具体地,车门门槛210连接于第一支撑结构26远离安装部40的一侧,车门门槛210可以为铝制挤压件,第一支撑结构26与车门门槛21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如螺栓、螺钉、螺丝、螺柱、铆钉等。第一支撑结构26与车门门槛210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以下结构的至少一种:钢点焊连接、铝点焊连接、结构胶连接、螺栓连接、拉铆螺钉连接、自攻螺接、热熔自攻丝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安装部40为镂空结构,其用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电池箱安装于安装部40后的结构能够替代专有的中地板结构,使车辆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得到简化,且减轻了车辆地板总成100的重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地板总成100中,第一纵梁20包括第一连接部22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的第一主体部24,第二纵梁30包括第二连接部32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的第二主体部34,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32分别连接于主地板10的相对两端,第一主体部24与第二主体部34相对间隔设置,共同形成一个安装部40,安装部40为镂空结构,用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电池箱安装于安装部40后的结构能够替代专有的中地板结构,使车辆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得到了简化,还可以减轻车辆地板总成100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请再次参阅图3,车辆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前横梁50,前横梁50连接于第一主体部24与第二主体部34之间,并位于安装部40远离主地板10的一侧,前横梁50用于支撑车辆的部分结构以及保证车辆的车架的扭转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横梁50与第一纵梁20、第二纵梁30之间的连接结构为组装连接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横梁50与第一纵梁20、第二纵梁30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例如,前横梁50与第一纵梁20、第二纵梁30、主地板10所形成的整体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铝铸件。
请参阅图10,前横梁5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部52、第一弯折部54以及第二弯折部56,第三支撑部52位于前横梁50整体结构中靠安装部40的一侧,第三支撑部大致为延伸的板状,第一弯折部54连接于第三支撑部52的大致中部位置,并相对于第三支撑部52弯折,第一弯折部54和第三支撑部52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45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54垂直于第三支撑部52。第二弯折部56连接于第一弯折部54远离第三支撑部52的一端并相对于第一弯折部54弯折,第二弯折部56和第一弯折部54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45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56垂直于第一弯折部54。具体地,第三支撑部52沿第一方向X设置,第一弯折部54的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撑部52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弯折部56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弯折部54远离第三支撑部52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一方向X设置。第三支撑部52、第一弯折部54以及第二弯折部56共同形成大致的“工”字形结构,第一弯折部54的厚度小于第三支撑部52的厚度,且小于第二弯折部56的厚度,使得前横梁50既可以增加强度,又可以减少重量。
前横梁50还包括外接部58,外接部58可以用于连接车辆的其他结构,例如前地板等。进一步地,车辆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前地板60,外接部58用于连接前地板60与前横梁50。外接部58连接于第二弯折部56远离第一弯折部54的一端并相对于第二弯折部56弯折,外接部58和第二弯折部56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45度,在本实施例中,外接部58垂直于第二弯折部。具体地,外接部58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弯折部56远离第一弯折部54的一端,另一端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并连接于前地板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接部58设有安装孔581,车辆地板总成还包括紧固件70,安装孔581设置于外接部58远离第二弯折部56的一端,紧固件70穿设于安装孔581,并连接于前地板60和前横梁50。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70可以为螺纹紧固件,如螺栓、螺钉、螺丝、螺柱、铆钉等,安装孔581可以为螺纹孔,通过紧固件70和螺纹孔螺合连接,可以使前地板60和前横梁50连接地更牢固。紧固件70能够替代专有的辅助连接板结构,使车辆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得到简化,且减轻了车辆地板总成100的重量。
进一步地,紧固件70可以为多个,相应地,安装孔581也可以为多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紧固件70为四个,为了适应紧固件70的数量,安装孔581也为四个,四个安装孔581彼此间隔地设置于外接部58远离第二弯折部56的一端,四个紧固件70分别至少部分地嵌入四个安装孔581内,使前地板60和前横梁50连接地更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横梁50还用于连接车辆的电池箱上盖230。请参阅图11,电池箱上盖230连接于前横梁50的外接部58,具体地,电池箱上盖230连接于外接部58靠近安装部40的一侧,并与安装部40共同形成能够替代专有的中地板结构的结构,使车辆地板总成100的结构得到简化,且减轻了车辆地板总成100的重量。电池箱上盖230与外接部58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如螺栓、螺钉、螺丝、螺柱、铆钉等。前横梁50与电池箱上盖230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以下结构的至少一种:钢点焊连接、铝点焊连接、结构胶连接、螺栓连接、拉铆螺钉连接、自攻螺接、热熔自攻丝连接。
请参阅图12,车辆地板总成100还包括第一后轮罩80以及第二后轮罩90,第一后轮罩80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2,第二后轮罩9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2,第一后轮罩80与第二后轮罩90用于防护车辆的两侧后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后轮罩80与第一连接部22之间、第二后轮罩90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连接结构为组装连接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后轮罩80与第一连接部22之间、第二后轮罩90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连接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基于上述的车辆地板总成100,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外壳、车架以及车辆地板总成100,车架连接于车身外壳,车辆地板总成100连接于车架。车辆还包括电池箱,电池箱的上盖连接于车架,并与车架形成一个密封的结构,电池箱的至少部分结构嵌入安装部40中。车辆地板总成简化了车辆的结构,减轻了车辆的重量。
另外,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地板总成以及车辆,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车辆地板总成,车辆地板总成整体为一体压铸件,车辆地板总成包括主底板部、第一纵梁部一级第二纵梁部。第一纵梁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主体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主地板的一端,第一主体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二纵梁部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主体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主地板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二主体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在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适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的安装空间,其中,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还用于连接车门门槛,第一主体部和车门门槛之间的连接结构、第二主体部和车门门槛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以下结构的至少一种:钢点焊连接、铝点焊连接、结构胶连接、螺栓连接、拉铆螺钉连接、自攻螺接、热熔自攻丝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地板总成还包括前横梁部,前横梁部连接于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之间,并位于安装部远离主地板的一侧,前横梁部用于与电池箱连接,前横梁部与电池箱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以下结构的至少一种:钢点焊连接、铝点焊连接、结构胶连接、螺栓连接、拉铆螺钉连接、自攻螺接、热熔自攻丝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地板总成还包括后横梁部分,后横梁部连接于第一主体部及第二主体部之间,后横梁部用于连接备胎池,后横梁部与备胎池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以下结构的至少一种:钢点焊连接、铝点焊连接、结构胶连接、螺栓连接、拉铆螺钉连接、自攻螺接、热熔自攻丝连接。
上述车辆地板总成的元件的特征可以具备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的车辆地板总成100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地板总成中,第一纵梁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主体部,第二纵梁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主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主地板的相对两端,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相对间隔设置,共同形成一个安装部,安装部为镂空结构,用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电池箱安装于安装部后的结构能够替代专有的中地板结构,使车辆地板总成的结构得到了简化,还可以减轻车辆地板总成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地板;
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地板的一端,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以及
第二纵梁,所述第二纵梁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地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
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适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镂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地板、所述第一纵梁以及所述第二纵梁共同形成的整体为一体成型的铝铸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地板包括面板以及中横梁,所述中横梁连接于所述面板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且所述中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冲压板件以及框架,所述框架环绕设置于所述冲压板件的外周,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所述第二纵梁之间,所述中横梁连接于所述框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安装部到所述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面板的厚度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一过渡部以及加厚部,所述加厚部连接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一过渡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加厚部的厚度、且小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加厚部相对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地板还包括后横梁,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面板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所述后横梁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二过渡部、延伸部、第一加强部以及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过渡部以及所述延伸部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一加强部以及所述第二加强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一侧且均相对于所述第二过渡部凸出,所述第一加强部以及所述第二加强部相对间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过渡部、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以及所述第二加强部中,所述第二过渡部的厚度最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共同构成所述第一纵梁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纵梁还包括两个支撑结构,两个所述支撑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相对两端;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持部以及两个第一方向加强部,所述支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两个所述第一方向加强部均连接于所述支持部的同一侧,且均相对所述支持部凸出;两个所述第一方向加强部相对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加长部以及两个第二方向加强部,所述加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加长部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持部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反;两个所述第二方向加强部均连接于所述加长部的同一侧,且均相对所述加长部凸出;两个所述第二方向加强部相对间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地板总成还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并位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主地板的一侧;
所述前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之间的连接结构为组装连接结构或一体成型连接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外接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前横梁整体结构中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部,并垂直于所述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三支撑部的一端,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外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并垂直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车辆地板总成还包括前地板以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于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前横梁。
14.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地板总成还包括第一后轮罩以及第二后轮罩;所述第一后轮罩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后轮罩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结构为组装连接结构或一体成型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后轮罩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后轮罩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结构为组装连接结构或一体成型的连接结构。
15.一种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地板总成整体为一体压铸件,所述车辆地板总成包括:
主地板部;
第一纵梁部,所述第一纵梁部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地板的一端,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以及
第二纵梁部,所述第二纵梁部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地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
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形成适于安装车辆的电池箱的安装空间;其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还用于连接车门门槛,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车门门槛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车门门槛固定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地板总成还包括前横梁部,所述前横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并位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主地板的一侧;所述前横梁部用于与所述电池箱连接,所述前横梁部与所述电池箱之间固定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5-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地板总成还包括后横梁部分,所述后横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及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所述后横梁部用于连接备胎池,所述后横梁部与所述备胎池之间固定连接。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外壳;
车架,连接于所述车身外壳;
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车辆地板总成,所述车辆地板总成连接于所述车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电池箱的至少部分结构嵌入所述安装部。
CN202210010307.4A 2022-01-06 2022-01-06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114368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0307.4A CN114368430B (zh) 2022-01-06 2022-01-06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0307.4A CN114368430B (zh) 2022-01-06 2022-01-06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8430A true CN114368430A (zh) 2022-04-19
CN114368430B CN114368430B (zh) 2023-06-30

Family

ID=8114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0307.4A Active CN114368430B (zh) 2022-01-06 2022-01-06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843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354A1 (zh) * 2022-06-16 2023-12-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地板及汽车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7346A1 (de) * 2013-04-27 2014-10-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Bodenstruktur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Befestigungsadapter
US20190276080A1 (en) * 2018-03-09 2019-09-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CN111284566A (zh) * 2018-12-06 2020-06-16 宁波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7346A1 (de) * 2013-04-27 2014-10-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Bodenstruktur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Befestigungsadapter
US20190276080A1 (en) * 2018-03-09 2019-09-1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CN110239624A (zh) * 2018-03-09 2019-09-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构造
CN111284566A (zh) * 2018-12-06 2020-06-16 宁波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354A1 (zh) * 2022-06-16 2023-12-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地板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8430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61322B2 (en) Coupling structure of side member to cross member
US7588285B2 (en) Cargo box for pickup truck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6779829B2 (en) Inner doo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ular door assembly
CN115697816A (zh) 具有多中空梁的车辆部件
CN114368430B (zh)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CN117480677A (zh) 电池壳体结构和电池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CN216916052U (zh) 车辆后轮罩总成及车辆
CN116161119A (zh) 一种电车铝副车架
CN212980362U (zh) 一种后纵梁结构
EP4117983B1 (en) A vehicle structure
CN210555120U (zh)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CN218805149U (zh) 后背门和车辆
CN219904034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640934U (zh) 车架纵梁组件和车辆
CN218055360U (zh) 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20220376U (zh) 电池定位组件和车辆
CN219134313U (zh) 后顶横梁安装结构及包括该后顶横梁安装结构的车辆
CN219601429U (zh) 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9487558U (zh) 车架的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20535773U (zh) 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8536860U (zh) 车身纵梁及车辆
CN217893011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20053949U (zh) 汽车顶盖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5097824U (zh) 车身后端结构及车辆
CN219989330U (zh) 抗扭杆支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