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9741B -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9741B
CN114349741B CN202111673896.6A CN202111673896A CN114349741B CN 114349741 B CN114349741 B CN 114349741B CN 202111673896 A CN202111673896 A CN 202111673896A CN 114349741 B CN114349741 B CN 114349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mol
organic compound
compound
organ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38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9741A (zh
Inventor
刘营
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38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97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9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9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9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9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适宜的玻璃化温度Tg,因此利于在热真空蒸镀过程中形成稳定、均一的薄膜,同时减少相分离,保持器件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载流子传输速率以及平衡的载流子传输性能,以利于器件中空穴和电子传输的平衡同时获得较宽的载流子复合区域,提高发光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提供一种发光主体材料以及这种材料在有机光电装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超薄、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发光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好、生产工艺简单、驱动电压低、能耗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柔性显示、固态照明和车载显示等行业。
按发光机理可分为电致荧光和电致磷光两种,荧光是单重态激子的辐射衰减跃迁,磷光则是三重态激子辐射衰减到基态所发射的光。根据自旋量子统计理论,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形成概率比例是1:3。荧光材料内量子效率不超过25%的限制,外量子效率普遍低于5%;电致磷光材料的内量子效率理论上达到100%,外量子效率可达20%。1998年,我国吉林大学的马於光教授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Forrest教授分别报道了采用锇配合物和铂配合物作为染料掺杂入发光层,第一次成功得到并解释了磷光电致发光现象,并开创性的将所制备磷光材料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
CN103304540A公开了一种磷光主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磷光主体材料分子结构为含有咔唑基的芴和吡啶键接起来的吡啶取代二芴类,芴和吡啶的热稳定性较高,咔唑基具有空穴传输性质,吡啶基具有电子传输性质,使该磷光主体材料的热稳定性较高且具有较好的载流子传输性能。
CN107311978A公开了一种磷光主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材料的有机发光器件,所述磷光主体材料具有为含有吡啶基和咔唑基的芴类化合物,具有宽能隙、高玻璃化温度和浓度淬灭效应小的特点。然而,包括上述材料在内的磷光主体材料在发光性能、使用稳定性和加工性能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法满足其作为发光材料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要求,磷光主体材料在综合性能的改进和平衡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开发一种可以降低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以满足在电致发光技术领域中可得到更好的应用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适宜的玻璃化温度Tg,利于在热真空蒸镀过程中形成稳定、均一的薄膜,同时减少相分离,保持器件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载流子传输速率以及平衡的载流子传输性能,以利于器件中空穴和电子传输的平衡同时获得较宽的载流子复合区域,提高发光效率。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021
其中,R1、R2、Ar1、Ar2、A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杂芳基。
L1、L2、L3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杂芳基。
n1、n2、n3各自独立地选自0~3的整数,例如可以是0、1、2、3。
m1、m2、m3各自独立地选自0~3的整数,例如可以是0、1、2、3。
在本发明中,C6~C30各自独立地可以为C6、C8、C10、C12、C13、C14、C15、C16、C18、C20、C22、C24、C26、C28、C30等。
在本发明中,C3~C30各自独立地可以为C3、C4、C5、C6、C8、C10、C12、C13、C14、C15、C16、C18、C20、C22、C24、C26、C28、C30等。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为一系列以氮杂环类结构为中心骨架的新型有机化合物,母核结构与取代基的相互配合,使得此类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和热稳定性,容易形成良好的无定形薄膜,可以降低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在电致发光技术领域中可得到较好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取代的芳基、取代的杂芳基中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氰基、氨基、巯基、C1~C10(例如可以是C1、C2、C3、C4、C5、C6、C7、C8、C9、C10等)直链或支链烷基、C1~C10(例如可以是C1、C2、C3、C4、C5、C6、C7、C8、C9、C10等)直链或支链烷氧基、C6~C30(例如可以是C6、C8、C10、C12、C13、C14、C15、C16、C18、C20、C22、C24、C26、C28、C30等)的芳基或C3~C30(例如可以是C3、C4、C5、C6、C8、C10、C12、C13、C14、C15、C16、C18、C20、C22、C24、C26、C28、C30等)的杂芳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芳基选自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联苯基、联萘基、联蒽基、联芴基、三联苯基、三亚苯基、苯并菲基、苯并蒽基、9,9'-二甲基芴基或9,9'-二苯基芴基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杂芳基选自唑基、异唑基、三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哌嗪基、吡唑基、二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唑啉基、喹喔啉基、萘啶基、三嗪基、茚满基、茚基、菲咯啉基、苯并喹喔啉基、二苯并喹喔啉基、苯并菲咯啉基、二苯并菲咯啉基、苯并唑基或二苯并唑基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在本发明中,所述Ar1、Ar2、Ar3各自独立地选自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041
其中,虚线代表基团的连接位点。
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杂芳基。
在本发明中,所述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氢、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在本发明中,所述L1、L2、L3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在本发明中,所述n1、n2、n3、m1、m2、m3各自独立地选自0或1,且m1、m2、m3不同时为0。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P1~P85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051
/>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061
/>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071
/>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081
/>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091
/>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01
/>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11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材料,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光电装置,所述有机光电装置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所述机薄膜层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有机化合物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阳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铜、金、银、铁、铬、镍、锰、钯、铂等)及金属的合金;金属氧化物(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等);导电性聚合物(聚苯胺、聚吡咯、聚(3-甲基噻吩)等),除以上有助于空穴注入材料及其组合,还包括已知的适合做阳极的材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阴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铝、镁、银、铟、锡、钛等)及金属的合金;多层金属材料(LiF/Al、LiO2/Al、BaF2/Al等),除以上有助于电子注入的材料及其组合,还包括已知的适合做阴极的材料。
在本发明中,有机光电装置的制作:在透明或不透明的光滑的基板上形成阳极,在阳极上形成有机薄层,在有机薄层上形成阴极。形成有机薄层可采用如蒸镀、溅射、旋涂、浸渍、离子镀等已知的成膜方法。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有机化合物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电致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磷光主体材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薄膜层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有机光电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适宜的玻璃化温度Tg,利于在热真空蒸镀过程中形成稳定、均一的薄膜,同时减少相分离,保持器件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载流子传输速率以及平衡的载流子传输性能,以利于器件中空穴和电子传输的平衡同时获得较宽的载流子复合区域,提高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OLED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玻璃基板,2为阳极,3为第一空穴传输层,4为第二空穴传输层,5为电子阻挡层,6为共沉积发光层,7为第一电子传输层,8为第二电子传输层,9为阴极,10为阴极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原料a-1可通过定制购得或常规合成方法就可以合成,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在本申请中不再做更为细化的说明;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31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P1,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32
/>
该有机化合物P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合物c-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4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a-1(5mmol)、化合物b-1(8mmol)和Pd(PPh3)4(0.4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0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18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c-1;
MALDI-TOF:m/z:计算值:C40H28ClFN2:590.19,测试值为590.1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1.27;H,4.77;Cl,6.00;F,3.21;N,4.74;测试值:C,81.26;H,4.78;Cl,6.00;F,3.21;N,4.74。
(2)化合物e-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4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c-1(6mmol)、化合物d-1(8mmol)和Pd(PPh3)4(0.5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1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24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e-1;
MALDI-TOF:m/z:计算值:C62H44FN5:877.36,测试值:877.30;
(3)化合物P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51
在烧瓶中,将中间体e-1(12mmol)、Pd(OAc)2(3mmol)、的配体(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4mmol)和Cs2CO3(36mmol)溶解于322mL的二甲基乙酰胺(DMA)中,并在回流下搅拌8h。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将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此后,将所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并通过柱色谱法分离以获得化合物P1;
MALDI-TOF:m/z:计算值:C61H41N5:843.34,测试值为843.3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6.81;H,4.90;N,8.30;测试值:C,86.80;H,4.91;N,8.3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P9,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61
该有机化合物P9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合物c-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6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a-1(5mmol)、化合物b-1(8mmol)和Pd(PPh3)4(0.4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0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18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c-1;
MALDI-TOF:m/z:计算值:C40H28ClFN2:590.19,测试值为590.1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1.27;H,4.77;Cl,6.00;F,3.21;N,4.74;测试值:C,81.26;H,4.78;Cl,6.00;F,3.21;N,4.74。
(2)化合物e-2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7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c-1(6mmol)、化合物d-2(8mmol)和Pd(PPh3)4(0.5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1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24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e-2;
MALDI-TOF:m/z:计算值:C55H36FN5:785.30,测试值:785.25;
(3)化合物P9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72
在烧瓶中,将中间体e-2(12mmol)、Pd(OAc)2(3mmol)、的配体(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4mmol)和Cs2CO3(36mmol)溶解于322mL的二甲基乙酰胺(DMA)中,并在回流下搅拌8h。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将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此后,将所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并通过柱色谱法分离以获得化合物P9;
MALDI-TOF:m/z:计算值:C55H37N5:767.30,测试值为767.28;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6.02;H,4.86;N,9.12;测试值:C,86.01;H,4.87;N,9.1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P23,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81
(1)化合物c-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8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a-1(5mmol)、化合物b-1(8mmol)和Pd(PPh3)4(0.4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0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18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c-1;
MALDI-TOF:m/z:计算值:C40H28ClFN2:590.19,测试值为590.1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1.27;H,4.77;Cl,6.00;F,3.21;N,4.74;测试值:C,81.26;H,4.78;Cl,6.00;F,3.21;N,4.74。
(2)化合物e-3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19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c-1(6mmol)、化合物d-3(8mmol)和Pd(PPh3)4(0.5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1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24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e-3;
MALDI-TOF:m/z:计算值:C54H35FN4:758.28,测试值:758.20;
(3)化合物P23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01
在烧瓶中,将中间体e-3(12mmol)、Pd(OAc)2(3mmol)、的配体(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4mmol)和Cs2CO3(36mmol)溶解于322mL的二甲基乙酰胺(DMA)中,并在回流下搅拌8h。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将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此后,将所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并通过柱色谱法分离以获得化合物P23;
MALDI-TOF:m/z:计算值:C54H36N4:740.29,测试值为740.25;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7.54;H,4.90;N,7.56;测试值:C,87.54;H,4.91;N,7.5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P24,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02
该有机化合物P24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合物c-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1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a-1(5mmol)、化合物b-1(8mmol)和Pd(PPh3)4(0.4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0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18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c-1;
MALDI-TOF:m/z:计算值:C40H28ClFN2:590.19,测试值为590.1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1.27;H,4.77;Cl,6.00;F,3.21;N,4.74;测试值:C,81.26;H,4.78;Cl,6.00;F,3.21;N,4.74。
(2)化合物e-4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1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c-1(6mmol)、化合物d-4(8mmol)和Pd(PPh3)4(0.5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1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24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e-4;
MALDI-TOF:m/z:计算值:C60H39FN4:834.32,测试值:834.30;
(3)化合物P24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21
在烧瓶中,将中间体e-4(12mmol)、Pd(OAc)2(3mmol)、的配体(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4mmol)和Cs2CO3(36mmol)溶解于322mL的二甲基乙酰胺(DMA)中,并在回流下搅拌8h。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将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此后,将所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并通过柱色谱法分离以获得化合物P24;
MALDI-TOF:m/z:计算值:C60H40N4:816.33,测试值为816.3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8.21;H,4.93;N,6.86;测试值:C,88.20;H,4.92;N,6.86。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P29,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31
该有机化合物P29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合物c-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3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a-1(5mmol)、化合物b-1(8mmol)和Pd(PPh3)4(0.4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0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18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c-1;
MALDI-TOF:m/z:计算值:C40H28ClFN2:590.19,测试值为590.1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1.27;H,4.77;Cl,6.00;F,3.21;N,4.74;测试值:C,81.26;H,4.78;Cl,6.00;F,3.21;N,4.74。
(2)化合物e-5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4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c-1(6mmol)、化合物d-5(8mmol)和Pd(PPh3)4(0.5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1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24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e-5;
MALDI-TOF:m/z:计算值:C55H36FN3:757.29,测试值:757.25;
(3)化合物P29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42
在烧瓶中,将中间体e-5(12mmol)、Pd(OAc)2(3mmol)、的配体(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4mmol)和Cs2CO3(36mmol)溶解于322mL的二甲基乙酰胺(DMA)中,并在回流下搅拌8h。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将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此后,将所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并通过柱色谱法分离以获得化合物P29;
MALDI-TOF:m/z:计算值:C55H35N3:737.28,测试值为737.25;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9.52;H,4.78;N,5.69;测试值C,89.52;H,4.78;N,5.69。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P33,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51
该有机化合物P33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合物c-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5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a-1(5mmol)、化合物b-1(8mmol)和Pd(PPh3)4(0.4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0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18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c-1;
MALDI-TOF:m/z:计算值:C40H28ClFN2:590.19,测试值为590.1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1.27;H,4.77;Cl,6.00;F,3.21;N,4.74;测试值:C,81.26;H,4.78;Cl,6.00;F,3.21;N,4.74。
(2)化合物e-6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6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c-1(6mmol)、化合物d-6(8mmol)和Pd(PPh3)4(0.5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1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24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e-6;
MALDI-TOF:m/z:计算值:C55H36FN3:757.29,测试值:757.25。
(3)化合物P33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71
在烧瓶中,将中间体e-6(12mmol)、Pd(OAc)2(3mmol)、的配体(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4mmol)和Cs2CO3(36mmol)溶解于322mL的二甲基乙酰胺(DMA)中,并在回流下搅拌8h。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将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此后,将所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并通过柱色谱法分离以获得化合物P33;
MALDI-TOF:m/z:计算值:C55H35N3:737.28,测试值为737.26;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9.52;H,4.78;N,5.69;测试值C,89.52;H,4.78;N,5.69。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P38,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72
该有机化合物P38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合物c-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8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a-1(5mmol)、化合物b-1(8mmol)和Pd(PPh3)4(0.4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0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18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c-1;
MALDI-TOF:m/z:计算值:C40H28ClFN2:590.19,测试值为590.1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1.27;H,4.77;Cl,6.00;F,3.21;N,4.74;测试值:C,81.26;H,4.78;Cl,6.00;F,3.21;N,4.74。
(2)化合物e-7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8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c-1(6mmol)、化合物d-7(8mmol)和Pd(PPh3)4(0.5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1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24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e-7;
MALDI-TOF:m/z:计算值:C52H33FN4:732.27,测试值:732.25;
(3)化合物P38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291
在烧瓶中,将中间体e-7(12mmol)、Pd(OAc)2(3mmol)、的配体(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4mmol)和Cs2CO3(36mmol)溶解于322mL的二甲基乙酰胺(DMA)中,并在回流下搅拌8h。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将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此后,将所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并通过柱色谱法分离以获得化合物P38;
MALDI-TOF:m/z:计算值:C52H32N4:712.26,测试值为712.23;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7.62;H,4.52;N,7.86;测试值C,87.61;H,4.53;N,7.86。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P39,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301
该有机化合物P39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化合物c-1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302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a-1(5mmol)、化合物b-1(8mmol)和Pd(PPh3)4(0.4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0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18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c-1;
MALDI-TOF:m/z:计算值:C40H28ClFN2:590.19,测试值为590.10;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1.27;H,4.77;Cl,6.00;F,3.21;N,4.74;测试值:C,81.26;H,4.78;Cl,6.00;F,3.21;N,4.74。
(2)化合物e-8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311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中间产物c-1(6mmol)、化合物d-8(8mmol)和Pd(PPh3)4(0.5mmol)加入到四氢呋喃(210mL)/乙醇(150mL)和碳酸钾(15mmol)水溶液(12mL)的混合物中,在氮气氛围下回流反应24h。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加入水中,然后通过硅藻土垫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然后用水洗涤,并采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和蒸发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粗产物得到目标产物e-8;
MALDI-TOF:m/z:计算值:C58H37FN4:808.30,测试值:808.25;
(3)化合物P39的制备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312
在烧瓶中,将中间体e-8(12mmol)、Pd(OAc)2(3mmol)、的配体(三环己基膦四氟硼酸盐)(4mmol)和Cs2CO3(36mmol)溶解于322mL的二甲基乙酰胺(DMA)中,并在回流下搅拌8h。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向其中添加蒸馏水。将有机层用乙酸乙酯萃取并用硫酸镁干燥。此后,将所得产物在减压下蒸馏并通过柱色谱法分离以获得化合物P39;
MALDI-TOF:m/z:计算值:C58H36N4:788.29,测试值为788.29;
化合物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值:C,88.30;H,4.60;N,7.10;测试值C,88.29;H,4.61;N,7.10。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提供一种OLED器件,如图1所示,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基板1、ITO阳极2、第一空穴传输层3、第二空穴传输层4、电子阻挡层5、发光层6、第一电子传输层7、第二电子传输层8、阴极9(镁银电极,镁银质量比为9:1)和盖帽层(CPL)10,其中ITO阳极2的厚度是15nm,第一空穴传输层3的厚度是10nm、第二空穴传输层4的厚度是95nm、电子阻挡层5的厚度是30nm、发光层6的厚度是30nm、第一电子传输层7的厚度是30nm、第二电子传输层8的厚度是5nm、镁银电极9的厚度是15nm和盖帽层(CPL)10的厚度是100nm。
该OLED器件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玻璃基板1切成50mm×50mm×0.7mm的大小,分别在异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30min,然后在臭氧下暴露约10min来进行清洁;将所得的具有ITO阳极2的玻璃基板安装到真空沉积设备上;
(2)在ITO阳极2上,通过真空蒸镀方式蒸镀空穴缓冲层材料HT-1:HAT-CN,化合物HT1与HAT-CN的质量比例为98:2得到厚度为10nm的层,该层作为第一空穴传输层3;
(3)在第一空穴传输层3上真空蒸镀第二空穴传输层4的材料HT-1,得到厚度为95nm的层,该层作为第二空穴传输层4;
(4)在第二空穴传输层4上蒸镀材料Prime-1,得到厚度为30nm的层,该层作为电子阻挡层5;
(5)在电子阻挡层5上共沉积发光层6,其中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有机化合物P1作为主体材料,Ir(piq)2(acac)作为掺杂材料,有机化合物P1和Ir(piq)2(acac)的质量比为19:1,厚度为30nm;;
(6)在发光层6上真空蒸镀第一电子传输层7化合物ET-1,得到厚度为30nm的第一电子传输层7;
(7)在第一电子传输层7上真空蒸镀第二电子传输层8的材料LiF,得到厚度为5nm的第二电子传输层8;
(8)在第二电子传输层8上真空蒸镀镁银,制得厚度为15nm的阴极9,其中,质量比Mg:Ag为9:1;
(9)在阴极9上真空蒸镀高折射率的空穴型材料CPL-1,厚度为100nm,作为阴极覆盖层(盖帽层或CPL)10使用。
上述步骤中提到的材料HAT-CN、HT-1、Prime-1、Ir(piq)2(acac)、ET-1、CPL-1的结构式分别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331
应用例2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中的有机化合物P1用等质量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P9替换;其它制备步骤均相同。
应用例3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中的有机化合物P1用等质量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P23替换;其它制备步骤均相同。
应用例4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中的有机化合物P1用等质量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P24替换;其它制备步骤均相同。
应用例5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中的有机化合物P1用等质量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P29替换;其它制备步骤均相同。
应用例6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中的有机化合物P1用等质量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P33替换;其它制备步骤均相同。
应用例7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中的有机化合物P1用等质量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P38替换;其它制备步骤均相同。
应用例8
本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中的有机化合物P1用等质量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P39替换;其它制备步骤均相同。
对比应用例1
本对比应用例与应用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中的有机化合物P1用等质量的对比化合物M1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351
替换;其它制备步骤均相同。
OLED器件的性能评价:
用Keithley 2365A数字纳伏表测试OLED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然后用电流除以发光面积得到OLED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密度;用Konicaminolta CS-2000分光辐射亮度计测试OLED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和辐射能流密度;根据OLED器件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密度和亮度,得到在相同电流密度下(10mA/cm2)的启亮电压和电流效率(CE,Cd/A),Von为亮度1Cd/m2下的启亮电压;通过测量OLED器件的亮度达到初始亮度的95%时的时间而获得寿命LT95(在50mA/cm2测试条件下);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352
/>
Figure BDA0003453787700000361
从表1的数据可得,相对于对比例1中的器件,使用本发明所述有机化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更低的启亮电压,启亮电压约下降5.5%(如上表1中启亮电压是以器件对比例1的启亮电压为100%,得出的相对启亮电压),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器件的功耗;使用本发明所述有机化合物的器件具有更高的电流效率,相比于对比例1约提升6.1%~7.4%左右(如上表1中电流效率是以器件对比例1的电流效率为100%,得出的相对电流效率);使用本发明所述有机化合物的器件具有更长的寿命,相比于对比例1器件寿命延长了5.6%~7.4%左右(如上表1中LT95是以器件对比例1的LT95为100%,得出的相对LT95)。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Figure FDA0003959483570000011
R1、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L1为选自单键、苯基、萘基或联苯基;
Ar1选自
Figure FDA0003959483570000012
其中,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C6~C10的芳基;
n1为0~3的整数,m1为0~3的整数;
n 2、n3为0;m2、m3为0;
所述取代的苯基中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氰基、氨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1选自单键、苯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n1选自0或1,m1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Figure FDA0003959483570000021
Figure FDA0003959483570000031
6.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
7.一种有机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光电装置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所述机薄膜层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或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或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发光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的磷光主体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薄膜层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光电装置。
CN202111673896.6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143497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896.6A CN114349741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3896.6A CN114349741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9741A CN114349741A (zh) 2022-04-15
CN114349741B true CN114349741B (zh) 2023-03-24

Family

ID=81104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3896.6A Active CN114349741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974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8387A (zh) * 2019-09-04 2020-01-17 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稠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68210A (zh) * 2018-03-16 2020-10-30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组合物材料,多种主体材料以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2352325A (zh) * 2018-07-03 2021-02-09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多种主体材料和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2724136A (zh) * 2020-12-28 2021-04-3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12794842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多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12794824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2979535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8210A (zh) * 2018-03-16 2020-10-30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组合物材料,多种主体材料以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2352325A (zh) * 2018-07-03 2021-02-09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多种主体材料和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0698387A (zh) * 2019-09-04 2020-01-17 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稠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94842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多环化合物及其用途
CN112794824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2979535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2724136A (zh) * 2020-12-28 2021-04-3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ptically Active Homoleptic Bis(phthalocyaninato) Rare Earth Double-Decker Complexes Bearing Peripheral Chiral Menthol Moieties: Effect of π−π Interaction on the Chiral Information Transfer at the Molecular Level》;Wei Lv等;《Inorg. Chem.》;20100614;第49卷(第1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9741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8459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553569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041357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675718B (zh) 一种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28403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125873B (zh) 一种化合物、空穴传输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11892607B (zh) 一种n杂联苯类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735891A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3816979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
CN112778343A (zh) 一种硼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21521B (zh)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11559978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13264871A (zh) 一种化合物、电子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0615809B (zh) 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503576B (zh) 有机化合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63381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059082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78574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105996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
CN113321649B (zh) 一种化合物、电子传输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4349741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423436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5991699A (zh) 一种萘桥联双吸电片段化合物
CN113292584A (zh) 一种含硼和氮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
CN114478598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