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7944A - 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7944A
CN114347944A CN202111462476.3A CN202111462476A CN114347944A CN 114347944 A CN114347944 A CN 114347944A CN 202111462476 A CN202111462476 A CN 202111462476A CN 114347944 A CN114347944 A CN 114347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d
hinge
aircraft bonnet
jacking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24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7944B (zh
Inventor
张健
罗洲
王迎
钟杨之
杨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24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7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7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7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7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7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设置在机罩下方,包括呈三点设置的第一顶升机构、第二顶升机构和第三顶升机构,第一顶升机构设置在机罩前端,第二顶升机构和第三顶升机构在机罩后端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顶升机构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机罩锁支架与驱动部,第二顶升机构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第一机罩铰链组件与驱动部,第三顶升机构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第二机罩铰链组件与驱动部,机罩锁支架的下端、第一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长形孔,每个长形孔均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本发明可在车辆与行人撞击时,增强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行人和两轮车驾驶者的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近50%,而行人和两轮车驾驶者的死亡绝大多数是由于头部和车辆的撞击导致的。目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车辆对行人的保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汽车生产厂商相继着手研究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如何降低行人受到的伤害。目前行人头部保护主要有两种策略:一种是优化发动机罩结构,优化发动机舱硬点的布置等被动式策略;另一种是通过顶升机构把发动机罩1顶起,以增大头部冲击缓冲空间的主动式策略。现有主动发动机罩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方案:
第一种,当车辆撞击到行人时,机罩后部抬起,增大机罩和机舱硬点的空间,保护行人。此方案增大较多的是机罩后部空间,但机罩前部增大空间较小,甚至机罩锁前部空间是减小的,不能保护身高较低的行人。
第二种,当车辆撞击到行人时,通过顶起机罩四周,使机罩前部和后部均抬起,增大机罩和机舱硬点的空间,保护行人。此方案能增大整个机罩区域的空间,但此方案技术缺陷如下:1.需要四个顶升器及四个主动铰链,结构复杂,成本高;2.前部两个主动铰链覆盖的区域,由于有复杂的机械结构支撑,这部分区域刚度大,对行人头部碰撞保护效果差;3.前部顶起结构为破坏性的一次性结构,无法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在车辆与行人撞击时,增强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设置在机罩下方,包括呈三点设置的第一顶升机构、第二顶升机构和第三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设置在机罩前端,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和第三顶升机构在机罩后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机罩锁支架与驱动部,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第一机罩铰链组件与驱动部,所述第三顶升机构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第二机罩铰链组件与驱动部,所述机罩锁支架的上端、第一机罩铰链组件的上端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的上端分别与机罩连接,所述机罩锁支架的下端、第一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长形孔,每个长形孔均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驱动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顶升器和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顶升器的固定端以及第一电磁铁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所述第一顶升器的活动端与机罩锁支架连接,当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机罩锁支架的底面吸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活动部包括第二顶升器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机罩铰链组件包括第一机罩铰链和第一机罩铰链支架,所述第一机罩铰链的上端与机罩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连接,第一机罩铰链支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长形孔,所述第二长形孔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升器的固定端以及第二电磁铁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第二顶升器的活动端、第二电磁铁的吸合面分别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的底面相配合;当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的底面吸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顶升机构的活动部包括第三顶升器和第三电磁铁,所述第二机罩铰链组件包括第二机罩铰链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所述第二机罩铰链的上端与机罩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连接,第二机罩铰链支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三长形孔,所述第三长形孔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顶升器的固定端以及第三电磁铁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第三顶升器的活动端、第三电磁铁的吸合面分别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的底面相配合;当机罩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电磁铁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的底面吸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升器、第二顶升器和/或第三顶升器为电动顶升器、液压顶升器或气动顶升器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气动顶升器包括同轴套设的缸套和推杆,所述缸套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通过推杆可滑移地密封,所述推杆可沿缸套的轴向滑移,所述缸套作为气动顶升器的固定端,所述推杆延伸出缸套的一端作为气动顶升器的活动端;所述缸套内设有燃料、助燃剂与点火器,所述点火器与车辆控制器通信连接。
第二方面,基于上述的三点顶升式主动抬起机罩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设碰撞强度阈值,检测车辆前端的碰撞信号并与碰撞强度阈值相比较;
当所述碰撞信号的值小于碰撞强度阈值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锁紧机罩锁支架、第一机罩铰链支架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
当所述碰撞信号的值不小于碰撞强度阈值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释放机罩锁支架、第一机罩铰链支架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第一顶升机构、第二顶升机构和第三顶升机构分别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将机罩顶起,同时机罩锁支架、第二机罩铰链支架和第三机罩铰链支架分别沿其自身对应的长形孔的长边方向上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在车辆机罩前端采用单点支撑,车辆机罩两侧采用对称的可顶升式支撑,在机罩受到碰撞时,机罩前端两侧均可向下溃缩吸收撞击的能量,机罩后端两侧同时可进行顶升以提供撞击缓冲空间,对行人的撞击保护范围更大;且机罩前端及后端顶升后,机罩锁及其支架、机罩两侧的机罩铰链及其支架均不会溃缩或损坏,可以重复循环使用,节省了车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罩顶升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罩顶升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顶升机构顶升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顶升机构顶升后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控制逻辑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罩,2、第一顶升机构,201、第一顶升器,202、第一电磁铁,3、第二顶升机构,301、第二顶升器,302、第一机罩铰链,303、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4、第二电磁铁,4、第三顶升机构,401、第三顶升器,402、第二机罩铰链,403、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4、第三电磁铁,5、机罩锁支架,6、机罩锁,7、第一长形孔,8、螺栓,9、第二长形孔,10、第三长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设置在机罩1下方,包括呈三点设置的第一顶升机构2、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所述第一顶升机构2设置在机罩1前端,所述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在机罩1后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顶升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机罩锁支架5与驱动部,第一顶升机构2的驱动部用于驱动机罩锁支架5上下运动。机罩锁6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机罩锁支架5上,用于将机罩锁6紧在机罩锁6上,机罩锁支架5则用于支撑机罩锁6。所述第二顶升机构3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第一机罩铰链组件与驱动部,第二顶升机构3的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机罩铰链组件顶升以形成机罩1后端的撞击缓冲空间,第一机罩铰链组件则用于机罩1打开时为机罩后端提供可旋转的结构支撑。所述第三顶升机构4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第二机罩铰链组件与驱动部,同理的,第三顶升机构4的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二机罩铰链组件顶升以形成机罩1后端的撞击缓冲空间,第二机罩铰链组件则用于机罩1打开时为机罩后端提供可旋转的结构支撑。所述机罩锁支架5的上端、第一机罩铰链组件的上端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的上端分别与机罩1连接,所述机罩锁支架5的下端、第一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长形孔,每个长形孔均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当第一顶升机构2、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同时运转驱动机罩1顶升时,机罩锁支架5、第一机罩铰链组件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分别沿着自身的长形孔的长向上升,每个长形孔内的连接件与长形孔滑动配合,为机罩锁支架5、第一机罩铰链组件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提供限位,以限制机罩1的上升空间。
第一顶升机构2、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在机罩1下方呈类似于等腰三角形设置,以三点顶升的方式将发动机罩1整体顶起,从而实现机罩1前后端均抬起的效果。当车辆撞到行人后,机罩1后端利用两侧的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顶起,以增大机罩1与车身硬点之间的空间;机罩1前端,由于第一顶升机构2对机罩1是单点支撑,支撑点两侧的机罩1均可向下溃缩以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机罩1后端两侧同时可进行顶升以提供撞击缓冲空间,对行人进行保护,从而增大了对行人头部碰撞保护的范围。作为优选的方案,将第一顶升机构2设置在机罩1前端的中间位置,以平衡对机罩1前端的支撑力。机罩1前部顶升后,机罩锁6及机罩锁支架5与机罩1同步移动,使机罩锁6及机罩锁支架5在碰撞过程中不会溃缩或损坏,可以重复循环使用,节省了车辆维修成本。车身的长形孔7为机罩锁支架5提供上升空间,从而为第一顶升机构2推动机罩锁支架5以及机罩1上升提供活动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本实施例中,如图4~5的第一顶升机构2顶升前后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第一顶升机构2的驱动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顶升器201和第一电磁铁202,所述第一顶升器201的固定端以及第一电磁铁202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所述第一顶升器201的活动端与机罩锁支架5可拆卸地连接(例如采用接触面抵紧的方式)。第一长形孔7设置在机罩锁支架5的下端,第一长形孔7内设置有螺栓8等连接件,用于将机罩锁支架5的下端安装在车身上,且机罩锁支架5可沿第一长形孔7的长向与螺栓8等连接件进行竖向的相对滑动,这个上下滑动的范围即限制了机罩1前端顶升的浮动空间。当机罩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铁202与机罩锁支架5的底面吸合,防止机罩锁支架5沿着第一长形孔7向上方窜动。
当满足抬起机罩1的条件时,第一电磁铁202断电释放开机罩锁支架5,第一顶升器201的活动端伸出,推动机罩锁支架5携带着机罩1上升。第一顶升器201的顶升动作很快,由于惯性,在对机罩锁支架5进行顶升后,允许机罩锁支架5离开第一顶升器201的活动端,而第一长形孔7限制了机罩锁支架5乃至机罩1前端上升的范围。在顶升动作前后,机罩锁6始终处于锁紧状态而不必解锁,防止了撞击过程对机罩锁6及机罩锁支架5造成破坏,使其碰撞后仍可重复使用,节省了碰撞后的车辆维修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的机罩1顶升前后状态对比图所示,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分布设置在机罩1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顶升机构3的活动部包括第二顶升器301和第二电磁铁304,所述第一机罩铰链组件包括第一机罩铰链302和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所述第一机罩铰链302的上端与机罩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连接,使得机罩1可沿着第一主动铰链302绕车身转动。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长形孔9,所述第二长形孔9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具体的,可在第二长形孔9内设置螺栓8或销钉等连接件与车身连接,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的第二长形孔9可沿螺栓8或销钉等连接件进行相对滑动;所述第二顶升器301的固定端以及第二电磁铁304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第二顶升器301的活动端、第二电磁铁304的吸合面分别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的底面相配合(例如两个接触面抵接),当第二顶升器301的活动端伸出时,可将机罩1顶起。当机罩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电磁铁304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的底面吸合,防止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沿着第二长形孔9向上方窜动。
由于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对称设置,同理的,所述第三顶升机构4的活动部包括第三顶升器401和第三电磁铁404,所述第二机罩铰链组件包括第二机罩铰链402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所述第二机罩铰链402的上端与机罩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连接,使得机罩1可沿着第二主动铰链402绕车身转动。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三长形孔10,所述第三长形孔10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具体的,可在第三长形孔10内设置螺栓8或销钉等连接件与车身连接,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的第三长形孔10可沿螺栓8或销钉等连接件进行相对滑动;所述第三顶升器401的固定端以及第三电磁铁404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第三顶升器401的活动端、第三电磁铁404的吸合面分别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的底面相配合,当第三顶升器401的活动端伸出时,可将机罩1顶起;当机罩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电磁铁404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的底面吸合,防止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沿着第三长形孔10向上方窜动。
第一机罩铰链302与第二机罩铰链402相互协助,第二顶升器301与第三顶升器401相互协助,共同完成机罩1后端的举升。同理的,第二顶升器301与第三顶升器401的顶升动作很快,由于惯性,在对机罩1的后端进行顶升后,允许机罩1的底面离开第二顶升器301与第三顶升器401的活动端,而第一机罩铰链302与第二机罩铰链402的行程限制了机罩1后端上升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升器201、第二顶升器301和/或第三顶升器401为电动顶升器、液压顶升器或气动顶升器中的任意一种。第一顶升器201、第二顶升器301和第三顶升器401可采用各种类型的伸缩缸,为了保证三者的反应速度接近,三个顶升器优选使用同一种类型的伸缩缸。
本实施例中,由于车辆与行人撞击通常发生在一瞬间,车辆反应的灵敏度极大地影响行人受伤害的程度。为了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三个顶升器均采用了气动顶升器中的烟火式顶升器。具体的,所述烟火式顶升器包括同轴套设的缸套和推杆,所述缸套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通过推杆可滑移地密封,所述推杆可沿缸套的轴向滑移,所述缸套以及其外部的壳体作为气动顶升器的固定端与车身连接,所述推杆延伸出缸套的一端作为气动顶升器的活动端与机罩1或者机罩锁支架5连接。作为烟火式顶升器的驱动,所述缸套内设有燃料、助燃剂与点火器,所述点火器与车辆控制器通信连接,当车辆控制器发出升起机罩1的控制信号后,点火器点火引爆缸套内的燃料与助燃剂,缸套内壁与推杆之间形成密闭的燃烧室,爆炸瞬间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推杆沿着缸套内壁滑移,从而将机罩1顶起。由于爆炸发生的时间极短,因此能极短时间产生大量的高压气体将推杆推出,使顶升器得到很快的反应速度。
基于上述的三点顶升式主动抬起机罩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以实现对该系统的控制,如图6的控制逻辑关系图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车辆控制器内预设碰撞强度阈值,检测车辆前端的碰撞信号并与碰撞强度阈值相比较;
当所述碰撞信号的值小于碰撞强度阈值时,车辆控制器向第一电磁铁202、第二电磁铁304和第三电磁铁404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电磁铁202、第二电磁铁304和第三电磁铁404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一一对应吸合锁紧机罩锁支架5、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此时机罩1整体处于锁紧的状态;
当所述碰撞信号的值大于或等于碰撞强度阈值时,车辆控制器向第一电磁铁202、第二电磁铁304和第三电磁铁404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且向三个顶升器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第一电磁铁202、第二电磁铁304和第三电磁铁404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断电并释放机罩锁支架5、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此时机罩锁支架5、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可沿着各自对应的长形孔进行竖向移动;第一顶升机构2、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分别根据第三控制信号伸出各自的活动部,此时机罩锁支架5、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可沿着各自对应的长形孔的长边上升,机罩1在第一机罩铰链302和第二机罩铰链402的作用下被举升到设定的位置,从而实现将机罩1整体顶起的目的。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升机构2、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在机罩1下方呈类似于等腰三角形设置,以三点顶升的方式将发动机罩1整体顶起,从而实现机罩1前后端均抬起的效果。当车辆撞到行人后,机罩1后端利用两侧的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顶起,以增大机罩1与车身硬点之间的空间;机罩1前端,由于第一顶升机构2对机罩1是单点支撑,支撑点两侧的机罩1均可向下溃缩以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机罩1后端两侧同时可进行顶升以提供撞击缓冲空间,对行人进行保护,从而增大了对行人头部碰撞保护的范围。相比于仅发动机罩1后部抬起的主动机罩系统,本实施例的主动抬起机罩系统使发动机罩1整体抬起,增大发动机罩1整体的缓冲空间,对身高较低的行人头部也能起到保护作用,保护范围更广;相比于现有四点支撑的主动机罩1系统,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普通机罩锁6,结构简单,成本低;机罩1前部顶升后,机罩锁6及其支架不会溃缩或损坏,可以重复循环使用,节省了车辆维修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设置在机罩(1)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三点设置的第一顶升机构(2)、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所述第一顶升机构(2)设置在机罩(1)前端,所述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在机罩(1)后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顶升机构(2)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机罩锁支架(5)与驱动部,所述第二顶升机构(3)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第一机罩铰链组件与驱动部,所述第三顶升机构(4)包括上下设置且传动配合的第二机罩铰链组件与驱动部,所述机罩锁支架(5)的上端、第一机罩铰链组件的上端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的上端分别与机罩(1)连接,所述机罩锁支架(5)的下端、第一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和第二机罩铰链组件的下端分别设有竖向设置的长形孔,每个长形孔均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2)的驱动部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顶升器(201)和第一电磁铁(202),所述第一顶升器(201)的固定端以及第一电磁铁(202)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所述第一顶升器(201)的活动端与机罩锁支架(5)连接,当机罩(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铁(202)与机罩锁支架(5)的底面吸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3)的活动部包括第二顶升器(301)和第二电磁铁(304),所述第一机罩铰链组件包括第一机罩铰链(302)和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所述第一机罩铰链(302)的上端与机罩(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连接,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长形孔(9),所述第二长形孔(9)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升器(301)的固定端以及第二电磁铁(304)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第二顶升器(301)的活动端、第二电磁铁(304)的吸合面分别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的底面相配合;当机罩(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电磁铁(304)与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的底面吸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顶升机构(4)的活动部包括第三顶升器(401)和第三电磁铁(404),所述第二机罩铰链组件包括第二机罩铰链(402)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所述第二机罩铰链(402)的上端与机罩(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连接,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三长形孔(10),所述第三长形孔(10)通过连接件与车身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顶升器(401)的固定端以及第三电磁铁(404)分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第三顶升器(401)的活动端、第三电磁铁(404)的吸合面分别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的底面相配合;当机罩(1)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电磁铁(404)与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的底面吸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器(201)、第二顶升器(301)和/或第三顶升器(401)为电动顶升器、液压顶升器或气动顶升器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顶升器包括同轴套设的缸套和推杆,所述缸套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通过推杆可滑移地密封,所述推杆可沿缸套的轴向滑移,所述缸套作为气动顶升器的固定端,所述推杆延伸出缸套的一端作为气动顶升器的活动端;所述缸套内设有燃料、助燃剂与点火器,所述点火器与车辆控制器通信连接。
7.基于权利要求4的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设碰撞强度阈值,检测车辆前端的碰撞信号并与碰撞强度阈值相比较;
当所述碰撞信号的值小于碰撞强度阈值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锁紧机罩锁支架(5)、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
当所述碰撞信号的值不小于碰撞强度阈值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释放机罩锁支架(5)、第一机罩铰链支架(303)和第二机罩铰链支架(403),第一顶升机构(2)、第二顶升机构(3)和第三顶升机构(4)分别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将机罩(1)顶起,同时机罩锁支架(5)、第二机罩铰链支架(303)和第三机罩铰链支架(403)分别沿其自身对应的长形孔的长边方向上升。
CN202111462476.3A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347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2476.3A CN114347944B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2476.3A CN114347944B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7944A true CN114347944A (zh) 2022-04-15
CN114347944B CN114347944B (zh) 2023-06-27

Family

ID=8109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2476.3A Active CN114347944B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47944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3377A (ja) * 1999-01-14 2000-07-2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ド装置
EP1394000A1 (de) * 2002-08-29 2004-03-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Scharnieranordnung einer Frontklappe
CN101027209A (zh) * 2004-07-03 2007-08-29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可抬升的机罩的汽车
CN101223060A (zh) * 2005-09-15 2008-07-16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
KR101596593B1 (ko) * 2014-10-10 2016-02-23 평화정공 주식회사 후드 힌지 상승장치
US20160090061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Hyundai Motor Company Active hood device for vehicle
CN105829172A (zh) * 2013-12-25 2016-08-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CN108082114A (zh) * 2016-11-23 2018-05-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装置
US20200164831A1 (en) * 2018-11-27 2020-05-28 Magna Closures Inc. Active pedestrian hood hinge with integrated latch assembly
CN111845953A (zh) * 2019-04-28 2020-10-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277869A (zh) * 2019-07-26 2021-01-2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行人保护系统、方法及车辆
CN113428240A (zh) * 2021-07-09 2021-09-24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式车辆前盖系统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3377A (ja) * 1999-01-14 2000-07-2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ド装置
EP1394000A1 (de) * 2002-08-29 2004-03-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Scharnieranordnung einer Frontklappe
CN101027209A (zh) * 2004-07-03 2007-08-29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可抬升的机罩的汽车
CN101223060A (zh) * 2005-09-15 2008-07-16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
CN105829172A (zh) * 2013-12-25 2016-08-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弹起式发动机罩装置
US20160090061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Hyundai Motor Company Active hood device for vehicle
KR101596593B1 (ko) * 2014-10-10 2016-02-23 평화정공 주식회사 후드 힌지 상승장치
CN108082114A (zh) * 2016-11-23 2018-05-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装置
US20200164831A1 (en) * 2018-11-27 2020-05-28 Magna Closures Inc. Active pedestrian hood hinge with integrated latch assembly
CN111845953A (zh) * 2019-04-28 2020-10-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277869A (zh) * 2019-07-26 2021-01-2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行人保护系统、方法及车辆
CN113428240A (zh) * 2021-07-09 2021-09-24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式车辆前盖系统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7944B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1818B2 (en) Restraint system for a hood lift device
CN113879246B (zh) 一种三点顶升式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6169442A1 (zh) 车辆边侧翼防撞系统
CN104827999A (zh) 汽车碰撞防护装置
CN105539589A (zh) 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及其减振吸能控制方法
CN114347944A (zh) 一种主动抬起机罩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746345A (zh) 车辆用行人保护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车辆
CN201800790U (zh) 一种弹出式机罩系统
CN108791149B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防撞装置及汽车
CN204871629U (zh) 一种机场升降装卸平台驾驶室操作控制台
CN111645624B (zh) 小型车前悬架举升装置和包含其的小型汽车
KR101491316B1 (ko) 차량용 액티브후드 구동 장치
CN210062917U (zh) 主动式发动机罩连接机构及其控制系统、车辆
CN2166046Y (zh) 机动车碰撞缓冲器
CN214189573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112810448B (zh) 电动汽车电池包防护机构
CN212243246U (zh) 一种能够缓冲吸能的汽车保险杠
KR100645206B1 (ko) 복귀 기능을 갖는 차량용 후드 리프트 업 장치
CN208993621U (zh) 汽车高速碰撞缓冲防护器
WO2017041389A1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防撞龙骨结构
CN2265933Y (zh) 汽车防撞击减震结构
CN207711995U (zh)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RU204399U1 (ru) Активный капот автомобиля для защиты пешеходов
CN201980174U (zh) 汽车可调式后保险杠
CN105857237B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