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7688B - 线圈装订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订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47688B CN114347688B CN202210066304.2A CN202210066304A CN114347688B CN 114347688 B CN114347688 B CN 114347688B CN 202210066304 A CN202210066304 A CN 202210066304A CN 114347688 B CN114347688 B CN 1143476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fting
- ring
- grid
- welding
- mounting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5/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 B42B5/08—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by finger, claw or ring-like elements passing through the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线圈装订设备,包括主传送机构、主控制器、取本机构、分层冲孔机构、穿圈机构、线圈焊接机构及边料裁切机构,主传送机构将本册在分层冲孔机构、穿圈机构、线圈焊接机构及边料裁切机构之间进行传送,分层冲孔机构对本册进行分层并冲装订孔,穿圈机构将要装订的线圈条穿入装订孔,线圈焊接机构将线圈条的头部与尾部压合固定形成线圈后进行熔融焊接于一体,边料裁切机构对线柄进行切边操作,取本机构将处理好的本册从主传送机构的出料端取下,自动化完成对本册胶圈的装订工艺,保证产品一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册装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线圈装订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活页装订行业中,可分为胶装、线装、钉装、圈装。圈装属于较为新型的一种装订方式,因其具备优美的外观、完美的翻页性能、可靠的牢固度、便捷高效等优点,促使中、高端本册装订几乎全部采用了胶圈装订方式。目前传统的胶圈多为金属胶圈质感过于生硬,缺乏与人体肌肤应有的温和感、亲切感。应势而生,市场出现了一种塑胶软胶圈,其弹性、柔性、观感、质感极佳,手感极其舒适。由于塑胶软胶圈材质的特性,普遍采用熔接方式,需前期定位方可焊接。由于其上述特性,极易发生变形,全手工完成定位工艺尚且难度极高,且装订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严重影响装订的品质及使用,且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塑胶软胶圈的推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文件公开的线圈装订设备,包括用于传送本册的主传送机构,以及主控制器,所述主传送机构的出料端设有取本机构,所述主传送机构旁侧依次设置有分层冲孔机构、穿圈机构、线圈焊接机构以及边料裁切机构,主传送机构、分层冲孔机构、穿圈机构、线圈焊接机构、边料裁切机构及取本机构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受其控制而动作。
主传送机构将本册在分层冲孔机构、穿圈机构、线圈焊接机构及边料裁切机构之间进行传送,分层冲孔机构对本册进行分层并冲装订孔,穿圈机构将要装订的线圈条穿入装订孔,线圈焊接机构将线圈条的头部与尾部压合固定形成线圈后进行熔融焊接于一体,边料裁切机构对圈柄进行切边操作,取本机构将处理好的本册从主传送机构的出料端取下,自动化完成对本册线圈的装订工艺,保证产品一致性,操作便捷,降低了成本,方便线圈的推广和批量生产、使用。
如下以塑胶软线圈(简称胶圈)为例对线圈装订设备的各组成结构进行说明:
优选地,穿圈机构包括排栅机构一、分圈机构,所述排栅机构一包括安装座一、排栅一,安装座一上设置排栅一且排栅一的通道用以输送胶圈;所述分圈机构位于所述排栅一的端部处,分圈机构包括安装座二、排刀、压座平台,安装座二上设置排刀、压座平台且压座平台的底端高于排刀的刃尖部;安装座二相对排栅一进行上下往复移动以使排刀分隔胶圈,以压座平台下压分隔后胶圈转动调位。
所述穿圈机构还包括安装板一、排针机构、压纸横梁机构,所述安装板一位于安装座一的前方,所述安装板一上设置排针机构、压纸横梁机构,所述压纸横梁机构中用以固定待穿圈件;排针机构中排针相对排栅一上下移动,以排针抵接位于移动路径上的调位后胶圈端部并同步牵引前行至待穿圈件的孔中。
本方案中根据行业惯常成排制备胶圈,多排胶圈固定的模式设计上述穿圈装置,以排栅一进行胶圈的输送,单个胶圈沿单个通道移动,稳定性提升,分圈机构中排刀下移将前后胶圈排之间空隙内并继续下行将其分隔开,之后在下行的过程中以压座平台抵接压制分隔后胶圈的端部,此时胶圈排受排栅一的限位继而转动,如转动近90°实现位置的调节,使原本朝向下方的尾端至接近水平的状态,以压纸横梁机构固定本册等待穿圈件,以排针上行抵接调位后胶圈的端部并继续上行牵引其移动至本册等的装订孔中,完成穿圈,自动化程度高,效率提升。
对于胶圈在排栅一内的移动,可手工前推,或通过移位机构前推,如常见的丝缸、液缸类伸缩机构,以伸缩端推动排栅内的胶圈移动;或丝杆螺母副移位机构等,螺母座上固定推杆等抵接胶圈以推动前移,根据需要选择。
对于分圈机构,下行安装座二,先以排刀插入下方胶圈排之间的间隙以分隔胶圈,继续下行以压座平台下压胶圈,如上述所述,通过本分圈机构有助使胶圈完成转向。
进一步,所述穿圈机构还包括挡板及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用于移动排栅一内的胶圈前移,所述挡板位于排栅一端部处,以挡板限位胶圈,所述挡板沿所述排栅一侧面的安装座一座体导向移动,且挡板端部伸入安装座二上所开的导向槽中以使安装座二下行过程中使挡板相对排栅一前移。在胶圈沿排栅一的通道输送过程中,以挡板限位,以推料机构稳定胶圈的位置,方便分圈机构下行工作,且安装座一对挡板的移动进行导向,并以安装座二的导向槽实现对挡板的位置调节,在排刀分隔胶圈过程中,挡板移位以腾出空间给分隔后的胶圈。
对于推料机构,可根据需要选择上述的气缸、液缸类伸缩机构或丝杠螺母副等移位机构,优选气缸,安装方便,成本低。
此外,对于推料机构的安装,如以外设的架体等支撑,或直接安装在安装座一上,如排栅一的尾端,或排栅一的上方;或在安装座一安装架体,架体上安装推料机构,支撑推料机构的架体可直接安装在排栅一的尾端,或上方,推销机构中伸缩机构的伸缩端固定推板等以更好地推动胶圈移动,支撑推料机构的架体可固定式,或在排栅一的上方铰接在安装座一上,类翻盖式式,上翻架体向排栅一内放料,复位后以推料机构推动胶圈前移。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二的座体侧面设置滑座以与排栅一侧面的安装座一的座体滑动配合,所述挡板上同样设置滑座以与排栅一侧面的安装座一座体滑动配合且相对排栅一倾斜向下移动,所述安装座二的滑座上设置导向槽,挡板的端部位于导向槽内,导向槽为Z型,增加滑座提高移动的稳定性,且安装座二的滑座上成型Z型导向槽以方便与挡板配合,以Z型导向槽以挡板的移动进行导向,优选可在挡板的端部安装滚轮,滚轮与导向槽形成点接触,降低摩擦力,移动的稳定性提升。
进一步,所述排栅一以若干并排、间隔固定的板体组成,板体之间的空隙形成输送胶圈的通道。
或所述排刀以若干并排、间隔固定的刀片组成,所述刀片的端部为V型,排刀的刀片与排栅一的通道对应。其中,V型刀片的尖端方便插入胶圈排之间,逐渐扩大的尺寸方便予以强制分隔。
或所述压座平台的底面为若干并排、间隔设置的凸块组成,压座平台底面的凸块与排栅一的通道对应;优选凸块与胶圈的接触面为斜面,独立凸块与通道对应方便施力每个胶圈,以使凸块与待压胶圈端部倾斜接触。
通常理解下,压座平台下压胶圈使其转动,在排栅一板体的限位下,压座平台需与胶圈端部倾斜接触,如初始状态下,胶圈的端部相对倾斜状与垂直下压的压座平台接触;或者压座平台的移动方向与初始状态下排栅一端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呈锐角,即使二者倾斜接触以施力胶圈使其转动。
进一步,所述分圈机构包括伸缩机构二,所述安装座一上设置伸缩机构二,以伸缩机构二牵引安装座二相对排栅一上下往复移动。使排刀分隔胶圈,以压座平台下压分隔后胶圈。
优选伸缩机构二的伸缩方向与排栅一通道内初始状态下胶圈端部延伸方向之间角度为锐角,以使压座平台与通道内胶圈端部倾斜接触。
进一步,所述穿圈机构还包括排栅机构二,所述排栅机构二包括安装座三、排栅二、伸缩机构三,安装座三上设置排栅二,排栅二位于排栅一的端部处且相较排栅一的顶端面,排栅二的顶端面倾斜向下延伸,以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一上的伸缩机构三牵引安装座三相对排栅一上下往复移动。增加排栅机构二对转动调位的胶圈进行导向限位,且在排针上顶胶圈尾端部的过程中,下行排栅二使其顶端面抵接胶圈的首端进行限位,提高稳定性、良品率。
进一步,所述排栅二以若干并排、间隔固定的板体组成且板体之间空隙形成的通道与排栅一的通道相对应;
或所述排针以若干间隔设置的针体组成,所述针体的刃尖处为V型或月牙型。
进一步,所述穿圈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安装座一沿底板朝向所述安装板一往复移动;排栅机构一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伸缩机构一,以伸缩机构一牵引安装座一向安装板一移动,且所述穿圈机构还包括排栅机构二,排栅机构二包括安装座三、排栅二、伸缩机构三,安装座三上设置排栅二,排栅二位于排栅一的端部处且相较排栅二的顶端面,排栅一的顶端面倾斜向下延伸,以设置在排栅一下方安装座一座体上铰接的伸缩机构三牵引安装座三相对排栅一上下往复移动,排栅一端部下方的底板上设置竖板一,竖板一自安装座一座体上所开孔伸出,伸缩机构三包括缸体、固定座,固定座与缸体铰接,且固定座沿竖板一倾斜向上设置的导向轨道进行移动,固定座上径向固定柱体且柱体的端部设置滚轮二,竖板一一侧的安装座一座体上设置竖板二,滚轮二伸入竖板二上纵向所开的腰孔中。安装座一移动式结构,方便根据不同尺寸的胶圈调整位置,改进排栅机构二中的伸缩机构三的安装结构,伸缩机构三铰接式安装在安装座一的座体上,且以底板上竖板一、座体上竖板二的腰孔对伸缩机构三的移动进行导向,以在安装座一移动过程中同步调节排栅二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压纸横梁机构包括压纸横梁、伸缩机构五,以伸缩机构五驱使压纸横梁相对排栅一上下移动以压制待穿圈件。本方案中以压纸横梁预固定本册等待穿圈件,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排针机构包括排针、伸缩机构四,所述安装板一上相平行设置伸缩机构四、伸缩机构五,所述伸缩机构四、伸缩机构五的伸缩端分别设置支架一、支架二,支架一上设置排针,支架二上设置压纸横梁。通过伸缩机构移动横梁、排针,类并行式配合关系方便布局安装。
优选,所述支架一、支架二均与所述安装板一滑动配合,提高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线圈焊接机构包括架体、焊接机构、移位机构一、焊接上模、焊接下模,其中移位机构一、焊接上模均位于架体上且以移位机构一竖直向移动焊接上模,焊接机构与焊接上模连接,所述线圈焊接机构还包括拨圈机构,所述拨圈机构包括移位机构三、移位机构四、转架、座体一、拨圈杆,所述移位机构四设置在架体上且其移动端与座体一固定,转架、移位机构三均铰接在座体一上且移位机构三的移动端与转动中心线一侧的转架位置处铰接,转动中心线相对另一侧的转架位置处设置拨圈杆且拨圈杆位于焊接上模的前方,移位机构四水平向移动座体一使拨圈杆推动工件上待焊接件形变,移位机构三驱使转架转动同步移动拨圈杆压制待焊接件呈环状,移位机构一启动竖直向移动焊接上模使其与焊接下模配合夹持待焊接件的首尾端进行焊接。
对于焊接下模而言,可选择固定式或活动式,固定式即直接固定在架体上,活动式结构优选如下:
进一步,所述线圈焊接机构还包括移位机构五,所述移位机构五的移动端设置支撑板,支撑板顶端面沿移位机构五移动方向成型有槽且移动方向上的槽璧为坡面,焊接下模底端面凸出的部分抵接支撑板顶端面槽底壁或坡面处,移位机构五牵引支撑板移动,焊接下模在架体导向下沿坡面槽壁朝向焊接上模上下往复移动,通过移位机构五移动支撑板改变凹凸位置,继而在架体的导向下使焊接下模上下移动,如焊接下模、焊接上模相对移动夹持胶圈首尾端,方便焊接,稳定性提升;改变支撑板与焊接下模接触的凹凸位置,方便布局安装,辅助实现胶圈的焊接。
本方案中改进焊接装置的结构,主要增加拨圈机构并针对性改进各部件的布局,以焊接本册胶圈(图17所示)为例,将胶圈已穿孔的本册固定,如手持、机械手夹持或以压本横梁机构对在外设平台上压制固定等,注意胶圈首端部位于焊接下膜端部位置,其一动作流程如下:移位机构三驱使拨圈杆转动至胶圈尾端部一侧,之后移位机构四平移拨圈杆使其抵接胶圈尾端并折弯,继续以移位机构三驱使拨圈杆转动使胶圈首尾端接近贴合或相贴合,之后移位机构一下移焊接上模,焊接下模、焊接上模相对移动夹持胶圈首尾端贴合,焊接机构启动,胶圈首尾端焊接固定为一体,该方式下有助提高本册胶圈装订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效率。
通过移位机构五移动支撑板改变凹凸位置,继而在架体的导向下使焊接下模上移。
对于焊接机构如超声波型焊接机构、高周波型、或加热型(热熔)焊接机构等,以焊接机构与焊接上模连接,在夹持状态下将胶圈的首尾端焊接成环。
优选,所述焊接机构为超声波型、高周波型或热熔型焊接机构。
所述线圈焊接机构还包括用以固定本册二的压本横梁机构,压本横梁机构包括横梁及移位机构二,横梁位于焊接下模的前方,所述焊接下模一侧的架体上设置移位机构二,以移位机构二移位横梁压制工件,如上述所言,优选采用横梁压制平台上或输送带上放置的本册等,预固定本册提高稳定性。
对于移位机构二而言,优选直线型移位机构,如选用气缸或液缸,气缸固定在架体上气缸的伸缩端驱使横梁移动。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驱使横梁移动,如下:
优选,所述移位机构二为直线型移位,移位机构二铰接在架体上且其移动端铰接连杆一,移位机构二铰接处一侧的连杆一的端部设置横梁且相对另一侧的连杆一的端部铰接在架体上,以移位机构二在焊接上模前方上下往复移动以压制工件,铰接连杆式结构方便焊接装置其他部件的布局。
进一步,所述移位机构一的移动端设置座体二,所述座体二上设置焊接机构、焊接上模,方便安装固定。优选所述座体二与架体之间滑动配合,如滑轨与滑块的配合,有助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架体包括L型立柱、架板,立柱的横端上竖直固定所述移位机构一,立柱横端的下方相对设置架板,架板一侧设置移位机构二,两架板之间的区域设置拨圈机构、焊接下模,方便布局组装。以立柱支撑焊接机构,架板之间安装拨圈杆机构等,布局合理,该架体结构下方便与其他外设功能机构对接,座体二可选择与立柱的纵端滑动配合。当然也可根据需求采用其他架体。
进一步,所述转架包括本体、连杆二,本体首端处设置拨圈杆且尾端处与座体一铰接,连杆二的端部与该本体尾端处固定,座体一上铰接移位机构三,连杆二的相对另一端与移位机构三的移动端铰接,移位机构三下行以下压连杆二,同步拨圈杆上行,在转架的作用下将移位机构三的直线移动转化为转动,方便拨圈杆折弯下压胶圈使其呈环状。
进一步,所述转架的本体为框体状,框体首端处设置拨圈杆且尾端处框架杆两端与所述座体一上所设置的铰接座一铰接,且连杆二的端部与转架的本体尾端处框架杆固定,座体一上所设置的铰接座二上铰接移位机构三,焊接上模自框体的框口内穿过,焊接上模自框口穿过式结构布局方便集成各功能部件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焊接下模顶端面设置用以固定待焊接件端部的若干卡槽一。如使用时,可将已穿胶圈的本册放置横梁下方处,注意使胶圈的首端位于焊接下模顶端面处,之后上移焊接下模,下移焊接上模以将胶圈的首端嵌入卡槽一内,该预固定定位结构下,在后续的拨圈杆压折过程中胶圈状态稳定,良品率高。
进一步,所述焊接下模两侧位于架体所设置的导向槽中以导向移动,以导向槽对焊接下模进行导向,双侧导向,稳定性高。
进一步,所述拨圈杆抵接待焊接件的面上设置若干卡槽二,以卡槽卡主胶圈的端部,提高稳定性。
优选,所述移位机构一、移位机构二、移位机构三、移位机构四、移位机构五均为气缸或液缸。
优选地,所述边料裁切机构包括机架、移位机构六、移位机构七、上切刀机构、定位压板、下切刀以及废料通道,所述移位机构六、移位机构七、下切刀及废料通道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移位机构六的输出端与定位压板连接,所述移位机构七的输出端与上切刀机构连接,上切刀机构与下切刀相错位配合对胶圈进行剪切,所述定位压板作用于上切刀机构的前侧,并与下切刀相对配合设置以对胶圈进行限位,所述废料通道位于上切刀机构的下方。
本方案中通过移位机构六驱动定位压板移动将本册上焊接后的胶圈定位于下切刀上,并对上切刀机构的前侧进行限位,移位机构七驱动上切刀机构沿着定位压板侧面移动对定位后的胶圈柄部进行冲切,将胶圈多余的边料切除,保证本册装订后的美观及产品的一致性。定位压板可直接与上切刀机构抵靠接触或者通过其他中间件与上切刀机构间隔接触抵靠,中间件可设置在定位压板、上切刀机构或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切刀上设有胶圈柄下定位面,所述胶圈柄下定位面上设有若干间隔的限位通槽,相邻设置的两限位通槽之间设有圈部抵靠面,所述定位压板上设有与胶圈柄下定位面配合抵靠的胶圈柄上定位面,所述胶圈柄上定位面上设有若干间隔的限位齿,所述限位齿与限位通槽相配合,相邻设置的两限位齿之间设有圈部上压槽。
本方案中根据胶圈的特性,设计上下配合的限位通槽及限位齿对若干胶圈的侧壁分别限位,胶圈柄上定位面、胶圈柄下定位面对胶圈柄部的中部进行定位,圈部抵靠面、圈部上压槽分别对胶圈靠近柄部的侧面及柄部连接处的弧面进行限位,对胶圈进行多重定位,防止胶圈变形移位,保证精确定位后再进行切边操作,保证切边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边料裁切机构还包括裁切后挡机构,所述裁切后挡机构包括支撑板二、移位机构八及后挡板,所述支撑板二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移位机构八安装在支撑板二上,所述移位机构八的输出端与后挡板连接,所述后挡板位于上切刀机构的切刀后侧,且所述后挡板上设有若干供胶圈柄部后端穿过的胶圈柄定位孔。
后挡板在上切刀机构下落前对胶圈柄部后端进行限位,方便在冲切胶圈柄部时防止其移动,进一步保证切边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压板滑动安装在机架上,以使定位压板移动的更加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上切刀机构包括与移位机构七的输出端连接的切刀框架,所述切刀框架上安装有位于定位压板后侧的切刀。
优选地,所述切刀的下端面沿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保证切刀先后对本册进行剪切,减少受到的切削阻力,同时使得切割边缘更加光滑。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座,所述压紧座上安装有弹簧,弹簧上安装有用于压紧切刀框架后侧的压紧板。
设置切刀框架对切刀进行安装,压紧机构对移动过程中的切刀框架后侧进行压紧,与切刀框架前侧的定位压板配合作用,使切刀始终紧贴定位压板,在切刀与下切刀接触时通过弹簧活动调节下切刀与切刀之间的间隙,切刀向后移动一定距离,避免切刀与下切刀碰撞损伤刀口,或者切刀与下切刀之间存在空隙,能保证切刀与下切刀之间的剪切力,实现无缝剪切,使得切口更加平整,没有毛边。
优选地,主传送机构的进料端还设有本册上料机构,本册上料机构与主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本册上料机构将本册传送至主传送机构,主控制器对本册上料机构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本册上料机构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主控制器电连接。主控器根据光电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对本册上料机构是否送料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线圈装订设备还包括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本册下料机构,所述本册下料机构设置在取本机构的出料端上。方便对装订后的本册进行下料,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以提高生产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全新设计穿圈机构、分圈机构,穿圈机构中各组成部分相配合实现胶圈的转动调位及对本册的自动化穿孔,提高了效率,分圈机构有助完成胶圈的的分隔及调位等,解决了相邻胶圈条间相互缠绕的问题。
2、改进线圈焊接机构的结构,包括焊接下模的升降结构,拨圈机构等部件的配合下,方便将待焊接件折弯固定,尤其适合本册的胶圈装订。
3、根据胶圈的特性设计边料裁切机构的结构,对胶圈及柄部实现多方位的限位,防止胶圈在冲切过程中变形移位,通过设置压紧机构对切刀框架进行弹性压紧,实现无缝剪切,保证切边质量和效率,提高本册的使用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线圈装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穿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胶圈转动示意图;
图4是排刀、压座平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分圈机构与排栅机构二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册一、排针、压纸横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排栅机构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伸缩机构三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线圈焊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线圈焊接机构另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移位机构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支撑板一与焊接下模的配合示意图;
图15是焊接下模上卡槽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拨圈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胶圈穿好的本册;
图18a是边料裁切机构切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b是图18a的B部放大图;
图19是上切刀机构、下切刀及裁切后挡机构中切刀框架去掉一侧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边料裁切机构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的A部放大图;
图22是图21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主传送机构,2、主控制器,3、本册上料机构,4、光电传感器,5、取本机构,6、分层冲孔机构,7、穿圈机构,8、线圈焊接机构,9、边料裁切机构,10、胶圈,10a、凸起部,10b、胶圈柄部,10c、胶圈圈部,10d、胶圈后部,11、本册下料机构,12、工作台。
100、立柱;101、架板;102、底板二;103、移位机构一;104、焊接机构;105、座体二;106、焊接头;107、焊接上模;108、框体;109、拨圈杆;110、横梁;111、本册二;112、焊接下模;113、凸出的部分;114、支撑板一;115、座体一;116、连杆一;117、滑轨;118、滑块;119、移位机构四;120、移位机构五;121、导向槽;122、连杆二;123、移位机构三;124、框架杆;125、铰接座;126、移位机构二;127、槽;128、坡面;129、卡槽一;130、卡槽二。
200、底板;201、横板;202、纵板;203、排栅一;204、安装座二;205、滑座;206、压座平台;207、排栅二;208、安装板一;209、本册一;210、压纸横梁;211、排针;212、支架一;213、支架二;214、伸缩机构一;215、伸缩机构二;216、伸缩机构五;217、伸缩机构四;218、胶圈排;219、排刀;220、导向槽;221、挡板;222、安装座三;223、缸体;224、固定座;225、竖板一;226、竖板二;227、安装板二;228、滚轮二;229、腰孔;230、滚轮一;232、推料机构。
300、机架,301、移位机构六,302、移位机构七,303、定位压板,303a、胶圈柄上定位面,303b、限位齿,303c、圈部上压槽,304、下切刀,304a、胶圈柄下定位面,304b、限位通槽,304c、圈部抵靠面,305、废料通道,305a、进料口,305b、导料板,306、切刀框架,307、切刀,308、压紧座,309、压紧板,310、支撑板二,311、移位机构八,312、后挡板,312a、胶圈柄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线圈装订设备,包括用于传送本册的主传送机构1,以及主控制器2,主传送机构1的出料端设有取本机构5,主传送机构1旁侧依次设置有分层冲孔机构6、穿圈机构7、线圈焊接机构8以及边料裁切机构9,主传送机构1、分层冲孔机构6、穿圈机构7、线圈焊接机构8、边料裁切机构9及取本机构5分别与主控制器2连接,受其控制而动作。
本实施例中主传送机构1的进料端还设有本册上料机构3,本册上料机构3与主控制器2连接。本册上料机构3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4,光电传感器4与主控制器2连接。
以图9所示的胶圈排为例进行穿圈展示,以多个单个开环状胶圈间隔排布成行形成胶圈排,直接注塑成型,每个胶圈的首端正面前凸,背面内凹以多排胶圈凹凸嵌合成多排结构。
未成型的胶圈(即胶圈条)及成型后的胶圈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号为“202120352705.5”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活页装订的耗材结构”中的耗材本体。
如图2-10所示,本实施例中穿圈机构包括安装板一、排针机构、用以固定待穿圈件的压纸横梁机构、排栅机构一、分圈机构,排栅机构一包括安装座一、排栅一,安装座一位于底板200上,安装座一上安装分圈机构、排栅一等,底板200前方为安装板一208,可根据需求将底板、安装板一固定在同一架体上。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座一以横板201、纵板202组成,在横板上相对固定纵板,两纵板202之间上部区域内固定排栅一203,以多个板体间隔固定组成排栅一,邻近安装板一208的排栅一端部处安装分圈机构。分圈机构包括安装座二204、排刀219、压座平台,安装座二通过滑座、滑轨与排栅一端部两侧的纵板形成滑动配合,安装座二上在排栅一的通道延伸方向依次固定排刀219、板体状压座平台206,以多个刀片间隔分布成行组成排刀,压座平台206的底端高于排刀的刃尖部。为方便充分压制胶圈,压座平台的底面间隔成型凸块,如L型。本实施例中在纵板侧面固定气缸或液缸型伸缩机构二215,伸缩机构二215的伸缩端与安装座二204连接,以牵引安装座二204相对排栅一203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如图2所示,排栅一203的通道内以人工或外设气缸推动推板的形式输送多排胶圈,以伸缩机构二215下行安装座二204,首先排刀219的刃尖部接触相邻胶圈排218首端之间的空隙内,为方便插入,刃尖部为V型,尖部插入,继续下行的过程中扩宽的刀体分隔胶圈,继续下行以压座平台下压分隔后胶圈,因胶圈连接成排,排栅一的板体限制胶圈下行,注意使压座平台与胶圈的首端倾斜式接触,如输送时预先使胶圈排呈倾斜状,或直接使压座平台相对胶圈倾斜,或者使压座平台底面为斜面状等均可,通过下行压座平台使胶圈排转动至接近90°,使胶圈的尾端由朝下的姿态变为接近水平姿态。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排刀插入胶圈排之间间隙的稳定性,还可增加挡板及推料机构等,如图2、图4、图7、图10所示,挡板221位于排栅一203端部处,推料机构232位于排删一的尾部处,以气缸及其伸缩端的推板组成推料机构,气缸驱使推板前移同步推动排栅一内的胶圈移动,以挡板限位胶圈。挡板221通过滑座、滑轨与安装座一的纵板202端部滑动配合,以滑轨导向限位滑座,滑轨相对排栅一203倾斜向下延伸。安装座二204的滑座205朝向挡板221端部的面上开导向槽220,呈倒置的Z型状,挡板221的端部安装滚轮一230,滚轮一位于导向槽220内。使用时,多排胶圈移动至挡板处止位,排刀219下行分隔胶圈时,挡板221端部滚轮一230相对沿导向槽220向上移动,该导向槽结构下,挡板221移动前移空出供分隔后胶圈容纳的空间。
在本册移送至穿圈机构7处的工位时,本册的位置多少会存在偏差,由于排针211的头部是尖的,只要本册移送时位置偏差不超过针尖,排针的针尖就能插入本册的装订孔内,随着排针根部的加粗,能自然的将本册的装订孔引导至正确位置,同时本册多样化,可适用于包含异形册页的本册,通过排针穿过装订孔后将异形册页挂在排针上,完成对异形册页的添加。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可选择将安装板一208上固定在平台上或架子等支撑装置上,排针机构包括伸缩机构四217、排针211,压纸横梁机构包括压纸横梁210、伸缩机构五216,以伸缩机构五驱使压纸横梁相对排栅一上下移动以压制待穿圈件。伸缩机构四217、伸缩机构五216采用气缸或液缸型,伸缩机构四、伸缩机构五相并行固定在安装板一208上。伸缩机构四217的伸缩端部固定支架一212,支架一212的端部固定排针221,以多个针体排布成行形成排针,排针的顶端为V型或月牙形,可在压纸横梁下方的平台或架子上放置本册一209,排针221位于本册一209的下方,本册一209的端面间隔开孔以供排针插入。伸缩机构五216的伸缩端部固定支架二213,支架二213顶端折弯且折弯的端部固定压纸横梁210,优选在压纸横梁的底面间隔成型凹槽或孔,以配合下方的排针。为提高稳定性,可选择支架一212、支架二213通过滑座、滑轨与安装板一208形成滑动配合。
可预先设计好安装板一与排栅一之间的间距,使胶圈调位后的端部位于排针的上方,该状态下,上行排针使其尖端抵接胶圈的端部,继续牵引其上行至上方本册一209的装订孔内,该过程中压座平台同步上行复位脱离对胶圈排的限位,排针复位即可,穿孔完成。此外,也可根据需要自由设定排针的具体上行过程,如上行、暂停、再上行等。
在上顶穿孔的过程中,为提高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增加排栅机构二,排栅机构二包括安装座三222、排栅二207、伸缩机构三,安装座三222上固定排栅二207,同样为多个板体间隔组成,排栅二207位于排栅一203的端部处,二者通道对应,且相较排栅一的顶端面,排栅二207的顶端面倾斜向下延伸。排栅一203的下方横板201上安装气缸或液缸型伸缩机构三,伸缩机构三牵引安装座三222相对排栅二上下往复移动,在排针211上顶胶圈过程中,胶圈同步在移动,胶圈的首端沿排栅二207顶端倾斜面移动,导向作用下,稳定性提升。此外,为提高稳定性,如图5、图10所示,还可将安装座三222通过滑座、滑轨与两纵板202之间固定的安装板二227形成滑动配合。
此外,为适应不同尺寸的胶圈,还可根据需要选用移动式安装座一,方便调整位置及布局,具体而言,如图2、图5、图7、图10所示,安装座一的横板201通过滑座、滑轨与底板200形成滑动配合,底板200底面安装气缸或液缸型伸缩机构一214,伸缩机构一214的伸缩端自底板200上所开的孔伸出与安装座一的横板201连接,牵引安装座一沿底板朝向安装板一往复移动,以根据胶圈的尺寸调整排栅一与排针之间的距离。该结构下,可选择在排栅一端部下方的底板上固定竖板一225,竖板一225自安装座一横板上所开孔伸出且伸缩机构三沿竖板一225上倾斜向上延伸的导向轨道进行移动。伸缩机构三包括缸体223、固定座224,固定座224与缸体223铰接,固定座224通过滑座、滑轨与竖板一225滑动配合,以轨道导向移动。伸缩机构三的固定座224上径向固定柱体且柱体的端部安装滚轮二228,竖板一225相对的横板上固定竖板二226,滚轮二228伸入竖板二226上纵向所开的腰孔229中,该结构下,安装座一移动过程中自动微调排栅二的位置。
当然也可通过其他的移位机构实现安装座一、安装座二、安装座三、排针、横梁等的位置调节,如根据情况选用电动伸缩杆、丝杠螺母移移位机构等,安装座一、安装座二、安装座三的结构也可根据需求选择或设计,以及排针、排刀、压座平台等的结构也可根据需要改变。
如图11-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焊接装置包括架体、焊接机构104、移位机构一、焊接上模、焊接下模,如图1-图4所示,上方为移位机构一103、焊接机构104,以移位机构一在竖直方向移动焊接机构104,焊接机构的下方为焊接下模、拨圈机构等。焊接机构的焊接头106处固定焊接上模107,焊接下模112位于焊接上模的正下方,焊接上模、焊接下模之间间隙的一侧可选择放置平台或平板或输送带等,在平台、平板或输送带上放置本册二111,焊接机构自市面上采购的常见型号。
本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以L型立柱100、架板101组成架体,立柱及架板均固定在底板102上,两架板101相对固定在底板上,两架板端部之间为本册二111,临近本册二的两架板空间内安装焊接下模。立柱的横端处垂直固定移位机构一,移位机构一的移动端固定座体二105,座体二的孔口处固定焊接机构104,焊接机构的焊接头自座体二的底面伸出并与焊接上模的顶端固定,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稳定性,座体二与立柱的纵端之间通过滑轨117、滑块118形成滑动配合。
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以移位机构三123、移位机构四119、转架、座体一115、拨圈杆109组成拨圈机构,移位机构四位于两架板之间区域内,水平向放置以及水平向移位移动端,移位机构四的移动端与同样位于两架板之间区域内的座体一固定,为提高稳定性,座体一115两端同样以滑轨117、滑块118与架板形成滑动配合。转架包括矩形框体108、连杆二122,框体尾端的框架杆124自座体一上安装的铰接座125一穿过形成铰接,该框架杆的轴向中心线即为框体的转动中心线,焊接上模、焊接下模112自框体的框口内穿过抵接。且该架杆上径向固定连杆二,连杆二的端部与座体一安装的移位机构三123的移动端铰接。座体一115上同样安装铰接座125以与移位机构三铰接,如图12所示,倾斜状的移位机构三的移动端朝下与连杆二的端部铰接,框体首端处架体为拨圈杆,如图16所示,拨圈杆的面上间隔成型若干卡槽二,以方便对接本册上胶圈。
如图12、图13所示,还包括用以固定本册二的压本横梁机构,压本横梁机构包括横梁及移位机构二,本实施例中,本册二111上方为横梁且在架板一侧安装移位机构二126,以移位机构二朝向本册二移位横梁110,本实施例为方便布局,选用直线移动型移位机构二,移位机构二通过底板上安装的铰接座铰接在底板上,垂直向安装的移位机构二的移动端铰接水平向安装的连杆一116,两架板101的侧面均安装连杆一116,两连杆一之间以横杆连接形成框架式。如图3所示,两连杆一之间固定轴体,轴体自架板上铰接座穿过构成铰接的连接方式,本册二111上方的连杆一116端部之间以横梁110连接,以移位机构二移动连杆一同步移动横梁。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提高便利性,选用活动式焊接下模,具体为升降式,焊接下模的两侧位于对应架板上所开的导向槽121内形成滑动配合,焊接下模的下方为支撑板114,支撑板114一侧的底板上固定移位机构五,移位机构五120与移位机构四相垂直固定在底板面上,同样地,移位机构五的移动方向与移位机构四的移动方向垂直,移位机构五、移位机构四、移位机构一的移动方向分别对应坐标的XYZ向,移位机构五的移动端通过连接杆与一侧的支撑板固定。为移动焊接下模,支撑板的顶端面沿移动方向成型槽127且处于移动方向上的槽璧为坡面128,或斜面等均可,焊接下模底端面凸出的部分抵接支撑板顶端面槽底壁或坡面处,移位机构五牵引支撑板移动,焊接下模在架体导向下沿坡面槽壁朝向焊接上模上下往复移动。为提高稳定性,焊接下模顶端面间隔成型用以固定待焊接件端部的若干卡槽一129,拨圈杆抵接待焊接件的面上间隔成型若干卡槽二130。
本实施例中,移位机构一、移位机构二、移位机构三、移位机构四、移位机构五均采用气缸或液缸。
以焊接本册胶圈为例,图17所示,将胶圈(未成环)已穿孔的本册二随输送带移动至横梁下方后,输送带停止,注意胶圈首端部位于焊接下膜端部位置,移位机构二移动横梁下压固定本册二,移位机构五、移位机构一移动焊接下模、焊接上模夹持胶圈首端使其嵌入下模卡槽一内,焊接上模复位,移位机构三驱使拨圈杆转动至胶圈尾端部一侧,之后移位机构四平移拨圈杆使其抵接胶圈尾端并折弯,继续以移位机构三驱使拨圈杆转动使胶圈首尾端接近贴合或相贴合,之后移位机构一下移焊接上模,在焊接下模配合下使胶圈首尾端贴合,焊接机构启动,胶圈首尾端焊接固定为一体,该方式下有助提高本册胶圈装订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效率。
如图18-21所示,边料裁切机构9包括机架300、移位机构六301、移位机构七302、上切刀机构、定位压板303、下切刀304以及废料通道305,移位机构六、移位机构七、下切刀及废料通道安装在机架上,移位机构六的输出端与定位压板连接,移位机构七的输出端与上切刀机构连接,上切刀机构与下切刀304相错位配合对胶圈进行剪切,定位压板作用于上切刀机构的前侧,并与下切刀相对配合设置以对胶圈进行限位,废料通道位于上切刀机构的下方。
定位压板可直接与上切刀机构抵靠接触或者通过其他中间件与上切刀机构间隔接触抵靠,中间件可设置在定位压板、上切刀机构或机架上。
本实施例中,废料通道的进料口305a位于下切刀的下方,进料口与上切刀机构之间设有导料板305b,导料板位于下切刀与裁切后挡机构之间,且位于后挡板下方。
如图18a、18b所示,优选地,下切刀上设有胶圈柄下定位面304a,胶圈柄下定位面304a上设有若干间隔的限位通槽304b,相邻设置的两限位通槽之间设有圈部抵靠面304c,定位压板上设有与胶圈柄下定位面304a配合抵靠的胶圈柄上定位面303a,胶圈柄上定位面上设有若干间隔的限位齿303b,限位齿与限位通槽相配合,相邻设置的两限位齿之间设有圈部上压槽303c。
本实施例中,上压槽303c与胶圈10的弧面相适配,定位压板滑动安装在机架上。
如图19-21所示,优选地,上切刀机构包括与移位机构七的输出端连接的切刀框架306,切刀框架上安装有位于定位压板后侧的切刀307。切刀的下端面沿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其中,切刀307位于下切刀304的内侧,切刀307背离下切刀304的内侧面倾斜设置。切刀框架306滑动安装在机架上。
进一步地,机架上安装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压紧座308,压紧座上安装有弹簧,弹簧上安装有用于压紧切刀框架后侧的压紧板309。本实施例中,压紧机构相对设于机架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裁切后挡机构,裁切后挡机构包括支撑板二310、移位机构八311及后挡板312,支撑板二安装在机架上,移位机构八安装在支撑板二上,移位机构八的输出端与后挡板连接,后挡板位于上切刀机构的切刀后侧,且后挡板上设有若干供胶圈柄部后端穿过的胶圈柄定位孔312a。本实施例中,后挡板滑动安装在支撑板二上。
通过移位机构八311驱动后挡板移动,使其与胶圈焊接后的凸起部配合抵靠,可通过调节后挡板的位置,调节胶圈焊接后连接处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移位机构六301、移位机构七302、移位机构八311均采用气缸或液缸。
如图22所示,主传送机构1的夹爪夹住本册13对其进行定位,并将本册13从焊接工位传送至边料裁切机构9,使本册13上的胶圈柄部置于下切刀上方,移位机构八驱动后挡板水平移动抵靠胶圈10后部的凸起部10a,且胶圈柄部10b部分穿过胶圈柄定位孔312a,移位机构六驱动定位压板下移,由于胶圈圈部10c上方限位于定位压板的压槽内,随着向下移动,胶圈柄部压到下切刀上,并将胶圈后部10d卡于圈部抵靠面304c上,直到限位齿与限位通槽相啮合,对胶圈形成有效定位,移位机构七驱动切刀框架带动切刀向下移动对胶圈后端连接处及柄部后端进行切割。
以专利号为“202120352705.5”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活页装订的耗材结构”中的耗材本体为例,对与胶圈10的具体结构进行对应,其中,胶圈10的凸起部10a即为基体上的凸起,胶圈柄部10b即为连接后的定位装订部及基体,胶圈圈部10c为圆弧体,胶圈后部10d为竖直体。
如图1所示,还包括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本册下料机构11,本册下料机构设置在取本机构5的出料端上。
当裁切完毕后,主传送机构1的夹爪松开本册,取本机构5通过真空气嘴将裁切工位上的本册吸附至本册下料机构11的传送带上,按照叠放数量、出本间距等要求叠放本册并传送至下一工序。
还包括主工作台12,主传送机构1、分层冲孔机构6、穿圈机构7、线圈焊接机构8、边料裁切机构9、取本机构5以及主控制器2安装在主工作台上。
本实施例中,本册下料机构11为传送带下料机构,主传送机构1为夹爪传送机构,具体结构及功能描述可参考专利号为“201820937706.4”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本册的打孔装订一体设备”中的自动运输机构,或者专利号为“202021787857.X”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本册打孔装订一体机”中的自动传送机构;取本机构5为吸盘取料机构,具体结构及功能描述可参考专利号为“201820937706.4”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本册的打孔装订一体设备”中的自动出本机构,分层冲孔机构6的具体结构及功能描述可参考专利号为“201820937706.4”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本册的打孔装订一体设备”中的分层冲孔机构。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传送本册的主传送机构(1),以及主控制器(2),所述主传送机构(1)的出料端设有取本机构(5),所述主传送机构(1)旁侧依次设置有分层冲孔机构(6)、穿圈机构(7)、线圈焊接机构(8)以及边料裁切机构(9),主传送机构(1)、分层冲孔机构(6)、穿圈机构(7)、线圈焊接机构(8)、边料裁切机构(9)及取本机构(5)分别与主控制器(2)连接受其控制而动作;
所述穿圈机构(7)包括排栅机构一、分圈机构,所述排栅机构一包括安装座一、排栅一(203),安装座一上设置排栅一且排栅一的通道用以输送胶圈(10);所述分圈机构位于所述排栅一的端部处,分圈机构包括安装座二(204)、排刀(219)、压座平台(206),安装座二上设置排刀(219)、压座平台且压座平台的底端高于排刀的刃尖部;安装座二相对排栅一进行上下往复移动以使排刀分隔胶圈(10),以压座平台下压分隔后胶圈转动调位;
所述穿圈机构(7)还包括安装板一(208)、排针机构、压纸横梁机构,所述安装板一位于安装座一的前方,所述安装板一上设置排针机构、压纸横梁机构,所述压纸横梁机构中用以固定待穿圈件;排针机构中排针(211)相对排栅一上下移动,以排针抵接位于移动路径上的调位后胶圈端部并同步牵引前行至待穿圈件的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圈机构(7)还包括挡板(221)及推料机构(232),所述推料机构用于移动排栅一内的胶圈前移,所述挡板位于排栅一端部处,以挡板限位胶圈,所述挡板沿所述排栅一侧面的安装座一座体导向移动,且挡板端部伸入安装座二上所开的导向槽中以使安装座二下行过程中使挡板相对排栅一前移;
所述安装座二的座体侧面设置滑座(205)以与排栅一侧面的安装座一的座体滑动配合,所述挡板上同样设置滑座以与排栅一侧面的安装座一座体滑动配合且相对排栅一倾斜向下移动,所述安装座二的滑座上设置导向槽(220),挡板的端部位于导向槽内,导向槽为Z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圈机构包括伸缩机构二(215),所述安装座一上设置伸缩机构二,以伸缩机构二牵引安装座二相对排栅一上下往复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圈机构(7)还包括排栅机构二,所述排栅机构二包括安装座三(222)、排栅二(207)、伸缩机构三,安装座三上设置排栅二,排栅二位于排栅一的端部处且相较排栅一的顶端面,排栅二的顶端面倾斜向下延伸,以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一上的伸缩机构三牵引安装座三相对排栅一上下往复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圈机构(7)还包括底板(200),所述安装座一沿底板朝向所述安装板一往复移动;排栅机构一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伸缩机构一(214),以伸缩机构一牵引安装座一向安装板一(208)移动,且所述穿圈机构(7)还包括排栅机构二,排栅机构二包括安装座三(222)、排栅二(207)、伸缩机构三,安装座三上设置排栅二,排栅二位于排栅一的端部处且相较排栅二的顶端面,排栅一的顶端面倾斜向下延伸,以设置在排栅一下方安装座一座体上铰接的伸缩机构三牵引安装座三相对排栅一上下往复移动,排栅一端部下方的底板上设置竖板一(225),竖板一自安装座一座体上所开孔伸出,伸缩机构三包括缸体(223)、固定座(224),固定座与缸体铰接,且固定座沿竖板一倾斜向上设置的导向轨道进行移动,固定座上径向固定柱体且柱体的端部设置滚轮二(228),竖板一一侧的安装座一座体上设置竖板二(226),滚轮二伸入竖板二上纵向所开的腰孔(229)中;
所述排针机构包括排针、伸缩机构四(217),所述压纸横梁机构包括压纸横梁(210)、伸缩机构五(216),以伸缩机构五驱使压纸横梁相对排栅一上下移动以压制待穿圈件;所述安装板一上相平行设置伸缩机构四、伸缩机构五,所述伸缩机构四、伸缩机构五的伸缩端分别设置支架一(212)、支架二(213),支架一上设置排针,支架二上设置压纸横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焊接机构(8)包括架体、焊接机构(104)、移位机构一(103)、焊接上模(107)、焊接下模(112),其中移位机构一、焊接上模均位于架体上且以移位机构一竖直向移动焊接上模,焊接机构与焊接上模连接,所述线圈焊接机构(8)还包括拨圈机构,所述拨圈机构包括移位机构三(123)、移位机构四(119)、转架、座体一(115)、拨圈杆(109),所述移位机构四设置在架体上且其移动端与座体一固定,转架、移位机构三均铰接在座体一上且移位机构三的移动端与转动中心线一侧的转架位置处铰接,转动中心线相对另一侧的转架位置处设置拨圈杆且拨圈杆位于焊接上模的前方,移位机构四水平向移动座体一使拨圈杆推动本册二(111)上待焊接件形变,移位机构三驱使转架转动同步移动拨圈杆压制待焊接件呈环状,移位机构一启动竖直向移动焊接上模使其与焊接下模配合夹持待焊接件的首尾端进行焊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焊接机构(8)还包括用以固定本册二的压本横梁机构,压本横梁机构包括横梁(110)及移位机构二(126),横梁位于焊接下模的前方,所述焊接下模一侧的架体上设置移位机构二,以移位机构二移位横梁压制本册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机构二为直线型移位,移位机构二铰接在架体上且其移动端铰接连杆一(116),移位机构二铰接处一侧的连杆一的端部设置横梁且相对另一侧的连杆一的端部铰接在架体上,以移位机构二在焊接上模前方上下往复移动以压制本册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架包括本体、连杆二(122),本体首端处设置拨圈杆(109)且尾端处与座体一(115)铰接,连杆二的端部与该本体尾端处固定,座体一上铰接移位机构三(123),连杆二的相对另一端与移位机构三的移动端铰接,移位机构三下行以下压连杆二,同步拨圈杆上行;
所述转架的本体为框体状,框体(108)首端处设置拨圈杆且尾端处框架杆两端与所述座体一上所设置的铰接座一铰接,且连杆二的端部与转架的本体尾端处框架杆固定,座体一上所设置的铰接座二上铰接移位机构三,焊接上模自框体的框口内穿过。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焊接机构(8)还包括移位机构五(120),所述移位机构五的移动端设置支撑板(114),支撑板顶端面沿移位机构五移动方向成型有槽且移动方向上的槽璧为坡面(128),焊接下模底端面凸出的部分抵接支撑板顶端面槽底壁或坡面处,移位机构五牵引支撑板移动,焊接下模在架体导向下沿坡面槽壁朝向焊接上模上下往复移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下模顶端面设置用以固定待焊接件端部的若干卡槽一(129)。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圈杆抵接待焊接件的面上设置若干卡槽二(130)。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料裁切机构(9)包括机架(300)、移位机构六(301)、移位机构七(302)、上切刀机构、定位压板(303)、下切刀(304)以及废料通道(305),所述移位机构六、移位机构七、下切刀及废料通道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移位机构六的输出端与定位压板连接,所述移位机构七的输出端与上切刀机构连接,上切刀机构与下切刀(304)相错位配合对胶圈进行剪切,所述定位压板作用于上切刀机构的前侧,并与下切刀相对配合设置以对胶圈进行限位,所述废料通道位于上切刀机构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切刀上设有胶圈柄下定位面(304a),所述胶圈柄下定位面(304a)上设有若干间隔的限位通槽(304b),相邻设置的两限位通槽之间设有圈部抵靠面(304c),所述定位压板上设有与胶圈柄下定位面(304a)配合抵靠的胶圈柄上定位面(303a),所述胶圈柄上定位面上设有若干间隔的限位齿(303b),所述限位齿与限位通槽相配合,相邻设置的两限位齿之间设有圈部上压槽(303c);
所述边料裁切机构(9)还包括裁切后挡机构,所述裁切后挡机构包括支撑板二(310)、移位机构八(311)及后挡板(312),所述支撑板二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移位机构八安装在支撑板二上,所述移位机构八的输出端与后挡板连接,所述后挡板位于上切刀机构的切刀后侧,且所述后挡板上设有若干置于供胶圈柄下定位面(304a)上的胶圈柄部后端穿过的胶圈柄定位孔(312a)。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刀机构包括与移位机构七的输出端连接的切刀框架(306),所述切刀框架上安装有位于定位压板后侧的切刀(307)。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307)的下端面沿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装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座(308),所述压紧座上安装有弹簧,弹簧上安装有用于压紧切刀框架后侧的压紧板(30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66304.2A CN114347688B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线圈装订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66304.2A CN114347688B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线圈装订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7688A CN114347688A (zh) | 2022-04-15 |
CN114347688B true CN114347688B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1090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66304.2A Active CN114347688B (zh) | 2022-01-20 | 2022-01-20 | 线圈装订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4768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07782A (en) * | 1989-07-18 | 1991-04-16 | Taurus Tetraconcepts, Inc. | Combined paper punch and binding apparatus |
US5785479A (en) * | 1996-03-26 | 1998-07-28 | General Binding Corporation | Automated spiral binding machine |
US6193458B1 (en) * | 1999-04-29 | 2001-02-27 | Jeffrey D. Marsh |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binding and trimming a perfect bound book |
JP4821656B2 (ja) * | 2007-02-28 | 2011-11-24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用紙処理装置 |
JP2011240671A (ja) * | 2010-05-20 | 2011-12-01 | Max Co Ltd | コイルバインド装置 |
CN105799360B (zh) * | 2016-05-09 | 2018-04-20 | 青岛惠运办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挂历钩自动穿本系统 |
CN206106704U (zh) * | 2016-10-27 | 2017-04-19 | 东莞市恒博装订设备有限公司 | 分页进料打孔装订机 |
CN208469368U (zh) * | 2018-06-15 | 2019-02-05 | 宁波市海曙创欣装订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本册的打孔装订一体设备 |
CN209533554U (zh) * | 2018-12-20 | 2019-10-25 |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裁切装置 |
CN109895523A (zh) * | 2019-04-01 | 2019-06-18 | 青岛惠运办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本册打孔装订一体机 |
CN110181967A (zh) * | 2019-06-18 | 2019-08-30 | 宁波创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圆片笔记本的自动装配装置 |
CN212145288U (zh) * | 2020-04-07 | 2020-12-15 | 昆山欣佑立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料带式电感线圈点焊裁切设备 |
CN213676076U (zh) * | 2020-07-23 | 2021-07-13 | 张�杰 | 用于jc-520双线圈装订机的进料及装订机构 |
CN214449662U (zh) * | 2020-08-24 | 2021-10-22 | 宁波市海曙创欣装订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本册打孔装订一体机 |
CN214522951U (zh) * | 2021-02-08 | 2021-10-29 | 王伟军 | 一种用于活页装订的耗材结构 |
-
2022
- 2022-01-20 CN CN202210066304.2A patent/CN11434768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47688A (zh) | 2022-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58046B (zh) | 一种高清数字连接线与连接器的组装设备 | |
CN104836095A (zh) | 自动连续端子机 | |
CN103311774A (zh) | 一种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 |
CN108642734A (zh) | 魔术贴自动送料缝制一体机 | |
CN114347688B (zh) | 线圈装订设备 | |
CN205547662U (zh) | 拉链上止机 | |
CN105919278A (zh) | 全自动光机电一体化数控毛刷切毛方法及切毛装置 | |
CN201565778U (zh) | 金属壳体裁切插装机 | |
US4300427A (en) | Three-knife trimmer | |
CN104440095A (zh) | 一种音量控制件全自动焊接机 | |
CN209563427U (zh) | 一种海虾自动剥壳机 | |
CN209649315U (zh) | 一种端子裁切装置 | |
CN205016824U (zh) | 一种打端子机构 | |
CN218083096U (zh) | 一种切笋机 | |
CN110584156A (zh) | 榨菜剥皮装置 | |
CN214359188U (zh) | 一种试纸分切机 | |
CN213796888U (zh) | 一种吸塑托盘的二次精确分切装置 | |
CN203109557U (zh) | 一种自动管夹橡胶装配机 | |
CN109622828A (zh) | 一种订书针的切割成型装置及切割成型方法 | |
CN201165007Y (zh) | 扁平式护套切尾设备用的自动剪切机构 | |
CN211615711U (zh) | 一种自动切肉机 | |
CN111331032A (zh) | 鞋底弯勾腰铁一次成型冲压设备及冲压方法 | |
CN210443789U (zh) | 一种芯线和护套一次性脱皮装置 | |
CN210272984U (zh) | 一种连接器端子及耳扣自动化组装设备 | |
CN209334843U (zh) | 一种锯片冲齿错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