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0806A - 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0806A
CN114340806A CN202080059892.6A CN202080059892A CN114340806A CN 114340806 A CN114340806 A CN 114340806A CN 202080059892 A CN202080059892 A CN 202080059892A CN 114340806 A CN114340806 A CN 114340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brush
roller
cleaning brush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98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桥浩
松本英树
后藤公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40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08B1/20
    • B08B1/3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1/00Cleaning flexible or delicate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6/00Cleaning by electrostatic mean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清洁装置包括:一对清洁刷,接触经搬送的片状的对象物的其中一面且受到旋转驱动;以及一对辊,与一对清洁刷相向地接触对象物的另一面,其中,一对清洁刷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及由多根毛所形成且设于金属芯的周面的刷部,且刷部以接触所述其中一面的至少两侧缘部的方式受到旋转驱动,其中一个清洁刷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另一个清洁刷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为反向。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出了一种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用于将附着于平板显示器(FlatPanel Display,FPD)的玻璃基板、搭载电子零件的印制基板、树脂薄板、膜材料、金属薄板等的对象物表面的尘埃等异物去除。
作为此种清洁装置,公知的是下述清洁装置,即:包括表面带电的状态的清洁辊、及辊状的清洁刷,所述清洁辊的与对象物表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所述清洁刷的与对象物表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6-215155号公报)。
所述现有的清洁装置中,可通过清洁刷将毫米尺寸的相对较大的异物有效地去除,且通过对表面带电的状态的清洁辊表面进行吸附而将微细异物有效地去除。因此,所述现有的清洁装置可将毫米尺寸的相对较大的异物与微细异物一并去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2151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树脂薄板、膜材料等对象物而言,有时在其自身的制造过程中在表面的两侧缘部产生毛刺。所述毛刺由于其一部分与对象物相连,因而利用所述现有的清洁装置难以充分去除。
本发明是鉴于此种不良状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对象物的表面产生的毛刺有效地去除的清洁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等人对去毛刺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及在所述金属芯的周面设有多根毛的刷部的清洁刷有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毛刺一般而言一部分与对象物相连,其他部分自对象物翘起而远离。本发明人等人推测,刷的前端进入所述毛刺的翘起部分与对象物之间而将毛刺刮起,由此将所述毛刺自对象物剥除,故而可有效地去除毛刺。
即,本发明的清洁装置对经搬送的片状的对象物的至少其中一面进行清洁,且包括:一对清洁刷,接触所述其中一面且受到旋转驱动;以及一对辊,与所述一对清洁刷相向地接触所述对象物的另一面,所述一对清洁刷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及由多根毛所形成且设于所述金属芯的周面的刷部,并且所述刷部以接触所述其中一面的至少两侧缘部的方式受到旋转驱动,所述一对清洁刷中,其中一个清洁刷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另一个清洁刷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
所述清洁装置可通过受到顺向旋转驱动的清洁刷将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自对象物翘起而远离的毛刺去除,且通过受到反向旋转驱动的清洁刷将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自对象物翘起而远离的毛刺去除。因此,所述清洁装置可将任意方向翘起而远离的毛刺均去除,故而可将对象物的表面产生的毛刺有效地去除。
所述其中一个清洁刷的周速度大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速度,其速度差优选为1m/min以上且30m/min以下。通过如此般将所述其中一个清洁刷的周速度如所述那样设定,从而容易将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自对象物翘起而远离的毛刺刮起,故而可将毛刺更有效地去除。
所述一对清洁刷对所述其中一面的压入量优选为0.3mm以上且3mm以下。通过如此般将所述压入量设为所述范围内,从而刷的前端容易进入毛刺的翘起部分与对象物表面之间,故而容易将毛刺刮起。因此,可将毛刺更有效地去除。
可将所述一对清洁刷旋转驱动,并且所述接点部分在旋转轴方向振动。通过如此般使清洁刷在旋转轴方向振动,从而即便针对沿着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自对象物翘起而远离的毛刺也容易刮起,故而可将毛刺更有效地去除。
可包括清洁辊,所述清洁辊在使表面带电的状态下接触所述其中一面,所述清洁辊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所述其中一个清洁刷、所述另一个清洁刷及所述清洁辊自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依照此顺序配置,所述另一个清洁刷遍及所述其中一面的宽度方向而接触。通过如所述那样构成所述清洁装置,从而可将毛刺有效地去除,并且可包含所去除的毛刺而将附着于对象物的其中一面的异物与其大小无关地有效去除。并且,所述清洁装置可由清洁刷及清洁辊合计三根构成,故而容易实现小型化。
此处,所谓“压入量”,为清洁刷的半径减去清洁刷的旋转轴与对象物表面的距离所得的值。在所述数值为正的情形时,清洁刷的毛尖与对象物表面接触。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的清洁装置可将对象物的表面产生的毛刺有效地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辊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为表示图1的清洁装置的辊结构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3为表示图2的清洁装置的第一清洁单元的结构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4为表示与图1不同的清洁装置的辊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为表示图4的清洁装置的辊结构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6为表示图4的第二清洁刷及清洁辊的结构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7为表示停止搬送对象物时的图4的第二清洁刷及清洁辊的结构的示意性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一方面适当参照附图一方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加以详述。
图1及图2所示的清洁装置1为对经搬送的片状的对象物S的两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1包括第一清洁单元10及第二清洁单元20。
(对象物)
由所述清洁装置1进行清洁的对象物S只要为片状,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对象物S可列举:FPD的玻璃基板、搭载电子零件的印制基板、树脂薄板、金属薄板、膜材料或这些的层叠体等。对象物S优选为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毛刺S1,可列举树脂薄板或金属薄板、或者这些的层叠体。所述清洁装置1在毛刺S1为钩刺的情形时,效果特别高。
所述钩刺具有丝状或长条板状的形状,其长度方向容易与对象物S的长度方向(搬送方向)一致,主要容易产生于对象物S表面的两侧缘部。另外,钩刺的其中一个端部与对象物S表面相连,另一端部自对象物S表面翘起。因此,如图1及图2所示,毛刺S1主要在对象物S的两侧缘部包含:钩刺S1a(以下也称为“反向钩刺S1a”),沿着搬送方向(图1及图2的箭头方向)而上游侧与对象物S相连,下游侧自对象物S表面翘起;以及钩刺S1b(以下也称为“顺向钩刺S1b”),沿着搬送方向而下游侧与对象物S相连,上游侧自对象物S表面翘起。以下,取对象物S具有如图1及图2所示的毛刺S1(反向钩刺S1a及顺向钩刺S1b)的情形为例来进行说明,但并非意指限定于所述清洁装置1的对象物S具有所述钩刺。
另外,对象物S可为具有可挠性的膜状,也可为可挠性低的板状。在所述方面而言,对象物S的平均厚度并无特别限定,对象物S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例如优选为20μm,更优选为50μm。若对象物S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则有难以搬送对象物S之虞。
对象物S由设置于所述清洁装置1的外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向图1及图2所示的搬送方向以一定速度搬送。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并无特别限定,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的下限优选为5m/min,更优选为10m/min。另一方面,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的上限优选为30m/min,更优选为20m/min。若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清洁效率进而对象物S的生产性降低之虞。反之,若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超过所述上限,则有电力消耗变得过大之虞。
对象物S可在两侧缘部具有在宽度方向突出的凸耳(tab)(未图示)。所述凸耳在对象物S通过第一清洁单元10及第二清洁单元20时,由后述的导件夹持而移动。由此可固定对象物S,将对象物S的两面有效地清洁。再者,关于对象物S的凸耳的结构,只要可由导件引导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设为在俯视时离散地配置有方形形状的多个突起的结构。
[第一清洁单元]
如图3所示,第一清洁单元10包括一对清洁刷(第一清洁刷11及第二清洁刷12)以及一对辊(第一辊13及第二辊14)。另外,第一清洁单元10包括集尘辊15(第一集尘辊15a及第二集尘辊15b)及刮板16(第一刮板16a及第二刮板16b)、异物引导板17(第一异物引导板17a及第二异物引导板17b)、异物排出部18以及收纳这些部分的框架19。
<清洁刷>
一对清洁刷(第一清洁刷11及第二清洁刷12)例如为辊状,受到旋转驱动。第一清洁刷11的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第二清洁刷12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即,对于所述清洁装置1而言,所述一对清洁刷中,其中一个清洁刷(第二清洁刷12)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另一个清洁刷(第一清洁刷11)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
(第一清洁刷)
如图3所示,第一清洁刷11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11a、及由多根毛所形成且设于金属芯11a的周面的刷部11b。再者,刷部11b可对金属芯11a的周面直接植设多根毛,或也可将起毛状的织物卷绕于金属芯11a的表面而构成。
所述第一清洁刷11由于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故而主要可去除反向钩刺S1a。即,第一清洁刷11由于所述旋转方向为反向,故而刷部11b的毛尖自搬送方向下游侧接触毛刺S1。反向钩刺S1a沿着搬送方向而下游侧自对象物S表面翘起,故而刷部11b的毛尖容易进入其间隙,将反向钩刺S1a向上方挤压,故而可将反向钩刺S1a自对象物S剥除。
以下,对第一清洁刷11的结构加以说明。
金属芯11a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所述导电性材料例如可列举不锈钢或铝等金属材料等。
金属芯11a的中心轴成为第一清洁刷11的旋转轴。所述清洁装置1中,所述旋转轴与搬送方向大致垂直,且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大致平行。再者,所谓“与面大致平行”,意指与所述面所成的角度为±10°以内,所谓“与搬送方向大致垂直”,意指与搬送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10°以内。
金属芯11a的直径(平均径)是根据刷部11b的毛的强度等而适当决定,例如设为6mm以上且16mm以下。再者,所谓“平均”,是指在任意10处测定的量的平均值。以下,本说明书中相同。
金属芯11a的长度是设为可涵盖需去除的毛刺S1的对象物S的宽度方向的分布的长度。
刷部11b设于所述其中一面的至少两侧缘部。由此,第一清洁刷11可接触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至少两侧缘部。刷部11b接触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区域优选为设为在俯视时自所述其中一面的至少两侧缘部起在宽度方向覆盖1/5的范围,更优选为设为覆盖1/3的范围。通过覆盖所述范围,从而可减少刷部11b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接触阻力,并且抑制毛刺S1的去除遗漏。
另一方面,刷部11b也可遍及金属芯11a的全长而设置。在所述情形时,第一清洁刷11遍及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宽度方向而接触,故而可获得对象物S表面的除尘效果。
形成刷部11b的毛优选为异物容易物理附着,例如可列举合成树脂制的纤维。所述合成树脂可列举:聚酯、聚酰胺、聚丙烯,或四氟乙烯、氯三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等含氟树脂等。其中,优选为容易确保适度的刚性且毛刺S1的去除效率高的聚酯。
另外,形成刷部11b的毛优选为可带有通过电场的力而能吸附异物的电荷,例如可优选地使用含有碳黑、碳纤维、金属粉、金属晶须等导电性材料的合成树脂制的纤维。通过如此般使用异物容易附着的纤维作为形成刷部11b的毛,从而可将自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去除的毛刺S1直接回收,故而可抑制毛刺S1作为异物而再次附着于对象物S。再者,第一清洁刷11优选为带电而使用,但即便电场的力不发挥作用,异物也附着于刷部11b,故而第一清洁刷11也可未必带电。
刷部11b的毛的剖面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刷部11b例如可使用毛的剖面形状为圆形形状、椭圆形状、星型形状等的刷部。另外,刷部11b的外形也无特别限定,刷部11b例如也可使用外形为直线状、波曲线形状、将曲线与直线组合而构成的形状等的刷部。再者,就可提高刷部11b的毛刺S1的去除效果的观点而言,形成刷部11b的毛例如可优选地使用剖面形状为星型形状的毛。
刷部11b的毛的平均长度的下限优选为3mm,更优选为4mm。另一方面,刷部11b的毛的平均长度的上限优选为15mm,更优选为10mm。若刷部11b的毛的平均长度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毛尖无法充分进入毛刺S1与对象物S的表面的间隙而产生无法去除的毛刺S1之虞。反之,若刷部11b的毛的平均长度超过所述上限,则有毛的可挠性变得过大而无法将毛刺S1刮除之虞。
刷部11b的毛的刚性指数的下限优选为20,更优选为30。另一方面,刷部11b的毛的刚性指数的上限优选为100,更优选为75。若刷部11b的毛的刚性指数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毛刺S1的去除效率降低之虞。反之,若刷部11b的毛的刚性指数超过所述上限,则有损伤对象物S的表面之虞。
刷部11b的毛的纤度的下限优选为4D,更优选为5D。另一方面,刷部11b的毛的纤度的上限优选为13D,更优选为10D。若刷部11b的毛的纤度小于所述下限,则有刚性不足而毛刺S1的去除效率或异物的去除效率降低之虞。反之,若刷部11b的毛的纤度超过所述上限,则有损伤对象物S的表面之虞。
第一清洁刷11的直径(金属芯11a的直径与刷部11b的毛的平均长度的和)的下限优选为15mm,更优选为20mm。另一方面,第一清洁刷11的直径的上限优选为50mm,更优选为45mm。若第一清洁刷11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无法充分确保刷部11b的毛的长度而产生无法去除的毛刺S1之虞。反之,若第一清洁刷11的直径超过所述上限,则有所述清洁装置1不必要地变得过大之虞。
第一清洁刷11的压入量的下限优选为0.3mm,更优选为0.4mm。另一方面,第一清洁刷11的压入量的上限优选为3mm,更优选为2mm。若第一清洁刷11的压入量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无法将毛刺S1充分刮除之虞。反之,若第一清洁刷11的压入量超过所述上限,则毛强力触碰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故而在毛尖抵接于毛刺S1之前毛向后方(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弯曲。因此,有毛尖无法充分进入毛刺S1与对象物S的表面的间隙而产生无法去除的毛刺S1之虞。再者,压入量可通过根据对象物S的厚度来调整第一清洁刷11的旋转轴与后述的第一辊13的旋转轴的距离而得到控制。
第一清洁刷11的周速度的下限优选为1m/min,更优选为3m/min。另一方面,第一清洁刷11的周速度的上限优选为30m/min,更优选为15m/min。若第一清洁刷11的周速度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无法将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毛刺S1充分刮除之虞。反之,若第一清洁刷11的周速度超过所述上限,则有刷部11b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故而无法维持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之虞。
第一清洁刷11可受到旋转驱动,并且所述接点部分在旋转轴方向振动。通过如此般使第一清洁刷11在旋转轴方向振动,从而即便针对沿着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自对象物S翘起而远离的毛刺S1也容易刮起,故而可将毛刺S1更有效地去除。
在使第一清洁刷11振动的情形时,其振幅的下限优选为1mm,更优选为2mm。另一方面,所述振幅的上限优选为10mm,更优选为5mm。若所述振幅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无法充分获得由振动所得的毛刺S1的去除提高效果之虞。反之,若所述振幅超过所述上限,则有为了设为所需的振动周期而需要使第一清洁刷11在对象物S的宽度方向高速移动,使所述清洁装置1的制造成本不必要地增大之虞,或电力消耗不必要地增大之虞。
另外,振动周期也依存于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在将对象物S移动1m所需要的时间设为t(秒)时,所述振动周期的上限优选为1/3t,更优选为1/5t。若所述振动周期小于所述下限,则有自倾斜方向与毛刺S1相接的角度变浅,故而无法充分获得由振动所得的毛刺S1的去除提高效果之虞。所述振动周期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设为1/20t。若所述振动周期小于所述下限,则有需要使第一清洁刷11在对象物S的宽度方向高速移动,使所述清洁装置1的制造成本不必要地增大之虞,或电力消耗不必要地增大之虞。
(第二清洁刷)
如图3所示,第二清洁刷12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12a、及由多根毛所形成且设于金属芯12a的周面的刷部12b。第二清洁刷12也能以与第一清洁刷11接触的方式配置,但优选为第二清洁刷12与第一清洁刷11远离而配置,即,一对清洁刷远离地配置。
所述第二清洁刷12由于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故而主要去除顺向钩刺S1b。即,第二清洁刷12由于所述旋转方向为顺向,故而刷部12b的毛尖自搬送方向上游侧接触毛刺S1。顺向钩刺S1b沿着搬送方向而上游侧自对象物S表面翘起,故而刷部12b的毛尖容易进入其间隙,将顺向钩刺S1b向上方按压,故而可将顺向钩刺S1b自对象物S剥除。
以下,对第二清洁刷12的结构加以说明。第二清洁刷12与第一清洁刷11的旋转方向不同,故而除了其周速度不同的方面及由所述不同点所致的结构不同的方面以外,可与第一清洁刷11同样地构成。以下,对所述不同点加以说明,关于与第一清洁刷11相同的结构,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清洁刷12的周速度优选为大于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通过如此般使第二清洁刷12的周速度大于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从而可更可靠地使刷部12b的毛尖进入毛刺S1与对象物S的表面的间隙。
第二清洁刷12的周速度与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的速度差的下限优选为1m/min,更优选为3m/min。另一方面,所述速度差的上限优选为30m/min,更优选为15m/min。若所述速度差小于下限,则有无法将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毛刺S1充分刮除之虞。反之,若所述速度差超过所述上限,则有刷部12b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大,故而无法维持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之虞。
如上文所述,第一清洁刷11与第二清洁刷12的周速度的绝对值不同,一般而言,第二清洁刷12的周速度被设定得更大。增大第二清洁刷12的周速度的方法可列举:将第一清洁刷11与第二清洁刷12设为同径,增大第二清洁刷12的旋转速度的方法。所述方法中,可使用同种清洁刷作为第一清洁刷11及第二清洁刷12,故而促进所述清洁装置1的制造的低成本化、容易化。另外,其他方法可列举:如图3所示,使第二清洁刷12的直径较第一清洁刷11的直径更大的方法。此时,直径的比能以下述方式决定,即:以可由同一旋转速度获得所需的周速度的方式成为周速度的比。所述方法中,可使所述清洁装置1以同一旋转速度运转,故而可使运转控制容易化。
<辊>
一对辊与所述一对清洁刷相向地接触对象物S的另一面。具体而言,第一辊13与第一清洁刷11相向地接触对象物S的另一面,第二辊14与第二清洁刷12相向地接触对象物S的另一面。
(第一辊)
第一辊13旋转自如地配设于与第一清洁刷11大致平行且相向的位置。
所述第一辊13伴随对象物S的搬送而跟着转动。即,第一辊13伴随对象物S的移动,因与对象物S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第一辊13自身的旋转轴未受到旋转驱动。
第一辊13的一部分或全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此种导电性材料例如可列举不锈钢、铝等金属材料或导电性树脂。为了准确地控制第一清洁刷11的刷部11b对于对象物S的压入量,有利的是将对象物S在其下表面进行保持的第一辊13的硬度高。就所述观点而言,所述导电性材料优选为容易确保硬度的金属材料。再者,第一辊13可仅由此种导电性材料形成,也可设为合成树脂等的绝缘层将由此种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金属芯的外周面覆盖那样的结构。
在使第一清洁刷11带电而使用的情形时,第一辊13接地。由此,促进第一清洁刷11的由电场的力所得的吸附效果,自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去除的毛刺S1容易吸附于第一清洁刷11。或者,也可设为不对第一辊13施加电压的结构。
第一辊13的长度可设为与第一清洁刷11的金属芯11a的长度相同。另外,第一辊13的直径并无特别限定,可设为与第一清洁刷11的直径相同。
(第二辊)
第二辊14旋转自如地配设于与第二清洁刷12大致平行且相向的位置。
第二辊14可与第一辊13同样地构成,故而省略详细说明。再者,在第二清洁刷12的直径大于第一清洁刷11的直径的情形时,优选为第二辊14的直径设为与第一辊13的直径相同。通过将第一辊13及第二辊14的直径设为相同大小,从而可容易地水平搬送对象物S。
<集尘辊、刮板、异物引导板及异物排出部>
集尘辊15以带电且受到旋转驱动,并且表面与一对清洁刷的外周侧接触的方式,与一对清洁刷大致平行地配设。另外,刮板16将附着于集尘辊15表面的异物刮除,异物引导板17将所刮除的异物经由后述的异物回收部19a向异物排出部18引导。异物排出部18将异物向第一清洁单元10的外部排出。
集尘辊15、刮板16、异物引导板17及异物排出部18与一对清洁刷、一对辊一起收容于框架19的内侧。框架19具有:前板及后板,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大致正交,配设于搬送方向的前后;一对侧板,与搬送方向大致平行且相对于对象物S表面而大致垂直地配设;以及顶板,与对象物S表面大致平行地配设。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一对侧板、前板及后板的各上端。
图3所示的第一清洁单元10中,独立地设有接触第一清洁刷11的外周侧的第一集尘辊15a、与接触第二清洁刷12的外周侧的第二集尘辊15b,在各集尘辊15设有一对刮板16(一对第一刮板16a及一对第二刮板16b)。另外,针对各刮板16设有异物引导板17(一对第一异物引导板17a及一对第二异物引导板17b)。以下,对第一集尘辊15a、第一刮板16a及第一异物引导板17a进行说明,但第二集尘辊15b、第二刮板16b及第二异物引导板17b也可设为相同的结构。
(第一集尘辊)
第一集尘辊15a的材质可使用导电性材料。此种导电性材料例如可列举不锈钢、铝等金属材料。在使用铝等易氧化的导电性材料作为第一集尘辊15a的情形时,优选为对第一集尘辊15a的表面进行镀镍或镀金等耐蚀性的镀覆处理。
在使第一清洁刷11带电的情形时,对第一集尘辊15a施加较对第一清洁刷11的施加电压更高的电压。由此,第一集尘辊15a表面相较于第一清洁刷11的外周侧而电位更高,故而将附着于第一清洁刷11的异物吸附至第一集尘辊15a表面,附着于第一清洁刷11的异物移动至第一集尘辊15a。由此,可省略或减轻聚集于第一清洁刷11的异物的去除作业。
再者,第一集尘辊15a的旋转方向可为任意方向。
(第一刮板)
第一刮板16a例如为矩形形状的板,具有可遍及轴方向而接触第一集尘辊15a表面的部分。图3的第一清洁单元10中,第一刮板16a在侧面视时在第一集尘辊15a的两侧设有一对,但第一刮板16a的配设数也可为1。此处,将第一刮板16a的接触第一集尘辊15a表面的长边称为前端部。
第一刮板16a由热硬化性聚氨基甲酸酯等合成树脂制的弹性体等形成。伴随第一集尘辊15a的旋转,通过接触第一集尘辊15a表面的第一刮板16a的前端部将附着于第一集尘辊15a表面的异物刮除。由此,第一集尘辊15a表面成为异物经去除的干净状态。
(第一异物引导板)
第一异物引导板17a例如为矩形形状的板,以其中一面朝向上方的方式,自第一刮板16a的正下方配设至设于后述的框架19的异物回收部19a的正上方。另外,第一异物引导板17a以异物回收部19a侧降低的方式倾斜设置。通过所述配置,由第一刮板16a刮除的异物掉落至第一异物引导板17a的表面,通过第一异物引导板17a的倾斜而被引导至异物回收部19a的正上方,掉落至异物回收部19a而回收。
再者,图3所示的第一清洁单元10中,针对一对清洁刷独立地设有集尘辊15、刮板16及异物引导板17,也可设为下述结构,即:以接触一对清洁刷的外周侧的方式配置一个集尘辊15,由此共用集尘辊15、刮板16及异物引导板17。
(异物回收部)
在框架19的前板及后板的下部或框架19的中央下部,设有异物回收部19a。图3所示的第一清洁单元10中,异物回收部19a构成为框架19的一部分,但也可与框架19独立地构成。
异物回收部19a设于倾斜设置的异物引导板17的下端的正下方,将自异物引导板17掉落的异物回收。异物回收部19a也可针对一个异物引导板17而设有一个,也可如图3的框架19的中央下部的异物回收部19a那样,以由一个异物回收部19a来回收来自两个以上的异物引导板17的异物的方式设置。
异物回收部19a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设为皿状,即端部向上方折曲的平板。通过将异物回收部19a的形状设为皿状,从而可抑制所回收的异物向异物回收部19a外散逸。
(异物排出部)
异物排出部18将回收至异物回收部19a的异物向第一清洁单元10的外部排出。异物排出部18是针对各异物回收部19a而设置。图3所示的第一清洁单元10中,异物排出部18构成为抽吸管道,通过抽吸装置(未图示)经由抽吸管道来抽吸异物回收部19a中蓄积的异物,向第一清洁单元10的外部排出。
再者,异物排出部18的结构不限定于抽吸管道,例如也可采用通过刷等扫出的结构等其他结构。
〔第二清洁单元〕
第二清洁单元20包括一对清洁刷(第三清洁刷21及第四清洁刷22)、一对辊(第三辊23及第四辊24)、集尘辊、刮板以及框架。
一对清洁刷(第三清洁刷21及第四清洁刷22)与第一清洁单元10的一对清洁刷同样地,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及由多根毛所形成且设于所述金属芯的周面的刷部,以刷部接触对象物S的另一面的至少两侧缘部的方式受到旋转驱动。另外,第三清洁刷21的与所述另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第四清洁刷22的与所述另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即,对于所述清洁装置1而言,所述一对清洁刷中,其中一个清洁刷(第四清洁刷22)的与所述另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另一个清洁刷(第三清洁刷21)的与所述另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
一对辊与所述一对清洁刷相向地接触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具体而言,第三辊23与第三清洁刷21相向地接触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第四辊24与第四清洁刷22相向地接触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
如上文所述,除了一对清洁刷及一对辊接触的对象物S的面不同以外,第二清洁单元20可与第一清洁单元10同样地构成,故而省略其他详细说明。
〔导件〕
在对象物S具有凸耳的情形时,所述清洁装置1优选为包括导件(未图示)。在所述情形时,所述导件可设为下述结构,即:具有安装于第一清洁单元10的第一导件、及安装于第二清洁单元20的第二导件。通过如此般针对每个清洁单元设置导件,从而容易进行所述清洁装置1的单元化,可提高所述清洁装置1的制造效率。以下,第一导件与第二导件可同样地构成,故而取第一导件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导件例如由沿着搬送方向配置于对象物S的两侧的一对带状体构成。各带状体具有相向的两片板,以对象物S的凸耳可在所述两片板之间通过的方式构成。所述板可使用不锈钢等金属制的板。
所述两片板可设为,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朝向上游侧而在上下方向扩宽。通过所述结构,可将自搬送方向上游侧移动而来的凸耳可靠地夹入所述两片板之间。
另外,所述两片板是以至少在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一并抵接于凸耳的方式调整上下方向的宽度。通过所述结构,可抑制对象物S在上下方向摇动,故而可使一对清洁刷及一对辊可靠地接触对象物S。
再者,一对带状体也可在对象物S的宽度方向连续,但至少不配设于一对清洁刷及一对辊与对象物S接触的位置。
再者,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清洁单元10具有第一导件且第二清洁单元20具有第二导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使第一导件及第二导件一体化而设置为一个导件。
〔优点〕
所述清洁装置1可通过受到顺向旋转驱动的第二清洁刷12及第四清洁刷22将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自对象物S翘起而远离的毛刺S1去除,且通过受到反向旋转驱动的第一清洁刷11及第三清洁刷21将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自对象物S翘起而远离的毛刺S1去除。因此,所述清洁装置1可将任意方向翘起而远离的毛刺S1均去除,故而可将对象物S的两面产生的毛刺S1有效地去除。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一方面适当参照附图,一方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加以详述。
图4及图5所示的清洁装置2为对经搬送的片状的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
所述清洁装置2包括:一对清洁刷(第一清洁刷41及第二清洁刷42),接触所述其中一面且受到旋转驱动;一对辊(第一辊43及第二辊44),与所述一对清洁刷相向地接触所述对象物S的另一面;清洁辊45,在使表面带电的状态下接触所述其中一面;以及第三辊46,与清洁辊45相向地接触所述对象物S的另一面。
对于所述清洁装置2而言,所述一对清洁刷中,其中一个清洁刷(第一清洁刷41)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另一个清洁刷(第二清洁刷42)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另外,清洁辊45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
所述清洁装置2中,所述其中一个清洁刷(第一清洁刷41)、所述另一个清洁刷(第二清洁刷42)及清洁辊45自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依照此顺序配置。另外,所述另一个清洁刷(第二清洁刷42)遍及所述其中一面的宽度方向而接触。
<第一清洁刷>
第一清洁刷41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清洁刷12同样地构成,故而省略详细说明。所述第一清洁刷41由于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故而主要可去除顺向钩刺S1b。
<第二清洁刷>
第二清洁刷42如上文所述,遍及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宽度方向而接触。除了所述方面以外,第二清洁刷42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清洁刷11同样地构成,故而省略其他结构的详细说明。
第二清洁刷42以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成为反向的方式受到旋转驱动。因此,第二清洁刷42主要可去除反向钩刺S1a。另外,第二清洁刷42遍及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宽度方向而接触,故而在接触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时,将附着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异物刮起。再者,通过所述刮起而相对较大的毫米尺寸的异物被刮起,故而可通过第二清洁刷42自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有效地去除相对较大的毫米尺寸的异物。
<清洁辊>
如图5所示,清洁辊45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45a、覆盖所述金属芯45a的周面的圆筒状的内层部45b、及覆盖所述内层部45b的外周面的薄膜圆筒状的外层部45c。
金属芯45a由导电性材料构成。所述导电性材料例如可列举不锈钢或铝等金属材料。
金属芯45a的中心轴成为清洁辊45的旋转轴,且旋转自如地配设。所述清洁装置2中,所述旋转轴与搬送方向大致垂直,且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大致平行。所述清洁辊45伴随对象物S的搬送而跟着转动。即,清洁辊45伴随对象物S的移动,因与对象物S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清洁辊45的旋转轴未受到旋转驱动。
内层部45b的材质可使用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构件。此种弹性构件例如可列举含有碳的聚酯系氨基甲酸酯等。
关于外层部45c的材质,只要可带有通过电场的力而将附着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异物吸附的电荷即可,例如可列举丙烯酸混合聚氨基甲酸酯或氟混合聚氨基甲酸酯等聚氨基甲酸酯。通过以聚氨基甲酸酯来形成外层部45c,从而与以硅酮树脂或丁基橡胶等形成的情形相比,耐磨耗性优异,可减少由塑化剂或低分子量物所致的污染。
所谓所述丙烯酸混合聚氨基甲酸酯,意指以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或聚醚聚氨基甲酸酯作为主成分,进而含有(1)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及硅-丙烯酸共聚合树脂、(2)丙烯酸树脂(例如对包含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主链接枝氨基乙基而成的接枝化合物)及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或(3)丙烯酸树脂、聚氨基甲酸酯及氟系表面涂剂的混合物。通过使用丙烯酸混合聚氨基甲酸酯作为外层部45c的材质,从而容易将易带负电的异物自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去除。再者,所谓“主成分”,为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为含有50质量%以上的成分。
另外,所谓所述氟混合聚氨基甲酸酯,意指以聚氨基甲酸酯作为主成分,且含有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及氨基甲酸酯-氟共聚物的混合物。通过使用氟混合聚氨基甲酸酯作为外层部45c的材质,从而容易将易带正电的异物自对象物S去除。
外层部45c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优选为2μm,更优选为5μm。另一方面,外层部45c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优选为500μm,更优选为50μm。若外层部45c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无法使清洁辊45表面充分带电,无法充分获得异物的吸附效果之虞。反之,若外层部45c的平均厚度超过所述上限,则有无法获得用以吸附异物的良好带电特性之虞。
如上文所述,清洁辊45因表面与经搬送的对象物S接触而跟着转动。即,清洁辊45以下述方式旋转:在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成为顺向。由于清洁辊45带电,故而在经搬送的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与清洁辊45表面接近时,因电场的力而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异物吸附于清洁辊45。所述清洁装置2中,可通过所述电场的力所致的对清洁辊45表面的吸附,而将微细异物也有效地去除。
对带电使用的清洁辊45的施加电压的下限例如为-400V,优选为-200V。另一方面,所述施加电压例如小于0V,优选为-50V以下。通过将对清洁辊45的施加电压设为所述范围,从而可将相对较微细的异物有效率地去除。再者,施加电压的基准电位(0V电位)为第三辊46的旋转轴。下文将述的施加电压的基准电位也相同。
<辊>
第一辊43旋转自如地配设于与第一清洁刷41大致平行且相向的位置。第二辊44旋转自如地配设于与第二清洁刷42大致平行且相向的位置。另外,第三辊46旋转自如地配设于与清洁辊45大致平行且相向的位置。
这些辊接地,伴随对象物S的搬送而跟着转动。这些辊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辊13同样地构成,故而省略详细说明。
<其他结构>
所述清洁装置2也可包括:第一集尘辊,与第一清洁刷41大致平行地配设,在使表面带电的状态下接触第一清洁刷41的外周侧;以及第一刮板,将附着于所述第一集尘辊表面的异物刮除。所述第一集尘辊及第一刮板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集尘辊15a及第一刮板16a同样地构成,故而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如图6所示,所述清洁装置2还包括:刷辊47,带电且受到旋转驱动并且接触清洁辊45表面;一个第二集尘辊48,与第二清洁刷42及刷辊47大致平行地配设,在使表面带电的状态下接触第二清洁刷42及刷辊47的外周侧;以及第二刮板49,将附着于第二集尘辊48表面的异物刮除。
(刷辊)
刷辊47与清洁辊45大致平行地配设。
刷辊47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47a、及由多根毛所形成且设于金属芯47a的周面的刷部47b。
金属芯47a及刷部47b例如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清洁刷11的金属芯11a及刷部11b相同的材质。
再者,受到旋转驱动的刷辊47的旋转方向可为任意方向,可设为在清洁辊45与刷辊47的接点部分,相互的周面的移动方向成为反向。通过使刷辊47如此般旋转,从而容易将附着于清洁辊45表面的异物刮起,故而异物容易移动至刷辊47。在所述情形时,刷辊47向与清洁辊45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驱动。
对于刷辊47,施加与对清洁辊45的施加电压为同极性且绝对值更高的电压。由此,刷辊47的外周侧相较于清洁辊45表面而电位更高,故而将附着于清洁辊45表面的异物吸附至刷辊47,清洁辊45表面的异物移动至刷辊47。
具体的对刷辊47的施加电压(施加于金属芯47a的电压)的下限优选为-800V,更优选为-600V。另一方面,所述施加电压的上限优选为-200V,更优选为-300V。
(第二集尘辊)
第二集尘辊48以带电且受到旋转驱动,并且表面与第二清洁刷42的外周侧及刷辊47的外周侧接触的方式,与第二清洁刷42及刷辊47大致平行地配设。
第二集尘辊48的材质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集尘辊15a相同。
第二集尘辊48的旋转方向可为任意方向。第二集尘辊48能以容易将通过后述的第二刮板49自第二集尘辊48表面刮除的异物回收的旋转方向驱动。
对于第二集尘辊48,施加与对刷辊47的施加电压为同极性且绝对值更高的电压。由此,第二集尘辊48表面相较于第二清洁刷42及刷辊47的外周侧而电位更高,故而将附着于第二清洁刷42及刷辊47的异物吸附至第二集尘辊48表面,附着于第二清洁刷42及刷辊47的异物移动至第二集尘辊48。由此,可省略或减轻聚集于第二清洁刷42及刷辊47的异物的去除作业。
具体的对第二集尘辊48的施加电压的下限优选为-1500V,更优选为-1200V。另一方面,所述施加电压的上限优选为-400V,更优选为-600V。通过将所述施加电压设为所述范围内,从而可使附着于刷辊47的异物吸附于第二集尘辊48的外周面。
另外,对第二集尘辊48的施加电压与对刷辊47的施加电压的差的绝对值的下限优选为200V,更优选为300V。另一方面,所述差的绝对值的上限优选为600V,更优选为500V。通过将所述差设为所述范围内,从而可使附着于刷辊47的异物有效地吸附于第二集尘辊48的外周面。
(第二刮板)
第二刮板49例如为矩形形状的板,具有可遍及轴方向而接触第二集尘辊48表面的部分。第二刮板49例如可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刮板16a相同的刮板,故而省略详细说明。
(停止机构)
所述清洁装置2也可包括在停止搬送对象物S时运行的停止机构。所述停止机构例如可列举:如图7所示,使清洁辊45移动至不与对象物S的表面接触的位置的机构。以下,对图7所示的停止机构进行说明。
所述停止机构中,在对象物S的搬送停止时迅速使清洁辊45向上方移动,将对象物S的表面设为非接触状态。具体而言,例如可使用下述方法:探测对象物S的搬送速度成为0,并基于其探测信号使清洁辊45向上方移动,但不限定于所述方法。
关于使清洁辊45向上方移动的移动距离,只要不与对象物S的表面接触,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设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若所述移动距离小于所述下限,则有清洁辊45与对象物S的表面接触之虞。反之,若所述移动距离超过所述上限,则有与所述清洁装置2的其他构成构件发生干扰之虞。例如若使清洁辊45向上方移动,则会强力抵接于刷辊47,但只要所述移动距离为所述上限以下,则通过刷辊47的毛挠曲而吸收所述移动,可抑制与刷辊47的动作发生干扰。
以下,对所述停止机构的运行进行说明。图6中,示出搬送对象物S的情形时的各辊的旋转方向。清洁辊45以跟着转动的方式构成,对象物S的搬送欲使清洁辊45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顺向旋转,受到旋转驱动的刷辊47欲使清洁辊45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反向旋转。两者欲使清洁辊45旋转的方向互为反向,但由于刷辊47以毛的部分与清洁辊45接触故而带动刷辊47转动的力弱,且刷辊47对清洁辊45的压入量经适度调整等,故而清洁辊45跟着对象物S转动。
此处,在对象物S的搬送停止的情形时,若保持清洁辊45接触对象物S,则对象物S的搬送欲使清洁辊45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而顺向旋转的力不发挥作用,故而刷辊47使清洁辊45相对于对象物S的搬送方向反向地旋转。在所述情形时,如图7所示,清洁辊45以将对象物S向搬送方向的上游侧推回的方式旋转,故而若保持使清洁辊45接触对象物S,则有在与第二清洁刷42之间对象物S产生皱褶之虞。所述停止机构使清洁辊45移动至不与对象物S的表面接触的位置,故而可抑制所述清洁辊45导致对象物S产生皱褶。
再者,所述停止机构的结构不限定于使清洁辊45向上方移动的方法,例如也可设为使第三辊46向下方移动的结构。
〔导件〕
所述清洁装置2也在对象物S具有凸耳的情形时,优选为包括导件。所述导件例如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件同样地构成,故而省略详细说明。
〔优点〕
所述清洁装置2可将毛刺S1有效地去除,并且可包含所去除的毛刺S1而将附着于对象物S的其中一面的异物与其大小无关地有效去除。并且,所述清洁装置2可由第一清洁刷41、第二清洁刷42及清洁辊45合计三根构成,故而容易实现小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除了所述形态以外,能以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形态实施。
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清洁装置清洁对象物的两面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也可仅清洁对象物的单面。在所述情形时,例如可省略第二清洁单元,而仅设置第一清洁单元。
反之,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清洁装置清洁对象物的其中一面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也可清洁对象物的两面。在所述情形时,清洁对象物的两面的清洁装置中,还包括接触对象物的另一面的一对清洁刷、及在使表面带电的状态下接触所述另一面的清洁辊。
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对象物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配置旋转方向为反向的清洁刷,在下游侧配置旋转方向为顺向的清洁刷,但所述顺序也可相反,即在对象物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配置旋转方向为顺向的清洁刷,在下游侧配置旋转方向为反向的清洁刷。另外,无需在第一清洁单元与第二清洁单元中使配置顺序一致,两者中顺序也可不同。进而,第一清洁单元的一对清洁刷与第二清洁单元的一对清洁刷也可嵌设配置。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依序配置接触对象物的其中一面且顺向旋转的第一清洁刷、接触另一面且顺向旋转的第二清洁刷、接触其中一面且反向旋转的第三清洁刷、接触另一面且反向旋转的第四清洁刷。
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一对清洁刷的旋转轴与对象物的搬送方向大致垂直,且与对象物的其中一面大致平行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所述旋转轴也可不与对象物的搬送方向大致垂直。即,所述旋转轴也可相对于对象物的宽度方向而具有倾斜。通过如此般使旋转轴相对于对象物的宽度方向具有倾斜的配置、即相对于宽度方向而设为非平行且非垂直,从而可获得与使一对清洁刷振动的情形相同的效果。
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通过第一集尘辊进行第一清洁刷的异物去除作业,通过第二集尘辊进行第二清洁刷及清洁辊的异物去除作业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进行异物去除作业的集尘辊的结构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设为:对第一清洁刷、第二清洁刷及清洁辊分别设置集尘辊的结构;或对第一清洁刷及第二清洁刷的异物去除作业设置通用的第一集尘辊,对清洁辊的异物去除作业设置第二集尘辊的结构等。
另外,进行异物去除的手段不限定于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集尘辊等的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定。
<刷毛的最适化>
以选定适于毛刺去除的清洁刷的刷部的毛(以下也称为“刷毛”)所需要的特性为目的,评价毛刺的去除性及异物回收性。
作为刷毛的材质,自与所设想的异物的摩擦带电序列中选定带电列中位于相对较远离的位置的导电性聚酯,准备具有纤度或刚性指数不同的刷毛的三种清洁刷。将所准备的清洁刷的刷毛的特性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3517479080000221
作为进行毛刺及异物去除的对象物,准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膜、金属箔(铜及铝)、压克力板及玻璃板六种。另外,将除了毛刺以外使聚酯纤维、铜粉、玻璃粉、压克力磨屑作为异物单独附着于各对象物而得的物品各准备四片。
使用三种清洁刷,对所述对象物进行清洁处理,通过目测来确认对象物的表面有无擦伤。将结果示于表1。表1的“对象物的损伤”的一栏中意指下述内容。
A:未见擦伤
B:可确认到擦伤
由表1的结果得知,若使用具有材质3所示的刷毛的清洁刷,则在对象物的表面可见擦伤。由此得知,在刷毛的纤度高,刚性指数高的情形时,容易损伤对象物的表面。
继而,针对未见擦伤的材质1及材质2,确认异物的回收性及毛刺的去除性。将结果示于表1。
异物的回收性是将清洁处理后去除的异物的总数除以附着的异物数的总数而算出。另外,毛刺的去除性是通过目测进行确认,并以下述基准进行判断。
A:所去除的毛刺为50%以上
B:所去除的毛刺小于50%。
由表1的结果得知,对于材质1而言,异物的回收性及毛刺的去除性优异。另一方面,材质2由于刚性指数低,故而毛刺的去除性低。由此可谓通过将刷毛的刚性指数设为20以上且100以下,而可抑制对象物表面的损伤,并且有效地去除毛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的清洁装置可将对象物的表面产生的毛刺有效地去除。
符号的说明
1、2:清洁装置
10:第一清洁单元
11:第一清洁刷
11a:金属芯
11b:刷部
12:第二清洁刷
12a:金属芯
12b:刷部
13:第一辊
14:第二辊
15:集尘辊
15a:第一集尘辊
15b:第二集尘辊
16:刮板
16a:第一刮板
16b:第二刮板
17:异物引导板
17a:第一异物引导板
17b:第二异物引导板
18:异物排出部
19:框架
19a:异物回收部
20:第二清洁单元
21:第三清洁刷
22:第四清洁刷
23:第三辊
24:第四辊
41:第一清洁刷
42:第二清洁刷
43:第一辊
44:第二辊
45:清洁辊
45a:金属芯
45b:内层部
45c:外层部
46:第三辊
47:刷辊
47a:金属芯
47b:刷部
48:第二集尘辊
49:第二刮板
S:对象物
S1:毛刺
S1a:反向钩刺
S1b:顺向钩刺

Claims (5)

1.一种清洁装置,对经搬送的片状的对象物的至少其中一面进行清洁,且包括:
一对清洁刷,接触所述其中一面且受到旋转驱动;以及
一对辊,与所述一对清洁刷相向地接触所述对象物的另一面,
所述一对清洁刷具有圆柱状的金属芯、及由多根毛所形成且设于所述金属芯的周面的刷部,且所述刷部以接触所述其中一面的至少两侧缘部的方式受到旋转驱动,
所述一对清洁刷中,其中一个清洁刷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另一个清洁刷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反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其中一个清洁刷的周速度大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速度,
其速度差为1m/min以上且30m/min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一对清洁刷对所述其中一面的压入量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一对清洁刷受到旋转驱动,并且所述接点部分在旋转轴方向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装置,包括:
清洁辊,在使表面带电的状态下接触所述其中一面,
所述清洁辊的与所述其中一面的接点部分的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对象物的搬送方向而为顺向,
所述其中一个清洁刷、所述另一个清洁刷及所述清洁辊自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起依照此顺序配置,
所述另一个清洁刷遍及所述其中一面的宽度方向而接触。
CN202080059892.6A 2019-12-06 2020-12-02 清洁装置 Pending CN1143408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21281 2019-12-06
JP2019221281 2019-12-06
PCT/JP2020/044939 WO2021112148A1 (ja) 2019-12-06 2020-12-02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806A true CN114340806A (zh) 2022-04-12

Family

ID=76221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9892.6A Pending CN114340806A (zh) 2019-12-06 2020-12-02 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112148A1 (zh)
CN (1) CN114340806A (zh)
TW (1) TW202122169A (zh)
WO (1) WO2021112148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2130A (ja) * 2001-10-04 2003-04-15 Site:Kk アルミ製足場板清掃装置
DE10212404A1 (de) * 2002-03-20 2003-10-02 Ott A H Gmbh Verfahren zum Reinigen von Oberflächen
JP2005218923A (ja) * 2004-02-04 2005-08-18 Nagaoka Seisakusho:Kk 基板塵埃除去装置
JP2009220054A (ja) * 2008-03-18 2009-10-01 Ricoh Co Ltd シート状物の洗浄装置
JP2011005501A (ja) * 2009-06-23 2011-01-13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薄膜太陽電池用レーザ加工残渣の除去装置
CN106166553A (zh) * 2015-05-22 2016-11-30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
CN207582117U (zh) * 2017-12-19 2018-07-06 高密市富源印染有限公司 具有纤维收集装置的磨毛机
CN109127623A (zh) * 2018-08-30 2019-01-04 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玻璃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CN110227686A (zh) * 2018-03-06 2019-09-13 夏普株式会社 清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3667U (ja) * 1983-02-26 1984-09-0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ロ−ル式デイスケ−リング装置
JP5310117B2 (ja) * 2009-03-06 2013-10-0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除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2130A (ja) * 2001-10-04 2003-04-15 Site:Kk アルミ製足場板清掃装置
DE10212404A1 (de) * 2002-03-20 2003-10-02 Ott A H Gmbh Verfahren zum Reinigen von Oberflächen
JP2005218923A (ja) * 2004-02-04 2005-08-18 Nagaoka Seisakusho:Kk 基板塵埃除去装置
JP2009220054A (ja) * 2008-03-18 2009-10-01 Ricoh Co Ltd シート状物の洗浄装置
JP2011005501A (ja) * 2009-06-23 2011-01-13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薄膜太陽電池用レーザ加工残渣の除去装置
CN106166553A (zh) * 2015-05-22 2016-11-30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
JP2016215155A (ja) * 2015-05-22 2016-12-22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207582117U (zh) * 2017-12-19 2018-07-06 高密市富源印染有限公司 具有纤维收集装置的磨毛机
CN110227686A (zh) * 2018-03-06 2019-09-13 夏普株式会社 清洗装置
CN109127623A (zh) * 2018-08-30 2019-01-04 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玻璃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复兴编译: "胶带输送机结构、原理与计算", vol. 1, 煤炭工业出版社, pages: 27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12148A1 (zh) 2021-06-10
TW202122169A (zh) 2021-06-16
WO2021112148A1 (ja)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6553B (zh) 清洁装置
TWI762481B (zh) 清潔裝置及清潔方法
TWI483789B (zh) Clean system
KR102340314B1 (ko) 클리닝 장치
KR102325908B1 (ko) 클리닝 장치
TW201540382A (zh) 清潔裝置
JP6979448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19051517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14340806A (zh) 清洁装置
EP1103868A3 (en) Brush for removing electrically charged particles from a surface
JP2017104868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24054456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23132071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