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6905A -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6905A
CN114326905A CN202210002862.2A CN202210002862A CN114326905A CN 114326905 A CN114326905 A CN 114326905A CN 202210002862 A CN202210002862 A CN 202210002862A CN 114326905 A CN114326905 A CN 114326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s
mos transistor
twenty
mos tube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28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6905B (zh
Inventor
耿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outh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outh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outh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outhchip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28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6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26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6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6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6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现有的LDO的片外大电容增加了成本,而本发明的capless LDO通过芯片内部的环路补偿实现了无片外大电容的LDO,保证了在外部电容很小或者没有时,LDO的环路稳定性,减小了成本;同时,当外部有大电容(uF级)时,也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也就实现了无论外部电容多大,都能保证输出电压稳定的LDO;另外本发明的电路通过不同的环路反馈,得到了瞬态响应较好的LDO,扩展了capless LDO在芯片上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电路。
背景技术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在电源管理电路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其作用是将外部供电电压转换为一个较低的且更加稳定的电压。当负载变化时,LDO能自动调节功率管的输出电流,使得输出电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
在LDO集成电路芯片中,电路中的调整管要求通过大电流,因此其尺寸一般较大,从而造成该调整管的输入电容较大,而LDO的片外大电容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在一些给数字模块供电的LDO中,其往往对规模不大的数字电路不会要求过大的负载要求,这时候Capless(无片外大电容)LDO,因为其无片外大电容的成本优势,吸引了许多集成电路设计者的注意。
但是Capless LDO因其本身的特性,由于使用的片上电容的容值(皮法级)远远小于片外电容,在应用于高速变化的负载时,其瞬态响应无法满足高速电路的应用,即便有些设计通过增加LDO的静态功耗,来保证LDO具有好的瞬态性能,但是大的功耗对电池能量消耗过快,极大地减弱了产品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将RC高通电路加入反馈回路,在环路中产生一个零点,作为频率补偿,扩展环路带宽,保证在外部负载电容很小或者没有时,能够稳定(即稳定的capless LDO),当外部输出电容很大时也能保证稳定(即任何电容负载都能稳定的LDO)。同时,本发明的电路具有较好的瞬态响应性能,能够保证负载切换过程中输出电压的稳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第八MOS管M8、第九MOS管M9、第十MOS管M10、第十一MOS管M11、第十二MOS管M12、第十三MOS管M13、第十四MOS管M14、第十五MOS管M15、第十六MOS管M16、第十七MOS管M17、第十八MOS管M18、第十九MOS管M19、第二十MOS管M20、第二十一MOS管M21、第二十二MOS管M22、第二十三MOS管M23、第二十四MOS管M24、第二十五MOS管M25、第二十六MOS管M26、第二十七MOS管M27、第二十八MOS管M28、第二十九MOS管M29、第三十MOS管M3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其中,
第一MOS管M1的漏极接偏置电压,其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第二MOS管M2的漏极接第三MOS管M3的漏极,第二MOS管M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
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和漏极互连;第四MOS管M4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三MOS管M3的漏极,第四MOS管M4的漏极接第五MOS管M5的漏极,第五MOS管M5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第四MOS管M4漏极与第五MOS管M5漏极的连接点还通过第三电阻R3后接第八MOS管M8的栅极;
第六MOS管M6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三MOS管M3的漏极,第六MOS管M6的漏极接第七MOS管M7的源极和第八MOS管M8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栅极接第四MOS管M4的漏极,第七MOS管M7的漏极接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第八MOS管M8的栅极通过第三电容C3后接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源极,第八MOS管M8的漏极接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
第九MOS管M9的源极接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源极,第九MOS管M9的栅极与漏极互连,第九MOS管M9的漏极接第十三MOS管M13的漏极;第十MOS管M10的源极接基准电压,其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漏极接第十四MOS管M14的漏极;
第十一MOS管M11的源极接基准电压,其栅极接第九MOS管M9的漏极,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后接第十七MOS管M17的漏极;第十二MOS管M12的源极接基准电压,其栅极接第十MOS管M10的漏极,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R4后接第十八MOS管M18的漏极;
第十三MOS管M13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十三MOS管M13的源极接地;第十四MOS管M14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十四MOS管M14的源极接地;
第十五MOS管M15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R2后接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第十五MOS管M15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十五MOS管M15的源极接地;第十六MOS管M16的漏极通过第五电阻R5后接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第十六MOS管M16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十六MOS管M16的源极接地;
第十七MOS管M17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第十八MOS管M18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
第十九MOS管M19的漏极接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第十九MOS管M19的栅极接第十六MOS管M16的漏极,第十九MOS管M19的源极接地;第二十MOS管M20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漏极,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还通过第一电容C1后接地;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和漏极互连,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漏极接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漏极;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栅极接第十五MOS管M15的漏极,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源极接地;
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漏极接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漏极,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源极接地;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源极接基准电压,其栅极接第十MOS管M10的漏极,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漏极接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漏极;
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栅极接地;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漏极接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漏极,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栅极接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漏极,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源极接地;
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漏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漏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源极接第三十MOS管M30的漏极;
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漏极接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源极,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源极接地;第三十MOS管M30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三十MOS管M30的源极接地;
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漏极、第二十MOS管M27的源极、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漏极、第三十MOS管M30的漏极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点为LDO的输出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十五MOS管M15、第十三MOS管M13、第十四MOS管M14、第十六MOS管M16、第二十三MOS管M23、第二十九MOS管M29和第三十MOS管M30构成电流镜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构成电流镜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九MOS管M9、第十一MOS管M11构成电流镜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十MOS管M10、第十二MOS管M12、第二十四MOS管M24构成电流镜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十MOS管M20、第二十一MOS管M21构成电流镜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十五MOS管M25、第二十六MOS管M26构成电流镜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MOS管M5、第十七MOS管M17和第十八MOS管M18为二极管连接的MOS。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十八MOS管M28为第二十七MOS管M27的sense管,将输出端的电压信息sense到反馈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C1为主极点的补偿电容,第二电容C2为输出极点的补偿电容,第三电容C3和第三电阻R3构成高通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现有的LDO的片外大电容增加了成本,而本发明的caplessLDO通过芯片内部的环路补偿实现了无片外大电容的LDO,保证了在外部电容很小或者没有时,LDO的环路稳定性,减小了成本;同时,当外部有大电容(uF级)时,也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也就实现了无论外部电容多大,都能保证输出电压稳定的LDO;另外本发明的电路通过不同的环路反馈,得到了瞬态响应较好的LDO,扩展了capless LDO在芯片上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信号环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路补偿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路包括MOS管M1-M30,电阻R1-R5,电容C1-C3,其中,M1、M2、M15、M13、M14、M16、M23、M29、M30构成电流镜对,M3、M4、M6构成电流镜对,M9、M11和M10、M12、M24分别构成电流镜对,同样,M20、M21和M25、M26分别构成电流镜对。M5、M17和M18为二极管连接的MOS,M28为M27的sense管,将输出电压VOUT的信息sense到反馈回路,C1为主极点的补偿电容,C2为输出极点的补偿电容,C3和R3构成高通电路。
通过sense管M28经C3到M8漏极的路径为LDO的fast feedback loop(FFL)。而通过VOUT经M9到M11漏极(也就是M8漏极)的路径为LDO的voltage feedback loop(VFL)。两者在M11漏极(也就是M8漏极)相加,然后经过主环路反馈到输出端VOUT。低频时,FFL和VFL共同决定环路的稳定性,在中频或者高频时,环路的稳定性将通过FFL决定。R3和C3尽管是一个高通电路,但在高频下,电路中的寄生极点将引起FFL的增益下降,因此实际的FFL的增益曲线将近似为带通电路的增益曲线。即使如此,FFL也将直接增加环路的带宽,将单位增益带宽推到离主极点更远的位置,提高了环路稳定性。片外输出电容越大,VFL环路的主极点将越靠前,但对FFL环路将不会带来明显的变化,极端情况下(片外输出电容在1mF以上),总的增益曲线在GBW之前将最终按照-20dB/dec(20dB每10倍频程)的斜率下降,电路仍然能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本发明所述的在任何负载电容下,都能保证环路的稳定性的caplessLDO,而不加片外输出大电容时,内部较小的输出电容C2将提供环路的一个极点(频率较高),控制环路带宽和稳定性处于可控范围。
对于环路的理解:如图2所示,图中GATE指的是M27和M28的栅极,也就是环路从M27/M28的栅极分别通过VFL和FFL两条支路对环路进行控制,两条支路到M11/M8漏极的传输函数分别为H1(S)和H2(S),在M11/M8漏极相加,之后进入主环路,主环路到M27/M28栅极的传输函数为H3(S),最后回到M27和M28的栅极。这样,通过两个支路的控制,最终实现在任何输出电容大小下,LDO都能稳定。
补偿过程的详细解释如下:
当外部输出电容很大时(mF以上),如图3(a)所示,VFL的传输函数H1(S)的极点会比主极点(H3(S)的极点)更靠近原点,使得电路增益和X轴的交点(GBW)向原点靠近,但在GBW处的增益下降斜率必将保持-20dB/dec的斜率;当外部输出电容不断减小,GBW将向更高频率点移动,环路将更加稳定,如图3(b),图3(c)所示。这样,就能实现在任意片外输出电容的情况下,此LDO都能保持稳定输出,如果没有输出电容,或者输出端的寄生电容很小,LDO将会非常稳定(如图3(c)所示),也就是capless LDO的情况。
反馈环路原理:当输出端VOUT有一个增量ΔV,将会引起M9、M12和M24端口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反馈到M27栅极,进而减小VOUT。
对M9而言,源极有ΔV的增加,将引起漏极电压的增加,由于二极管连接,增量电压通过M9栅极传到M11栅极,引起M11漏极有一个电压降,由于M17为二极管连接器件,M11漏极电压降会使得M15漏极产生电压降,也即相连的M22栅极有一个电压降,进而使得M22漏极有一个电压增量,即M20栅极电压有一个增量,使得M20漏极电压减小,M27源极电压减小,也就是VOUT电压减小;
对M12而言,由于栅极相连的电流镜对M10是二极管连接,源极接固定电压VREF,且通过M14到地的电流固定,则M12漏极电压将随着源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在M16的漏极有一个电压增量,也即M19栅极有一个电压增量,则M19漏极电压减小,和M9作用相同,使得M27栅极电压减小,输出电压VOUT减小;
对M24而言,和M12类似,栅极电压固定,源极电压增量将反映到漏极,通过电流镜对M25、M26,引起输出电压VOUT减小。
当输出端VOUT有一个电压降ΔV,M9、M12将通过相同作用使得输出端VOUT电压增加,从而保持VOUT电压的相对固定。
其中,M24、M25和M26支路可以设计为稳态时不消耗电流,但这样对于输出端VOUT的undershoot就没有办法调节,只有当输出端有一个电压增量ΔV,或者overshoot,才可以通过M24、M25和M26之路进行反馈调节。反之,增加这一支路的静态功耗后,将为电路提供输出电压overshoot和undershoot抑制的功能,增加电路的瞬态响应调节能力。
R3和C3组成的高通电路,在输出极点处产生随输出电容变化而变化的零点,保证了电路在任意输出电容下的稳定性。

Claims (10)

1.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第八MOS管M8、第九MOS管M9、第十MOS管M10、第十一MOS管M11、第十二MOS管M12、第十三MOS管M13、第十四MOS管M14、第十五MOS管M15、第十六MOS管M16、第十七MOS管M17、第十八MOS管M18、第十九MOS管M19、第二十MOS管M20、第二十一MOS管M21、第二十二MOS管M22、第二十三MOS管M23、第二十四MOS管M24、第二十五MOS管M25、第二十六MOS管M26、第二十七MOS管M27、第二十八MOS管M28、第二十九MOS管M29、第三十MOS管M3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其中,
第一MOS管M1的漏极接偏置电压,其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第二MOS管M2的漏极接第三MOS管M3的漏极,第二MOS管M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源极接地;
第三MOS管M3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和漏极互连;第四MOS管M4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三MOS管M3的漏极,第四MOS管M4的漏极接第五MOS管M5的漏极,第五MOS管M5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第四MOS管M4漏极与第五MOS管M5漏极的连接点还通过第三电阻R3后接第八MOS管M8的栅极;
第六MOS管M6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三MOS管M3的漏极,第六MOS管M6的漏极接第七MOS管M7的源极和第八MOS管M8的源极;第七MOS管M7的栅极接第四MOS管M4的漏极,第七MOS管M7的漏极接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第八MOS管M8的栅极通过第三电容C3后接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源极,第八MOS管M8的漏极接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
第九MOS管M9的源极接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源极,第九MOS管M9的栅极与漏极互连,第九MOS管M9的漏极接第十三MOS管M13的漏极;第十MOS管M10的源极接基准电压,其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漏极接第十四MOS管M14的漏极;
第十一MOS管M11的源极接基准电压,其栅极接第九MOS管M9的漏极,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后接第十七MOS管M17的漏极;第十二MOS管M12的源极接基准电压,其栅极接第十MOS管M10的漏极,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R4后接第十八MOS管M18的漏极;
第十三MOS管M13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十三MOS管M13的源极接地;第十四MOS管M14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十四MOS管M14的源极接地;
第十五MOS管M15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R2后接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第十五MOS管M15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十五MOS管M15的源极接地;第十六MOS管M16的漏极通过第五电阻R5后接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第十六MOS管M16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十六MOS管M16的源极接地;
第十七MOS管M17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第十八MOS管M18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源极接地;
第十九MOS管M19的漏极接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第十九MOS管M19的栅极接第十六MOS管M16的漏极,第十九MOS管M19的源极接地;第二十MOS管M20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漏极,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还通过第一电容C1后接地;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和漏极互连,第二十一MOS管M21的漏极接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漏极;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栅极接第十五MOS管M15的漏极,第二十二MOS管M22的源极接地;
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漏极接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漏极,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二十三MOS管M23的源极接地;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源极接基准电压,其栅极接第十MOS管M10的漏极,第二十四MOS管M24的漏极接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漏极;
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栅极和漏极互连,其栅极接地;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漏极接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漏极,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栅极接第二十五MOS管M25的漏极,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源极接地;
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漏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漏极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二十MOS管M20的漏极,第二十八MOS管M28的源极接第三十MOS管M30的漏极;
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漏极接第二十七MOS管M27的源极,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源极接地;第三十MOS管M30的栅极接第一MOS管M1的漏极,第三十MOS管M30的源极接地;
第二十六MOS管M26的漏极、第二十MOS管M27的源极、第二十九MOS管M29的漏极、第三十MOS管M30的漏极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点为LDO的输出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第十五MOS管M15、第十三MOS管M13、第十四MOS管M14、第十六MOS管M16、第二十三MOS管M23、第二十九MOS管M29和第三十MOS管M30构成电流镜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构成电流镜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MOS管M9、第十一MOS管M11构成电流镜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MOS管M10、第十二MOS管M12、第二十四MOS管M24构成电流镜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十MOS管M20、第二十一MOS管M21构成电流镜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十五MOS管M25、第二十六MOS管M26构成电流镜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MOS管M5、第十七MOS管M17和第十八MOS管M18为二极管连接的MO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十八MOS管M28为第二十七MOS管M27的sense管,将输出端的电压信息sense到反馈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C1为主极点的补偿电容,第二电容C2为输出极点的补偿电容,第三电容C3和第三电阻R3构成高通电路。
CN202210002862.2A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 Active CN114326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2862.2A CN114326905B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2862.2A CN114326905B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6905A true CN114326905A (zh) 2022-04-12
CN114326905B CN114326905B (zh) 2023-04-28

Family

ID=81022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2862.2A Active CN114326905B (zh) 2022-01-04 2022-01-04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690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6382A1 (en) * 2006-03-17 2007-09-20 Shenzhen St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Low drop-out linear regulator including a stabl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particular use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N105045329A (zh) * 2015-07-07 2015-11-11 吉林大学 一种提高瞬态响应和电源抑制比的无片外电容ldo
CN111221369A (zh) * 2018-11-23 2020-06-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13190075A (zh) * 2021-04-21 2021-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输入范围的数字供电Capless LD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6382A1 (en) * 2006-03-17 2007-09-20 Shenzhen St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Low drop-out linear regulator including a stabl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particular use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N105045329A (zh) * 2015-07-07 2015-11-11 吉林大学 一种提高瞬态响应和电源抑制比的无片外电容ldo
CN111221369A (zh) * 2018-11-23 2020-06-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13190075A (zh) * 2021-04-21 2021-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输入范围的数字供电Capless LD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6905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2972B (zh) 一种应用于抑制ldo输出电压过冲的方法及电路
US20050168272A1 (en) Voltage regulator with improved load regulation using adaptive biasing
CN209980116U (zh)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过冲消除电路、下冲消除电路和芯片
US20210311514A1 (en) Low-temperature drift ultra-low-power linear regulator
CN113760031B (zh) 一种低静态电流nmos型全集成ldo电路
CN112068627B (zh) 一种电压输出调节模块
CN111290460B (zh) 一种高电源抑制比快速瞬态响应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14200993B (zh) 一种具有快速瞬态响应和低负载调整率的线性稳压器
CN114510112A (zh) 一种应用于低功耗全集成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瞬态增强电路
CN114967811B (zh) 一种提高psr性能的无片外电容ldo
CN215642444U (zh) 一种低静态电流nmos型全集成ldo电路
CN113359918A (zh) 一种可输出低噪声和高psrr的ldo电路
US11880216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transient effects in a voltage regulator
CN212586761U (zh) 一种基于低压放大器的易集成稳压电路
CN114326905B (zh) 一种输出电容为任意大小的ldo
CN110825153A (zh) 高psrr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10879629A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
CN114185384B (zh) 一种用于低功耗ldo的瞬态增强电路
CN113885639B (zh) 基准电路、集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672019B (zh) 动态偏置高psr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12859984B (zh) 一种高电源抑制比快速瞬态的线性稳压器电路
CN115268554A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16520925B (zh) 一种宽输入电压范围自基准线性稳压器
CN215264539U (zh) 一种基于反高斯偏置电路电流反馈电压驱动器的ldo
CN219143338U (zh) 一种线性稳压器和片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