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5521B -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5521B
CN114325521B CN202011072792.5A CN202011072792A CN114325521B CN 114325521 B CN114325521 B CN 114325521B CN 202011072792 A CN202011072792 A CN 202011072792A CN 114325521 B CN114325521 B CN 114325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ocking
lower coil
tra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727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5521A (zh
Inventor
秦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727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25521B/zh
Priority to US17/239,782 priority patent/US11686794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325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5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5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5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该线圈结构包括:托盘;下线圈,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托盘;锁止机构,可运动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止机构可锁定或解锁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上线圈,盖设于所述下线圈,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所述锁止机构的触发。通过上线圈与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使得锁止机构锁定或解锁下线圈与托盘,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上线圈扣合或脱离下线圈实现锁止机构的控制,操作简单,便于下线圈与托盘状态的控制,提高操作效率,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成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磁共振上的一些线圈,尤其是关节类线圈,放置在病床上,实现对某一位置的成像,保证成像效果。线圈使用时,需要相对病床调节左右位置,然后通过某些锁定结构将线圈固定,以实现扫描时的位置恒定稳固。目前,锁定结构的常规设计,都是通过按钮、把手、旋钮等外置的开关来实现控制。但是,上述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影响操作效率,不便于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圈结构,包括:
托盘;
下线圈,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托盘;
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止机构可锁定或解锁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上线圈,盖设于所述下线圈,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所述锁止机构的触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触动件、传动组件以及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部分露出所述下线圈,并可与所述上线圈抵接,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触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可锁定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绳以及转向轮,所述转向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触动件,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绕设所述转向轮并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连接绳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下线圈,用于对所述触动件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杆以及转动件,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触动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触动件与所述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齿条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第一齿条、所述齿轮及所述第二齿条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销、回位弹性件以及锁定定位件,所述锁定销连接所述传动组件,所述锁定定位件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定销可移动设置于所述锁定定位件,所述回位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锁定定位件与所述锁定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述锁止机构包括触动开关、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上线圈,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触动开关锁定或解锁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一种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所述线圈结构包括:
托盘;
下线圈,可拆卸地承载在所述托盘上,且所述下线圈能够相对所述托盘锁止在多个位置中;
上线圈,能够与所述下线圈形状配合地扣合;
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定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未扣合状态下,驱动所述下线圈沿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移动;
将所述上线圈扣合在所述下线圈上,所述锁止机构响应于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的扣合,将所述下线圈锁定在所述托盘的设定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的扣合,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实现电气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下线圈可移动安装在托盘上,上线圈盖设于下线圈上,上线圈与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的触发,使锁止机构锁定或解锁下线圈与托盘。上线圈扣合到下线圈后,上线圈触发锁止机构运动,使得锁止机构锁定下线圈与托盘,下线圈被固定;当上线圈脱离下线圈后,锁止机构处于自由状态,锁止机构解锁下线圈与托盘,下线圈可相对于托盘移动。通过上线圈与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使得锁止机构锁定或解锁下线圈与托盘,有效的解决目前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上线圈扣合或脱离下线圈实现锁止机构的控制,操作简单,便于下线圈与托盘状态的控制,提高操作效率,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线圈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圈结构中下线圈安装于托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线圈结构中锁止机构在下线圈中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切开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的触动件的布局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线圈结构中锁止机构在下线圈中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切开后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的线圈结构中锁止机构在下线圈中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切开后的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的下线圈中锁止机构的锁止销与托盘接触的示意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下线圈中导向机构连接托盘后从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下线圈中导向机构连接托盘后从另一角度看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00、线圈结构;110、托盘;111、第二配合部;120、下线圈;121、下壳体;122、天线承载组件;1221、线缆;130、锁止机构;131、触动件;132、传动组件;1321、连接绳;1322、转向轮;1323、连杆;1324、转动件;1325、第一齿条;1326、第二齿条;1327、传动齿轮;133、锁定组件;1331、锁定销;13311、第一配合部;1332、锁定定位件;1333、回位弹性件;134、复位组件;1341、复位定位件;1342、复位弹性件;140、上线圈;150、导向机构;151、导向件;152、滑槽;200、扫描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结构100。该线圈结构100应用于磁共振设备中,用于对检测对象的目标区域进行成像,以得到目标区域的影像信息。值得说明的时,这里的目标区域可以是病灶位置,也可以是需要检测的非病灶位置,或者为其他需要检测的部位。可选地,这里的线圈结构100可以是膝关节线圈、踝关节线圈、头部线圈、四肢线圈或者腕部线圈,线圈结构100可以用作局部发射线圈、局部接收线圈或者局部收发一体化线圈,本发明中,仅以线圈结构100为关节线圈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线圈结构100可以相对于扫描床200移动,以调节线圈结构100相对于扫描床200的位置,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需求。
为保证线圈结构100的成像效果,需要将线圈结构100进行固定。目前,线圈的固定通过锁定结构进行固定,但是,该锁定结构的常规设计,都是通过按钮、把手、旋钮等外置的开关来实现控制。其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影响操作效率,不便于使用。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线圈结构100,该线圈结构100可以锁定时可以被可靠锁定,保证线圈结构100工作可靠,并且,调节时方便解锁与调节操作,便于使用。以下详细介绍线圈结构100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至图3、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线圈结构100包括托盘110、下线圈120、锁止机构130以及上线圈140。下线圈120可移动设置于托盘110。锁止机构130设置于下线圈120,锁止机构130可锁定或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上线圈140盖设于下线圈120,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130的触发。
托盘110起承载作用,承载线圈结构100的各个零部件,并将线圈结构100安装于磁共振设备的扫描床200上。可以理解的,托盘110固定设置于检查床上,通过下线圈120相对于托盘110的运动或滑动,实现线圈结构100相对于扫描床200的位置调节。可选地,托盘110可以通过螺纹件或者其他部件固定设置于扫描床200上。
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可拆卸连接。使用时,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扣合,形成完整的线圈主体,此时,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相互配合,对目标区域发射局部射频场,或者接收目标区域的质子核自旋产生的磁共振信号。使用完成后,上线圈140开启,即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完成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的拆卸。
下线圈120可移动设置在托盘110上,也就是说,下线圈120在托盘110上的位置可以调节,进而调节下线圈120在扫描床200的位置,以使下线圈120可以围设于目标区域的周侧。而且,下线圈120中设置锁止机构130,通过锁止机构130锁定或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锁止机构130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时,下线圈120无法相对托盘110运动,此时,下线圈120被固定,无法调节下线圈120的位置。锁止机构130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时,下线圈120可以相对托盘110移动,此时,下线圈120处于自由状态,可以相对于托盘110调整位置,以准确对应目标位置。
可以理解的,当需要使用线圈结构100时,将托盘110放置于扫描床200后,下线圈120与目标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需要调整下线圈120的位置,即控制锁止机构130解锁,以在托盘110上移动下线圈120,使得下线圈120对准目标区域。当下线圈120对准目标区域后,扣合上线圈140,并控制锁止机构130锁定,将下线圈120固定在托盘110上,避免下线圈120窜动。此时,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围设的线圈主体罩设目标区域,实现目标区域的成像。
具体的,锁止机构130设置于下线圈120中,并且,锁止机构130可在下线圈120中做伸缩运动,锁止机构130的部分伸出下线圈120时,锁止机构130的端部与托盘110抵接,以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当锁止机构130的部分缩回下线圈120时,锁止机构130的端部脱离托盘110,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解锁。而且,锁止机构130锁定或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通过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的扣合或开启控制。当上线圈140扣合到下线圈120后,上线圈140会触发下线圈120中的锁止机构130,使得锁止机构130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当上线圈140开启,即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后,上线圈140无法触发锁止机构130,此时,锁止机构130解锁托盘110与下线圈120。
上述实施例的线圈结构100,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扣合,上线圈140触发锁止机构130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分离,上线圈140脱离锁止机构130以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通过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130,使得锁止机构130锁定或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有效的解决目前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上线圈140扣合或脱离下线圈120实现锁止机构130的控制,操作简单,便于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状态的控制,提高操作效率,便于使用。而且,线圈结构100通过上线圈140的扣合或开启,控制锁止机构130的状态,从而省去了外置的触发开关。
参见图3、图7和图9,可选地,锁止机构130为机械式触发结构。此时,锁止机构130部分暴露于下线圈120的外部,锁止机构130露出下线圈120的部分可与上线圈140接触,通过上线圈140触碰/抵靠锁止机构130实现锁止机构130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控制。
又可选地,锁止机构130可以为电触发结构。此时,通过电连接或信号传输实现锁止机构130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控制。关于锁止机构130的两种触发形式在后文提及。
参见图3,可选地,下线圈120包括下壳体121和天线承载组件122。天线承载组件122用来承载和安装内部天线、线缆1221、第二连接器等。天线承载组件122通过顶部表面与上线圈140配合,使得上线圈140的第一连接器与下线圈120中的第二连接器形成连接(接触关系),从而使得上线圈140内部的天线(线圈单元)与下线圈120的天线(线圈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的射频天线。
下壳体121用来承载天线承载组件122以及锁止机构130,通过天线承载组件122来承载上线圈140,以实现整个线圈的承载。下壳体121可移动安装在托盘110上,实现下线圈120相对于扫描床200位置的调节。而且,锁止机构130在下壳体121中,可以锁定或解锁下壳体121与托盘110。
参见图2、图3、图7和图9,以下介绍锁止机构130为机械式触发结构的实施方式。值得说明的是,锁止机构130可以与上线圈140的任意位置接触,实现锁止机构130的触发。本发明中,仅以锁止机构130与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抵接触发为例进行说明。此时,锁止机构130的顶部露出下线圈120的顶部表面,以与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抵接实现触发。
参见图2、图3、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锁止机构130包括触动件131、传动组件132以及锁定组件133,触动件部分露出下线圈120,并可与上线圈140抵接,传动组件132传动连接触动件131与锁定组件133,锁定组件133可锁定或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上线圈140与触动件131抵接,触动件131通过传动组件132带动锁定组件133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
触动件131为可按压部件。触动件131部分设置于下线圈120内部,部分露出下线圈120的顶部表面。可选地,触动件131为触动按钮。触动件131的下方与传动组件132的一端连接,传动组件132的另一端与锁定组件133连接。传动组件132实现触动件131运动的传递,以控制锁定组件133产生相应的运动。
当上线圈140扣合到下线圈120后,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与触动件131抵接,并向下按压触动件131,进而触动件131带动传动组件132运动,使得传动组件132带动锁定组件133运动,此时,锁定组件133伸出下线圈120并与托盘110接触,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锁定。当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后,触动件131的顶部不再受到按压力,触动件131伸出,进而传动组件132与锁定组件133联动,锁定组件133移出托盘110,并缩回下线圈120,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解锁。
参见图2、图3、图7和图9可选地,传动组件132可以为绳索滑轮弹簧机构、双滑块连杆1323机构、双齿条齿轮机构或者其他能够实现触动件131与锁定组件133运动传递的机构。以下介绍几种传动组件132的形式。
参见图2至图6,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32为绳索滑轮弹簧机构。传动组件132包括连接绳1321以及转向轮1322,转向轮1322可转动设置于下线圈120,连接绳1321的一端连接于触动件131,连接绳1321的另一端绕设转向轮1322并连接锁定组件133,触动件131通过连接绳1321带动锁定组件133运动。
转向轮1322用于实现连接绳1321的转向布局,使得连接绳1321按照预设的轨迹布置。这样可以减少占用的空间,保证运动传递准确,同时,还能减小其他能不见与连接绳1321之间的干涉。可选地,连接绳1321可以为绳索,也可以为钢丝绳,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连接的绳。而且,转向轮1322还能减小连接绳1321与转向轮1322之间的摩擦,减小连接绳1321的磨损,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转向轮13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向轮1322位于下线圈120的下壳体121内的一侧边缘,锁定组件133位于下壳体121的另一边缘。即两个转向轮1322与锁定组件133相对设置在下壳体121的两个边缘。其中一个转向轮132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触动件131的下方,另一转向轮1322位于下壳体121的中部区域。连接绳1321连接触动件131后,分别绕设两个转向轮1322,并连接到锁定组件133。可选地,两个转向轮1322处于同一水平面。当然,其中一个转向轮1322也可略高于或略低于另一转向轮1322。
这样,触动件131为受到上线圈140的抵接力时,连接绳1321处于绷紧状态,此时,连接绳1321会拉拽锁定组件133,使得锁定组件133缩回下线圈120中,以脱离托盘110,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解锁。当上线圈140扣合到下线圈120后,上线圈140对触动件131施加压力,连接绳1321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连接绳1321不再拉拽锁定组件133,锁定组件133保持伸出下线圈120的状态,锁定组件133抵接于托盘110,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锁定。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向轮1322也可为一个。示例性地,转向轮132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触动件131的下方,转向轮1322与锁定组件133相对设置,连接绳1321绕设一个转向轮1322直接连接到锁定组件133。当然,转向轮1322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个。
可选地,传动组件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动组件132对称设置。相应的,对应两个传动组件132的触动件13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触动件131分别通过对应的传动组件132连接到锁定组件133,可以保证锁定组件133受力均衡,避免偏坠,保证锁定与解锁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组传动组件132设置于下壳体121的左侧,另一组传动组件132设置于下壳体121的右侧,两组传动组件132的连接绳1321通过对应的转向轮1322引入到下壳体121的中部区域,同时连接锁定组件133。上线圈140扣合在下线圈120时,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可以同时与两个触动件131连接,进而两个触动件131分别带动两个传动组件132运动,使得锁定组件133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时,两个触动件131也会同时伸出,进而分别通过对应的传动组件132同时驱动锁定组件133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锁止机构130还包括复位组件134,复位组件134设置于下线圈120,用于对触动件131复位。触动件131可伸缩设置在复位组件134中,通过复位组件134实现触动件131的自动复位。可以理解的,当上线圈140扣合于下线圈120时,上线圈140驱动触动件131克服复位组件134的弹性力将触动件131下压;当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时,触动件131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此时,复位组件134的弹性力带动触动件131复位,使得触动件131向上回到自由状态。
可选地,复位组件1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复位组件134分别对应两个触动件131以及两个传动组件132。又可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触动件131的数量为四个,传动组件132的数量为两个,复位组件134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触动件131与其中两个复位组件134和两个传动组件132配合实现锁定组件133运动的驱动,另外两个触动件131与另外两个复位组件134对称设置在下壳体121的另一边缘。这样可以保证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扣合时,上线圈140受力均匀,保证连接的一致性。
在一实施例中,复位组件134包括复位定位件1341以及复位弹性件1342,复位定位件1341设置于下线圈120,触动件131可移动设置于复位定位件1341,复位弹性件1342弹性连接复位定位件1341与触动件131。复位定位件1341为复位组件134的安装部件,复位定位件1341可以支撑触动件131,避免触动件131滑脱。可选地,复位定位件1341为安装架,其形式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安装到下壳体121即可。
复位定位件1341固定安装于下壳体121,触动件131通过复位弹性件1342可伸缩地安装在复位定位件1341。可选地,复位弹性件1342为弹簧或者其他弹性部件。复位弹性件1342的弹性力将触动件131顶起,使得触动件131伸出下壳体121。
当上线圈140扣合于下线圈120时,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与触动件131接触,并克服复位弹性件1342的弹性力下压触动件131。当触动件131缩回下壳体121后,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与上线圈140的顶部表面接触,上线圈140安装到位。当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时,触动件131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此时,复位弹性件1342的弹性力顶起触动件131,使得触动件131向上回到自由状态,此时触动件131露出下线圈120。
参见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133包括锁定销1331、回位弹性件1333以及锁定定位件1332,锁定销1331连接传动组件132,锁定定位件1332设置于下线圈120,锁定销1331可移动设置于锁定定位件1332,回位弹性件1333弹性连接锁定定位件1332与锁定销1331。锁定定位件1332为锁定组件133的安装部件实现锁定组件133安装在下壳体121中。可选地,锁定定位件1332为安装架,其形式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安装到下壳体121即可。
锁定销1331为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锁定的主体部件。锁定销1331的形式原则上不受限制,只要能够锁定即可。可选地,锁定销1331可以为柱形、片状、条形或者其他形状等等。锁定销1331通过回位弹性件1333可伸缩地安装在锁定定位件1332上。可选地,回位弹性件1333为弹簧或者其他弹性部件。
当锁定销1331不受外力作用,或者,锁定销1331受到的外力小于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时,回位弹性件1333会将锁定销1331顶出,使得锁定销1331与托盘110抵接,此时锁定销1331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当锁定销1331受到的外力大于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时,锁定销1331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使得锁定销1331压缩回位弹性件1333以缩回下壳体121中,此时,锁定销1331的端部脱离托盘110,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解锁。
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32为绳索滑轮弹簧机构的工作过程为: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处于非扣合状态,即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时,触动件131在复位弹性件1342的弹性力作用下伸出下壳体121,呈现凸起状态。触动件131凸起后,触动件131拉动连接绳1321,使连接绳1321处于绷紧状态,进而连接绳1321拉动锁定销1331,使得锁定销1331克服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缩回下壳体121中,锁定销1331脱离托盘110,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解锁。此时,下线圈120可以相对于托盘110移动,实现下线圈120位置的调节。
下线圈120调整到位后,将上线圈140扣合到下线圈120。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与触动件131接触,并克服复位弹性件1342的弹性力下压触动件131,触动件131缩回下壳体121。触动件131不再拉拽连接绳1321,连接绳1321受到的外力消失,连接绳1321处于松弛状态。进而,锁定销1331上的外力消失,锁定销1331在回位弹性件1333的作用下伸出下壳体121,并与托盘110抵接,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锁定。
参见图7和图8,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32为双滑块连杆机构。传动组件132包括连杆1323以及转动件1324,连杆1323的一端通过转动件1324可转动连接触动件131,连杆1323的另一端通过转动件1324可转动连接锁定组件133,触动件131通过连杆1323带动锁定组件133运动。
连杆1323与转动件1324实现运动的传递。可选地,转动件1324为转轴或者其他科实现转动的部件如铰链等。连杆1323为摆动部件,连杆1323可摆动地设置在下壳体121中。连杆1323的底部与下壳体121的底壁接触,连杆1323的顶部通过触动件131伸出下线圈120。触动件131与连杆1323的一端通过转动件1324实现连接,触动件131与连杆1323可以实现相对转动。连杆1323的另一端通过转动件1324可转动连接到锁定组件133的锁定销1331,实现相对转动。
上线圈140扣合在下线圈120时,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抵接触动件131,触动件131推动连杆1323在下壳体121中摆动,进而连杆1323推动锁定组件133伸出下壳体121,使得锁定组件133与托盘110抵接,此时锁定组件133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后,锁定组件133的弹性力带动锁定组件133缩回下壳体121中,并带动连杆1323在下壳体121中反向摆动,将触动件131顶出下线圈120。
在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133包括锁定销1331、回位弹性件1333以及锁定定位件1332,锁定销1331连接传动组件132,锁定定位件1332设置于下线圈120,锁定销1331可移动设置于锁定定位件1332,回位弹性件1333弹性连接锁定定位件1332与锁定销1331。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133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133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二者的回位弹性件1333的受力不同,锁定组件133的具体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回位弹性件1333为拉伸弹性件。当锁定销1331不受外力作用,或者,锁定销1331受到的外力小于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时,回位弹性件1333会带动锁定销1331缩回下线圈120,使得锁定销1331与托盘110分离,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解锁。当锁定销1331受到的外力大于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时,锁定销1331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使得锁定销1331拉伸回位弹性件1333以伸出下壳体121中,此时,锁定销1331的端部与托盘110抵接,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锁定。
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32为双滑块连杆1323机构的工作过程为: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处于非扣合状态,即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时,回位弹性件1333带动锁定销1331缩回下壳体121中,锁定销1331脱离托盘110,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解锁。此时,下线圈120可以相对于托盘110移动,实现下线圈120位置的调节。同时,连杆1323在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作用下摆动,以带动触动件131伸出下壳体121,呈现凸起状态。
下线圈120调整到位后,将上线圈140扣合到下线圈120。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与触动件131接触,并下压触动件131,触动件131缩回下壳体121。触动件131使得连杆1323在下壳体121中摆动,,进而连杆1323克服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推动锁定销1331伸出下壳体121,并与托盘110抵接,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锁定。
参见图9和图10,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32为双齿条齿轮机构。传动组件132包括传动齿轮1327、第一齿条1325以及第二齿条1326第一齿条1325连接触动件131与传动齿轮1327,第二齿条1326连接传动齿轮1327与锁定组件133,触动件131通过第一齿条1325、齿轮及第二齿条1326带动锁定组件133运动。
下壳体121具有垂直的孔洞,触动件131穿过孔洞可沿孔洞上下移动。触动件131与第一齿条1325固定连接,传动齿轮1327与第一齿条1325及第二齿条1326连接。第一齿条1325与第二齿条1326垂直设置。第一齿条1325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齿条1326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齿条1325、第二齿条1326以及传动齿轮1327的模数相同,宽度相同。并且,下壳体121具有限位槽,第二齿条1326可移动设置于限位槽中,第二齿条1326的端部连接锁定组件133。这样可以使得锁定组件133沿限定的方向移动,以锁定或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
上线圈140扣合在下线圈120时,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抵接触动件131,触动件131推动第一齿条1325向下移动,进而第一齿条1325带动传动齿轮1327转动,同时,传动齿轮1327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条1326移动,推动锁定组件133伸出下壳体121,使得锁定组件133与托盘110抵接,此时锁定组件133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后,锁定组件133的弹性力带动锁定组件133缩回下壳体121中,并带动第二齿条1326在下壳体121中反向移动,进而第二齿条1326带动传动齿轮1327转动,同时传动齿轮1327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条1325上移,将触动件131顶出下线圈120。
在一实施例中,锁定组件133包括锁定销1331、回位弹性件1333以及锁定定位件1332,锁定销1331连接传动组件132,锁定定位件1332设置于下线圈120,锁定销1331可移动设置于锁定定位件1332,回位弹性件1333弹性连接锁定定位件1332与锁定销1331。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133的具体结构及原理与第二实施例中的锁定组件133的结构及原理完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32为双齿条齿轮机构的工作过程为: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处于非扣合状态,即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时,回位弹性件1333带动锁定销1331缩回下壳体121中,锁定销1331脱离托盘110,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解锁。此时,下线圈120可以相对于托盘110移动,实现下线圈120位置的调节。同时,第二齿条1326在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作用下移动,进而第二齿条1326带动传动齿轮1327转动,同时传动齿轮1327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条1325上移,以带动触动件131伸出下壳体121,呈现凸起状态。
下线圈120调整到位后,将上线圈140扣合到下线圈120。上线圈140的底部表面与触动件131接触,并下压触动件131,触动件131缩回下壳体121。触动件131推动第一齿条1325向下移动,进而第一齿条1325带动传动齿轮1327转动,同时,传动齿轮1327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条1326移动,推动锁定销1331伸出下壳体121,使得锁定销1331与托盘110抵接,实现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的锁定。
参见图5、图8、图10、图11,在一实施例中,锁定销1331的端部具有第一配合部13311,托盘110具有第二配合部111,第一配合部13311与第二配合部111配合以限制锁定销1331的移动。锁定时,第一配合部13311与第二配合部111接触;解锁时,第一配合部13311脱离第二配合部111。第一配合部13311与第二配合部111配合后,可以保证锁定销1331与托盘110可靠接触,避免锁定销1331窜动,保证锁定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13311为凹槽,第二配合部111为并排设置、并与凹槽配合的齿部。也就是说,第一配合部13311为V型的凹槽,第二配合部111为凸出的齿部,V型的凹槽与齿部相贴合,并在回位弹性件1333的弹性力作用下保持顶紧状态,实现可靠锁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3311为齿部,第二配合部111为凹槽。当然,第一配合部13311与第二配合部111也可为柱形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或者其他形状的凸起与凹槽的配合。
参见图12至图14,在一实施例中,线圈结构100还包括导向机构150,导向机构150导向连接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用于导向下线圈120沿托盘110的移动。导向机构150起导向作用,保证下线圈120沿着预设的轨迹沿托盘110移动,避免下线圈120偏离托盘110,保证锁止机构130可以可靠的锁定。
在一实施例中,导向机构150包括导向件151,托盘110具有滑槽152,导向件151的一端固定于下线圈120,导向件151的另一端伸入滑槽152,并可沿滑槽152滑动。下线圈120相对于托盘110移动时,通过导向件151可沿滑槽152滑动进行导向,避免下线圈120窜动。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向机构150还可为滑轨滑块机构或者其他可实现直线运动的部件。可选地,导向件151的截面呈U型,相应的,滑槽152的截面形状也为U型。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锁止机构130为电触发结构。锁止机构130包括触动开关、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设置于上线圈140,第二连接器设置于下线圈120,触动开关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触动开关锁定或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上线圈140扣合于下线圈120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导通,以触发触动开关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
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通过电流或信号导通触发或未导通,控制触动开关解锁或锁定。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导通时,触发触动开关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未导通时,触动开关未被触发,相应的,触动开关无法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此时,下线圈120与托盘110解锁。
并且,上线圈140扣合在下线圈120,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导通;上线圈140脱离下线圈120,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未导通。可选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以建立电连接或信号传输连接等。
参见图3,本发明的线圈结构100通过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的扣合与开启控制锁止机构130,使得锁止机构130锁定或解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有效的解决目前锁定结构的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上线圈140扣合或脱离下线圈120实现锁止机构130的控制,操作简单,便于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状态的控制,提高操作效率,便于使用。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锁止机构130为传感触发结构,锁止机构130可包括传感器和触动开关,传感器可以设置为重力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检测下线圈120表面的压力并产生感应信号,传感器与触动开关电气连接,传感器产生的感应信号能够被触动开关接收,触发触动开关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
在此实施例中,下线圈120形成第一凹部,上线圈140形成第二凹部,下线圈120的上端部设置压力传感器,当下线圈120未扣合上线圈140时,压力传感器未检测到压力信号,触动开关未工作,且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处于未锁定状态,下线圈120能够相对于托盘110在外部作用力下移动。当上线圈140扣合于下线圈120时,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相配合形成检测腔,该检测腔供检测部位穿过。同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触动开关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从未工作状态转换为工作状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处于锁定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磁共振设备,包括具有磁体孔的成像机体、扫描床20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线圈结构100。线圈结构100安装于扫描床200,如图6所示,扫描床200可带动线圈结构100进出成像机体的磁体孔。磁共振设备采用上述的线圈结构100后,可以实现线圈结构100位置的调整,便于线圈结构100对准目标区域。同时,线圈结构100中的锁止机构130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锁定与解锁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线圈结构100的方法,线圈结构100包括:托盘110、下线圈120、上线圈140和锁止机构130。其中,下线圈120,可拆卸地承载在托盘110上,且下线圈120能够相对托盘110锁止在多个位置中;上线圈140,能够与下线圈120形状配合地扣合;锁止机构130,设置于下线圈120或者同时设置在上线圈140和下线圈120,锁止机构130用于锁定下线圈120与托盘110。线圈结构100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线圈结构100。控制线圈结构100的方法包括:在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未扣合状态下,驱动下线圈120沿托盘110的长度方向移动;将上线圈140扣合在下线圈120上,锁止机构130响应于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的扣合,将下线圈120锁定在托盘110的设定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锁止机构130为机械触发:在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未扣合状态下,锁止机构130的部分暴露于下线圈120的外部,如暴露于下线圈120的上表面,具体位于下线圈120与上线圈140扣合端的表面,锁止机构130的另一部分设置于下线圈120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上线圈140与所述下线圈120未扣合状态下,驱动所述下线圈120沿所述托盘110的长度方向移动;
将所述上线圈140扣合在所述下线圈120上,所述锁止机构130响应于所述上线圈140与所述下线圈120的扣合,将所述下线圈120锁定在所述托盘110的设定位置。
将上线圈140扣合在下线圈120上,上线圈140抵接暴露于下线圈120的上表面,具有重量的上线圈挤压锁止机构130,从而使得锁止机构130相对下线圈产生运动,且锁止机构130设置于下线圈120内的另一部分的局部或全部运动至下线圈120的外部,具体从下线圈120的底部深处,该部分与托盘110抵靠,实现线圈结构100与托盘110的锁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上线圈140与所述下线圈120的扣合,所述上线圈140与所述下线圈120实现电气连接。
可选地,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器,以及能够连通连接器的触动开关,锁止机构130为电控触发:在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未扣合状态下,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的连接器未导通,触动开关处于关断状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处于解锁状态;将上线圈140扣合在下线圈120上,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的连接器导通,触动开关同时也处于激发状态,触动开关使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处于锁止状态。
可选地,下线圈120上设置传感器,具体位于下线圈120与上线圈140扣合端的表面,锁止机构130为传感触发:在上线圈140与下线圈120未扣合状态下,传感器未检测到压力信号,触动开关处于关断状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处于解锁状态;将上线圈140扣合在下线圈上,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触动开关接收传感器的信号从关断状态转换为工作状态,下线圈120与托盘110实现锁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结构为膝关节线圈,所述线圈结构包括:
托盘;
下线圈,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托盘;
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止机构可锁定或解锁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上线圈,盖设于所述下线圈,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的扣合与开启控制所述锁止机构的触发;
其中,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触动件、传动组件以及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部分露出所述下线圈,并可与所述上线圈抵接,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触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可锁定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接绳以及转向轮,所述转向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触动件,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绕设所述转向轮并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连接绳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下线圈,用于对所述触动件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杆以及转动件,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触动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可转动连接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触动件与所述传动齿轮,所述第二齿条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通过所述第一齿条、所述齿轮及所述第二齿条带动所述锁定组件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销、回位弹性件以及锁定定位件,所述锁定销连接所述传动组件,所述锁定定位件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定销可移动设置于所述锁定定位件,所述回位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锁定定位件与所述锁定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销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托盘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限制所述锁定销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触动开关、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上线圈,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触动开关锁定或解锁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9.一种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所述线圈结构包括:
托盘;
下线圈,可拆卸地承载在所述托盘上,且所述下线圈能够相对所述托盘锁止在多个位置中;
上线圈,能够与所述下线圈形状配合地扣合;
锁止机构,设置于所述下线圈,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定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触动件、传动组件以及锁定组件,所述触动件部分露出所述下线圈,并可与所述上线圈抵接,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触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可锁定所述下线圈与所述托盘;
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未扣合状态下,驱动所述下线圈沿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移动;
将所述上线圈扣合在所述下线圈上,所述锁止机构响应于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的扣合,将所述下线圈锁定在所述托盘的设定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的扣合,所述上线圈与所述下线圈实现电气连接。
CN202011072792.5A 2020-10-09 2020-10-09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Active CN114325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2792.5A CN114325521B (zh) 2020-10-09 2020-10-09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US17/239,782 US11686794B2 (en) 2020-10-09 2021-04-26 Coil assembl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2792.5A CN114325521B (zh) 2020-10-09 2020-10-09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5521A CN114325521A (zh) 2022-04-12
CN114325521B true CN114325521B (zh) 2023-07-25

Family

ID=8103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2792.5A Active CN114325521B (zh) 2020-10-09 2020-10-09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255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76302U (zh) * 2012-07-12 2013-03-1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肩线圈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N203275624U (zh) * 2013-05-16 2013-11-06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膝盖线圈装置
CN106291420A (zh) * 2016-09-26 2017-01-04 苏州众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手腕线圈
CN107102281A (zh) * 2017-06-08 2017-08-29 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梯度线圈脱模机构及其脱模方法
CN211318721U (zh) * 2019-06-26 2020-08-21 通用电气精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体部线圈支撑装置及体部线圈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6939A1 (de) * 2009-08-11 2011-02-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pfspule für ein Magnetresonanztomographiegerät mit wechselbaren Bedienelement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76302U (zh) * 2012-07-12 2013-03-1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肩线圈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N203275624U (zh) * 2013-05-16 2013-11-06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膝盖线圈装置
CN106291420A (zh) * 2016-09-26 2017-01-04 苏州众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手腕线圈
CN107102281A (zh) * 2017-06-08 2017-08-29 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梯度线圈脱模机构及其脱模方法
CN211318721U (zh) * 2019-06-26 2020-08-21 通用电气精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体部线圈支撑装置及体部线圈组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沈韩 ; 李晶娣 ; 张倩 ; 郭磊 ; .某光电跟踪仪锁定机构检测调试仪的研制.电子设计工程.2011,(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5521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1618B2 (en) Lock device
US8353185B2 (en) Vehicle handle locking apparatus
CN213715439U (zh) 线圈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EP3593673B1 (en) Furniture system
CN114325521B (zh) 线圈结构及控制线圈结构的方法
CN113143172A (zh) 一种可360度弯曲转向的医用内窥镜
CN111279041B (zh) 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WO2015045802A1 (ja) 電子錠
CN114165112A (zh) 自弹锁体以及门锁
CN110720768B (zh) 用于可相对活动的物件的锁机构
CN216417123U (zh) 一种内窥镜的传动机构及内窥镜
JP2017197956A (ja) 扉用の施解錠装置
CN217794456U (zh) 游戏手柄及电子设备
CN219397302U (zh) Dr设备
JP2002079000A (ja) ランドリー機器の蓋ロック装置
JP2009185491A (ja) 錠装置
CN113775258B (zh) 内锁体及具有它的锁具
CN206110874U (zh) 带控制机构的电子锁
CN217218809U (zh) 食物料理机
CN116327245A (zh) 操控把手及超声诊断设备
CN216110156U (zh) 闭锁装置及智能箱柜
CN114150938B (zh) 智能柜锁、智能柜锁的控制方法以及箱柜设备
CN108570814B (zh) 门锁
CN217852880U (zh) 内窥镜的弯曲操作机构、内窥镜操作组件及内窥镜
CN211974651U (zh) 一种方便解锁的防水电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