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1356B - 电动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21356B
CN114321356B CN202111129944.5A CN202111129944A CN114321356B CN 114321356 B CN114321356 B CN 114321356B CN 202111129944 A CN202111129944 A CN 202111129944A CN 114321356 B CN114321356 B CN 114321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aft
rotation sensor
shaft
axial directio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99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21356A (zh
Inventor
白井宽
加藤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21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1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21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21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其具有马达轴和转子主体;传递机构,其与马达轴的轴向一侧连结;输出轴,其沿马达轴的轴向延伸,马达轴的旋转经由传递机构而传递至该输出轴;第1旋转传感器,其能够检测马达轴的旋转;以及第2旋转传感器,其能够检测输出轴的旋转。马达轴是中空轴。输出轴从比马达轴靠轴向一侧的位置起穿过马达轴的内部而延伸至比马达轴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在马达轴中的位于比转子主体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由第1旋转传感器检测旋转的第1被检测部。在输出轴中的位于比马达轴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由第2旋转传感器检测旋转的第2被检测部。

Description

电动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致动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通过传递机构而连结的马达轴和输出轴的电动致动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对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进行切换的线控换档系统的动力源来应用的旋转式致动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9226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电动致动器中,有时设置有能够检测马达轴的旋转的第1旋转传感器和能够检测输出轴的旋转的第2旋转传感器。在该情况下,在马达轴和输出轴配置在同一轴上的结构中,需要将第1旋转传感器和第2旋转传感器分别配置在轴向的不同侧,因而存在组装第1旋转传感器和第2旋转传感器的作业所需的工时及时间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减少组装第1旋转传感器和第2旋转传感器的作业所需的工时及时间的构造的电动致动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电动致动器,其具有:马达,其具有能够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和固定在所述马达轴的外周面的转子主体;传递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连结;输出轴,其沿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延伸,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传递机构而传递至该输出轴;第1旋转传感器,其能够检测所述马达轴的旋转;以及第2旋转传感器,其能够检测所述输出轴的旋转。所述马达轴是中空轴。所述输出轴从比所述马达轴靠轴向一侧的位置起穿过所述马达轴的内部而延伸至比所述马达轴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在所述马达轴中的位于比所述转子主体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由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检测旋转的第1被检测部。在所述输出轴中的位于比所述马达轴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由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检测旋转的第2被检测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电动致动器中,能够减少组装第1旋转传感器和第2旋转传感器的作业所需的工时及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递机构的图,是图1中的II-II剖视图。
标号说明
20:马达;21:转子;21a:马达轴;21b:转子主体;21d:偏心轴部;24:第1被检测部;30:传递机构;31:外齿齿轮;31b:孔部;32:内齿齿轮;41:输出轴;41a:连结部;41b:延伸部;42:输出凸缘部;43:突出部;44:安装部件;45:第2被检测部;53:第3轴承(轴承);61、62:垫圈;80:基板;81:第1旋转传感器;82:第2旋转传感器;100:电动致动器;DS:被驱动轴;J1:马达轴线;J2:偏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以正侧(+Z侧)作为上侧、以负侧(-Z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示出的马达轴线J1的轴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马达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上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由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0安装于车辆。更详细而言,电动致动器100例如搭载于根据车辆的驾驶员的换档操作而被驱动的线控方式的致动器装置。如图1所示,电动致动器100具有壳体10、马达20、传递机构30、输出部40、第1轴承51、第2轴承52、第3轴承53、垫圈61、62、汇流条单元70、基板80、第1旋转传感器81、第2旋转传感器82、第1被检测部24、安装部件44、第2被检测部45以及分隔部件90。第1轴承51、第2轴承52以及第3轴承53例如是球轴承。
壳体10在内部收纳包含马达20和传递机构30在内的电动致动器100的各部。壳体10具有壳体主体11、罩12以及内盖13。壳体主体11在上侧开口。壳体主体11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壳体主体11具有第1收纳部11a和第2收纳部11b。
第1收纳部11a例如是壳体主体11的下侧部分。第1收纳部11a具有位于下侧的底部11c和从底部11c的径向外缘部向上侧延伸的筒部11d。底部11c具有沿轴向贯穿底部11c的孔部11e。孔部11e例如是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孔。孔部11e的上侧部分构成第1轴承保持部11f,该第1轴承保持部11f在内部保持第1轴承51。第1轴承51通过保持在第1轴承保持部11f的内部而被壳体主体11保持。第1轴承51的外圈例如与第1轴承保持部11f的内周面嵌合。
第2收纳部11b例如是壳体主体11的上侧部分。第2收纳部11b与第1收纳部11a的上侧相连。第2收纳部11b呈在上侧开口的筒状。第2收纳部11b的内径比第1收纳部11a的内径大。第2收纳部11b的外径比第1收纳部11a的外径大。第2收纳部11b的下端部例如与筒部11d的上端部的径向外缘部相连。在第2收纳部11b的内周面设置有台阶,该台阶具有朝向上侧的台阶面11g。台阶面11g例如是与轴向垂直的面。
在台阶面11g上固定有基板80。基板80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并沿径向扩展。基板80的径向外缘部例如通过螺钉而固定于台阶面11g。基板80被收纳在第2收纳部11b的内部。基板80位于比后述的转子主体21b靠上侧的位置。基板80具有沿轴向贯穿基板80的贯通孔80a。贯通孔80a例如是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孔。后述的输出轴41中的上侧的部分沿轴向通入到贯通孔80a中。在基板80的板面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印刷布线。虽然省略了图示,在基板80上例如设置有向马达20提供电力的逆变器电路。
在基板80上安装有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第1旋转传感器81是能够检测后述的马达轴21a的旋转的传感器。第2旋转传感器82是能够检测后述的输出轴41的旋转的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是磁传感器。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例如是霍尔IC等霍尔元件。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例如也可以沿着周向各设置有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旋转传感器81安装在基板80的下侧的面上。第1旋转传感器81例如安装在基板80的下侧的面中的贯通孔80a的周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旋转传感器82安装在基板80的上侧的面上。第2旋转传感器82例如位于比第1旋转传感器8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的径向位置互不相同。
罩12固定在壳体主体11上。罩12的径向外缘部例如通过螺钉而固定于第2收纳部11b的上侧的端部。罩12封闭壳体主体11的上侧的开口。罩12具有:罩主体12a,其覆盖壳体主体11的上侧的开口;以及第2轴承保持部12b,其从罩主体12a向下侧突出。第2轴承保持部12b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并在下侧开口的圆筒状。在第2轴承保持部12b的内部保持有第2轴承52。由此,第2轴承52被罩12保持。第2轴承52的外圈例如与第2轴承保持部12b的内周面嵌合。
内盖13位于壳体主体11的内部。内盖13例如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内盖13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板状。内盖13将第1收纳部11a的内部和第2收纳部11b的内部在轴向上分隔开。内盖13的径向外缘部例如通过螺钉而固定于第1收纳部11a的上侧的端部。内盖13具有沿轴向贯穿内盖13的孔部13a、13b。孔部13a例如是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孔。沿轴向观察时,孔部13b与后述的定子22重叠。
在内盖13的上侧的面配置有汇流条单元70。汇流条单元7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71和汇流条72。汇流条保持架71是保持汇流条72的树脂制的部件。汇流条72将从后述的定子22的线圈22c引出的引出线22d与基板80电连接。汇流条72例如设置有多个。设置在基板80上的逆变器电路经由汇流条72向定子22提供电力。
马达20具有转子21和定子22。转子21具有马达轴21a和转子主体21b。即,马达20具有马达轴21a和转子主体21b。马达轴21a能够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马达轴21a是中空轴。马达轴21a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并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马达轴21a在轴向的两侧开口。马达轴21a的内径例如在轴向的整体范围内是均匀的。马达轴21a从第1收纳部11a的内部向上侧延伸,并经由孔部13a向第2收纳部11b的内部突出。马达轴21a具有主体部21c、偏心轴部21d以及被固定部21e。
主体部21c是固定有转子主体21b的部分。主体部21c的上侧的端部例如通入到内盖13的孔部13a中。主体部21c中的除了上侧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位于第1收纳部11a的内部。
偏心轴部21d与主体部21c的下侧相连。偏心轴部21d位于第1收纳部11a的内部。偏心轴部21d的下侧的端部例如是马达轴21a的下侧的端部。偏心轴部21d是以相对于马达轴线J1偏心的偏心轴线J2为中心的部分。偏心轴线J2与马达轴线J1平行。在偏心轴部21d嵌合而固定有第3轴承53的内圈。由此,第3轴承53固定于马达轴21a。
被固定部21e与主体部21c的上侧相连。被固定部21e例如位于第2收纳部11b的内部。被固定部21e位于比转子主体21b靠上侧的位置。被固定部21e的上侧的端部例如是马达轴21a的上侧的端部。被固定部21e的上侧的端部例如位于基板80的贯通孔80a内。被固定部21e的外径比主体部21c的外径小。在被固定部21e的外周面与主体部21c的外周面的轴向之间设置有台阶,该台阶具有朝向上侧的台阶面21f。台阶面21f例如与轴向垂直。台阶面21f是主体部21c的上侧的端面。台阶面21f例如位于比内盖13的上侧的面靠上侧的位置。
在被固定部21e固定有第1被检测部24。由此,在马达轴21a中的位于比转子主体21b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第1被检测部24。第1被检测部24是由第1旋转传感器81检测旋转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被检测部24是磁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旋转传感器81通过检测第1被检测部24的磁场来检测第1被检测部24的旋转,从而检测固定有第1被检测部24的马达轴21a的旋转。第1被检测部24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第1被检测部24的内周面固定在被固定部21e的外周面。第1被检测部24的下侧的面与台阶面21f接触。
第1被检测部24比主体部21c向径向外侧突出。第1被检测部24的外径例如比孔部13a的内径大。第1被检测部24的径向外缘部位于内盖13的上侧,位于比孔部13a的内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1被检测部24位于基板80的下侧。第1被检测部24的径向外缘部与第1旋转传感器81的下侧对置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时,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1被检测部24相互重叠。
转子主体21b固定在马达轴21a的外周面。转子主体21b例如固定在主体部21c的外周面中的轴向的中央部。转子主体21b被收纳在第1收纳部11a的内部。虽然省略了图示,转子主体21b具有固定在马达轴21a的外周面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和固定在转子铁芯上的转子磁铁。
定子22与转子21隔着间隙而在径向上对置。定子22位于转子21的径向外侧。定子22被收纳在第1收纳部11a的内部。定子22具有:环状的定子铁芯22a,其包围转子主体21b的径向外侧;绝缘件22b,其安装在定子铁芯22a上;以及多个线圈22c,该多个线圈22c隔着绝缘件22b而安装在定子铁芯22a上。定子铁芯22a的外周面例如固定在筒部11d的内周面。引出线22d从线圈22c向上侧引出。引出线22d沿轴向贯穿孔部13b而与汇流条72连接。
传递机构30在第1收纳部11a的内部位于转子主体21b和定子22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30是对马达轴21a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至输出轴41的减速机构。传递机构30具有外齿齿轮31、内齿齿轮32、输出凸缘部42以及多个突出部43。
外齿齿轮31呈以偏心轴部21d的偏心轴线J2为中心并沿与轴向垂直的平面扩展的大致圆环板状。如图2所示,在外齿齿轮31的径向外侧面设置有由多个齿部31a构成的齿轮部。外齿齿轮31经由第3轴承53而与偏心轴部21d连结。由此,传递机构30与马达轴21a的下侧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30与马达轴21a的下侧的端部连结。外齿齿轮31从径向外侧与第3轴承53的外圈嵌合。由此,第3轴承53将马达轴21a与外齿齿轮31以能够绕偏心轴线J2相对地旋转的方式连结。
外齿齿轮31具有从外齿齿轮31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的多个孔部31b。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31b沿轴向贯穿外齿齿轮31。多个孔部31b包围马达轴线J1而配置。更详细而言,多个孔部31b沿着以偏心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孔部31b例如设置有8个。孔部31b的沿着轴向观察的形状例如为圆形状。孔部31b的内径比后述的突出部43中的插入至孔部31b的部分的外径大。
内齿齿轮32包围外齿齿轮31的径向外侧并与外齿齿轮31啮合。内齿齿轮32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齿齿轮32固定在壳体10上。内齿齿轮32的外周面与第1收纳部11a的内周面嵌合而被固定。如图2所示,在内齿齿轮32的内周面设置有具有多个齿部32a的齿轮部。内齿齿轮32的齿轮部与外齿齿轮31的齿轮部啮合。更详细而言,内齿齿轮32的齿轮部与外齿齿轮31的齿轮部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啮合。
输出凸缘部42是输出部40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输出凸缘部42与外齿齿轮31的下侧对置地配置。在输出凸缘部42与外齿齿轮31的轴向之间设置有间隙。输出凸缘部42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并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输出凸缘部42从后述的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向径向外侧扩展。输出凸缘部42例如从后述的连结部41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输出凸缘部42具有沿轴向贯穿输出凸缘部42的多个固定孔42a。如图2所示,多个固定孔42a包围马达轴线J1而配置。更详细而言,多个固定孔42a沿着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固定孔42a例如设置有8个。固定孔42a的沿着轴向观察的形状为圆形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3是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件。各突出部43的下侧部分例如固定在各固定孔42a内。各突出部43的上侧部分位于比固定孔42a靠上侧的位置。由此,多个突出部43从输出凸缘部42朝向外齿齿轮31而沿轴向突出。如图2所示,多个突出部43包围马达轴线J1而配置。多个突出部43例如沿着周向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突出部43例如设置有8个。
如图1所示,多个突出部43从下侧分别插入至多个孔部31b。突出部43中的插入到孔部31b内的部分的外径比孔部31b的内径小。突出部43的外周面与孔部31b的内侧面内接。多个突出部43经由孔部31b的内侧面而将外齿齿轮31支承为能够绕马达轴线J1摆动。
输出部40是输出电动致动器100的驱动力的部分。马达轴21a的旋转经由传递机构30而传递至输出部40。输出部40具有输出轴41和输出凸缘部42。即,电动致动器100具有输出轴41和输出凸缘部42。输出部40例如是单一的部件。
输出轴41沿马达轴21a的轴向延伸。输出轴41与马达轴21a同轴地配置。即,输出轴41能够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输出轴41被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支承为能够旋转。输出轴41具有连结部41a和延伸部41b。
连结部41a位于马达轴21a的下侧。连结部41a的外径比延伸部41b的外径大。连结部41a例如插入到孔部11e的内部。连结部41a的下侧的端部例如是输出轴41的下侧的端部。连结部41a的下侧的端部例如与孔部11e的下侧的端部位于相同的轴向位置。连结部41a被第1轴承51支承为能够绕马达轴线J1旋转。由此,第1轴承51将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
连结部41a具有从连结部41a的下侧的端面向上侧凹陷的连结凹部41c。连结凹部41c在下侧开口而向壳体10的外部露出。例如从下侧观察时,连结凹部41c为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状。在连结凹部41c的内周面设置有花键槽。在连结凹部41c的内部从下侧插入而连结有被驱动轴DS。由此,在连结部41a上连结有被驱动轴DS。更详细而言,通过设置在被驱动轴DS的外周面的花键部与设置在连结凹部41c的内周面的花键槽嵌合,将输出轴41与被驱动轴DS连结。电动致动器100的驱动力经由输出轴41而传递至被驱动轴DS。由此,电动致动器100使被驱动轴DS绕马达轴线J1旋转。
延伸部41b从连结部41a向上侧延伸。更详细而言,延伸部41b从连结部41a的上侧的端部中的径向的中央部向上侧延伸。延伸部41b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并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延伸部41b的轴向的尺寸例如比连结部41a的轴向的尺寸大。延伸部41b通入到作为中空轴的马达轴21a的内部。由此,输出轴4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马达轴21a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41中的延伸部41b的一部分位于马达轴21a的内部。
延伸部41b从马达轴21a的下侧插入到马达轴21a的内部,并比马达轴21a向上侧突出。由此,输出轴41从比马达轴21a靠下侧的位置起穿过马达轴21a的内部而延伸至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延伸部41b沿轴向通入到内盖13的孔部13a内及基板80的贯通孔80a内。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例如位于第2收纳部11b的内部。延伸部41b的上侧的端部被第2轴承52支承为能够绕马达轴线J1旋转。由此,第2轴承52将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
延伸部41b的外径例如比马达轴21a的内径稍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41b与马达轴21a的内部隔着间隙嵌合。延伸部41b与马达轴21a的径向的间隙小到能够通过延伸部41b将马达轴21a支承为能够绕马达轴线J1旋转的程度。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41通过延伸部41b将马达轴21a支承为能够旋转。输出轴41中的位于马达轴21a的内部的部分、即延伸部41b的一部分的外周面与马达轴21a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并能够相互接触。通过马达轴21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与输出轴41的外周面接触,马达轴21a在径向上被支承。在输出轴41与马达轴21a的径向的间隙中,例如也可以设置有润滑油。
在延伸部41b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固定有第2被检测部4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第2被检测部45。第2被检测部45是由第2旋转传感器82检测旋转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被检测部45是磁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旋转传感器82通过检测第2被检测部45的磁场来检测第2被检测部45的旋转,从而检测输出轴41的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被检测部45经由安装部件44而安装于输出轴41。安装部件44具有固定筒部44a和凸缘部44b。固定筒部44a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并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固定筒部44a嵌合并固定在延伸部41b中的比马达轴21a靠上侧且比第2轴承52靠下侧的部分的外周面。由此,安装部件44固定在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外周面。固定筒部44a位于马达轴21a与第2轴承52的轴向之间。凸缘部44b从固定筒部44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凸缘部44b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凸缘部44b的下侧的面中的径向外缘部例如向上侧凹陷。
第2被检测部45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第2被检测部45固定在凸缘部44b的下侧的面中的径向外缘部。第2被检测部45位于基板80的上侧。第2被检测部45的内径和外径比第1被检测部24的外径大。第2被检测部45位于比第1被检测部24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被检测部24和第2被检测部45的径向位置互不相同。第2被检测部45的径向外缘部与第2旋转传感器82的上侧对置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时,第2旋转传感器82和第2被检测部45相互重叠。沿轴向观察时,第2旋转传感器82和第2被检测部45不与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1被检测部24重叠。例如沿轴向观察时,第2被检测部45与转子主体21b重叠。
在马达轴21a的下侧的端部与连结部41a的上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垫圈61。在马达轴21a的上侧的端部与安装部件44的下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垫圈62。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44的下侧的端部是固定筒部44a的下侧的端部。垫圈61和垫圈62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垫圈61和垫圈62例如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垫圈61和垫圈62例如是滑动垫圈。
垫圈61和垫圈62包围延伸部41b。垫圈61的下侧的面与连结部41a的上侧的面中的延伸部41b的周缘部接触。垫圈61的上侧的面与马达轴21a的下侧的端面接触。垫圈62的下侧的面与马达轴21a的上侧的端面接触。垫圈62的上侧的面与安装部件44的下侧的端面接触。
分隔部件90位于定子22与传递机构30的轴向之间。分隔部件90包围马达轴线J1。分隔部件90具有分隔部件主体91和周缘壁部92。分隔部件主体91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分隔部件主体91呈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分隔部件主体91的径向内缘部位于比绝缘件22b的径向内缘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周缘壁部92从分隔部件主体91的径向外缘部向上侧突出。周缘壁部92例如呈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周缘壁部92与第1收纳部11a的内周面嵌合而被固定。周缘壁部92的上侧的端部与定子铁芯22a的下侧的端面中的径向外缘部接触。
当向马达20提供电力而使马达轴21a绕马达轴线J1旋转时,偏心轴部21d以马达轴线J1为中心而沿周向公转。偏心轴部21d的公转经由第3轴承53而传递至外齿齿轮31,外齿齿轮31在孔部31b的内周面与突出部43的外周面内接的位置变化的同时进行摆动。由此,外齿齿轮31的齿轮部与内齿齿轮32的齿轮部啮合的位置在周向上变化。因此,马达轴21a的旋转力经由外齿齿轮31而传递至内齿齿轮32。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齿齿轮32固定在壳体10上,因此不旋转。因此,利用传递至内齿齿轮32的旋转力的反作用力而使外齿齿轮31绕偏心轴线J2旋转。此时,外齿齿轮31旋转的朝向为与马达轴21a旋转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外齿齿轮31绕偏心轴线J2的旋转经由孔部31b和突出部43而传递至输出凸缘部42。由此,输出轴41绕马达轴线J1旋转。这样,马达轴21a的旋转经由传递机构30而传递至输出轴41。作为减速机构的传递机构30的构造成为经由上述那样的多个突出部43来传递旋转的构造,由此能够使输出轴41的旋转相对于马达轴21a的旋转的减速比较大。因此,能够使输出轴41的旋转扭矩较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马达轴21a是中空轴,输出轴4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马达轴21a的内部。输出轴41将马达轴21a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即使马达轴21a相对于输出轴41欲沿径向倾倒,马达轴21a也被输出轴41支承。由此,抑制马达轴21a相对于输出轴41倾斜。因此,能够抑制马达轴21a和输出轴41相互倾斜。另外,由于能够利用输出轴41支承马达轴21a,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将马达轴21a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因此,能够减少电动致动器100的部件数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输出轴41中的位于马达轴21a的内部的部分的外周面与马达轴21a的内周面在径向上对置并能够相互接触。因此,即使马达轴21a相对于输出轴41欲沿径向倾倒,也能够利用输出轴41的外周面直接支承马达轴21a的内周面。由此,容易增大支承马达轴21a的面积,能够通过输出轴41更稳定地支承马达轴21a。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马达轴21a和输出轴41相互倾斜。另外,与在马达轴21a与输出轴41的径向之间设置其他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电动致动器100的部件数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输出轴41从比马达轴21a靠下侧的位置起穿过马达轴21a的内部而延伸至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马达轴21a的内部的轴向的整体范围内配置输出轴41。由此,能够通过输出轴41更适当地支承马达轴21a。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马达轴21a和输出轴41相互倾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将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1轴承51和将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2轴承52。因此,能够稳定地双臂支承输出轴41。这样,由于输出轴41被稳定地支承,因此能够通过输出轴41更适当地支承马达轴21a。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马达轴21a和输出轴41相互倾斜。
另外,由于输出轴41相对于马达轴21a向轴向两侧突出,因此容易使支承输出轴41的轴向两侧的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保持在壳体10上。因此,能够抑制壳体10的构造复杂化,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这样,通过采用利用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支承输出轴41并利用输出轴41支承马达轴21a的构造,与例如利用由轴承支承的马达轴21a支承输出轴41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电动致动器100的构造复杂化,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电动致动器10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10具有在上侧开口的壳体主体11和固定在壳体主体11上并封闭壳体主体11的上侧的开口的罩12。第1轴承51被壳体主体11保持,第2轴承52被罩12保持。即,能够利用封闭壳体主体11的上侧的开口的罩12来保持第2轴承52。因此,与另外设置保持第2轴承52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电动致动器100的部件数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板80具有供输出轴41中的上侧的部分沿轴向通入的贯通孔80a。因此,能够采用在罩12与马达20的轴向之间配置基板80并且使输出轴41的上侧的端部保持于被罩12保持的第2轴承52的结构。另外,能够使基板80在径向上增大。因此,容易在基板80上确保配置逆变器电路、第1旋转传感器81、第2旋转传感器82以及未图示的其他电子部件等的区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马达轴21a中的位于比转子主体21b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由第1旋转传感器81检测旋转的第1被检测部24。在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由第2旋转传感器82检测旋转的第2被检测部45。因此,能够将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均配置在壳体10的内部的上侧部分。由此,例如与在壳体10内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配置在轴向的不同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的作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将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均配置在第2收纳部11b内,因此与例如第2旋转传感器82配置在第1收纳部11a内的情况相比,无需使第2旋转传感器82的布线从第1收纳部11a内通到第2收纳部11b内的基板80。因此,能够减少组装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的作业所需的工时及时间。另外,例如与在壳体10设置用于使布线从第1收纳部11a内通到第2收纳部11b内的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壳体10的构造复杂化。
如上所述,在能够将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一并配置在轴向的相同侧的结构中,能够使马达轴21a为中空轴,使输出轴41贯穿马达轴21a的内部并突出至马达轴21a的上侧。即,通过将与连结在马达轴21a的下侧的传递机构30连接的输出轴41的一部分经由马达轴21a的内部延伸至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能够将第2被检测部45设置在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并且能够将检测第2被检测部45的第2旋转传感器82配置在壳体10内的上侧部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安装在基板80上。因此,通过将安装有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的基板80配置在壳体10内,能够将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一并配置在壳体10内。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组装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的作业所需的工时及时间。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旋转传感器81安装在基板80的下侧的面,第2旋转传感器82安装在基板80的上侧的面。即,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分别安装在基板80的轴向两侧的面中的彼此相反侧的面。因此,与在基板80的同一面安装有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的情况相比,容易在基板80上确保安装各旋转传感器的区域。
另外,由于第2被检测部45设置在输出轴41中的位于比马达轴2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因此设置于马达轴21a的第1被检测部24容易配置在比第2被检测部45靠下侧的位置。因此,通过将第1旋转传感器81安装在基板80的下侧的面并将第2旋转传感器82安装在基板80的上侧的面,容易将各旋转传感器分别靠近各被检测部而配置。由此,能够通过各旋转传感器更适当地检测各被检测部的旋转。因此,能够提高各旋转传感器对各轴的旋转检测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沿轴向观察时,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1被检测部24相互重叠,沿轴向观察时,第2旋转传感器82和第2被检测部45相互重叠。因此,能够使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1被检测部24在轴向上对置,通过第1旋转传感器81能够更容易地检测第1被检测部24的旋转。另外,使第2旋转传感器82和第2被检测部45在轴向上对置,通过第2旋转传感器82能够更容易地检测第2被检测部45的旋转。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各旋转传感器对各轴的旋转检测精度。
另外,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的径向位置互不相同,第1被检测部24和第2被检测部45的径向位置互不相同。因此,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第1被检测部24和第2被检测部45是磁铁且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是磁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另一方的被检测部的磁场与另一方的传感器发生干涉。由此,能够通过各旋转传感器更适当地检测各被检测部的旋转。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各旋转传感器对各轴的旋转检测精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马达轴21a的下侧的端部与连结部41a的上侧的端部之间以及马达轴21a的上侧的端部与安装部件44的下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垫圈61、62。因此,能够通过垫圈61、62从轴向两侧按压马达轴21a。由此,能够抑制马达轴21a相对于输出轴41在轴向上偏移。另外,与马达轴21a的轴向两端部与输出轴41或安装部件44直接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马达轴21a与输出轴41之间以及马达轴21a与安装部件44之间的摩擦,从而能够容易使马达轴21a与输出轴41顺畅地相对旋转。特别是,通过使垫圈61、62为滑动垫圈,能够使马达轴21a与输出轴41更顺畅地相对旋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被检测部24和第2被检测部45是磁铁。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2旋转传感器82是磁传感器。因此,能够利用从第1被检测部24和第2被检测部45产生的磁场而适当地检测马达轴21a的旋转和输出轴41的旋转。另外,如上所述,能够有效地得到通过将第1旋转传感器81和第1被检测部24与第2旋转传感器82和第2被检测部45在径向上错开配置而得到的旋转检测精度的提高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能够采用其他结构及方法。也可以是,马达轴将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马达轴和输出轴相互倾斜。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马达轴由轴承支承,输出轴不被轴承支承。也可以在马达轴的内周面与输出轴的外周面之间设置其他部件。在该情况下,马达轴和输出轴中的一方也可以经由该其他部件而将马达轴和输出轴中的另一方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该情况下,该其他部件也可以是球轴承、滚针轴承、滑动轴承等轴承。也可以是,马达轴不支承输出轴且输出轴不支承马达轴。在该情况下,马达轴和输出轴也可以分别被轴承支承为能够旋转。第1轴承的种类、第2轴承的种类以及第3轴承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第2轴承也可以不被罩保持。
第1被检测部只要是由第1旋转传感器检测旋转,则可以是任何部分。第1旋转传感器只要能够通过检测第1被检测部的旋转来检测马达轴的旋转,则可以是任何传感器。第2被检测部只要是由第2旋转传感器检测旋转,则可以是任何部分。第2旋转传感器只要能够通过检测第2被检测部的旋转来检测输出轴的旋转,则可以是任何传感器。第1被检测部也可以是马达轴的一部分。第2被检测部也可以是输出轴的一部分。第1旋转传感器和第2旋转传感器也可以是光学式的传感器。也可以是,第1旋转传感器是旋转变压器定子且第1被检测部是旋转变压器转子。也可以是,第2旋转传感器是旋转变压器定子且第2被检测部是旋转变压器转子。第1旋转传感器和第2旋转传感器也可以是霍尔元件以外的磁传感器。第1旋转传感器和第2旋转传感器也可以是磁阻效应元件。
也可以是,第1旋转传感器安装在基板的轴向另一侧(上侧),第2旋转传感器安装在基板的轴向一侧(下侧)。第1旋转传感器和第2旋转传感器也可以安装于不同的部件。也可以在马达轴与连结部之间以及马达轴与安装部件之间不设置垫圈。
传递机构只要能够将马达轴的旋转传递至输出轴,则没有特别限定。传递机构可以是增速机构,也可以是不对马达轴的旋转进行变速的机构。在传递机构为减速机构的情况下,减速机构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多个突出部设置于外齿齿轮,多个孔部设置于输出凸缘部。在该情况下,突出部从外齿齿轮朝向输出凸缘部突出,并插入至孔部。
应用本发明的电动致动器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电动致动器也可以搭载于根据驾驶员的换档操作而被驱动的线控换挡方式的致动器装置。另外,电动致动器也可以搭载于车辆以外的设备。此外,以上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结构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Claims (6)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有:
马达,其具有能够以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马达轴和固定在所述马达轴的外周面的转子主体;
传递机构,其与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连结;
输出轴,其沿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延伸,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经由所述传递机构而传递至该输出轴;
第1旋转传感器,其能够检测所述马达轴的旋转;以及
第2旋转传感器,其能够检测所述输出轴的旋转,
所述马达轴是中空轴,
所述输出轴从比所述马达轴靠轴向一侧的位置起穿过所述马达轴的内部而延伸至比所述马达轴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在所述马达轴中的位于比所述转子主体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由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检测旋转的第1被检测部,
在所述输出轴中的位于比所述马达轴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设置有由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检测旋转的第2被检测部,
该电动致动器还具有基板,该基板位于比所述转子主体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和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和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中的一方安装在所述基板的轴向一侧的面上,
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和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中的另一方安装在所述基板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
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基板的轴向一侧的面上,
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基板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
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和所述第1被检测部彼此重叠,
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和所述第2被检测部彼此重叠,
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和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的径向位置互不相同,
所述第1被检测部和所述第2被检测部的径向位置互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
该电动致动器还具有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固定在所述输出轴中的位于比所述马达轴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外周面,
所述第2被检测部经由所述安装部件而安装于所述输出轴,
所述输出轴具有:
连结部,其连结有被驱动轴;以及
延伸部,其从所述连结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并通入到所述马达轴的内部,
所述连结部的外径比所述延伸部的外径大,
在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与所述连结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之间以及所述马达轴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安装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
所述第1被检测部和所述第2被检测部是磁铁,
所述第1旋转传感器和所述第2旋转传感器是磁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
所述马达轴具有以相对于所述马达轴线偏心的偏心轴线为中心的偏心轴部,
所述传递机构具有:
外齿齿轮,其经由轴承而与所述偏心轴部连结;
内齿齿轮,其包围所述外齿齿轮的径向外侧,并与所述外齿齿轮啮合;
输出凸缘部,其从所述输出轴中的位于比所述马达轴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的部分向径向外侧扩展,并且该输出凸缘部与所述外齿齿轮的轴向一侧对置地配置;以及
多个突出部,该多个突出部从所述输出凸缘部和所述外齿齿轮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并包围所述马达轴线而配置,
所述输出凸缘部和所述外齿齿轮中的另一方具有包围所述马达轴线而配置的多个孔部,
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别插入至所述多个孔部,并经由所述孔部的内侧面而将所述外齿齿轮支承为能够绕所述马达轴线摆动。
CN202111129944.5A 2020-09-30 2021-09-26 电动致动器 Active CN1143213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4319A JP2022056523A (ja) 2020-09-30 2020-09-30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0-164319 2020-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1356A CN114321356A (zh) 2022-04-12
CN114321356B true CN114321356B (zh) 2023-08-25

Family

ID=81045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9944.5A Active CN114321356B (zh) 2020-09-30 2021-09-26 电动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56523A (zh)
CN (1) CN11432135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9833A (zh) * 2012-12-27 2014-07-02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驱动装置
CN207819659U (zh) * 2017-02-03 2018-09-04 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电动致动器
CN108698234A (zh) * 2016-02-25 2018-10-23 株式会社达谊恒 驱动装置
CN109154380A (zh) * 2016-05-27 2019-01-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致动器
CN209730979U (zh) * 2018-05-10 2019-12-03 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电动致动器
CN111065841A (zh) * 2017-10-16 2020-04-24 株式会社美姿把 减速机构以及带有减速机的马达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9833A (zh) * 2012-12-27 2014-07-02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驱动装置
CN108698234A (zh) * 2016-02-25 2018-10-23 株式会社达谊恒 驱动装置
CN109154380A (zh) * 2016-05-27 2019-01-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致动器
CN207819659U (zh) * 2017-02-03 2018-09-04 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电动致动器
CN111065841A (zh) * 2017-10-16 2020-04-24 株式会社美姿把 减速机构以及带有减速机的马达
CN209730979U (zh) * 2018-05-10 2019-12-03 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电动致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6523A (ja) 2022-04-11
CN114321356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126032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0201584U (zh) 电动致动器
JP2018170875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1351948U (zh) 电动致动器
CN114321356B (zh) 电动致动器
US20200332890A1 (en) Rotary actuator
CN209805579U (zh) 电动致动器
US20220337118A1 (en) Electric actuator
CN114337087A (zh) 电动致动器
CN114337089A (zh) 电动致动器
CN114337090A (zh) 电动致动器
CN211557069U (zh) 电动致动器
CN221081068U (zh) 电动致动器
WO2018180657A1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098998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6599290U (zh) 电动致动器
CN221081080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5596312U (zh) 电动致动器
JP2024044305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9068518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7282581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4125011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7282554U (zh) 电动致动器
JP2019187159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4044306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